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924

发布时间:

2024/09/24

浏览次数:

1327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9-24

内容导读

TOC \o "1-3" \n \h \u 热点追踪

国家卫健委:我国婴儿死亡率首次降至0.45%以下,达中高收入国家先进水平

高层动向

2024年艾滋病防治南南合作技术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重点人群干预策略培训班在贵阳召开

疾控动态

中国疾控中心与河北省疾控中心开展卫生应急联合演练

浙江省社区老年人跌倒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培训班顺利举办

科研动向

为什么衰老是癌症的最大风险因素?

最新Science研究揭示关键机制,阿那白滞素或成预防新希望

目睹他人不幸,使我们更加坚强?最新研究证实:观察到同伴受难后,

小鼠表现出更坚韧的行为特征,大脑侧缰核血清素释放或为关键

Cell:为什么肝脏等器官衰老得更快?非编码DNA中隐藏的突变是关键

Nat Commun:新型化合物BIO-2007817可能有助于治疗年轻患者的帕金森病

舆情信息

衰老研究“风华正茂” 健康老去愿景可期

笑一笑能有效缓解干眼症

功效多种多样 这些运动与孩子很“搭”

中药与甜品的跨界混搭 真能养生吗?

这8件事 可把胃给坑惨了!

撕掉保健床垫“包治百病”的虚假面纱

三重抗体疗法有望长期控制艾滋病病毒

治理“影子药师”需用好大数据处方

印度报告一例猴痘确诊病例

非法电子烟贩卖猖獗,澳大利亚政府要严打

热点追踪

国家卫健委:我国婴儿死亡率首次降至0.45%以下,达中高收入国家先进水平

2024-09-24 北京晚报

国家卫健委近日介绍,我国妇幼健康核心指标水平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婴儿死亡率首次降至0.45%以下,达到全球中高收入国家的先进水平。

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二级巡视员王克让表示,近年来,我国妇幼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妇幼健康核心指标水平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2023年婴儿、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与2012年相比分别下降56.3%、53%和38.4%。婴儿死亡率首次降至0.45%以下,达到全球中高收入国家的先进水平。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Z9GWIWS3Q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2024年艾滋病防治南南合作技术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2024-09-22 中国疾控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艾防中心)组织的2024年艾滋病防治南南合作技术交流活动于2024年9月在北京和昆明市举办。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16个国家、非盟和联合国系统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40余人参加。活动的部分内容得到了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中国办公室的支持。

  国家疾控局科教国际司时颖副司长、中国疾控中心严俊副主任、国家疾控局传防司符君副处长、UNAIDS驻华代表莫易睿博士、艾防中心刘中夫书记等出席开幕式。时颖副司长、严俊副主任、莫易睿博士先后致辞,强调了中国重视疾控领域的国际合作,分析了中国艾滋病防控现状,肯定了中国防控工作成效,并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高质量艾滋病防治:降新发”,对未来防控工作进行展望。

  中国疾控中心外事处王晓琪处长、中国疾控中心全球公共卫生中心戚晓鹏主任分别介绍了中国疾控中心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和中国全球公共卫生实践,艾防中心综合防治与政策室副主任单多做了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报告。

  当天下午,代表们参观了艾防中心。听取了中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历史与发展介绍、美沙酮维持治疗与艾滋病防治、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和区域工作重点等3个专题报告,参观了国家HIV参比实验室,并进行了现场交流与讨论。

  9月4-5日,各国参会代表通过听取报告、分享各国艾滋病防控进展等形式,与国内艾滋病相关领域专家就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交流、探讨新型科技的应用前景,讨论发展中国家为实现防治目标所需要的应对策略及技术。

  9月8-11日,部分代表赴云南省昆明市参观交流。在云南省疾控中心,听取了云南省艾滋病防控进展、抗病毒治疗和吸毒人群防艾领域取得的成效,并参观了数字展厅、性艾所实验室;在春雨同心公益服务中心了解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详情;在药物依赖防治研究所美沙酮维持治疗一门诊通过听取工作报告、现场参观和讨论的形式考察了维持治疗的流程和成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听取了昆明市疾控中心、昆明市三院的艾滋病防控工作进展和计划,参观了艾滋病诊疗服务设施。代表们都认为云南省艾滋病防控工作给他们留下了积极和深刻的印象。

  自2017年以来,艾防中心每年举办艾滋病防治南南合作技术交流与培训活动,迄今已连续举办8届。活动促进了参与活动的国家在艾滋病防控领域深入交流、相互借鉴、积极合作,有助于推动艾防工作进一步开展,助力终结艾滋病的公共卫生威胁。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yw_9324/202409/t20240922_300332.html

返回目录>>

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重点人群干预策略培训班在贵阳召开

2024-09-22 中国疾控中心

  为推进50岁以上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2024年9月11-12日,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在贵州省贵阳市组织召开了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重点人群干预策略培训班。艾防中心刘玉芬副主任,贵州省疾控中心鲜义辉副书记出席并致辞,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机构的工作人员200余人参加。

培训班分享了我国50岁以上人群艾滋病流行形势与防控策略、抗病毒治疗工作进展及艾滋病和慢性病融合干预模式,来自江西、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浙江和云南的省市县级代表分别介绍了针对50岁以上人群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培训班就“高危行为接触者追踪”组织了专题报告,在河南、云南代表介绍相关工作实践并分享案例后,云南省疾控中心的代表还组织开展了现场实操演练。培训结束后,与会人员普遍表示,此次培训专题报告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训内容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使他们对50岁以上人群艾滋病疫情和防控策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效提高了与会人员的性伴追踪工作能力和综合干预技能。该培训得到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支持。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zxdt/202409/t20240922_300330.html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中国疾控中心与河北省疾控中心开展卫生应急联合演练

2024-09-23河北省疾控中心应急办

9月11~13日,由中国疾控中心和河北省疾控中心联合主办、张家口市疾控中心协办的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联合演练,在张家口市张北县中都草原举办。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阚飙、河北省疾控中心党委委员师鉴担任演练总指挥,两家单位承建的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76名应急队员、张家口市疾控中心10名应急队员,共86人参加演练。

本次演练以应对不明原因传染病疫情为背景,重点演练了卫生应急车辆、移动实验室及物资准备与远程投放能力,移动实验室现场检测能力,现场营地建设和运行管理能力,队伍现场自我保障能力,队伍远程通信指挥能力,突发传染病事件跨区域协同处置能力等内容。

应急队员们克服张北坝上地区昼夜温差大、早晚风速大、周边蚊虫多等恶劣环境影响,圆满完成了远程拉动、营地建设、环境消杀、实验室检测、远程指挥、野外食宿、后勤保障等演练任务,得到中国疾控中心的充分肯定。展示了中心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检验检测技术能力、远程通信指挥能力和后勤保障机动能力,展现了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河北)建设成果和队员精神风貌。

