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年度工作总结和2024年度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

2024/01/30

浏览次数:

1838


       2023年是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建设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健康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年度目标任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力做好疾病防控及全人群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较好地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持续做好重点疾病防控

     1.抓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对全省新冠病毒感染、猴痘、鼠疫、流感、登革热、肺炎支原体感染等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指导,实时监控全省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完成监测周分析、月分析及趋势分析,探索基于网络大数据的新发传染病及呼吸道传染病聚集性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开展疫情分析与风险评估,为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处理、早控制提供信息支撑。有序开展疫苗接种、疫苗相关疾病监测、疫苗分发管理和非免疫规划疫苗挂网阳光采购等工作,以赛促能举办川渝首届预防接种技能竞赛,推广应用“四川预防接种”微信公众号服务,持续完善免疫规划信息系统,调整优化功能140余项。指导全省570家接种单位开展预防接种数字化门诊建设,总体完成率达72.11%。截至10月31日,累计完成193批次20426.7742万剂新冠病毒疫苗分配,全省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9765.55万剂次,全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在84.85%以上,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8.48%。


      2.提升应急处置规范化水平。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规范预案、技术规范和物资装备的管理与维护。编撰全省疾控机构标准化卫生应急工作实施方案,修订完善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指南。完成省级应急队伍装备筹备和配发,强化车载化应急能力提升,做好大运会等重大活动防疫保障。截至10月31日,中心累计派出13人次,参与并妥善指导处置南充、遂宁、成都等地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推进重大疾病防控。艾滋病防控。聚焦凉山艾防攻坚重点,强化技术支持,全覆盖现场指导凉山州及17个县(市),1名专业技术骨干长期驻扎凉山工作站,助力推进多病同防示范乡镇试点建设。强化川南四市艾滋病综合防治,探索川渝地区流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协同管理。开展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综合评估,完善性病、丙肝哨点监测网络,提升艾滋病、猴痘监测工作质量,初建艾滋病基因序列数据库,持续推动全省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工作落地落实。做好第四轮国家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收尾工作,启动第五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11篇典型经验模式被国家采纳。结核病防控。强化重点地区防控,开展甘孜州结核病综合防治集中攻坚行动、阿坝州学校结核病筛查以及凉山州多病同防攻坚。在21个艾滋病流行重点县持续开展TB/HIV双重感染监测、规范治疗和管理工作,加强耐多药肺结核防治,将肺结核、耐多药肺结核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疾病管理范围。截至10月底,我省结核病报告发病率52.94/10万,较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8%。以“3.24”世界防治结核病主题宣传日为契机,深入推进结核病防治知识百千万传播活动,荣获全国结核病临床诊疗技能竞赛总决赛团体二等奖。寄生虫病防控。普格县等63个流行区县全面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我省在全国7个血吸虫病重流行省中率先以县为单位实现消除目标。强化石渠县和8个干预区包虫病综合防治,启动35个流行县疫情控制达标工作,进一步规范患者筛查、治疗和随访管理,全省新报告包虫病病例持续处于低位,犬只感染率低于5%以下。落实输入性疟疾防控措施,巩固了消除疟疾成果,无输入继发病例和突发疫情。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工作和媒介生物防治工作有序开展,截至10月底,全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覆盖率达90.71%。土源性与食源性寄生虫病诊断参比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现场评审,中心成为全国首个寄生虫病四大类参比实验室全覆盖的省级疾控机构。


        4.做好慢性病防控。全覆盖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示范引领,建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8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65个。全人群覆盖死因登记、肿瘤随访登记工作,不断拓展心脑血管事件、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慢阻肺、伤害等综合监测,积极推进心血管病与脑卒中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农村癫痫防治管理、老年健康管理、特定健康问题哨点监测、西部儿童道路安全项目等工作。强化脱贫地区慢性病防控,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培训基层健康管理员8119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91812名,创建健康单元1635个,支持性环境265个。


