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1029

发布时间:

2024/10/29

浏览次数:

866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10-29

内容导读

TOC \o "1-3" \n \h \u 热点追踪

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日活动倡导合理膳食 服务公众健康

高层动向

中国代表团出席第75届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委员会会议

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委省共建协议

疾控动态

省疾控中心组织开展河北省脑卒中科普讲解大赛

中心职辐所开展千岛湖饮用水放射性监测工作

科研动向

为何蚊子偏爱叮咬你?Nature揭示蚊子的“味觉密码”

肠道微生物中的“双面特工”?Cell:

利用人工智能确定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的一组肠道微生物

对抗烟草危害的天然良药!最新研究揭示AB-free卡瓦如何逆转烟草毒害,助力戒烟之路

Nature:震惊!人类LYCHOS蛋白竟是一种植物样细胞转运体和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的独特混合体

舆情信息

罕见病药品进口企业首批“白名单”发布

真金白银解决群众就医难题

衰老细胞优劣可被识别

新型光敏剂:提升激光对肿瘤杀伤效率

宫颈癌发病日趋年轻化 北京妇产医院孔为民:需疫苗接种与定期筛查“两手抓”

男性也有更年期!这些容易忽视的症状要注意→

科学家发现核心菌群“跷跷板”模式 有望成为评估肠道健康新标准

长护险试点八年,哪些人群受益?哪些短板需补齐?

2024年医保谈判正式启动

2024年版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发布

重庆与西藏昌都实现跨省域医检互联互通互认

热点追踪

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日活动

倡导合理膳食 服务公众健康

2024-10-28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段梦兰)10月26日,以“诚信尚俭共享食安”为主题的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卫生健康委主题日活动在北京天文馆举行。此次活动精心设计了食品安全知识问答迷宫等趣味科普游戏,并邀请业内专家围绕公众关心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问题,开展科普讲座。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有关负责人在致辞中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最严谨的标准”和“大食物观”要求,围绕“防风险、保健康、促发展”,持续织密织严标准体系,及时开展风险监测预警,严格风险评估和安全性审查,积极倡导合理膳食,服务公众营养健康。希望通过活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围绕食品安全、食品营养、反食品浪费三项重点,走进社区基层、走到居民身边,面对面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切实推动公众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要多向公众传递科学健康理念,促进公众树立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和技能,主动管理和经营好自己的健康,在循序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行为。

  此次活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主办,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健康报社承办。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有关负责人,及多家媒体代表、社会公众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1028/498631.html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中国代表团出席第75届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委员会会议

2024-10-28 国家卫健委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

2024年10月21日-25日,第75届世卫组织西太区区域委员会会议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线上致辞,西太区区域主任皮乌卡拉报告了过去一年本区域工作进展,提出《共建西太平洋区域家庭、社区和社会健康(2025-2029)》愿景文件(简称《愿景文件》),将继续关注全民健康覆盖、气候适应性卫生体系、初级卫生保健、全生命周期人群健康、以技术创新促进卫生公平等五大方面。助理总干事李爱兰博士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数字健康、卫生筹资等4项决议及《愿景文件》等3项决定。

中国代表团积极参加卫生筹资、数字健康、口腔卫生等技术议题及控烟等边会,参与“气候韧性与环境可持续卫生设施”专题展览,分享中方相关领域发展经验,获得各方积极评价。中国代表担任此次会议中文报告员。

参会期间,中国代表团与世卫组织西太区办事处及有关国家代表进行双边交流。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gjhzs/s3578/202410/dad02690e0b34

返回目录>>

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委省共建协议

2024-10-28 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

10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与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签署委省共建协议,并进行座谈交流。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郭燕红主持签字和座谈交流活动。

雷海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重要论述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希望四川省以委省共建协议签署为契机,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严密防控重大疾病风险,减轻疾病负担,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聚焦群众预防保健和看病就医“急难愁盼”,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落实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功能定位,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性托幼一体服务,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和人口高质量发展。

委省共建协议要求建立年度监测评价反馈机制,确保实现和完成预期目标、任务和措施。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负责同志和有关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guihuaxxs/s7786/202410/3f16acd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省疾控中心组织开展河北省脑卒中科普讲解大赛

2024-10-28 河北省疾控中心慢病所

10月23日,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增强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预防能力,一场别开生面的脑卒中科普讲解大赛在石家庄举办。此次大赛正值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来临之际,旨在通过多样化的科普形式,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重视程度和防范意识。

本次大赛由省疾控中心主办,吸引了来自省、市各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不同单位的34支代表队共计80余名选手参赛。

比赛现场,选手们以演讲、小品、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将复杂的脑卒中健康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他们利用光影背景、辅助道具等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幽默诙谐、生动有趣的形象和语言,展示了一个个优秀的脑卒中健康科普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内容丰富、创意独特,而且寓教于乐,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脑卒中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知识。

为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和专业性,大赛邀请了由省人民医院临床专家、省疾控中心慢病专家和市级慢病领域专家组成评审团进行现场打分。评审团根据选手的表现,从科普内容、语言表达、现场表现和创新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判,最终评选出了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0个、优秀奖15个、优秀组织奖11个。

通过比赛,不仅提升了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预防能力,也激发了医疗卫生工作者和科普爱好者参与健康科普创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对于提高我省全民健康素养、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具有积极意义。

摘引网址:https://www.hebeicdc.cn/zxyw/75820.jhtml

返回目录>>

中心职辐所开展千岛湖饮用水放射性监测工作

2024-10-28 浙江省疾控中心职辐所

随着核能利用的日益广泛,核电站运行对周围饮用水放射性影响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掌握我省核电站周围生活饮用水中放射性水平,保障周围居民饮水安全,为饮用水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根据2024年全省饮用水监测方案要求,中心职辐所从10月份起陆续开展枯水期饮用水放射性监测及风险评估工作。

杭州千岛湖作为杭州市主要水源地,开展水质放射性水平监测意义重大。职辐所专业技术人员行前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全面评估千岛湖及其水域的放射性状况,在码头、湖心及出水口等多个重要位置设置了监测点。在淳安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克服了坡陡路滑等不利条件,顺利完成样品采集工作。所采集的水样将被送往实验室开展放射性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将对追踪千岛湖环境放射性变化趋势提供数据支撑,为评估核电站运行对周边居民的潜在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职辐所团队也十分重视基层实验室的能力建设。通过亲自操作示范、耐心讲解与答疑解惑,有效提升了基层疾控中心的检测技能和效率,也加深了省中心与基层疾控中心的业务联系,为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开辟了新路径,共同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饮用水安全防线。

