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930

发布时间:

2024/09/30

浏览次数:

497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9-30

内容导读

TOC \o "1-3" \n \h \u 热点追踪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安全坐长途飞机?

高层动向

雷海潮会见丹麦内政和卫生部部长洛德、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主任克鲁格

曹雪涛副主任率团出席联大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问题高级别会议并访问美国

疾控动态

省疾控中心举办2024年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

与综合干预暨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技术支持活动

江苏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和精准干预项目推进暨培训会顺利举办

科研动向

「MIND饮食的神奇效果」Neurology:

新研究表明MIND饮食可能降低晚年出现记忆问题的风险

Mol Psychiatr: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中受损的星形胶质细胞产生更少的能量,

对线粒体产生更大的应激

Science:在情绪感染期间,缰核中血清素的释放促进了创伤后的恢复力

Mol Cancer:靶向DKK1可增强紫杉醇的抗肿瘤活性,

减轻化疗诱导的乳腺癌周围神经病变

舆情信息

科技成果亮相 护航养老无忧

科技赋能健康未来,个体化体检引领健康管理新纪元

“为汝而战,全力治愈” 乳腺癌关爱公益行项目启航

进了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会经历什么?

关于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到底哪个更重要?

AI赋能心脏影像诊断技术创新 助力诊疗精准化

被哪些动物咬了,需要打狂犬疫苗?暴露后第一时间应该……

研究表明:筷子一换,胃癌几率少一半!建议用2种筷子,自查更换

“甘油三酯”超过这个数,抓紧干预!否则离心梗、脑梗又近一步了

石榴全身都是宝,千万别再吐籽了

热点追踪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安全坐长途飞机?

2024-09-30 搜狐健康

十一长假将至,心脏病患者想出国旅游、陶冶情操,坐长途飞机是否存在“经济舱综合症”风险?9月29日是 “世界心脏日”,为此我们邀请到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的张健教授,给我们科普心脏病安全知识,让您了解清楚相关问题后,度过愉快的假期。

张健教授介绍,飞机的起降带来的重力变化,内部温度和气压差异,都会对心输出量、心率和血管内皮功能造成一定影响。我们过去乘坐飞机对气压变化的感受特别明显,近些年有了很不错的改善,建议心脏病患者选乘大型飞机,整个飞行过程更稳当。

飞机有一种特殊疾病风险——“经济舱综合症”,即长期久坐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而血栓脱落可带来肺栓塞的致死风险,由于经济舱座位狭小,比公务舱更高发。因此,张健教授建议大家久坐不要超过4小时,看时间差不多就要起来走动一下,让血液流动起来,避免形成血栓。

而对于血栓高风险人群,包括年龄75岁以上,有下肢血管病变如静脉曲张、下肢静脉瓣关闭不全或其他血栓疾病发病史的人群,更要多注意走动。对于行动不便且有血栓高风险疾病的人群,长途旅行前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低分子肝素、达比加群酯或沙班类药物,预防血栓的形成。

摘引网址:https://www.sohu.com/a/812625029_359980?scm=10001.675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雷海潮会见丹麦内政和卫生部部长洛德、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主任克鲁格

2024-09-27 国家卫健委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

应丹麦内政和卫生部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率团访问丹麦。9月26日,雷海潮在哥本哈根分别会见丹麦内政和卫生部部长索菲・洛德、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主任汉斯・克鲁格。

雷海潮与洛德就中丹卫生健康合作深入交换意见。双方一致认为,中丹两国都在推进卫生系统改革,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均衡性质效性,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改革做法和经验交流,在精神卫生、数字健康、基本卫生服务和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等领域加强务实合作。

雷海潮与克鲁格就中国与世卫组织合作深入交换意见。雷海潮积极评价世卫组织为全球健康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将与世卫组织欧洲区一道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而不懈努力。克鲁格赞赏中国政府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表示世卫组织欧洲区愿拓展与中方在数字健康、传统医药、基本卫生服务等领域的合作。

雷海潮还介绍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gjhzs/s3582/202409/8ee6427b2

返回目录>>

曹雪涛副主任率团出席联大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问题高级别会议并访问美国

2024-09-29 国家卫健委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

2024年9月26日-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曹雪涛率团出席第79届联合国大会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问题高级别会议并访问美国。

在联大高级别会议一般性辩论发言中,曹雪涛介绍我应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工作举措成效,并表示愿同国际社会加强交流合作,提升各国人民健康福祉。会议通过政治宣言。

访美期间,曹雪涛会见了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副部长帕姆,宣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就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推进中美卫生合作深入交换意见。双方高度评价中美卫生合作成就,愿继续拓展癌症防治、慢病、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与健康等领域交流合作。

期间,曹雪涛出席中美卫生健康对话会,并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国家医学院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各方期待未来在卫生健康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代表团还参访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gjhzs/s3582/202409/b1f21d861b8b44ff8d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省疾控中心举办2024年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

与综合干预暨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技术支持活动

2024-09-29 河北省疾控中心性艾所

为进一步提升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与综合干预管理水平,加强美沙酮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的专业技术支持,9月26日,省疾控中心在石家庄举办了2024年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与综合干预暨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技术支持活动。全省各市(含定州、辛集)和雄县、容城、安新疾控中心,以及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项目受资助小组共60余位代表参加活动。

活动进一步强调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及综合干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加强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及科学管理对于整体防治工作的推动作用。分析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及挑战,介绍了艾滋病防治及宣传教育、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的进展,讲解了高危行为干预的进展与策略,分享了猴痘防控前沿信息。定州市疾控中心就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做了经验交流。

此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参加人员对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的理解,提升了在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领域的业务能力,对做好全省艾滋病防治和戒毒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摘引网址:https://www.hebeicdc.cn/zxyw/74699.jhtml

返回目录>>

江苏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和精准干预项目推进暨培训会顺利举办

2024-09-29 江苏省疾控中心

  2024年9日24日,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脑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联合举办的江苏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和精准干预项目推进暨培训会在南京顺利举办。南京医科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顾爱华、南京脑科医院副院长姚志剑、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纪委书记周永林出席会议。南京脑科医院早期干预科主任王菲、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所所长杨婕和来自南京脑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项目相关工作人员,泰州、宜兴、射阳三个项目点教育局工作人员、疾控中心学校卫生工作负责人、学校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江苏省疾控中心儿健所工作人员等6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开幕式上,姚志剑副院长讲话,他指出江苏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与精准干预项目旨在通过早期识别和预防干预,帮助孩子们在问题初显时得到所需的支持,从而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南京脑科医院与江苏省疾控中心及相关机构紧密合作,提供科学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服务。他呼吁应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以减少问题的发生。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协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来自家庭、学校和医疗系统的全面支持,同时通过科研探索新的解决方案,继续推动心理健康干预策略的优化与创新。

  接着,周永林书记致辞,他梳理了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国家政策文件要求,总结了项目进展情况,并希望通过本项目解决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他重点强调了几项重点工作的落实:一是用语音和面部表情识别技术开展校园快速筛查,更高效、准确、便捷地为学校提供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服务;二是将临床实践中验证有效的干预方法推广使用于健康和高危学生人群,包括但不限于认知行为疗法、音乐疗法、家长课堂等,从而产生更加积极广泛的社会效益。

  揭牌仪式环节,顾爱华副院长先对本项目近两年取得的社会影响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向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和江苏省副省长赵岩同志汇报了研究成果;建设了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参与建设了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数智技术与健康管理实验室。对参政议政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介绍:撰写《关于完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关怀体系的建议调研报告》作为提案,提交江苏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后被立案;参与了省参事建议的提出:健全青少年自杀防控体系的建议;筹建了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承办了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汇智润心”培训工作坊2024南京站;承办了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精神医学学术会议专题会。接着,顾爱华副院长和项目负责人王菲教授共同为江苏高校重点实验室——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揭牌。

