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919

发布时间:

2024/09/19

浏览次数:

2271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9-19

内容导读

TOC \o "1-3" \n \h \u 热点追踪

疾控机构新增营养健康工作职责

广州11区均出现登革热本土病例!这些区域有传播风险

高层动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帮扶县村级干部培训班在中山大学举办

两部门要求——强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

疾控动态

国家督导组赴嵊州市开展中国居民慢阻肺浙江省监测项目现场督导

2024年全省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培训班成功举办

科研动向

《自然》:心衰治疗变革在即!科学家开发全新利钠肽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受限少、半衰期长

体重过轻竟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症风险?!

Alz Res Therapy揭秘BMI对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双面影响

碎片化运动大有益!柳叶刀子刊:每天仅10分钟,急剧降低心脏病、死亡风险

吃出焦虑?高纤维素饮食竟能引发焦虑!最新研究揭开肠道-脑轴的情绪密码

舆情信息

有人总爱把手指关节掰得“咔咔”响,到底有没有坏处?

手脚麻和风湿病有关系?这个问题别忽视

法媒:研究显示,3600多种食品包装化学物“渗入”人体

联合国儿基会官员:苏丹340万儿童面临传染病感染风险

长期吃复合维生素或增加死亡风险? 乱补真的很可怕

茶氨酸饮料不是“安眠神水”

世界首例全眼移植手术效果超预期

新技术一次性查出胚胎内基因变异

AI结合“连接组”可预测神经元活动

五部门要求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

县级中医医院要实现五个“100%”

北京分三批开展流感疫苗接种

去年12类化妆品抽检结果公布

11个省份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至近亲属

为何你一到秋天就反复感冒?好好吃饭才能提高免疫力

秋季苹果正当时 听说熟着吃好处更多?

秋天推荐吃莲藕 好吃又健康

热点追踪

疾控机构新增营养健康工作职责

2024-09-19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段梦兰)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印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工作细则》。《工作细则》对疾控机构现有的食品安全工作职责进行进一步梳理和细化,增加了疾控机构营养健康工作职责,旨在指导各级疾控机构明晰责任,持续抓好机构和能力建设,保障法定职责任务有序衔接和推进。

  《工作细则》要求,地方各级疾控机构依法依规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疾控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协调或委托下,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宣贯和制定修订、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不同人群营养健康监测、营养健康队列调查、食物成分监测、食物消费量调查、总膳食研究、食品安全与营养风险交流和科普宣教等工作。

  《工作细则》第六章“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第七章“营养监测评估”和第八章“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宣教和健康促进工作”是根据健康中国建设、合理膳食行动等要求新增的内容,明确了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承担的国民营养计划、合理膳食行动、不同人群营养监测评估,以及食物成分监测、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宣教等工作。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919/497692.html

返回目录>>

广州11区均出现登革热本土病例!这些区域有传播风险

2024-09-18 羊城晚报

据广州疾控消息,当前已进入登革热流行季节,5月以来广州市已陆续报告多例本地和输入登革热病例。目前,广州市11个行政区均出现了登革热本土病例。截至9月16日,广州以下区域正在开展登革热疫情处置,存在传播风险,请注意防范!

登革热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广州疾控呼吁全体市民积极参与登革热防控,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1.请在上述区域生活、工作或活动的市民朋友们外出建议穿长衣长裤或喷洒驱蚊水;清理住家及周围积水,清除或倒置各种闲置可积水容器,保持环境整洁。家中建议使用灭蚊片、驱蚊水、电蚊拍、喷雾罐、杀虫剂等,并使用纱门纱窗。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等登革热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主动说明居住在登革热处置区,并配合开展登革热相关检测。

2.请上述区域及周边的机团单位、物业小区、公园和公共外环境管理单位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及时清理卫生死角,清运各类垃圾杂物,全面清除各类积水,减少蚊虫栖息和孳生的条件。定期开展灭蚊工作,将蚊媒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

3.请各医疗机构,特别是上述区域周边医疗机构加强门诊预检分诊和发热/皮疹病例监测,发现疑似登革热病例及时开展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等相关检测排查,做到病例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UBZnb1Mds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帮扶县村级干部培训班在中山大学举办

2024-09-18 国家卫健委财务司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提升帮扶县村级干部综合能力,切实助力乡村人才振兴,9月9日至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中山大学举办帮扶县村级干部培训班。

此次培训班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专门面向村级干部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安排了乡村医疗卫生发展及重点工作、电商助农、乡村治理、乡村产业品牌化等专题授课,驻村第一书记经验分享,分组研讨交流经验心得,开展现场教学,帮助基层干部学习东部地区的先进理念,实地学习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经验做法,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锻造“真抓实办”过硬本领。委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培训班并对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听取各县意见建议,进一步推动帮扶任务落实落细。

山西省永和县,江西省于都县,西藏聂拉木县,陕西省清涧县、子洲县基层干部80余位学员参加培训。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caiwusi/s3578c/202409/b36e1a

返回目录>>

两部门要求——强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

2024-09-19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吴少杰)近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服务的通知》。《通知》从加强日常审核、完善费用协查、推动将异地就医费用纳入DRG/DIP管理三方面明确就医地管理责任,要求就医地经办机构将异地就医人员纳入本地同质化管理;就医地省级医保部门强化监督指导,做好对跨省异地就医费用审核扣款情况的跟踪监测。

  《通知》要求,各统筹地区合理确定异地就医结算报销政策,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少于6个月、参保人异地就医需求多的地区应加强医保基金运行风险防范,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报销水平应与参保地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水平保持合理差异。原则上,跨省异地转诊人员和异地急诊抢救人员支付比例降幅在10个百分点左右,非急诊且未转诊的其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支付比例的降幅在20个百分点左右,相关政策调整需提前报省级医保、财政部门备案同意后执行。

  目前,各统筹地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保基金支撑能力以及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对长期居住和临时外出就医等不同的就医类型确定了差异化结算报销政策,通过备案管理,提供精准结算服务。《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执行《全国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2023年版)》,保障多种渠道的备案材料统一,做好备案告知服务;严格执行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政策,强化异地就医备案管理,细化办事承诺方式,完善容缺受理服务关键要素。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919/497681.html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国家督导组赴嵊州市开展中国居民慢阻肺浙江省监测项目现场督导

2024-09-18 浙江省疾控中心慢病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我国居民第三位死因疾病,其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负担严重。2014年,国家首次将中国居民慢阻肺监测纳入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体系,作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五年开展一次。持续开展中国居民慢阻肺监测,全面、准确地掌握慢阻肺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在人群中的流行状态及变化趋势,掌握我国人群肺功能检查水平及慢阻肺患病知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对于完善以慢阻肺为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策略和措施,评估防控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2024年,全国将开展第三轮中国居民慢阻肺监测,我省桐庐县、永嘉县、嵊州市、衢州市衢江区和庆元县等5个县(市、区)作为中国居民慢阻肺监测点,将承担相关监测任务。

为全面掌握调查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监测项目顺利完成,9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呼吸病防治室方利文主任一行对嵊州市项目点开展了现场督导,省疾控中心慢病所钟节鸣所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肺功能检查室黄刚主任及嵊州市疾控中心郑溢锋主任一行陪同督导。

