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925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9-25
TOC \o "1-3" \n \h \u 热点追踪
今年的流感疫苗怎么选?家长最关心的14个问题,一次说清
高层动向
雷海潮会见德国卫生部部长劳特巴赫
新版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控指标发布
疾控动态
北京疾控中心放射卫生防护所圆满完成支援新疆和田地区监测及带教工作
安徽省2024年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推进暨管理技术培训班在黄山市举办
科研动向
PNAS: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与结直肠癌发病率呈负相关
母乳守护宝宝远离哮喘?Cell:母乳喂养对塑造婴儿的微生物组和促进肺部健康至关重要
「揭秘儿童血压的守护神」J Hum Hypertens:维持足够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或有助于预防儿童高血压
揭开痴呆症的神秘面纱!Cell:新研究首次发现三种痴呆症共有的分子标志物,为治疗打开新大门
舆情信息
长处方开多长?五问北京长处方病种目录
孩子抑郁后,共情与支持是治愈的关键!
膝盖疼,是选择锻炼还是静养?听听医生怎么说
新加坡总理办公室预测:未来10年,新加坡人口死亡率将超出生率
为维护传统家庭价值观,俄拟立法禁止宣传无孩思想
西安高新区将建成西北首家质子治疗中心
临床营养工作将进一步强化
北京建罕见病用药通关“白名单”制度
国家巡回医疗队赴宁夏开展健康义诊
专家谈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预防:疫苗接种需特别注意3种情况
“多事之秋”心脑血管疾病易高发 如何科学预防?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
2024-09-24 网易健康
进入秋冬季,流感病毒也悄然而至。感染后,除了让人浑身疼痛、高烧不退、干咳,甚至会有致命危险。在众多预防措施中,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流感疫苗那么多,哪款最值得打?什么时间去打最合适?家里哪些人最需要打?本期《健康关注》为你解读。
一、流感疫苗眼花缭乱,到底该怎么选?
1、灭活疫苗VS减毒活疫苗
我国内地的流感疫苗分为两大类——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1)灭活流感疫苗(均为肌肉注射):指的是病毒已经被杀死,无活性,对大多数人非常安全,通常需要几周时间产生免疫反应。
灭活疫苗根据工艺不同,又分为“裂解”和“亚单位”。
2)减毒流感疫苗(均为鼻喷):病毒活性减弱,但仍有部分活性。通过将将毒力减弱、无法致病的病毒喷入鼻腔,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免疫反应较快,通常在接种后几天内获得保护。
2、三价VS四价,该选哪种?
流感三价疫苗覆盖两种甲型流感病毒株和一种乙型流感病毒株。流感四价疫苗在三价的基础上,额外覆盖了另一种乙型流感病毒株。
一般来说,四价流感疫苗会提供更广泛的保护。但今年有所不同的是,打三价就够了。
这是由于自2020年3月起B/Yamagata系流感病毒株(也就是四价中多出的那种毒株)几乎没有监测到,因此世卫组织表示,2024-2025流感季,三价疫苗已足够提供必要的保护。
也就是说,今年打三价更好,便宜经济。当然,如果想获得更好的保护力,或是当地社区提供的疫苗仅有四价,也可以选择四价。
3、国产VS进口,该选哪种?
过去大家经常会讨论,到底是打国产疫苗,还是进口疫苗。但今年有个比较特殊的情况是,可能比较难打到进口疫苗了。
赛诺菲(全球最大的流感疫苗供应商之一)近日宣布,将暂时停止旗下巴斯德流感疫苗在中国的供应和销售。具体原因是观察到部分流感疫苗效价下降,因而进行预防性暂停使用。
对于部分已经接种过该疫苗的人无需担心,效价下降并不代表“无用”或者“安全性差”,仍然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也不需要再补打其他品牌的流感疫苗。若是今年需要接种第二剂该疫苗的人群,按照WHO的接种建议,可以考虑序贯接种其他厂家流感疫苗。
无进口疫苗后,国产流感疫苗将成为今年的主力军。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表示:对可以接种不同类型、不同厂家疫苗产品的人来说,可“自愿接种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所以,只要是工艺相同的疫苗,各品牌之间无本质差异。
但如果非要总结出一些适合人群,大家可以参考下表:
总之,大家不用过分纠结打哪个品牌、哪种疫苗,最重要的是,“有苗就打、全家都打”,而不是选择、犹豫和等待。
二、今年什么时候去打流感疫苗最好?
1)为何每年都有必要打流感疫苗?
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变化,容易产生新的变异毒株。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会根据全球监测结果判断第二年可能流行的病毒株,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制备流感疫苗。也就是说,每年的流感疫苗都可能不同。此外,接种流感疫苗产生的免疫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接种最新的疫苗可以提供最有效的保护,因此建议每年都打流感疫苗。
2)今年什么时候去打流感疫苗最好呢?
一般来说,只要当地流感疫苗上市,就可以就完成接种。流感疫苗最佳的接种时间是流感高峰期来临前1-2个月,通常推荐在每年的9月至10月底前完成接种,说白了,就是现在。
3)错过了10月底前接种怎么办?
10月底前接种流感疫苗,可以获得最佳的保护力。若10月底前未接种,也不用担心,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免疫服务。
4)现在打了流感疫苗,能有多久的保护力?
每次接种流感疫苗的效力大约会持续一年。接种流感疫苗后2-4周产生保护性抗体,6-8月后抗体滴度开始下降,在1年时免疫效果基本消失。因此,在10月底前接种流感疫苗,既可预防今冬流感病毒,也能预防春季流感病毒,保护力到夏季逐渐减弱。
5)打了流感疫苗,是不是就100%不会感染了?
根据统计数据,平均下来流感疫苗只能预防大概50%的流感,有的年份会更高一些达到70-80%,有的年份会更低一些。但流感疫苗可降低重症风险,如流感性肺炎,这种肺炎的致死率高达10%,因此强烈推荐老人和孩子接种流感疫苗。
三、家里哪些人有必要打流感疫苗?
1)哪些人应该接种流感疫苗?
≥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
此外我国推荐孕妇、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流感高风险人群和医务人员为优先接种人群。此外,护理人员、6月龄以下护理人员及家庭成员、教师和学生、生活在拥挤环境的人群(如宿舍、监狱)、免疫系统受损人群(如癌症患者、器官移植接受者、HIV/AIDS患者),也应当接种流感疫苗,获得保护。
2)孩子多大可以开始接种流感疫苗?
