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826

发布时间:

2024/08/26

浏览次数:

1737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8-26

内容导读

TOC \o "1-3" \n \h \u 热点追踪

国务院食安办通报对媒体反映的“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调查处置情况

高层动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二十大后首轮巡视情况反馈工作顺利完成

曾益新副主任会见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赵伟仁

疾控动态

浙江省寄生虫病防治技能竞赛圆满落幕

以赛促学、以赛促用!福建省消毒技能竞赛圆满收官

科研动向

延寿7-8年,能抗癌,还能控制体重!

三次登上顶刊:饮料中的这种常见成分,能减轻体重、改善代谢

Nature Aging:40岁和60岁是衰老的关键转折点,申小涛等解密人类衰老的非线性变化

Nature重磅:华人团队研究证实,牛肉及乳制品中的这种营养物质可提高癌症治疗效果

关于热搜「坚持吃素半年,瘦十斤,但成中重度脂肪肝」?

研究表明:科学吃素不仅瘦身,还能让你两个月就年轻1岁!

舆情信息

米面粮油及调味品 过保质期后还能吃吗

这5个行为你以为在休息 其实非常耗精力

注意防范!全球多地暴发西尼罗河病毒疫情 至少62人死亡

医保待遇等待期怎么规定?生病后再参保能马上享受报销待遇吗?

我国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超85%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专业网络成立

通用流感候选疫苗动物实验效果显著

全国残疾预防日:科学防治脑卒中 远离残疾

警惕伪科普,拥抱真健康

热点追踪

国务院食安办通报对媒体反映的“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调查处置情况

2024-08-26 人民日报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 针对媒体反映的“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国务院食安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分赴河北、天津、内蒙古、陕西四地开展联合调查,追查涉事产品流向,核查涉事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的违法行为,分析问题原因,理清各方责任。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全链条清理排查,从各地清查情况看,截至目前,未发现其他同类问题。

联合调查组经调查核实后认定,罐车混运食用植物油事件性质极其恶劣,违反基本常识,践踏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是典型的行为违法犯罪,必须严厉打击。

一、违法事实

涉事罐车冀E5476W相关违法违规事实。5月22日11时,司机要某某驾驶涉事罐车从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制油分公司装载煤制油(煤基费托合成粗液体蜡2#),5月23日16时到达河北石家庄晋州市华力油脂有限公司,卸载全部货品。5月23日21时到达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休息,5月24日16时从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装载食用植物油,5月24日21时到达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休息,5月25日21时到达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休息,5月26日17时到达陕西省汉中市勉县休息,5月27日7时到达陕西勉县新力油脂有限公司,卸载油品35.91吨。经查,7月3日,涉事车辆(登记在河北邢台金谷仓物流有限公司名下)的实际车主高某群为掩盖问题,指使其三哥高某修伙同河北邢台金谷仓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某某,找到河北石家庄民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某某开具5月23日罐车清洗虚假票据(500元)。

涉事罐车冀E6365Z相关违法违规事实。5月16日17时,司机张某某驾驶涉事罐车从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制油分公司装载煤制油(煤基费托合成粗液体蜡1#),5月18日16时到达河北省秦皇岛衡杉科技有限公司,卸载全部货品。5月19日19时到达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等待配货,5月20日19时到达河北三河汇福粮油集团精炼植物油有限公司等待装车,5月21日11时从河北三河汇福粮油集团精炼植物油有限公司装载食用植物油,5月22日12时到达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百胜隆粮油有限公司,卸载油品31.86吨。司机张某某称5月20日已做清罐处理,经公安机关现场核查,当时涉事罐车轨迹所在地周边没有符合专业要求的洗车店和移动清洗车。

二、流向追查

涉事罐车冀E5476W所运35.91吨油品,用于饲料加工11吨,其余24.91吨未售出,已全部封存。涉事罐车冀E6365Z所运31.86吨油品,已封存2.48吨;剩余29.38吨被分装销售,其中5月22日分装8.5升规格580桶4.5吨、17升规格180桶2.79吨,5月28日分装8.5升规格280桶2.17吨、17升规格310桶4.81吨,6月10日分装8.5升规格490桶3.8吨、17升规格729桶11.31吨,总计8.5升规格1350桶10.47吨、17升规格1219桶18.91吨。已销售但未被使用的7.78吨已全部追回并封存,已被使用的21.6吨流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未流向其他地区。

三、责任认定

我国《食品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生产卫生规范》等强制性国家标准有明确规定,要求“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器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或有异味的物品一同贮存运输”“运输食品应使用专用运输工具;食品运输工具不得运输有毒有害物质,防止食品污染”“运输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的车、船等运输工具、容器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但一些企业和个人违反基本常识,践踏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性质极其恶劣,是典型的行为违法犯罪。

联合调查组认定,运输企业负有管理责任,依据《食品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给予行政处罚;车主负有主要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司机负有直接责任,应以行为犯论处,依据《刑法》有关条款追究刑事责任;购买企业作为委托运输方负有相应责任,应依据《食品安全法》给予行政处罚;生产企业通过销售合同约定将运输和交付环节责任全部由买方承担,违反《食品安全法》有关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食品安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的规定,应给予行政处罚。