摘引网址:https://www.cdc.zj.cn/ywpd/zyyfs/ywdt/202410/t20241028_20437.shtml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为何蚊子偏爱叮咬你?Nature揭示蚊子的“味觉密码”

2024-10-28 生物谷原创

随着蚊子和诸如登革热之类的蚊媒疾病在全球蔓延,科学家们表示,预防这些疾病的一个关键策略可能是首先阻止蚊子不要叮咬受害者。但是,尽管人们已发现了气味和热量帮助蚊子找到人类的方法,但对于蚊子着陆后味觉的作

随着蚊子和诸如登革热之类的蚊媒疾病在全球蔓延,科学家们表示,预防这些疾病的一个关键策略可能是首先阻止蚊子不要叮咬受害者。但是,尽管人们已发现了气味和热量帮助蚊子找到人类的方法,但对于蚊子着陆后味觉的作用却知之甚少。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以曾经仅限于东南亚但如今已遍布六大洲的亚洲虎蚊(Asian tiger mosquito)为研究对象,展示了不同的味道是如何被蚊子体内的神经元编码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蚊子的叮咬、进食和产卵的。他们还发现了人类汗液中能增加蚊子叮咬行为的化合物,以及能抑制蚊子产卵和觅食行为的苦味化合物,并对为何有些人比其他人对蚊子更有诱惑力提出新的见解。这些发现可能为今后阻止或减少蚊子叮咬的方法提供参考。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10月16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osquito taste responses to human and floral cues guide biting and feeding”。

论文通讯作者、耶鲁大学文理学院分子、细胞与发育生物学教授John Carlson说:“这种蚊子能够传播许多疾病,包括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它正在超越其他蚊子物种,所以它可能会成为我们未来更大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蚊子物种的味觉能力,作者首先提取了46种不同的味觉化合物——包括糖、盐、苦味化合物和氨基酸——并观察了这种蚊子味觉器官中的神经元对它们的反应。他们发现,一些化合物(如糖类)会使其中的许多神经元兴奋。但令人惊讶的是,有些化合物实际上抑制了这些神经元的活动。

Carlson说:“我们已经对果蝇的味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们之前还没有在果蝇中看到这种广泛的抑制。有了这两种不同的反应——兴奋和抑制——蚊子就有了更强的味觉编码能力,这意味着它们可能会区分各种各样的味觉。”

作者还研究了不同味道的化合物如何影响蚊子的叮咬、进食和产卵行为,发现不同的味道会促进或抑制不同的行为。例如,一些苦味化合物会减少蚊子的进食行为,但对产卵却没有影响。虽然盐和一些通常存在于人体汗液中的氨基酸在单独呈现时对蚊子的叮咬行为没有影响,但当它们结合在一起时却会促进蚊子的叮咬行为。

论文第一作者、Carlson实验室的博士后助理Lisa Baik说:“这种细微差别对我们来说是有意义的。自然界中有很多地方有盐,也有很多地方有氨基酸,但人类的皮肤上却同时有这两种物质。因此,也许蚊子能够识别这种组合,并将我们的皮肤识别为叮咬的好地方。”

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被蚊子叮咬

此外,当这些向蚊子提供人类汗液样本时,他们发现蚊子对某些样本表现出强烈的叮咬偏好。Carlson说:“我们认为,这可能是我们中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被蚊子叮咬的部分原因。对蚊子来说,有些人的味道可能更好。”

未来应用前景

这些发现有助于描述蚊子如何决定是叮咬还是飞走。研究人员表示,这些信息可能有助于确定能让蚊子离开而不是叮咬的化合物。Carlson说:“我们的研究可能有助于确定以新的方式保护我们免受蚊虫叮咬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可能非常有用,尤其是当气候变化扩大了蚊子的活动范围及其传播的疾病时。”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e4a484e813b0.html

返回目录>>

肠道微生物中的“双面特工”?Cell:

利用人工智能确定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的一组肠道微生物

2024-10-28 生物谷原创

通过在临床环境中应用这种两个相互竞争的细菌群体模型,他们的目标是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的治疗方法,从而显著改善针对以前被认为不可逆转的疾病的治疗效果。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启东市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罗格斯大学新布朗斯维克分校、新泽西州立大学和塔夫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推出了一种新方法,用于鉴定人类常见的、对健康至关重要的一组肠道微生物。这一发现为精准营养和旨在控制与肠道微生物组失衡有关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炎症性肠病和癌症)的个性化疗法提供了新机会。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10月7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core microbiome signature as an indicator of health”。

核心微生物组(core microbiome)是指消化道中的一组在维持消化、免疫防御和心理健康等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的微生物。当核心微生物组减少或丧失时,这会导致一种称为菌群失调(dysbiosis)的疾病,即肠道中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之间的失衡。菌群失调与许多慢性疾病有关,包括炎症性肠病、代谢紊乱、神经系统疾病、慢性肾病和某些癌症。

许多研究已表明,将有益的粪便微生物群从健康的结肠转移到患病的结肠可以缓解这些疾病,这有力地表明核心微生物组对维持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核心微生物组的基本结构——两个不同的细菌群体,分别称为基础菌群(foundation guild)和病原菌群(pathobiont guild),它们进行着动态和稳定的相互作用,对维持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人工智能模型的利用

利用人工智能模型,这种“两个相互竞争的细菌群体”方法将不同人群中的病例与对照组进行了分类,不受种族、地理或疾病类型的影响,并预测了四种不同疾病对免疫疗法的个性化反应。这个领域尚未就核心微生物组的确切构成要素或如何准确识别这些关键微生物参与者达成共识。

传统的微生物组分析方法通常使用人类群体中常见的分类单位(如种或属)来定义核心微生物组。然而,这些分类单元的分辨率有限。例如,在一个物种中,可能既有有益的菌株,也有有害的菌株。众所周知的肠道细菌物种——大肠杆菌——中大部分是良性菌株,但大肠杆菌 O157菌株可导致严重的食源性疾病。

这项新研究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数据集直接组装的高质量基因组克服了这些局限性。每个基因组都标有通用的唯一标识符,用于追踪其生态行为。这种基因组特异性方法不仅为分析提供了高分辨率,避免了信号与噪声的混合,而且还包括了新的、无法分类的细菌基因组,不受不完整数据库的限制。

罗格斯大学新布朗斯维克分校环境与生物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系教授Liping Zhao说:“我们的研究确定了肠道中保持联系的细菌,无论身体面临什么挑战,如饮食变化或疾病。通过重点研究这些生命力顽强、相互关联的细菌,我们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可以精确确定对维持我们的健康最为关键的微生物。”