孩子6月龄以后可以接种流感疫苗。对于6个月-8岁儿童,如果孩子第一次接种流感疫苗,通常需要接种两剂,间隔至少4周。如果孩子之前已经接种过流感疫苗,通常只需要一剂。9岁及以上儿童及成人,通常只需要一剂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对儿童是安全的,副作用通常很轻微,可能包括注射部位的疼痛、红肿或发热。
3)孩子对鸡蛋过敏可以接种流感疫苗么?
流感疫苗的生产过程中通常涉及使用鸡蛋,因为流感病毒通常在鸡蛋中进行培养。然而,随着疫苗生产技术的进步,现代流感疫苗中的鸡蛋蛋白含量非常低,通常远低于引起过敏反应的水平。目前国内外各大权威医学机构都认为:对于鸡蛋过敏者,无论其严重程度如何,都可安全地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如果孩子鸡蛋过敏,可以在密切观察30分钟的前提下接种流感疫苗。
4)孕妇可以接种流感疫苗吗?
不仅可以,而且推荐孕妇接种。孕妇接种流感疫苗不仅可以保护她们自己免受流感的侵害,还可以通过胎盘传递抗体给未出生的婴儿,为婴儿出生后的前几个月提供保护,因为婴儿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通常还不能接种流感疫苗。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在接种前,最好再咨询一下医生或产科医生,以确保没有禁忌症。
5)家里90岁老人可以打流感疫苗么?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会减弱,感染流感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也会增加。流感疫苗可以帮助老年人预防流感,减少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无论家里老人是70岁、80岁,还是90岁,只要没有禁忌症,都是可以接种流感疫苗的,具体禁忌症见下。
6)哪些情况下不能接种流感疫苗?
最后提醒大家,打了流感疫苗也仍有可能得流感。因此在流感流行期间,仍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呼吸道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开窗通风、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高危人群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做好防护,保护家人和自己!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JCRFKI1600388045.html
返回目录>>
2024-09-24 国家卫健委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
应德国卫生部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率团访问德国。9月23日,雷海潮在柏林会见德国卫生部部长劳特巴赫,双方签署两国卫生部门2024-2026年合作行动计划,并就中德卫生健康合作深入交换意见。中国驻德国大使邓洪波等陪同会见。
雷海潮介绍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卫生健康领域改革的重点任务。他表示,为更好服务人民健康,中国将推动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并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中德两国加强卫生健康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维护两国人民健康和全球卫生安全。中方愿与德方一道,以签署新一轮合作计划为契机,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推动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健康产业和传统医药等领域务实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劳特巴赫赞赏中国为保障人民健康采取的有效措施。他表示,中德两国均面临人口老龄化、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等挑战,双方应加强交流和互学互鉴,在全球卫生事务上加强协作协同,实化合作内容,共同为增进世界人民健康福祉作出积极贡献。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gjhzs/s3582/202409/e876376faf8743
返回目录>>
2024-09-24 健康报
本报讯(首席记者 姚常房)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2015年版同时废止。此次修订增加了部分反映重症资源配置结构的指标,如医师床位比、护士床位比,加强了对重症医学资源变化情况的监测;纳入了近年来行业高度关注、影响患者预后功能的关键技术,如俯卧位通气、镇静镇痛等。
据了解,新版指标之一的ICU(重症监护病房)医师床位比中,ICU医师是指主要执业机构为本机构、全职从事ICU工作的执业医师。ICU护士床位比指标中,ICU护士是指在本医疗机构注册、全职从事ICU工作的护士。上述两个指标都是反映医院ICU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实施率,是指中重度ARDS患者中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的人数占应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的中重度ARDS患者总人数的比例。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924/497792.html
返回目录>>
北京疾控中心放射卫生防护所圆满完成支援新疆和田地区监测及带教工作
2024-09-24 北京市疾控中心放射卫生防护所
2024年9月19-22日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控中心和中国疾控中心邀请,市疾控中心防护所选派副所长翟曙光带队,马永忠、韩浚、王欢共四名专业技术人员前往新疆和田地区,帮扶其开展放射卫生监测工作,并进行现场带教。放射卫生防护所圆满完成 支援新疆和田地区监测及带教工作
9月19日下午抵达和田地区后,团队成员首先与和田地区疾控中心的张毅主任及放射卫生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了座谈,共同商定了工作计划。20日,翟曙光和马永忠前往和田地区人民医院,韩浚和王欢赴策勒县人民医院,分别完成1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台后装治疗机、1台胃肠机、1台CT机、1台DR摄影机的现场监测。为了不影响后续工作,当晚加班监测至22点。21日,支援团队转战和田市人民医院,完成1台DSA、1台CT机、1台DR摄影机的监测工作。监测的同时,对和田地区辖内县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部门相关专业的18名人员进行了现场带教培训。22日,支援团队顺利完成任务并返回北京。放射卫生防护所圆满完成 支援新疆和田地区监测及带教工作
鉴于和田地区放射卫生专业力量相对薄弱,无法独立完成国家放射卫生监测任务,张毅对北京市疾控中心防护所的支援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支援团队展现出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获得了和田地区疾控中心领导与工作人员的高度评价。
摘引网址:https://www.bjcdc.org/cdcmodule/jkdt/bsxw/2024/110754.shtml
返回目录>>
安徽省2024年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推进暨管理技术培训班在黄山市举办
2024-09-23 安徽省疾控中心慢病科
为加快推进各项目点2024年度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工作,进一步落实好慢阻肺高危人群及患者随访干预工作,强化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9月19日—20日,我中心在黄山市举办安徽省2024年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推进暨管理技术培训班,来自各有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项目县(市、区)卫生健康委、疾控中心、项目技术指导医院、基层项目承担单位分管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共100余人参加培训。省疾控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孟庆联出席开班式。