涉事地区人民政府责成相关行政部门,对河北邢台卓然联合运输车队法定代表人倪某某、河北邢台皓源物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澹台某某、河北邢台金谷仓物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某某,罐车冀E5476W实际车主高某群、罐车冀E6365Z实际车主刘某某等5人依法查处,对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对涉事司机要某某、张某某,依法刑事立案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对参与开具罐车清洗虚假票据的河北邢台金谷仓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某某、河北石家庄民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某某、罐车冀E5476W实际车主的三哥高某修等3人,依法处以10日拘留的行政处罚。

依法对涉事7家企业给予行政处罚:对河北邢台卓然联合运输车队,依法收缴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处罚没款合计约168万元;对河北邢台皓源物流有限公司,依法收缴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处罚没款合计约151万元;对河北邢台金谷仓物流有限公司,依法处罚没款合计约192万元;对陕西勉县新力油脂有限公司,依法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约30万元;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百胜隆粮油有限公司,依法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约26万元;对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依法处罚款约286万元;对河北三河汇福粮油集团精炼植物油有限公司依法处罚款约251万元。

涉事地区河北邢台是问题罐车所在地,对罐车运输失管失察,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负有领导责任,相关监管部门人员负有责任,由地方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规追责问责。对调查过程中地方发现的公职人员可能存在的失职渎职不作为问题,由当地纪检监察机关介入调查。

下一步国务院食安办按照全面清查、举一反三、打建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会同国家粮食和储备局、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持续深入开展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问题专项整治,严格落实食用植物油运输专车专用,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处重罚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全链条管理,健全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确保食用植物油安全。欢迎来自媒体记者、人民群众等各种方式的社会监督。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B4T07F6Gj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二十大后首轮巡视情况反馈工作顺利完成

2024-08-23 国家卫健委机关党委

近日,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和巡视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安排,巡视办会同委党组第一巡视组、第二巡视组向药具管理中心、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健康中心、统计信息中心、职业卫生中心、医学会等6家单位反馈了二十大后首轮巡视情况,向有关部门和单位移交了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

反馈前,委党组会议和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了巡视情况汇报。委党组书记、主任、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雷海潮强调要高度重视巡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压实巡视整改责任,高质量开好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逐个销号,不断强化整改成效。

委领导曾益新、李斌、曹雪涛、于学军分别出席或委托巡视办出席有关单位巡视情况反馈会议并讲话,对抓好巡视整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委党组巡视组分别向被巡视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领导班子反馈了巡视情况,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被巡视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就做好巡视整改工作作了表态发言,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和全国巡视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委党组部署要求,对巡视反馈的问题和整改建议照单全收,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真正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为单位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jgdw/s7967/202408/875580523ab84

返回目录>>

曾益新副主任会见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赵伟仁

2024-08-23 国家卫健委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

8月23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在京会见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赵伟仁一行,就两地医学人才培养、医疗科技创新等议题交换意见。

曾益新表示,党和国家开展新一轮机构改革以来,我委积极推动卫生健康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完善,稳步推进国家有关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我委高度重视建设高素质卫生健康人才队伍,正在会同教育部优化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培训有关安排。下一步,希望香港优质医学院校积极参与国家高水平医学研发计划,并在医学人才培养、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跨境科研合作等领域为国家提供更多支持。

赵伟仁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推动医学教育和研究高质量发展,以及创新性开展医药科研成果转化有关考虑。希望与国家有关部门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为两地医学科研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委科教司、港澳台办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见。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gjhzs/s3594/202408/6234c83b58e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浙江省寄生虫病防治技能竞赛圆满落幕

2024-08-23 浙江省疾控中心传防所

8月19-21日,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浙江省疾控局、浙江省总工会主办,浙江省直机关工会、浙江省疾控中心承办的首届浙江省寄生虫病防治技能竞赛顺利闭幕。省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姚强、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王桢、省卫健委党建工作处副处长、委系统工会副主任陈旭、省疾控局卫生与免疫规划处处长陈瑶、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蒋健敏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专家出席本次活动并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

本次大赛设置理论测试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共11支代表队44名参赛队员决赛杭州。本次竞赛,注重考察了寄生虫病防治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内容涉及虫媒传播寄生虫病、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等十余种寄生虫病,还设置了疟原虫厚、薄血片制作和染色技术,粪便标本改良加藤厚涂片制作技术、疟原虫的镜检读片以及十多种虫卵的鉴定等四个实践技能模块。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决出个人和团体一、二、三等奖、优秀奖以及优秀组织奖。

闭幕式上,省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姚强在讲话中指出,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事关民生福祉。我们要立足新时期新形势新使命,深刻认识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在保障群众健康、推进“共同富裕”方面的重要性。希望各地以竞赛为契机,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培养锻炼出更多的寄生虫病防治领域的专业人才,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不断提高综合防控能力,为新时期我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桢书记宣读了个人和团队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及团体优秀组织奖名单。蒋健敏副主任主持本次颁奖典礼,指出并希望通过本次竞赛的磨炼,参赛选手的业务技术水平都能更上一层,并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带动本地区的业务条线高质量发展,在今后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中持续发光发热,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摘引网址:https://www.cdc.zj.cn/ywpd/crbyfjk/ywdt/202408/t20240823_19809.shtml

