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830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8-30
TOC \o "1-3" \n \h \u 热点追踪
做好调整 远离“开学综合征”
高层动向
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疾控动态
省血防所成功举办2024年全省寄生虫病防治骨干集训班
全市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培训会议顺利召开
科研动向
震惊!玩《黑神话:悟空》还有这个好处!近10万人研究:
玩电子游戏可以改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满意度,但别超过3小时
长寿新突破,新型疗法或能让人们健康活到130岁!Cell Metab:
定期清除高度表达p21的细胞不仅让小鼠延长寿命,而且活得更健康
全球超一般女性会得的细菌性阴道病有新进展!
Cell:科学家发现油酸竟可恢复健康的阴道微生物组
四川大学综述:癌症治疗的明日之星——AKT,肿瘤治疗广谱靶点
舆情信息
哈萨克斯坦采取系统性措施防止猴痘疫情输入
疫情高风险警告 美国出现21例奥罗普切热病例
科学评估,助力个性化养老
“秋冻”要因人而异
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提升 青海组建高原医学研究中心
澳大利亚经历该国有记录以来最热冬日
今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活动主题确定
食要三减 体要三健
十年“磨”出肝脏日间手术模式
甘肃14个市州均建立健康科普专家库
海南印发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方案
被低估的藻类食物你了解吗?
天凉好锻炼!送你一份高效练出肌肉的饮食指南
秋季时令水果纷纷上市,怎么吃更养生?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
食盐可提升免疫细胞抗癌能力
“饿死”乳腺癌细胞的方法找到
2024-08-29 健康报
一周前,我在门诊接待了一个女孩。她是坐着轮椅进入诊室的。她妈妈一进门就着急地对我说:“医生,我女儿眼睛看不见东西了,做了很多检查都没问题,医生建议看心理科,您快给她看看。”女孩听见她妈妈这样说,把头低了下去。见此,我借机让她妈妈出去一下,想和孩子单独聊聊。在我单独跟她沟通时,女孩向我袒露了心声。暑假期间,她花了很多时间玩手机,作息不规律、活动量较少,暑假作业几乎没怎么写。最近想到马上就要开学了,她开始加速补作业,连着补了两三天,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发现看东西有点模糊,而妈妈也在催促她完成作业,为此她感到焦虑、心烦,时不时就会哭泣,没想到,这两天眼睛看东西更加模糊了。
经过检查,女孩被确诊为“开学综合征”。在仔细了解情况后,我给她以心理支持治疗,并且也给她母亲讲了照顾她的注意事项。就诊结束后,她已经可以看清一些东西,包括手机上的字。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她终于在开学前逐渐恢复正常视力,可以正常上学了。
什么是“开学综合征”
临近开学,有的孩子满心欢喜迎接新学期;有的孩子却表现出情绪低落、无缘无故发脾气、焦虑不安等;有的孩子有身体不适感,比如头晕、头痛、恶心、腹泻;有的孩子甚至还出现发热或者前面提到的视物模糊等表现。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开学综合征”。
其实,“开学综合征”并不是医学诊断的病症名称,而是指假期结束、开学初始,中小学生所表现出的一种明显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的异常表现,尤其是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孩子进入新环境可能会一时难以适应而表现异常。因此,家长、老师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和行为变化。
出现哪些情况要提高警惕
其实,有的孩子的情绪心理问题相对容易辨别,如出现注意力下降、焦虑、情绪不稳定等表现;还有的孩子表现为生理不适,如表现为失眠、头痛、发热等躯体不适症状。比如上文提到的那个女孩因为视力下降来就诊,而经过眼科全面检查及头颅磁共振、脑电图、化验等一系列检查,结果显示都没问题,排除器质性疾病所致的异常表现,这时候就需要考虑心理因素的影响。遇到类似的情况,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儿童精神心理科或精神专科医院就诊。
当孩子出现“开学综合征”的种种表现时,父母要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做好孩子强大的情绪依托和后盾,尽量减少过度紧张、过于关注。因为多数孩子经过家长、老师的积极引导和自主调节,症状会逐渐消失,不会对身体健康、生活、学习等产生持续的影响。但如果症状较重或持续存在,超过两周还是没有好转的迹象,家长就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否则可能会对孩子健康造成影响,导致孩子无法坚持完成学业,或者出现躯体形式障碍、适应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问题,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如何帮助孩子远离困扰
★规律作息,提前调整生物钟。
假期里难免日夜颠倒、作息不规律。临近开学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尽量回归上学时的作息,调整生物钟,睡前应远离手机等电子产品,避免大脑皮质过度兴奋,影响睡眠。家长还可以在睡前给孩子听舒缓的音乐、喝热牛奶、用热水泡脚,以促进孩子的睡眠。
★提前适应节奏,制订学习计划。
面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孩子出现畏难情绪是很正常的,父母可以正面引导,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接纳自己的心理状态,对新学期、新生活树立预期和认知。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据孩子自身的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注意目标和计划要切实可行。父母也应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阅读书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新学期来临,有的孩子从家庭环境过渡到集体生活可能会难以适应,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提前联系同学,分享假期见闻,表达对新学期的期待。对于缺乏社交技能的孩子,父母可以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比如说话的技巧、识别他人的语言和情绪信号、发生矛盾和冲突如何处理等。
★合理宣泄,及时寻求帮助。
当察觉到孩子的情况不对时,父母尽量不要用否认、说教的方式和孩子沟通,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抵触心理。父母可以用平和、开放的语言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把心里的负面情绪说出来,同时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家长也可以教孩子运用一些宣泄情绪的办法,比如大声朗读、适当运动等。如果孩子的情况依旧没有好转,要记得及时求助专业人员。
新的学期,新的希望,新的挑战。家长要帮助孩子远离“开学综合征”,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
延伸阅读
以下特殊情况要格外关注
如果孩子有以下特点或经历,父母需要格外注意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遭遇过校园欺凌;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差;过于追求完美;取得进步但得不到老师、父母认可;社交能力较差。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science/2024/0829/497277.html
返回目录>>
2024-08-29 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公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5.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4.5‰,均为历史最好水平。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步。
《公报》显示,卫生资源总量持续稳步增长。2023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70785个,比上年增加37867个,其中医院38355个,比上年增加1379个。全国床位1017.4万张,比上年增加42.4万张。2023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达7.23张。2023年末,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1248.8万人,比上年增加83.0万人,其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772.3万人。2023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40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4.00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3.99人。2023年末,全国共有乡镇卫生院33753个,床位150.5万张,卫生人员160.5万人,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4.9万张,人员增加7.5万人。全国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177个,卫生人员77.8万人,卫生人员数比上年增加6.0万人。全国共有村卫生室581964个,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人员132.7万,其中执业(助理)医师和持乡村医生证的人员110.8万人,与上年比较,执业(助理)医师增加0.6万人。
