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918

发布时间:

2024/09/18

浏览次数:

2097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9-18

内容导读

TOC \o "1-3" \n \h \u 热点追踪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改革有新进展

高层动向

曹雪涛副主任赴香港、澳门出席活动

2024年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医学前沿论坛及护理论坛成功举办

疾控动态

北京市开展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诊疗质量分类评估及星级评定

2024年第八届放射卫生专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圆满完成

科研动向

Nat Genet:新发现!神药二甲双胍或能减缓携带癌症突变的正常细胞的生长!

《科学》子刊:仁济医院团队发现新的肿瘤“防火墙”,抑制该靶点可协助免疫治疗!

长期锻炼让脂肪也“健身”?Nat Metabol:长期锻炼人群能在体重增加时更健康地储存脂肪

中国台北医科大学最新研究!1700万人群研究结果表明:

2型糖尿病个体有更高的患哮喘风险,反之亦然

舆情信息

防范养生保健“坑老”骗局

践行大食物观,让食物供给更多元化

新型“肌肉”驱动机器腿能走会跳

两种医用同位素分离纯化效率显著提高

广州首批100台公交车装备AED 构筑急救安全防线

14国科学家联合倡议开展人类基因组计划二期

“婚检率显著提升”值得分析

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 助力建设健康中国

日媒:日本百岁及以上老人超9.5万,女性约占九成

单碱基编辑器比“基因剪刀”还好用

支付宝母公司已收购好大夫在线

多个首展首秀亮相 服贸会上的医疗科技高精尖

热点追踪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改革有新进展

2024-09-18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孙秀艳)近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会同财政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稳妥有序扩大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的通知》,明确2024年底前,所有统筹地区作为就医地提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病毒性肝炎、强直性脊柱炎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届时,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病种数量从5种增加到10种。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了解决人民群众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急难愁盼问题,国家医保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改革。2021年,在全面实现住院和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基础上,启动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截至2024年8月底,全国门诊慢特病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达到6.90万家,实现每个县都有一家门诊慢特病定点医疗机构,累计惠及891.88万人次,减少群众垫付90.78亿元。现行5种门诊慢特病跨省结算费用(含手工报销和直接结算)已经占到所有门诊慢特病跨省结算费用的80%以上。

通知要求,参保地完善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政策告知、结算信息线上查询等服务;强化就医地管理,明确专人负责跨省业务协同工作,切实提升问题响应效率。为保障结算质量和效果,2024年12月底前,国家将组织所有统筹地区统一上线门诊慢特病扩围病种的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18/c14739-40322024.html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曹雪涛副主任赴香港、澳门出席活动

2024-09-17 国家卫健委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

9月14至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曹雪涛率团赴香港、澳门访问。

在香港期间,曹雪涛出席香港医疗卫生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晚会并致辞,回顾我委与香港在卫生健康领域合作成效,介绍我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举措,希望香港继续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融入国家卫生健康发展大局,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更大贡献。

在澳门期间,曹雪涛出席离岛医疗综合体北京协和医院澳门医学中心开业仪式并调研医院运营情况,他充分肯定四年来医学中心筹建成效,希望继续坚守初心使命,更好服务于澳门居民健康需求,促进澳门大健康产业和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面向世界,力争成为立足大湾区、辐射东南亚、迈向全球化的高质量医疗中心。曹雪涛还参访了澳门大学。

委港澳台办、人事司、医政司有关负责人陪同出访。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gjhzs/s3594/202409/08b0f1c

返回目录>>

2024年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医学前沿论坛及护理论坛成功举办

2024-09-17 国家卫健委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

在我委指导下,9月15日,2024年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医学前沿论坛、2024年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护理论坛,分别在香港、澳门举办,是我委深化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卫生健康交流合作的创新性务实举措。曹雪涛副主任出席两个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医学前沿论坛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香港医院管理局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协办。香港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致欢迎辞,包括曹雪涛在内的5位两院院士作主旨报告,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医学科研及临床应用领域的17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医学领域最新进展,共谋医药卫生科技未来发展。

护理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院澳门医学中心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澳门理工大学协办。澳门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护理界的6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护理人才培养、行业创新实践等重点主题研讨。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gjhzs/s3594/202409/dbddea4d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北京市开展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诊疗质量分类评估及星级评定

2024-09-14 北京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门诊部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结核病防治服务能力和诊疗质量,受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北京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门诊部、结核病预防控制所、结核病实验室于近期联合组织开展了2024年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诊疗质量分类评估及星级评定。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评估体系,促进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此次评估及评定工作覆盖了北京胸科医院、解放军第八医学中心等7家市级及18家区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评估专家组由市疾控中心专家及北京防痨协会临床分会专家组成,经过统一规范化培训,严格按照《北京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诊疗质量评估方案》和《北京市区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星级评定方案》开展了为期10天的现场评估。评估过程中,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核查病历及现场访谈等形式,结合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数据,对各机构诊疗质量、诊疗服务项目开展情况、科室配置、实验室检测质量、感染控制和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此次评估及评定工作是北京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全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质量和防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评估结果将为积极推动我市结核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摘引网址:https://www.bjcdc.org/cdcmodule/jkdt/bsxw/2024/110626.shtml

返回目录>>

2024年第八届放射卫生专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圆满完成

2024-09-14 天津市疾控中心职业健康所

为进一步加强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放射卫生专业队伍的能力建设,按照天津市第八届卫生健康行业疾控专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所举办了放 射卫生专业技术比武活动,比武形式分为初赛笔试答题、题板作答和实际技能操作三个阶段。

9月12日,全市各区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专业比武笔试和题板作答,内容涵盖了放射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放射卫生基础理论知识、放射卫生现场检测常用标准及检测方法和放射卫生实验室检测常用标准及检测方法等知识,突出了专业的理论性和工作的实用性。实际技能操作侧重于考察放射卫生监测的工作流程和现场检测能力,参赛人员结合日常实际工作和个人经验答题。

此次练兵比武活动,以考促学、以赛促练、以练促用,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达到了“干什么练什么、什么弱强什么”的目标,进一步提升了疾控系统放射卫生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履行政府职能、保障群众职业健康提供技术支撑。

摘引网址:https://www.cdctj.com.cn/system/2024/09/14/030149286.shtml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Nat Genet:新发现!神药二甲双胍或能减缓携带癌症突变的正常细胞的生长!