返回目录>>

以赛促学、以赛促用!福建省消毒技能竞赛圆满收官

2024-08-23 福建省疾控中心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消毒和环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2024年8月15-16日,由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局主办、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的全省消毒技能竞赛在福州成功举办。来自全省9个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以及省疾控中心、省卫生监督所、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第一医院共计57名队员参赛,竞赛内容广泛而深入,涵盖了传染病防治和卫生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环境卫生学、消毒学、医院感染控制相关规范和标准,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综合技能操作等多个方面。竞赛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理论考试、现场技能操作、团体桌面推演等多个环节,全面考察了参赛选手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经过一天半的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团体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个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以及优秀组织奖3名和特别贡献奖3名。省疾控中心主任郑奎城同志、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免疫处刘小红同志莅临现场为各位获奖选手和团体颁奖。闭幕式上,郑奎城主任就参赛学员竞赛情况进行点评,他指出,本次技能竞赛活动为全省疾控、医疗、监督战线工作者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展示了专业内涵和职业风采,进一步提高了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是对医疗卫生系统人员消毒和环境卫生专业技能的一次检阅,全省疾控机构要以竞赛为契机,抓紧补短板、强弱项,加强消毒和环境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处置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全方位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保障能力,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摘引网址:http://www.fjcdc.com.cn/show?ctlgid=548424&Id=22933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延寿7-8年,能抗癌,还能控制体重!

三次登上顶刊:饮料中的这种常见成分,能减轻体重、改善代谢

2024-08-25 生物谷原创

对于肿瘤细胞和CD8+ T细胞,牛磺酸都有着重要意义。肿瘤SLC6A6介导的牛磺酸缺乏会加强癌细胞的免疫逃逸能力;但如果补充牛磺酸,则能使重振衰竭的T细胞,使其恢复活力和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

牛磺酸,又称2-氨基乙磺酸,是一种半必需的微量营养素,也是人类及真核生物中最丰富的氨基酸之一。事实上,牛磺酸是一种含硫的非蛋白氨基酸,不参与体内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以游离状态存在于人体几乎所有组织器官中,特别是神经、心、脑、肝、肌肉及视网膜等等。

但别小看了牛磺酸。在人体内,它发挥着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包括: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等等。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短短1年时间内,牛磺酸实现了“一键三连”!不仅成功登顶了三大顶刊Science、Cell和Nature,还是因为三种完全不同的健康益处。

Nature:减少食物摄入量,控制体重平衡

作为条件性必需微量营养素和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之一,不仅是牛磺酸本身,牛磺酸的体内代谢同样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

N-乙酰牛磺酸是一种有趣但较少被研究的次生牛磺酸代谢物。受到耐力运动、膳食补充、饮酒等刺激因素的影响下,机体内的牛磺酸或醋酸盐通量的水平会发生改变,进而动态调节N-乙酰牛磺酸水平。但一直以来,科学家仍无法明确内源性牛磺酸的代谢过程,包括:参与N-乙酰牛磺酸代谢的酶以及该代谢物的潜在功能。

近日,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探究团队首次发现了哺乳动物中的N-乙酰牛磺酸水解酶——磷酸三酯酶相关(PTER),该酶能够催化N-乙酰牛磺酸水解为牛磺酸和醋酸盐。当体内的牛磺酸水平升高时,生物体摄入的食物量明显减少,达到控制体重和改善葡萄糖稳态的作用。

简单来说,PTER是次级牛磺酸代谢过程中的中心酶节点,它与N-乙酰牛磺酸在体重控制和能量平衡中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步,找到PTER。

在肾脏和肝脏中,研究者观察到了强烈的N-乙酰牛磺酸水解活动,包括N-乙酰牛磺酸的耗尽和牛磺酸的产生。

于是,采用活性引导分馏的方式筛选出了排名最高的3种酶,其中转染PTER后观察到细胞裂解液中出现了高水平的N-乙酰牛磺酸水解活性,可见PTER是牛磺酸代谢的内源性生化途径中不可或缺的N-乙酰牛磺酸水解酶。

在Pter敲除的小鼠体内,研究者在肝脏和肾脏中观察到PTER蛋白和N-乙酰牛磺酸水解活性的完全丧失,而组织中的N-乙酰牛磺酸水平会有所增加,升高了2倍到10倍不等。进一步的检测发现,Pter敲除小鼠体内的几乎所有组织的N-乙酰牛磺酸水平都发生了变化,比如尿液中N-乙酰牛磺酸水平高出2倍左右。

第二步,确认PTER与N-乙酰牛磺酸的潜在功能。

先前研究发现,PTER基因与BMI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人类遗传学相关性,或许PRET通路能影响体重调节。基于这一推测,研究者使用高脂饮食喂养Pter敲除小鼠,并通过饮用水给它们补充了牛磺酸。

增加了牛磺酸水平的刺激后,Pter敲除小鼠的累积食物摄入量有所减少,体重也更轻;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Pter敲除小鼠对饮食诱导的肥胖有更好的抵抗力,葡萄糖稳态也得以改善。

事实上,两组小鼠的主要差异在于:N-乙酰牛磺酸水平。在Pter敲除小鼠中,N-乙酰牛磺酸的水平明显更高,也是导致两组之间差异的原因。当研究者给小鼠服用了N-乙酰牛磺酸之后,食物摄入量和体重均出现了剂量依赖性下降,再一次确定了N-乙酰牛磺酸的作用。

综上,该研究首次探明PRET是牛磺酸代谢中的中心酶节点,遗传性Pter缺失或药物性给予N-乙酰牛磺酸能减少食物摄入量、脂肪和体重。期待未来牛磺酸及其代谢物能在肥胖和新陈代谢方面“大展身手”。

Science:长期牛磺酸补充,能延寿7-8岁?