在嵊州市三界镇友谊村党群服务中心,督导组对现场登记、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肺功能检查等工作环节进行了现场督导和质控,指出了存在的细节问题,并进行了细致指导,现场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了调整。调查现场督导结束后,督导组召集项目工作人员,就调查工作进行了交流反馈。国家督导组一致认为,调查员培训到位,操作规范,现场调查各环节流畅顺利,但仍有一些细节有待进一步优化。通过此次督导,国家督导组对调查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问题进行了纠正,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流程,传授了经验技巧,提升了项目点工作人员能力,为项目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摘引网址:https://www.cdc.zj.cn/ywpd/mxfcrjb/ywdt/202409/

返回目录>>

2024年全省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培训班成功举办

2024-09-18 安徽省疾控中心慢病科

为规范开展全省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工作,全面提升基层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能力,9月12-14日,“2024年安徽省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培训班”在安庆市举办。全省农村癌症早诊早治六大区域培训和质控中心及各市卫生健康委、疾控中心、各项目医院相关负责人、专业人员近260人参加。本次培训由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中心主办,安庆市卫健委、安庆市疾控中心、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省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处处长吴伟出席开班式并讲话,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孟庆联主持。

开幕式上,吴伟处长简要介绍了我省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进展,指出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下一步推进全省农村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各市、各单位要以项目任务目标及绩效指标为引领,以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抓手,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重改进短板和弱项,协同推进农癌早诊早治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充分利用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和人群筛查信息平台,整合现有的临床诊疗、慢性病监测、基本公卫服务等数据,加强数据的质量控制和分析利用;三是要全面掌握培训内容和要求,充分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对标对表全力推进2024年项目实施;四是各地各单位要充分利用“世界癌症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月”等广泛开展防癌抗癌的健康科普,提升群众的癌症防治素养。

培训班上,有关专家先后通报了全国及安徽省农癌筛查及早诊早治进展及主要问题,解读了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指南及上消化道癌早筛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案,邀请各区域中心主任、部分项目医院进行了农癌早诊早治项目管理经验分享。此次培训,通过专家授课、互动交流等的方式,进一步明确了2024年全省农癌早诊早治项目重点工作要求,规范了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交流了项目医院的筛查与早诊早治管理经验,为后续全省农村癌症早诊早治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摘引网址:https://www.ahcdc.cn/content/detail/66ea3d77e88b7cd1648b4569.html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自然》:心衰治疗变革在即!科学家开发全新利钠肽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受限少、半衰期长

2024-09-18 奇点糕

REGN5381作为一种长效NPR1激动剂,在动物和首次临床试验中均展示了其强大的治疗潜力。REGN5381能够持久降低静脉压力,可以避免频繁输注的困扰,并且不产生显著的副作用。

美国学者Michael E. Dunn等人[1]开发出一种靶向利钠肽受体(NPR1)的新型激动剂单克隆抗体REGN5381,能够有效降低静脉压力,并持久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和动物模型的血液动力学状态。首次临床试验显示,单次注射100mg剂量的REGN5381可使健康成年人的收缩压降低6-9 mmHg,效果持续3天,耐受性良好。

REGN5381能够避免现有的利钠肽类药物频繁输注的限制,并且未引发显著的利尿等副作用,或将成为心力衰竭长期管理的有效解决方案。

妙佑医疗国际的John C. Burnett Jr研究员点评道[2],虽然该研究的主要临床目标是心力衰竭,但由于NPR1信号通路具有广泛的生理效应,因此这种能够在NPR1上产生持续效应的抗体,未来还可能拓展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高血压、肥胖症。

论文于近日发表在《自然》上。

心力衰竭是一种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静脉充血,出现肺水肿、胸腔积液、腹水等症状。在心力衰竭的情况下,人体的心肌细胞受到牵拉,会释放心房利钠肽 (ANP)、脑利钠肽 (BNP) ,作用于利钠肽受体(NPR1)后触发血管舒张来进行自我保护。

增强ANP和BNP介导的信号通路已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有效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药物策略:

一种是静脉输注给药人重组利钠肽,比如人重组ANP药物卡培立肽,能够短暂缓解静脉压力,但因ANP和BNP的半衰期较短,患者必须住院完成持续输注治疗;

另一种方法是想方设法减少内源性ANP和BNP在体内的降解,抑制相应降解酶的活性,再与阻断血管收缩的药物联合使用,比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以通过口服给药方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但这种疗法可能受限于患者自身的ANP、BNP表达情况。

此次,围绕ANP和BNP,研究者们为心力衰竭的长效药物治疗给出了新的解法。

尽管通过抗体激活受体的疗法在癌症等疾病的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但这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使用仍处于早期阶段。

在这项研究中,为确认NPR1作为心力衰竭治疗靶点的合理性,研究者们对6个队列和5个不同种族群体的718386人进行了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NPR1功能丧失变异(LOF)与血压升高、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NT-proBNP)水平增加和心力衰竭风险增高,而功能增强变异(GOF)反之。

这些结果确立了NPR1作为治疗靶点的可行性,说明长期激活NPR1对心力衰竭患者有益。

接下来,研究者们使用高通量筛选技术,找到了能够有效激活NPR1的最佳单克隆抗体——REGN5381。

与刚才提到的两种治疗策略相比,REGN5381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在没有ANP或BNP这些天然配体的情况下,自身直接结合并激活NPR1,使NPR1处于类活性状态,进而激活下游的鸟苷酸环化酶(cGMP)信号通路,经过级联反应诱导血管舒张等缓解心力衰竭;当有ANP或BNP存在时,效果增强。

REGN5381在ANP存在下增强NPR1二聚体的激活;即使没有ANP,REGN5381也能诱导NPR1二聚体构象改变[2]

体外实验和小鼠、比格犬、食蟹猴实验结果显示,皮下注射REGN5381能够对血管产生扩张作用,且这种作用在静脉中比在动脉中更为显著。REGN5381治疗显著增加了cGMP的产生,并且在最高剂量下对小鼠的降压效果可持续28天。当REGN5381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时,显示出协同作用。

虽然ANP和BNP的典型作用包括利尿和排纳,但动物实验结果指出,REGN5381不会有利尿这种副作用。

于是,研究者们展开了REGN5381的首次临床试验。

他们招募了48名健康成年人,随机分为不同剂量组,接受单次静脉注射REGN5381或安慰剂。在最高剂量(100mg)下,REGN5381治疗组的收缩压下降了6-9mmHg,且这一效果持续72小时。此外,试验结果还表明,REGN5381与心率适度增加、脉压缩小和每搏输出量减少相关,同时伴有尿液中cGMP水平的升高,但不会增加参与者的排尿量。

试验中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REGN5381总体耐受性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体位性眩晕、直立性低血压等,但这些反应与剂量无关。

REGN5381可降低健康成年人的收缩压和每搏输出量,并增加脉搏频率

REGN5381作为一种长效NPR1激动剂,在动物和首次临床试验中均展示了其强大的治疗潜力。REGN5381能够持久降低静脉压力,可以避免频繁输注的困扰,并且不产生显著的副作用。

对此,John C. Burnett Jr提出[2],未来的关键研究方向应该是评估REGN5381在不同ANP和BNP水平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从而确定最适合该疗法的患者群体。此外,REGN5381对动脉、静脉的扩张效果还需要在人类临床试验中更多验证。

让我们拭目以待,REGN5381在心力衰竭临床试验中的进一步成果。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fcf843356a3.html

返回目录>>

体重过轻竟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症风险?!