2024-09-17 生物谷原创

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双胍等常见安全药物可用于预防与PIK3CA突变相关的癌症,特别是对于代谢障碍高风险人群。

致癌的PIK3CA基因突变能够在人类衰老的食道中产生大量的克隆细胞。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题为“Organismal metabolism regulates the expansion of oncogenic PIK3CA mutant clones in normal esophagu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维康桑格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常用的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可能减缓食道癌前细胞的生长,但某些代谢状况可能会加速这一过程。

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在小鼠和实验室实验中减少了潜在癌变细胞的生长,而糖尿病和肥胖等代谢状况则增强了人类样本中这些突变细胞的生长优势。研究强调了二甲双胍和整体代谢健康在管理鳞状食管癌风险中的潜在作用,尽管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有益,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来明确其具体机制。

英国每年约有9200例新发食管癌病例,其中约五分之一为鳞状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17%左右。这些癌症是由食道中积累的突变细胞引发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会自然积累遗传变异,其中大部分是无害的,但有些变异会赋予细胞生长优势,并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导致年龄相关疾病如癌症的发生。PIK3CA基因在细胞生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突变会促进细胞快速增殖,导致多种癌症,包括卵巢癌、乳腺癌和肺癌等。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细胞培养实验以及人类样本的DNA测序,重点研究了PIK3CA基因的特殊突变,发现这种突变会驱动侵袭性细胞生长。携带PIK3CA突变的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更快,高脂肪饮食和1型糖尿病会促进这些突变细胞的生长。在人类食管样本中,与正常体重个体相比,超重个体中PIK3CA突变细胞更多,提示肥胖可能增加食管癌风险。相反,本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在小鼠和实验室培养环境下能抑制突变细胞的生长优势,这种效应在非糖尿病小鼠中也可见。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药物,用于控制血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癌症发病率,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

二甲双胍对PIK3CA突变细胞的抑制作用为重新利用该药物预防PIK3CA相关癌症提供了可能性。随着年龄增长,了解哪些因素促使携带癌症相关突变的细胞生长,有助于开发新的预防策略,展示了细胞生物学进步带来的健康益处。随着对癌症发生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人员有机会重新定位现有药物以发现新疗法,并探索降低癌症风险的生活方式改变。

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双胍等常见安全药物可用于预防与PIK3CA突变相关的癌症,特别是对于代谢障碍高风险人群。改善癌症治疗的一个快速方法是为现有药物找到新用途,这为二甲双胍作为食管癌预防策略提供了新的认识。尽管仍需临床试验来明确最佳使用方法和受益人群,但这一研究为癌症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代谢环境能够选择性地影响正常上皮中突变克隆的进化,临床可行的干预措施或能平衡正常细胞与突变细胞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限制正常组织中致癌突变的扩张。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4c3384288046.html

返回目录>>

《科学》子刊:仁济医院团队发现新的肿瘤“防火墙”,抑制该靶点可协助免疫治疗!

2024-09-17 奇点糕

该研究揭示了SDC1在肿瘤免疫逃逸和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关键作用。

Syndecan-1(SDC1,也叫CD138),是硫酸肝素蛋白多糖家族的一员,主要在上皮细胞和浆细胞中广泛表达。既往有研究显示,SDC1可以促进多种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胰腺癌等)的生长和转移。不过,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否与SDC1帮助癌细胞实现免疫逃逸有关,还不清楚。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肿瘤研究所刘永忠团队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发现,SDC1真能帮助癌细胞实现免疫逃逸。

具体来说,SDC1的作用就好比癌细胞给自己筑起的一道高墙,可有效阻止CD8阳性T细胞进入肿瘤内部,这样癌细胞就可以安心地在里面猥琐发育了。而敲除Sdc1,不仅能增强肿瘤浸润CD8阳性T细胞的数量和抗肿瘤免疫反应,还能增强PD-1抑制剂的治疗效果。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先是通过分析TCGA数据库,确认了Sdc1的确会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上调,且其表达上调与不良预后有关。随后研究人员想知道,敲除Sdc1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发现,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敲除Sdc1并不会影响小鼠肿瘤细胞(包括MC38结肠癌细胞、B16黑色素瘤细胞和Panc02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但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小鼠中,敲除Sdc1后,小鼠MC38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了抑制,肿瘤体积减小了60%。这说明SDC1只有在免疫系统存在时,才会发挥作用。

进一步,研究人员发现,敲除Sdc1介导的肿瘤抑制作用是靠CD8阳性T细胞实现的,因为当CD8阳性T细胞耗竭后,这种抑制作用也会消失。

接下来的荧光激活细胞分选、免疫荧光染色以及单细胞RNA测序等一系列实验证实,敲除Sdc1不仅增加了肿瘤中CD8阳性T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和数量,还增强了他们的抗肿瘤活性(表现为IFN-γ、TNF、Gzmb水平的增加)。

通过分析SDC1的结构,并构建不同形式的Sdc1突变体,研究人员发现,SDC1的胞外部分及其糖胺聚糖链才是导致肿瘤浸润CD8阳性T细胞数量减少的关键。

具体来说,SDC1可通过胞外部分及糖胺聚糖链癌细胞周围的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形成了一道防护墙,阻止了免疫细胞的进入。免疫细胞这个天敌进不来,癌细胞自然能安心地在里面猥琐发育了。