《公报》指出,医疗服务提供量和效率同步提升。202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95.5亿,比上年增加11.3亿人次,居民平均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6.8次;入院人次30187.3万,比上年增加5501.1万人次。其中,医院总诊疗人次42.6亿,入院人次24500.1万。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79.4%,其中,公立医院86.0%。医院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8日,其中公立医院为8.4日。2023年,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13.1亿,比上年增加1.0亿人次;入院人次3992.1万,比上年增加753.0万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8.3亿,入院人次480.4万;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人次2.1亿。村卫生室诊疗人次14.0亿,比上年增加1.2亿人次。
《公报》表明,次均医疗费用控制略有成效。2023年,医院次均住院费用10315.8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下降5.0%,按可比价格下降5.2%;次均门诊费用361.6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5.5%,按可比价格上涨5.3%。202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初步核算为90575.8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占26.7%,社会卫生支出占46.0%,个人卫生支出占27.3%。人均卫生总费用6425.3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7.2%。
在中医药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工作等方面,根据《公报》,202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92531个,比上年增加12212个;床位比上年增加14.4万张;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104.5万人,比上年增加12.6万人;总诊疗人次15.4亿,比上年增加3.1亿人次;出院人次4981.0万,比上年增加1119.7万人次。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80.8万人,比上年增加2.8万人。加强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控制,血吸虫病、地方病、慢性病、职业病防治工作等取得积极进展。2023年,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健康管理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数13545.7万。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guihuaxxs/s3586s/202408/e64257205f0
返回目录>>
2024-08-29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4年8月,根据省疾控局《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开展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治骨干集训暨选拔参加全国防治竞赛方案的通知》,湖北省疾控中心举办了2024年全省寄生虫病防治骨干集训班。集训队员由我省各市州遴选出,来自地市及县(市、区)级疾控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共计43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骨干集训。
本次集训旨在推动全省寄生虫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为我省的区域公共卫生“针对已消除或即将消除疾病的国家级防控技术储备中心”建设储备人才,全面增强各地重点和常见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能力。
省疾控局卫免处二级调研员吴江出席开班仪式时指出,要进一步持续巩固和提升我省寄生虫病防治能力,为我省寄防工作储备人才队伍,同时为我省参加全国2024年寄生虫病防治技能竞赛选拔出优秀选手。
本次骨干集训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论部分,包括重点及常见寄生虫生活史以及病原和诊断等相关知识;二是技能操作,包括疟原虫厚、薄血片标本制作、染色技术;粪便标本改良加藤厚涂片制作技术,以及镜检阅片如疟原虫虫种鉴别、常见寄生虫虫卵鉴别等。
集训考核方式为理论测试加技能操作综合考评。以本次集训考核结果为依据,遵照全国竞赛有关规则,遴选出了来自地市及县(市、区)级疾控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共16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下一轮省级集训,并将在此基础上选拔组建省级参赛队。
摘引网址:https://www.hbcdc.cn/xwdt/gzdt/10537.htm
返回目录>>
2024-08-29 重庆市疾控中心科信处
8月29日,市疾控中心联合市结防所,组织召开全市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视频培训会。市疾控中心、市结防所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班成员、区县疾控中心及独立结防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参会。
会上,市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张华东针对当前国内外新冠、猴痘等疫情进行形势分析,要求各区县做好防范准备。同时就做好国家前置软件部署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前置软件对疾控事业的重要性;二是克难奋进,协同打赢前置软件部署任务攻坚战;三是乘势而上,奋力推进我市疾控数字化变革再创新成绩。
会上,中心科信处副处长唐蓉同志从政策、工作任务、工作机制及职能职责三方面对重庆市疾病智能监测预警数据集成工作任务进行了解读。市级专班成员分别就疾病预防控制数据分类分级实施细则、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功能介绍及部署策略、重庆市疾病智能监测预警数据集成和API接口规范等内容开展培训。
此次会议的召开,明确了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前置软件部署及重庆市疾病智能监测预警数据集成的工作重要性,压实了各区县疾控中心的职能职责,有利于全市疾控与各级机构凝心聚力、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国家前置软件部署工作高质、高效完成,促进我市疾病智能监测预警工作模式迈入新阶段。
摘引网址:https://www.cqcdc.org/index.php?a=shows&catid=13&id=2951
返回目录>>
2024-08-30 生物谷原创
研究指出,适当游戏可以让心理更健康,提升生活满意度,但是一定要控制好时间哦!
最近爆火的《黑神话:悟空》,你玩了吗?悟空的英勇形象、精彩绝伦的打斗场面以及美轮美奂的游戏世界,带给了玩家极致的游戏体验,真是一款热血沸腾的游戏!很多小伙伴表示,自从玩了《黑神话:悟空》,睡的也香了,吃的也多了,心情就像开了挂,都变得更加愉悦了!
没错!玩游戏或许真的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快乐!
近日,来自日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子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Causal effect of video gaming on mental well-being in Japan 2020-2022”的研究论文,结果令人意想不到,电子游戏对心理健康竟然有着积极的影响,不过,一旦游戏时长超过 3 小时,心理益处将会削减。
2020-2022年COVID-19大流行期间,由于供应链中断和需求激增,使得两款主要游戏机Nintendo Switch(Switch)和 PlayStation 5(PS5)供不应求,因此,为了解决游戏机短缺问题,日本零售商使用抽签方式将游戏机售卖给消费者,无意中创造了游戏机的随机分配。本项研究就是利用游戏机抽签这一机制,使得该研究的结果尽可能接近自然状态。
研究者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进行了五轮在线调查,97602名受访者来自日本47个都道府县,年龄在10-69岁间。并收集了受访者是否参与游戏机抽签、是否拥有游戏机、游戏偏好、心理健康情况、生活满意度和社会人口特征等信息。
本研究中,主要暴露因素是家庭中是否拥有Switch和PS5,以及过去30天内是否玩过这些设备,并收集了玩电子游戏所花费的时间。结果指标方面,使用 K6 量表测量心理健康状况(总分为 0 - 24 分),使用 SWLS 量表测量生活满意度(总分为 5 - 35 分)。
受访者背景特征显示,在纳入的97,602名受访者中,8,192人参加了游戏机抽签,约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年龄在10-25岁之间,39%年龄在45-69岁之间,学生占比21%,失业者占比10.7%,全职员工占比39%。
研究者将游戏偏好分为硬核玩家、核心玩家、中间核心玩家、休闲玩家和非玩家五个类别。在8,192名彩票参与者中,超三分之一(35%)是硬核玩家,约20%是核心玩家。玩游戏的时间与游戏偏好密切相关,硬核玩家每天游戏时间超1小时30分钟。
在研究正式分析之前,研究者未利用自然实验数据,而是利用传统方法进行了多元回归来进行初步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电子游戏与心理困扰(PD)呈正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但效应量较小。