  开幕式结束后,江苏省疾控中心和南京脑科医院的专家对本次项目开展培训。南京脑科医院早期干预科王洋治疗师对前三阶段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江苏省疾控中心王欣主管医师介绍了第四阶段工作内容和流程。各项目点代表就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项目作为国家和省级的重点科研项目,深入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江苏省精神卫生条例》等文件的要求,致力于打造一个医防融合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防治的典型案例。项目将预防、治疗与科研相结合,发挥高校、医院和疾控各自优势,三方联动将关注重点从患者关口前移至高危学生,将临床治疗手段进行了公共卫生运用。最终期望通过两学年的实践,开展心理筛查、科普宣教,搭建服务平台、举办学术交流,实现提升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其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加强对重点人群关注的项目目标;探索行之有效的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形成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和人群推广模式。

本次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和精准干预项目推进暨培训会有助于项目点进一步熟悉掌握项目工作要求和内容,对有效指导各项目点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和精准干预工作、全面提升我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起到重要推进作用。

摘引网址:https://www.jscdc.cn/zxzx/zhongxinzixun/202409/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MIND饮食的神奇效果」Neurology:

新研究表明MIND饮食可能降低晚年出现记忆问题的风险

2024-09-29 生物谷原创

研究者发现,最严格遵守饮食习惯的女性参与者患认知障碍的风险降低了6%,但男性参与者患认知障碍的风险没有显著降低。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饮食更接近MIND饮食的人患认知障碍的风险可能更低。这一结果在黑人和白人参与者中都表现一致。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9月18日在线发表在Neur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ssociation of Adherence to a MIND-Style Diet With the Risk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cline in the REGARDS Cohort”。

MIND 饮食是地中海饮食和DASH 饮食的结合。它包括菠菜、羽衣甘蓝、油麦菜等绿叶蔬菜以及其他蔬菜。它推荐全谷物、橄榄油、家禽肉、鱼、豆类和坚果。它优先选择浆果而不是其他水果,并建议每周吃一份或更多份鱼。

论文第一作者、辛辛那提大学医学博士Russell P. Sawyer说,“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痴呆症患者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必须找到可以延缓或减缓认知问题发展的方法。我们特别想知道饮食是否会影响黑人和白人研究参与者的认知障碍风险。”

这项研究涉及 14145 人,平均年龄为 64 岁。参与者中,70%是白人,30%是黑人。他们平均接受了 10 年的跟踪调查。

参与者填写了一份关于他们过去一年饮食情况的调查问卷。研究者调查了他们所吃的食物与 MIND 饮食标准的吻合程度。以下每项得一分:(1)每天三份或三份以上的全谷物;(2)每周六份或六份以上绿叶蔬菜;(3)每天一份或更多其他蔬菜;(4)每周两份或更多浆果;(5)每周一份或更多份鱼;(6)每周两份或更多份家禽肉;(7)每周三份豆类;(8)每天五份坚果;(9)每周四份或更少的红肉;(10)每周一份或更少的快餐或油炸食品;(11)每周一份或更多份橄榄油;(12)每天一汤匙或更少的黄油或人造黄油;(13)每周五份或更少的糕点和甜食;(14)每天一杯葡萄酒。

总分是12分。研究者将参与者分为三组:低分组(平均5分)、中分组(平均7分)和高分组(平均9分)。

在研究期间,共有532人出现了认知障碍,占低分组4456人的12%;617人出现了认知障碍,占中分组5602人的11%;402人出现了认知障碍,占高分组4086人的10%。在对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因素进行调整后,研究者发现,与低分组的人相比,高分组的人患认知障碍的风险降低了4%。

在观察男性和女性参与者时,研究者发现,最严格遵守饮食习惯的女性参与者患认知障碍的风险降低了6%,但男性参与者患认知障碍的风险没有显著降低。研究者还研究了人们在出现问题时思维能力下降的速度。他们发现,更严格遵守MIND饮食的人比不严格遵守的人下降得更慢,而且这种关联在黑人参与者中比在白人参与者中更强烈。

Sawyer说:“这些发现值得进一步研究,特别是要研究这些不同的影响在男性和女性、黑人和白人中的表现,但令人兴奋的是,人们可以对自己的饮食做出一些简单的改变,并有可能减少或推迟他们出现认知问题的风险。”

这项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它只纳入了老年黑人和白人,因此涉及这些人的结果可能与其他人群不一样。尽管如此,这一发现为预防认知障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鼓励人们通过健康饮食来保护大脑健康。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fe9c8444013c.html

返回目录>>

Mol Psychiatr: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中受损的星形胶质细胞产生更少的能量,

对线粒体产生更大的应激

2024-09-29 生物谷原创

这项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的代谢问题可能发生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并强调了HK1在这些过程中的潜在作用。

据信,全世界至少有 5000 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症。它是一种进行性和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记忆和认知功能。这种疾病的症状包括影响日常生活的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差,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正常的日常任务。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

最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被称为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它的发生是由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复杂组合造成的。它没有特定的家族联系。

星形胶质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亚型,占神经系统细胞的大多数。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为神经元提供营养、支持和绝缘。现有研究已表明,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星形胶质细胞的代谢出现问题,无法正常处理信息,从而影响了用于帮助神经元有效运作的能量。

谢菲尔德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的Heather Mortiboys教授解释说,“大多数人只关注神经元,但实际上大脑中的星形胶质细胞比神经元更多。一旦星形胶质细胞的代谢受到干扰,那么星形胶质细胞肯定无法为神经元提供那么多的支持。”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谢菲尔德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的Simon Bell博士及其团队首次发现了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中受损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称为线粒体的细胞发电厂的影响。他们指出阿尔茨海默病中受损的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能量更少,对线粒体产生更大的应激。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9月13日在线发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creasing hexokinase 1 expression improves mitochondrial and glycolytic functional deficits seen in 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 astrocytes”。

重要的是,这项研究发现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星形胶质细胞中一种名为己糖激酶1(HK1)的关键酶含量较低。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增强这种酶的活性,可以提高散发性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星形胶质细胞的能量,减少异常星形胶质细胞的负面影响。

Mortiboys教授解释说,“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通过皮肤活检采集了来自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样本,并在实验室中培育了皮肤细胞或成纤维细胞。然后,我们使用重编程技术把它们变成干细胞,并分化成星形胶质细胞。”

她补充说,“在比较来自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星形胶质细胞时,我们发现线粒体发生了关键变化。除了形状和大小不同外,糖酵解途径也发生了变化,这意味着星形胶质细胞总体能量不足。这项研究强调了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和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的不同作用机制,以及促进HK1如何改善早期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细胞代谢。”

这项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的代谢问题可能发生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并强调了HK1在这些过程中的潜在作用。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cdb7844551b0.html

返回目录>>

Science:在情绪感染期间,缰核中血清素的释放促进了创伤后的恢复力

2024-09-29 生物谷原创

这项新的研究重新审视了血清素的作用,并开辟了新的视角,尤其是在理解抑郁症及其治疗方面。

通过观察他人如何应对创伤经历这一简单行为,可以提高我们的恢复能力,并防止由此导致的病理状态,尤其是抑郁症。来自瑞士洛桑大学和中国北京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证明了这种“情绪传染(emotional contagion)”的存在,并成功破解了其机制。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4年9月6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erotonin release in the habenula during emotional contagion promotes resilience”。

在一种名为 “缰核(habenula)”的大脑结构中释放的神经递质血清素(serotonin)被证明是恢复力的关键。这项新的研究重新审视了血清素的作用,并开辟了新的视角,尤其是在理解抑郁症及其治疗方面。