摘引网址:https://www.hebeicdc.cn/zxyw/74321.jhtml

返回目录>>

浙江省社区老年人跌倒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培训班顺利举办

2024-09-23 浙江省疾控中心慢病所

为探索社区老年人跌倒高危人群筛查与综合干预路径,为建立适合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的社区老年人跌倒预防服务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由省疾控局牵头、省疾控中心为技术指导的浙江省社区老年人跌倒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于2024年在杭州、温州、嘉兴和台州等市开展试点工作。为提高项目相关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部署我省下一步工作,推动项目顺利开展,9月19日,浙江省社区老年人跌倒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培训班在杭州顺利举办。来自杭州、温州、嘉兴和台州市级疾控中心、项目承担区县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开幕式上,省疾控中心慢病所钟节鸣所长指出,跌倒作为老年人常见的伤害类型之一,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老年人跌倒预防应从开展风险评估识别高危人群、加强跌倒预防健康教育、倡导适度科学的运动干预以及改善居家环境等四方面入手。老年人跌倒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呼吁大家共同努力,为守护我省老年人的安全和健康贡献力量。随后,慢病所伤害防制科科长赵鸣介绍了浙江省社区老年人跌倒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试点方案和下一步工作要求,同时从跌倒的概念、流行现况、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控策略措施等系统地讲解了老年人跌倒干预的理论知识。伤害防制科林静静医师详细讲解了项目的筛查和干预阶段相关问卷及表单的填写规范及体测的注意事项,并就项目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的使用进行了模拟演练。

通过本次培训班,全体学员对项目工作内容与要求有了更全面细致的了解,预防老年人跌倒的理论和技能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为试点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引网址:https://www.cdc.zj.cn/ywpd/mxfcrjb/ywdt/202409/t2024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为什么衰老是癌症的最大风险因素?

最新Science研究揭示关键机制,阿那白滞素或成预防新希望

2024-09-23 生物谷原创

阿那白滞素(anakinra)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的药物。研究发现,阿那白滞素可以重新用于阻断早期肺癌病灶与骨髓之间的有害信号,从而减轻免疫衰老对癌症的有害影响。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解决了癌症研究中的一个关键但尚未被探索的问题:为什么衰老是癌症的最大风险因素?他们揭示了衰老的免疫系统如何通过引发有害的炎症来刺激肿瘤生长,为癌症预防和治疗(特别是针对老年人)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9月5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ematopoietic aging promotes cancer by fueling IL-1⍺–driven emergency myelopoiesis”。

研究背景

癌症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常见的疾病,60岁以后发病风险急剧上升。尽管有许多理论提出,包括环境引起的损害和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但具体数据解释为何衰老会导致癌症的机制仍不明确。

论文第一作者、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Matthew D. Park博士说,“随着免疫系统的衰老,它会引发有害的炎症,从而推动癌症的生长。这通过促进抑制通常能杀死肿瘤细胞的免疫效应细胞的促肿瘤巨噬细胞的积累,削弱了身体的抗癌能力。”

Merad博士说,“我们发现,通过阻断特定的炎症通路,特别是在涉及IL-1⍺和IL-1β分子的通路,可以在小鼠模型中逆转这种破坏性过程,从而为预防人类癌症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方法。”

主要发现

免疫系统衰老与癌症:

研究者使用小鼠模型来研究衰老如何影响癌症进展。他们将肿瘤细胞注入小鼠体内,观察到肺癌、胰腺癌和结肠癌在老年小鼠体内比年轻小鼠生长得更快。

通过年轻或年老小鼠的骨髓移植,研究者模拟了免疫系统衰老的影响。结果发现,衰老的免疫系统会加速癌症的生长,即使在年轻小鼠身上也是如此。

更令人惊讶的是,使免疫系统年轻化能显著减少老年小鼠的癌症生长。

炎症通路的作用:

研究者通过对小鼠和人类癌症组织进行高维分析,确定了加快老年小鼠体内癌症生长的特定细胞和免疫相关因子。

他们成功阻断了这些因子,特别是白细胞介素-1⍺(IL-1⍺)和IL-1β,证明抑制这些分子可以减少老年小鼠的癌症生长。

阿那白滞素(anakinra)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的药物。研究发现,阿那白滞素可以重新用于阻断早期肺癌病灶与骨髓之间的有害信号,从而减轻免疫衰老对癌症的有害影响。

论文共同作者、西奈山伊坎医学院蒂施癌症研究所早期试验室主任Thomas Marron博士表示,这项研究表明,通过免疫疗法增强免疫反应可能比直接靶向肿瘤更有效。阿那白滞素的发现为重新利用现有药物预防癌症打开了大门。

基于这些结果,研究人员已经设计了早期临床试验,将阿那白滞素用于高风险患者,以验证其在预防癌症进展中的效果。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能够减少老年人有害炎症的预防措施,从而大大降低癌症的发病率。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免疫系统衰老与癌症发展的新机制,还为未来的癌症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d2e88434856c.html

返回目录>>

目睹他人不幸,使我们更加坚强?最新研究证实:观察到同伴受难后,

小鼠表现出更坚韧的行为特征,大脑侧缰核血清素释放或为关键

2024-09-23 生物谷原创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负面情绪传染对个体情感反应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为理解如何提高个人在逆境中的应对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睹他人不幸,使我们更加坚强?最新Science研究证实:观察到同伴受难后,小鼠表现出更坚韧的行为特征,大脑侧缰核血清素释放或为关键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与挑战,“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坚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例如,每当在社交媒体上看到那些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家庭,或是那些在自然灾害中失去家园的人们,亦或是在与家人、朋友的交谈中听到他们分享的“不幸”事情时,我们的心灵都会受到触动,更加珍惜与感激自己现在稳定、安宁的生活。

然而,这种对他人苦难的感知不仅仅停留在情感层面,它还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我们自身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那么,这种变化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呢?