开班式上,孟庆联副主任指出慢阻肺病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人群知晓率低、疾病负担重,相对高血压、糖尿病来说现有的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滞后。他强调,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慢阻肺病防控工作,今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个部门联合制定《健康中国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9月,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规范(试行)》,并在《关于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将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关要求。他要求各市、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到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贯彻落实慢阻肺病防控的相关卫生政策,并从明确目标、提高认识,抓住契机、全力推进,加强培训、提升能力,加强质控、保证质量,加强宣传、提升意识,强化信息整合及分析利用六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培训班上,国家项目办潘君副研究员、牛宏涛博士分别就项目技术方案、现场工作要求和质控规范进行解读,省胸科医院有关专家分别介绍慢阻肺高危人群及患者干预方案、肺功能检查质控与报告解读、慢阻肺GOLD2023指南与稳定期治疗;省疾控中心相关专家先后对问卷调查和质量控制要求进行解读,并通报全省慢阻肺项目工作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明确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及要求;培训班还邀请了黄山市、太和县和定远县相关项目负责人交流分享项目实施和管理经验。
摘引网址:https://www.ahcdc.cn/content/detail/66f11d95e88b7c68198b4570.html
返回目录>>
PNAS: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与结直肠癌发病率呈负相关
2024-09-24 生物谷原创
研究表明认知能力下降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阿尔茨海默病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之间存在反比关系。他们发现,与对照结直肠癌小鼠模型相比,具有类似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小鼠患结直肠癌的几率更低。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9月3日在线发表在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hibi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Alzheimer’s disease is mediated by gut microbiota via induction of inflammatory tolerance”。
几年来,医生们一直注意到,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人患某些类型癌症的几率较低,尤其是结肠癌。他们也注意到了相反的情况:结直肠癌患者似乎不太可能患上阿尔茨海默病。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者对小鼠进行了实验,以找出这些坊间证据是否只是偶然,或者是否存在关联。
研究者给实验小鼠给送了诱发结直肠癌的药物。其中一些小鼠事先有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另一些则没有。他们发现,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小鼠患结直肠癌的几率较低。接下来,他们给有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小鼠移植了来自健康小鼠的粪便,然后试图让它们患上结直肠癌。他们发现这些接受过粪便移植的小鼠与健康小鼠一样容易患肿瘤。
研究者还检测了这项研究中所有小鼠的肠道细菌,发现那些有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小鼠体内普雷沃菌(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属)的含量也较高。他们发现,被诊断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人也有同样的情况。他们还发现,与没有认知障碍的人相比,结肠直肠癌患者的普雷沃菌水平较低。
研究者随后给健康小鼠喂食了从普雷沃菌中提取的脂多糖,发现这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之后,再给同样的小鼠进行标准癌症治疗,结果发现它们长出的肿瘤更少了。他们认为,这表明天然普雷沃菌较少的小鼠不易出现认知能力下降,而更容易患结肠癌。
综上所述,研究者认为,他们的研究表明认知能力下降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9e6f8443e4bb.html
返回目录>>
母乳守护宝宝远离哮喘?Cell:母乳喂养对塑造婴儿的微生物组和促进肺部健康至关重要
2024-09-24 生物谷原创
这项研究追踪了婴儿出生后第一年内肠道和鼻腔中微生物的变化,以及母乳喂养和母乳成分的详细情况。
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里,母乳不仅能提供营养,还能调节婴儿的微生物组合(即微生物组),从而降低孩子患哮喘的风险。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4年9月19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icrobial colonization programs are structured by breastfeeding and guide healthy respiratory development”。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和马尼托巴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指出,母乳喂养超过三个月后,婴儿消化系统和鼻腔(呼吸道的上部)中的微生物组会逐渐成熟。相反,早于三个月停止母乳喂养会扰乱婴儿微生物组的发育节奏,并与学龄前哮喘的高风险有关。
母乳中的关键成分
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如称为母乳低聚糖的复杂糖类,只有在某些微生物的帮助下才能被分解。这为能够消化这些糖类的微生物提供了竞争优势。相比之下,早于三个月断奶、完全依赖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其体内的微生物则不同——它们帮助婴儿消化配方奶中的成分。虽然许多在配方奶中茁壮成长的微生物最终会出现在所有婴儿身上,但研究者发现,它们的过早出现与哮喘风险增加有关。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兼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助理教授Liat Shenhav博士说:“就像心脏起搏器调节心脏节律一样,母乳喂养和母乳为微生物在婴儿肠道和鼻腔的定植设定了节奏和顺序,确保这一过程有序、及时地进行。”
关键发现:活泼瘤胃球菌
在这项研究中,Shenhav与论文共同通讯作者、马尼托巴大学跨学科哺乳中心主任、儿科和儿童健康教授Meghan Azad博士合作。另一项重要的研究发现是,与纯母乳喂养的儿童相比,早期断母乳的儿童肠道中更早出现一种叫做活泼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gnavus)的细菌。这种细菌参与了短链脂肪酸的生成以及色氨酸的形成和分解。在以前的研究中,色氨酸及其代谢物都与免疫系统的调节和破坏有关,包括增加患哮喘的风险。
母乳喂养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研究者指出,除了帮助消化外,婴儿的微生物组在免疫系统的发育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母乳喂养对塑造婴儿的微生物组和促进肺部健康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追踪了婴儿出生后第一年内肠道和鼻腔中微生物的变化,以及母乳喂养和母乳成分的详细情况。所有儿童及其母亲都参加了儿童队列研究(CHILD Cohort Study),这是一个长期研究项目,一直在研究3500名加拿大儿童从母体子宫到青春期的不同生命阶段。该儿童队列研究提供的数据使得人们能够将母乳喂养对婴儿微生物组的影响与一系列其他环境因素(包括产前烟雾暴露、抗生素和母亲的哮喘病史)区分开来。即使考虑了这些因素,他们发现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仍然是决定婴儿微生物组成的重要因素。
研究者还利用这些微生物动态和母乳成分数据训练了一个机器学习模型,该模型可提前数年准确预测哮喘。最后,他们创建了一个统计模型来了解因果关系,该模型表明母乳喂养降低哮喘风险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塑造婴儿的微生物组。
未来展望
Shenhav说:“我们开发的算法为了解婴儿出生第一年的微生物动态以及这些微生物如何与婴儿相互作用提供了宝贵的见解。这些见解让我们超越了识别关联的范畴,增强了我们进行预测和探索因果关系的能力。我们的研究强调了母乳喂养对婴儿微生物组的深远影响,以及母乳喂养在支持呼吸系统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揭示母乳保护作用背后的机制(如这项研究所示),我们旨在以数据为导向,为母乳喂养和母乳断奶的国家指导方针提供信息。”
她补充说:“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的发现还有助于制定策略,以便预防至少三个月内不能母乳喂养的儿童患上哮喘。”
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理解母乳喂养对婴儿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预防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ef1a84395ec3.html