更重要的是,当研究人员将敲除Sdc1的肿瘤细胞与CD8阳性T细胞共培养时,发现肿瘤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此外,在没有Sdc1的情况下,肿瘤细胞的MHC-I表达水平增加,这也意味着Sdc1的缺失增强了肿瘤细胞抗原呈递的能力。

进一步的转录组学分析显示,敲除Sdc1显著增强了IFN-γ信号通路,上调了与T细胞浸润相关的趋化因子Cxcl9和Cxcl10的表达,提高了肿瘤细胞对IFN-γ的敏感性。

以上结果表明,敲除Sdc1不仅仅让免疫细胞更容易进入肿瘤,还提高了癌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敏感性,让癌细胞本身更容易被CD8阳性T细胞杀死。

最后,研究人员还评估了,敲除Sdc1是否可以增强PD-1抑制剂的疗效。结果发现,敲除Sdc1的肿瘤对PD-1抑制剂治疗更加敏感。在PD-1抑制剂治疗下,敲除Sdc1的肿瘤不仅显示出完全消退的迹象,还伴随着CD8阳性T细胞的浸润和活性的增强。

临床试验数据也表明,Sdc1表达较低的肿瘤患者对PD-1抑制剂治疗的反应更好。

总之,该研究揭示了SDC1在肿瘤免疫逃逸和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关键作用。敲除Sdc1不仅可以促进CD8阳性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还可以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该结果也为将来开发新的癌症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2586843355cb.html

返回目录>>

长期锻炼让脂肪也“健身”?Nat Metabol:长期锻炼人群能在体重增加时更健康地储存脂肪

2024-09-17 生物谷原创

来自密歇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长期锻炼的肥胖人群机体的腹部脂肪组织或许更健康,相比不锻炼的肥胖个体而言,其能更有效地储存腹部脂肪。

腹部皮下脂肪组织(aSAT)的结构和代谢功能异常是许多肥胖相关健康并发症的基础。尽管耐力锻炼已被证明能改善超重或肥胖成年人的心血管代谢健康,但我们对它如何影响腹部脂肪组织的具体机制仍了解不多。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etabolism上题为“Years of endurance exercise training remodel abdominal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密歇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长期锻炼的肥胖人群的腹部脂肪组织似乎更健康,与不锻炼的肥胖个体相比,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储存腹部脂肪。

研究者Jeffrey Horowitz教授表示,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规律锻炼不仅能帮助燃烧卡路里,还能改变脂肪组织的结构,使其在体重增加时更健康地储存脂肪。为了观察多年规律锻炼对脂肪组织的影响,研究人员比较了两组肥胖成年人:一组由16名至少每周锻炼四次、平均锻炼年限为11年的个体组成;另一组则由16名从未规律锻炼且在体重、脂肪量和性别方面与第一组匹配的个体组成。

研究者从两组参与者的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取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锻炼者的脂肪组织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使其能够更高效地储存脂肪。具体而言,这些个体的脂肪组织含有更多的血管、线粒体和有益蛋白质,而干扰代谢的胶原蛋白水平较低,且引发炎症的细胞较少。

Horowitz教授指出,与之前的短期训练研究相比,这项研究发现,长期坚持锻炼的个体在脂肪组织的这些差异上表现得更为显著。增加脂肪储存能力并不意味着会增加脂肪总量,而是指如果个体体重增加,这些额外的脂肪将以更健康的方式储存在皮下脂肪组织中,而不是累积在器官周围或内部,如肝脏或心脏等处。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由不健康脂肪积累导致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关注。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超重或肥胖人群中,多余脂肪在肝脏中积累可导致肝硬化或肝癌。研究者强调,未来还需要进行长期研究,跟踪人们开始并坚持多年锻炼计划的效果,以观察其脂肪组织的变化,即便这些变化不会改变他们总的脂肪水平。此外,还需要研究不同类型的运动在修饰脂肪组织方面的效果。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深入探讨锻炼者与非锻炼者的脂肪组织功能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否转化为整体健康效应。这些发现有望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如何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改善健康的信息。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c9e84288e74.html

返回目录>>

中国台北医科大学最新研究!1700万人群研究结果表明:

2型糖尿病个体有更高的患哮喘风险,反之亦然

2024-09-17 生物谷原创

研究结果显示,哮喘患者比非哮喘患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出28%,而2型糖尿病患者则比非2型糖尿病患者患哮喘的可能性增加了两倍。

近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上,中国台北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发布了一项针对1700万人的数据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群更容易患上哮喘,反之亦然。这项研究成果强调了在诊断2型糖尿病时应同时进行哮喘筛查,以及在诊断哮喘时也应对2型糖尿病进行筛查的重要性。

研究的主要作者Nam Nguyen指出,目前全球范围内哮喘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上升。这两种疾病都是常见的健康问题,并且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预计未来将给医疗系统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尽管如此,目前还不清楚这两种疾病之间的确切关联及其背后的机制,这突显了对2型糖尿病与哮喘之间关系进行全面研究的必要性。

为了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团队进行了系统的文献回顾和荟萃分析。他们在四个主要的医学数据库中搜索了关于哮喘和2型糖尿病之间关系的研究。最终,他们纳入了来自欧洲(英国、芬兰、丹麦)、美洲(美国)和亚洲(韩国、新加坡、中国和以色列)等不同地区共14项研究中的1700万人口数据,大多数参与者年龄介于50到70岁之间。

研究结果显示,哮喘患者比非哮喘患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出28%,而2型糖尿病患者则比非2型糖尿病患者患哮喘的可能性增加了两倍。这意味着两种情况可能存在共同的致病因素或其他共同的病理基础。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包括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如高胆固醇)在内的多种因素似乎与哮喘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有关。此外,哮喘的严重程度与更高的2型糖尿病风险相关,且风险随哮喘严重度的增加而增加。然而,哮喘的持续时间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没有明显关联。