人类有能力在应对令人厌恶的经历的同时继续正常生活。这种能力被称为恢复力(resilience)。然而,有些人更容易受到创伤事件的影响。他们会丧失动机和动力,而这正是抑郁症的特征。提高这些高危人群的恢复力可以抵御他们的脆弱性,并对可能出现的病理状态起到预防作用。但是,要将恢复力作为一种预防措施,仍有太多未知因素。

论文通讯作者、洛桑大学生物与医学学院基础神经科学系副教授Manuel Mameli说,“目前还缺乏临床工具或潜在机制来促进这种能够像健康人一样培养恢复力反应的调节方式。” 要做到这一点,人们需要了解逆境背后的大脑功能--- Mameli及其研究团队成功地应对了这一挑战。

观察自我保护

为了探索内在的大脑机制,研究者首先设计了一种实验模型,该模型能够促进恢复力并测量其对创伤后病理特征出现的影响。

Mameli解释说,“我们从一个公认的事实出发,即观察他人的情感经历有助于我们从中学习。这是一种被称为情绪传染的现象,它能促进恢复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将“观察者”小鼠放在一只爪子受到轻微电击的小鼠附近。这项简单的任务保护了大多数观察者小鼠,使它们在随后亲身经历这种不愉快经历时不会产生抑郁的病理状态。那些没有目睹同伴痛苦经历的小鼠则不是这样。他们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观察他人应对创伤经历这一简单的行为会增强自身的恢复能力,并有助于防范可能出现的病理后果。

血清素——恢复力分子

在发现这一行为原理后,研究者成功地确定了介导这一原理的大脑机制。他们重点研究了位于大脑中心的微小脑结构---缰核,众所周知,哈伯脑参与情绪和感觉处理,并调节与抑郁有关的神经递质,特别是血清素。为此,他们专门开发了成像工具来追踪小鼠体内的这种分子。

Mameli补充说,“要测量大脑中血清素的变化非常困难。多亏了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北京大学的Yulong Li开发的生物传感器,我们才得以确定其关键机制。”

行为实验中的记录显示,情绪传染与缰核中神经元功能的持久变化以及该区域血清素释放的增加相吻合。更具体地说,根据Mameli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Sarah Mondoloni的说法,“在这项任务中,血清素的动态发生了变化,这是我们研究的关键发现”。

通过人为改变血清素水平的动态变化,研究者得以证明血清素不增加不仅会破坏缰核中神经元活动的持久变化,还会削弱小鼠在逆境中提高恢复力的能力。

重新探索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这项新研究发现的逆境发生后的恢复力机制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一个共同点是血清素。许多抗抑郁药物都靶向血清素,以增加它在大脑中的浓度。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缰状核中短暂的局部的血清素增加可以防止创伤经历后冷漠行为的发生。

Mameli总结说,“对于神经科学家们来说,这种血清素能系统(serotonergic system)的这一特性是令人兴奋的信息。但是,我们的发现也能为抑郁症的新治疗应用铺平道路,例如通过测试现有的药理血清素激活剂,包括刺激血清素系统的迷幻剂疗法。有可能对它们的使用进行改进,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方法。”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3f2d84348eb5.html

返回目录>>

Mol Cancer:靶向DKK1可增强紫杉醇的抗肿瘤活性,

减轻化疗诱导的乳腺癌周围神经病变

2024-09-29 生物谷原创

本研究首次提供了紫杉醇通过激活乳腺癌细胞和DRG神经元中的EGFR信号通路促进DKK1表达的证据。

乳腺癌是全球妇女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紫杉醇(PTX)被广泛用作治疗乳腺癌的基础化疗药物。最近,紫杉醇联合免疫治疗被认为是通过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来改善化疗结果的一种有前景的策略,特别是紫杉醇联合靶向PD-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被建议用于治疗乳腺癌。不幸的是,IMpassion130临床试验表明,只有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才能从这种治疗策略中受益。因此,探索一种新的化疗免疫治疗方案,使多亚型乳腺癌患者受益具有重要意义。

紫杉醇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是化疗的进行性和难治性不良后果,其特征是慢性疼痛、烧灼感、手脚刺痛。紫杉醇引起的神经性疼痛往往严重影响癌症存活个体的生活质量,导致剂量减少甚至停止抗癌治疗。然而,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策略来治疗或预防紫杉醇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

Dickkopf-1 (DKK1)是一种分泌蛋白和Wnt信号通路调节因子,在多种人类癌症中高表达。大量研究表明,DKK1可在肿瘤微环境中通过诱导巨噬细胞的免疫抑制极化,促进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的积累,或刺激癌细胞中PD-L1的表达,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最终抑制CD8+ T细胞的杀伤肿瘤功能,促进肿瘤进展。最近,一种DKK1中和抗体对肿瘤过表达DKK1的患者显示出明显的临床益处,这表明DKK1是癌症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有趣的是,有报道称DKK1与颞下颌骨关节炎或戈谢病患者的疼痛发展呈正相关,这表明DKK1可能在疼痛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来自河南大学药学院的研究者们在Mol Cancer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argeting DKK1 enhances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paclitaxel and alleviates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breast cancer”的文章,该研究表明紫杉醇联合DKK1可能是一种潜在的低神经毒性化疗免疫治疗策略,可以使多种亚型乳腺癌患者受益。

化疗联合免疫治疗逐渐显示出增加T细胞浸润和抗肿瘤疗效的巨大希望,然而,紫杉醇联合靶向PD - 1/PD - 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仅用于治疗一小部分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而且临床结果非常有限。此外,该方案不能预防紫杉醇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靶点来增强紫杉醇的抗肿瘤活性,减轻化疗诱导的乳腺癌周围神经病变。在这里,研究者发现Dickkopf - 1 (DKK1)的表达在紫杉醇化疗后的多个亚型人乳腺癌标本中上调。

包括紫杉醇在内的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DKK1的IHC染色

机制研究表明,紫杉醇通过诱导乳腺癌细胞EGFR信号通路促进DKK1的表达,而DKK1的上调可能通过抑制肿瘤微环境中CD8+ T细胞的浸润和活性来抑制紫杉醇的治疗效果。此外,在荷瘤小鼠中,紫杉醇治疗还通过激活初级感觉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的EGFR信号,增加DKK1的表达,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发展,其特征是坐骨神经髓鞘损伤,神经性疼痛,后肢皮肤皮肤神经支配丧失。抗DKK1抗体的加入不仅提高了紫杉醇在两种小鼠乳腺癌亚型模型中的治疗效果,而且减轻了紫杉醇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

DKK1抗体增强紫杉醇的抗肿瘤活性,减轻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提供了紫杉醇通过激活乳腺癌细胞和DRG神经元中的EGFR信号通路促进DKK1表达的证据。一方面,乳腺癌细胞中DKK1的上调可能通过抑制CD8+ T细胞的浸润和活性来阻碍紫杉醇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DRG神经元中DKK1的上调有助于紫杉醇诱导的周围神经毒性。更重要的是,加入抗dkk1抗体不仅可以增强紫杉醇在两种小鼠乳腺癌亚型模型中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减轻紫杉醇诱导的周围神经毒性。总的来说,本研究表明紫杉醇联合DKK1可能是一种潜在的低神经毒性化疗免疫治疗策略,可以使多种亚型乳腺癌患者受益。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916c8445149a.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科技成果亮相 护航养老无忧

2024-09-30 科技日报

6小时行走续航能力,15个小时待机时长,全球首款肌腱驱动双足机器人在VR设备远程操控下,不但能为老人端茶送水,还能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报警。

