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903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9-03
TOC \o "1-3" \n \h \u 热点追踪
2024年“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在京启动
高层动向
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座谈会在山东召开
疾控动态
2024年全区寄生虫病防治技术高级师资培训班在南宁举办
省疾控中心开展医疗机构肿瘤随访登记项目督导工作
科研动向
《柳叶刀》子刊:肉,真不能多吃!迄今最大/最全面研究发现,
禽肉/红肉/加工肉都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
Arthritis Rheumatol:类风湿性关节炎或与肺癌风险增加紧密相关
“被忽视的英雄”——酪氨酸!Sci. Adv揭示:饮食中非必需氨基酸Tyr对寿命的重要影响
Bioactive Mat:科学家有望增强机体自然杀伤性细胞抵御儿童脑瘤的潜能
舆情信息
“男女错检”是骗保障眼法
武汉专家发现脑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新方案
斯洛文尼亚确诊3例西尼罗病毒感染病例
日媒:日本部分地区男性可休更年期假
仅35万人,日本上半年出生人口再创新低
我国首款自主研发主动脉瓣膜获批上市
生活方式“生出”了一门医学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成效显著
食品安全 “你点我检”
食品抽检量达78万批次
多措并举保障人民健康
——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③
我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
噪声自动监测能力显著提升
云南构建“银龄医师”保障体系
河南:“千帆计划”防治慢阻肺
浙江 职业卫生监管“助企合规”
2024-09-02 新华健康
9月2日,2024年“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在京举办。国家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利出席并致辞。
李利指出,近年来,国家药监局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着力以高效能监管保障高水平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药品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上市步伐不断加快,药品监管能力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有力地保护和促进了公众健康。
李利强调,国家药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细化落实党中央改革部署的具体措施,深化全过程药品监管改革,全领域提升依法监管水平,全周期筑牢药品安全底线,全链条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加强药品监管现代化建设,推动药品高水平安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本次宣传周的主题为“药品安全 良法护航”,时间为9月2日—8日。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提升公众药品安全科学素养,营造社会共治良好氛围。
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中国科协等部门相关同志,国家药监局局领导,药品安全总监,国家药监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地方药品监管部门、新闻媒体等各界代表出席启动仪式。
摘引网址: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240902/c5b39c1699e
返回目录>>
2024-09-02 国家卫健委职业健康司
为推进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工作,2024年8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在山东省聊城市组织召开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座谈会。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处及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上,河北、吉林、上海、江苏、山东、广东、重庆、新疆等地进行了典型经验介绍,各省交流了帮扶工作进展情况。与会人员赴东阿阿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东阿钢球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观摩。
会议强调,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结合职业病防治人才培训项目,多措并举提升帮扶团队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帮扶工作质量,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方法,持续提高帮扶成效和巩固帮扶成果,切实提升广大劳动者职业健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zyjks/s7786/202409/b2b2cfe5fb26468
返回目录>>
2024-09-02 广西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防制所
为进一步做好全区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提高各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能力,培养和储备一批寄生虫病高级师资力量,由自治区疾控局主办、自治区疾控中心承办的2024年全区寄生虫病防治技术高级师资培训班于8月25-30日在南宁市举办。自治区疾控局卫生免疫处一级主任科员杨艳、自治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朱金辉出席开班仪式,来自全区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30名寄生虫病防治技术骨干参加了培训。
杨艳强调,虽然我区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历经几代人、近70年的艰辛,相继消灭了血吸虫病、丝虫病和消除了疟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肝吸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日趋严重,疟疾等境外输入性寄生虫病风险较大,基层寄防队伍的人员老化、短缺及能力不足的问题凸显,面临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寄防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通过这次培训,有效提高基层人员寄生虫病防控能力,着力培养、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寄生虫病防治师资队伍。
自治区疾控中心寄防所专家分别就各种寄生虫病原学、发病机制及防治知识、重点寄生虫病检测技术理论知识、防控政策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授课,参训人员还进行了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疟原虫血片制作及染色、加藤片镜检等相关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现场实操。