延缓衰老可谓是“亘古不变”的话题,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探索“抗衰老”的奥秘。Science上刊登的研究,为抗衰领域再添一员大将——牛磺酸。

该研究发现,缺乏牛磺酸是衰老的驱动因素,而补充牛磺酸则能有效缓解衰老的关键标志物。更具体地说,长期牛磺酸的补充使得小鼠的健康寿命延长了3-4个月,相当于人类的7-8岁!

事实上,无论何种物种,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牛磺酸的浓度均会随之下降。具体来说,在C57Bl/6J野生型小鼠中,血清牛磺酸浓度从4周的 132.3 ± 14.2 ng/ml,下降至56周的 40.2 ± 7.1 ng/ml。在不补充的情况下,中老年小鼠的血清牛磺酸含量“大跳水”式降至原先的1/3水平。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猴子和人类身上。15岁猴子的血清牛磺酸浓度比5岁时低了85%;而与5岁的孩童相比,60岁老年人群体内的牛磺酸水平约为前者的三分之一左右。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物及人类体内的牛磺酸水平不断下降

在确认了“血清牛磺酸浓度与年龄呈负相关”之后,研究人员提出了新的疑问:牛磺酸的缺乏是否为衰老过程的驱动因素呢?

为回答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大型动物实验”——每天上午10点,研究者会给近250只14个月大的中年小鼠(≈人类的45岁)喂一剂牛磺酸或对照溶液,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000mg,使其血清牛磺酸浓度提高至4个月大的基线水平,直至小鼠生命终结。

实验结束时,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小鼠,牛磺酸饲养组的小鼠均比对照组存活了更长的时间,平均寿命增加了10-12%。对于小鼠来说,相当于延寿了3-4个月,约等于人类多活了7-8年!

更令人惊喜的是,补充牛磺酸后的小鼠不仅活得更长,还活得更健康,骨骼、肌肉、大脑、胃肠道等多方面均得到了改善。

不仅如此,牛磺酸的健康作用还能从动物实验推及到人类试验上,研究者在分析了11,966名成年人的血清牛磺酸代谢物水平与超50个健康参数之间的关系后发现,血清牛磺酸含量越高,个体也越健康。

结果显示,血清中牛磺酸含量更高的人,往往有着更低的BMI和腰臀比,同时罹患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也会更低。不仅如此,保证体内牛磺酸在较高的浓度,与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更低有关,即人体炎症水平较低。

综上,牛磺酸缺乏是衰老的驱动因素,而补充牛磺酸或是“抗衰老”的小妙招!通过扭转衰老过程中的牛磺酸水平下降,小鼠、猴子以及人类的寿命,尤其是健康寿命,均得到了延长。

Cell:补充牛磺酸能够提高抗癌疗效

当然,牛磺酸还能在癌症领域发光发热,来自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研究团队发现了牛磺酸在抗肿瘤免疫领域的用途。

具体来说,癌症相关的牛磺酸消耗会诱导T细胞衰竭和促进免疫逃逸,因此补充牛磺酸则能让原本衰竭的CD8+ T细胞“重振旗鼓”,从而提高癌症疗法的疗效。

牛磺酸转运体(SLC6A6)在转运体与肿瘤进展和复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存在正相关性,与肿瘤进展之间有强相关性。

牛磺酸是个“炙手可热”的营养物质。对于高表达SLC6A6的癌细胞来说,牛磺酸能够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化疗耐药性,使得其更具有攻击性。但同时,CD8+ T细胞的存活和细胞因子的产生也高度依赖牛磺酸,当环境中的牛磺酸被消耗殆尽,其抗肿瘤免疫力同样会被显著削弱。

也就是说,癌细胞和CD8+ T细胞存在竞争关系。随着肿瘤细胞掠夺了大量的牛磺酸之后,细胞外的牛磺酸浓度自然会有所降低,因此CD8+T细胞能摄取的牛磺酸浓度显著减少,而这对于CD8+ T细胞来说是“致命”的,损害了它们的存活和功能,导致CD8+ T细胞的凋亡增加和产生的细胞因子减少。

总结来说,一方面,牛磺酸在高表达SLC6A6的癌细胞中发挥着促肿瘤作用;但另一方面,牛磺酸又在CD8+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影响。

进一步,研究者探明了“胃癌细胞成功从CD8+ T细胞手中抢到牛磺酸,并损害后者的存活和功能”的具体机制。

事实上,牛磺酸的缺乏会导致内质网应激的增加,并以AK1-STAT3信号依赖的方式上调ATF4。而ATF4的作用是,编码综合应激反应(ISR)的核心转录因子;因而增加的ATF4会激活多个免疫检查点基因,从而诱导T细胞的衰竭。

不过最重要的是,研究者发现,补充牛磺酸能够显著改善T细胞的耗竭状态。因此,在化疗中引进牛磺酸补充剂能够提高其疗效,从而防止癌症的复发。

综上,对于肿瘤细胞和CD8+ T细胞,牛磺酸都有着重要意义。肿瘤SLC6A6介导的牛磺酸缺乏会加强癌细胞的免疫逃逸能力;但如果补充牛磺酸,则能使重振衰竭的T细胞,使其恢复活力和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从而提高化疗的疗效。