近日,宁夏举办2024养老服务业博览会,诸多类似全球首款肌腱驱动双足机器人的科技成果精彩亮相。面对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这一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在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冲刺之年,宁夏以“数享晚年”为愿景,推出宁夏数字民政智慧养老系统,并出台多项举措,致力于为老年人打造一个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瞄准科技大做文章

在中国广电宁夏网络有限公司的展位上,X02-lite人形机器人吸引了众多目光。它身高1.6米,重量只有28公斤,能够听从指令灵活行走。

“这是我们引进的西北地区第一台肌腱驱动双足机器人。它不仅可用于家庭服务,还成为了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中学等学校的教学及科研工具。”该公司工作人员刘东健告诉记者。

根据计划,这款机器人将走进宁夏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未来,希望它能帮老人做家务。”刘东健说。

截至2023年底,宁夏共有户籍老年人口110.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15.7%,较2020年增加14.4万人,年均增长4.77%;65岁以上老年人口77万,占全区总人口10.56%。与此同时,宁夏老年人群体家庭规模呈现出小型化特点,慢性病问题日益凸显,养老负担逐渐加重,老年人参与活动愿望愈加强烈,养老需求结构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可靠、便捷的服务,是当前全社会的希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养老观念逐步转变,这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蒋文龄说。

应时而生的宁夏养老服务业博览会,瞄准科技大做文章。除了展示智能电动轮椅、智能医用护理床等科技成果,宁夏在博览会还推出了全区智慧养老服务系统。

该系统以构建协同高效的养老服务数字化体系为建设重点,涵盖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综合运营服务体系、企业养老服务体系、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政府全方位监管体系5个方面,形成养老服务运行监测“智慧大脑”,更好地满足高质量养老需求。

产业融合大有可为

今年4月,宁夏被列入48个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地区,是全域申报成功的8个省(区、市)之一,也是西北唯一的入选省(区)。“十四五”以来,宁夏累计出台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等近20个制度方案和配套措施,联动财税、金融、土地、科教、体旅等多领域,推广应用40多个标准规范,引导养老事业迈向产业提质、服务创新的新阶段。2023年,全区健康养老产业服务类机构达到5892个,从业人数8.6万人,实现营业收入488.6亿元,同比增长12.2%。

本届博览会上,宁夏与福建省签署了深入推进闽宁民政协作助力乡村振兴合作框架协议,与安徽省、海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达成了旅居养老合作框架协议,与国投健康、通用环球医疗等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还联合黄河流域九省(区)发布聚焦新质生产力助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倡议书。

“我们将以新求变、以智赋能、以联增效,持续推动互联网与各项养老服务政策、业务、数据深度融合,打造可感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养老服务体系。”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张进军说。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30/c14739-40331401.html

返回目录>>

科技赋能健康未来,个体化体检引领健康管理新纪元

2024-09-29 新华健康

由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主办的2024年个体化体检科技创新论坛在温州召开,会议集聚健康管理领域的众多学者与专家,多位嘉宾发表学术报告,其中包括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前主任委员曾强教授。

曾强在报告中提到,个体化体检目前分为个人个体化体检和团队个体化体检。前者是由个人自主决定和安排的体检方式,根据个人自身需求、风险因素、家族病史等,选择适合的体检项目,强调个体的特异性和个性化,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检查个人的健康状况。后者则是针对团队或群体进行的体检,根据团队特点、职业性质、共同风险等因素,为团队成员定制个体化体检方案。团队个体化体检可以发现团队潜在的共性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提升团队整体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

回顾个体化体检的发展历程,2014年,曾强教授正式提出个体化体检概念,重庆西南医院赵小兰团队经过不断实践与反复论证,初步形成个体化体检流程信息化系统。

2015年,《个体化健康体检智能应用多中心》课题正式立项,十七个健康管理示范基地集体攻关,完成12次预实验,个体化体检模式初具雏形(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201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宋震亚团队对个体化体检知识库进行全面梳理,完善1+X个体化体检方案;江苏省人民医院张群团队整合22个临床学科的相关专家进行反复优化,建立个体化体检质量控制体系。

2017年,个体化健康管理取得重大进展,多个慢病评估模型构建完成,慢阻肺风险筛查与管理一站式平台正式上线。

2018年,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携手组织25家三甲医院专家起草《健康体检主检医师工作指南》,个体化体检进入全国52家公立三甲医院,探索线上线下联动的专业运营模式,构建质量控制体系。

2019年,个体化体检专业运营模式进入全国多家医院,质量控制体系整体优化升级,实现三高两低的运营体系构建。

2020年-2022年,个体化体检运营模式持续优化,问诊与体检覆盖率连年攀升,健康管理服务全流程升级,团队个体化体检上市,个体化体检论坛连开三届,为行业交流搭建专业平台。

2023年,健康管理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个体化体检广泛应用于保险机构、民营龙头、公立医院等。

2024年,在专家委员会的引领与各大医疗机构的深化应用下,个体化体检成功构建“九高五低”运营指标体系,个体化体检成精准医疗时代的新风向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化,未来,个体化体检将会为更多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摘引网址: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240929/ecff4040e

返回目录>>

“为汝而战,全力治愈” 乳腺癌关爱公益行项目启航

2024-09-29 新华健康

近日,在10月世界乳腺癌防治月即将来临之际,由新华网主办、诺华协办的“为汝而战,全力治愈”乳腺癌关爱公益行项目拉开帷幕。该项目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关于推进乳腺癌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通过覆盖全国的系列关爱公益活动,激发社会各界对乳腺癌防治知识的广泛关注,增强早期乳腺癌患者对高复发风险意识的提升,促进更多早期患者实现 “临床治愈”的可能。

目前,乳腺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提升,乳腺癌已成为实施癌症慢病化管理的标杆性疾病领域。近年来,随着乳腺早筛早诊理念的普及,早期乳腺癌确诊患者的比例在不断增加。早期乳腺癌(HR+/HER2-)可以被“临床治愈”,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无淋巴结转移,1/3的患者仍面临复发风险。随着乳腺癌逐渐向慢病化管理的转变,规范化的随诊随访及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管理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实现“临床治愈”至关重要。

新华网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周诗华表示:“作为互联网新闻传播的‘国家队’,一直以来,新华网重视医疗卫生领域报道,始终致力于与健康领域的专家、企业等社会各界加强合作,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共同致力于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此次‘为汝而战,全力治愈’乳腺癌关爱公益行活动的举办,希望可以提高公众对乳腺癌的关注,引领更多患者科学防治,激励她们直面疾病的信心,重归健康生活。”

诺华中国副总裁、肿瘤治疗领域代理负责人陈晖先生表示:“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创新药公司,诺华积极响应健康中国号召,多年来,不仅加速引进多款创新药物,并且和社会各界携手,积极支持各类健康公益活动,包括在乳腺癌领域,传递乳腺癌早期防复发、晚期长生存的理念。在这条充满使命与责任的道路上,诺华将持之以恒地以创新与关爱,全力以赴为患者打造更为卓越的医疗解决方案,提升人民健康福祉。”

据悉,活动将于10月份在上海正式启动,届时将有奥运冠军出席现场并与乳腺癌患者共跳专为患者设计的康复拳击操,项目后续将通过线上及线下渠道陆续展开并覆盖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数十个地区,通过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及拳击操快闪等形式,以生动有趣的体验方式让乳腺癌防治知识传播至更广泛人群,增强群众“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惠及更多患者。

摘引网址: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240929/

返回目录>>

进了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会经历什么?