此次培训,使学员们基本掌握了分辨各种寄生虫的种类、形态和特征的技术要领,为以后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引网址:https://www.gxcdc.com/html/xwzx/2024/0902/15073.html
返回目录>>
2024-09-02 陕西省疾控中心慢病所
为贯彻落实《健康陕西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履行肿瘤登记报告职责”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大型综合医疗机构肿瘤随访登记工作,推动我省肿瘤随访登记工作高质量发展,2024年8月22-30日,在两所省部级综合医疗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唐都医院)、两所市级综合医疗机构(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安市儿童医院)开展肿瘤随访登记督导工作。
督导组采用现场走访与座谈会的形式对四所医疗机构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了调研了解,针对存在的问题,省疾控中心与西安市疾控中心、四所医疗机构、及医疗机构所在的区县疾控中心、卫健局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座谈研究,对现存的问题给与了及时解答,再次强调了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的重要性,并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严格按照《陕西省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规范开展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进一步提高各医疗机构肿瘤随访登记数据质量。
摘引网址:http://www.sxcdc.com/newstyle/pub_newsshow.asp?id
返回目录>>
2024-09-03 奇点糕
我感觉,这篇迄今最大规模、最全面的研究,要让无肉不欢的老饕们破防了。
最近几天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却让无肉不欢的朋友们高兴不起来。
大约两周前,哈佛大学胡丙长团队发现,红肉中富含的血红素铁与2型糖尿病有关,每天吃进去的血红素铁(红肉)越多,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越高[1]。
很多人看到这个研究的时候,送到嘴边的涮肉都吓掉了(要是小肥羊能看懂这个研究,估计要高兴地“咩咩”叫)。不过,还是有很多人不信邪,他们看完论文之后表示:欧美国家的数据,不能指导中国人;还有人表示,要少吃或不吃红肉,改成狂炫鸡鸭肉。
显然,这些老饕们确实精准地抓住了之前研究的不足之处。然而,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显然也注意到了它们:研究对象主要是北美和欧洲人;研究的肉类主要集中在红肉,关于家禽肉的研究较少。
近日,由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Nicholas J Wareham和Nita G Forouhi领衔的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上发表一篇重要研究论文,弥补了上述不足。
他们分析了全球近200万人随访10年的数据发现,每天吃50克加工肉类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15%相关,每天吃100克未加工红肉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10%相关,每天吃100克家禽肉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8%相关[2]。
简单来说,无论是加工肉类,还是未加工红肉,甚至是家禽肉,只要吃的较多,均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有一个好消息是,用未加工红肉或家禽肉替代加工肉类,可以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为了扩大吃肉会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的适用人群,研究人员这次采集了全球31个队列的数据。
包括12个美洲地区队列、9个欧洲地区队列、7个西太平洋地区队列、2个东地中海地区队列和1个东南亚地区队列。
其中就包括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和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队列。
这个研究总共包括1966444名成年人,都有饮食和2型糖尿病确诊情况的数据。
总体上看,不同人群的肉类消费量存在差异。欧洲地区队列的加工肉类消费量高于其他地区,而美洲地区队列的家禽肉消费量高于其他地区。
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0年,在随访期间共有107271人确诊2型糖尿病。
在调整所有风险因素之后,Wareham/Forouhi团队发现,每天吃100克未加工红肉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10%有关,每天吃50克加工肉类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15%有关,每天吃100克家禽肉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8%有关。
具体到各个地区来说,在美洲地区,未加工红肉和加工肉类分别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13%和17%有关;在欧洲地区,这两个数据分别为6%和13%;在西太平洋地区和东亚地区,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7%和15%。在东地中海和南亚地区,上述关联并不显著。
从上表可以看出,肉类消费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在不同队列之间均有异质性;不过,没有证据表明年龄、性别或体重指数可以解释这种异质性。
Wareham/Forouhi团队还探索了不同肉类的替换,是否会影响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用每天吃100克未经加工的红肉替代每天吃50克的加工肉类,预计可以将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平均降低7%;用每天吃100克家禽肉取代每天吃50克加工肉类,预计可以将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平均降低10%。不过,用家禽肉替代未加工的红肉可能不会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总的来说,剑桥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的这项迄今最大规模、最全面的研究表明,未经加工的红肉、加工肉类和家禽肉都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只不过与未加工红肉和加工肉类相比,家禽肉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弱。此外,在模拟食物替代分析中,他们还发现用未加工红肉和家禽肉替代加工肉类,与较低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关。
基于以上发现,Wareham/Forouhi团队认为,肉类消费(尤其是加工肉类和未加工红肉)是不同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这些发现强调了减少肉类消费对公众健康的重要性,有望为膳食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