         5.巩固地方病防控成果。组织实施全省地方病监测评价、重点调查及病人治疗复核管理等工作,开展地方病防治项目管理、诊断治疗等技术培训和指导,监测信息实现信息化管理。重点突出,精准防控,推动《2023—2025年地方病防治巩固提升行动方案》落地落实。依托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在若尔盖联合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地方性氟中毒早期识别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研究——氟暴露健康损害效应及氟中毒早期识别研究”,促进饮茶型地氟病防治工作高水平开展。创新大骨节病医防融合新模式,联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单位专家四上高原、一进北京,为阿坝县450余名大骨节病患者等群众送去健康服务,其中34名患者通过免费关节置换手术重新站立起来。


(二)持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

       1.加强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环境与学校卫生。按照国家方案要求,开展学生近视及其他重点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推进城乡饮用水水质全覆盖监测、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与防护、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环境健康风险评估试点与预警、气候变化人群健康风险评估与适应、国家人体生物监测、医疗机构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城乡室内环境健康影响调查与防护措施效果评估等工作,如期完成年度指令性任务。食品与营养卫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居民真菌毒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监测、人群合理膳食指导、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学校建设试点等工作,我省食物成分监测工作获得国家肯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源性致病菌耐药和溯源监测工作在2022年国家质量评比中排名全国第一。职业与辐射卫生。推进职业病防治、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病报告管理,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放射治疗输出剂量核查、食品放射性污染风险监测及年度国家级放射卫生检测能力比对等工作,推动重大工程职业病防控技术整合,探索开展川藏铁路建设项目职业病风险综合监测和评估,为川藏铁路职业病防治、化工园区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调研和指导健康企业创建,9家企业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企业建设优秀案例名单。


        2.加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成人及青少年烟草流行监测、健康县(区)建设等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提供技术培训、指导和质控,完成19个健康县(区)创建省级评估验收。抓好中心新媒体宣传矩阵平台运营,强化与主流媒体机构合作,持续报道主题教育、重大事件、典型人物与事迹。结合各类卫生宣传日、季节性疾病流行、自然灾害等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丰富宣传形式,联合制发科普宣传材料。开发、储备、推广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传播材料,完成两部公益广告片。截至10月31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阅读量逾千万,中心在2022年全国疾控系统最具影响力官方微信排行排名第4。


       3.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依托四川省健康档案云平台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全覆盖开展县(市、区)报表数据核查和服务情况抽查,完成21个市(州)42个县(市、区)和8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场技术指导。围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利用“云鹊医”平台启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在线学习,截至10月31日,全省274361人次参加培训并获得证书。加快健康档案迁移流转,完成档案迁移669325份。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维护,63个乡镇街道行政区划更名,1012个合并。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以“我服务,你健康”为主题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月活动,持续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度与影响力。积极开展疾控机构等级评审和爱国卫生技术指导,完成遂宁市等4家疾控中心现场评审。门诊部和杂志社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三)持续提升事业发展能力

       1.提升工作服务能力。按要求有序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工作,主动向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建言献策。积极争创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完成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印发《“621”战略目标工作方案》,完成中心“十四五”建设与发展规划中期评估与相关指标调整。全力推进省公卫临床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圆满完成大运会医疗保障任务。强化激励保障,稳妥推进卫生防疫津贴落实。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做好公开招聘,2023年全年新进工作人员27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9名,博士研究生1名。探索柔性引才,依托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四川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联合选招博士后研究人员1名。着力建强干部、专家和青年三支人才队伍。


        2.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开展中心资质认定、实验室认可检验检测能力维持工作,完成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监督评审和变更评审,在维持新冠病毒等五种病原实验活动范围的基础上,扩展猴痘等三种病原实验活动范围。积极推进菌(毒)种及感染性样本库建设,初步构建管理体系。理化实验室完成生活饮用水87个参数的新方法和方法变更验证,初步建立生活饮用水中抗生素类物质的非靶向筛查技术,填补了四川省内该项筛查方法的空白。微生物实验室探索建立伯氏疏螺旋体、巴尔通体等新病原检测方法并开展监测,为疾病精准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毒理实验室进一步完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动物感染实验技术能力,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共同申请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获批。


         3.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探索构建疾控系统学科建设科学评价体系,编制《四川省疾控机构重点学科建设方向框架目录》《四川省疾控机构重点学科建设指标评价体系》。积极申报“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重点实验室,有序推动我省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数据信息库(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科研工作,今年申报科研项目6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7项、省干保项目1项。编印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南,完成2023年地方标准立项申报,截至10月底获批立项3项。积极筹建四川省卫生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公示待省市场监管局正式发文批准。持续开展省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和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分批次完成培训和考核。