随后转到旨在建立因果关系的核心分析,多元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结果显示,与没有中签的人相比,获得Switch购买资格可使心理困扰(PD)降低约0.2标准差,获得PS5购买资格可使PD降低约0.1标准差;获得PS5购买资格可使生活满意度提高约0.2标准差。
进一步地,使用工具变量(IV)方法结果也表明,拥有Switch和PS5游戏机,那可就像是给自己的心理健康加了个强力 buff,生活满意度也会跟着蹭蹭上涨!而在调查期内玩Switch和PS5游戏机也可有效改善心理健康,此外,每天多玩一小时电子游戏可使心理健康提高 0.20 标准差,使生活满意度提高 0.27 标准差。
但是也别过于兴奋哦,敲重点!随着游戏持续时间的增加,电子游戏的好处逐渐减弱,将视频游戏时间延长到每天 3 小时以上,远不如在更有限的时间内玩视频游戏有益!此外,研究发现,游戏对于高痛苦程度的个体影响更大。
最后,IV因果森林算法估计的CLATE表明,电子游戏对大多数人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且游戏时间增加与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改善呈正相关。
与此同时,研究者比较了Switch和PS5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具体来说,在年轻年龄组中,拥有Switch心理健康的益处更明显,而拥有 PS5的益处较小。另一个角度上,PS5对男性、无子女家庭(或全职员工)的影响更显著,而Switch对女性的影响可能稍大。游戏偏好上,PS5 对硬核玩家的影响更显著,而 Switch 对非玩家的影响更强。
由上可知,这项有趣的研究表明,玩电子游戏就像是给我们的心情打了一针开心剂,竟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不过一定要牢记,就像美味糖果吃多了会蛀牙一样,要合理把握游戏时间,如果超过了3小时,心理益处可能就会偷偷溜走。
古语说的好,万事要有度,虽然电子游戏可以带来一些快乐,但多篇文章都曾报道过它的危害。日本在COVID-19 学校停课期间进行的一项研究[2]发现,50.3% 的儿童在学校停课期间表现出一些行为问题,而行为问题与较长的总屏幕时间有关,影响了儿童的心理健康。早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篇文章[3]表明,数字游戏暴力与攻击性加剧之间存在联系。
综上所述,适当游戏可以让心理更健康,提升生活满意度,但是一定要控制好时间哦!尤其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儿童、青少年来说,心里一定要牢记这根弦,万万不能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在游戏的世界里迷失方向,游戏可以是小小的调味剂,但一定不能是主宰我们的“大魔王”!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2d684110e63.html
返回目录>>
长寿新突破,新型疗法或能让人们健康活到130岁!Cell Metab:
定期清除高度表达p21的细胞不仅让小鼠延长寿命,而且活得更健康
2024-08-29 生物谷原创
每月一次的治疗不仅显著延长了小鼠的最长寿命,让它们活到了43个月,相当于人类的130岁,而且还延长了它们的平均寿命。这意味着接受治疗的小鼠活得更久且更健康。
人人都渴望活得长久,却不愿面对衰老。现在,一项新研究带来了希望: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治疗方法,有望让人们既能长寿又能保持活力直至生命的终点。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4年8月6日的Cell Metabolism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termittent clearance of p21-highly-expressing cells extends lifespan and confers sustained benefits to health and physical function”。
过去一百年来,人类的平均寿命显著增长,但多数老年人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会经历健康状况的急剧下降,各种慢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接踵而至,导致身体虚弱。虽然有许多方法可以延长寿命,但往往无法同时维持健康状态。然而,这项新的研究表明,衰老带来的虚弱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康涅狄格大学医学院遗传学与基因组科学系助理教授徐铭(Ming Xu)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一种每月一次的治疗方式能够让小鼠的寿命延长9%,相当于多了79天的生命。更值得关注的是,接受治疗的小鼠不仅寿命更长,而且在晚年仍然能够保持较快的行走速度和更强的抓握力量,这在未接受治疗的老年小鼠中是难以见到的。在人类中,行走速度减慢和握力减弱通常与身体虚弱程度增加紧密相关。
这项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采用了前所未有的详尽测量方法。大多数关于小鼠健康与寿命的研究会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点来评估治疗效果,比如18或24个月。而徐铭和他的团队,包括博士后王斌生(Binsheng Wang)和王丽超(Lichao Wang),从20个月大的小鼠(相当于人类60岁)开始,每个月都测量它们的健康状况、握力、行走速度等指标,直至它们自然死亡。有些小鼠的寿命甚至达到了43个月。
通过这种方法,研究者能够全面了解每只小鼠在治疗期间的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的变化。由于每只小鼠的寿命各不相同,这种方法还能准确地评估小鼠临终前的健康状况。令人振奋的是,即使接受治疗的小鼠寿命更长,它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保持较好的身体机能和较低的虚弱程度。
徐铭表示:“这一发现让我们非常激动,因为它表明我们不仅延长了小鼠的寿命,更重要的是,我们确实延长了它们的健康寿命——这是抗衰老研究的关键目标。”
研究团队使用了两组小鼠:一组每月接受一次治疗,用于清除体内高度表达特定基因p21的高炎症细胞;另一组作为对照,不接受任何治疗。结果发现,每月一次的治疗不仅显著延长了小鼠的最长寿命,让它们活到了43个月,相当于人类的130岁,而且还延长了它们的平均寿命。这意味着接受治疗的小鼠活得更久且更健康。
目前,研究团队正致力于探索如何将这项成果应用于人类。如果这种疗法同样适用于人类,那么它将意味着人们可以享受额外8到10年的健康生活。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45483952450.html
返回目录>>
2024-08-29 生物谷原创
油酸(oleic acid)——人体内最丰富的脂肪酸之一,能在细菌性阴道病实验室模型中恢复阴道微生物的健康平衡。
全球超过一半的女性在其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细菌性阴道病(BV),这是一种由于生殖道内天然微生物失衡而导致的常见疾病。BV会引起不适的症状,如疼痛和异常分泌物,并且虽然可以通过抗生素治疗,但常常容易复发。若不加以治疗,BV还可能引发孕期并发症,并增加性传播感染(包括HIV)的风险。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布罗德研究所、拉根研究所和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油酸(oleic acid)——人体内最丰富的脂肪酸之一,能在细菌性阴道病实验室模型中恢复阴道微生物的健康平衡。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8月19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Vaginal Lactobacillus fatty acid response mechanisms reveal a metabolite-targeted strategy for bacterial vaginosis treatment”。
研究结果显示,油酸及其他几种不饱和长链脂肪酸(uLCFA)不仅构成细胞膜的重要部分,还具有抗菌特性,能够抑制与不良健康结果相关的阴道微生物生长,同时促进与健康女性生殖道相关的其他微生物种类的生长。这种促进微生物平衡的治疗方法未来或许可以帮助预防阴道反复感染。
论文的第一作者表示:“现有的治疗方法就像抛硬币一样,这种情况在4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并未改变,因此我们需要新的方法来帮助患者。”
神奇的油酸
人类女性的生殖道通常由乳杆菌属的微生物定植。抗生素治疗BV会导致乳杆菌的平衡失调,使得惰性乳杆菌(Lactobacillus iners)增多,而这种菌种会导致BV更易复发。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促进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生长的方法,因为这种菌种能够创建比惰性乳杆菌更为稳定的微生物环境。他们计划利用布莱尼实验室开发的一种大规模筛选技术来研究不同化合物对卷曲乳杆菌的影响。但在筛选开始前,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培养乳杆菌所用的培养基中的一种成分破坏了筛选方法,如果没有这种成分,乳杆菌则不能在培养基中生长。
在排查问题时,研究人员发现许多乳杆菌需要培养基中的一种成分——油酸——才能生长。当他们用油酸培养不同的乳杆菌菌株时,发现油酸抑制了惰性乳杆菌的生长,同时促进了与健康微生物群相关的乳杆菌菌株(如卷曲乳杆菌)的生长。
研究团队利用RNA测序技术,并与布罗德研究所代谢组学平台以及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的合作团队合作,确定了一组参与处理uLCFA的基因,这些基因仅存在于非惰性乳杆菌菌种中。其中一个基因编码油酸水合酶(oleate hydratase),该酶能够将稀有资源uLCFA转化为只有拥有这种酶的细菌才能利用的形式。另一个基因编码脂肪酸外排泵,这是细菌应对高浓度油酸所必需的。
本文第一作者Zhu说:“我们使用了最先进的遗传学工具,尽管这些工具是任何机制研究的‘金标准’,但很多阴道微生物学研究人员还没有机会使用。这是该领域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她补充说,阴道微生物学领域并未像其他微生物学领域那样获得同等的资源。
