固本强基促发展 医防融合惠民生
为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提高辖区居民主动健康意识,增加群众满意度和感受度,内江市隆昌市圣灯镇中心卫生院强举措、重落实,不断提升服务内涵,增加服务供给,持续让居民获得连续、综合、便捷的健康管理服务。
聚焦“五个增量”,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一是改善就医环境。通过房屋治漏、墙壁白化、硬化院坝、改造职工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创建3A级预防接种门诊、打造中医馆等,使医院院容院貌焕然一新,群众就医体验感显著提升。
二是新增执业点位。结合人口分布情况,增设乐只社区执业点,开设内科、中医科门诊及住院,配备检验、彩超、放射等辅助检查,有效解决周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是扩容中医技术。积极拓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范围,新增钦针、红外线磁疗贴、牵引、蜡疗等项目。通过外请县、市及市外名医等专家现场培训,指导临床医生查房,显著提升中医诊疗技术水平。
四是升级硬件设施。独立运营以来,陆续添置中心供氧系统、心电监护仪、肺功能仪、红外线偏振光治疗仪、电脑恒温蜡疗仪、电磁波治疗仪、电子针治疗仪等关键设备,有效提升了诊疗能力和效率。
五是引进专业人才。近年来,通过自主招聘、公开招聘、考核招聘等多种渠道引进卫生技术人才。同时,依托定期业务培训、外送进修学习等方式,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五个一”模式,构建服务新格局
“一张地图”铺开健康服务网。绘制并公示《圣灯镇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服务地图》,清晰标注各服务点位置及家庭医生联系方式(覆盖医院、村卫生室、村委会),方便居民快速查找服务资源,提升服务可及性。
“一次体检”深耕医防融合田。一是优流程。自2024年开始,圣灯镇中心卫生院打破历年短期大规模集中体检模式,由集中体检转为常态化日常体检,且控制每日体检人数30人,安排专人负责对来院体检的老年人全程引导,实现内科、中医科、B超、采血、心电图等体检项目院内“一站式”完成,大大提升了群众体验感。二是组团队。组建“医院为主,村医为辅”的体检团队,采取“内外结合”、“兵分两路”的方式开展体检服务。院内,率先开设家庭医生履约服务室,安排临床医生深度参与体检工作(如内外科检查、中医体质辨识)。院外,走村入户对失能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确保体检服务全覆盖。三是细反馈。体检报告3个工作日内出具,由14个家庭医生团队中的临床医生“一对一”、“面对面”反馈结果,提供精准健康指导和就诊建议。四是勤追踪。家庭医生团队利用下午的时间,通过电话、入户等形式追踪随访,提高团队知晓率与服务连续性。
“一本台账”促进精细化管理。建立辖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电子台账,动态记录体检时间、报告领取、疾病史、追踪随访等信息。基于台账数据分析,家庭医生可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健康指导,公卫科能整体把握辖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实现“筛查—干预—跟踪”闭环管理,保障服务连续性。
“一份积分”激发参与度。实施“健康积分”管理新模式,将健康档案更新、体检、随访、定期就医、特病办理、自我管理等13项健康行为纳入积分目录,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物品、辅助检查、中医适宜技术等16项内容,遵循“定期兑换、家庭共享”原则,激发居民健康促进内生动力,让居民主动参与自我健康管理,提高依从性。
“一个微信”搭建健康管理平台。以村为单位建立由辖区居民、社区干部、网格员、家庭医生团队为成员的健康管理微信群,由家庭医生团队(临床医生+村医+公卫人员)定期发布公卫项目宣传、体检通知、健康知识、卫生政策等信息。家庭医生在线为群众答疑解惑,减少盲目就医,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圣灯镇中心卫生院多措并举,精益求精。打破了“公卫只管不治、临床只治不管”壁垒,实现信息共享,为慢病患者提供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全流程服务。“小病在卫生院、健康有管理”格局初步形成,分级诊疗基础得到夯实。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