返回目录>>
「揭秘儿童血压的守护神」J Hum Hypertens:维持足够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或有助于预防儿童高血压
2024-09-24 生物谷原创
本研究提示,维持足够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可能有助于预防儿童高血压,未来需进一步的干预研究来验证这一点。
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上升,尤其是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在快速增加。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其中营养因素,特别是维生素,对于高血压有重要影响。
此前相关研究表明,维生素A、C和D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但关于叶酸和维生素B12与高血压的关系尚存争议,当前仍缺乏有关叶酸和维生素B12对儿童血压长期影响的证据。
近日,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研究团队在J Hum Hypertens发表了题为The impact of folic acid/VB12 deficiency o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from a nested case-control and a cohort study的研究论文,对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与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低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高血压相关,维持足够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可能有助于预防高血压。
本研究包含两部分:嵌套病例对照研究。
嵌套病例对照研究
样本:在一个已有的队列研究中,共纳入326名受试者(116名高血压组和210名对照组)。
分析内容:分析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压的关系。
结果:高血压组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血压组,同时高血压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队列研究
样本:对270名基线时无高血压的儿童进行长期跟踪。
分析内容:分析叶酸和维生素B12对血压水平的影响。
结果:在超重/肥胖儿童中,高血压组的叶酸水平低于正常血压组,而正常体重参与者中,高血压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酸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正相关,与甘油三酯(TG)呈负相关。
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多重作用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叶酸及其与同型半胱氨酸的交互作用显著与高血压相关;而在队列研究中,叶酸高暴露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低暴露组。研究发现,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缺乏与儿童高血压相关,可能通过调节脂质水平影响血压。
叶酸的作用:
1、调节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活性。
2、影响血管紧张素II(AngII)等途径。
3、与多种脂质成分(如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相关。
维生素B12的作用:
1、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相关。
2、低叶酸水平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后者已知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影响血压。
未来展望
虽然成人研究表明叶酸补充可以改善血压,但儿童高血压的干预研究较少。本研究提示,维持足够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可能有助于预防儿童高血压,未来需进一步的干预研究来验证这一点。总的来说,本研究提供了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儿童高血压相关的证据,并强调了它们在血压调节中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这些营养素如何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影响血压,并评估干预措施在儿童高血压预防中的应用。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a5c684395198.html
返回目录>>
揭开痴呆症的神秘面纱!Cell:新研究首次发现三种痴呆症共有的分子标志物,为治疗打开新大门
2024-09-24 生物谷原创
数据表明,已知的风险基因作用于特定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状态或细胞类型,而这些状态或类型在相关疾病中有所不同。此外,因果相关的疾病状态可能仅限于特定的细胞类型和区域。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与退化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即细胞及其基因调控网络中可观察到的变化。这些标志物在多种痴呆症中普遍存在,为寻找病因、治疗和治愈方法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9月11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ross-disorder and disease-specific pathways in dementia revealed by single-cell genomics”。
论文通讯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人类遗传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教授Daniel Geschwind博士说,“这项研究提供了对神经变性机制的新见解,并确定了开发药物的新候选通路。”
痴呆症是一组影响大脑功能的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FTD)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这些疾病在全球影响着超过2800万人,但目前尚无治愈方法,现有的药物只能延缓疾病进展。
以前的研究每次只关注一种疾病,这类研究被称为病例对照研究,将“患病”细胞与正常细胞进行比较,而且往往只关注一个大脑区域。然而,这项新的研究则不同,研究者研究了三种不同形式的痴呆症的分子变化,这些痴呆症涉及“tau病理特征”,即异常tau蛋白在易受影响的区域(脆弱区域)中的积累,而这种积累在不同疾病中各不相同。
研究者对100多万个细胞进行了单细胞基因组分析,以确定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FTD)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中独特和共有的分子标志物。除了验证以前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观察到的变化外,他们还发现了几十种细胞类型,这些细胞类型的变化在多种痴呆症中是共有的,还有一些细胞类型的变化是特定于某种疾病的,其中许多细胞类型以前从未被发现过。
Geschwind博士说:“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退化模式。我们认为,除了典型的病例对照比较外,对不同疾病的病例进行比较,将有助于确定神经变性的共同成分,并了解所有这些疾病的细胞类型特异性变化。”他补充说,之前的大多数研究只对一个大脑区域——额叶,进行分析。Geschwind博士进一步解释说:“一般来说,在痴呆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特定的大脑区域和细胞在每种疾病中都是最脆弱的。这就是导致不同疾病出现不同症状和体征的原因。既然区域脆弱性是这些疾病的一个核心特征,我们认为研究多个区域会有新的发现,事实也确实如此。除了确定共同的和不同的分子标志物外,我们还展示了遗传风险与大脑中发生改变的这些特定疾病通路之间的关系。”
利用这种研究设计,研究者在所有这三种疾病中发现了四个指示着脆弱神经元的基因,这些基因突出了可用于开发新治疗方法的通路。论文第一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神经病学与神经行为遗传学助理教授Jessica Rexach博士说,这项研究“深刻地改变了”她对疾病易感性内在机制的看法。她说:“我们发现了几种明显的分子差异,这些差异将一种痴呆症患者的细胞与那些患有密切相关疾病的细胞区分开来,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也令人感到谦卑。尽管这些疾病特异性差异只是患病大脑中观察到的少数变化,但它们与遗传性密切相关。这一令人惊讶的发现为了解某些基因为何以及如何影响一种脑部疾病的发病风险而不是另一种密切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开辟了新的途径。”