2024-09-29 新华健康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通常在ICU治疗的患者危险性都比较大,需要24小时监护其生命体征。其中冠心病方面的ICU是冠心病重症监护室,简称CCU。CCU旨在治疗患有严重或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在心脏外科强大的医院中,通常把仅收治内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ICU称为CCU,而收治外科术后患者的称为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简称CSICU或者SICU,本文统称为ICU。

ICU配备了专门的心脏病相关治疗及监护设备,并配备受过严格心脏监护培训的医务人员。在ICU中的患者并不单纯患有心脏病,在许多医院,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进入ICU接受治疗,这些患者除了心血管疾病外,还有其他需要管理的慢性健康问题,包括:败血症、急性肾损伤及急性呼吸衰竭等。

哪些患者必须在ICU治疗?

某些患者因需要全天候监测和专门的心血管治疗。他们通常因患有严重、急性和/或不稳定心脏疾病而被送入ICU。

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心脏病发作或其它形式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的病情容易发生快速、意外的变化,通常需要不间断的治疗,例如有针对性的温度管理(诱导亚低温)。

其它可能需要留在ICU的患者包括: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有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特别是如果他们病情特别严重或不稳定或需要使用机械循环辅助设备时;严重心力衰竭后需要密切监测,即使他们已经稳定并正在等待心脏移植;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可能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者。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22》,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高血压2.45亿。而根据中国生物医药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调查,我国常规心脏外科手术每年超过34万例。因此,在大多数三级医院ICU往往是一个繁忙的地方。

ICU中会发生什么?

ICU配备了专门的人员和设备,可以治疗和管理心脏病患者特有的问题,尤其是在需要持续监测时。

接受过专门培训的护士、技术人员和医生可以24小时为患者提供治疗,其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比例比普通病房要高得多,这些危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医护更大的关注。不过如同医生常跟患者家属说的那样,“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这种更大的关注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所有ICU患者需要24小时心电监护,记录和分析每一次心脏跳动、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如果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等异常,将发出警报以提醒医护人员。

某些患者还将临时将导管放置在动脉中持续监测他们的血压,或将导管放置在肺动脉中以监测肺动脉等位置的血压,以便医护人员更好地判断病情变化。

患有严重心力衰竭的人可能会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氧合(ECMO,就是疫情广为人知的ECMO)或左心室辅助装置 (LVAD)来帮助他们的心脏泵血。

无论是否使用,患者均配备呼吸机;一般来说,心脏术后的患者常规使用呼吸机。

ICU中的人员经常需要对患者进行检查,因此ICU配备此类测试的设备,包括血液检验设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胸部X射线等等。

ICU的配置通常与典型的医院普通病房不同。大多数都有中央护理站,周围有8到12个单人间或可以随时隔离开的病床,每个房间都有大玻璃窗,因此可以从护理站毫无遮挡的看到病人。护理站本身将配备监控屏幕,显示每位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发生任何紧急情况,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会立即发现并立即做出反应。

一般来说,ICU中的许多患者都在卧床休息,但对于那些能够(并且可能受益于)每天在规定时间内起床的人来说,可以使用舒适的座椅。

访客

与普通病房不同,ICU不允许陪护,但是允许访客探视患者,但通常仅限于直系亲属。探视时间限于每天两到三个短时间(一般是30分钟)。亲人探视会给患者极大的勇气,配合医护治疗与康复锻炼。

需要注意探视者禁止外带食物和其它物品,例如鲜花,因为ICU中的患者饮食往往需要接受监督,而鲜花可能会将导致感染的细菌带入ICU或者导致患者严重过敏而发生危险。入ICU您可能会看到亲人连接很多管路,甚至气管插管。这个场面可能令人不安,但不要惊慌:这是为了确保他们受到密切监视和必要的治疗方式。

转出ICU之后

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患者ICU的平均停留时间为一到六天。符合转出标准后,大多数患者被转移到心脏病房内的重症病房,在那里继续接受较少的重症监护。尽管还要进行持续的心脏监测,但允许(并鼓励)患者开始有规律地行走和移动。我国对心脏手术后的心脏康复工作起步较晚,在国外,物理治疗师或运动治疗师会与下级单位的患者一起工作,以帮助他们在行走中取得进展,并指导他们在获准回家后应避免哪些活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同时也要破除患者的“心脏术后不敢动,要静养”的错误理念。

大多心脏病患者在普通病房一段时间,即可直接出院回家。他们经常被规定一个心脏康复计划,包括什么时候进行复查。他们将在其中更多地了解他们的饮食、运动和其他生活方式因素的必要改变。这些变化对于避免再次住院,甚至 ICU“二次游”非常重要。所以,进入ICU代表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多端,但不意味着前途暗淡。多数进入ICU的患者可以顺利转出ICU,尤其是心脏术后患者,ICU更是通往康复的必经之地。

摘引网址: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240927/7f7893f4b3e3

返回目录>>

关于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到底哪个更重要?

2024-09-27 新华健康

关于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到底哪个更重要?答案是:都重要!为什么呢?请往下看:

什么是血压?血压(blood pressure,BP)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习惯上用毫米汞柱(mmHg)或千帕(kPa)来表示。在临床中说的血压高低通常指动脉血压,包括收缩压与舒张压。心脏就像是一台泵;一般来说,只要人活着心脏就在不停的收缩舒张,把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心脏收缩时,通过血管输送大量血液,从而使血压升高,此时血流的压力称为收缩压;心脏在两次心跳之间放松,血压下降,此时血流的压力称为舒张压。比如如果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是120和70,则血压就记录为120/70mmHg。

为什么测血压,因为血压对您的健康很重要。当心脏跳动时,血液通过动脉输送到全身。然而,它并不是像您从花园软管中看到的那样稳定的水流,而是脉冲式的,也就是搏动式(一股一股)的。这就产生了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很重要。如果数值太高,可能患有高血压;如果数值太低,可能没有足够的血液流向您的大脑和其它重要的终末器官,造成严重后果。此外,如果两个数值之间的差异发生变化,则表明可能存在心脏病或其它健康问题。

收缩压

在心跳过程中,心脏将血液推入动脉,收缩压是心脏跳动时动脉内压力的测量值;这个阶段称为收缩期,是血压最高的阶段。当一个人安静地坐着休息时,如果读数低于120mmHg,则收缩压被认为是正常的。收缩压低于90mmHg 被认为较低,可能需要进行干预和管理,如果多次收缩压读数高于180mmHg,则视为危险的高值,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当在运动、紧张激动时心跳会加快,心肌会以更高的压力射出血液,收缩压随之升高;在这些情况下,压力升高是正常的。然而,当人休息时压力较高,这是不正常的,被认为是高血压。由于活动时血压会升高,因此一定要在安静休息期间测量血压。高收缩压通常是由动脉硬化引起的,这使得心脏必须更加努力地推动血液通过动脉。即使在高收缩压范围内,也有不同的阶段:高血压I级时,可以通过临时药物和改变生活方式来逆转高血压。高血压II级时,会大大增加脑卒中或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可能需要延长用药时间。收缩压达到或超180mmHg时,意味着您处于高血压危象,应立即去医院接受治疗。

尽管高血压常见,低收缩压也并不罕见,当读数明显低于90mmHg 时,称为低血压。这可能会导致头晕、眩晕或昏厥。如果低血压未治疗,可能会导致肾脏等器官开始衰竭。如果体内的血容量过低,就会发生收缩性低血压。例如当严重脱水或大出血时,可能会出现严重低血压。如果心肌收缩力太弱而无法正常推动血液,例如心肌受损(心肌病),也会发生低血压或者动脉突然扩张太多(如血管迷走性晕厥,一种导致昏厥的反射)。对于每一个健康人来说,突然改变姿势时很可能出现低血压。当您站起来时可能会感到头晕,因为重力将血液拉向您的脚部,称为直立性低血压;如果是偶尔发生无需特殊治疗,但是如果经常出现也需进一步检查。