Nguyen博士强调,这项研究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2型糖尿病或哮喘患者及其医疗提供者要提高对这种关联的认识。此外,研究还建议应考虑采取预防措施来减少哮喘患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例如早期筛查并处理糖尿病前期症状,或谨慎管理全身性皮质类固醇的使用,因为这不仅会导致暂时的高血糖,还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最后,本研究提出的哮喘与2型糖尿病之间潜在的共享生理途径为未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49698426e827.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防范养生保健“坑老”骗局

2024-09-18 经济日报

近日,一种以“氢”为噱头的保健疗养模式打着治病养生、免费体验的名义,诱导老年人购买或者租赁氢氧机、办理吸氢卡等,让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

以养生保健为名的“坑老”骗局近年来不断花样翻新。这些骗局通常利用老年人对健康和长寿的关注,通过各种手段诱导他们购买高价但效果不明的保健品或接受无效的医疗服务,不仅损害健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老年人成为养生保健骗局的受害者,主要由于老年群体普遍有求医问药的需求,而科学健康知识相对缺乏,对不断变化的欺骗手段认知有限,禁不住营销手段花样百出,容易掉入陷阱。

应对养生保健的“坑老”行为,首要任务是提升老年人防骗意识。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群体反诈骗宣传,定期组织讲座或展览,帮助老年人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措施,增强其防范意识。同时,多举措提升老年群体的健康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养生观,摒弃保健品能“包治百病”的错误观念。

还要加强对保健养生机构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以治病为幌子,行虚假宣传、欺诈误导之实的不法机构,要露头就打,严肃查处,斩断利益链条。要创新监管方式,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各部门信息整合,积极开展联合执法,从而提高监管的覆盖面,织密防范网络。

此外,社会和家庭也应共同努力,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家庭成员应多与老年人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活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提供帮助,不给骗子可乘之机。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18/c14739-40322169.html

返回目录>>

践行大食物观,让食物供给更多元化

2024-09-18 光明日报

初秋时节,在江苏溧阳南山,满山栗树已挂起毛茸茸的“小刺球”,这些收获的板栗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当地因地制宜开发以板栗为代表的森林食物,广袤山林成为“绿色粮库”。在“中国紫菜之都”连云港,每天都有紫菜经过加工后运往世界各地,仅柘汪镇一地的紫菜产业园,年产紫菜就达60亿张,年产值20亿元,带动约2000人就业,是名副其实的海上“良田”。近年来,人均耕地不足一亩的江苏省打破食物来源传统思维,积极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深挖各地独特的资源禀赋,向江河湖海、山林大川要食物,以多元化的食物供给充盈大国粮仓、丰富百姓餐桌。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就落实大食物观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基础”“拓展食物直接和间接来源,提升食物质量安全水平”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从数据来看,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超49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2023年,我国肉类总产量9748万吨,奶类产量4281万吨,禽蛋产量3563万吨,我国居民对肉蛋奶的消费需求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随着人们对肉蛋奶、水产品等优质蛋白需求不断增加,饲料粮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这些数据反映了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也对食物供给的多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树立大食物观,正是顺应食物消费结构变化,满足人民群众从“吃得饱”到“吃得健康”的消费升级的必然之举。大食物观强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粮食作物来解决吃饭问题,而是要拓展到更广义的范畴,包括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我国除耕地外还有大量的林地、草地和江河湖海等资源,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开发多样食物品种,丰富供给途径,不仅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食物消费需求,还能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践行大食物观,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例如,推广优良品种、先进栽培技术和养殖模式,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应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特色农业为例,各地可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顺应市场需求,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以赣南脐橙、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提升了食物供给潜力。

践行大食物观,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践行大食物观有助于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海洋、森林、草原等非耕地资源,能够减少对耕地的压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有利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通过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发展节水农业,将推动农业生产实现绿色化、低碳化。各地应强化科技装备支撑,发挥科技对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撬动作用,加快突破相关核心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挖掘食物供给潜力。此外,践行大食物观要求建立健全食物安全监管体系,确保食物质量安全。加强对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让人们吃得安心、吃得健康。

践行大食物观,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多方的参与和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的投入与保障;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活市场力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食物消费需求。同时,引导消费者形成健康消费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食物多样化和营养均衡,养成节约食物的好习惯,为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18/c14739-40322083.html

返回目录>>

新型“肌肉”驱动机器腿能走会跳

2024-09-18 科技日报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共同开发出一种“人造肌肉”驱动机器腿,其不仅比传统机器腿更节能,而且可进行高跳、快速移动、检测和应对障碍物,完成这些任务都不需要复杂的传感器。研究发表在最新《自然·通讯》杂志上。

近70年来,绝大部分机器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由马达驱动。马达装置出现已有200年,但即使是新款的可行走机器人,其手臂和腿也需马达驱动,无法做到像人类和动物那样由肌肉驱动。这也是为什么机器人的行动总是缺乏生物的机动性和适应性的原因之一。

此次,团队将一种电液压致动器连接到骨骼上成为“人造肌肉”。致动器是充满油的塑料袋,类似于用来制作冰块的塑料袋。每个塑料袋两侧涂有多条导电材料制成的黑色电极。随着电压增加,电极会越来越近,将袋中的油推向一侧,使袋子整体变短。

将成对的致动器连接到骨骼上,就可产生与生物相同的成对肌肉运动:当一块肌肉缩短时,另一块肌肉会伸长。团队使用与高压放大器通信的计算机代码来控制哪些致动器收缩,哪些致动器伸展。