Alz Res Therapy揭秘BMI对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双面影响

2024-09-18 生物谷原创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BMI在不同代谢状态下对AD和CSVD标志物的影响,并强调了维持适当体重和代谢健康对减缓AD病理进展和认知衰退的重要性。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体重指数(BMI)与阿尔茨海默病(AD)和脑小血管疾病(CSVD)标志物之间存在关联,而不健康的代谢状况会影响这些标志物的表达。然而,大多数研究在探讨BMI与AD和CSVD标志物关系时,并未考虑到代谢健康状况。

近日,成均馆大学的Sung Hoon Kang研究团队在Alz Res Therapy发表了题为Different associations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Alzheimer’s markers depending on metabolic health的研究论文,结合代谢健康状态评估了BMI对AD和CSVD标志物的影响,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体重不足与较高的淀粉样蛋白β(Aβ)阳性风险相关,而肥胖则与较低的Aβ阳性风险相关。在代谢健康(MH)组中,肥胖显著降低了Aβ阳性风险,但在代谢不健康(MU)组中,这种效果并不明显。这表明肥胖与代谢健康状态对Aβ阳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另外,肥胖与脑白质高信号(WMH)有关联,但代谢健康状态对肥胖与WMH的关系没有影响。

研究还发现,Aβ阳性完全介导了体重不足与较低海马体积(HV)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之间的关系,而Aβ阴性则完全介导了肥胖与较高HV和MMSE评分之间的关系。

在代谢健康人群中,Aβ阴性同样完全介导了肥胖与较高HV和MMSE评分之间的关系。WMH未介导肥胖与HV和MMSE评分之间的关系。体重不足对MMSE评分的长期变化没有显著影响,而肥胖与MMSE评分下降速度较慢相关。在代谢健康人群中,肥胖与MMSE评分下降速度较慢有关。

敏感性分析表明,在代谢健康人群中,肥胖与Aβ阳性风险显著降低相关,并且这种关联无论APOE基因型或疾病阶段(认知正常CU和轻度认知障碍MCI)均存在。在MCI组中,肥胖与代谢健康的交互作用显著,而在CU组中则表现出边缘显著性。此外,在MCI组中,肥胖与较高海马体积和MMSE评分的关系完全由Aβ阳性介导。

年龄、肥胖和代谢健康对Aβ阳性风险没有显著交互作用。总体而言,本研究系统地探讨了BMI在不同代谢状态下对AD和CSVD标志物的影响,发现肥胖在代谢健康人群中与较低的Aβ阳性率、较大的海马体积和更好的认知表现相关,并且肥胖在代谢健康状态下表现出较慢的认知衰退。相反,体重过轻与较高的Aβ阳性率相关,且这一关联不受代谢健康影响。此外,肥胖与WMH相关,代谢状态不影响肥胖与WMH的关系。

综上,这些结果强调了维持适当体重和代谢健康对减缓AD病理进展和认知衰退的重要性。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befd84268342.html

返回目录>>

碎片化运动大有益!柳叶刀子刊:每天仅10分钟,急剧降低心脏病、死亡风险

2024-09-18 医诺维

结果表明,每天持续进行5-10分钟的中度至剧烈间歇性运动,可急剧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Brief bouts of device-measured intermittent lifestyle physical activ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mortality in people who do not exercise: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每天仅持续5-10分钟的中度至剧烈间歇性运动,可急剧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

与每回合低于1分钟的人相比,每回合持续进行5-10分钟MV-ILPA的人,全因死亡风险降低52%,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41%。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 UK Biobank 数据库中的25241名参与者,年龄在42-78岁之间,通过佩戴加速计记录了参与者的运动参数,MV-ILPA持续时间分为:低于1分钟、1-3分钟、3-5分钟、5-10分钟,分析了中度至剧烈间歇性运动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讲,在8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824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1111例死亡。

在所有参与者中,每天MV-ILPA平均时间为26.8分钟,59.7%的人每回合少于1分钟,27.5%的人每回合持续1-3分钟,5.7%的人每回合持续3-5分钟,4.4%的人每回合持续5-10分钟。

分析发现,每回合少于1分钟的人5年内死亡风险为4.28%,每回合持续1-3分钟的人5年内死亡风险为2.83%,每回合持续3-5分钟的人5年内死亡风险为2.43%,每回合持续5-10分钟的人5年内死亡风险为2.09%。

与此同时,每回合少于1分钟的人5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为3.5%,每回合持续1-3分钟的人5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为2.27%,每回合持续3-5分钟的人5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为2.07%,每回合持续5-10分钟的人5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为2.06%。

研究发现,对于全因死亡风险,与每回合少于1分钟的人相比,每回合持续1-3分钟的人死亡风险降低34%,每回合持续3-5分钟的人死亡风险降低44%,每回合持续5-10分钟的人死亡风险降低52%。

对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与每回合少于1分钟的人相比,每回合持续1-3分钟的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9%,每回合持续3-5分钟的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38%,每回合持续5-10分钟的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41%。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在每回合小于1分钟的人中,当高强度运动占至少MV-ILPA总时长的15%时,少于1分钟的运动时间也会带来益处,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表明,中度至剧烈间歇性运动可以降低发生重大心脏事件的风险,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每次运动坚持3-5分钟,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

尽管如此,研究人员强调,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无法确定因果关系,这里要传达的信息是,任何类型的运动对健康都有益,但投入的精力越多、持续时间越长,获得的好处就越多。

总而言之,结果表明,每天持续进行5-10分钟的中度至剧烈间歇性运动,可急剧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720c8434e5b9.html

返回目录>>

吃出焦虑?高纤维素饮食竟能引发焦虑!最新研究揭开肠道-脑轴的情绪密码

2024-09-18 生物谷原创

本研究表明长期摄入高纤维素饮食会导致肠道恶化和高敏感性,从而通过迷走神经激活阿片系统,进而加重焦虑和杏仁核多巴胺异常。

近年来,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根据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约有9.7亿人受精神疾病困扰,占全球人口的10%以上,但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面临极大困难。相关研究表明,肠道环境对精神健康存在显著影响,膳食纤维在维持肠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溶性纤维通过发酵生成短链脂肪酸(SCFAs),有助于改善肠道环境,并缓解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和焦虑症。然而,关于不可溶性纤维(如纤维素)对肠道环境和情绪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近日,日本早稻田大学的Chihiro Nozaki研究团队在ACS Pharmacology & Translational Science发表了题为A Cellulose-Rich Diet Disrupts Gut Homeostasis and Leads to Anxiety through the Gut-Brain Axis的研究性论文,他们发现,长期摄入高纤维素饮食(cellulose-rich diet, CRD)会通过肠道-脑轴导致焦虑行为增加。

研究显示,长期摄入高纤维素饮食会逐渐增加小鼠的焦虑样行为,特别是在掩埋行为测试中表现明显。虽然运动能力未受影响,但高纤维素饮食组小鼠的压力激素皮质酮水平升高,表明纤维素饮食与焦虑水平上升有关。

此外,长期摄入高纤维素饮食会恶化肠道环境,表现为盲肠pH升高和SCFAs减少。这种饮食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和蠕动功能下降,排便频率和粪便重量减少,而体重和食物摄入量未变化。研究人员表示,尽管没有显著的炎症或基因表达变化,高纤维素饮食仍可能导致微生物失衡和肠道屏障破坏。