两类核心肠道细菌

通过这种方法,作者发现了两类截然不同、相互对立的核心肠道细菌:一类是有益的基础菌群,另一类是必要但可能有害的病原菌群。基础菌群对于构建和稳定整个肠道微生物组至关重要。这些细菌降解膳食纤维并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如丁酸,其中SCFA通过支持肠道屏障、减少炎症并作为结肠细胞的能量来源在肠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CFA对抑制有害细菌也至关重要。与此相反,病原菌群虽然对少量的免疫训练和警戒是必要的,但当它成为生态主导时,就会推动疾病的发展。

跷跷板式的平衡

这两个细菌群体之间的跷跷板式平衡至关重要。当基础菌群占主导地位时,肠道健康就能得到维持。然而,当平衡倾向于病原菌群时,就会出现菌群失调,可能导致炎症,从而加重各种慢性疾病。

Zhao说:“我们的模型不仅帮助我们确定了这些核心细菌群体,还展示了如何培育它们以保持其主导地位。这为恢复肠道微生物组平衡的个性化营养和靶向疗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针对基础菌群的纤维降解基因,可以提出个性化的饮食建议,以支持这些关键微生物的生态优势。

新标准和未来展望

这种两个相互竞争的细菌群体模型为确定核心微生物组的成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标准。通过要求核心微生物组的成员不仅是内部共同拥有的,也是外部共同拥有的。这种两个相互竞争的细菌群体模型为确定核心微生物组的成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标准。Zhao说,该模型要求核心微生物组的成员不仅是群体内的共有成员,而且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仍能保持稳定的联系,从而为微生物组研究树立了新的基准。

Zhao和他的团队计划开展一系列试验,进一步完善个性化疗法,旨在恢复和维持基础菌群在严重菌群失调患者中的生态主导地位。通过在临床环境中应用这种两个相互竞争的细菌群体模型,他们的目标是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的治疗方法,从而显著改善针对以前被认为不可逆转的疾病的治疗效果。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2e6284e77010.html

返回目录>>

对抗烟草危害的天然良药!最新研究揭示AB-free卡瓦如何逆转烟草毒害,助力戒烟之路

2024-10-28 生物谷原创

研究表明,AB-free卡瓦不仅能降低烟草致癌物引发的肺肿瘤风险,还能减轻烟草依赖和使用,为其在减少烟草烟雾相关健康危害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当今社会,烟草依然是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战之一。尽管各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政策来遏制烟草使用,然而这一问题在弱势群体中尤为严重,对健康造成了深重的负担。

慢性烟雾暴露会诱发多种疾病,也是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美国大约有3000万名吸烟者,每年因烟草烟雾而导致50万例早逝。此外,二手烟对非吸烟者,尤其是儿童,构成了重大健康威胁。尽管吸烟者认识到这些危害并努力戒烟,但戒烟过程常因戒断症状和心理压力而极为艰难。

卡瓦在南太平洋岛屿上被广泛使用,以其减轻压力和改善睡眠的效果而受到欢迎。传统卡瓦由卡瓦胡椒(Piper methysticum)的根部制成,曾用于治疗轻度焦虑。市场上的卡瓦产品种类繁多,成分差异显著。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传统卡瓦在适当使用下是安全的,但低质量卡瓦中的黄酮卡因A和B与肝毒性风险相关。为降低这些风险,研究人员开发了不含有害成分的AB-free卡瓦配方,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

根据癌症发病率与南太平洋岛民食用卡瓦胡椒估计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研究人员推测,卡瓦胡椒或可降低人类患癌症的风险。近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Chengguo Xing研究团队在ACS Pharmacology & Translational Science发表了题为Flavokavains A-and B-Free Kava Enhances Resilience against the Adverse Health Effects of Tobacco Smoke in Mice的研究论文。研究表明,AB-free卡瓦不仅能降低烟草致癌物引发的肺肿瘤风险,还能减轻烟草依赖和使用。本研究首次揭示了AB-free卡瓦在广泛中和烟草烟雾引发的转录扰动方面的作用,为其在减少烟草烟雾相关健康危害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研究系统评估了烟草烟雾(TS)对小鼠生理和生化影响,以及AB-free卡瓦对这些影响的潜在保护作用,为未来戒烟和减轻烟草相关危害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在TS暴露实验中,小鼠经历了为期2至4周的TS暴露,具体为每天2小时、每周5天。测量结果显示,TS的颗粒物浓度为131 ± 35 mg/m³,二氧化碳(CO)水平为644 ± 111 ppm。1小时后,小鼠血液中的可可因浓度为1.99 ± 0.83 μM,这一水平与重度吸烟者相似,支持了该前临床研究的生理相关性。但需进一步开展更全面的物质代谢分析,以克服物种间代谢差异的影响。

在AB-free卡瓦饮食成分的分析中,研究团队采用改良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确认了六种主要卡瓦内酯在饮食中的存在,这六种成分占据了饮食总成分的95%以上,总含量为725 ± 9 μg/g,接近设计初始剂量750 μg/g。这些卡瓦内酯包括:methysticin(28.0 ± 0.2 μg/g)、dihydromethysticin(84 ± 1 μg/g)、kavain(285 ± 4 μg/g)、dihydrokavain(251 ± 3 μg/g)、yangonin(24.1 ± 0.2 μg/g)和desmethoxyyangonin(52.9 ± 0.7 μg/g)。

根据小鼠每日摄入2克食物的估算,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小鼠每日摄入的卡瓦内酯量约相当于75公斤体重的人类每日摄入360 mg,这一剂量略高于推荐的膳食补充剂量(300 mg),但仍低于传统卡瓦使用者的日常摄入量(750-8000 mg)。

在安全性评估方面,研究发现TS暴露显著抑制小鼠的体重增长,与现有文献一致。此外,AB-free卡瓦的补充未能显著恢复因TS引起的体重下降。生化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血清中包括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上没有明显差异,表明AB-free卡瓦在现有实验方案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通过RNA测序分析,研究团队评估了不同组之间的转录组质量,结果显示不同组别未出现明显聚类,提示TS和AB-free卡瓦对小鼠肺组织的转录扰动较轻。尽管未观察到显著的全局转录组分离,但进一步分析表明,TS诱导了肺组织中1100个基因和肝脏中999个基因的显著变化。这些基因的信号通路分析显示,AB-free卡瓦在TS暴露后能够有效中和其引起的转录扰动,提示其在应对TS带来的生理损伤中具有潜在优势。

在肺炎症评估中,TS显著增加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而AB-free卡瓦的补充能显著减少这一增加,表明AB-free卡瓦具有抗炎特性。此外,TS暴露后TNF-α和IL-6水平显著增加,而AB-free卡瓦则能显著降低这些炎症因子的水平,恢复到接近对照组的水平。