        4.提升对外合作能力。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开展对外合作流程,积极推进与省内有关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和高校开展合作,签订合作项目协议4项。完善疫苗临床研究中心运行管理和激励机制。加强质量控制,承接疫苗临床试验项目54个,结题项目10个。有序推进川渝地区疾病防控一体化发展2023年8大类20项重点工作任务,开展川渝地区卫生人才“双百”培养、艾滋病感染者协同管理、慢性病监测及防治工作交流,持续有力推动资源共享、政策对接和协同联动。


(四)持续抓好全面从严治党

       1.加强中心党组织建设。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将学习宣贯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融入主题教育一体推进。制定1+5个实施方案,明确29条工作措施,成立5个工作小组,统筹推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以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接受巡回组到中心指导工作7次,中心主题教育工作受到省委巡回指导组肯定。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定期分析研判制和报告制。创新中心组研学交流方式,把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服务现代化、建功新征程”微调研成果交流引入中心组学习,探索党建+业务的新实践。构建“党建引领+疾病防控”双融双促的“党建+”模式,持续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明确任务清单41项,结合主题教育、作风建设等持续深化办实事活动。以“凝为民初心、铸健康之魂”为主题,结合文化建设打造党建阵地,推出中心党建工作品牌——四川“疾”先锋,在官微、外网推出“支部书记话担当”“我为群众办实事”宣传信息11期。落实驻村帮扶,完成驻村干部轮换交接,及时拨付帮扶资金15万元,班子成员深入定点帮扶村开展调研,持续推动壤古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联合党外人士、青年专家、退休职工、妇委会及团委,扎实做好统战群团工作。


        2.加大纪检监察力度。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压紧压实“两个责任”。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政治监督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实现全覆盖。强化重点监督,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规范库房管理、合同管理与执行情况纳入2023年重点监督范畴,在中心疫苗准入、工程建设和维修、试剂采购、物资询价等重大经济活动监督62次,严格项目资金备案管理,规范开展审计活动,持续推进内控建设,全面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扎实推进主要领导经责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专人对接开展“一对一”式台账管理。截至10月底,已完成整改30个,整改完成率76.92%。持续做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我中心暂借182万住房补贴长期挂账未收回问题,今年已清还124.3万元,其余部分正在按要求推进落实。深入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截止10月底尚未收到相关问题线索报告。抓好“以案促改”专项整治,涉及21项任务已基本完成17项。加强纪法教育和廉洁警示教育,办好廉政文化活动,助推廉洁机关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我中心立足实际,服务大局,在深入推进疾病防控和健康服务各项工作中进展顺利,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新冠病毒毒株频繁变异,今年陆续出现了猴痘、支原体感染等疫情,再加上秋冬季来临,流感等呼吸系统传染病存在传播风险。凉山州艾防攻坚任务艰巨繁重,结核病发病率高于上年度。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统计显示,截至10月底,我省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达1488.49/10万、死亡率4.69/10万,与2022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223.53%,16.75%。


     (二)部分业务工作推进乏力

       争创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竞争激烈,能够获批将影响中心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平台、重大疫情确证实验室、人才培训基地规划与建设。霍乱、狂犬病、血吸虫病、土食源性寄生虫病等多个疾病经费保障不足,重视程度削弱,严重影响工作进度和质量。全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监测县(市、区)覆盖率仅为10%,监测数据代表性不足。脑卒中等疾病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长期随访难度大,调查对象失访率较高。


     (三)能力建设仍需加强

        中心博士、硕士人员总体偏少,缺乏“一锤定音”的权威专家,部分处所人员出现明显断层,队伍结构还需优化。绩效工资水平偏低,高级职称岗位设置比例不高,科研活动支持力度不够,人才引、育、留、用激励政策较弱。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需更新配齐,在重点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重大科研立项、重点实验室建设、高水平论文发表等方面仍要提升。