研究还发现,高纤维素饮食组小鼠对过敏刺激(如异硫氰酸烯丙酯和辣椒素)表现出明显的高敏感性。此外,高纤维素饮食组小鼠的肠道中TRPA1和SGLT1表达上调,而TRPV1表达未见变化。这表明高纤维素饮食摄入导致TRPA1和SGLT1上调,可能增强对有害刺激的反应性,从而导致肠道过敏和迷走神经进一步激活。

通过迷走神经切断实验发现,高纤维素饮食组小鼠的焦虑症状在迷走神经切断后显著减轻,表明高纤维素饮食引发的焦虑效应是通过肠脑轴间接产生的。此外,迷走神经切断后的小鼠表现出盲肠pH显著升高,可能与SCFAs减少有关。

研究还表明,高纤维素饮食引发的焦虑样行为是通过肠道环境变化(如SCFAs减少和肠道pH升高)而非直接作用于大脑,通过迷走神经对焦虑产生间接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向小鼠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发现纳洛酮注射抑制了高纤维素饮食引发的焦虑,且不影响运动能力。这表明高纤维素饮食引发的肠道高敏感性可能通过迷走神经过度激活进一步激活阿片系统,从而导致焦虑增强。

为了解高纤维素饮食引发焦虑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测量了参与焦虑调节的脑区中的单胺水平。结果表明,长期摄入高纤维素饮食会显著增加杏仁核中的多巴胺水平,并导致多巴胺D2受体mRNA表达下降。迷走神经切断能逆转D2受体表达的下降,但对多巴胺水平无显著影响。高纤维素饮食还减少了杏仁核中的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mRNA表达,可能通过降低骨髓中单核细胞的生成来减轻炎症。

总体而言,本研究表明长期摄入高纤维素饮食会导致肠道恶化和高敏感性,从而通过迷走神经激活阿片系统,进而加重焦虑和杏仁核多巴胺异常。通过饮食干预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30068430394c.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有人总爱把手指关节掰得“咔咔”响,到底有没有坏处?

2024-09-17 网易健康

有些人有事没事总喜欢掰自己的手指关节,发出“咔咔”的响声,甚至形成习惯,说听到指关节发出清脆的响声会很舒服,到底有没有坏处?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关节“咔咔”响的情况,比如长久保持一个姿势后转动颈椎和身体时,转动手腕时,爬楼梯时,跑步时……都可能会有关节出现“咔咔”声,在医学上被称为“关节弹响”。

而经常掰响手指关节是错误的行为,长期这样做会降低关节功能。

到底什么是关节弹响?

身体的多个关节会出现“咔咔”的响声。这是因为,身体运动是由很多关节来带动的,骨与骨之间,主要借助关节连接。人体较大的关节有肩关节、肘关节、桡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而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组成。

关节活动时,关节面之间、软骨垫与关节面之间、肌腱和关节囊之间等,会发生摩擦,从而发出响声。这些声音通常称之为“弹响”。

经常关节弹响是病吗?

每个人身上的关节都会发出这样的响声,但这不一定就是病。因为关节弹响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关节弹响的特点如下:

1.只发生在关节受到牵拉或屈折时;

2.关节必须有一段时间的静止才会发生弹响;

3.响声清脆、单一,并且不会重复;

4.弹响的时候没有疼痛或不适,反而有轻松的感觉。

而如果弹响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点,便属于病理性弹响。

简而言之,弹响没有伴随不适,就属于正常身体现象,但是一旦有疼痛、肿胀等不适,应该及时就医。

膝关节出现弹响一定要重视!

有医学实验证明,经常掰手指和关节炎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所以不必太过担心。人们更需要重视的是对膝关节的保护。

膝关节弹响主要有2个原因:

1. 半月板撕裂;

2. 关节软骨损伤。

对于这两种情况,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锻炼增加膝盖周围的肌肉力量,使膝盖和腿部变强壮。而严重的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CAP1T8S052583KJ.html

返回目录>>

手脚麻和风湿病有关系?这个问题别忽视

2024-09-18 网易健康

对于出现莫名的手脚麻木、无力或疼痛,相信不少人第一反应是颈椎病犯了。其实不然,如果同时伴有口干、眼干、牙齿易碎等症状,医生建议应及时到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手麻脚麻和风湿病有啥关系?今天,医生就来为大家介绍一种“祸从口出”的疾病——干燥综合征。

手麻的真凶竟藏在风湿免疫科

王大爷是一名工程师,退休后在家里搞起了手工篆刻。一天上午,王大爷如往常一样开始一件“新活儿”的创作,但不知怎么的,平常运刀自如的右手感觉拿捏不住,总是“刀走偏锋”。王大爷心里起火,烧得他口焦舌燥,索性当日休息了。可次日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做起活来的右手持物还不如昨日,并有手指尖的麻木感,王大爷心里犯起了嘀咕,不会是得了什么病吧?!

在老伴的敦促下,王大爷开始了他的就医历程。先是看了骨科,做了颈椎X线和核磁,没有发现问题;又去神经科看,做了肌电图检查,发现右侧正中神经病变,考虑腕管综合征,开了些甲钴胺和维生素B1,吃了些日子手麻症状不轻反重。两个月过去了,王大爷发现他的右手虎口部位的肌肉萎缩了,手麻发展到手腕之上,并且左手也出现麻木。

为明确诊断,王大爷住进了当地医院神经科病房。经过一系列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最终诊断为周围神经病变,双侧正中神经轴索变性。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医生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不过,在各项化验检查中发现了一条线索,王大爷血中抗核抗体为阳性。因此,医生告诉王大爷,出院后最好去上级医院风湿免疫科看一下。

口干、牙脆干燥综合征早有先兆

这可让王大爷心理犯起了嘀咕,“我又没有关节痛,让我看什么风湿啊?”但为了搞清自己的病,王大爷还是带着疑惑来到了北京某医院的风湿免疫科,立即被收治入院。医生通过询问王大爷的病史发现,其实他早在五六年前就开始有口干症状,但未引起注意,自认为是天气干燥所致。他也曾去医院查过血糖,排除了糖尿病。后来口干逐渐明显,有时吃馒头类的食物难以下咽,需要饮水进食,并有数次进食较硬食物时牙齿被“崩碎”,以为是上了年龄,牙不好很正常,也没在意。

医生查体时发现王大爷口内有多个牙齿脱落、牙冠出现缺失,仅存残根。于是,医生给王大爷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检查,最终他的病真相大白,原来他得了一种叫做“干燥综合征”的病。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口干、眼干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此病在我国患病率约为0.29%-0.77%,且多见于女性,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9。干燥综合征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如泪腺、唾液腺、皮脂腺、汗腺等,由于腺体分泌液减少而引发各种干燥的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口干、多饮,进干食困难需用水送;眼干涩、有磨砂感,眼分泌物黏稠,泪少,严重者甚至“欲哭无泪”。此外,有些患者还可出现皮肤干燥、大便干结、阴道干涩等症状。

除了引起众多“干”的表现外,干燥综合征还可损伤内脏器官,如肺脏、心脏、肝脏、肾脏、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出现肺间质纤维化、转氨酶升高、肾小管酸中毒、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导致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20%的干燥综合征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受损

王大爷的病就是干燥综合征并发了神经系统损害。事实上,大约20%的干燥综合征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和中枢神经病变。这其中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可分为感觉性、感觉运动性及自主神经性病变。常以肢体远端的麻木、疼痛或运动障碍起病,逐渐向近端发展,其发病基础可能与干燥综合征所致的血管炎、淋巴细胞浸润神经节等有关。