近期,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Serotonin release in the habenula during emotional contagion promotes resilience”的研究论文。来自瑞士洛桑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等的研究人员就以小鼠作为实验对象,深入探究了这个问题,他们假设——当个体观察到其他个体处于困境时所产生的情绪反应,会影响其面对未来威胁时的应对策略。

基于“负面情绪传染”的实验设计

首先,先解释一下什么是负面情绪传染,负面情绪传染(Negative Emotional Contagion, NEC)指的是当个体观察到另一个体处于痛苦或压力状态时,自身也会受到类似情绪的影响。

本实验设置了两组小鼠,分别为:

旁观者小鼠:这些小鼠被安排在一个特定环境中,能够看到另一个笼子中的同伴(称为“示范者”)受到一系列的电击刺激。

对照组小鼠:这些小鼠在相同的时间段内观察没有受到电击刺激的同伴。

接着,研究人员通过比较两组小鼠在观察期间的行为,例如运动停滞时间、对示范者的兴趣等,并量化这些行为特征来评估负面情绪传染(NEC)是否有效改变了旁观者小鼠的情感反应。此外,研究人员还使用了一种名为GRAB5-HT的生物传感器来检测LHb(侧缰核)中的血清素释放情况,并通过电生理学技术记录LHb神经元的活动。

负面情绪传染可以促进小鼠的韧性

实验结果表明,在目睹同伴受苦的情况下,旁观者小鼠表现出更长的静止时间以及对受难同伴更多的关注兴趣,这表明它们受到了情绪传染的影响。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后续的行为绝望测试中,经历过负面情绪传染的小鼠显示出更高的韧性,即它们在面对不利环境时表现出了更强的适应能力。

进一步的神经科学研究显示,这种韧性与大脑中侧缰核(LHb)的血清素(5-HT)释放有关。通过光度测量记录,研究人员发现,旁观者小鼠的大脑中血清素释放量会显著增加,而对照组小鼠则没有这种变化。而当通过人为干预限制血清素的合成时,旁观者小鼠的行为变化就会被阻碍,无法促成上述逆境后的韧性表现。

5-HT 操纵对绝望情绪的调节

鉴于负面情绪会促进恢复力和缰核 5-HT 的释放,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操控 LHb 中的 5-HT 释放是否能够控制小鼠的情绪反应。通过在光学刺激 LHb 中的 5-HT ,模拟负面情绪期间5-HT 的增加,减少 LHb 神经元爆发,研究人员发现,当在经历不良体验之前,它会促进小鼠的恢复力,阻止绝望情绪的表达,从而在负面情绪后重现恢复力表型。

研究人员表示,虽然这项研究是在小鼠身上进行的,但其结果对于理解人类面对逆境时的心理机制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在人类社会中,当目睹他人陷入困境时,我们的大脑似乎具备一种机制,帮助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坚强,不仅促使我们“生存”下来,还让我们能够从他人的经历中汲取力量,从而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这种从共情中获得的韧性,不仅提升了个体的心理强度,也强化了社会群体面对挑战时的整体凝聚力。

小结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负面情绪传染对个体情感反应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为理解如何提高个人在逆境中的应对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调节大脑特定区域的化学物质——血清素的释放,我们可以增强自身面对困难时的心理韧性。

这一发现对于未来的精神健康干预具有潜在的意义,尤其是在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其他相关心理问题时。在未来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将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这一发现来帮助更多的人建立起应对生活挑战的心理防线,让每一个人都能在逆境中茁壮成长。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78d84441496.html

返回目录>>

Cell:为什么肝脏等器官衰老得更快?非编码DNA中隐藏的突变是关键

2024-09-23 生物世界

在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胞中,非编码区积累了太多的隐匿性的DNA损伤,这些区域包含复制起始位点,从而阻止了DNA复制的启动。

日内瓦大学、伯尔尼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In vivo DNA replication dynamics unveil aging-dependent replication stress(体内DNA复制动力学揭示了衰老依赖的复制应激)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非编码DNA的损伤往往被隐藏了,它们在增殖缓慢的组织中积累得更多(例如肝脏或肾脏)。与频繁再生的器官不同,这些增殖缓慢的器官中的非编码DNA损伤长期未被发现,进而阻碍了细胞分裂。这些发现解释了什么有些器官(例如肝脏)比其他器官衰老得更快,也为理解细胞衰老以及减缓衰老进程开辟了潜在新途径。

基因组中的DNA包含编码区(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和非编码区(参与调控或组织基因组)。它们都会不断受到外部和内部因素导致的损伤,而细胞有着DNA修复系统,以防止损伤的积累。

当基因被转录时,位于编码区的DNA损伤会被检测到。而位于非编码区的DNA损伤则在细胞更新时被检测到(也就是每次通过DNA复制过程创建新基因组副本时)。然而,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更新频率各不相同。

经常与外界环境接触的组织和器官,例如皮肤或肠道,其细胞更新的频率为每周1-2次,远高于肝脏和肾脏等内脏器官的每年几次,细胞更新时的DNA复制会检测到非编码DNA损伤并进行修复,因此,不同器官中的非编码DNA损伤被检测到和修复的可能性并不相同。

肝脏是研究衰老的理想模型,肝脏细胞的分裂频率较低,因此,其DNA复制频率也较低,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分析了肝脏衰老速度加快与其细胞DNA复制频率较低之间的潜在联系。

小鼠肝脏是研究体内DNA复制机制的理想器官。在成年哺乳动物中,除非肝脏被部分切除,否则肝细胞很少增殖。在切除年轻小鼠或年老小鼠的三分之二的肝脏后,就可以直接在活体动物中研究年轻或衰老器官的DNA复制机制。

通过首次绘制部分切除后再生的肝细胞中DNA复制起始点,该研究发现,在年轻小鼠中,DNA复制起始点定义明确, 大多数位于表达基因上游10-50kb或下游的非编码区,其在人类细胞中的位置是保守的。在老年小鼠中,也存在相同的DNA起复制始点,但起始效率低下,并伴有复制应激(Replication Stress,RS)反应。

ATR检查点‌是DNA损伤应答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感知复制应并将其信号传导至S期和G2/M期检查点,以启动DNA修复。该研究显示,ATR检查点激酶抑制剂完全恢复了老年小鼠的DNA复制起始效率,但同时也伴随着炎症反应,且没有显著提高肝细胞进入细胞周期的百分比。这些发现揭示了年龄相关的复制应激,以及ATR检查点在缓解年龄相关炎症这一衰老标志物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团队表示,这些DNA非编码区不受定期损伤检查的影响,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累积损伤。在部分切除年轻小鼠的肝脏后,它们有着很小的DNA损伤,DNA复制是可能的。而在年老小鼠身上进行同样实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多的DNA损伤累积会触发阻止DNA复制的警报系统。这种DNA复制的阻止,抑制了细胞增殖,导致细胞功能退化和组织衰老。

这些观察结果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缓慢增殖的组织(例如肝脏)比快速增殖的组织(例如肠道)衰老得更快。

在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胞中,非编码区积累了太多的隐匿性的DNA损伤,这些区域包含复制起始位点,从而阻止了DNA复制的启动。另一方面,在快速增殖的组织中,由于频繁的细胞更新,很少有损伤积累,并且复制起始一直保持了高效性。

最后,研究团队表示,这项研究提示我们,在复制被触发之前修复隐匿性的DNA损伤,或许可以避免衰老,团队接下来的工作将聚焦于这个新方向。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eb1c84384272.html