团队将新机器腿的能源效率与传统机器腿进行了比较。在红外图像上,他们观察到,传统机器腿在保持弯曲姿势的情况下,会消耗更多能量。相比之下,新款电液压致动机器腿的温度却保持不变。

同时,与需要传感器不断“告知”机器人腿运动角度的机制不同,“人造肌肉”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就能调整出合适角度。其仅由两个输入信号驱动:一个用于弯曲关节,一个用于伸展关节。每次落地后,机器人腿部关节都会根据表面的硬度自适应地移动到合适角度。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18/c14739-40322097.html

返回目录>>

两种医用同位素分离纯化效率显著提高

2024-09-18 科技日报

记者9月15日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核化学室秦芝研究员团队,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研究装置(HIRFL),以及自主研发的自动化分离样机系统,在医用同位素镭-223和锕-225的同步分离制备方面获得重要进展。

镭-223(半衰期为11.4天)和锕-225(半衰期为10天)作为两种极具潜力的阿尔法发射同位素,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小体积肿瘤和多位点转移性癌症的治疗中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的镭-223和锕-225生产方法复杂且效率不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高效且自动化的制备系统。

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研究装置提供的中高能质子束和氮束,研究团队自主研发和建立了一套可同步制备镭-223和锕-225的自动化分离系统,建立了完整的“钍靶辐照—分离纯化—药物标记”的制备工艺路线,显著提高了镭-223和锕-225分离纯化效率。

通过自动化分离及纯化实验,研究团队成功地实现了对数百种杂质核素的有效分离,镭-223和锕-225产品的分离回收率和放射性纯度最终分别稳定在62%和92%—96%。团队还评估了杂质核素锕-226和锕-227的放射性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并利用上述工艺制得的锕-225成功开展了一种重要标记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据悉,研究团队将利用这一技术成果,进一步开展百微居及毫居级镭-223和锕-225的生产制备工作。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18/c14739-40322093.html

返回目录>>

广州首批100台公交车装备AED 构筑急救安全防线

2024-09-15 中国新闻网

为进一步强化公共交通应急救援能力,广州公交14日启动AED守护计划,首批100台AED公交上线,覆盖市中心城区多条主干道。

广州目前有超过1万台公交车。广州公交AED守护计划负责人卫丽红表示,广州公交AED守护计划旨在利用城市公交的广泛覆盖和流动性,通过在公交车辆上安装AED设备,并配合司机志愿者的急救能力,将每一辆公交车打造为流动的“生命急救站”,构建基于广州公交的“黄金4分钟”流动急救站,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整体急救能力和风险应对水平。

综合考虑人流量、覆盖面等因素,目前,首批100台AED设备已安装在184、582、204、273等线路公交车上,市民乘客可通过车辆头尾AED标识清晰识别车辆是否具备AED急救设备。

活动现场,广州巴士集团青年志愿者演示了公交AED的使用场景和使用流程,为公交行业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了急救知识培训。同时,广州公交“生命守护团”宣布成立,将围绕市民乘客的突发急症开展应急救援和科普宣传工作。

为了确保AED设备在关键时刻能够得到有效使用,守护计划启动前,主办方联合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市红十字会、120急救中心等机构,对公交司机及一线员工进行心肺复苏和AED使用的规范化培训。目前,已安装AED车辆的驾驶员已经完成培训并具备急救技能。

记者在现场看到,广州公交AED设备大概为一个背包大小,红白色涂装醒目,设备均安装在公交车上显眼、方便取用的位置,紧急情况下市民可以免费取用,为突发心脏骤停等状况的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据了解,首批AED设备及配套的急救培训资源由腾讯公司向广州市慈善会“灯塔·爱在交通”慈善基金捐赠,并由其开发“公交AED守护计划”微信小程序,接入所有公交AED设备信息,市民可查询公交AED车辆位置。

微信支付公交AED项目负责人张楷文介绍,广州公交AED守护计划运用数字化手段,践行“数字化公益”。除了AED位置查询,广大爱心企业和市民还可通过“公交AED守护计划”微信小程序进行公益捐款,每一笔捐款都将用于扩大覆盖公交AED安装。市民参与AED捐款,既是捐赠者,也是潜在的受益者,传递自助和互助理念。

卫丽红称,接下来,有关单位将通过企业捐赠与公众募捐相结合的形式,继续扩大AED设备安装车辆的范围,逐步推广安装至其他公交线路,并积极开展急救知识培训、科普活动,利用公交LED屏发布公益广告等方式普及提升全民应急救护知识。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15/c14739-40321109.html

返回目录>>

14国科学家联合倡议开展人类基因组计划二期

2024-09-15 中国新闻网

记者14日从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获悉,近日,由中国科学家发起,中国、希腊、马来西亚、英国、比利时、土耳其、美国、新加坡等14个国家的科学家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以社论方式联合发表了题为《献给人类1%的礼物:人类基因组计划二期》的文章,倡议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二期(HGP2)。

据了解,该计划的初步目标是完成全球1%人口,即来自至少100个国家的8000万人的基因组测序,并探究得到的遗传变异信息与临床的相关性,旨在构建更全面、更多样化的人类基因组图谱。同时,计划在至少10个国家构建多组学人群队列,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和普及,让人人都能平等享受精准医疗的科学成果,特别是少数族裔群体。这一倡议标志着全球科学界在基因组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致力于实现更广泛的健康公平和医疗进步。

发出倡议的科学家包括:华大集团汪建、刘伟斌,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徐讯、金鑫、李艳,希腊帕特雷斯大学健康科学学院药学系乔治·帕特里诺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化生物学中心徐书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系李立明,哈佛医学院遗传学系乔治·丘奇,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澳大利亚热带健康与医学研究所于尔根·赖希哈特,印度约翰·马丁肝脏研究与创新中心帕尔塔·马朱姆德等。