Rexach博士补充说:“我们创建了一个广泛的数据资源,为确定和探索神经退行性痴呆症的新候选疗法铺平了道路。我们确定了特定的分子,这些分子如今可以在实验系统中作为潜在的新型疾病调控因子加以推广,重要的是,这些分子是以主要的人类疾病数据为基础的。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概念现象,可能解释为什么某些细胞对疾病表现出更强的适应力或脆弱性,我们渴望进一步研究这些发现。”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者不仅确定了阿尔茨海默病特有的变化,并证实在其他疾病中也观察到了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获得的一些发现,从而确定了药物开发的靶标。他们还发现,不同疾病的相同细胞类型中,“细胞恢复程序”——支持细胞应对损伤的分子机制的激活或失效方式各不相同。
此外,研究者惊奇地发现,这三种疾病中的每一种都会导致初级视觉皮层细胞发生变化,而初级视觉皮层是大脑中处理视觉信息的区域,通常被认为不受痴呆症影响。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中,这一发现揭示了名为星形胶质细胞的脑细胞发生了之前未知的变化。研究者还发现了某些tau相关基因和其他基因表达的特定变化,这些变化似乎与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中观察到的脑细胞退化的独特模式有关。
研究者接下来将开始进行实验,以验证其发现的因果关系,他们预计这项研究将激发类似的涉及不同疾病的研究。这篇论文总结道:“这些数据表明,已知的风险基因作用于特定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状态或细胞类型,而这些状态或类型在相关疾病中有所不同。此外,因果相关的疾病状态可能仅限于特定的细胞类型和区域。这凸显了研究多个大脑区域以了解细胞水平上的因果疾病通路的重要性,我们的研究表明,这能更清晰地描述恢复力和脆弱性的共同和疾病特异性方面,为治疗路线图提供信息。”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f2c1843503c7.html
返回目录>>
2024-09-24 新京报
根据患者诊疗需要,长期处方的处方量一般在4周内;根据慢性病特点,病情稳定的患者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12周。
近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脂血症、骨关节疾病、精神类疾病等8类慢性病明确纳入北京首批市级长期处方适用慢性病病种目录。
记者从北京市卫健委获悉,关于长处方,北京其实早有探索,本次对于8类慢性病的常用药品目录、患者管理流程等进行了明确,增加了基层的实操性。
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类疾病被纳入了首批目录之中。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录纳入了安全性较强的药品,明确第一、二类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不可开具。
追问1
此次目录有何亮点?
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门诊慢性病长期处方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
为推进长期处方开具,根据国家《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国卫办医发〔2021〕17号)和《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结合长处方相关政策梳理和慢性病病种历史处方数据分析,综合确定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脂血症、骨关节疾病、精神类疾病等8类慢性病,纳入首批市级长期处方适用慢性病病种目录,同时确定指导用药目录,制定用药指南,优先将国家基本药物、集采药物纳入长期处方用药目录,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各医疗机构根据本机构接诊病种分布情况和诊疗能力,在保证合理用药和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开具长期处方适用慢性病病种及用药目录以外的药品长期处方。
北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长处方不是新事物,北京对此早有探索。据了解,早在2017年,北京就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政策落地期间,正式在全市推广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四类慢病的2个月社区长处方。
“我们首先对8类慢性病做了明确,并且附上了推荐用药目录,以及详细的长处方管理流程,包括医生应当如何评估患者的情况、长处方的开具标准、哪些情况应该转诊等,给基层提供更可参考、更具实操性的指南,这样基层医院对于如何备药、医生如何操作更有准备。”北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但并不是说只有这8类可以开,只是针对它们做了更细的指南,国家对于适用的慢性病没有列出目录。”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组织出台《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其中提到“长期处方适用于临床诊断明确、用药方案稳定、依从性良好、病情控制平稳、需长期药物治疗的慢性病患者。”
追问2
长处方开多长?时间如何评估?
根据《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根据患者诊疗需要,长期处方的处方量一般在4周内;根据慢性病特点,病情稳定的患者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12周。
超过4周的长期处方,医师应当严格评估,强化患者教育,并在病历中记录,患者通过签字等方式确认。
记者注意到,北京更新的8类长处方用药指南中,对于不同疾病长处方的时间做了不同的建议。
如糖尿病患者有明确诊断,满足药物治疗方案稳定、血糖控制稳定3个月及以上、无严重低血糖病史等情况下,可开具8-12周的长处方。
冠心病患者符合无需再进行复杂的治疗、持续用药方案无调整3个月以上、相关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等要求,可由医生开具4-12周的长期处方。
追问3
哪些精神类疾病可开长处方?
以往提及长处方,多为“高糖冠脑”等老年人常见慢性病,记者注意到,这次北京在首批目录中纳入了精神类疾病。
根据《精神疾病患者门诊长期处方用药指南》(2024试行版),适用范围包括经相关检查,符合精神疾病诊断(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失眠障碍、认知障碍与痴呆、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抽动障碍等),用药方案稳定、依从性良好、病情相对平稳、需长期药物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
精神疾病患者,同时符合以下情况时,可由医生开具4-12周的长期处方:患者经相关检查,精神疾病诊断明确,经检查除外器质性疾病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急性精神紊乱状态;病情相对稳定,精神科专科药物治疗方案明确;相关临床检查检验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
首次长期处方应当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具有与疾病相关专业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或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与疾病相关专业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每次开处方前医师必须亲自诊查患者并判断是否符合长期处方条件。医师可参考长期处方管理路径表单,记录长期处方患者的情况及治疗方案,对于复诊患者进行简化评估,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或转诊。
追问4
精神类药品处方,如何控制风险?
在日常诊疗中,精麻类药物处于严格控制范畴,此次将相关疾病纳入长处方目录后,如何控制药物风险?
“精神类疾病的长处方有很多限制类要求,我们放进目录的是常用的、风险较低的药品,对于二类精神药品等进行了排除。”上述负责人解释。
指南中提到,精神疾病常用药物主要包括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促认知药、精神兴奋类药等。而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易制毒药品、麻醉药品以及第一、二类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在长处方负面清单内,不得开具。
医生在接诊精神疾病长处方患者时,要评估用药的依从性,明确患者是否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有无漏服、藏药、私自停药等情况;注意监测患者症状及用药安全性,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情况,定期进行精神心理评估等。
追问5
长处方如何确保其安全性?