研究团队还通过混合培养与BV相关的细菌以及惰性乳杆菌和卷曲乳杆菌,模拟了油酸如何影响BV患者的阴道微生物组。油酸有效抑制了惰性乳杆菌和大多数BV相关细菌的生长,包括一些对抗生素治疗有抗药性的菌株。这表明油酸可能是恢复女性生殖道中稳定、健康微生物组的有效手段。
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塞斯·布鲁姆(Seth Bloom)表示:“这项研究展示了了解关键细菌核心代谢需求和功能可以直接引导新疗法的诞生,使我们能够调整微生物组以改善健康状况。”
在拉根研究所,克万实验室正在努力将这项研究推进到人体临床试验阶段。克万说:“我们相信,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能够持久改变阴道微生物组的方法,以改善BV治疗,减少全球女性面临的不良健康后果,具有令人激动的潜力。”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92c984062124.html
返回目录>>
四川大学综述:癌症治疗的明日之星——AKT,肿瘤治疗广谱靶点
2024-08-30 医诺维
从全球研发来看,AKT抑制剂潜力巨大且赛道不拥挤。据智慧芽数据库统计,全球AKT抑制剂在研项目有55款,其中近50%(27款)处于临床前阶段,进入临床Ⅲ期的仅有6款。
AKT是一种分子量约60kDa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也称为蛋白激酶B(PKB),在调节代谢、细胞存活、血管生成等多种生物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AKT具有3种亚型:AKT1(PKBα)、AKT2(PKBβ)、AKT3(PKBγ)。亚型具有相似的结构,均由氨基末端PH结构域、中部结合ATP的激酶结构域和羧基末端的调节结构域组成,且具有80%的序列同源性。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人员在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argeting Akt in cancer for precision therapy"的系统综述。
这项综述重点介绍了Akt信号通路的进展,回顾了Akt抑制剂临床研究数据,并讨论可能有助于使用Akt抑制剂进行癌症个性化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此外,还讨论了Akt如何使癌细胞对某些抗癌药物产生易感性。
AKT处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简称PAM通路)的核心节点。此信号通路被多种类型的细胞刺激或毒性损伤激活,调节基本的细胞功能。生长因子与其受体酪氨酸激酶(RTK)结合,刺激PI3K催化PIP3的产生。PIP3作为第二信使,帮助激活AKT。AKT通过磷酸化多种激酶和转录因子,调节细胞的关键过程。
PI3K/AKT/mTOR是人类癌症中最常发生改变的通路,在38%的癌症患者存在异常。该通路异常激活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如癌症、神经病变、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液淋巴系统疾病。超过50%的肿瘤中AKT过度激活,包括乳腺癌、肺癌、头颈部肿瘤、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
AKT在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的位置,练就了"十八般武艺"。AKT抑制剂能够让PIK3CA、AKT、PTEN突变的患者获益。抑制AKT活性既可避免抑制上游PI3K造成的严重副作用,也可避免抑制下游mTOR引起的负反馈机制影响药效。因此,寻找有效和选择性的AKT抑制剂是当前肿瘤靶向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
AKT结构和激活机制研究已超过40年,但由于亚型的高度同源性,造成开发选择性抑制剂异常困难。生物利用度低、不良反应严重、治疗窗口狭窄等不足,让人们对这个靶点望而生畏。如默沙东的MK-2206,在进行了40多项早期试验后最终折戟沉沙。
直到2023年11月17日,美国FDA批准AKT抑制剂Capivasertib(商品名Truqap)上市,与Faslodex(氟维司群)联用,治疗HR+/HER2-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成年患者。
Capivasertib属于ATP竞争性抑制剂,可抑制AKT三种亚型,"霸占"AKT的ATP结合位点后,直接抑制AKT的磷酸化激酶活性,从而影响PAM通路下游的信号传导,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代谢过程,实现达到抗癌目的。
Capivasertib临床结果惊艳,联合疗法与单用氟维司群相比,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0%。在III期双盲、随机的CAPItello-291研究中,联合疗法与对照组相比,伴有或不伴有AKT通路异常的人群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改善,在总人群中,PFS为7.2个月对3.6个月,意味着患者生存期更长。突破性成果为CDK4/6抑制剂经治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
这次获批对AKT赛道具有里程碑意义。2024年8月,Capivasertib启动在中国的Ⅲ期临床,治疗乳腺癌。从全球研发来看,AKT抑制剂潜力巨大且赛道不拥挤。据智慧芽数据库统计,全球AKT抑制剂在研项目有55款,其中近50%(27款)处于临床前阶段,进入临床Ⅲ期的仅有6款。
AKT抑制剂将来可能会出现"绝代双骄"的竞争格局。国内企业来凯医药的Afuresertib同样抑制所有三种AKT亚型,处临床于Ⅲ期阶段。Ib期研究结果显示,相比氟维司群单药治疗PFS(3-4个月),Afuresertib联合氟维司群的中位PFS增加到7.3个月,同时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这款AKT抑制剂的适应症涵盖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等多种癌症。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b08840359ed.html
返回目录>>
2024-08-2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阿斯塔纳8月28日电 哈萨克斯坦当局已开始采取系统性防疫措施,防止猴痘疫情输入。综合哈通社及哈萨克斯坦卫生部消息,哈卫生部日前公布的一份疫情防控指令于当地时间28日起生效。
该指令要求哈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做好应对猴痘疫情的准备,如,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警惕性;开展机构间应对疫情的演习;做好对医疗机构的药品、消毒剂和防护用品供应等。
指令明确,哈相关部门需加强在边境口岸、机场、火车站等地的防疫措施。如,交通运输部应在人流密集区域安装非接触式测温仪;边防部门应对过去三周内到访过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人员进行监测等。
哈卫生部表示,哈国内尚未出现猴痘病例。哈卫生部将与世界卫生组织密切沟通,对猴痘流行病学进行监测,防止疫情扩散。
世界卫生组织当地时间8月14日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该组织2022年7月以来第二次就猴痘疫情发出最高级别警报。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DbsbjIKmI
返回目录>>
2024-08-29 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8月27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通报,最近数月美国共报告21例奥罗普切热病例,未出现死亡病例;患者均有古巴旅行史。
据路透社报道,截至本月16日,这21名患者中有3人住院治疗。多数人的患病症状出现在5月至7月间。
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介绍,奥罗普切热由奥罗普切病毒引起,其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高烧、头痛、肌痛、皮疹、关节痛和呕吐,通常持续3至6天。高达60%的患者会短暂复发。奥罗普切病毒主要由蚊、蠓等昆虫叮咬传播。
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奥罗普切热的特效药或疫苗。
美国疾控中心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相关健康警报指出,美洲地区该疾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美国疾控中心还提及,巴西7月确认两例奥罗普切热致死病例,是全球范围内首次确认该病致死病例。
泛美卫生组织本月初发布流行病学警报,对美洲近期的奥罗普切热疫情发出高风险警告,呼吁各国加强对奥罗普切病毒的监测和诊断。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月1日至7月30日,美洲有5个国家共报告了8078例奥罗普切热确诊病例,其中巴西7284例、玻利维亚356例、秘鲁290例、哥伦比亚和古巴均为74例。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Db9ZH9PzQ
返回目录>>
2024-08-29 人民日报
“我说3个词,您能不能跟着说一遍然后记住,过一分钟我还会再问哦。”“您把裤腿往上拉一拉,我量量您的小腿围。”……下午,湖南省长沙县黄花镇卫生院内,95后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盛思敏弯着腰,凑到93岁的黄玉泉老人跟前,依次询问各类问题。
盛思敏将老人的答题情况和测量数据一一登记进手机上的老年人评估小程序。一旁,卫生院护士李诗焱也在记录。“为了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评估小组通常由两人组成。”盛思敏说。
半个多小时后,黄玉泉老人的能力评估报告基本成形。“牙齿缺损较多,可能存在吞咽困难情况。小腿围是28.5厘米,初步判断有肌少症,需要补充营养。”盛思敏挑了几条重点内容提醒老人今后多注意。
做认知测试、量小腿围、测步速……这些在普通门诊不太常见的评估方式,引来了很多关注。“连不从事老年病学科的医护人员,都会觉得老年人能力评估比较陌生。”盛思敏说。