1990年,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启动,并于2003年宣告完成。这项计划由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和中国的科学家花了13年时间,耗资38亿美元完成,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20世纪三大科学工程。20多年来,HGP的完成极大推动了基因组学研究和精准医疗的发展。美国巴特尔研究所的一项分析指出,如果将美国1993年至2003年的十年间在HGP项目的投入与该计划对美国经济和基因组产业产生的综合影响相比,投入产出比高达1∶141。

多国科学家在文章中开宗明义指出:20年过去了,人类基因组学对精准医疗和精准公共卫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要想取得更具影响力的进步,还有赖于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我们必须从先例中汲取灵感,这些先例展示了如何组织人类负责任地使用合适的技术和协作来解决问题的先进经验。同时,我们必须更加努力,使精准医疗成为全人类普遍的礼物——对后代来说,是可用和可及的。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15/c14739-40321100.html

返回目录>>

“婚检率显著提升”值得分析

2024-09-15 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日前通报,2023年北京市婚前医学检查率较2013年提高10倍,产前筛查率、严重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率较2013年分别提高10.0%和18.4%。

出生缺陷防治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与北京市婚检率显著提升相对应的,是近年来北京市出生缺陷率显著下降。目前北京市严重出生缺陷围产期发生率、神经管缺陷发生率较2013年分别降低31.8%和16.9%,全市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这不是北京市一地的变化,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如此。《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是,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50%以上。去年7月,国家卫健委在答复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相关建议时透露,2021年全国婚前医学检查率已达到70.9%,明显高于发展纲要确定的目标,已超额完成了任务。

婚检率的快速上升势头,也让社会上的一些担心不攻自破。我国改强制婚检为自愿婚检之后,一些人认为,或许可能出现民众普遍不愿意婚检,进而出现婚检率大幅下降等现象,导致出生缺陷率居高不下。现在看来,这些担心都显得多余。公民健康素养大幅提升,让参加婚检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

但是,数据背后也藏着一些隐忧。比如,婚检率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在一些地方和群体当中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因婚检不全面和重大疾病婚前未尽告知义务,导致因病撤销婚姻的案例近年来呈现多发趋势,成为婚姻幸福的重要影响因素。

主动参加婚检值得肯定,从制度设计来看,如何提高自愿婚检的吸引力,是否要引进更多激励措施都值得思考。尤其是,越是边远落后地区,婚检的自觉性越低,对于这些地区更应该出台相关鼓励婚检的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医疗机构在确定婚检项目时,往往注重共性而缺乏个性,婚检者通常按照统一的套餐做检查。应该事先进行问诊,再根据当事人不同的情况开出“婚检处方”,确保婚检更有针对性。个人对于婚姻的一些错误观念也需要纠正,比如认为对方要求自己婚检是对自己缺乏信任等。个人尤其要了解不适合结婚的疾病,避免因漏检关键项目,为婚姻埋下隐患。

只有更好地发挥出婚检的作用,进一步确保婚姻双方和子女的健康,才能维护好婚姻和家庭的幸福。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15/c14739-40321041.html

返回目录>>

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 助力建设健康中国

2024-09-15 光明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作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的重要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改革成效如何?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还需在哪些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记者采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艳红。

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问: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和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作出一系列战略谋划。我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一是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日益完善。我国颁布首部中医药法,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各地各有关部门推动出台一系列中医药领域重大的政策、工程、规划和改革举措。

二是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目前,全国已设置中医馆4.17万个,超过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202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约有9.3万个,总诊疗量达15.4亿人次。

三是中医药科技创新驱动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通过科研筛选出“三药三方”,为抗击新冠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遴选并发布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52个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100项适宜技术和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组建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依托该中心等搭建的“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成功被认证为世界卫生组织一级注册机构。建设形成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青年人才梯次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立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周期性表彰奖励机制。

四是中医药文化建设和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效。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与40余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建设30个较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一批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促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问:落实全会《决定》部署,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还需在哪些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推动建立起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政策法规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重点改革任务:

一是发挥好改革试点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局性改革协同推进,鼓励支持在中医药服务模式、人才发展机制、科研评价机制等方面大胆试验。

二是健全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促进中医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和综合救治能力,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

三是深入推动中医药融入医改各项政策。不断健全鼓励中医药服务供给和使用的政策机制,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做好制度设计,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四是深化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持续开展岐黄学者、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青年岐黄学者等人才培养项目和创新团队、重点学科等建设,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在促进各类人才快速成长和脱颖而出上下更大功夫。

五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中医药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组织实施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围绕产业全链条全环节,推出一揽子创新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着力把中药产业打造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

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更好发挥特色优势

问: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康需求,如何更好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提升就医获得感?

答: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解决14亿多人口的健康问题,有力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挑战,必须走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彰显和放大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

锚定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目标,国家中医药局将着眼于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立足于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始终把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作为主攻方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需求。

我们把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作为重点,统筹优质资源提质扩容和补齐服务短板,加大力度建设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优化中医药服务供给,推进重大疑难杂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遴选62家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试点和建设单位,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问:如何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答: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事业和产业的协调发展,需要不断强化中医中药协同发展。中药产业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具有独特价值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但其仍存在一些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挑战,比如,产业链条长,统筹协调难度大;中药特别是中成药组成成分多样,作用机制复杂,科技支撑、引领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该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政策支持,加大科研创新投入,聚焦中医优势病种和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加快推进中药新药研发,提升质量,提高疗效,更好满足群众临床用药的需求。

未来,我们将重点围绕解决影响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优势资源重组,加快构建现代化中药产业体系,促进中药产业集群发展,以创新优质先进的生产力促进中药产业提升,更好发展“中国药”。

充分挖掘释放中医药文化价值

问:中医药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如何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答: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作为“钥匙”,中医药深刻表达着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杰出代表。