返回目录>>

Nat Commun:新型化合物BIO-2007817可能有助于治疗年轻患者的帕金森病

2024-09-23 生物谷原创

在这项新的后续研究中,Gehring利用CLS的CMCF光束线确定了化合物BIO-2007817如何激活parkin。

目前有超过 10 万加拿大人患有帕金森病。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型药物分子可以重新激活来自年轻帕金森病患者的脑细胞的管家功能,为未来治疗这种无法治愈的退行性疾病铺平道路。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9月15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ctivation of parkin by a molecular glue”。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麦吉尔大学生物化学教授Kalle Gehring说,“我们对这种化合物药物感到兴奋,因为它为一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可能性。”

这种称为BIO-2007817的新化合物由生物技术公司百健(Biogen)开发,在激活parkin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其中parkin是大脑中的一种关键蛋白,负责“清理”和回收受损的线粒体。当parkin不能正常工作时,这些受损的线粒体就会堆积起来,最终导致帕金森病。

在2013年和2018年发表的研究中,Gehring根据萨斯喀彻温大学的加拿大光源(CLS)收集的数据,揭示了parkin的功能。

在这项新的后续研究中,Gehring利用CLS的CMCF光束线确定了化合物BIO-2007817如何激活parkin。他们发现这种化合物能将parkin和细胞中存在的一种天然激活剂粘合在一起。这种分子水平的信息对于药物的未来开发至关重要。

他说,“这种药物分子激活parkin的方式是通过次级途径,这对发生在年轻患者身上的特定parkin突变有效。”

在把蛋白变成微小晶体后,Gehring 和他的团队使用了一种叫做蛋白质晶体学的技术来确定它们的三维结构,并了解这种新型药物与这些蛋白的结合点及其对它们的影响。

Gehring说,“我们需要高质量的数据来解决蛋白结构问题,并看到它们的三维图像。需要像CLS这样的设施才能将加拿大的研究提升到国际水平。”

虽然帕金森病的症状——动作迟缓、震颤和平衡问题,通常出现在60多岁的人身上,但在更早的年龄发病也并不少见,5%到10%的确诊患者在40岁之前就会受到影响。

Gehring 说,“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找到治疗帕金森病的化合物。随着加拿大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对其他疾病的更好治疗方法的出现,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将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健康问题。”

他说,Gehring 将继续研究 parkin 激活的途径,这是他正在进行的了解帕金森病病因研究的一部分,而百健公司将在未来的药物开发中应用这项新研究的结果。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069c84440614.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衰老研究“风华正茂” 健康老去愿景可期

2024-09-24 科技日报

我们为何会衰老?我们究竟有多老?如何健康地老去?

这是近日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与会的基础研究科学家和临床医生讨论的议题。

“上述问题分别对应着衰老机制、衰老度量和衰老干预三个方面的科学问题。”会议执行主席之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指出,目前相关研究分别面临着靶标缺、预警难、干预差等挑战。

在这场主题为“衰老的机制和干预”的会议上,专家呼吁,应围绕衰老机制解析、衰老精准度量、衰老科学干预等议题,加强衰老生物学基础研究,推动相关技术临床应用,最终实现健康老龄化——老而不衰,老而少病。

人体衰老是复杂的整体性过程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8亿人,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我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大、发展快,形势严峻,衰老的机制研究与科学防控显得尤为紧迫。

衰老是一种疾病吗?有人认为,衰老是随年龄增长而自然演进的生理现象;有人认为,衰老是一种进行性的、退化变质的疾病;也有人认为,衰老本身不是一种疾病,但衰老会带来疾病;还有一些人认为,衰老是否为疾病需要视衰老程度而定,老得过快即早衰就是一种疾病。事实上,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衰老定义为一种新疾病,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衰老干预研究。

“衰老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是生物医学的重要领域。”会议执行主席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认为,衰老与众多疾病密切相关,抓住衰老这个关键点,深入研究其机制,有望为重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突破点。

衰老涉及人体多个器官,究竟哪个器官最先衰老?“衰老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生物学过程,跨越分子、细胞、器官等多个层次。不同器官衰老具有异步性,同一个器官不同细胞的衰老也具有异质性。”刘光慧说,这种异步性和异质性增加了研究难度。目前,科学界仍在积极探索人体中哪个器官会率先出现衰老迹象。

“衰老涉及造血、免疫、心血管、神经、呼吸、消化、内分泌及生殖等多个系统。”暨南大学衰老与再生医学研究院院长鞠振宇认为,人体衰老是一个整体性过程,各系统间既有共性也存在个性差异,需从多维度综合解析其机制。

衰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量化

当人们感冒发烧时,会测量体温、查血常规。那么,衰老该如何科学度量?

“衰老是机体在增龄过程中因自身和外界因素产生的损伤积累,导致功能衰退、慢性疾病和最终死亡。”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延江说,如何准确地度量衰老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为了有效评估个体的衰老程度,并为衰老及相关疾病的干预提供精准依据,寻找合适的衰老生物标志物非常重要。

王延江介绍,衰老生物标志物需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在健康衰老过程中会表现出来;二是加重其变化程度会加速衰老;三是缓解其变化程度能够延缓或逆转衰老,进而延长寿命。

国际上,针对衰老标志物的研究计划已相继展开。学者从损伤的原因、损伤的响应和损伤的表型三个层面提出了衰老的12大特征,如细胞衰老、慢性炎症和生态失调等,并从遗传、分子、结构和功能等层面研究衰老生物标志物和生物学年龄时钟。

我国于2022年12月成立了中国衰老标志物研究联合体(Aging Biomarker Consortium, ABC),联合国内学者开展衰老生物标志物研究。“成立联合体经过了深思熟虑和精心筹备,它汇聚了各领域专业人才,致力于构建‘说得明白、用得上’的衰老科学度量体系。”裴钢说。

在中国衰老标志物研究联合体的组织下,我国科学家初步“勾勒”出全球衰老研究的图景。相关学者相继从体液、影像和功能三个层面制定了大脑、心脏、血管、肝脏、骨骼的衰老生物标志物框架。“其他组织器官的衰老标志物框架也正在相继制定中,这些工作为全身多系统衰老标志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王延江说。

尽管我国在衰老标志物研究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有诸多重大问题需要解决。王延江认为,未来应进一步建立自然衰老人群队列,为衰老标志物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样本支持;同时,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衰老标志物检测技术的临床转化与应用。

“通过衰老标志物建立精准的生物学年龄时钟,将为健康生存寿命、衰老相关疾病的预测以及衰老干预效果的监测提供准确的度量。”王延江说。

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双管齐下

衰老能干预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心内科主任医师曹丰认为,一些特定的干预能够减缓,甚至逆转衰老“时钟”。

干细胞疗法、内源性病毒阻断、益生菌应用以及从传统中医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抗衰老治疗。曹丰还介绍了包括注射抗衰老疫苗、CAR-T治疗在内的前沿抗衰老策略。

“过去的研究表明,抗细胞衰老药物的应用、合理的热量限制、均衡的饮食调整以及规律的运动等具体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甚至局部逆转衰老过程。”曹丰介绍,社会环境压力、社交缺失等因素则可能加速衰老进程。