在戒烟潜力的评估中,结果显示AB-free卡瓦能有效降低尼古丁戒断所引发的躯体症状,尤其在慢性暴露条件下的表现,进一步支持其在促进戒烟方面的潜力。机制研究表明,AB-free卡瓦可能通过降低去甲肾上腺素信号传递来缓解戒断症状,这与之前的研究发现一致,提示其可能通过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作用来降低戒断反应。

在肺功能分析中,TS暴露对气道阻力和弹性没有显著影响。然而,AB-free卡瓦的补充显著改善了气道弹性和阻力,提示其可能减轻了TS引起的支气管收缩。这一发现为AB-free卡瓦作为辅助戒烟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最后,研究还探讨了PKA/CREB/LKB1/COX-2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显示,TS暴露导致CREB和COX-2的磷酸化增加,而AMPK的磷酸化减少,提示这一信号通路在TS引发的生理损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AB-free卡瓦的补充能够中和TS引起的这些生物化学变化,恢复AMPK活性,减少COX-2的升高。这一机制可能为AB-free卡瓦减轻烟草危害提供了新的生物学依据。

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AB-free卡瓦在TS暴露中的潜在保护作用,提示其可能通过抗炎、减轻戒断症状及调节关键信号通路,为烟草依赖的干预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AB-free卡瓦的具体机制及其在戒烟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f7c8480041b.html

返回目录>>

Nature:震惊!人类LYCHOS蛋白竟是一种植物样细胞转运体和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的独特混合体

2024-10-28 生物谷原创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作者利用低温电镜(cryo-EM)首次确定了LYCHOS的三维结构,并表明它是植物(而非人类)中常见的一种细胞转运体和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独特混合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破解了一种名为 “LYCHOS”的蛋白的结构,其中这种蛋白可以通过感知体内胆固醇水平来检测和调节细胞生长。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10月2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LYCHOS is a human hybrid of a plant-like PIN transporter and a GPCR”。

人体细胞的健康生长需要胆固醇,但细胞与胆固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微妙的平衡。一旦细胞生长出现异常,就会迅速成为多种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的驱动力。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作者利用低温电镜(cryo-EM)首次确定了LYCHOS的三维结构,并表明它是植物(而非人类)中常见的一种细胞转运体和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独特混合体。

这种GPCR和这种植物类似的细胞转运体共同感知胆固醇并调节细胞生长,从而使LYCHOS成为一个令人兴奋的新药物靶点,用于治疗因细胞异常生长而导致的疾病,这些疾病可导致癌性肿瘤的形成和神经功能障碍。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莫纳什生物医学发现研究所信号转导与癌症结构生物学实验室负责人Andrew Ellisdon副教授说,他们对这一发现既兴奋又惊讶。Ellisdon说,“最近发现,LYCHOS具有胆固醇传感蛋白的功能,通过激活一种名为mTORC1的特定蛋白复合物,促进细胞生长调节和代谢。”

“然而,LYCHOS 的结构和机理一直不清楚,阻碍了它作为药物靶点的潜力。令我们非常惊讶的是,我们的低温电镜研究发现,人类 LYCHOS 是一种 GPCR 和‘PIN-FORMED(PIN)’转运体的混合体,这种转运体通常与植物界有关,而以前认为人类不存在这种转运体。”

“就像植物将茎叶移向光源以获得最大能量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一样,LYCHOS中的植物样转运体帮助人类细胞感知何时有足够的胆固醇开始生长。”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莫纳什制药科学研究所信号传导空间组织实验室主任Michelle Halls副教授说,这项研究为新药物的开发铺平了道路。Halls说,“低温电镜使得科学家们能够确定以前难以观察到的分子的三维结构,从而彻底改变了药物的发现。这项最先进的技术为我们和全世界的药物发现者提供了关于LYCHOS作为胆固醇传感蛋白和调节因子的关键作用的精确结构描述。”

“此外,LYCHOS 是一个不寻常的例子,说明 GPCR 作为细胞膜中一种大型蛋白的较小部分在起作用。这一发现扩展了我们对 GPCR 的了解,表明它们还可以与其他膜蛋白(如转运体)结合,形成 GPCR混合体。”

Halls总结说,“LYCHOS的新结构信息为开发阻断异常细胞生长的药物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些药物旨在靶向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或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胆固醇代谢障碍。”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莫纳什生物医学发现研究所的Charles Bayly-Jones 博士说,“我们很高兴能继续探索LYCHOS,它是一种令人着迷的蛋白,有很大的潜力为治疗细胞异常生长引发的疾病开辟新的途径。”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莫纳什生物医学发现研究所的Chris Lupton 博士总结说,“至于下一步,我们的重点将是研究如何开发一类新的细胞生长抑制剂,在LYCHOS有机会引发疾病之前阻止其活性。”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e0ea84e8118b.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罕见病药品进口企业首批“白名单”发布

2024-10-29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 王可心)近日,经北京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联席机制办公室联合审议,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布首批罕见病药品进口企业“白名单”,科园信海(北京)医疗用品贸易有限公司、综保区(北京)国际医药分拨中心有限公司、国药空港(北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上药康德乐(北京)医药有限公司共四家企业入选。

近日,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等6部门制定了《北京市推动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涵盖罕见病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白名单”制度。其中,药品进口企业“白名单”由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负责组织、遴选和认定。

“申报‘白名单’的企业需在医药进口领域具备特定资质,设置有罕见病药品独立存储区域,具备‘一物一码’赋码、追溯的管理条件,且能够提供满足药品质量安全要求的药品配送服务等。管委会会同药监、海关等相关部门,经过认真把关、审核、筛选后,最终确定了首批优质医药进口企业名单。”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名单内的企业能够以保税备货模式开展罕见病临床急需药品“白名单”品种的存储、进口、配送等业务,同时,“白名单”将实行动态调整。

据悉,自去年年底天竺综保区获批国务院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以来,园区积极行动,以临床急需方式成功引进了伏索利肽、地夫可特等罕见病药品,并与中国罕见病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于3月16日共同揭牌设立了全市首个罕见病专属诊所——北京罕萌诊所,9月14日,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方案(试行)正式发布,优化了罕见病药品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了罕见病药品保障力度和安全水平,加速解决患者用药难等问题。

目前,园区已聚集了罕萌诊所、北大口腔天竺门诊部、友谊医院等多所知名医疗机构,上药、国药、华润、强生、默克雪兰诺等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30余家,吸引了辉瑞、诺华、拜耳、默沙东等多家国际企业开展医药分拨。2023年园区实现进出口值超过1228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医药进口贸易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8%以上,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下一步,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将会同北京市药监局、北京海关等有关部门,对纳入“白名单”的药品进口企业做好服务管理监督工作,全力以赴破解罕见病患者用药难的问题。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K2C3HAom7N