三、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中心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全力推进中心和全省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有关要求,充分发挥中心组学习示范引领作用,切实强化理论武装,深化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学习成果转化运用,做好对社会组织开展第二批主题活动联系和指导。围绕“凝为民初心,铸健康之魂”,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双促。狠抓安全生产,落实意识形态各项工作。结合疾控机构改革,推动党委委员补选、支部换届改选及相关制度建设等。压紧压实“一岗双责”,完成主要领导经责审计、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前哨”监督作用,以重点监督为主要抓手,聚焦关键少数,持续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加强对管人管事管钱管物等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监督,做好日常监督,持续抓好内部专项审计,落实落细问题整改。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加强问题线索精准处置,着力打造富有疾控特色的“清廉文化”。


    (二)抓好重点疾病防控

      继续指导全省做好新冠、猴痘、登革热、流感、禽流感等传染病疫情监测,及时发现传染病暴发苗头。密切关注疾病疫情动态,加强疫情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做好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加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管理,保持高水平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开展免疫规划示范区和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做好技术指导。持续推进全省艾滋病防控工作及凉山州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攻坚第二阶段行动,进一步完善“一套体系防四病、四级书记抓攻坚”“医防结合+指挥部”“三线一网底”“1+M+N”等防治体系,积极推进第五轮国家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加大丙肝、性病防控力度,优化性病防治工作机制,推进性病规范化诊疗。起草《四川省结核病防治中长期行动计划》,开展川渝地区结核病患者协同管理服务,在万源市等5个县(区)建设“无结核社区”,加强肺结核诊、防、治、管,完成甘孜州结核病攻坚行动第一阶段总结。强化学校结核病疫情监测,落实好新生入学筛查工作各项措施,严密防范学校聚集性疫情发生。持续巩固血防成果,推进成都、绵阳、乐山三市血吸虫病市级消除达标,探索蒲江县等6个血吸虫病重点地区综合防控。持续开展包虫病综合防治,加强石渠县综合防治及干预区工作,强化患者精细化管理。按照消除疟疾“1-3-7”工作规范做好输入性病例的调查处置,防止输入再传播。慢性病综合监测与防控扩面提质,加强心血管病等高危人群筛查、干预和随访管理,继续深入开展国家级、省级、民族地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强化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指导,“三减三健”活动社区覆盖率不断扩大,增强公众的健康生活方式意识。继续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工作,指导石棉县完成饮水型氟中毒控制省级抽查验收评审。规范地方病信息系统应用,提升全覆盖监测质效。推进地方病现症病人治疗和管理,巩固防治成果。


     (三)做好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继续开展饮用水水质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和国家人体生物监测,消毒监测与评价等工作,积极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群健康影响风险评估,了解健康风险现状,提升预警技术能力。持续推进长江上游饮用水新污染物监测,逐步完善健康风险数据库。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技术能力,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信息化建设。继续做好学生营养监测与营养宣教、食物成分监测、人群合理膳食指导及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学校建设技术指导,为“国民营养计划”及健康四川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实施提供技术支撑。继续推进职业及放射危害因素监测,指导做好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开展化工园区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探索民族地区职业卫生与放射卫生技术帮扶模式,结合四川地理特征启动高原职业人群健康追踪评估。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构建全省疾控科普宣传大矩阵,丰富健康教育及促进活动形式和内容,适时开展科普宣传,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继续开展健康县区建设、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成人烟草监测项目工作。


     (四)加强综合能力提升

      按要求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全力争取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后期工作,做好省卫生监测检验暨包虫病防治中心过渡期管理和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移交。继续推动菌毒种库和疫苗冷库建设,规范实施疫苗临床试验研究和P3实验室对外合作服务。以信息化为抓手,积极推进“公卫大数据中心—疾控四大系统”项目建设,启动我省“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项目,为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打通信息壁垒,实现数据联动监测和实时共享,提高重大疫情防控和应对处置能力奠定基础与提供保障。继续通过多种方式维持中心现有各项实验室资质,持续提升实验室技术能力。夯实人才队伍建设,用好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支持政策,柔性引进科研人才。有序推进百名后备人才培育工程和各级各类专家选拔推荐,不断优化中心职工专业素质和层级结构。充分发挥预防医学科学研究院、P3实验室、疫苗临床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作用,用好院士工作点和科研团队力量,推动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建设和高层次科研产出。强化部门协同,加强科企、科校、科地合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持续推动川渝地区疾病防控一体化发展,深化交流协作,促进川渝地区疾病防控工作深度融合。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