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治疗,往往会因神经变性坏死而导致失神经支配状态,出现肢体运动障碍、肌肉萎缩或感觉异常。

因而,对于出现莫名的手脚麻木、无力或疼痛,并有口干、眼干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进行如血沉、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谱等免疫学检查以及唇腺病理学检查。同时,还要重视眼科和口腔科的相应检查,以证实是否存在干眼症和口干症。如果能够确诊是干燥综合征,那么手脚麻木等神经表现很可能与干燥综合征有关,需要及时进行免疫治疗。

多种疗法并用缓解干燥症状

王大爷被确诊为干燥综合征后,接受了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并配合相应营养神经治疗。经过半年的治疗,王大爷左手麻木感完全消失,右手麻木感减轻且捏合力也有所增强。同时,口干症状也有所减轻。现在,王大爷已经能够重回他的工作室制作自己喜爱的艺术品了。

王大爷在一次随诊时感叹道:谁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个病竟然是“祸从口出”,要是早点重视口干症状,来风湿免疫科检查,就能提早发现干燥综合征,及时用药,也就不至于出现手麻这种神经系统损害了。在这里还是要再次提醒大家,如果出现明显不明原因的口干情况,建议到风湿免疫科进行干燥综合征的排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JCC5GP3000388045.html

返回目录>>

法媒:研究显示,3600多种食品包装化学物“渗入”人体

2024-09-19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法新社17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当今已知的被使用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1.4万种化学成分中,有3601种在人体中已被检测发现,约占总数的25%。这项研究论文9月17日发表在《暴露科学与环境流行病学杂志》上。“有些有害化学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食品包装论坛首席科学官、论文作者之一简·芒克称,“这些化学物质会从包装中渗出”。

报道称,多年来,科学家已经了解化学物质会从食品包装中溢出并渗入食物。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取决于包装类型和食物类型,而高温会导致化学物质更快地渗入,这也是为什么科学家建议不要用外卖容器加热食物的原因。此外,高脂肪或高酸性的食物更容易从包装中吸收较多的化学物质,装在较小容器中的食物也是如此。食品包装中渗出的化学物质大部分来自塑料,但其他材料如回收纸、纸板用于食品包装也会导致非食品级油墨混入食物中,这增加了化学物质渗透的风险。

科学家呼吁,有必要对食品包装进行更好的检测,并进一步规范哪些包装材料是安全的。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UztgQNFRI

返回目录>>

联合国儿基会官员:苏丹340万儿童面临传染病感染风险

2024-09-18 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9月17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苏丹代表耶特表示,苏丹正面临霍乱、疟疾、登革热、麻疹等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大规模暴发,大约340万五岁以下儿童面临感染风险。

耶特说,苏丹近期连降暴雨和由此引发的洪灾,加剧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他呼吁国际社会采取果断行动应对疫情,为苏丹的医疗卫生和饮用水处理系统提供支持。

2023年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喀土穆爆发武装冲突,战火随后蔓延至其他地区,并持续至今。持续一年多的冲突给苏丹医疗卫生系统造成严重破坏,苏丹全国疫苗接种率从冲突爆发前的85%下降至近50%。在冲突激烈地区,这一比例仅为30%,加剧了儿童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UOXL0mFwv

返回目录>>

长期吃复合维生素或增加死亡风险? 乱补真的很可怕

2024-09-18 钱江晚报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维生素就是健康的代名词,市场上,富含维生素的天然蔬果,人工添加维生素的饮料,以及各种复合维生素,都广受欢迎。

然而,最近的微博健康热榜上,话题#长期吃复合维生素或增加死亡风险#引发热议,也炸出了一众平日里热衷于养生,有事没事嚼两粒,把复合维生素作为日常补充的网友。

相关报道指出,对于没有慢性病或癌症的健康成年人来说,长期吃复合维生素对延长寿命、预防心脏疾病及癌症的发生并无明显益处,相反还可能增加死亡风险。

复合维生素还能吃吗?日常生活中究竟有没有必要额外补充维生素?营养专家对此怎么看?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首席专家张片红。

维生素并非“治病良药”

不建议过量补充

张片红介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里有关于微量营养素的推荐量,它是为了预防慢性病提出来的,其中,日常情况下,维生素C建议摄入量为100毫克每天,但是为了预防慢性病,我们建议可以200毫克。“所以,某种程度上维生素对于预防一些慢病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过量补充肯定会带来副作用。因此,我们并不主张大剂量地补充,但是如果本身存在膳食不平衡,补充一定的维生素、矿物质片应该是值得提倡的。”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因工作忙碌,偏食、挑食,甚至有些人生活中有点小毛病,都会选择服用维生素,将它当成了“治病良药”。对此,张片红表示,复合维生素并不能替代蔬果等天然食品,靠维生素治病,也很难达到期待的效果。“即便是同一种病,病因也是多样的,盲目补充维生素并不一定对症。”

而所谓的“维生素可以预防疾病”的说法,可信性也并不高。

“长期适量补充多种缺乏的维生素,可以使人体达到平衡,有助于补充体力、提升精力、增强抵抗力。但是,维生素的作用主要在于补充膳食中的摄入不足,并不是吃了就能达到治病预防的效果。”张片红说道。

一般人群不缺维生素

这几类人群可适当补充

张片红指出,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而必须从外界获取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引起生理机能障碍而发生某种疾病。而从目前我国经济和生活水平来看,一般人群并不存在缺乏维生素的情况。

获取维生素的最佳办法就是饮食。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健康人群摄入每天200~300克的谷物,其中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每天300~500克的蔬菜和200~350克的水果;每天120~200克以上的肉鱼蛋等动物性食物,其中每天1个鸡蛋,每周至少2次水产品;每天300~500克的奶及奶制品、25~35克的大豆及坚果类。

“维生素补充剂是有适用人群的,一般正常人从每天的均衡饮食中就可以获取一天所需的维生素。对成人而言,只有当体内缺乏某种维生素时才需要酌量补充,切忌盲目。判定是否缺乏维生素,临床上可以通过采血化验,做相应的维生素组合检测。”张片红说道。

张片红提醒,除已被确诊为维生素缺乏的人外,还有三类人群也可以适当补充营养素:一是摄入量少的,如偏食或减肥人群;二是需要量大的人群,如孕妇、青春期少年;三是消化吸收差的人群,如老人、胃肠道疾病患者和特殊疾病群体。但也建议先进行筛查、评估和诊断,看是否需要针对性补充某些维生素,或更全面地使用营养补充剂。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UBsOEeDOy

返回目录>>

茶氨酸饮料不是“安眠神水”

2024-09-19 科技日报

最近一种含茶氨酸的运动饮料,被一些网友称为“安眠神水”,说是“一瓶喝下去能猛睡12小时”“喝了两口就困得不行”……

那么,茶氨酸是什么?这种饮料真是“安眠神器”吗?人们如何做才能获得一夜好眠?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茶氨酸是茶叶特有的一种氨基酸,能抑制茶汤的苦涩味。”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段永春告诉记者,春茶的茶氨酸含量较高,故通常春茶比其他季节收获的茶好喝一些。

“一些研究表明,茶氨酸确实有镇静作用。”段永春说,部分网友“一瓶喝下去能猛睡12小时”的表述有夸张成分。

部分国外学者试图将茶氨酸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并进行了相关试验。他们持续6周让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者每天服用两次、每次200毫克的茶氨酸,希望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受试者的睡眠质量。试验结果显示,受试者睡眠质量虽有所改善,但改善程度比较有限。

400毫克茶氨酸是多少呢?被称为“安眠神水”的运动饮料外包装注明了“每瓶添加茶叶茶氨酸≥3毫克”。若以每瓶含3毫克茶氨酸计算,如果想达到一天400毫克茶氨酸的实验剂量,就需一天饮用约133瓶饮料。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不能抛开剂量谈功效或毒性。”段永春说,即便喝够这么多瓶饮料,助眠效果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睡眠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当前,许多人被失眠、早醒等问题困扰,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这也是某些扯着“助眠”“养生”大旗的商品一经问世就受到推崇的原因。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高品质的睡眠?