舒张压

安静休息时的正常舒张压低于80mmHg,如果您患有高血压,即使在安静休息时,舒张压也通常较高。当舒张压为60mmHg或更低时,被认为是危险的低血压;当舒张压为120mmHg或以上时,则被认为是非常危险的高血压。脱水或严重出血时可能会出现低舒张压,如果动脉松弛和扩张,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况;通常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会同时升高。但是也有少数是所谓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单纯舒张压高通常发生在中青年男性身上,这种类型的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即使有轻微的头胀、头晕不适和疲劳感,也经常在休息后得到缓解,所以容易被人们忽视,大多得不到及时治疗。单纯舒张压高多见于中青年人,由于年轻人大动脉弹性较好,当心脏排血流向主动脉时很容易扩张,因此心脏射血并不困难,收缩压不高。但是当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弹性回缩有力,加上周围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这时产生的压力就会导致舒张压升高。其实,单纯舒张压升高,对人体的影响更大!长期单纯舒张压升高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如果未及时治疗会进展为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都升高。

单纯舒张压高有什么危害?单纯舒张压高是高血压的初期,患者常有头痛头昏、胸闷憋气、心悸不适、疲乏困倦等症状,随着年龄增长,病程延长,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可以转变为经典性高血压,甚至向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展。最终会造成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意外、肾脏方面的损害、视网膜功能减退,而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则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单纯舒张压高的高血压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控制血压,我们首先建议改变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规律饮食、充足睡眠、每天进行有氧代谢运动45分钟、控制体重等),经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后血压仍居高不下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予以药物治疗。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选择多种多样,需要个体化治疗。

摘引网址: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240927/6ef9ec7b2526

返回目录>>

AI赋能心脏影像诊断技术创新 助力诊疗精准化

2024-09-29 新华健康

新华网北京9月29日电(白碧璇)2024年9月29日是第25个世界心脏日。心血管疾病被视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达3.3亿,目前心血管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近日,新华网举办“世界心脏日”主题圆桌会,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冯逢、副主任王怡宁和数坤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毛新生做客新华网,就心血管疾病相关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

心脏预警需谨慎 AI技术助力早期筛查

新华网:当心脏出现问题时,身体会表现出哪些明显的求救信号?

冯逢:当心脏不舒服时,身体会给我们几个明显的警示,不容忽视。

第一:心悸,就是心慌。如果一个人在静息状态或未进行任何运动时感到心慌,这可能是心脏发出的危险预警。

第二:胸痛和胸闷。这些症状常在轻微运动后出现,往往是冠心病、心绞痛的表现,或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

第三:活动后的气喘。如果稍微一运动就气喘吁吁,这可能是心脏衰竭的迹象,表明心脏的动力和供血能力不足。

第四:患者还可能出现口唇紫绀,这表明他们的氧饱和度已经下降,是供血出现严重问题的表现。

第五:由于心脏功能的异常,血液的回流可能会受阻,如下肢水肿。

新华网: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有效保护心脏,有哪些护心秘笈?

王怡宁: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识别并减少生活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高”问题不容忽视,一旦发现异常,应遵医嘱服用降压、降脂或降糖药物,有效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同时,做到戒烟限酒,因为烟酒对心血管有损害。

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也会对心血管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调整心态,保持乐观,是护心不可或缺的一环。

每年定期体检是十分有必要的。有些人虽无明显症状,但心血管可能已经悄然发生变化。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并干预,防患于未然。

新华网:针对心脏的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AI技术在心脏检查过程中有哪些应用及潜在优势?

王怡宁:对于一般人群,我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常规体检即可。对于有症状或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要更加关注心脏健康。在检查时,我们会根据他们的临床病史、家族史以及血液化验结果,进行风险评估。

为了更精准地进行风险评估,我们未来可能会采用AI技术来优化评估模型。目前,我们已经有一些评分标准,可以将患者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类。对于中风险患者,我们会建议进行无创的冠状动脉CT检查。而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能会建议直接进行冠脉造影,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介入治疗。

对于低风险患者,我们并不推荐首先进行有辐射的检查,而是选择心电图或超声等创伤和损害更小的检查方式,来评估他们的心脏状况。

此外,我们目前正计划推广冠状动脉MRA血管检查。这项检查的优势在于没有电离辐射,且可以不使用对比剂,非常适合低风险和中风险患者。未来,它有望成为冠心病筛查的一项有效手段。

新华网:数坤科技在人工智能辅助心脏疾病早期筛查方面有哪些新突破?

毛新生:非门控冠脉钙化积分技术是我们最新的一项研究。该技术可用于预测无症状人群的冠心病风险,并辅助临床决策,指导他汀类药物的应用。

这项技术利用16排CT胸部平扫影像数据分析,应用人工智能去伪影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定位冠状动脉四个分支血管的钙化区域,并通过影像CT值赋分、面积、体积、层厚等指标自动计算Agatston积分,量化评估冠状动脉钙化情况,实现冠心病风险的早期筛查。相比传统检查方法,该技术在费用和效率上具备明显优势。

不仅如此,除了非门控钙化积分之外,数坤还独家推出了冠脉MRA智能辅助分析系统,冠脉MRA扫描完成后通过“一键”操作1分钟即可完成整个冠脉的重建和狭窄的检出,正如刚刚怡宁教授讲到的,冠脉MRA检查没有电离辐射,且可以不使用对比剂,非常适合低风险和中风险患者筛查工作,既往应用限制于扫描时长过长和后处理复杂等限制没有推广开来,现在随着数坤AI解决了冠脉MRA后处理问题,以及扫描技术提升,相信随着协和医院和数坤的推广,冠脉MRA检查将会广泛应用起来。

每年,有大量的人通过这项技术接受筛查。我们还与一些地方政府合作,为更多城市的居民提供普查服务。许多居民通过在社区进行的普惠筛查,及时发现了严重的冠脉狭窄问题,并及时接受了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

AI推动精确诊疗 促进基层健康发展

新华网: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心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主要面临哪些挑战?

冯逢:心脏疾病的诊断确实存在不少挑战。首要的一点在于,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往往较为隐匿,不易被患者察觉。等到症状明显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早期干预时机。

其次,心脏疾病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心脏是人体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它持续不断地跳动,这使得成像变得相当复杂。因此,要准确诊断心脏疾病,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

新华网:协和医院如何运用新技术赋能医疗?

王怡宁:协和医院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特别重视影像手段的应用。具体来说,我们放射科主要采用心脏CT和磁共振进行诊断。心脏CT,尤其是冠状动脉CTA检查,是目前无创诊断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已将AI技术融入其中,实现了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的全自动分析,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效率。

另一方面,心脏磁共振虽然扫描时间和后处理相对复杂,但其无电离辐射、可以不使用对比剂以及高软组织分辨率的优势,使其在心脏检查中,特别是同时观察血管和心肌时,具有独特价值。

但是磁共振扫描时间较长,后期处理也较为复杂。为克服其应用限制,我们与数坤科技合作,共同研发了心脏磁共振后处理分析的AI产品。众所周知,数坤科技成立之初就专注于心脏领域的研究与开发,这一创新不仅延续了数坤在冠脉血管精准分割上的优势,还实现了磁共振图像的自动化处理,涵盖了冠脉和心肌的图像分析,同时呢,它还支持多参数量化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多维度的信息,辅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目前这些新技术已初步应用于我们的临床工作中,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新华网:数坤科技通过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有哪些突破呢?

毛新生:回望七年前,我们率先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复杂的成像数据自动分析,旨在精确测量心脏解剖结构及各类病灶,并以医生偏好的直观、精准方式呈现这些关键指标,辅助生成诊断建议和预报告。这不仅减轻了医生的手工劳动负担,还使他们能更专注于精准诊断和与其他临床科室的高效交流。

此外,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显著推动了行业的整体发展。起初,许多地市级医院由于资源有限,扫描量不大,但随着技术的成熟,他们的扫描量已大幅提升。这充分展示了新技术如何引领行业前行。

构建AI预测模型 多模态数据辅助疾病管理

新华网:AI技术如何与传统医疗模式有效融合,特别是在推动心脏健康事业方面?