因此,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补充一些牛磺酸——事实上,机体既可以从膳食中获取牛磺酸,也可以自身合成。读完这篇文章后,如果真想给自己补补,可以优选以下富含牛磺酸的食物:鱼虾蟹贝、畜禽肉、坚果、豆类等等。当然,偶尔喝点功能性饮料也未尝不可。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06e384049306.html

返回目录>>

Nature Aging:40岁和60岁是衰老的关键转折点,申小涛等解密人类衰老的非线性变化

2024-08-25 生物世界

通过对这些庞大且复杂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团队发现,衰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存在着显著的非线性变化,尤其是在40岁和60岁这两个关键的时间点。

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助理教授申小涛与斯坦福大学Michael P. Snyder教授团队合作,在 Nature Aging 期刊发表了题为:Nonlinear dynamics of multi-omics profiles during human aging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衰老过程中鲜少关注的非线性分子变化,开创了理解衰老的新视角。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对108名年龄在25-75岁之间的参与者进行了长达6.8年的多组学纵向研究。这些参与者生活在美国加州,研究团队定期采集他们的血液、粪便、皮肤、口腔和鼻腔样本,并进行了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细胞因子分析及微生物组分析等多种“组学”数据的采集。这些数据不仅涵盖了参与者的基因表达、蛋白质水平、代谢产物水平,还包括了体内微生物的变化。

通过对这些庞大且复杂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团队发现,衰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存在着显著的非线性变化,尤其是在40岁和60岁这两个关键的时间点。这些发现颠覆了我们对衰老过程的传统认知,表明了在特定的年龄阶段,人体的分子标志物和生理功能会经历剧烈的变化。

40岁与60岁:生命旅程中的两个重要转折点

研究发现,人体在40岁左右开始经历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涉及心血管健康、脂质代谢和酒精代谢的分子路径开始发生显著变化。例如,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这个年龄段开始显著增加,同时脂质和酒精代谢相关的功能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身体开始进入一个更易受衰老相关疾病影响的阶段。

60岁左右是衰老过程中的另一个关键转折点。在这个年龄段,研究发现,人体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反应以及红细胞功能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与多种老年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肾功能衰退等。这些非线性变化的发现,为我们理解老年人易感疾病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新的线索。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非线性变化不仅仅是在生理功能层面体现出来的,还在分子层面揭示了衰老的复杂机制。例如,研究发现,与氧化应激、mRNA稳定性和自噬相关的基因表达在60岁后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过程在细胞维持和清除受损组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显示出衰老并非是一个持续稳定的过程,而是存在着显著的波动和变化。

此外,研究还揭示了一些新的潜在疾病风险模块。例如,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浆中的苯丙氨酸水平会逐渐升高,这与心脏功能的退化有关。而在60岁后,肾功能和血糖水平的变化则表明,老年人更易罹患肾脏疾病和2型糖尿病。这些发现提示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在不同的阶段会经历不同的疾病风险,这为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预防措施提供了依据。

申小涛等人的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衰老过程中分子变化的新视角,还为延缓衰老、预防相关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识别这些关键的非线性变化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衰老的生物学机制,从而在关键时刻采取干预措施,以延缓衰老、预防疾病。

未来,这些研究成果或将被应用于开发新型的健康监测工具,帮助人们在40岁和60岁这两个关键的转折点前采取预防措施,从而延长健康寿命。通过多组学数据的纵向研究,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衰老的复杂性,这也将为未来的衰老研究和健康老龄化战略提供新的方向。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8367839552d7.html

返回目录>>

Nature重磅:华人团队研究证实,牛肉及乳制品中的这种营养物质可提高癌症治疗效果

2024-08-24 生物世界

这项研究表明,反式十八碳烯酸(TVA)可以作为一种膳食补充剂来帮助各种基于T细胞的癌症治疗,但陈靖教授强调——重要的是确定营养素本身的最佳量,而不是食物来源。

芝加哥大学陈靖教授、何川教授和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迟洪波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Trans-vaccenic acid reprograms CD8+T cells and anti-tumour immunit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饮食来源(牛羊肉及乳制品)的反式十八碳烯酸(TVA)在体内直接促进CD8+T细胞功能和抗肿瘤免疫。该研究还显示,血液中循环反式十八碳烯酸(TVA)水平较高的癌症患者对免疫疗法的反应更好,这表明它有潜力作为一种营养补充剂来帮助癌症的临床治疗。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陈靖教授表示,有许多研究试图解读饮食与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但由于人们吃的食物种类繁多,很难理解其中的潜在机制。但如果我们只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代谢物,就能从中看到它们是如何影响生理和病理的。通过关注可以激活T细胞反应的营养物质,我们发现了一种通过激活重要的免疫途径来增强抗肿瘤免疫的营养物质——反式十八碳烯酸(TVA)。

寻找能激活免疫细胞的营养物质

陈靖实验室一直专注于了解血液中的代谢物、营养物质和其他分子如何影响癌症的发展和对癌症治疗的反应。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陈靖实验室的两位博士后范浩博士和夏思源(现为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从包括大约700种来自食物的已知代谢物的数据库开始,构建了一个由235种来自营养物质的生物活性分子组成的“血液营养素”化合物库。他们对这个新化合物库进行了筛选,以了解它们通过激活CD8+T细胞(负责杀死癌细胞或被病毒感染细胞)来影响抗肿瘤免疫的能力。