“牙齿缺损造成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肌肉量不足。如果肌少症进一步发展,老人可能发生跌倒。合并有骨质疏松情况的话,一次跌倒可能导致骨折,需长期卧床。卧床又容易产生肺炎。”盛思敏说。科学精准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可以对老年人健康问题早发现、早干预,防范和降低失能失智风险。
完成医院内的评估后,盛思敏和李诗焱背上药箱,前往距离卫生院几公里的陈洛飞老人家中随访。
“浴室装有扶手和助浴椅,入户台阶安装有斜坡,老人穿平底防滑鞋,这些都很好。但是客厅灯光有些暗,开关位置不是很合理,夜间起床可能有摔倒风险,需要注意。”盛思敏特别关注老人居家环境,这也是评估的重要内容。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成为许多养老服务相关工作的一个基础环节。“老年人需要全面了解自己的能力,养老机构根据能力评估制定照护方案,政府根据照护等级确定补助标准,推广普及长期护理险以失能等级评估为依据……养老服务工作方方面面都需要对老年人进行能力评估。”盛思敏说。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需要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活动能力、认知能力、社会功能及居家环境等进行综合评估,并给出能力恢复的建议。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外,还需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
过去,养老服务机构会从护理人员、管理人员中,选拔或培养能兼顾评估工作的“养老评估员”。由于缺乏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规范的职业技能培训,养老评估员往往难以精准划分老年人状态。
2020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9个新职业,老年人能力评估师是其中之一。盛思敏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学习时,随导师参与过一些评估标准的制定和完善。目前,她持有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和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颁发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合格证书,获得了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截至目前,已开设20多期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培训班,超过1000人获得培训合格证书。”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主任雷光华介绍,研究中心与长沙市第一福利院、湘潭市第六医院等医养机构联合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和科研项目,开设了老年综合评估联合门诊,开发了相应的评估软件,助力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更好开展。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DaLVrFse6
返回目录>>
2024-08-29 人民日报
“春捂秋冻”是一句民间预防疾病的谚语,是指在初春时天气逐渐转暖,不要急于脱掉棉衣,适当“捂”一点;在初秋时,也不要刚有点冷就穿太多,适当“冻”一点,这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当下已过处暑节气,天气逐渐变凉,昼夜温差变大,“秋冻”如何因人而异,如何科学“秋冻”?记者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呼吸)科主任医师樊茂蓉。
樊茂蓉介绍,进入秋季,天气转凉,人体阳气渐弱、阴气渐长。此时不宜增添太多衣物,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天气,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气的生长。
“但‘秋冻’不是盲目挨冻,而是要随着气温的降低逐渐增加衣服。”樊茂蓉说,初秋暑热未消,气温在15—20摄氏度时,早晚人体能感受到一些凉气,此时不要着急添加过厚衣物。仲秋即中秋节前后,气温下降,虽凉却不甚寒,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尤其青壮年,添加衣物要适当,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
需要注意的是,晚秋时,早晚温差大,当一早一晚户外气温降低到10摄氏度时,就应该结束“秋冻”。特别是秋冬交接之际,常常有强冷空气侵袭,此时若再强求“秋冻”,不但不能预防疾病,还容易惹病上身。
“秋冻”也要因人而异,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不太适宜“秋冻”,这部分人群的呼吸道防御功能较差,气管和支气管在寒冷刺激下会产生痉挛,使原有的咳嗽、喘息等症状加重或容易诱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尤其是哮喘患者,对环境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应注意保暖。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不太适宜“秋冻”。低温环境容易诱发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或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另外,平素怕冷、手脚冰凉、容易腹泻等气虚、阳虚体质的人群也不太适合“秋冻”,应避免过度耗损阳气。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御寒能力弱,应注意随着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掌握好“秋冻”进行养生保健,还要关注身体不同部位。樊茂蓉提醒,有些身体部位不能“冻”,反而要注意保暖:
头颈部不能冻。若头颈部受风受寒,向上会导致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容易诱发头痛等疾病;向下会使足太阳膀胱经受寒,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
肚脐不能冻。寒凉之气通过肚脐侵袭人体内部,刺激胃肠道,容易引发腹痛腹泻;女性腹部受凉还会诱发或加重痛经,导致月经不调等。
膝关节不能冻。受凉是关节炎发生和加重的诱因之一,寒凉刺激会加重关节炎患者关节的肿胀和刺痛症状。
双脚不能冻。“寒从脚下生”,人的五脏六腑在足部有相应的敏感区或反应点。若脚底受冻,可反射性地引起相关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脚底神经末梢丰富,受冻之后,易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DaBwIIPBM
返回目录>>
2024-08-29 人民日报
本报西宁8月28日电 (记者王梅)记者日前从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了解到:青海全面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运行体制机制,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各项医改措施取得实效。
青海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挂牌组建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并投入运行,组建了由4名院士和47名高原病、转化医学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在高原病医治、高原病临床诊疗技术、高原运动医学、高原康养等方面取得研究成果。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区域医疗中心等一批卫生健康领域项目落地实施,在建设期内设置过渡病床300张,诊疗36.21万人次,开展疑难手术1.4万例。
青海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质量。截至目前,全省组建42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今年二季度全省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提升到48.62%,较去年同期上升13.69%。不断完善医保政策,出台《2024版青海省医保药品目录》,新增126种药品,目录内药品达到3148种。加强对中藏医药事业支持,制定藏(蒙)医医疗机构制剂医保目录,将492种(2763个品规)藏(蒙)医医疗机构院内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DaArOvHwv
返回目录>>
2024-08-29 人民日报
新华社悉尼8月27日电 (记者齐紫剑、梁有昶)澳大利亚气象局27日说,西澳大利亚州扬皮桑德地区26日的气温高达41.6摄氏度,创下该国有记录以来冬季最高气温纪录。
澳气象局在社交媒体上说,扬皮桑德地区26日的气温打破了2020年8月23日该国西罗巴克地区41.2摄氏度的全国纪录。
据观测,澳多地经历了“不合时令”的持续高温天气。其中,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往年同期的平均气温更高,而澳中部最高气温比历年同期全国平均气温高出15摄氏度。专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缩短了冬季并带来只有春夏季才有的温暖,今年8月份将是澳大利亚有记录以来最热的8月。
澳气象局说,出现暖冬的原因在于8月份有高压气团滞留澳中部和北部一些地区,这带来晴朗天气和持续日照,导致热量积聚。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DaA9XwK7J
返回目录>>
2024-08-29 健康报