在同期《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上配发的评论性文章中,来自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的Dagfinn Aune表示,鉴于这个研究的样本量非常巨大,以后的研究似乎不太可能大幅改变总体结论,尤其是针对红肉和加工肉类的结论[3]。
那这肉咱们是不是干脆就不吃了。当然不是,这些研究都表明吃的太多对健康不利,但是适量摄入肉类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居民每天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应该控制在120-200克(这还包括每天一个鸡蛋,每周至少两次水产品)[4]。按照这个标准的话,每周畜禽肉的摄入量最多也就一斤(500克)。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e0c884139115.html
返回目录>>
Arthritis Rheumatol:类风湿性关节炎或与肺癌风险增加紧密相关
2024-09-02 生物谷原创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患者肺癌风险增加50%以上有关,而RA-ILD代表了一个风险较高的患者群体,其患肺癌的风险大约会增加三倍。
类风湿性关节炎(RA,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炎性关节炎,常常会导致关节外疾病表现,尤其是在肺部。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Arthritis & Rheumatology上题为“The Risk of Lung Cancer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梅奥诊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或与患者肺癌风险明显增加有关。
医学博士Rebecca T. Brooks表示,我们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RA间质性肺部疾病(ILD,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的患者的肺癌风险进行了评估,这项研究分析中共纳入了72,795名退伍军人健康管理局的RA患者和633,937匹配的非RA参与者。研究结果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肺癌风险增加之间独立相关(校正风险比aHR为1.58),而且在非吸烟人群(aHR为1.65)和偶发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aHR为1.54)中会持续存在。
相比非RA对照组个体而言,常见的RA-ILD(757名患者,aHR为3.25)与肺癌风险之间的关联性要高于无ILD的RA患者(aHR为1.57);常见和偶发RA-ILD患者所得的研究结果相似(RA-ILD vs 非RA:aHR为2.88)。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患者肺癌风险增加50%以上有关,而RA-ILD代表了一个风险较高的患者群体,其患肺癌的风险大约会增加三倍;增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肺癌监测,尤其是针对RA-ILD群体,或许能作为一种有用的策略来减轻癌症死亡主要原因所带来的疾病负担。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5fcd84151568.html
返回目录>>
“被忽视的英雄”——酪氨酸!Sci. Adv揭示:饮食中非必需氨基酸Tyr对寿命的重要影响
2024-09-02 生物谷原创
本研究发现,在氨基酸供应不足且高需求的情况下,Tyr成为限制性氨基酸,对营养感知通路、繁殖能力、代谢、进食行为和寿命起到了调节作用。
必需氨基酸(EAAs),如蛋氨酸(Met),在调控寿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Met限制已被证实可以显著延长多种生物的寿命。相比之下,非必需氨基酸(NEAAs)的作用往往被忽视。相关研究发现,酪氨酸(Tyr)等NEAAs在调节寿命、代谢、繁殖和进食行为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Tyr不仅在果蝇幼虫阶段是一种重要的营养信号,在成虫阶段也有类似的作用。此外,氨基酸通过感知和反馈机制系统性地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寿命和食欲调控,但对NEAAs在进食调控中作用机制的研究仍然不足。
近日,京都大学的Fumiaki Obata研究团队在Sci. Adv发表了题为Context-dependent impact of the dietary non-essential amino acid tyrosine on Drosophila physiology and longevity的研究论文,系统评估了NEAAs在调节与蛋白质限制相关的表型中的作用。研究指出,在氨基酸供应不足且需求高的情况下,Tyr成为了限制性氨基酸,影响了营养感知路径、繁殖能力、新陈代谢、进食行为以及寿命。
研究团队通过去除合成饮食中的十种非必需氨基酸(NEAAs)之一来观察效果,发现多数NEAAs的缺失对寿命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天冬氨酸(Asn)和半胱氨酸(Cys)的缺乏会缩短寿命,而Tyr的缺乏则延长了寿命。
为评估NEAAs缺乏对繁殖力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饮食控制并统计了果蝇的24小时产卵量。结果表明,Asn和Tyr的缺乏都显著降低了繁殖能力,尤其是Tyr的影响比Asn更显著,但与Met缺乏的影响相比则较轻,这表明在某些情况下Tyr可被视为半必需氨基酸。此外,Tyr缺乏导致果蝇卵巢大小显著缩小。
此外,研究还发现,Asn、天冬氨酸(Asp)、丝氨酸(Ser)和Tyr等NEAAs的缺乏显著增强了果蝇抵抗饥饿的能力。特别地,Tyr缺乏不仅提高了抗饥饿能力,还延长了寿命,是唯一同时具备这两种效果的氨基酸。此外,Tyr缺乏还增加了果蝇对富含蛋白质的酵母提取物的偏好。
通过量化NEAA剥夺后的全身NEAA水平,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NEAAs在体内的水平是保持稳定的。然而,Asn、Ser及Tyr缺乏会导致其体内水平显著下降,其中Tyr和Asn降至约30%和37%,Ser降至约75%。尽管Asn和Tyr的体内水平下降程度相似,但它们对寿命的影响却不同。Tyr缺乏还导致了其他多种氨基酸水平的升高,这可能与代谢变化或增强的蛋白质分解有关。
当氨基酸摄入量较高时,Tyr缺乏对寿命、生育力和抗饥饿能力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在低氨基酸条件下,Tyr缺乏对这些表型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补充苯丙氨酸(Phe)可以恢复由Tyr缺乏引起的生育力下降,表明Tyr代谢物可能与生殖调控无关。研究表明,Tyr的饮食需求不仅取决于其合成能力,还与其消耗速度有关。
由于产卵是雌性果蝇最需营养的过程之一,研究人员通过使用雄性果蝇和无卵雌性果蝇探究了生殖能力对Tyr剥夺表型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雄性果蝇和无卵雌性果蝇中,没有观察到寿命延长、抗饥饿能力增强或蛋白质偏好增加的现象,同时,Tyr内部水平在无卵雌性果蝇中也没有显著下降。说明在面临高氨基酸需求和低氨基酸供应的条件下,Tyr可能成为限制性氨基酸。
对Tyr在调节营养感知途径中的作用研究发现,Tyr缺乏显著增强了ATF4活性,主要集中在成年果蝇的腹部脂肪组织中。此外,Tyr缺乏激活了ATF4的目标基因,如Thor、scylla(scyl)和CNMa,并抑制了FIT神经肽的表达。RNA测序分析表明,Tyr缺乏导致348个基因表达变化,包括上调与FoxO信号通路、自噬和mTOR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表明Tyr在调节这些营养感知途径中起关键作用。