冯逢:AI的融入为我们的传统医疗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以心脏影像诊断为例,AI算法的应用能够迅速且直观地处理影像数据,为医生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支持,从而显著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

此外,AI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其算法能够不断优化。这不仅促进了诊断的同质化,使得无论大医院还是基层医院,都能借助AI数据分析实现高水平的诊断,还有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王怡宁:AI在疾病诊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疾病的发生发展全过程来看,预防阶段,我们可以利用AI技术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将患者分为低、中、高风险群体,以评估其患病可能性。在诊断阶段,AI能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进入治疗阶段,AI还能辅助个性化定制治疗方案,并跟踪治疗效果,评估患者预后。

基于基线影像数据,我们可以建立预后模型,以预测患者的康复情况。因此,AI在疾病管理的全链条中都能发挥辅助作用,提升医疗水平。

新华网:未来,AI技术在心脏健康领域会为普通民众带来哪些实际益处?

毛新生:首先,在预防层面,我们已经通过AI技术的创新,为医疗行业提供了普惠性的心脏筛查方法,让老百姓受益。

接下来,在精准诊断方面,AI将会提供更精确的信息。例如,在射血分数的分析上,AI能够自动提取心脏结构,并运用生物动力学方法计算射血分数,从而判断血管狭窄是否真正导致心肌缺血。

此外,在治疗环节。我们可以进行模拟手术,预测支架的放置位置和稳定性,以及愈后效果等。

当然,AI的作用不仅限于此。我们的AI技术正逐渐走向多模态化。除了图像数据外,我们还能分析电子病历数据、连续监测的血压数据等。最关键的是,AI能够将这些数据全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的患者健康档案。无论是患者居家的日常监测,还是运动时的数据记录,或是在医院内的诊断和治疗历史,AI都能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为更好的预防、精准诊断、治疗决策、康复以及日常心脏健康监测提供有力支持。

摘引网址: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240929/efc8bb4e102c

返回目录>>

被哪些动物咬了,需要打狂犬疫苗?暴露后第一时间应该……

2024-09-28 搜狐健康

2024年9月28日是第18个世界狂犬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破除狂犬病防控的界限”。

狂犬病,这一古老而致命的人兽共患病,依然在一些地区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狂犬病病死率接近100%, 无有效治疗手段,狂犬病预防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 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炎和死亡。发病后会出现恐水、畏光、怕风等症状。狂犬病几乎是致命的,全球每年约有59000人死于狂犬病,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人类通常 通过被感染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狂犬病病毒。病毒在伤口处进入体内,随后沿着神经系统扩散,最终到达大脑。

狂犬病毒感染人的路径

被哪些动物咬了,需要打

狂犬疫苗?

先了解下,什么是“狂犬病暴露”。

“狂犬病暴露”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破损皮肤处,以及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组织。

所以不仅是咬伤, 只要“暴露”于以下动物,都需要尽快打狂犬疫苗:

犬是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占95%以上,其次是 猫。

野生或流浪的食肉哺乳动物传播风险高, 鼬、獾、狐狸、貉、狼是我国重要的野生动物传染源。

蝙蝠是传播狂犬病的高风险动物。

注意!如果被动物咬伤或抓伤, 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伤口,至少清洗15分钟。尽快到“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就医,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以下为暴露分级及暴露后预防措施:

江江和苏苏经常收到这样的留言:

宝贝不小心被乌龟咬伤了,要打狂犬病疫苗吗?

被家养的仓鼠咬伤了,要打狂犬病疫苗吗?

我家孩子被邻居家孩子咬伤了,要打狂犬病疫苗吗?

……

大家不用过度紧张,并不是所有动物都会传播狂犬病。 如果是被这些动物咬伤,通常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

被牛、羊、马、猪等家畜和 兔、鼠等啮齿动物咬伤,感染狂犬病毒的风险低,通常无需打狂犬疫苗。

禽类、 鱼类、昆虫、蜥蜴、 龟、蛇等动物,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被咬伤后不需要打狂犬疫苗。

被人咬伤或抓伤,无需担心感染狂犬病病毒,更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的预防

预防狂犬病的 关键在于避免被感染动物抓咬伤,以及在被咬后及时处置伤口并接种疫苗。

关于疫苗接种:

(1)宠物疫苗接种:定期为宠物(尤其是狗和猫)接种狂犬病疫苗,确保它们免受感染,同时降低人类感染的风险。

(2)高风险人群接种:例如,兽医、动物饲养员以及在狂犬病高发地区工作或旅行的人,建议接种预防疫苗。

(3)被动物抓伤、咬伤后,应全程、足量、规范接种疫苗,对预防狂犬病极其重要,千万不要认为伤口已经愈合,或者身体强壮,就自行中断免疫流程。

需要注意的是,自己家养狗养猫的,不需要提前给自己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

但是请记得为宠物每年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这是我们普通家庭预防狂犬病最好的方式。

避免被动物抓伤、咬伤:

(1)不要接近、嘻逗野生动物、流浪猫狗。不要随意嘻逗陌生宠物和拴养动物。

(2)在接触动物前,可以先让动物熟悉自己的气味,再慢慢接近。不要在动物进食或者睡觉的时候干扰它。

(3)如果一只没人看管的狗靠近,不要跑或大声尖叫,正确的做法是,安静站立,目光不要盯着狗的眼睛,等几秒钟,然后慢慢地走开。

(4)如果狗开始攻击,尽量用衣物、胳膊护住手、头面部。大声喊叫会惊扰狗,导致其进一步攻击。

最后,要强调的是狂犬病可防不可治, 致死率几乎为100%,千万不要侥幸,以免酿成悲剧。

摘引网址:https://www.sohu.com/a/812538505_674764?scm=10001.654

返回目录>>

研究表明:筷子一换,胃癌几率少一半!建议用2种筷子,自查更换

2024-09-29 搜狐健康

李阿姨现年45岁,自幼便有着极高的卫生标准,她每天都会将家中打扫得干净整洁,甚至不留一丝尘埃。同时,她也非常重视健康饮食,偏爱购买各类有机食品。

然而,近期李阿姨却感到腹部不适,时不时出现隐约的疼痛感,她原本以为是饮食不当所致。因此,起初她并未太过担忧,以为只是普通的肠胃问题,服用一些药物便能解决。但出乎意料的是,病情并未得到缓解,反而持续恶化。最终,她决定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结果竟被诊断为 胃癌早期。

在医生的详细询问下,发现了一个被李阿姨忽视的细节——她家中使用的筷子已经超过了五年,且表面已经出现了发霉和变色的现象。由于李阿姨一贯节俭,认为筷子尚可使用,因此并未及时更换。然而,她未曾料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霉菌,实际上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01

筷子一换,

胃癌几率少一半?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细菌,其传播渠道众多,筷子便是其中之一。在我国,共餐时相互夹菜是一种深厚的饮食文化传统,然而,这种亲密的口口相传方式却为幽门螺旋杆菌等病菌提供了可乘之机。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简称“上海消保委”)曾开展了一项实验,该实验聚焦于家庭日常使用筷子的卫生状况。实验收集了来自200户普通家庭的筷子样本,并进行了细致的检测与分析。

检测结果显示, 那些使用时长超过6个月的筷子,其表面附着的霉菌数量相较于新筷子或仅使用3个月的筷子,显著增加了30%以上。这一发现强调了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因食物残渣、油脂及水分残留等因素,容易成为细菌、霉菌滋生的温床,长期不更换可能增加健康风险,特别是与消化系统健康密切相关的风险。