在人类和小鼠细胞中的筛选显示,反式十八碳烯酸(TVA)对激活CD8+T细胞何抗肿瘤免疫的表现最好。TVA是母乳中含量最多的反式脂肪酸,但人体不能自行产生,人体循环中的TVA主要来自食物(包括牛肉、羊肉,以及牛奶和黄油等乳制品)。

摄入的TVA只有大约20%被分解位其他副产物,其余的80%在血液中循环。这意味着它肯定还有别的功能,因此,研究团队开始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

研究团队使用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和小鼠模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与对照组相比,给小鼠喂食富含TVA的食物,能够显著降低黑色素瘤和结肠癌细胞的肿瘤生长潜力。富含TVA的饮食还增强了CD8+ T细胞的肿瘤浸润能力。

研究团队还进行了一系列分子和基因分析,以揭示TVA是如何影响T细胞的。其中包括一种监测单链DNA转录的新技术——KAS-seq,该技术由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团队于2020年开发。

陈靖实验室与何川实验室进一步发现,TVA使一种名为GPR43的细胞表面受体失活,该受体通常由肠道微生物群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所激活。而TVA抑制了这些短链脂肪酸,并激活了cAMP-PKA-CREB信号轴的细胞信号转导过程,该过程涉及多种功能,包括细胞生长、存活和分化,从而增强CD8+T细胞功能。而CD8+T细胞特异性敲除GPR43受体的小鼠模型,缺乏改善的抗肿瘤能力。

最后,研究团队还与芝加哥大学 Justin Kline 教授合作,分析了接受CAR-T细胞疗法治疗淋巴瘤患者的血液样本。他们发现,TVA水平较高的患者往往比TVA水平较低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更好。对白血病细胞系的进一步测试显示,TVA增强了免疫治疗药物杀死白血病细胞的能力。

这项研究表明,反式十八碳烯酸(TVA)可以作为一种膳食补充剂来帮助各种基于T细胞的癌症治疗,但陈靖教授强调——重要的是确定营养素本身的最佳量,而不是食物来源。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摄入过多的红肉和奶制品对健康有害,例如,许多研究显示大量食用红肉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有关;更多的乳制品摄入与更高的肝癌和女性乳腺癌风险相关。

因此,这篇 Nature 发表的研究不应该成为吃更多牛羊肉、奶制品的借口,相反,该研究提示我们,TVA可以营养补充剂可以用来促进T细胞活性。

陈靖教授表示,可能还有其他营养素也能发挥同样的作用。之前有研究显示,植物中的其他脂肪酸也通过类似的受体发出信号,所以我们相信,植物中的营养物质很可能也能通过激活CREB通路来起到同样的作用。

陈靖教授进一步指出,这项最新研究强调了“代谢组学”方法的前景,该方法可以理解饮食的组成部分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团队接下来希望建立一个全面的血液循环营养素化合物库,以了解它们对免疫力和其他生物过程(例如衰老)的影响。

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只有几百种来自食物的代谢物最终留在血液中循环,所以这意味着它们在生物学中可能具有一定的重要性,看到像TVA这样的单一营养素对免疫细胞具有非常有针对性的作用机制,并在整个生物体水平上产生非常深刻的生理反应,我觉得这真的很神奇也很有趣。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44ca84035698.html

返回目录>>

关于热搜「坚持吃素半年,瘦十斤,但成中重度脂肪肝」?

研究表明:科学吃素不仅瘦身,还能让你两个月就年轻1岁!

2024-08-24 生物谷原创

从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出,含有一定量的植物源性蛋白质的素食对身体健康真的很有帮助,它可以延缓衰老、减轻体重。并且,纯素饮食并不意味着要严格控制食量,要吃得特别少。

最近有一则新闻让人大跌眼镜:宁波29岁的刘女士吃素半年,瘦了10斤,但脂肪肝却从轻度变成了中重度!

据报道,刘女士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只吃“水煮菜”,加上少许主食,完全戒掉了荤腥和精致碳水。每餐基本都是水煮菜叶子加上蒸的杂粮。虽然瘦了十斤左右,但原本的脂肪肝却加重了!这让人不禁好奇,半年「清汤寡水的饮食」到底是怎么加重脂肪肝的呢?

对此情况,有专家出来解释说,这是因为刘女士吃素的方法“不健康不科学”,尤其是过度节食,导致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这反而可能会加重脂肪肝。

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健康、科学的吃素呢?或者说,严格要求自己吃素对身体有没有好处?