此外,Tyr缺乏导致了一系列与外骨骼形成相关的基因上调,同时抑制了免疫反应的相关基因,包括抗菌肽和Turandot家族蛋白。尽管免疫信号通路被抑制,但免疫因子Relish的表达却异常上升,这可能与mTORC1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值得注意的是,Tyr降解酶的表达也下降,但AMPK磷酸化水平未受影响,表明AMPK可能不参与成年果蝇Tyr缺乏的表型变化。
总之,这项研究全面探讨了单一NEAA缺乏对成年雌性果蝇营养感知路径、生殖能力、抗饥饿能力、进食行为和寿命的影响,揭示了Tyr作为潜在限制性营养素的重要性,为健康寿命的饮食干预提供了新视角。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7c1784136487.html
返回目录>>
Bioactive Mat:科学家有望增强机体自然杀伤性细胞抵御儿童脑瘤的潜能
2024-09-02 生物谷原创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从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所产生和表征的不同自然杀伤性细胞表型,以及其在体外抵御ATRT的抗肿瘤活性,或能为开发治疗儿童脑瘤的潜在免疫治疗性策略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自然杀伤性细胞(NK细胞)是一种在事先没有刺激的情况下能消除靶向性细胞的细胞毒性免疫细胞,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能为开发抵御人类侵袭性癌症的安全有效细胞疗法提供NK细胞的强大来源。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Bioactive Materials上题为“Feeder-free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iPSCs into natural killer cells with cytotoxic potential against malignant brain rhabdoid tumor cell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或有望增强自然杀伤性细胞靶向作用儿童脑瘤的能力。
文章中,研究人员展示了增强自然杀伤性细免疫细胞从而改善其攻击罕见儿童脑瘤能力的可能性。研究者Sang说道,自然杀伤性细胞是机体中的警察,其能在体内巡逻并识别病毒、细菌和其它病原体,以及癌细胞,我们的研究目标就是增强这些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并促使其对抗癌症的能力更强。自然杀伤性细胞能靶向作用所有类型的癌症,而此前研究分析了其作为疗法的有效性,但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分析了自然杀伤性细胞摧毁恶性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 rhabdoid tumor)的能力。
当这种肿瘤出现在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时,其被称之为非典型畸胎横纹肌样瘤(ATRT,atypical teratoid rhabdoid tumor),尽管其是一种罕见疾病,但其在三岁以下儿童所发生的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占到了20%的比例。如今这种疾病已经成为了一种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对于患癌儿童而言(尤其是患脑癌的儿童),研究人员并没有一种标准且优化的治疗手段。
自然杀伤性细胞是人类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但其常常会被癌细胞所压倒,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想通过研究观察是否其能帮助抵御疾病,同时开发出一种比化疗或放疗等传统手段副作用更小的治疗方法。研究人员对来自皮肤或血液中的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所衍生的自然杀伤性细胞进行研究,这些干细胞能被重编程为胚胎样状态,从而允许其发育成为任何类型的人类细胞,与通常用于类似研究的小鼠喂养细胞不同,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自然杀伤性细胞并不会造成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排斥的风险。
同时研究人员还利用不同的蛋白质来刺激这些细胞使其拥有更强的杀伤能力,从而就增强了这些细胞的免疫质量。尽管后期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来开发一种针对癌症患者的即用疗法,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所衍生的自然杀伤性细胞或能作为未来治疗儿童脑瘤药物或疗法的基础,这些研究发现还能为开发一种针对脑癌儿童的安全且更有效的免疫疗法铺平道路。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从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所产生和表征的不同自然杀伤性细胞表型,以及其在体外抵御ATRT的抗肿瘤活性,或能为开发治疗儿童脑瘤的潜在免疫治疗性策略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c1e5841522a0.html
返回目录>>
2024-09-03 北京晚报
“前列腺磁共振成像”“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都是男科类诊疗项目,然而国家医保局在大数据筛查中发现,居然有女性患者产生了此类医保费用。据报道,国家医保局近日点名了30家医院。有的医院一年开展了1263次此类“奇葩”检查,平均每天就有三四次;既有给女性患者做男科检查的,也有给男性患者做妇科类诊疗的。出人意料的是,其中大多是公立医院,甚至还有三甲医院。
据国家医保局介绍,这些项目里有的是医疗机构为收费乱开的;有的属于医疗机构设立不合理套餐收费,比如有医院在女性的肿瘤筛查套餐里嵌入男科检查项目;还有医疗机构串换项目,比如有医院把男性的自费项目换成可报销的妇科项目……把男女患者的检查项目换来换去,医院图的就是患者没有做检查但医保能报销。如此一来,那些无法兑现的虚设项目就成了骗取医保的捷径。
国家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岂是医院牟利的“唐僧肉”?以障眼法套取医保基金,全然不顾患者切身利益和医保基金管理要求,既伤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障制度的信任,也威胁医保基金安全。
对待骗取医保的“蛀虫”,必须坚决铲除。此次国家医保局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多家医院的问题,表明技术手段在治理骗保上有着重要作用。这对各地监管部门是一个提醒,越是骗保手段隐秘,越要实施有效的核查手段。国家医保局大数据筛查可以发现,日常监管为何没有发现?对欺诈骗保持“零容忍”,严厉打击骗保行为,才能守住老百姓的“救命钱”。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Hj1PU7zgo
返回目录>>
2024-09-0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武汉9月2日电 (杨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研究团队设计并构建一种具有自催化功能及脑肿瘤靶向能力的纳米粒子,在穿透血脑屏障、靶向脑胶质母细胞瘤方面表现出显著能力,并在抑制脑胶质母细胞瘤生长方面表现出良好效果。相关成果于近日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国际期刊《Small Science》。