对于长处方,在便捷用药的同时,其安全性也受到关注。
根据规定,对于符合开具长期处方条件的慢性病患者,鼓励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具长期处方,不适宜在基层治疗的慢性病长期处方由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具。对于符合转诊标准的长期处方患者,根据病情进行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院之间上下转诊,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推进分级诊疗。
医疗机构要结合长期处方开具的原则性指南和药品目录,由接诊医师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判断长期处方开药时长。医师应当对长期处方进行评估,做好患者用药指导,在患者病历中记录用药频次和药量。医疗机构要开展用药安全教育与用药安全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另外,医生建议,如果发生病情波动,尤其是老年患者,应当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8类慢病长处方目录出台后,《关于落实分级诊疗要求做好长处方等有关工作的通知》(京卫医﹝2017﹞104号)、《关于在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长处方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京卫基层﹝2017﹞3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慢阻肺长处方工作方案》(京卫基层﹝2019﹞5号)同时废止。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JCRI7HS900388045.html
返回目录>>
2024-09-23 网易健康
孩子抑郁后,最需要的是什么?
新学期开始,全国各地来看抑郁症的家庭又增多了。
央视频发布了一个和青少年抑郁相关的视频,里面提到了一个数据,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已达到17.5%。
数据来源于《2021年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其中抑郁障碍占比3.2%,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严峻。
抑郁的孩子,他们陷入消极悲观中,对以往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拒绝社交和上学,甚至出现自残自伤等情况,这成为了许多家长的“心病”。
其实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是在求救,他们需要支持,希望家长能帮助自己。
如果我们没有觉察到这个信号,认为孩子是在自甘堕落,指责逼迫或者彻底放手,都会让孩子的处境非常危险。
孩子抑郁不想上学,我是不是太失败了?
当孩子没有动力、消极低沉的时候,我们要尽早感知到孩子的变化,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行为问题。
小陈,女,16岁。
有明显的抑郁倾向,嗜睡,注意力降低,记忆减退,不愿意去上学,对父母有抵抗情绪。
下面是小陈妈妈的自述:
我家孩子出现睡眠障碍是在一年前左右,晚上经常睡不好,失眠到深夜,多次情绪失控哭泣。
这个时候我和她爸爸还没有特别重视,因为当时孩子学习成绩还不错,我们当时以为只是小问题。
后来,孩子间歇性出现了起床困难、嗜睡、无缘无故大哭崩溃等情况,不愿意去学校,需要我们找各种理由和班主任请假。
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看到孩子手里拿着小刀在手腕上划着,整个手都是血,我们感到后怕不已,才开始意识到孩子问题的严峻性。
于是我预约了心理医生,结果孩子被诊断为抑郁症。
我感觉天都塌了,内心感到无比难受和挫败:平时孩子表现都很健康,怎么好好的突然就生病了?我们16年的教育投入要宣告失败了吗?
之后的时间里我们听从医生的建议,让孩子开始吃药,顺着她来,不愿意上课就不上了,带孩子外出散心,孩子的情绪状况也好多了。
我以为已经看到希望的曙光,然而现实,给了我一个无情的打击。
暑假快要来了,我们弄了一个打卡让孩子做,包括看书、散步和交友情况等等,孩子没做到的时候提醒一下,也没有强制她。没想到孩子特别抗拒,一看到我们就情绪崩溃,拒绝和我们说话,也不愿意出门了。
我真的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是我们对她的要求太多了吗?真的很担心孩子会废掉,但又不敢用强硬手段,她还能顺利开学吗?
共情是帮助孩子走出的关键
很多家庭中父母没办法接受孩子的抑郁状态,不认可孩子的痛苦和困境,只想着让孩子赶快站起来,回到父母“预设的轨道”上去。
抑郁孩子的状态就像挂在悬崖边上,很多父母不断对孩子说,“你上来呀,快上来”,却没有给予支持性的帮助,这时候的孩子没有力量,完全做不到。
想要孩子重获能量,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明确自己并非管理者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我们是孩子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而不是管理者,你不能用管理的思维去对待孩子。
小陈妈妈在孩子抑郁后反复提到学习、布置任务打卡等,孩子觉得被监督和压迫的感觉又回来了,她认为父母真正在乎的是她的学习情况。这其实就是一种管理者思维。
孩子在抑郁状态下,需要的不是被管理和约束,而是理解与接纳。
你回想一下你是否默认自己与孩子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关系孩子是否发自内心的认可?
我们要做的是去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2.明确短期内孩子无法治愈
抑郁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心理准备。
短期时间内孩子不会立马就有很好的效果,急于求成反而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
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慢慢走出阴霾,陪伴孩子走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积极配合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方案,同时关注孩子的日常变化,及时与他们沟通反馈。
▌3.放下家长的姿态,去接纳和共情孩子
抑郁的家长常常不理解的一点:孩子从小什么都不缺,怎么就抑郁了?
所以当孩子确诊抑郁后,很多父母表面上是接纳的态度,实际上却不认同孩子的痛苦,甚至觉得孩子矫情。
接纳只是缓兵之计,背后的真正目的还是想让孩子早日复学,而孩子是很敏感的,亲子双方剧烈的冲突虽然是减少了,但彼此的情感联结依然是中断的。
我们要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孩子的痛苦和困惑,尝试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情绪,而是给予他们温暖的回应和安慰。
用平等的沟通方式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不是孤单的,有人在真正关心和爱护他们。
总之,共情与支持是孩子治愈的关键。
咨询师引导小陈父母明白学业不是人生唯一的选择,停止目前“步步紧逼”的模式,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多去共情和肯定孩子,提升孩子的能量状态。
被长期强烈的负面情绪裹挟吞噬的孩子,没有动力前进,需要充分的疗愈和滋养。
小陈看到父母的改变后,她轻松了不少。当孩子相信自己是被父母无条件爱着和接纳的时候,她开始拿回了自己的内在状态,也慢慢拥有了改变的勇气。
咨询师引导她看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提高自我觉察,邀请父母一起制定合理的复学计划,帮助小陈学会自我管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经过一个多月的咨询,孩子的情绪和睡眠状况稳定多了,自伤行为也得到了控制。以前父母和孩子都是羞于开口的状态,现在双方能够正常表达自己的需求了,亲子关系得到改善。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CPV3UCV0514ADB4.html
返回目录>>
2024-09-24 网易健康
当膝盖受伤或者不明原因地感到疼痛时,有时候医生会建议你先不要做太大范围的活动,以免加重症状,而有时候医生会鼓励你适当活动,不要有太多顾虑。
这种“双标”在很多医疗决策中都会存在。作为医生,追求的是整体效果的最大化。而对大部分病人而言,更多的是追求眼前痛苦最小化。
对于膝关节不适,到底要锻炼还是静养,不是自己的感觉说了算,而是要多听听医生的专业指导意见。
什么时候要锻炼?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膝关节就像齿轮一样,如果长时间不活动,它就会逐渐退化。只要活动不会使膝盖疼痛加重,一般医生都会鼓励病人保持适度活动。
锻炼对膝关节的好处非常多,通过关节的转动,可以更快地把局部的肿胀和炎症除掉,加强关节周围的韧带与肌群的力量,一定程度减轻体重,从而减少膝关节的负荷,等等。
一般而言,膝骨关节炎的病人每天可以做30分钟左右的低强度有氧运动,每周做两次肌肉力量训练以及每周三次平衡锻炼。这样膝关节的功能会不断得到改善,一时的疼痛也会因为锻炼而尽快得到缓解。
什么时候要静养?