健康地老去,不仅需要防治重大慢性病,日常生活的健康管理同样不容忽视。曹丰认为,当下衰老干预重在延长健康期和缩短发病期。她提倡人们从运动、睡眠、环境、压力等多方面入手,积极采取行动,做自己的健康管理者。

本次会议上,专家在衰老机制和干预研究方面形成共识:推进衰老科学研究和防控技术的创新和转化应用;从单一疾病治疗转向衰老的系统性干预;前移疾病干预时机,从而延缓机体功能衰退;预防和治疗衰老相关疾病,实现健康增龄。

人类的衰老进程能否延缓?这一长期困扰科学界的问题有了新答案。近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了一项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与合作团队历时8年完成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根据灵长类动物模型,证实长期服用二甲双胍能够促进灵长类个体多种组织器官的年轻化,重置细胞衰老的内在程序,从而延缓衰老进程。

二甲双胍已诞生100多年,临床使用超过60年。不过,以往该药物只用于Ⅱ型糖尿病的治疗,其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衰老进程的影响尚未得到证实。

本次研究采用跨学科方法,整合了生理功能评估、医学影像学、多参数血液分析、多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多维生命组学等技术,对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中老年雄性食蟹猴进行了系统性纵向研究。研究证实该药物对食蟹猴全身11个系统、79种组织器官具有全面的衰老保护效果,并能明显提升其认知能力。

“食蟹猴与人类在生理结构和功能上有高度相似性,被认为是研究人类衰老过程的理想动物模型。”刘光慧介绍,研究团队对服用二甲双胍的食蟹猴进行了为期40个月的追踪研究,通过对大脑皮层厚度、认知功能、牙周骨退化程度,以及肝脏、心脏、肺脏、小肠和骨骼肌等多个器官系统衰老表型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二甲双胍能够系统性地延缓灵长类动物全身多组织器官的衰老。

借助计算生物学分析技术,刘光慧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员张维绮团队,以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曲静团队合作,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多维度的灵长类组织器官衰老评估模型。该模型能够精确量化二甲双胍对衰老的系统性调控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传统的血糖和代谢调节功能,二甲双胍能从细胞层面延缓衰老。”张维绮介绍,细胞内存在一个由转录因子Nrf2介导的基因表达网络,而二甲双胍可以有效激活转录因子Nrf2,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的活性。

“我们发现二甲双胍可以明显降低灵长类动物的生物学年龄。”曲静解释,生物学年龄是一个综合反映机体健康状态的指标。研究人员通过整合分子、细胞、器官和生理功能等多层面的参数综合评判生物学年龄。研究发现,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食蟹猴表现出“生物减龄”效应,最多可减龄6岁,这大致相当于人类年龄尺度的18年。

此外,基于高精度单细胞水平的衰老评估结果显示,二甲双胍能够有效延缓中老年猴额叶神经元的衰老,恢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二甲双胍增强了肝脏的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能力,表明其具有系统性和多靶向性的衰老干预效果。

“衰老是慢性病最大的危险因素,当前老年医学研究的范式正在从单一慢病治疗转向对衰老进程的系统干预。”刘光慧介绍,该研究对二甲双胍延缓衰老机制的解析,不仅为理解衰老提供了新视角,也为预防和治疗衰老相关疾病提供了新路径。

摘引网址: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

返回目录>>

笑一笑能有效缓解干眼症

2024-09-24 科技日报

干眼症作为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常见症状包括眼睛发红、发痒或发炎等。目前干眼症治疗的一线用药为人工泪液。

近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梁凌毅、刘奕志和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教授刘祖国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刊发了研究论文。他们研究发现,每天跟着笑容训练视频练习4 次,每次30遍,8周后轻中度干眼症患者能有效改善症状,且治疗效果不亚于使用人工泪液。

“众多研究表明,干眼症的发生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此外,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干眼症。”梁凌毅介绍,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人群更容易患干眼症,且症状更明显。

既有研究显示,当人开始大笑时,自主神经会被激活,能够刺激泪液分泌。在此前的探索中,中山眼科中心研究团队已初步观察到,笑可以改善泪膜的稳定性及其脂质层厚度。那么,笑容训练是否可以治疗干眼症呢?如果有效,它的疗效与人工泪液相比有什么差异呢?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从2020年开始,梁凌毅带领团队开展研究。研究将299例中轻度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8周人工泪液的治疗和笑容训练。笑容训练实验组的患者根据视频指令,每天需要进行4次训练。

8周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所改善,且笑容训练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不亚于人工泪液实验组,甚至在眼部体征改善方面优于人工泪液。在停止训练后的4周,接受笑容训练的患者,其干眼症症状仍然在持续改善。该成果为干眼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为干眼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梁凌毅表示,团队后续计划进一步向大众科普笑容训练,使研究“从论文进入临床”。

摘引网址: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

返回目录>>

功效多种多样 这些运动与孩子很“搭”

2024-09-24 北京青年报

经过一个暑假的休养,不少孩子都没有逃出“每逢假期胖三斤”的魔咒。秋高气爽,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节!家长应该如何为孩子挑选适合的运动项目?多大的运动量、运动多久才算达标?别急,今天就来跟随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学一学孩子们的身体活动到底该如何开展。

给孩子量身打造运动方案

运动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运动有着相应的功能。

有氧运动 如有氧健身操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减少机体脂肪堆积。

抗阻运动如举哑铃、俯卧撑、弹力带练习等可以保持或增强肌肉力量 、改善肌肉功能,对骨骼系统形成机械刺激,不仅有益于骨骼健康,还能预防心血管疾病。抗阻练习每周2-3次。

跳跃性运动 跳跃性运动是有助于孩子长高的首选,诸如跳绳、跳高、跳远、踢毽子、跳皮筋、篮球和排球等项目都属于跳跃性运动。跳跃能够牵伸肌肉和韧带,更容易刺激软骨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孩子长高。

拉伸类运动 如游泳、引体向上、伸展体操、吊环和舞蹈等伸展运动可改善肌肉组织与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增加韧带力量。柔韧性练习可以随时做。不仅如此,拉伸类运动也对孩子蹿个儿有所助益。因为骨骼的发育需要一定纵向的压力,拉伸类运动能牵拉肌肉和韧带,刺激软骨增生,促进脊柱和四肢骨骼的增长。比如,可让孩子们通过游泳使全身各部分都得到充分的舒展和锻炼,练习引体向上可拉伸脊椎、促进脊椎骨的生长,从而促进孩子身高不断增长。

不同年龄段运动时长有别

一般来说,3至6岁学龄前儿童,每天的身体活动总时间应累计至少180分钟。其中,每天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时间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通常表现为呼吸比平时较急促,心率也较快,微微出汗。运动方式有快步走、跑跳游戏、跳绳、踢球等。