有专家认为,失眠人群应远离咖啡因。

咖啡因含量较多的食物主要出现在饮品中,如咖啡、奶茶、能量饮料等。值得一提的是,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通常高于茶氨酸,这是喝茶能提神而非助眠的主要原因。

同时,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也很重要。睡眠专家建议,要养成规律作息,最好在晚上11点到次日早7点之间睡觉。此外,不要总躺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如玩手机等。失眠患者尽量不要因夜晚睡得不好或睡得不够而在白天过度补觉,白天应增加光照时长,在室内尽量拉开窗帘,享受自然光,多参加户外活动。

摘引网址: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

返回目录>>

世界首例全眼移植手术效果超预期

2024-09-19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一名46岁的患者在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接受了一项全眼和部分面部移植手术。经过一年的术后恢复,移植的眼睛保持健康,视网膜可对光线作出反应,部分恢复了视力。尽管视力未完全恢复,但眼压和血流状态正常,超出了此前动物研究的预期。最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介绍了这项开创性的研究。

长期以来,全眼移植一直是医生和科学家追求的目标。这项史无前例的移植手术突破了重建手术和移植医学的界限,为治疗严重面部损伤和通过移植恢复视力带来了新的可能。手术的成功有望促进涉及关键感觉器官复杂移植的进一步发展。

该患者名为亚伦·詹姆斯,在2021年6月担任电工时,遭遇了一场电气事故,失去了惯用的左臂、左眼、下巴和鼻子。两年来,他无法正常进食固体食物、品尝味道,没有嗅觉,也无法说话。

2023年5月,一支大型医疗队为詹姆斯移植了整只左眼、眼窝、鼻子、一块下巴骨以及相关肌肉、神经和血管。手术耗时约21小时。

研究论文第一作者、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外科医生丹尼尔·塞拉迪尼表示,他们从未想到詹姆斯移植的眼睛能部分恢复视力,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捐赠者的视神经能成功连接到詹姆斯的大脑。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将视网膜信息传递到大脑。如何再生这一系统仍是个谜,但这次手术让研究人员离目标更近了一步。

美国斯坦福大学拜尔斯眼科研究所眼科学教授兼主任杰弗里·戈德堡在同期杂志上发表评论称,视力没有完全恢复并不意外,因为动物前临床研究已表明再生视神经非常困难。

他表示,手术团队将詹姆斯骨髓中的干细胞注射到视神经周围组织,这一技术尚未在动物身上得到验证,如果细胞长成肿瘤,可能会带来安全风险。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这种情况。另一个风险是,如果捐献眼球的视神经再生,可能会损害詹姆斯另一只眼睛的视力,因为两只眼睛的信息输入在大脑中可相互作用。然而,也没有出现这种并发症的迹象。戈德堡说,首个病例的治疗效果令人兴奋,为通过全眼球移植恢复视力奠定了基础。

摘引网址: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

返回目录>>

新技术一次性查出胚胎内基因变异

2024-09-19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和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科学家携手,成功开发出一种新检测技术,能在单次检测中精准筛查出胚胎内所有已知的基因变异。与现有检测方法相比,该技术更准确快捷,为那些有遗传疾病的父母诞下健康宝宝带来可能。相关论文发表于最近的《自然·通讯》杂志。

有些准父母可能诞下罹患严重遗传病的婴儿,或因染色体异常而反复流产。因此,他们会选择进行植入前基因检测(PGT)。PGT会筛查胚胎内已知的基因异常,医生随后将无异常的胚胎植入母亲子宫内。但现有技术只能检查胚胎遗传信息的特定部分,而基因变异可能发生在不同地方。因此,准父母们需要接受不同检测,以筛查不同类型的基因变异。

研究人员新开发出的检测技术能一次分析胚胎的整个基因组,包括所有基因和染色体,更快、更有效地检测出已知的基因变异。这一创新不仅极大提高了基因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也意味着无需为每种疾病开发测试方法。而且,新技术还能检测出线粒体DNA中的特定基因变异。

研究团队表示,除了能更完整地揭示整个胚胎的基因异常外,新技术甚至可以揭示遗传物质内最小的错误,准确率高达99%以上。

摘引网址: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

返回目录>>

AI结合“连接组”可预测神经元活动

2024-09-19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借助由脑组织创建的神经元及其连接图——“连接组”,再结合人工智能(AI),美国与德国科学家达成了此前从未实现的突破:无需对活体大脑进行任何检测,便能预测单个神经元的活动。

数十年来,神经学家在实验室耗费大量时间,精心检测活体动物的神经元活动。这些实验虽为理解大脑工作原理带来突破性见解,但仅触及表面,大脑大部分区域仍未被探索。

此次,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珍莉亚研究园区和德国图宾根大学研究团队运用AI和连接组,来预测活体大脑中神经元的活动。他们仅凭借从果蝇视觉系统连接组中收集的神经回路连接信息,以及对该回路功能的猜测,便创建出果蝇视觉系统的AI模拟,预测出回路中每个神经元的活动。

研究团队利用连接组,构建了果蝇视觉系统的力学网络模拟。在该模型中,每个神经元和突触都与大脑中的真实神经元和突触相对应。尽管他们不清楚每个神经元和突触的动态变化,但连接组的数据使团队能运用深度学习方法推断这些未知参数。他们随后将这些信息与有关运动检测的知识相结合。

新模型可预测果蝇视觉系统中64种神经元在响应视觉输入时产生的神经活动,并且准确重现了过去20年进行的20多项实验研究。

这项研究改变了神经科学家检验大脑工作原理的方式。原则上,科学家现在可使用该模型模拟任何相关实验,并生成可在实验室进行测试的详细预测。

团队表示,连接组的静态快照与活体大脑中实际的动态计算之间,一直存在巨大差距,而新模型弥合了这一差距。

摘引网址: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

返回目录>>

五部门要求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

县级中医医院要实现五个“100%”

2024-09-19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孙韧)国家中医药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30年,县级中医医院力争实现5个“100%”,即医疗服务能力达标率达到100%,基础设施标准化率力争基本达到100%,中医类别医师占比达标率达到100%,二级甲等达标率力争达到100%,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标率力争达到100%。

  《意见》从完善县级中医医院设置、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提升科学管理和治理能力五大方面,提出16项建设任务。

  《意见》提出,加强县级中医医院设置,到2025年,80%以上县级中医医院力争达到二级甲等以上中医医院水平,500家左右县级中医医院力争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水平。加快中医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大力推进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围绕中医诊疗具有优势的专科专病,培育一批中医特色明显、临床疗效较好、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一批专病门诊。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支持县级中医医院建立胸痛、卒中、创伤等急诊急救中心。到2025年,力争全国县级中医医院均规范设置急诊科;三级县级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床位占比力争不低于4%,二级县级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床位占比力争不低于2%。