本报讯(首席记者 姚常房)今年9月1日是第18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明确,为深入推进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主题,以体重管理为突破口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定于9月1日至30日在全国组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食要三减,减掉不良生活方式;体要三健,健出美好生活向往。”
《通知》强调,健康促进是系统工程,既要兼顾全身健康,又要优先树立科学健康理念,强调减盐、减油、减糖和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之间的内在联系。倡导公众树牢“吃动平衡”“三减三健”“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等健康理念,积极学习健康知识,掌握主动健康技能,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围绕生命全周期(孕产妇、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职业人群、老年人群)和生活全场景(家庭、社区、学校、工作场景、就医场景、就餐场景、运动场景、交通出行场景),开展重点健康核心信息发布和科学普及活动。
《通知》指出,9月第一周,集中开展体重管理知识与技能科普宣传活动。向公众宣传体重与健康的关系、超重肥胖对健康的危害等知识;制订体重管理技术指南,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做到“三知一管”(即知晓健康体重标准、知晓自身体重变化、知晓体重管理方法,科学管理自身体重);积极倡导家庭参与体重管理,降低聚集性家庭肥胖风险等。9月第二周,集中开展“9·15中国减盐周”宣传活动。9月第三周,围绕第36个“全国爱牙日”集中开展健康口腔主题宣传活动。9月第四周,集中开展健康骨骼主题宣传活动。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829/497301.html
返回目录>>
2024-08-29 健康报
日间手术,即患者在24小时内完成入院、手术和出院的一种手术模式。近日,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在全国率先开启肝脏日间手术模式,将肝血管瘤切除、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切除、肝脏恶性肿瘤切除等部分手术纳入日间手术范围。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日间手术以风险较小的中小型手术为主,对于复杂而精细的肝脏手术,当日手术次日出院是如何做到的呢?“微创不需开腹,断面处理到位不需放置引流管,皮内缝合不需等待拆线,患者术后6小时就能下床活动,次日就能恢复进食……这一切,使当日手术次日出院成为可能。”该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主任刘荣解释说,过去10年间,该医学部术后次日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已有百余名,只是没有按照日间手术流程进行管理。
10年前,刘荣首次提出部分肝脏手术患者或可实现术后次日出院时,不只是患者,很多医生也将信将疑。这大胆的提议,源于他在肝脏微创手术领域的前沿探索。
早在2002年,刘荣就已开拓性地实施腹腔镜半肝切除术。“过去,肝脏手术需开腹进行,切口在20厘米到30厘米不等,术后患者疼痛明显、恢复周期漫长,至少需住院10天。而借助腹腔镜,手术方式由开腹变为开几个小孔,组织损伤、感染风险、术后护理难度显著降低,缩短了住院时间。”刘荣说。
在腹腔镜下进行这种微创手术,操作空间小,且缺少开腹手术的触觉,讲求的是视觉与手感的精妙配合。如何确定预切线控制出血,非常考验术者的操作技巧。早年间,超声刀还不具备凝血功能,刘荣创新术式,在纤维组织里,像拆弹专家一样,将所需切除部位的相连血管进行局部阻断。如此一来,缺血线显露,预切线也就明确了,同时,局部阻断也能减少剩余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刘荣实施的一例腹腔镜下半肝切除手术,术中出血量仅有70毫升(开腹手术通常在800至1000毫升),患者次日就能下床活动。他撰写的《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操作要领与技巧》也由此成为了很多医生开展腹腔镜肝切除术的随身宝典。
“此后,随着术式不断改进、工具不断改良,腹腔镜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日趋成熟,肝胆胰外科医学部对腹腔镜技术的运用也日益精湛。与此同时,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引入,弥补了腹腔镜在放大倍数、操作角度方面的不足。”刘荣介绍,肝胆胰外科医学部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负性事件发生率已降至极低,肝脏手术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已不足万分之一。基于此,肝胆胰外科医学部决定正式将日间手术管理模式应用于肝脏手术。
“从住院半个月到当日手术次日出院,对患者的健康宣教非常必要。”刘荣说,肝胆胰外科医学部要求医生规范进行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出院后连续随访5天,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可随时通过急诊入院。
并非所有患者都满足接受日间手术的条件。为此,该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筛选标准,包括患者年龄、ECOG评分(用于评估患者体力状况和治疗耐受能力的评分标准)等。“日间手术讲究安全和效率,安全始终排在首位。”刘荣说。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829/497293.html
返回目录>>
2024-08-30 健康报
本报讯 (特约记者 王耀 马骞雯 潘毅敏)甘肃省卫生健康委近日通报,该委推荐26位专家入选国家级健康科普专家库,遴选33个类别共199位专家入选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督促指导各市(州)建立市、县(区)两级健康科普专家库。目前,该省14个市(州)均已建立健康科普专家库,共有1700余名医疗卫生人员入选专家库。
为持续提高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和健康水平,今年3月,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组织全省医疗卫生人员开展健康科普工作的指导意见》。省级相关部门举办医院健康教育管理创新线上培训班,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学科普创作方法等。各地鼓励医疗卫生人员开设个人健康科普新媒体账号。
截至目前,该省张掖市累计有268位健康教育专家,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及宣教活动1800余场次,受益人数超过20万人。临夏回族自治州组建8个州级健康科普“百千万”巡讲小分队,联合县级小分队,共有医务人员80余人,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624场次,覆盖人数约11万人次。定西市先后开展多场大型义诊及健康科普活动,共有1400余名医务工作者参与。
该省各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开展健康科普工作,掀起健康科普热潮。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举办科普讲解大赛;甘肃省中医院建成健康科普直播室,聘请院内外专家开展健康科普直播;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在自媒体平台发布图文、视频类健康科普作品,开展健康科普直播。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830/497312.html
返回目录>>
2024-08-29 健康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 刘泽林)海南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健康海南行动——海南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建立覆盖全省的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和早诊早治体系;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水平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90.7/10万以下。
《实施方案》提出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健康环境建设力度,增加公共体育设施场所数量和覆盖范围,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向公众低收费或免费开放。落实65岁及以上人群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健康老龄化。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综合评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依托“2﹢3”健康服务包项目,开展覆盖35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筛、防、治、管”工作。持续监测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监测。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建设。
《实施方案》提出,构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在省级层面,心脑血管病项目办均设在海南省疾控中心,海南省人民医院为省级脑血管病防治技术牵头单位,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为省级心血管病防治技术牵头单位。在市县层面,依托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医院市县(区)“慢性病管理中心”和“慢性病综合门诊部”,分别负责统筹辖区内心脑血管统筹管理工作和患者诊治以及院内就诊者医防融合服务。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829/497298.html