返回目录>>

真金白银解决群众就医难题

2024-10-29 中国青年报

“人均资源少、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医药卫生领域的老大难问题,也是中国最现实的问题。”10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石家庄市市长马宇骏说出了老百姓看病就医的一大痛点。

家住石家庄市藁城区增村镇的居民对这个痛点有着更具体的感受。藁城区南北狭长,增村镇在藁城区的最北边。2023年之前,增村镇的百姓如果想去藁城人民医院看病的话,需要驱车30多公里,如果遇到堵车,往返得两个小时。

为了解决百姓看病就医的痛点,我国正在大力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三明医改是福建省三明市探索出来的医改经验。此次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正是介绍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有关情况。突出政府主导是三明医改中的重要经验。“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主要特征有3个,就是公益性、公平性和可及性。这3个特点就决定了政府是这项工作的责任主体。”马宇骏解释说,“这也是我们学习三明医改经验、推进医疗改革的初衷和目的所在。”

抓投入,是马宇骏介绍政府工作的第一项。近3年来,石家庄市累计投入370多亿元用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体到藁城区,2023年,该区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政府投资1100万元建设医共体信息平台,“打破区乡两级和两个医共体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互通共享,特别是在远程诊断方面极大方便了基层群众,实现乡级检查、区级诊断、结果互认。”藁城区区长蔡云龙在发布会上说。

10月17日上午,记者在藁城人民医院放射科看到,医生正在诊断一名患者的颈部X光片。诊断结果是:颈椎椎体顺列整齐,生理曲度消失、变直,椎体骨质结构完整。这是当天上午9点,患者在增村镇卫生院拍的X光片。不到半个小时,藁城人民医院的放射科医生便完成了诊断。

相对于之前的松散型医共体,藁城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人才统一使用,药品统一采购,医疗设备统一调配。藁城人民医院院长秦慧选形容说,以前是“你帮帮我,我帮帮你,是人情”,现在是“一家人,他不好就等于我不好了”。

除了诊断变得更快速,患者的诊疗费用也下降了。“(我们)最近3年先后调整了2720项(医疗服务)价格,CT检查、血液透析等降幅在20%以上。”马宇骏说。检查的费用虽然下降了,但是藁城人民医院的收入并没有下降,因为国家组织的“集采”把药品和耗材的成本降低了。秦慧选说,藁城之前的新冠疫情比较严重,平稳转段之后,当地积极学习三明医改经验,实现“腾笼换鸟”,今年和去年同期业务收入持平,但是医院的可支配收入增多了。

此外,针对部分基层设施不齐全的问题,藁城区政府投入了7600万元,为乡镇卫生院更新医疗设备233台件,为8家乡镇卫生院配备了CT;投入120多万元,装修改造村卫生室,为42所村卫生室配备了心电图机、除颤仪等医疗设备,同步开展了人员技术操作培训,改善了群众在基层的就医条件。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解决“人均医疗资源少、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办法。马宇骏说,这个体系可以概括为16个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通过这个体系,能够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不出市、多发病不出县的效果。

为此,石家庄市向上谋支持,充分发挥省会优势,每年投入6000多万元,邀请500多名北京、省内高水平专家共建重点专科,提升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诊治水平。石家庄市区外围还布局了8个市级区域诊疗中心,县域布局了10个医疗次中心,通过串点成面,基本实现了一般病不出市。像藁城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这样的形式则是为了保证多发病不出县。

上述分级诊疗体系的构建需要人才的支持。2023年,石家庄出台了“人才十五条”新政,“医药卫生领域是重中之重”,马宇骏举例说,对全职到石家庄市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一次性给予最高1000万元科研经费和200万元的安家补助。此外,还设立了编制周转池,里面有3000个事业单位编制,对那些需要编制的人才给予保障。在多项政策叠加之下,“我算过一笔账,如果一个博士毕业生到石家庄工作,把这些补贴全拿足的话就在50万元以上。”马宇骏说。

2023年,通过全国竞争性评审,石家庄入选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项目城市。“这个‘示范城市’的取得必将为医改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马宇骏说。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K2BvEAKITH

返回目录>>

衰老细胞优劣可被识别

2024-10-29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春)细胞衰老与人体的胚胎发育、损伤再生、癌症和衰老等生理病理过程紧密关联。不过,同样是“年迈”的细胞,却有好有坏,有些在体内作乱,有些则默默守护健康。但如何精准识别衰老细胞中的“好细胞”与“坏细胞”却是个难题。

对此,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周斌团队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通过开发体内细胞衰老的谱系示踪系统和功能研究技术,团队系统分析了肝脏损伤和修复过程中不同类型衰老细胞的特定作用。

研究团队建立了体内衰老细胞的谱系示踪系统,并开发出相关技术研究不同类型衰老细胞的功能。实验发现,受到肝损伤时,小鼠模型的细胞衰老主要涉及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衰老的巨噬细胞在肝脏受损时激增,并在肝脏损伤后分泌炎症因子,从而导致肝纤维化;而衰老的内皮细胞在肝脏受损后却仍然在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限制肝脏的损伤和纤维化。

研究团队发现,清除衰老的巨噬细胞可以限制肝纤维化。反之,清除衰老的内皮细胞,将引发肝组织向促纤维化环境转变,成纤维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此外,研究团队还实现了对衰老内皮细胞的重编程,可以有效减轻肝脏纤维化程度,从而改善肝损伤。

上述研究为细胞衰老研究和再生医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依据。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K2BUmxMoOm

返回目录>>

新型光敏剂:提升激光对肿瘤杀伤效率

2024-10-29 科技日报

近日,中国药科大学工学院副教授袁振伟团队,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课题组,北京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宋峰岩共同研发出一种无重金属原子的Ⅰ型光敏剂。该光敏剂适用于双光子激活型光动力疗法,可治疗乏氧肿瘤,推动了光动力疗法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

光敏剂与激光相互作用消灭肿瘤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肿瘤时,该疗法利用光敏剂和激光相互作用产生活性氧,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宋峰岩介绍,该过程产生的活性氧包括单线态氧、超氧阴离子以及羟基自由基。它们能够破坏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和核酸结构等,进而消灭肿瘤细胞。

“光动力疗法的作用机制类似于晒太阳,普通人晒太阳没有问题,而光过敏人群则有可能皮肤发红起疹。”唐本忠说,类似的,吸收了光敏剂的肿瘤组织会在光照下发生光化学作用,肿瘤细胞结构破坏,引发微血管栓塞,最终使肿瘤逐渐坏死。