论文通讯作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Ⅰ科主任医师张申起介绍,脑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脑肿瘤,具有快速生长、高度浸润性、复发率高等特点。在脑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药物递送是主要障碍。
此项研究中,张申起团队筛选出一种新型植物化学物质——甲基巴多索隆,并围绕有效杀死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和有效穿透血脑屏障,设计和构建一种可介导主动靶向肿瘤区域、载有小分子药物且具有自催化功能的甲基巴多索隆自组装纳米粒子。
张申起表示,该纳米粒子能通过抑制上皮-间质转化和诱导细胞焦亡来高效杀死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可作为脑胶质母细胞瘤的有效治疗剂;也可用于封装其他治疗剂,以进一步提高脑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疗效,这为脑胶质母细胞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Hifixxhdx
返回目录>>
2024-09-03 央视新闻客户端
据斯洛文尼亚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当地时间9月2日通报,在斯洛文尼亚东北部的波穆尔斯卡和波德拉夫斯卡地区发现了3例西尼罗病毒感染病例。
据介绍,8月30日,卢布尔雅那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研究所证实有3人感染了西尼罗病毒。这些病例为本地感染,并非来自境外输入。
西尼罗病毒常由蚊子叮咬传播。通常,大部分感染者有发烧、身体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极少数感染者会出现脑炎等神经性疾病。目前尚无针对这一病毒的疫苗或有效疗法。
斯洛文尼亚2013年、2017年各确诊一例西尼罗病毒感染病例,2018年确诊5例。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HiEX13WBP
返回目录>>
2024-09-03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日本《朝日新闻》2日报道,日本部分企业和地方政府正在推进民众对男性更年期的理解和支持,部分地区甚至为有更年期症状的男性职工批准特殊假期。
根据厚生劳动省在2022年3月进行的“更年期症状意识调查”,在50至59岁的男性中,只有15.7%的人表示非常了解男性也会出现更年期相关的不适感。而在有更年期症状自觉的男性中,86.5%的人表示没有去医疗机构就诊,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显示出男性对就医的抗拒心理。
据报道,鸟取县政府自2023年10月起就引入了更年期休假制度。对于因更年期症状而难以继续工作的男性职员,政府允许其每年拥有5天特别带薪假期。在公司方面,以男性员工占比达到90%的本田公司为例,自2022年10月起开展了多项提高对男性更年期障碍的认知活动,并邀请医生开办在线研讨会讲解男性更年期症状和治疗方法,帮助员工及其家属了解详细信息。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HiCIkXVR2
返回目录>>
2024-09-02 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9月1日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31日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30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日本出生人数为35.0074万人,比去年同期下降5.7%。这是同期出生人数连续三年低于40万,也是自1969年有记录以来上半年最低的数字。全年出生人口有可能首次降至70万以下。
报道称,随着人口老龄化,死亡人数不断增加,人口下降的趋势没有停止。上半年死亡人数同比增加1.8%,至81.1819万人。全国人口自然减少46.1745万人。这是连续20年下降,且降幅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结婚人数增加0.9%,达到24.8513万对,为两年来首次增加。
从地区来看,所有都道府县的人口均出现下降。减少最多的是东京(2.8934万人),其次是大阪和北海道。
尽管作为出生人数领先指标的结婚人数有所增加,但仍低于新冠疫情前2019年上半年的水平。由于经济原因,很多人即使结了婚也不愿意要孩子。
如果少子化、老龄化、人口减少的现象持续下去,社会保障体系的前景将受到影响。
尽管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并拨出大量预算来应对出生率下降问题,但仍无法阻止出生人数下降趋势。大和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枝俊悟表示:“向广泛的家庭发放现金,例如儿童津贴,不太可能提高生育率。我们应该考虑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GsqdJcOeg
返回目录>>
2024-09-03 健康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 喻文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主任陈茂团队研发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日前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这是国产首款自主研发上市的球囊扩张式经导管主动脉瓣膜产品。
在医学影像设备监护下,通过股动脉经导管把该产品植入人体主动脉瓣环处,可用于代替病变主动脉瓣膜,改善病变部位狭窄状况,改善心功能。据介绍,该产品适用于系统评估后认为患有钙化的、重度退行性自体主动脉瓣狭窄,不适合接受常规外科手术置换瓣膜,年龄在70岁及以上的患者。
目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有两种:外科开胸手术进行瓣膜置换(SAVR)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相较于SAVR,TAVR无须开胸和体外循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TAVR产品大致可分为球扩式和自膨胀式。在此之前,国内研发的介入主动脉瓣置换产品均采用自膨胀的技术路线。
该产品采用球扩式短支架瓣膜设计,并在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产品瓣架采用钴铬合金,其所产生的径向支撑力可将残瓣压缩至更小的尺寸;独特的生物组织处理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瓣膜的使用寿命;内外密封膜瓣裙设计可有效减少瓣周漏;输送系统具有更优异的调弯性能,使术中主动脉弓通过性更好,有效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903/497389.html
返回目录>>
2024-09-03 健康报
在8月30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联合主办的2024年中国心脏大会(CHC)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指出,生活方式干预是推进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并发出了发展生活方式医学的倡议。
选择何种生活方式是个人行为。生活方式为何与医学扯上了关系?如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达到治病或治未病的效果?在这场大会上,记者尝试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不良生活方式成发病“元凶”