返回目录>>
2024-08-30 北京青年报
凉拌海带丝、海带炖排骨、裙带菜豆腐汤、紫菜鸡蛋汤、海苔片……这些我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菜,其中的主角食材都来自一类食物——藻类。别看它貌不惊人,但营养价值却十分丰富,还特别爽口解腻,尤其用来配肉吃很合适。事实上,藻类是无胚、自养、以孢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作为大自然的馈赠,其营养价值不断被人们所认识,逐渐成为居民餐桌上重要的菜品之一,本文就带大家探秘藻类的营养价值。
1.高蛋白、低热量
藻类中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如干制海带中含有6%-8%,裙带菜达14%-21%,紫菜竟高达24.5%;
藻类还富含膳食纤维,粗纤维的含量高达3%-9%。
另外,其药用价值已经经过研究证实,经常食用海藻,对于预防高血压、溃疡病以及消化道肿瘤等均有明显功效。
2.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宝库,含碘量尤其高
藻类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矿物质,如钾、钙、钠、镁、铁、硅、锰等,其中,铁、锌、硒、碘等含量相对丰富,而这些矿物质都与人的生理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各种藻类均富含碘,其中海带是地球上含碘最丰富的生物资源,每100克海带(干)中碘含量可达36毫克。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烟酸和叶酸等在海藻干品中含量也较为丰富。
3.富含生物活性多糖,有效防止血栓形成
藻类细胞间为黏质多糖、醛酸多糖和含硫多糖,不同的藻类各有差异。细胞内也含有丰富的多糖,如螺旋藻主要含葡聚糖和多聚鼠李糖。尤其是海藻中所含的一种岩藻多糖,可以阻止人体红细胞的凝聚反应,有效地防止血栓形成和降低血液黏稠度,对于心血管病人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830/c14739-40309406.html
返回目录>>
2024-08-30 北京青年报
这个夏天,相信运动员们的力量之美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精彩的回忆,让不少人也跃跃欲试:我也想拥有美丽的肌肉线条。最近天气也逐渐凉快下来,怎么能错过这个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呢?人们经常说“三分练、七分吃”,可见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对人体的影响有多大。练得再多,饮食一旦不受控制,喝饮料,吃蛋糕、糖果、零食等,身材也会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我们不必追求极低的体脂率,但饮食一定是维持身材和体脂率很重要的一环。下面给大家总结了简单又有效的饮食和运动方案:
减少摄入高热量食物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腹肌,想要拥有看得见的“几块腹肌”,腹部的脂肪含量需要达到一定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体脂率。体脂率低的人,腹直肌的线条更容易被看见。
一般来说,男生的体脂率到15%以下会开始有腹肌轮廓,10%-12%腹肌线条会更明显;女生体脂率到达20%左右能开始看到马甲线。匀称健康就很好看。腹部脂肪是全身脂肪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难减的。
可以参考运动员们的饮食习惯,他们大都保持相对干净的饮食结构:不喝饮料、不吃零食,食谱中很大一部分会吃鸡胸肉和西兰花,尽可能避免精加工食品。
重视“蛋白质+膳食纤维”组合
如果想要明显有效地减脂增肌,就一定要注重“蛋白质+膳食纤维”这对好搭档。如果你不知道吃什么,建议食材如下:
1.蛋白质
动物蛋白:瘦肉、鸡胸肉、牛排、火鸡、白鱼、鸡蛋、虾和贝类等;
植物蛋白:杏仁、核桃、奇亚籽和亚麻籽等。
2.膳食纤维
蔬果:花椰菜、甘蓝菜、青椒、菠菜、蓝莓、樱桃、奇异果等;
全谷物和豆类:燕麦、藜麦、玉米、毛豆、黑豆、鹰嘴豆等。
有朋友会问,那脂肪该如何摄入呢?也不能完全不吃。其实,大部分肉中有脂肪,就算吃肉是为了摄取蛋白质,也顺带摄入了脂肪,所以建议不再需要来自酱料和油的脂肪。如果实在想加点油脂,推荐橄榄油、坚果以及牛油果来补充优质的健康脂肪。
3.一日三餐减脂增肌食谱
再提供给大家一个更直观、方便实操的方案:
早餐吃碳水:燕麦片、玉米或面包+一点水果+一个鸡蛋。
午餐吃蛋白质:用蛋白质食物作为基础,牛肉、鱼、鸡肉和各种瘦肉+蔬菜+水果。
晚餐吃蔬菜:尽量多吃蔬菜,但要避免根茎类蔬菜,配些鱼、虾和豆类。
运动后补营养是关键
许多人会忽略运动后这一时间段的饮食问题,其实这个时间段对于塑造身材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后,需要注意“蛋白质+碳水”组合的摄入,可以促进增肌,加速乳酸排出,第二天不会感到酸痛。比如可以喝一杯蛋白质奶昔,吃一根蛋白棒,或者吃一些鸡蛋、香蕉、高蛋白希腊酸奶。
另外,运动期间也别忘了喝充足的水和电解质水,可以保持肌肉水分和弹性。
“三分练、七分吃”
配合运动让效果加倍
“三分练、七分吃”,虽说“饮食”这部分占了主角,但也不能忽略适量的核心训练。想要快速获得腹肌,再推荐给大家两个简单有效的腹部训练动作。
动作1:L形抬腿动作
确保下背部始终位于地面上,背部不要拱起来,这样才能真正锻炼下腹肌,控制双腿慢慢抬起来,控制好速度是关键。
训练次数:一次做20个,休息20秒,循环五组。
动作2:交替平板支撑
身体自然呈一条直线,不要撅起屁股,双手与肩同宽撑在地面上,手肘不停变换。
训练次数:一次60秒,休息30秒,循环五组。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830/c14739-40309402.html
返回目录>>
2024-08-30 北京青年报
暑去秋来,出了三伏,迎来了处暑。处暑,正是由夏入秋的重要时间节点。随着处暑的到来,我们的食欲又被唤醒,无论是传统的贴秋膘,还是秋天的第一茬水果,无不是我们对热烈夏天的告别和对秋天的向往,因为我们离甜蜜的收获时节又近了一步。
俗话说:不时不食。吃东西要讲究应时应季,水果也一样,枣、梨、葡萄等秋季水果逐渐上市,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这些应季水果的营养价值,以及如何吃才能更养生。
枣
水果里的“维生素C大户”
别看枣个头小,但可以称得上是水果里的“全能选手”,为什么这么说呢?
1.维生素C含量比柠檬高近十倍
枣最亮眼的营养“成绩单”就是维生素C。鲜枣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大家认知里的“维C大户”柠檬高出了近10倍,一般来说,吃五六个鲜枣就能满足一天的维生素C需要量。
2.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除了维生素C,枣的其他营养成分也十分突出,含有对人体有益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等多种维生素,以及钾、镁、铁等多种矿物质。
3.含糖量高、热量堪比米饭
需要注意的是,枣的糖含量很高,每100g枣的能量是125千卡,和一小碗蒸好的米饭能量相当。所以,要想能量不超标,最好仔细数出鲜枣数量,细细品尝为上策。
梨
降燥润肺的“首选代言人”
如果说要为秋天找一种水果来代言,那肯定首先推举梨。
1.含水量超高
梨的水分含量很高,各个品种几乎都在 85% 以上,含水量高就能起到润喉、缓解嗓子干燥不适的作用。
2.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除了补水,梨还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比如来自新疆的库尔勒香梨,它的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达到了6.7g/100g,是一般苹果的近4倍。
值得注意的是,吃梨也要控制好量,因为有些梨含有较多的山梨糖醇,而山梨糖醇有很强的亲水性,在肠道中具有渗透作用,可以增加粪便的含水量,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排便。
3.饭前吃有助于控制食欲
梨的能量与苹果相当,饭前吃梨,同样有助于控制食欲;在餐桌上,梨也可以有不俗的表现。梨的吃法很多,既能直接生吃,也能蒸、煮或者烤制后食用。既能入汤,也能入药。应季而食,我们常说的银耳雪梨汤可以在这个时节成为家里餐桌上的常客。
葡萄
“全身都是宝”
8月底紧锣密鼓上市的水果还有葡萄。葡萄可以说“全身都是宝”,葡萄果肉、葡萄皮和葡萄籽都拥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第一,葡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以及花青素、类黄酮等植物化学物,还含有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酸。
第二,葡萄中还有一种重要营养素,就是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是一种存在于葡萄皮和葡萄籽中的天然多酚,已被证明具有抗氧化、抗炎症等多种益处。
第三,从营养的角度来看,洗净后,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确是值得推荐的吃法,因为葡萄皮和葡萄籽中都含有白藜芦醇,葡萄皮中的天然色素对降低血糖、抗癌也有良好的效果。
补充两条秋季饮食小贴士:
1.推荐黑芝麻、莲子、百合等滋阴润肺的食药物质
秋季来临,按照传统的观点,这段时间的饮食,还应当注意滋阴润肺,可以适当吃一些具有滋阴作用的食药物质,如黑芝麻、莲子、百合等,少吃辛辣、煎炸、油腻的食物。
2.避免再摄入太多冷饮以免刺激肠胃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我国北方,初秋的早晚凉意渐浓,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湿度逐渐降低、气候也变得干燥起来,大家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还没有完全适应,呼吸道疾病、肠胃炎、感冒等疾病在这个时候也容易找上门。在南方地区,秋老虎仍然威力不减,大家还要继续在酷热当中度过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千万不要大意,不要再像过夏天一样摄入太多的冷饮,以免刺激肠胃,进而影响身体按照自然气候规律进行自我调适。
夏末秋初防秋燥 来碗银耳莲子粥吧