唐本忠表示,光一般难以深入身体内部,不过随着光纤等介入手段的发展,激光已能够进入身体多个部位。相较于其他疗法,光动力疗法可以避免开胸或开腹手术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该疗法还具备高选择性,能够针对光敏剂标记的目标进行治疗,精准定位和杀伤肿瘤细胞,不会伤害正常组织。

“光动力疗法的毒副作用低,且可重复治疗。”唐本忠介绍,只有当进入局部组织的光动力药物达到一定浓度并受到足量光辐照时,才会引发光毒反应杀伤细胞。人体未受到光辐照的部位并不产生光毒反应,相比于化疗、放疗等传统肿瘤治疗手段,光动力疗法的毒副作用较低。此外,肿瘤细胞对光敏药物没有耐药性,患者不会因多次治疗而产生耐药反应,因此该疗法可实现重复治疗。

解决肿瘤治疗乏氧问题

光动力疗法的原理是光化学反应,其基本要素包括氧、光敏剂及可见光(临床上常用激光)。其中,光敏剂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并在吸收光能后引发化学反应,在光动力疗法中发挥重要作用。

“治疗中,光敏剂的效果受到活性氧的产生效率、类型和组织穿透深度等因素影响。”宋峰岩介绍,在肿瘤临床治疗中,乏氧被视为是光动力疗法的主要障碍。宋峰岩进一步解释,Ⅱ型光动力疗法依赖氧气生成单线态氧,这对乏氧的深层组织可能无效;而Ⅰ型光动力疗法则通过电子转移机制产生自由基,即便在乏氧条件下也能发挥效用。

当前广泛应用的卟啉类和氨基酮戊酸类光敏剂虽已在临床实践中取得成效,但多用于Ⅱ型光动力疗法,且因激发波长较短,导致光穿透性欠佳。宋峰岩说,因此,学术界多数研究已转向探索长波长(800—1200纳米)激活的Ⅰ型光动力疗法。

“团队创新性地采用双光子技术,研发出一种用于Ⅰ型光动力疗法的无重金属原子光敏剂,激发波长达800—1000纳米,可显著增强光的穿透深度,以治疗乏氧情况下的恶性肿瘤。”袁振伟说。此外,尽管Ⅰ型光动力疗法的治疗效果较好,但其所用的光敏剂多含有重金属原子如钌、铂等,重金属原子进入人体组织后,有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因此,研究团队致力于去除这些重金属原子,同时保证光敏剂的效果。

“我们研发的光敏剂在特定修饰后,兼具聚集诱导发光和光照产生活性氧的特性,既能用于诊断又能用于治疗。”唐本忠进一步解释,这种新型光敏剂在特定修饰后能自动靶向肿瘤细胞,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细胞的位置。在治疗结束后,光敏剂因不含重金属原子且水溶性良好,其残留物能够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

袁振伟说,当前版本的光敏剂仍然需要少量氧气参与反应。未来,研究团队将完善光敏剂的分子特性。如果能研发出完全不依赖氧气,并能在深层肿瘤中发挥作用的光敏剂,将极大拓展光动力疗法的应用潜力。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K2BRWcUeJY

返回目录>>

宫颈癌发病日趋年轻化 北京妇产医院孔为民:需疫苗接种与定期筛查“两手抓”

2024-10-28 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姚倩】宫颈癌在我国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发宫颈癌病例15.1万例,发病率为13.8/10万,居女性癌症发病的第五位,当年死亡病例5.6万例,死亡率为4.5/10万,居女性癌症死亡的第六位。

宫颈癌防治形势严峻。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主任、主任医师孔为民教授接受了记者采访,详解了宫颈癌的发病特点、致病因素、预防手段以及治疗现状,并呼吁全社会加强宫颈癌的定期筛查与疫苗接种工作,以共同应对这一健康挑战。

宫颈癌发病正年轻化

宫颈癌正严重危害广大女性的健康。

“宫颈癌的发病率目前在我国妇科肿瘤中仍位居前列,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孔为民教授指出,宫颈癌的发病因素主要与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而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性伴侣增多、性生活不健康等,都可能导致HPV的广泛传播。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劳累、生活不规律、吸烟喝酒等,也可能加速HPV发展成宫颈癌的进程。

在谈到宫颈癌的致病因素时,孔为民教授表示,除了HPV感染这一主要因素外,生活方式、妇科炎症等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吸烟,会大大促进HPV感染发展成宫颈癌的速度。他强调,90%以上的HPV感染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但仍有10%左右的感染是非性接触途径传播的,如接触不干净的卫生用品等。因此,他提醒人们要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在性生活方面要做好防护。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加深,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女性感染HPV的风险不断增加,呈现了年轻化的趋势。孔为民教授表示,目前两性关系较以往更为自由,再加之HPV疫苗接种不到位,这导致了HPV广泛的传播。另外,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可能也不健康,比较劳累,吸烟喝酒的习惯可能会加速HPV感染发展成宫颈癌。

预防宫颈癌需疫苗接种和TCT筛查“两手抓”

2023年中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第2版)》提出了宫颈癌的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是开展健康教育和接种HPV疫苗,二级预防是开展高效宫颈癌筛查,三级预防是针对疾病分期开展适宜的治疗手段。

推动适龄女孩接种HPV疫苗是强化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据了解。2021年以来,广东、海南、福建、江苏、江西、重庆、西藏、浙江、山东、湖北、广西等11个省份,郑州、鄂尔多斯、成都等城市已将接种HPV疫苗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财政购买服务、定额补助等方式,为本地区13-14岁的适龄女孩提供免费接种HPV疫苗服务。截至目前,HPV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已经覆盖全国约40%的适龄女孩。

对于宫颈癌的预防,孔为民教授强调了筛查和疫苗接种的双重重要性。他表示,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他特别建议15岁以下的女孩及时接种HPV疫苗,因为该年龄段接种能够激发更高的免疫反应,持续时间也更长。

而对于中年妇女人群,孔为民教授建议,要更加注重宫颈癌的筛查。“35-45岁的妇女至少要在这两个年龄段做两次有质量的宫颈癌筛查,包括TCT(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关于宫颈癌筛查的频次,孔为民教授提示,不检查以及过于频繁筛查都是不可取的行为。若没有HPV感染,人们可以5年做一次筛查。

“人们感染HPV后,从HPV感染到发生宫颈癌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孔为民教授提示,感染HPV到癌前病变的阶段一般在5年左右,从癌前病变进展到宫颈癌大概需要10-20年时间。因此,感染HPV后也无需恐慌,1-2年做一次定期筛查即可。