因此,基于这样的研究结果,专家建议家庭应定期更换筷子,以维护饮食卫生,减少因餐具污染而可能引发的健康问题,包括降低胃癌等疾病的发病率。这一建议体现了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改变来维护和促进整体健康。

02

建议用这2种筷子,

干净又安全

1.公筷

采用公筷能够 显著降低因唾液而传播细菌的风险,特别是在多人共享餐食的场合中。推广公筷的使用不仅有助于形成文明的餐饮礼仪,而且即便是在家庭聚餐时,也应提倡并践行使用公筷。科学研究已经表明,那些使用公筷取食的菜肴,其细菌总数明显低于未使用公筷的菜肴,这一研究结果为公筷在防止食物交叉污染方面的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2.不锈钢金属筷子

金属筷子以其卓越的耐热性能脱颖而出,能够 经受高温消毒而毫无损伤。它们坚固无裂痕, 有效减少了食物残留和水分积聚的可能,进而 遏制了霉菌及各类细菌的滋生。相较于竹筷或木筷,金属筷子清洁起来更为方便,且不易吸附异味或染色,堪称更加卫生健康的餐具之选。

03

使用筷子时要注意的几个细节

1.定期更换筷子篓

为了防止筷子篓成为新的污染源,我们必须确保其处于清洁和干燥的状态。

2.避免高温煎炸

高温环境下,筷子材质的老化速度会加快,更有可能导致有害物质的释放。为了保障烹饪安全,推荐使用具有耐高温特性的筷子。

3.正确清洗筷子

请采用温和的洗涤剂和流动水源来清洁筷子,同时需避免使用硬质刷子,以防造成额外的划痕损伤。

4.沥干水分

为确保筷子卫生,使用后应尽快将其晾干,防止因长时间浸水而增加细菌滋生的风险。

摘引网址:https://www.sohu.com/a/812674669_101626?scm=10001.654

返回目录>>

“甘油三酯”超过这个数,抓紧干预!否则离心梗、脑梗又近一步了

2024-09-29 搜狐健康

“儿啊!你爹没救啦,医生说冠状动脉都严重堵塞了,肯定是没命了呀!”

李大哥赶到医院时就听到了母亲在急救室门口的哭丧声,来不及多想的他,只能先找到其他医生询问情况。

“医生!我父亲到底是什么情况了?”

原来李大爷冠状动脉血管的确处于严重堵塞的状态,已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但并不代表没救了,何况抢救室也在进行着介入手术。

我只能安慰李先生道:“别急,安静等待手术结果!”

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手术,同事终于走出了手术室,告诉他们手术非常成功,李大爷的血管已经顺利开通,目前情况稳定。

王奶奶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泪流满面,嘴里念叨着:“成了!真没想到,这血管都堵塞了,竟然还能通开!”

一、冠状脉堵塞,人真的没救了?

心肌梗死的确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确实需要立即的医疗干预和治疗,但并不意味着患者一定会面临死亡。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的数据,患者如果在症状发作后的第一个小时内得到治疗,其生存率可以提高到88%,而延迟治疗则显著增加死亡风险。

现阶段治疗心梗的常见方法分为:药物治疗和介入手术。药物治疗主要以指溶栓疗法为主,手术原理是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血流。而介入手术则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为代表。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这一理念在心脏病学中尤为重要。《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也表示,PCI治疗可以使AMI患者的30天死亡率降低约50%。

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延迟30分钟进行PCI,患者的死亡率就会增加7.5%。因此,一旦出现胸痛或疑似AMI的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

为了有效预防冠状动脉血管堵塞,关键在于采取一系列积极的预防措施。生活中建议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展也是预防心血管问题的关键。最后一点也最为重要,建议您要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这样才能遭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二、“甘油三酯”超过这个数,一定要趁早干预!

甘油三酯水平的异常不仅影响心脏健康,还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必须认识到,甘油三酯含量的增加会使得血液变得更加粘稠,这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不仅增加了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也提升了中风的可能性。

相关研究指出,甘油三酯水平大于1.66mmol/L的人群比水平低于1.02mmol/L的人群心肌梗死风险增加了59%,且风险随着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同时,高甘油三酯水平也可能增加急性胰腺炎的风险。为了维护健康,甘油三酯水平应控制在0.56~1.7mmol/L,超过2.26mmol/L则被视为高甘油三酯血症,而1.7~2.26mmol/L则为边缘升高状态。

摘引网址:https://www.sohu.com/a/812816781_178984?scm=10001.654

返回目录>>

石榴全身都是宝,千万别再吐籽了

2024-09-29 搜狐健康

石榴,别名安石榴、丹若、天浆、若榴等,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石榴自古就有"水晶珠玉"之称,被列为果中珍品,更因为味道酸甜及丰富的营养成分,深受人们喜爱。

因为其色彩鲜艳、子多饱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用作喜庆水果,象征多子多福、子孙满堂,是馈赠好友的喜庆吉祥佳品。

01

石榴的来历

相传石榴是西汉时期张骞经丝绸之路引进我国的。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来到了安石国。

当时,安石国正值大旱,赤地千里,庄稼枯黄,连御花园中的石榴树也奄奄一息。

于是,张骞便把汉朝兴修水利的经验告诉他们,救活了一批庄稼,也救活了这棵石榴树。

那一年石榴花开得特别红,果儿结得特别大。张骞回国的时候,安石国王送给他许多金银珠宝,他没要,只收下了一些石榴种子,作为纪念品带了回来。

02

石榴的种类

石榴品种繁多,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

在国外,根据果实成熟期,分为果汁类和鲜食类;根据籽粒软硬,分为软籽和硬籽;根据果皮分为红皮、青皮、黄皮等。

在国内,对石榴品种的分类主要是采取形态学分类。如根据花色,可分为红石榴、白石榴、黄石榴、玛瑙石榴、牡丹石榴等;

根据石榴口味酸甜,可分为酸石榴、甜石榴2大类;根据花瓣数,又可以分为单瓣、复瓣品种,等等。

03

石榴的营养价值

石榴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少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有益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质等。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9)》显示,每100克石榴可提供74千卡能量,含碳水化合物18.7克、蛋白质1.4克、脂肪0.20克、不溶性膳食纤维4.8克、维生素C 9.0毫克、维生素E 4.91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黄素0.03毫克、钠1毫克、镁16毫克、钾231毫克、钙9.0毫克、铁0.3毫克、锌0.19毫克、铜0.14毫克、磷 71 毫克、锰0.17毫克。

石榴中的维生素含量丰富,如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约是苹果、梨的2倍;维生素C有助于预防牙龈出血、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

石榴中钾的含量丰富,是"低钠高钾"的水果,每100克石榴含231毫克钾;钾有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健康、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

石榴籽中含石榴脂肪酸,95.67%均为不饱和脂肪酸。此外,石榴中还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如黄铜、生物碱、花色素、槲皮素等,有助于抗癌、抗炎。

04

石榴籽能吃吗

很多人不愿意吃石榴的主要原因是,吃起来太麻烦。

首先,皮不好剥,好不容易剥好把里面的一颗颗"宝石"都挖出来了,可吃后将石榴籽吐出来又是一大工程。

那石榴籽能不能吃呢?

其实,不光是石榴果肉,石榴籽也一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可以吃的,只不过口感不佳。

对此口感不介意的,可以直接嚼吧嚼吧吃了;不喜欢这个口感又不嫌麻烦的,就可以吐出来;嫌吐出来麻烦的则可以选择软籽石榴,就像无籽西瓜一样,籽是软的。

摘引网址:https://www.sohu.com/a/812612580_100163?scm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