对于6至17岁儿童青少年,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周中,至少进行3天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增强肌肉和骨骼的活动都应包括在内。高强度身体活动通常表现为呼吸比平时明显急促,心率大幅增加,出汗,停止运动后才能说话。运动方式有快跑、激烈打球、踢球或快速骑自行车等。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应进行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避免久坐,在课业间隙进行适当运动。

做好这三点 运动不受伤

安全这根弦一定要绷紧。家长要选择合适、安全的场地,为孩子准备合适的运动鞋袜;运动过程中关注孩子的状态,并随时给孩子补充水分。

特别提醒家长注意,在孩子的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三个细节,避免受伤。一次完整的运动包括准备活动、正式活动和整理活动。

准备活动 又称热身活动。是指主要体育活动开始前小强度的身体练习,时间一般为5至10分钟。通过快走慢跑等,使身体各器官系统“预热”,提前进入状态再做些柔韧性拉伸练习,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肌肉弹性。预防运动损伤。

正式活动 即一次运动中的主要活动。包括如快走、慢跑、跳绳、单脚跳、双脚跳、篮球、排球及游泳等有氧运动,以及引体向上、跳远、赛跑及跳高等无氧运动。

整理活动 在主要体育活动完成后进行拉伸和放松,适度放松活动,能够帮助身体从运动状态恢复到安静状态。一般为5至10分钟,活动内容与准备活动相近,包括行走、慢跑等小强度的运动和各种拉伸练习。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24/c14739-40326848.html

返回目录>>

中药与甜品的跨界混搭 真能养生吗?

2024-09-24 北京青年报

年轻人养起生来,有的可真是很“生猛”!朋克养生,您听说过吗?这可是时下不少年轻人的最爱,“作”的同时不忘自救式养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熬着最长的夜,敷最贵的面膜”。如今,这种天上一脚地下一脚的养生方式也开始涉足甜品界,什么冰淇淋里加中药、“肥宅水”中泡党参、咖啡里冲枸杞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的同时又哭笑不得。

今天,我们就专门聊一聊中药与甜品的跨界混搭,到底能不能养生。

药膳冰淇淋

市场上出现的药膳冰淇淋将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药材融入到冰淇淋中,比如什么竹香茉莉、川贝枇杷、烟熏乌梅、山楂佛手、桂圆红枣米浆等等不同口味。这中药冰淇淋是绝对的创新!但是需要提醒您的是:冰淇淋就是冰淇淋!不管加入了什么成分,他终究还是属于生冷寒凉的冷饮雪糕。

冰淇淋即便是放进去附子、干姜等辛辣热性的药物,也改不了它寒凉冰冷的状态,更不可能通过食用冰淇淋达到温阳散寒、暖宫和胃的作用。

中药方剂之所以能够起到治疗作用,靠的是中药材配伍在一起煎煮、碰撞,充分发挥药物融合作用而产生的功效,即便是颗粒配方剂型也是要用开水冲服的。单独将中药饮片堆砌在一起干吃是起不到作用的。

那我们再看中药冰淇淋,不仅没有这个过程,而且还在我们的忌口范畴之列——“忌食生冷寒凉之品”。所以说,冰淇淋一定不是养生之品,就是加入了人参、鹿茸、冬虫夏草也还是冰淇淋,不具备任何养生、治疗、保健的功效。

草本咖啡

不满足传统咖啡的提神醒脑,不少年轻人开始热衷养生的草本咖啡。什么枸杞咖啡、阿胶咖啡,更有甚者藿香正气冰美式咖啡……“药咖”虽新颖,但与养生可以说是毫不相干。

以枸杞咖啡为例,“更适合经常熬夜的人群”这句广告语就是养生误区和营销噱头。虽说咖啡和枸杞“搭档”并不相克,也不会相互作用产生有毒物质,但是这样并不代表枸杞、咖啡的组合就能拯救熬夜一族。熬夜人群真正需要的是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服用再多咖啡、枸杞也是本末倒置。

偶尔服用一杯提神可以,但不可饮用太多,防止对肠胃造成刺激,使人出现头痛以及影响睡眠等情况。存在高血压或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人群,不建议长期大量饮用咖啡,这可能会引起心血管疾病,对身体是有害的。

“养生”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并不属于健康饮品。过多饮用会导致热量摄入过量,出现肥胖的情况;其中含有大量气体,摄入过多还可能会导致肠胃胀满、胀痛等消化不良症状。

碳酸饮料中通常含有较多糖分,喝多了若不能及时清洁口腔,可能会导致口腔内滋生较多细菌引发龋齿。长期喝过多的碳酸饮料,还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概率。再者,碳酸饮料摄入后,需要通过肾脏排泄,可能会使尿液的钙离子、草酸浓度增加,从而导致肾结石的发生。以上种种都是碳酸饮料对人体的危害。

和草本冰淇淋一个意思,即便是在碳酸饮料中加入了草本植物的成分,也还摆脱不了其碳酸饮料的本质。滋补的大枣、养血的当归、补肾的熟地黄都不是在碳酸饮料中能发挥作用的,需要与一系列相关中草药一同配伍,再经过沸水煎煮之后才能发挥出草本植物的药性作用,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在此还是建议大家,少喝碳酸饮料,温开水才是人体最需要的健康饮用水。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24/c14739-40326847.html

返回目录>>

这8件事 可把胃给坑惨了!

2024-09-24 北京青年报

秋冬季节,气温的骤降不仅让人体感受到寒意,也悄然间给胃肠道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腹胀、腹痛、嗳气、消化不良……这些症状似乎在提醒我们,是时候关注并呵护好我们的胃了。胃,这个我们日常饮食的“中转站”,其实有着它自己的“小情绪”和“忌讳”。

今天,应急总医院副院长兼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刘晓川就为大家盘点一下胃最怕你做的8件事,并通过原因解析及日常养护策略,帮助大家更好地守护胃健康。

胃怕凉

胃是一个喜温恶寒的器官,寒冷会直接影响胃部的血液循环,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进而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和防御机制。长期胃寒还可能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患者往往一受凉就出现胃部隐痛,严重时还会伴有腹泻症状。以下是日常养护策略:

保暖为先 秋冬季节要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腹部不要受凉。可以选择穿高腰裤或束腰外套,避免寒风直接侵袭。

温热饮食 多喝温开水,少吃生冷食物和冷饮。可以适当增加温热性食物的摄入,如姜、葱、蒜、羊肉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暖胃驱寒。

中医调理 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温中散寒的中药进行调理,如附子理中丸、温胃舒颗粒等。

胃怕酒

酒精是胃黏膜的“头号敌人”。它不仅能直接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还会抑制胃黏膜的保护机制,使胃黏膜更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侵害。长期饮酒还会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等严重疾病。有些人过度饮酒后除了感到胃痛不适,甚至还会出现黑便的症状。以下是日常养护策略:

饮酒适量 尽量避免过量饮酒,尤其是高度白酒和烈性酒。如果必须喝酒,可以选择低度酒并控制饮用量。

酒后护理 酒后可以喝一些温开水或淡盐水,来稀释胃内的酒精浓度,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也可以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来保护胃黏膜。

定期体检 长期饮酒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了解胃黏膜的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胃部疾病。

胃怕盐

高盐饮食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导致胃黏膜细胞受损,进而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长此以往会出现胃胀、反酸、食欲不振等症状。以下是日常养护策略:

清淡饮食 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可以使用限盐勺等工具来帮助控制盐量。

多吃蔬果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以补充钾元素和纤维素,有助于降低血压和减少盐对胃的伤害。

使用天然调味品 可以利用一些天然的调味品,如醋、柠檬汁、姜、蒜等来增加食物的口感和风味,从而减少食盐的使用量。

胃怕烫

过烫的食物会损伤食管和胃黏膜的黏膜层,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等病变。长期食用过烫的食物还会增加食管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以下是日常养护策略:

避免烫食 尽量不要吃刚从锅里拿出来或微波炉里加热的食物,要等食物稍微冷却一些再食用。

细嚼慢咽 充分咀嚼食物,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从而降低食物的温度,并减轻对食管和胃黏膜的刺激。

温度感知 在吃饭前可以用手或嘴唇轻轻触碰食物,来感知其温度,以避免食用过烫的食物。

胃怕糖

高糖饮食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从而损伤胃黏膜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出现胃胀、反酸的不适症状。以下是日常养护策略:

控制糖分 减少甜食的摄入量,尽量选择低糖或无糖的食品。如果实在想吃甜食,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天然的水果来替代。

均衡饮食 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多吃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

定期监测 对于已经有胃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应定期监测血糖和胃部健康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

胃怕乱

饮食不规律会打乱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胃酸分泌紊乱和胃黏膜受损。饥一顿饱一顿的进餐习惯,易引起胃痛和消化不良的症状。长期饮食不规律还会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等严重疾病。以下是日常养护策略:

定时定量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每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

合理安排时间 尽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吃饭和休息。

备餐计划 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健康的食物,如水果、坚果、酸奶等放在办公室或包里,以便在忙碌时随时食用,避免饥饿时暴饮暴食。

胃怕药

有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激素类药物等都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或损伤,长期以错误方式服用这些药物,易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引发药物性胃炎甚至胃出血等严重疾病。以下是日常养护策略:

遵医嘱用药 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如果需要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应咨询医生是否可以调整用药方案,或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来减轻对胃黏膜的损伤。

饭后服药 如果药物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可以尽量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定期检查 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药物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了解胃黏膜的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

胃怕快

吃饭过快会导致食物未经充分咀嚼就进入胃中,增加胃的负担并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同时,吃饭过快还会吞咽大量空气导致胃胀和嗳气等不适症状。以下是日常养护策略:

细嚼慢咽 每口食物都要充分咀嚼,至少咀嚼20次以上,确保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以减轻胃的负担。

专心吃饭 吃饭时不要分心做其他事情,如看手机、工作等以免吃得过快或过多。可以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专心享受美食。

调整心态 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因为时间紧迫而匆忙吃饭。可以提前规划好,留出足够的时间来享受美食和休息。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24/c14739-40326843.html

返回目录>>

撕掉保健床垫“包治百病”的虚假面纱

2024-09-24 北京青年报

9月22日晚,央视《财经调查》曝光“保健床垫”后,岫岩满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成立调查组,连夜前往涉事企业开展调查,并对全行业进行全面检查。目前,2家涉事企业已经停业整顿,后续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所谓的“保健床垫”其实没什么特别之处,一些商家却宣称其具有“神奇”功效,不仅可以改善睡眠、治疗疾病,甚至还能延年益寿。不少老人为了购买这些昂贵的床垫,不惜动用自己的养老钱。

商家向老年人推销所谓的保健床垫,大都会甩出三板斧:一来给老年人洗脑,对床垫进行高科技包装,虚假夸大宣传床垫的疾病预防、治疗等功能;二来放大一些疾病的危害,引发老年人的健康恐慌感和危机意识;三来进行虚假的感情投资,通过“叫爹喊妈”“嘘寒问暖”“小恩小惠”“帮忙干活”等方式引诱老年人下单。

据记者调查,商家嘴里那些高科技感十足、功能强大玄幻、包治百病且价格不菲的保健床垫,大多是出自小工厂、小作坊的普通家用电器。所谓的电磁磁力线只是看上去高端,实际并没什么用;所谓的超声波、磁石磁疗、光子美容都只是噱头,并不具有真正的功效;用于演示的灯泡是充电的,和所谓的床垫电磁没有关系。床垫生产厂家的实话实说揭了保健床垫的老底,也坐实了商家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

所谓包治百病的保健床垫已经“压”过了多条法律红线,也对应着民事责任、行政处罚责任甚至刑事责任等多种法律责任。《广告法》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商家把普通的床垫包装成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的保健神器,并以此为噱头高价销售,已涉嫌欺诈。这种行为违背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踩踏了诚信底线和商业道德底线,侵犯了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考虑到不少受骗者是老年人,这很可能导致一些老年人因为轻信保健床垫的“治病防病”功能而延误治疗。

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应健全长效监管治理机制,通过开展专项检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等方式广泛收集违法侵权线索,加大查处力度,让有虚假宣传和欺诈等行为的商家付出必要的法律代价。监管部门有必要联合消协、医疗机构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发布典型案例,强化普法宣传和科普宣传,撕掉所谓保健床垫“包治百病”的虚假面纱。

当然,消费者也应增强理性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擦亮眼睛,捂紧自己的口袋,避开保健床垫的“坑”。子女等家人应多陪伴老年人,多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积极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让老年人了解保健床垫包治百病等侵权套路,防止老年人被一口一个“爸妈”的营销钻了空子。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24/c14739-40326822.html

返回目录>>

三重抗体疗法有望长期控制艾滋病病毒

2024-09-23 科技日报

位于美国的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进行了一项有12名患者参与的研究,证明一种由3种广谱中和抗体(bNAb)组成的鸡尾酒疗法成功抑制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体内的病毒。部分患者在抗体水平降至较低或检测不到的水平数月后,也实现了对病毒的长期控制。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表示,数据表明,在停止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后,这种三重广谱中和抗体鸡尾酒疗法可以在大多数艾滋病毒携带者中实现长期的病毒学控制。团队计划基于这些结果开展更大规模的研究。

艾滋病病毒(HIV)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威胁。尽管ART已将HIV从一种致命疾病转变为一种可控的长期疾病,但它并未消除病毒。本研究中测试的抗体鸡尾酒疗法可能提供一种替代方案,减少对日常用药的依赖。