“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依然在上升,疾病负担不容乐观。”胡盛寿介绍,目前全国心血管病患者有3.3亿人,每年约458万人死于心血管病,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致死率的“拐点”尚未到来,心血管病患者住院人数和住院费用仍在快速持续增加。
此外,胡盛寿指出,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危险因素流行,将进一步促使我国心血管病负担持续加重。
这与不良生活方式流行高度相关。胡盛寿列出了一组数据:过去30年,我国吸烟所致死亡人数增加;我国80%的居民每日摄入盐多于12.5克;过去20年,男女居民身体活动水平分别下降44%和36%;血脂异常发病率逐年增加,但居民知晓率仅为30%,控制率不足10%。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在慢性病致病因素中,生活方式占60%。
“人群层面的生活方式改善获益优于治疗,生活方式医学可为疾病防治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胡盛寿表示,如采取合适的生活方式医学措施,可以预防多达40%~60%的癌症,使糖尿病绝对风险降低20%。
而国内外多个指南也指出,生活方式医学是疾病防治的核心和基石。比如,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血管病指南强调,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方法是在一生中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管理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基石。
生活方式既防病也治病
“生活方式处方如同药物处方一样,有着非常明确的频次、剂量、时间、形式、类型等,是针对不同个体、不同疾病量身定制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冯雪表示,“人体具有自我修复能力,而医学去研究这些自我修复能力时,发现一些特定的生活方式可以治疗疾病。这时,生活方式就变成了一种医学处方。”
生活方式处方背后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不是随意为之。冯雪举例:“一名患者可能在25岁就被发现患了高血压,其血压值为160/100毫米汞柱,一般来说可能会给他用上降压药。但我们现在会首先考虑生活方式治疗方案,对他以前的生活方式进行复盘后,为他开出有针对性的营养、运动等生活方式处方。针对高血压患者,我们会让他进行等长训练,也就是使其肌肉在保持一定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进行静止性收缩,类似于靠墙静蹲、平板支撑。大量的实验证据证明,患者训练8周以后能降低收缩压10个毫米汞柱左右,也就是几乎相当于一片降压药的效果。”
实际上,生活方式医学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兴起20多年,我国起步较晚,但生活方式医学的理念与中国传统养生保健文化的精髓一脉相承。胡盛寿介绍,生活方式医学有6个支柱,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身体活动、戒烟限酒、压力管理、睡眠管理和社会支持。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生活方式医学在我国落地生根。2020年9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成立了首个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标志着生活方式医学在中国正式落地。该中心由心脏康复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健康教育中心、社区防治中心组成,围绕构建我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体系、搭建平台、人才培养、政策研究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生活方式医学的概念正在发芽,队伍也不断扩大。2022年9月,健康生活方式医学联盟成立。“该联盟旨在提升成员单位开展运动、营养、心理、睡眠等方面的生活方式医学的干预技术能力,促进生活方式干预规范化管理,推动中国生活方式医学学科落地。”冯雪告诉记者,该联盟现有会员单位121家,预计3年内将增加至200家单位,辐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00家。目前,接触生活方式医学的科室大多为老年科、康复科、体检中心等科室。
促进生活方式医学生根需良方
生活方式医学要想突破重围开辟出一条新路,面临着不少系统性梗阻。
胡盛寿指出,目前我国生活方式医学面临4个主要问题:第一,机制研究及循证研究有待强化,需要寻找科学原理、干预靶点,制定规范和指南,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为个体化的饮食处方、运动处方等提供科学依据;第二,收费难,医保支付难纳入,商业保险缺乏相关险种;第三,专业人才不足,从事生活方式医学的人员基本上都是过去的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的人员,而生活方式医学需要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即医学、营养、运动、心理、睡眠、中医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第四,缺乏有效的推广及普及措施,如何提升基层生活方式医学实践的能力也是我国面临的关键问题。
为此,胡盛寿在会上发出了五大倡议:一是大力推进“全国健康生活方式运动”。基于爱国卫生运动成功经验,在国家层面制定实施规划方案,协调各部门制定相关制度。二是推动公立医院设立生活方式医学科,逐步形成公立医院主导、社会民办机构共同参与的我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体系,临床医生应具备开具生活方式处方的能力。三是开设生活方式医学专业,发展学科,培养人才,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层人才的转型提供基础性支撑。建议医学院、医学专科院校开设生活方式医学专业。生活方式医学具有系统性,是跨学科的新兴医学学科,需要针对我国国情、民情展开更多的系统性研究。四是协同社会力量,促进生活方式医学产业发展。围绕生活方式医学基地建设、生活方式医学﹢大模型、人工智能体检、主动干预健康管理体系、可穿戴设备等进行研究开发。五是呼吁召开“中国健康生活方式运动大会”,促进学科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903/497384.html
返回目录>>
2024-09-03 光明日报
前不久,患者尼玛在西藏那曲市人民医院成功接受了单孔胸腔镜探查止血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手术,现已顺利康复出院。为表感激与敬意,尼玛家人将写有“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的锦旗,送到了主治医生、辽宁援藏医疗队主任张雪飞手中。
那曲平均海拔4500米,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较为特殊。以往,那曲市人民医院遇到类似情况,大都建议伤患转诊上级医院。2024年伊始,辽宁省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工作队抵达后,那曲市人民医院“五个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筹建进展迅速。这是西藏医疗系统“五个中心”建设的缩影。截至目前,西藏已建设“五个中心”国家级17个、自治区级8个、地市级9个,重点专科能力持续增强。