为加强宫颈癌的防治工作,孔为民教授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宫颈癌筛查工作的宣传和推动,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性。

HPV感染非必然致癌 早期发现与治疗至关重要

对于宫颈癌的治疗,孔为民教授强调,感染HPV并不等于得了宫颈癌,也不等于一定会得宫颈癌。他解释说,绝大多数女性能够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清除感染的HPV病毒,仅有大约10%的女性会发生持续感染,并在一定阶段后出现组织学变化,这被称为癌前病变。值得注意的是,癌前病变并非癌症,而是处于感染后向癌症发展的一个阶段。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是及早发现癌前病变的重要措施。孔为民教授表示,在癌前病变阶段,如果能在三到五年内及时发现,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进行观察。对于一些宫颈病变,可以通过宫颈锥切术进行治疗。

“不过,相对于其他肿瘤来说,宫颈癌的治疗还是相对乐观的。”孔为民教授表示,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很高,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即便是中晚期的宫颈癌,通过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手段,也能获得相对较好的疗效。”

然而,他也指出,我国宫颈癌治疗的规范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他强调,需要多学科会诊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K1RU7Y57kE

返回目录>>

男性也有更年期!这些容易忽视的症状要注意→

2024-10-28 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年10月28日是第25个中国男性健康日,今年的主题是“人口发展高质量,男性健康全周期”。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更年期”是女性的专属,但事实上,男性也会经历更年期,但更年期的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

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诊室里,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因为身体出现多种不适来咨询就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医生 罗生军:男性从30岁以后,雄激素水平就是所谓的睾酮,会出现一个下降的趋势,大概每年下降1%—2%。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50岁或60岁以后,雄性激素水平下降得更厉害,也就是所谓的男性更年期。

专家介绍,一般来说,大多数男性更年期从40到55岁开始,但也有男性早到35岁或者晚到65岁。并不是所有男性步入更年期后都会出现临床症状,据统计,30%到40%的中老年男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症状和体征。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生 肖谦:其实它还涉及身体的各个系统,比如情绪改变、焦虑、抑郁、失眠,再比如胃肠功能紊乱、胸闷、心悸,还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比如有些也会出汗、潮热。总之,身体的各个系统器官功能都在下降,也可以把它理解为衰老的表现。

男性年轻时注意生活方式 大概率会平安度过“更年期”

那么,男性更年期如何早发现?又该如何平稳、舒心地度过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亚太性医学会候任主席 姜辉:挺慈祥的人突然爱发脾气,对哪些事情不满意就摔盘子、甩脸子等等。这时要注意,可能这位中老年男士出现了男性更年期的一系列的症状。如果有这样的问题,还是建议到医院去抽血、做化验,看血液里雄激素的水平,一下就诊断清楚了。

男性更年期的表现还包括经常感到疲倦、身高明显变矮、饭后爱打瞌睡等等。

如果雄激素缺乏严重或临床症状显著,需要补充雄激素等方式综合治疗。如果变化过程比较和缓,也可以通过一些饮食调节、加强运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缓解。

此外,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单位的灵活工作安排以及医疗机构的专业指导,都是帮助男性顺利度过更年期的重要因素。专家提醒,男性如果在年轻的时候注意生活方式,大概率也会平安度过更年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亚太性医学会候任主席 姜辉:如果整个生长阶段注意保养、生活规律,不良生活方式比较少,这类人多半会平安度过更年期。但如果抽烟、喝酒、熬夜、压力大、夫妻感情不好、家里矛盾等等,这类人就容易出现这些男性更年期的症状。所以保持规律的生活,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锻炼对我们最重要。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K1OIDLrILg

返回目录>>

科学家发现核心菌群“跷跷板”模式 有望成为评估肠道健康新标准

2024-10-28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讯(冯硕 江倩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赵立平研究团队联合国外合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研究成果,首次鉴定出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关键作用的两组核心菌群成员“基石功能群”与“病生功能群”。这两组核心菌群构成一个类似“跷跷板”的模式,通过彼此的升降波动影响人体健康。当基石功能群占据优势时,人体肠道菌群处在健康状态。当病生功能群占据优势时,则预示人体健康出现问题。

这一发现有望成为评估人体肠道健康的新标准,并推动个性化菌群检测技术的发展,为临床疾病防治和大众健康管理提供有力工具。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不仅参与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还在维持整体健康中起着关键作用,不亚于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然而,科学界对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核心菌群”具体成员尚未达成共识。

赵立平研究团队对110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照试验,通过创新开发高分辨率的菌群测序大数据分析技术,将肠道细菌按照协作或竞争行为划分成不同的“功能群”,筛选出在不同时间点都能稳定地保持协作或竞争关系的141株细菌,最终在其中锁定了一组相互竞争的类“跷跷板”样式的网络结构模型,通过“你升我降”影响人体健康。

为了确认“跷跷板”模型中的细菌是否存在于更多疾病类型的患者中,研究团队分析了来自5个国家、涵盖7种疾病的11项病例-对照数据,这些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肝硬化和精神分裂症。分析结果表明,“跷跷板”模型广泛存在于几乎所有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肠道样本中,符合“核心菌群”特征。

研究显示,核心菌群“跷跷板”模型由与疾病缓解相关的有益功能群(命名为“基石功能群”)和与疾病恶化相关的功能群(命名为“病生功能群”)组成。为了更直观地说明“基石功能群”的重要性,赵立平形象地将它们比喻为“大树菌”。他指出,只有“大树菌”占据主导地位时,肠道的微生态系统才能像茂密的森林一样保持稳定,抑制病生功能群细菌和其他病菌的过度生长,进而维持整体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发现,通过精准营养干预,可以改变这两组功能群在肠道中的比例,使基石功能群即“大树菌”占据优势,进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更为惊喜的发现是,它们的比例失调比疾病症状更早出现,这为疾病的个性化预防、治疗与健康管理开辟了新的路径。”赵立平说。

研究团队将晚期黑色素瘤、B细胞淋巴瘤、炎症性肠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11项免疫治疗临床试验的菌群数据整合,利用“跷跷板”模型可以预测患者对免疫疗法的个性化反应,准确率达到临床应用水平。研究指出,通用模型有望帮助医生在治疗前预判患者对不同疗法的反应,从而优化治疗方案,提升精准度和疗效。

该成果由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罗格斯大学“微生物组与人体健康联合实验室”牵头完成,实验室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赵立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教授彭永德、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张晨虹、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施羽担任共同通讯作者。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K1N7GKl8qp

返回目录>>

长护险试点八年,哪些人群受益?哪些短板需补齐?