为评估新疗法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抗病毒效果,研究人员招募了12名HIV感染者,让他们接受每月一次的三重抗体鸡尾酒疗法,只要参与者仍然处于病毒抑制状态,就可以选择再接受该疗法。参与者在首次接受抗体输注治疗2天后停止ART。

两名参与者的病毒水平在给药期结束前出现反弹。12名参与者中有10名在为期6个月的给药期内维持了病毒抑制状态。其中5名参与者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出现病毒反弹,而另外5名参与者在整个研究期间均表现出了对病毒水平的长期控制。

研究表明,至少在大部分参与者给药期间,在其没有接受ART的情况下,三种具有显著中和性广度的抗HIV抗体实际上能维持患者机体病毒水平的抑制。在一小部分参与者中,即使其血液中的抗体水平已经非常低,这种控制作用也一直持续到44周左右。如今,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确定这种控制的确切机制以及它能够持续多久。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23/c14739-40325926.html

返回目录>>

治理“影子药师”需用好大数据处方

2024-09-24 北京青年报

药品安全问题历来广受关注。按照相关规定,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但就现实来看,执业药师“挂证”现象的存在,已严重影响了药品安全和服务质量。近日,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人民检察院督促治理执业药师违法“挂证”乱象的做法具有启示意义。(9月23日《工人日报》)

所谓“挂证”,即执业药师将个人的执业药师注册证挂靠在其他药店或单位,而本人并未实际在岗执业,药店表面上配备了执业药师,实则“有影无实”。这种行为明显违反《执业药师注册管理办法》等规定。然而在现实中,不少药店选择付费让执业药师“挂证”,充分说明这在市场上已形成了相关利益链。

对此,人社部在2017年印发《关于集中治理职业资格证书挂靠行为的通知》,并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集中部署打击药品流通等领域的“挂证”现象。此后,多地也纷纷开展了执业药师“挂证”整治行动。虽然治理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利益驱动下,“影子药师”依然存在。

乱象频仍,直接原因在于部分药店盲目追求控制成本。毕竟聘请名副其实的执业药师,要付出比“影子药师”更高的成本。赶上相关部门要检查,便让挂证的执业药师来药店露个脸,蒙混过关也是常有的事。而不少在医疗机构工作的执业药师,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明知“挂证”有风险,却还是把证件挂靠在这些问题药店。

在临西县检察机关的积极介入下,该县药店执业药师“挂证”乱象得到明显改善。这很大程度在于检察机关接到群众举报后,便积极“向前一步”,向相关部门调取了执业药师注册信息、连锁药店和社会保险缴纳信息数据,依据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进行数据对比,筛查出43名执业药师、64家药品经营企业涉嫌违法“挂证”。有关部门根据检察机关提供的线索,采取集中约谈、限期整改、不定期复查等办法予以治理。从检察机关到有关部门的这一套操作卓有成效,也让该县检察院与市场监管、行政审批、人社部门联合建立起了执业药师违法“挂证”治理常态化工作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县的治理实践中,数据发挥了重要作用。检察机关不仅研发违法“挂证”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而且调取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对比,从而“挖”出了违规药师和医药企业。这提示我们,治理“影子药师”,大数据是一柄利器。这不仅可以提高治理效率,还能进一步遏制“挂证”空间,值得更多地方参考、探索。

除了上述检察机关采用的办法,人社、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还可以联合建立大模型和数据库,将执业药师的职业资格证书、所供职的单位等个人信息和药店信息全部纳入数据库,既可以用来筛查有“挂证”问题的药店,也能有效防止药店“挂证”。这种技术手段打造的“数字警察”,将会有效弥补传统监管方式的不足。事实上,无论是医药零售领域,还是一些同样存在“挂证”问题的领域,都应该积极借鉴这一治理思路,充分利用数据技术进行设防。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24/c14739-40326813.html

返回目录>>

印度报告一例猴痘确诊病例

2024-09-24 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23日,印度报告一例猴痘确诊病例。这是今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印度发现的第一例感染猴痘病毒新毒株“分支Ib”病例。

据了解,确诊者是一位从阿联酋返回印度的38岁喀拉拉邦男子。目前该男子病情稳定。

世卫组织8月14日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世卫组织说法,猴痘病毒新毒株“分支Ib”去年在刚果(金)出现并迅速传播,已蔓延至布隆迪、肯尼亚、卢旺达和乌干达等国。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Z9JfyVLBW

返回目录>>

非法电子烟贩卖猖獗,澳大利亚政府要严打

2024-09-24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欣】据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21日报道,自从全澳禁止在药店外销售电子烟以来,非法电子烟的售卖十分猖獗。澳卫生部长巴特勒表示,将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打击非法电子烟的贩卖行为。

澳大利亚卫生部规定,从2024年7月1日起,所有电子烟(无论是否含有尼古丁)只能通过药店销售。任何零售商店,包括烟店、电子烟店和便利店等,若售卖电子烟或电子烟产品,即构成违法。至2024年9月30日前,所有人都必须有医生或执业护士开具的处方才能购买含尼古丁的电子烟。

然而,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据报道,悉尼的一些零售商店内仍有电子烟出售。有商家将商店广告牌上的“电子烟”一词去掉,但当顾客提出购买时,他们会从柜台下方或其他隐蔽处取出电子烟卖给顾客。有零售商表示,现在电子烟的价格是2023年时的3倍。此外,多数售卖非法电子烟的商店均未要求顾客在购买时提供年龄证明。

巨额利润是澳大利亚非法电子烟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报道称,自巴特勒于2024年1月出台更严格的边境管制政策以来,澳大利亚治疗用品管理局和澳大利亚边境部队迄今已缴获520万支电子烟,每支平均黑市价值约为30澳元(1澳元约合4.8元人民币),而电子烟在工厂生产时的成本可能只有3澳元。澳大利亚边境部队发言人表示,从非法电子烟中牟取暴利的包括参与非法烟草贸易的有组织犯罪集团。

为打击非法电子烟贩卖、确保电子烟禁令的有效实施,巴特勒可谓不遗余力。据报道,澳卫生部规定,对违法的零售商,将处以最高220万澳元的罚款和7年监禁。巴特勒警告称,电子烟是烟草巨头“为了让新一代人对尼古丁上瘾而采取的恶毒伎俩”。他还表示,政府已严厉打击电子烟广告。自7月1日以来,政府已向宣传电子烟产品的广告商发出了118条警告。

对于电子烟禁令,澳大利亚医学协会主席史蒂夫·罗布森表示,虽然“个别零售商”藐视法律,但电子烟禁令的效果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澳大利亚零售商协会和市场调研公司罗伊·摩根的调查数据显示,7月份,7.1%的澳大利亚成年人(150万人)使用电子烟,比去年同期减少约30万人。然而,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犯罪学家大卫·布莱特表示,对电子烟的限制也可能会促使消费者转向对香烟和其他烟草产品的消费。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YUhUtEMl3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