  《意见》要求,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医共体建设,由县级中医医院牵头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中医药服务标准、服务质量评价和督查标准。完善全生命周期全链条健康服务功能,加强老年病科和儿科建设,按照区域老龄和儿童青少年人口数量和比重核定老年病科和儿科床位规模,原则上三级县级中医医院应开设儿科病房,老年病科床位数不低于30张。

  《意见》提出,提升中药药事保障能力,推进中药房、煎药室智能化提升,鼓励县级中医医院开展县域共享中药房、煎药室建设,依法规范开展中药饮片临方炮制;二级以上县级中医医院门急诊应能够提供2小时内急煎服务;支持具备条件的三级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制剂室,研发具有当地特色的中药制剂。

  《意见》要求,推进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一般中医医疗服务可继续按项目付费。探索实施中医病种按病种分值(DIP)付费,遴选中医病种,合理确定分值,实施动态调整。中医医疗机构可暂不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对已经实行DRG和DIP付费的地区,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病种的系数和分值。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919/497693.html

返回目录>>

北京分三批开展流感疫苗接种

2024-09-19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郭蕾 特约记者 姚秀军)2024年北京市流感疫苗接种工作近日启动,将继续采用统一组织和预约两种方式,针对不同人群,分3批有序开展接种工作。

  据介绍,第一批接种工作将主要为60岁及以上的京籍老年人开展接种服务。第二批主要面向中小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院校学生,以及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养老机构等重点行业一线工作人员,同步启动面向全社会人群的流感疫苗自费接种工作。第三批主要面向重大活动应急保障人员,并对前两批人员安排补种。按照计划,流感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将于今年11月底结束,自费接种工作将持续至2025年2月底。

  据了解,免费接种的人群可由相关责任单位统一组织,分批、分时段预约接种。中小学生在征得家长同意后由学校组织统一接种;60岁及以上的京籍老年人可由村/居委会组织,凭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卡在约定时间段到流感疫苗接种门诊进行免费接种。自费接种人群可以通过“京通”小程序、首都疫苗服务应用、接种门诊电话、现场登记等多种方式预约接种。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919/497687.html

返回目录>>

去年12类化妆品抽检结果公布

2024-09-19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吴少杰)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2023年国家化妆品抽样检验年报》显示,2023年全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抽检20936批次产品,其中20388批次产品符合规定,占比为97.38%。

  2023年,全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问题多发的品种、场所以及近年来抽检不符合规定的产品涉及的企业为重点对象,组织对染发类、祛斑美白类、彩妆类、防晒类、儿童类、宣称祛痘类等12类化妆品开展抽检,抽样主要采用现场抽样和网络抽样两种方式进行。其中,普通护肤类、彩妆类、儿童类产品等6类化妆品抽检符合规定批次占比均达到97%以上。对抽检不符合规定产品涉及的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组织调查,发现违法行为的,严肃查处;对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919/497684.html

返回目录>>

11个省份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至近亲属

2024-09-19 健康报

  本报讯 记者 吴少杰 近日从国家医保局获悉,截至9月14日,天津、河北、山西、吉林、山东、河南、湖南、广西、云南、西藏、陕西11个省份已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由“配偶、父母、子女”扩大至“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据了解,今年1月至8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2.18亿人次,共济金额达262.57亿元。北京、天津、河北等26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跨统筹区共济,即只要共济人、被共济人在同一省份内参保,无论是否在同一个城市,都可以实现个人账户资金共济。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919/497682.html

返回目录>>

为何你一到秋天就反复感冒?好好吃饭才能提高免疫力

2024-09-19 北京青年报

  开学季,又有很多孩子发烧感冒。在感冒等疾病的传播中,为什么有些人容易中招,而有些人不容易?为什么得了病有些人会很快康复,而有些人要持续很长时间?

  营养是维持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

  这是因为,人的免疫力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身免疫力强大,就可以抵御疾病的侵袭,即使染上疾病,也康复得快;否则,就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病情严重,持续时间长。

  人体免疫力的强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营养可以说是维持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营养不良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从而促进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的蛋白质、维生素、铁、锌有何作用

  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有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铁、锌和硒等多种,摄入不足就会影响到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

  1.蛋白质

  蛋白质摄入不足会使皮肤和黏膜的局部免疫力下降,容易造成病原菌的繁殖和扩散,降低抗感染能力。

  2.维生素A

  维生素A缺乏会影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增加机体对呼吸道、肠道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

  3.维生素C

  维生素C可以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缺乏会降低免疫系统功能。

  4.铁

  铁缺乏会降低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5.锌

  锌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正常免疫功能的维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人体免疫功能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吃什么才能补得起来?

  1.适量摄取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首先推荐动物性食物,包括瘦肉、鱼、蛋、奶制品中所含的蛋白质;还有豆制品也是不错的选择,豆制品中的蛋白质都是优质蛋白质,还容易被人体所充分利用。

  因此,每天要适量吃一些动物性食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每天吃畜禽肉40-75克,水产品40-75克,300-500毫升奶,一个鸡蛋。

  2.经常吃富含维生素A、E、C的食物

  富含维生素A、E、C的食物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就有很多,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到,主要有以下四类:

  第一,动物肝脏,包括羊肝、猪肝、鸡肝、鸭肝等中,富含维生素A,都要经常吃一些。

  第二,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以转换为维生素A。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深绿色或红黄色的蔬菜和水果中,包括胡萝卜、菠菜、芹菜、芒果、红薯等。

  第三,植物油、植物种子的胚芽、坚果、豆类和谷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

  第四,新鲜的蔬菜、水果是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来源,包括如鲜枣、青椒、猕猴桃、菠菜、山楂、柑橘、柚子、草莓等。

  3.经常吃富含铁、锌、硒的食物

  动物血、肝脏、大豆、黑木耳、芝麻酱中含铁丰富,建议经常吃一些;

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等是锌的良好来源,建议经常吃一些。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19/c14739-40323100.html

返回目录>>

秋季苹果正当时 听说熟着吃好处更多?

2024-09-19 北京青年报

秋天正是各个品种的苹果大量上市的季节。关于苹果的功效,有两个问题经常被人提到。第一个问题是:苹果真的能让高血压的人延年益寿吗?第二个问题是:听说苹果做熟了吃,营养价值更高、好处更多?今天就来解答这两个疑问,然后再详细介绍一下苹果的营养价值和优点。

相关数据表明常吃苹果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全因死亡率

确实有营养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经常吃苹果的高血压患者,和不怎么吃的人相比,全因死亡率明显下降。

统计数据表明,每周吃3-6个苹果的高血压患者,和一个月都吃不到一个苹果的患者相比,全因死亡率低了40%。

所谓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就是除了意外事故之外,因为各种疾病原因死亡的可能性都降低了。换句“大白话”说:就是活得更长了,延寿了。

另外,吃香蕉也有相似功效。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每周吃3-6根香蕉的高血压患者,和一个月都吃不到一根的患者相比,全因死亡率低了24%。