科学的吃素是:尽可能纯天然、少加工的水果、蔬菜+谷物+植物性蛋白

不久前,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BMC医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Unveiling the epigenetic impact of vegan vs. omnivorous diets on aging: insights from the Twins Nutrition Study (TwiNS)”的研究,发现只要坚持吃素两个月,就可以达到延缓衰老和减轻体重的功效。

该研究观察了21对双胞胎(控制可能影响结果的遗传因素),平均年龄是40岁,其中女性占77%。

在实验中,双胞胎中的两人被分开,分配到素食组和杂食组,整个过程维持8周。其中素食组的饮食不包含任何动物产品。它包括各种水果和蔬菜,还有像藜麦和糙米这样的全谷物,以及豆类和豆腐这样的植物性蛋白质。而杂食组的饮食既包含植物也包含动物产品,具体包括:每天6-8盎司肉类、每天一个鸡蛋和每天1.5份乳制品。

两种饮食的共同点是注重天然、最少加工的食物,含有来自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高纤维,以及平衡的宏量营养素分配。

该研究分为两个实施阶段。在前四周,由Trifecta Nutrition公司提供餐食,确保参与者严格遵守分配的饮食。这一阶段严格控制了食物分量和营养成分。在剩下的四周里,参与者可以自行准备素食或杂食的食物,只不过研究人员会对食物的分量和种类做具体、明确的要求。

研究人员分别在实验开始时、第4周和第8周3个时间点上收集参与者的血液样本。通过对这些样本中的DNA甲基化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人员旨在探索两组参与者之间表观遗传学的变化。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表观遗传学是指基因表达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涉及DNA序列本身的改变。DNA甲基化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表观遗传机制之一,即向DNA分子添加甲基基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DNA甲基化模式以可预测的方式发生改变,这让科学家们能够开发出“表观遗传时钟”,以估算生物的年龄。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多个先进的表观遗传时钟,包括PC GrimAge、PC PhenoAge和DunedinPACE。这些时钟对生活方式因素更为敏感。

科学吃素两个月,达成延缓衰老和减轻体重双功效

在分析样本后,研究人员发现素食组在表观遗传上的衰老速度显著放缓,甚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纯素饮食让参与者年轻了1岁。

而通过对11个关键器官及系统的生物年龄进行深入分析,他们发现纯素食饮食显著减缓了包括炎症、心脏、激素调节、肝脏功能以及代谢系统在内的5个重要领域的生物衰老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纯素食者在日常饮食中相比杂食者,每日能量摄入平均减少了约200卡路里(相当于两个中等大小的苹果/香蕉的热量)。这一差异在为期2个月的饮食干预结束后,让纯素食组平均减重约2公斤。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临床、代谢物和蛋白质标记物的甲基化替代物中观察到了与饮食相关的变化。这表明饮食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方式,从而对许多生物过程产生影响。

而随后进行的全表观基因组分析,则揭示了每种饮食的甲基化位点都有所不同。研究人员发现了基因组中特定区域,在这些区域,素食者和杂食者的甲基化模式存在差异。这有助于了解哪些基因和生物途径可能受到饮食选择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和之前新闻里的刘女士不同的是,本研究中的素食组饮食包含了丰富的植物性蛋白质(主要来自豆类),这种方法有助于避免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不过除了素食之外,在西方流行的地中海饮食也深受养生人士的推崇。地中海饮食包含了海鲜和低脂乳制品,比素食更加丰富,口味也更好,而且据说对健康也很有好处。那么素食和地中海饮食哪一种对健康更有益呢?

素食 vs. 地中海饮食,哪个更好?

最新发表在《营养学前沿》期刊上的一项由美国负责任医学医师委员会(Physicians Committee for Responsible Medicine)进行的研究揭示,低脂纯素食饮食可以让有害的炎性化合物——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减少多达73%。相比之下,地中海饮食并未能减少AGEs。此外,纯素食饮食的参与者平均减重13磅,而地中海饮食的参与者体重则没有变化。

这项研究是对此前一项研究的二次分析,它比较了低脂纯素食饮食与地中海饮食。研究随机分配参与者进行为期16周的饮食干预,一组采用低脂纯素食饮食(包括水果、蔬菜、谷物和豆类),另一组采用地中海饮食(包括水果、蔬菜、豆类、鱼类、低脂乳制品和特级初榨橄榄油),两组均未设定热量限制。随后,参与者在为期四周的恢复期恢复基线饮食后,再切换到另一组饮食进行额外的16周干预。根据参与者的自我报告饮食摄入记录计算饮食中的AGEs含量,并使用已发布的AGEs含量数据库为每个食物项目分配AGEs分数。

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低脂纯素食饮食减少AGEs的摄入主要归功于避免食用肉类(占41%)、减少额外脂肪的摄入(占27%)以及避免乳制品(占14%)。

之前许多人认为地中海饮食可以减肥,而这项研究打破了地中海饮食最有利于减肥的神话。相反,选择低脂纯素食饮食,且避免地中海饮食中常见的乳制品和油脂,有助于减少有害AGEs的摄入,从而显著减轻体重。

AGEs可以通过饮食摄入体内,而动物产品中的AGEs含量通常高于植物食品。在高温干燥条件下烹饪肉类等富含脂肪的动物源性食品,如烧烤,会形成大量的AGEs。如果人体内的AGEs过高,会引发胰岛素抵抗,进而可能导致体重增加。AGEs还与炎症和氧化应激有关,这些因素与心脏病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关。

而这项研究表明,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富含水果、蔬菜、谷物和豆类且AGEs含量低的低脂纯素食饮食来减肥,这是一种简单又美味的方法,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并预防慢性疾病。

小结

从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出,含有一定量的植物源性蛋白质的素食对身体健康真的很有帮助,它可以延缓衰老、减轻体重。并且,纯素饮食并不意味着要严格控制食量,要吃得特别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富含水果、蔬菜、全谷物和豆类的低脂纯素食,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以及AGEs含量较高的食物摄入,如肉类、乳制品和加工食品。这样的饮食方式不仅有助于维护健康的体重,还能降低患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此外,采用低脂纯素食饮食也意味着我们更可能采用更健康的烹饪方法,如蒸、煮、烤而非高温油炸或烧烤,从而进一步减少AGEs的生成。这样的饮食习惯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还能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让我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享受到健康带来的愉悦和活力。

因此,将低脂纯素食饮食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健康选择,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体重,预防疾病,享受更加健康、充满活力的生活。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0a38840354de.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米面粮油及调味品 过保质期后还能吃吗

2024-08-23 网易健康

很多人总觉得米面粮油以及各种调味品很难放坏;或者有的人觉得,这些食品包装上的保质期,是开封后的保质期。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呢?