2015年8月,党中央作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决策部署,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对口支援省份组团选派医疗骨干,支持自治区人民医院和七地市人民医院的建设。2021年又将组团受援范围拓展到13家重点县人民医院。截至目前,184家支援医院派出10批近2000名专家支援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
医院管理方面,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帮扶医院科室数量每年约125个,累计开展新项目、新技术4400多项,打包“移植”先进经验1800多项,填补西藏自治区医疗技术空白2500多项,建成7家三甲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彭斌告诉记者,过去一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申报新技术新项目19项,新增血管外科等7大专科门诊,诊疗服务不断完善。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培养4800多名本地医务人员,参加跟岗学习及各种学术交流年均5000余人。今年4月底开始,山东淄博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组组织协调日喀则市昂仁县29名医务人员到淄博市第一医院开展妇产妇幼等内容的培训;同时,围绕“补短板、打基础、强队伍”目标,推进当地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提升改造和高海拔牧区村居巡诊全覆盖。
“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采用“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模式,手把手指导,面对面教授;援藏专家通过“小讲堂”、师徒沟通会等形式规范培养本地年轻骨干医护人员综合能力,培养了一批“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地人才队伍。
2024年1月,第九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医师于尧,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顺利完成了混合现实技术引导下的手术,标志着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向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目标又迈进一大步。
拉萨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尼玛告诉记者:“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已经从自治区、地市延伸到县乡,带动了全区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目前,西藏全区五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全面建成,床位有2万多张,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达3人,远程医疗连通到乡镇。”以往很多不敢想、没法治、治不好的疑难杂症,现如今都可以在西藏当地医院解决。能做的手术越来越多,当地百姓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康福利。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03/c14739-40311771.html
返回目录>>
2024-09-0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电 (史俭)近年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坚持“开门办抽检”,将食品安全抽检与人民群众需求紧密结合。根据老百姓点选的食品种类、项目和场所,市场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安排食品抽检。截至目前,各地开展“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已达6000余场次,抽检量达78万批次,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食品安全就在身边。
在食品抽样和检验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邀请消费者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全程参与,让监管看得见,使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可感知、可参与。消费者变身为食品安全的亲身参与者、见证者和监督者。
实践表明,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改革创新,是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的重要抓手,通过紧盯重点领域和重点食品,加强风险预警和隐患排查;通过下架召回、风险监控、信息通报、联合处置,实现监管端和抽检端的有机协同,形成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社会监督责任的有机闭环。同时,食品安全“你点我检”的创新,还是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通过公布抽检结果倒逼食品生产经营者完善标准、改进工艺,提高了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03/c14739-40311734.html
返回目录>>
2024-09-03 人民网-人民日报
巴黎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但体育带来的感动与精彩仍在延续。中国奥运健儿走进公园和社区,同球友切磋技艺,和大家分享人生故事……他们带动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蓬勃开展,激发着人们的健身热情。
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提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14年,全民健身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等相继出台,全民健身热情高涨,也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支撑。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到多地建成“十五分钟健身圈”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便利;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我国绝大多数行政村,到群众体育赛事蓬勃开展……体育提升着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最根本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截至2023年底,全国体育场地达459.2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9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7.2%。人人参与运动,体育造福人人,“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深入人心。