做熟之后钾、膳食纤维不会损失 糖分还能因此形成有益低聚糖

很多朋友有这种困扰:我吃新鲜苹果吃不下,一吃肚子就不舒服。如果吃烤苹果、蒸苹果、煮苹果、苹果干,还能获得这些健康好处吗?是的,仍然有好处。

新鲜水果比较“寒”,吃完容易出现肠鸣、拉肚子、大便不成形的问题。这个“缺点”可以通过做熟来弥补——只需要把苹果加热一下。在吃法上,推荐烤着吃,口感非常好。

老年人和消化不良者吃完加热后的苹果,肠道就能感觉舒服很多。所以,网上到处流传的“养生饮品”中经常会加入苹果,各种“谷物养生粉”里面也经常会加入苹果粉。加热后的苹果对消化还是比较友好的,而且适合体弱人士食用。

无论煮、蒸、还是烤苹果,在营养上都没有太大损失。比如,苹果中的钾和膳食纤维就不会因为加热而损失,是热稳定成分。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煮沸几分钟的短时间加热条件下,甚至含量还会略有上升。这是因为,一部分多酚被结合在细胞壁中,在加热过程中,细胞壁的完整结构受到破坏,其中的多酚类物质会释放出来。果皮中的果胶也会逐渐溶出,更容易被人体利用。

苹果中的糖分,也不会被加热破坏。甚至有可能因为加热而形成少量新的低聚糖,而低聚糖是有益肠道健康的“益生元”成分。

真正比较怕热的是维生素C,而正好苹果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低,只有白菜土豆萝卜等蔬菜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即便全部损失掉,也不可惜。

苹果对血糖也很友好 餐前吃帮助降低餐后血糖波动

吃苹果不仅有利于控制血压,对控血糖也非常友好。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有吃苹果习惯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更低。

有体外测定发现,苹果可以有效降低α-淀粉酶和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也就是说,虽然苹果本身含有糖,会引起血糖的上升,但苹果和淀粉食物一起吃,却是有利于延缓淀粉食物消化吸收的。所以,从理论上说,苹果和米饭一起吃的时候,并不会引起血糖水平的额外上升。

实际上,血糖实验也证明,如果用苹果替代一小部分米饭,保证不会额外吃进去更多的碳水化合物,那么苹果和米饭一起吃时,餐后血糖反应反而是略有降低的。水果和米饭馒头混合吃,口感其实很不错,并不会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也不会觉得特别“寒”。

餐前半小时左右吃一个小苹果(160 克),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波动。无论是用苹果替代两口米饭,还是额外吃苹果,与单吃米饭相比,餐后血糖峰值都会降低。如果吃新鲜水果觉得有些麻烦,也推荐吃苹果干,苹果干是个好东西,它是所有水果干中血糖指数(GI)最低的一种。餐前半小时吃含15克糖的苹果干,然后再吃米饭,可以降低餐后的血糖反应。

苹果的其他健康效果也很显著 且不贵、量大、不明显受季节影响

实际上,吃苹果对身体有好处的营养研究结果实在是太多了,不仅限于让高血压人士延寿。

比如说,吃苹果有利于预防口腔、食道、胃的癌症;吃苹果有利于控制血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苹果提取物有利于骨骼健康,有利于降低血管炎症,等等。

就算有些水果营养方面更有优势,但如果供应季节有限因而不能一年四季消费,如果价格较高很多人买不起,如果一次吃的量太小,那么都很难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表现出那么明显的健康作用。

比如草莓、猕猴桃、柿子等虽然也是富含钾的水果,但不是365天都能吃到的;山楂、海棠之类的水果,虽然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苹果,但其消费量过低,按年度算,吃的总量很小。蓝莓、蔓越莓等其实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相比而言,一个苹果就有一百几十克到二百几十克,价格也不贵,四季可得,口味容易接受,消费数量大而稳定。

营养小知识:为什么水果对心血管特别友好?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吃 200-350克水果。已经有多项研究确认,每天适量吃水果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有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有人问:我不吃水果,只吃蔬菜,不行么?在心血管健康这方面,和蔬菜相比,水果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因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就需要高钾低钠膳食。钠的主要来源是盐和咸味调味品,肉类中也含有一部分钠。钾的来源是蔬菜、水果、豆类、全谷物、肉类、奶类等多种食物,其中蔬菜和水果特别重要。

水果是钾的膳食来源,钠含量也非常低。相比而言,蔬菜虽然也富含钾,但吃蔬菜通常需要烹调,烹调就得放盐,就大大增加了钠含量。

而吃水果通常是直接吃,或者榨汁喝,大概率不需要放盐。所以水果只补钾,不补钠,能够很好地改变膳食的钾钠比例,这对需要高钾低钠膳食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有好处。

同时,水果中也含有大量降低炎症反应、保护心血管健康的类黄酮成分。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19/c14739-40323093.html

返回目录>>

秋天推荐吃莲藕 好吃又健康

2024-09-19 北京青年报

秋季到来,在饮食选择方面建议食物多样,但不推荐盲目进补肉类、海鲜等动物性食物,可以适当多吃些应季的瓜果蔬菜和坚果,比如梨、莲藕、茭白、荸荠、核桃等。其中,莲藕在我国约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史,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水生蔬菜,不仅营养价值高,还有多种食用方法。

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 还有一定蛋白质、矿物质等

莲又名荷、芙蓉、芙蕖、水芝等,为睡莲科莲属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莲的根茎为藕(又称莲藕)。

从营养学角度讲,藕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一定量的蛋白质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同时还含有一些特殊的膳食成分,以多酚和多糖为主。其中以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100g莲藕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为11.5g,淀粉含量通常在10%-20%之间,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2.2%。我们常喝的藕粉就是莲藕的提取物。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活性成分帮助抗氧化、抗炎

另外,莲藕还含有比较丰富的维生素C,100g莲藕中维生素C含量为19mg,与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含量相当,所以吃莲藕也能帮助我们获得维生素C。不同品种的新鲜莲藕中,平均总酚含量为117mg/100g,包括槲皮素、儿茶酚、没食子酸、白藜芦醇、香豆素等。

莲藕因其含有多样的生物活性成分,因此具有抗氧化、止血、抗炎等生物学功能。

去皮切片后要先放水中浸泡 炒制前应先快速焯水

烹饪莲藕的方法有很多种,煎炒烹炸都可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莲藕去皮切片,焯水后凉拌;也可以将莲藕炖汤,比如莲藕炖排骨汤,其汤汁鲜美、藕香软糯,建议用砂锅或高压锅炖。将莲藕和大米同煮,可以做成莲藕粥,也可以将大米换成藜麦、小米等谷物,还可以加入油菜、瘦肉、花生米、莲子等做成风味各异的莲藕粥。炒莲藕前,建议先快速焯水,焯水后再急火快炒,这样炒出来的莲藕脆嫩好吃不变色。

提醒一下:无论哪种吃法,在莲藕去皮切片之后,要及时放入水中浸泡备用,否则会很快氧化变色。

还可以和梨、红枣、枸杞等一起炖汤食用

白露时节过后,还有多种水果如苹果、梨等次第成熟,也可以将梨和莲藕搭配在一起做成莲藕梨汤。除了莲藕和梨之外,可以再准备几颗洗净的红枣、枸杞,先给莲藕去皮后马上用清水浸泡,梨去核后削皮切片,将备好的莲藕、梨、红枣、枸杞一并放入锅中,开始炖煮,待莲藕和梨变成黄色后即可食用,也可以加少许姜丝调味。

另外,桂花糯米藕是一道独具特色的本帮菜,属于甜品的一种,将生糯米灌于莲藕中炖制,配以桂花酱或撒上一些桂花即可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香炸藕盒虽然外脆里嫩,味美可口,但油多能量高,不能贪多。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19/c14739-40323098.html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