尽管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你在运动时膝关节感到来自关节内的疼痛,建议你还是停下运动,给关节足够的时间静养恢复。
一般刚刚受伤后的几天和关节炎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的时候,都不建议做锻炼,此时的主要任务是止痛和消除局部的炎症,而锻炼非但不能有助于症状改善,还会使局部炎症加重。
静养到恢复运动的过渡期,可以去游泳池开始恢复训练。无论是游泳还是在泳池里走路,浮力都会减轻膝关节运动时的负担,水流的阻力又能帮助肌肉加强力量,同时泳池训练可以让关节在受到保护的情况下早日恢复运动。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CR87NJ8052583KJ.html
返回目录>>
新加坡总理办公室预测:未来10年,新加坡人口死亡率将超出生率
2024-09-24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新加坡《海峡时报》23日报道,新加坡总理办公室在以书面形式回应议员的提问时表示,基于当前趋势,预计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新加坡的死亡人数或将超越出生人数,即新加坡的人口将在没有移民补充的情况下自然减少。
有数据显示,2023年新加坡有近2.5万名公民离世,相较于2014年增加了40%。此外,2023年新加坡约有2.9万名公民出生,较2014年减少了13%。新官方发言人解释称,这里的公民出生指的是父母中至少一方为新加坡籍的婴儿,这些人出生时即自动获得新加坡公民身份。发言人还强调,预测是建立在未来生育率、移民情况及预期寿命变化等假设之上的。
报道称,近年来新加坡政府为提升出生率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向新生儿家庭提供婴儿奖金、延长产假与陪产假,以及扩大对高龄妇女体外受精备孕的政府资助范围。
同时,新加坡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2010年,65岁及以上的新加坡人约占10%,2030年这一比例预计将攀升至约25%。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Z9FF7QkBj
返回目录>>
2024-09-25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俄新社23日报道称,俄罗斯政府原则上支持一项提案,该提案旨在禁止宣传无子女思想。这项法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强化传统的家庭价值观。法案中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以防止通过互联网、媒体、电影和广告传播拒绝生育的信息。
俄联邦政府表示,他们支持这项法案,但建议对法案进行细化,特别是需要明确界定“拒绝生育”的概念,以防止在讨论因宗教信仰、健康问题或在性侵情况下的生育选择时,错误地将其归类为宣传无子女思想。此外,法案的解释性说明中提到,目前互联网上存在一些无子女团体,他们公开宣扬不生育的理念,并对父母、孩子以及多子女家庭表现出不尊重。提案者建议修改俄联邦法律中关于“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保护”的条款,以及其他相关立法,以建立一种机制来保护传统家庭价值观,类似于保护人们免受有害信息影响的机制。
同时,俄罗斯《观点报》23日报道称,俄联邦政府支持对宣传无子女行为进行罚款的法案。该法案建议对宣传拒绝生育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并提出对《俄罗斯联邦行政违法法典》进行相应的修订。法案中提出的处罚措施与针对宣传非传统性关系的行为相似。根据现行法律,公民如果宣传非传统性关系等行为,将面临5万至10万卢布的罚款(1万卢布约合750元人民币),法人则可能面临高达100万卢布的罚款。如果宣传对象是未成年人,罚款还将翻倍。如果通过大众媒体或互联网进行宣传,法人可能面临高达400万卢布的罚款。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Zx3u3hpbV
返回目录>>
2024-09-24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禹涵 通讯员于秋瑾)记者9月19日从西安高新区获悉,该区丝路科学城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质子中心项目将于9月底完成建筑主体施工。据介绍,项目建成投用后,将填补西北地区质子设备治疗空白。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是全国第六家、西北首家获得质子放射治疗系统准予许可的医疗机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放疗科主任陆军介绍,质子治疗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尖端的肿瘤放疗治疗技术之一,也是粒子放射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发展特别是肿瘤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
该质子中心项目包含放射治疗科和核药科,涵盖质子治疗中心、硼中子治疗中心和第四类标准核药中心。项目设备选用瓦里安公司最新一代普柔毕姆(ProBeam)360度质子治疗系统。
陆军说,项目中的硼中子治疗中心采用的治疗手段代表了肿瘤放射治疗的前沿技术之一。此外,核药中心建成后,可研制和使用放射性新制剂以适应核医学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抢占国内核药应用的制高点。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晓岚介绍,项目建成投用后,将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为依托,力争发展成为集治疗、医学研究、医师和物理师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肿瘤医学高地,提升陕西省、西部地区肿瘤诊疗水平。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ZA7E1GhpW
返回目录>>
2024-09-24 健康报
本报讯(首席记者 姚常房)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临床营养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强临床营养能力建设、提高临床营养服务水平、强化临床营养质量管理;将临床营养工作纳入医联体建设统筹推进,推动建立上下联动的连续营养管理机制,提高下级医院临床营养接续治疗能力,促进临床营养服务向基层延伸。
《通知》提出,设立临床营养科的医疗机构,加强本机构临床营养科的建设管理。推动完善临床营养价格项目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保障体系。各医疗机构强化整体诊疗观念,推动建立覆盖“疾病-营养-疼痛-心理-康复”等方面的综合诊疗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积极参与特殊、疑难、危重、大手术等患者多学科诊疗团队,设置孕期营养门诊、慢性病患者营养门诊、减重门诊等,为群众提供便捷多样的临床营养服务。
《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要规范组织开展营养筛查及评估,特别是对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加强筛查及评估,不断提高住院患者营养筛查率和规范营养评估率。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924/497791.html
返回目录>>
2024-09-24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郭蕾 特约记者 姚秀军)近日,北京市药监局、市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北京市推动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提出,建立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白名单”制度,探索多方联动、高效便捷、闭环管理、全程可溯的罕见病药品保障模式。
据介绍,该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白名单”,主要包括医疗机构、罕见病临床急需药品、药品进口企业3个“白名单”。经国家药监局批复后,对于纳入“白名单”的罕见病临床急需药品,由选定的药品进口企业保税备货,指定的医疗机构在国家批准的数量范围内可根据临床需求多次进口使用。其中,医疗机构“白名单”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遴选和认定。罕见病临床急需药品“白名单”由纳入“白名单”的医疗机构结合临床需求向国家药监局提出临时进口申请,北京市药监局结合国家药监局批准罕见病临床急需药品进口情况汇总发布。纳入“白名单”的药品,试点期间可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保税备货。药品进口企业“白名单”由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负责组织遴选和认定。纳入“白名单”的药品进口企业,应建立罕见病临床急需药品通关台账,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后,将一次进口的罕见病临床急需药品分多次出区,并配送至相对应的医疗机构使用,可以保税备货模式开展罕见病临床急需药品“白名单”品种的存储、进口、配送等业务。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924/497787.html
返回目录>>
2024-09-25 中国新闻网
9月23日下午,国家巡回医疗队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尘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骨科、肿瘤科5位专家集聚一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开展健康义诊活动,将“专家号”免费送到石嘴山市民手中,让当地百姓感受到了稳稳的“医”靠。
义诊现场,前来询诊的人络绎不绝,医务人员按需做好分组和信息登记。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的专家们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看病历、认真查体,对群众病情“精准把脉”,根据每个人的检查结果及疾病相关问题给予诊疗建议。“前几天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专家要来义诊的消息,我早早就过来了。专家到了‘家门口’,对我们来说不仅省时、省力、省钱,还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市民王女士说道。