处暑节气刚刚过去,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处暑节气处在天气由热转凉的转换时期,因此我们的饮食、起居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
及时适应节气变化
应多吃蔬果少吃辛热食物
处暑后的气候变得干燥,容易出现“秋燥”,在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新鲜蔬菜和水果不可少。蔬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每天吃点水果有利于防“秋燥”,梨、瓜类都是不错的选择;不宜食用辣椒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物。
入秋想要补充水分
推荐多喝粥
通过喝粥补充水分,可以说一举多得。首先,粥大都是以米、面、杂粮为原料,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谷类为主,粗细搭配”的原则;其次,粥的包容性强,跟各类食物都可以组合,鸡鸭鱼肉蛋奶都可以加进去;想吃清淡的,可以加蔬菜、水果等;想丰富一点,就加海参鲍鱼山珍海味;想朴素一点,就加地瓜山药土豆,很容易实现食物多样;第三,煮粥用的杂粮,其谷类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都会全部保留下来,避免了营养物质的流失。
银耳、百合、莲子也可以单独和谷类食物放在一起煮成粥,不仅可以提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还有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补充了不少水分。
银耳能补肾、润肺、生津、止咳
所含多糖帮助降血脂、抗肿瘤
处暑时节,推荐大家煮点银耳百合莲子羹。银耳百合莲子羹的做法非常简单,把银耳用温水泡发撕成小片,莲子、百合和枸杞分别用温水泡发。将银耳煮至浓稠后,放入冰糖搅拌均匀、然后倒入莲子,盖上锅盖小火煮半小时,最后放入百合和枸杞再煮15分钟左右即可熄火。
想喝凉爽的,将煮好的羹放入冰箱,口感非常好。
银耳又称白木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常用于做汤或甜品。
研究表明,银耳中富含的银耳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等作用。
另外,中医认为,银耳能补肾、润肺、生津、止咳。因此,银耳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养生保健和美容养颜佳品;莲子也具有补心益脾,养血安神等功效。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830/c14739-40309400.html
返回目录>>
2024-08-30 光明日报
本报北京8月29日电(记者 金振娅)国家卫生健康委29日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5.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4.5‰,均为历史最好水平。
公报显示,我国卫生资源总量持续稳步增长。2023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70785个,比上年增加37867个,其中医院38355个,比上年增加1379个。全国床位1017.4万张,比上年增加42.4万张。2023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达7.23张。2023年末,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1248.8万人,比上年增加83.0万人,其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772.3万人。2023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40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4.00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3.99人。
根据公报,我国医疗服务提供量和效率同步提升。202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95.5亿,比上年增加11.3亿人次,居民平均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6.8次;入院人次30187.3万,比上年增加5501.1万人次。2023年,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13.1亿,比上年增加1.0亿人次;入院人次3992.1万,比上年增加753.0万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8.3亿,入院人次480.4万;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人次2.1亿。村卫生室诊疗人次14.0亿,比上年增加1.2亿人次。
公报还显示,我国次均医疗费用控制略有成效。2023年,医院次均住院费用10315.8元,按可比价格下降5.2%;次均门诊费用361.6元,按可比价格上涨5.3%。202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初步核算为90575.8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占26.7%,社会卫生支出占46.0%,个人卫生支出占27.3%。人均卫生总费用6425.3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7.2%。
在中医药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工作等方面,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92531个,比上年增加12212个;床位比上年增加14.4万张;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104.5万人,比上年增加12.6万人;总诊疗人次15.4亿,比上年增加3.1亿人次。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830/c14739-40309335.html
返回目录>>
2024-08-30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8月29日电 (记者刘霞)德国耶拿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显示,食盐中的钠离子能增强免疫细胞CD8 T应对癌症的“战斗力”。相关论文发表于28日出版的《自然·免疫学》杂志。
近年来,过继性T细胞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积极成果。在这一疗法中,人体的某些T细胞经过处理后,可识别并对抗特定肿瘤细胞。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通常会受到T细胞代谢活性的影响。
研究团队发现,钠离子可增强CD8 T细胞的免疫反应。他们用盐对人类CD8 T细胞进行预处理,随后让其与肿瘤细胞“正面交锋”。结果显示,盐提升了CD8 T细胞摄取糖和氨基酸的能力,增加了其能量产出,从而改善了细胞的代谢适应性,使其能更好地清除肿瘤细胞。研究团队给小鼠注射了经过盐预处理的CD8 T细胞后,观察到其体内的胰腺肿瘤明显缩小。
那么,普通食盐是如何施展这一“魔力”的呢?研究团队解释道,钠离子通过激活CD8 T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引发了膜电位的微妙变化,从而增强了T细胞受体的活性。这种信号放大使免疫细胞能更方便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此外,盐还扮演了“能量补给站”的角色,延缓了CD8 T细胞的疲劳进程,使其能持续高效地抗击肿瘤。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830/c14739-40309320.html
返回目录>>
2024-08-30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8月29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方法,可剥夺癌细胞的重要营养物质及其备用供应。在对乳腺癌细胞、患者衍生组织模型和小鼠进行的实验中,这种方法“饿死”了乳腺癌细胞并缩小了肿瘤。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代谢》杂志上。
癌细胞“食欲旺盛”,营养物质是它们生存无法缺少的。科学家一直希望通过切断癌细胞的“饮食”来阻止肿瘤生长。但这些细胞很狡猾,它们经常会找到新方法来获取营养,如重新编程新陈代谢并切换到备用食物供应链。
恶性癌细胞会贪婪地消耗名为谷氨酰胺的氨基酸。它们利用这种重要的营养物质来产生生长和复制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先前研究表明,让癌细胞缺乏谷氨酰胺或阻止其转化为代谢物可遏制其生长。然而,在近期的临床试验中,乳腺癌患者并没有从中获益。这表明乳腺癌细胞可适应并能找到一种没有谷氨酰胺的生存方式。
最新研究发现,乳腺癌细胞通过开启一条通路来应对谷氨酰胺缺乏。该通路会产生一种关键代谢物——α-酮戊二酸,这种代谢物通常来自谷氨酰胺,这使得癌细胞能继续产生能量和构建材料。
在这一基础上,研究人员开发出新方法,能在抑制代谢途径的同时,针对它们的适应性做出反应。这种方法成功“饿死”了实验室培养皿中的乳腺癌细胞,并有效治疗了小鼠的肿瘤。通过联合治疗,肿瘤停止生长,甚至逐步缩小。
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细胞,它的最大杀手锏,就是无限增殖。科研人员一直想遏制乃至消灭这种“食欲旺盛”的细胞。此前,不少研究团队也在癌细胞营养物质获取上做文章,希望能在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前提下“饿死”它们。但癌细胞的适应性强,一条路不通,它们就找另外一条路,很难真正被“饿”到。此次研究发现,如果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为适应谷氨酰胺缺乏而开启的代谢通路,就能堵住它们用其他方式“进食”之路。未来,我们或许真的能精准地“饿死”讨厌的癌细胞。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830/c14739-40309315.html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