2024-10-28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 :眼下,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大约4500万。

为减轻失能老年人的家庭负担,自2016年以来,我国先后在49个城市 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也称作长护险。试点八年以来,都有哪些人因此受益?

所谓“长护险”是指为失能人群提供护理服务或资金保障 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自2016年以来,已先后在北京、天津、成都、宁波、上饶等49个城市开展试点。

哪些人可以享受长护险?

北京市石景山区规定,因年老、疾病、残疾等情况导致的持续重度失能6个月以上的参保人,可以申请享受长护险。

90岁的霍淑英老人患脑梗、冠心病、阿尔茨海默病,已瘫痪卧床3年了。

像霍淑英这样重度失能的居家老人,每月除了可享受专业机构12小时的上门服务,还会得到每月1044元的护理补贴。

护理员可为老人提供哪些服务?

今年85岁的张惠琴老人,因脑梗、骨折等疾病卧床3年了。在申请到长护险后,护理员韩再杰每周都会来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擦浴和康复按摩服务 。

护理员韩再杰: 我们擦浴的时候,得随时观察老人的面部、表情、呼吸、脉搏,看看有没有什么异常,还有一些插尿管的、带鼻饲的老人,那些管路得注意到,以免管道打折、受压。

长护险如何进行缴费呢?

在全国首批长护险试点城市成都,长护险参保采取单位缴费、个人缴费加财政补助 的方式筹集。 城镇职工单位和个人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医保缴费中划转,不需要额外缴费; 城乡居民由于没有单位缴费,需个人缴费每人每年25元,财政补助每人每年30元。

国家医保局统计,截至目前,全国49个试点城市共1.8亿人参加长护险,累计超过235万人享受了待遇,大大减轻了失能老人家庭的照护压力和经济负担。

长护险扩面在即 三个短板需补齐

长护险试点八年来,不少失能老人因此受益。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剧,长护险扩大覆盖面也已提上日程。 今年7月份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眼下,长护险扩面在即,还有哪些短板需补齐?

短板一:护理员缺口依然不小

调查显示,我国失能失智老年群体约有4500万人 ,而持证的养老护理员只有50万人 。对此,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出台《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各地也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壮大养老护理员队伍。

宁夏发布的2024年职称评审工作通知明确,新设立养老护理专业;

上海市规定,对具有中等职业教育或者高中学历、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养老护理员,分别给予一次性3万元和4万元的入职补贴;

杭州市规定,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将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每月获得300元至1200元不等的津贴;

四川巴中则免费开展了“订单式”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

短板二:长护险筹资方式目前不可持续

除了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专家表示,未来还需要明确长护险的筹资渠道。

国务院参事、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刘远立: 筹资方面,我们国家从2016年开始的49个试点城市的筹资方式比较简单,主要是从医保基金中挪出来一部分钱,这种方式可能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我们从全世界来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费的缴费是必须的,另外财政予以一定的支出也是必要的。

短板三:失能等级评估制度还不完善

此外,专家建议,应该加快建立客观科学的第三方失能等级评估制度,以便精准确定哪些人可以享受哪种等级的长护险待遇。

国务院参事、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刘远立: 建立了失能等级评估制度后,失能程度越重,保障程度越高;同样的失能等级,但如果家庭条件越差,保障程度也越高。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K1N0DiiIXi

返回目录>>

2024年医保谈判正式启动

2024-10-28 环球网

【环球网综合报道】10月27日上午8点半,2024年医保目录现场谈判竞价在北京正式开始。根据此前公布的信息,从今天到30日4天的时间里,将有162个药品参加现场谈判和竞价。

今年和此前一样,由全国各地遴选的25名医保部门的谈判专家,分成5个小组,进行医保支付价格的磋商,这正式拉开了医保现场谈判和竞价的序幕。

今年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有三个特点值得关注:第一是动态调整,第二是支持创新,第三是减轻负担。

据介绍,动态调整方面,今年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连续第7年对医保药品目录进行调整,保持了“一年一调”的状态,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新药好药新增纳入医保目录。过去6年,已经累计新调入药品744种,目录内的西药和中成药的数量增加到现在的3088种。

新技术路线方面,及时将新获批上市药品纳入谈判,也能实现药品保障范围与临床用药需求更高程度匹配。

谈判的最后的结果拟于11月份公布,明年1月1日落地,届时将惠及更多的患者。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K1ON05b2x7

返回目录>>

2024年版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发布

2024-10-28 健康报

  本报讯(首席记者 姚常房)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进一步规范非新生儿破伤风的预防和诊疗行为,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有效保障医疗安全。

  《诊疗规范》指出,非新生儿破伤风是指年龄超过28天,因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破口侵入人体,在厌氧环境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以全身骨骼肌持续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中毒性疾病。重症患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全球范围病死率仍为30%~50%,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

  《诊疗规范》介绍,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分三种类型:全身型破伤风、局部型破伤风和头部型破伤风。非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在除外其他病因的基础上,至少有以下两项表现之一可诊断为非新生儿破伤风:牙关紧闭或苦笑面容;疼痛性肌肉痉挛。其中,外伤史不是诊断非新生儿破伤风的必要条件。

  《诊疗规范》强调,每例破伤风疑似或确诊患者均须严密观察,建议严重程度为中型及以上的破伤风患者,在有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能力的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潜伏期短,往往病情更重。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病情危重,预示预后不良。外伤后破伤风是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类型。外伤后规范地预防破伤风是避免发病的有效手段,包括外伤伤口处置、破伤风风险分级、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和使用破伤风免疫制剂。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1028/498626.html

返回目录>>

重庆与西藏昌都实现跨省域医检互联互通互认

2024-10-28 健康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 喻芳 通讯员 陈婧鑫)近日,重庆市医疗机构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人民医院实现数字化医检结果互认,在昌都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来重庆市就医无需再携带医学影像胶片,重庆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生可直接在电脑上调阅该患者在昌都市人民医院的检查检验结果。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地医疗机构的医检结果互认是重庆市医疗援藏工作的延伸,将为推进全国检查检验结果的数据互联互通提供有益借鉴。”据悉,重庆市对口支援西藏昌都,已建立从昌都市人民医院以及芒康县人民医院等到重庆市各大医院的常态化转诊绿色通道,今年已有数十名西藏患者转诊至重庆市治疗。重庆市已有1233家公立医疗机构接入医检结果互认系统,实现市、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重庆市将逐步推进面向西部各省份的检验检查数据互联互通和结果互认,进而推动西部影像中心、西部检验中心的建设,推进西部医学高地聚集效应的形成。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1028/498625.html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