充分挖掘释放中医药的文化价值,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谱写特色篇章,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未来,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具体而言,要充分挖掘释放中医药的文化价值,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促进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深入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要推动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中医药海外中心、中医药国际标准、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药类产品海外注册服务平台等的建设,进一步深化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和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影响力。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15/c14739-40321022.html

返回目录>>

日媒:日本百岁及以上老人超9.5万,女性约占九成

2024-09-18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日本《读卖新闻》17日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当天宣布,截至今年9月15日,日本共有超9.5万名100岁及以上老人,这一数字较去年增加了2980人。在百岁及以上老人中,女性约占九成,约8.4万人,男性仅有1.1万人左右。

据报道,由于医疗水平的提升和护理服务的改善,日本百岁及以上老人人数在1998年首次破万,2012年突破5万。据悉,日本目前年龄最大的老人是居住在兵库县一家养老院的糸冈富子,现年116岁。今年8月,她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前纪录保持者玛丽亚上个月在西班牙去世,享年117岁。

据报道,日本全国平均每10万人中有约76位百岁及以上老人。若按都道府县进行划分,岛根县连续12年成为百岁老人比例最高的地区,其次是高知县(154.20人)和鹿儿岛县(130.73人)。百岁及以上老人最少的是埼玉县(45.81人)。厚生劳动省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女性平均寿命为87.14岁,男性为81.09岁。人均寿命日趋提高的同时,也凸显出日本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日本政府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接近30%。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UBB9YW7ox

返回目录>>

单碱基编辑器比“基因剪刀”还好用

2024-09-18 科技日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动物表观基因组学创新团队运用人工智能挖掘出一种新型蛋白——胞嘧啶脱氨酶,开发出高效、无序列偏好的胞嘧啶碱基编辑工具。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

“团队利用人工智能蛋白结构预测工具和结构聚类方法来挖掘和筛选新的胞嘧啶脱氨酶,并提供了高效率、适用广泛的候选胞嘧啶脱氨酶用于构建胞嘧啶碱基编辑器,有力推进胞嘧啶碱基编辑器在生物医学和农业育种等领域的应用。”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左二伟告诉记者。

修改特定碱基更精准

“单碱基编辑器是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技术,能精确修改DNA分子中的单个碱基,不必像传统的基因编辑工具那样随机切割基因组或完全替换整个基因序列。单碱基编辑器利用特定的蛋白质或酶与靶向RNA结合,能够实现定点突变,从而精确调整基因的功能或表达水平。”左二伟说,这种技术极大地拓展了基因编辑的应用领域,使科学家可以更精细地探索基因的作用机制和影响,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有重要价值,也在应用实践中具有巨大潜力。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几种主要的单碱基编辑器,其中包括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BE)、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BE)等。

“这些编辑器相较于传统的基因编辑工具,有显著优势。首先,它们精确性更高,只修改特定碱基,而不会对周围的基因序列造成改变。例如,CBE可利用胞嘧啶脱氨酶将靶位点的胞嘧啶转变为胸腺嘧啶;ABE则通过将特定的腺嘌呤直接转变为鸟嘌呤,精确地修正单个碱基,而不影响其余基因组结构。其次,相较于被称为“基因剪刀”的基因组编辑器CRISPR-Cas9需要引入双链断裂修复机制,单碱基编辑器可以在不切断基因组双链的情况下对靶位点进行精确修改,有助于保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左二伟说。

此外,单碱基编辑器还能够在无需大规模替换DNA的情况下,实现对基因功能的精确调节,节省了时间和资源,提高了操作效率。

左二伟介绍,单碱基编辑器因其精确、高效、安全的特性,正逐渐成为基因编辑领域的重要工具。

基于AI的蛋白结构预测更高效

为了让单碱基编辑器这个基因编辑的“利器”锋芒更盛,研究人员对其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

上述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创新团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便是其中一例。

作为CBE的关键蛋白酶,胞嘧啶脱氨酶的催化特征直接影响了CBE的编辑性能。

“目前常用的胞嘧啶脱氨酶在基因编辑过程中存在效率不够高、有明显的序列偏好性以及潜在的脱靶风险等问题。因此,发现具有新功能特性的胞嘧啶脱氨酶对于提升和扩展CBE的编辑性能至关重要。”论文第一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博士后徐奎告诉记者。

传统方法主要依赖蛋白质的一级序列信息通过序列保守性比对和分类来实现对新蛋白的筛选。然而,这种方式忽略了影响蛋白功能的关键因素——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近年来,随着AlphaFold2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能够快速预测给定蛋白序列的三维结构,通过规模化分析和分类蛋白结构,极大地推动了新功能蛋白的挖掘效率。

“本研究利用AlphaFold2生成了大量自然界中存在的胞嘧啶脱氨酶的三维结构预测,并根据结构相似性对这些脱氨酶进行了聚类。从每个聚类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脱氨酶进行碱基编辑活性检测。通过这种方法,我们筛选出多种具有显著特征的脱氨酶,它们展示出高编辑效率、编辑效率与脱靶效应之间的更佳平衡以及编辑窗口的多样性。”徐奎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发现了几种在编辑位点序列上不具偏好性的胞嘧啶脱氨酶,能够无选择性地编辑不同的基因序列,这一发现尚属首次。“这项研究凸显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蛋白结构预测工具在挖掘和筛选新功能蛋白方面的巨大潜力,并提供了新的候选胞嘧啶脱氨酶用于构建CBE。”徐奎说。