国运兴则体育兴、国家强则体育强。全民健身的火热景象,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村超”“村BA”等乡村体育赛事为人们津津乐道,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赛龙舟、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项目焕发新生机,让人们在强身健体之余,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全民健身,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要继续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向着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03/c14739-40311718.html
返回目录>>
2024-09-0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9月2日电 (寇江泽、张舒卉)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手工监测达标率同比稳中有升。
2023年,我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噪声自动监测能力显著提升。城市声环境功能区手工监测昼间达标率为96.1%,夜间达标率为87.0%。
报告指出,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噪声污染新治理模式,不断强化源头防控,推广低噪声产品设备;夯实声环境管理基础;强化重点噪声源监管,将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推动社会共治,开展宁静小区、噪声地图应用试点,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系统化、精细化、科学化。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903/c14739-40311717.html
返回目录>>
2024-09-03 健康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 叶利民 通讯员 白雨澄)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银龄医师”行动计划(试行)》。《行动计划》提出,聚焦当前云南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存在的短板问题,重点围绕薪酬待遇、生活保障、工作平台、经费支持、荣誉授予等,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银龄医师”保障体系,吸引省内外退休医疗卫生人才到云南省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鼓励各地深入挖掘利用自身优势,先行先试创造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行动计划》要求,加大“银龄医师”引进力度,从分层分类引进“银龄医师”、发挥优势引进“银龄医师”、落实医疗卫生机构自主权、搭建高效招引平台4个方面,加强宣介招引。
《行动计划》明确,完善“银龄医师”引进保障政策,增强对“银龄医师”的吸引力。一是在待遇保障方面,落实高层次人才生活补助,用人单位对国家级、省级人才可分别按照不高于每人每年10万元、6万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鼓励各地各用人单位制定灵活多样的薪酬制度,“银龄医师”保障经费不计入医院绩效总量。二是在生活保障方面,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人才待遇政策,鼓励旅游地区吸引“银龄医师”边执业、边养老、边旅游,以定期体检、疗养和购买保险等方式落实健康服务。三是在工作保障方面,允许“银龄医师”在省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保障科技成果转化合法收益,支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平移。四是在经费保障方面,省级财政按照不高于每人每年5万元择优给予工作补助,各地各用人单位结合实际给予相关经费保障。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903/497390.html
返回目录>>
2024-09-03 健康报
本报讯(通讯员 史尧 特约记者 张晓华)8月29日,河南省基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管理免费培训(“千帆计划”)项目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北院区启动,该项目将通过在河南省各地开展标准化系列培训,推动河南省基层慢阻肺诊疗水平全面提升,逐步构建慢阻肺等呼吸慢性病“促、防、诊、控、治、康”六位一体的健康照顾河南模式。
该项目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依托河南省慢阻肺防治中心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牵头单位为河南省人民医院。据了解,2025年底前,“千帆计划”培训项目将对河南省18个地市、100余个县(区)的1万余名县级医疗机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年科、内科的医护骨干,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和管理者开展免费培训,不断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据介绍,作为项目牵头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牵头制定实施了河南省慢阻肺防治技术方案,在河南省慢阻肺防治网络建设、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规范化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干预及管理、慢阻肺防治新技术和适宜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成效。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郝义彬表示,该院将选派优秀师资,全力做好培训服务,并将建立起完善的防控网络,进一步推动慢阻肺规范诊治、科学防治、群防群治。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903/497383.html
返回目录>>
2024-09-03 健康报
本报讯(通讯员 厉锦平 记者 郑纯胜)近日,由浙江省疾控局主办的浙江省职业卫生“助企合规”现场会暨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宣贯会在该省东阳市召开。据了解,自今年7月初浙江全省推开合规企业建设以来,参与承诺合规管理的企业已有311家,其中合规的企业有118家;企业主动消除风险1228条,避免因违反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导致的行政处罚90.3万余元。
据悉,浙江省疾控部门和相关执法机构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优化监管方式,在事前对企业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在事中对轻微违法企业实施“有包容度的监管”,在事后对严重违法企业实施“有力度的惩处”。
浙江省疾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省将全面推动重点行业和新质生产力企业参与承诺合规管理,以合规建设推进职业病防治法的深入落实,持续创新助企服务模式,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获得感。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903/497378.html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