为时两个半小时的健康义诊中,国家巡回医疗队专家共为150余位群众提供了健康服务,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了下来”,让高质量医疗服务“动了起来”,让家门口的老百姓“乐了起来”,也让国家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实了起来”。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25/c14739-40327687.html
返回目录>>
2024-09-25 中国新闻网
随着秋冬季到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又将进入感染高发季。关于疫苗接种禁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冯录召24日在北京表示,有3种情况需特别注意,对疫苗成分过敏者不能接种该疫苗,如果患者处在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或正处于疾病急性期,建议暂缓接种,有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抑制疾病患者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
“老有所‘呼’,‘吸’阳无限——关注秋冬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守护老年人健康”媒体沙龙活动当天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就当下老年人如何预防秋冬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冯录召表示,目前可用于老年人接种的疫苗包含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但目前RSV疫苗尚未在国内获批上市。
他指出,一般而言,在高发季节到来前的1至2个月接种疫苗最合适。例如,国内一般推荐在9月至11月接种流感疫苗,最好10月底前完成流感疫苗接种。即使错过最佳接种时间,依然建议及时接种,毕竟接种疫苗就能获得针对性的保护力。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燕明指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传播方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释放的飞沫传播,另一种是接触传播,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引起的直接传播,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触摸口、眼、鼻等引起的间接接触传播。
李燕明提示,老年人可以通过一些公共预防措施来预防,比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注意咳嗽礼仪、常通风、少聚集、保持环境卫生等。此外,接种疫苗主动免疫也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效方式之一。接种疫苗可以帮助提高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减少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风险。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25/c14739-40327679.html
返回目录>>
2024-09-24 人民网
秋分后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空气愈加干燥、气压不稳、风速变化等因素都会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群,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大的时节更需要提高警惕。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葛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秋分后气温下降导致人体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容易升高或者波动大,加上秋季天气干燥、日常饮水不足等因素,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此外,秋季气压常常不稳定,高气压和低气压交替出现,也易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概率。具体来说,气压升高时,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气压降低时,空气中含氧量减少,人体会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可能影响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
葛庆指出,任何极端天气(气温过高或过低)都容易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别注意对极端天气的正确应对。在天气变冷时做好保暖工作,及时增加衣物,避免受凉,尤其要注意头部、颈部和脚部的保暖,避免外周血管剧烈收缩引发疾病。在气温骤降来临前,提前采取防寒措施,保持室内温暖。
“随着天气变冷,人们摄入高热量食物增多、户外活动减少,也是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因素之一。”葛庆建议,秋季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适当增加水分的摄入,如多喝白开水、淡茶水等,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葛庆提示,秋高气爽之时,适合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户外运动,能让心脏保持相对平稳的运行状态。若天气寒冷,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不要外出晨练,建议选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以前的时间段,温度相对升高时再外出,或是选择在室内进行锻炼。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突然的情绪激动也会威胁心血管健康。遇到气温和气压变化时,应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葛庆强调,如果既往有血糖、血压、血脂异常,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如出现明显波动要及时就医或咨询医生,不要盲目自行调整药物。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24/c14739-40326968.html
返回目录>>
2024-09-25 人民日报海外版
江苏省南通市积极探索搭建零工供需对接平台,通过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等形式,为辖区内灵活就业群体和企业提供便捷周到的就业服务。图为求职者在南通市通州区金新街道万达广场“零工驿站”的小型招聘会上了解招聘信息。翟慧勇摄(人民视觉)
本报北京9月24日电 (记者李婕)记者从24日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成功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社会保障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制度更加健全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实施,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74亿人、2.45亿人、3.01亿人。
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待遇确定和合理调整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基金收支和结余规模稳步增长。
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城乡五级经办管理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社会保障卡覆盖98%的人口,群众办事满意度持续提升。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许多国家一百多年走过的历程,建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李忠说。
李忠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可靠、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增强可持续性,夯实稳健运行的制度基础。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研究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的政策措施,在全国推开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大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规模,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体系。
增强可及性,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落实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政策,让更多的人群纳入保障范围。
增强安全性,健全基金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压实基金安全风险防控主体责任,落实监督责任,筑牢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加强对基金运行的全链条监管,不断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坚决守护好老百姓的“养老钱”“救急款”。
增强便捷性,持续优化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增强规范性,适时完善和修订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制度的规范统一和刚性约束。加大现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力度,及时完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ZwiRFNfqm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