基础和应用研究潜力巨大

单碱基编辑器在生物医学和农业育种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

“在生物医学领域,单碱基编辑器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遗传病治疗方面。遗传病往往由单碱基突变引起,如囊性纤维化和镰状细胞贫血等。传统治疗方法通常是对症处理,难以根治。单碱基编辑技术的出现为这些突变的精确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左二伟说,例如,利用CBE或ABE可以直接修复基因组中的有害突变,恢复正常基因功能。这种精准的基因修复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副作用,还有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单碱基编辑技术在癌症治疗和免疫疗法领域也展现了潜力。例如,通过定点修复癌症相关基因的突变,可以有效提升免疫疗法的治疗效果,并减少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在农业领域,单碱基编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改良作物和家畜的性状。例如,通过CBE或ABE可以精确调控农作物的抗病性、耐旱性和产量等重要性状,从而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经济价值。这种精准改良不仅有助于缓解全球粮食安全压力,还能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左二伟说。

此外,单碱基编辑技术在基础科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精确修改特定基因的功能区域,科学家可以深入探索基因的调控机制。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单碱基编辑技术研究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或调控元件,揭示其在细胞分化、发育和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这为理解生命的基本规律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拓展,预计单碱基编辑技术将成为未来基因编辑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给人类健康、食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深远影响。”左二伟说。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UAS8PfTEx

返回目录>>

支付宝母公司已收购好大夫在线

2024-09-14 环球网

【环球网综合报道】9月14日,企查查近日数据显示,互联网医疗企业好大夫在线的运营主体——互动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进行了工商变更:股东变更为蚂蚁集团旗下的上海云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雷军等股东退出,但王航仍担任公司董事长;公司法人则变更为支付宝副总裁、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张俊杰。

好大夫在线是互联网医疗服务开创者之一。近一年来,业内陆续传出好大夫在线裁员、资方退出、寻求并购等消息。今年4月,有消息称,阿里健康目前正与好大夫在线洽谈收购事宜,双方已经就一些关键问题的谈判取得实质性突破。不过双方纷纷予以否认。

此次工商信息变更,是首次出现确定性的公开信息。但截至目前好大夫在线和支付宝双方均未主动对外发声。

好大夫在线曾首创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推动互联网医院在银川的先行先试。在线问诊是好大夫在线最核心的服务。2008年起,好大夫在线开始建设医生工作站,提供线上医患交流工具。2016年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上线,好大夫平台的注册医生在完成多点执业备案后,即可进行线上诊疗服务。

此后,好大夫在线又相继建立医生团队诊疗模式,搭建智能分诊系统、病案管理系统、云笔记系统、医疗用品目录和供应链管理系统等等,始终围绕医生的在线诊疗和病例交流进行工具迭代。

据好大夫在线官网显示,截至9月13日,平台已收录全国10530家正规医院932951位大夫,283306位公立医院医生在线解答。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QsOPFWV0F

返回目录>>

多个首展首秀亮相 服贸会上的医疗科技高精尖

2024-09-14 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姚倩】 9月12日-16日,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 “服贸会”)如期举办。多家全球知名药械及医疗企业携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本届服贸会。其中,美中宜和作为健康卫生服务专题的主要参展机构之一,首次亮相服贸会,并启动国际化医疗平台。同样,西门子医疗作为首次参展服贸会的“新朋友”,发布了五大价值服务解决方案。而作为连续4年参加服务会的老朋友,阿斯利康通过这一聚焦服务贸易的综合性、国际化平台,持续加码本土合作。

国际化医疗平台正式启动

服贸会上,美中宜和举办了国际化医疗平台的启动会,并宣布了其三级中外合资医院已于8月全面完工并将于2024年年底正式开业。

目前,美中宜和已经从一个单纯的妇产专科医院向多学科发展,拥有1家三级肿瘤专科医院、1家生殖专科医院、6家妇儿医院以及2家门诊中心等15家机构,学科也从妇儿扩展至肿瘤、骨科以及耳鼻喉等。

美中宜和创始人兼CEO胡澜博士表示,新医院的启用不仅是美中宜和实力与信心的象征,更是集团向国际化医疗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将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胡澜还提到,2022年,美中宜和成为抖音旗下的医疗服务板块,这一战略合作为美中宜和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资源,加速了医疗服务创新与升级的步伐。借助这一优势,美中宜和国际化医疗平台取得了多项成就与进展,包括多学科平台与国际化诊疗模式的构建、临床转化型科创平台的成功运营、国际诊疗服务的持续拓展、全球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化,以及外事及外籍人员诊疗服务的优化等。

据介绍,在新的三级中外合资医院启用后,美中宜和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医学科技的研究与应用中,通过多学科国际化合作的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

健康卫生服务亮点多

除了美中宜和外,西门子医疗也是首次参展服贸会。作为服贸会的“新朋友”,西门子医疗通过实体展览与互动体验相融合的方式,展示了公司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其在中国的落地成果,其全新价值服务理念,即“战略客户支持中心”也在服贸会上首次发布。

西门子医疗展示了包括全球首款光子计数CT NAEOTOM Alpha、创新场强磁共振MAGNETOM Free.Max和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在线自适应放射治疗平台Ethos在内的一系列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产品,全面展现了公司在推动医疗科技进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的最新成果与深邃洞见,从而支持健康中国建设和医疗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

诺诚健华、阿斯利康都是服贸会的“老朋友”。今年,诺诚健华自主研发的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新型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奥布替尼亮相2024服贸会的首钢园区6号馆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和国家会议中心京津冀集合展区。同时,诺诚健华展示了公司在血液瘤、实体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最新研发进展。

诺诚健华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崔霁松博士说:“我们很高兴能够连续在服贸会这一国家级平台上展示我们的创新成果。今年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聚焦新质生产力、展示前沿成果与应用场景,为全球企业提供更多合作机遇。生物医药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诺诚健华将持续深耕源头创新,瞄准国际前沿,加速推进更多创新药惠及全球患者。”

阿斯利康继续深度参与服贸会,今年,阿斯利康将与国控、华润、科园三家商业公司签署2025年药品采购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本土合作,共同加速创新药惠及中国患者。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QuiTWGBbs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