什么是保质期?

“保质期”这个词常见于食品包装标识上,通常是指在保质期限定时间段内,食品的品质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根据我国标准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中的定义,保质期是: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也就是说,保质期是只有预包装食品才有的,非包装食品是没有的。

需要提醒大家,保质期是包装完好、没有拆封之前的。如果食品一旦拆封了,就不是“指明的贮存条件下的预包装食品”了,也就没有保质期了。

过保质期≠不能吃 过保存期=不能吃

既然拆封了就没有保质期了,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不能放、不能吃了呢?

其实也不是。

保质期保证的是在标注时间内产品的质量是最佳的,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如果色、香、味没有改变,依然是可以食用的。

但超过了保存期的食品,质量会发生变化,不能再食用。保存期,即食品可食用的最终日期,也就是指在正常条件下,食品的最终食用期。在保存期之后,食品会发生品质变化,可能产生大量致病细菌,如果食用,则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所以,过了保存期的食物是不能吃的。

需要提醒大家,食物能保存多久,跟储存条件有很大关系。

一般来说,储藏温度越高,同样的食物,它能保存的时间越短。比如说,零下18℃下能保存12个月,不等于室温25℃度下也能存这么长时间;要求密封保存可以放半年,如果敞开放着肯定不能放那么长时间。比如,大米通常可以放很久,但是如果开封,就很容易受潮、发霉、生虫,就没法吃了。

所以,平时在储存食物时一定要注意将食物放在合适的条件下。

开封后能放多久?

食物拆封后,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发生变质,都应该尽快吃完。能放多久,主要看大家如何储存。因此,在储存时要注意:

1、米面等主食

米、面粉、豆类等主食都是干燥的,水分少,都比较好储存,但它们都怕受潮和虫子。所以,拆封后在存放时尽量用密封性比较好的保鲜袋、保鲜盒装好,放在通风条件好、阴凉干燥的地方。现在大家家里人不多、做饭也少了,尽量买小袋的大米,在开封后要尽快吃完。

食用油主要是怕氧化,在存放时尽量防止日晒高温,储存时注意放在避光、阴凉干燥的地方。如果开封了,也要尽快吃完。

3、酱油、蚝油

主要怕长虫和“白膜”,尤其是在南方的夏秋季节,因为温度高、空气潮湿,很容易生虫、长霉。

大家平时在存放酱油时注意“避光避热”,最好放在阴凉干爽处。开封使用后应及时将瓶口、瓶身擦拭干净并盖严瓶盖,防止苍蝇、蟑螂等害虫入侵。

蚝油建议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使用时再拿出,开封后也要尽快吃完。酱油有些种类也是需要放在冰箱冷藏室储存的,所以在购买酱油时,应注意观察商品标签是否标注了“冷藏”等字样提示,再按照食品标签上的标注要求进行储存。

4、醋

醋的酸度比较高,不招细菌喜欢,通常比较耐放,建议平时放在阴凉干爽处就可以。当然,开封后也尽快吃完。

5、食盐、味精

食盐和味精主要怕受潮,受潮后容易结块,但是并不会有安全问题。注意放在阴凉干爽处。

6、蜂蜜

因为糖分高,渗透压高,微生物难以生长,蜂蜜通常可以放较长时间。但是蜂蜜打开后,受储存环境的影响,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受潮,里面也有一些耐渗透压的酵母生长活动,蜂蜜也会逐渐变质。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JA93SANA00388050.html

返回目录>>

这5个行为你以为在休息 其实非常耗精力

2024-08-23 网易健康

对于卸下工作状态、拖着满身疲惫的身体走出公司大楼的你,什么事情能让你休息休息、喘口气呢?吃一顿大餐?看一场电影?刷一会手机?睡一个懒觉?打一宿游戏?有很多行为表面上看似是在休息、放松,实质上却会消耗精力、损伤身体和败坏情绪,为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长久的伤害。

今天就来说说这5个常见的行为,以为在休息其实非常耗精力。

睡眠过度:越睡越困倦

众所周知,睡眠很重要,睡眠就好比给我们的身体充电,不仅能让我们恢复体力,同时还能让我们巩固记忆和修复心理。

反之,睡眠不足就相当于电池没有充满电,会让我们错过修复身心的机会,因而备感疲惫、精神不济、心烦意乱,久而久之,损伤身体健康,百害而无一利。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睡眠过度也会引发问题,就相当于电池的电量已经满格,但仍源源不断地充能,可能会出现过热,甚至爆炸的可怕后果。

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度,都是抑郁障碍最重要的也是最典型的诊断标准之一。英国的一项大型调查发现,长期的过度睡眠与较低的智力水平、糖尿病、心脏病、阿尔兹海默病、抑郁症、不孕等疾病的高发病率有关。

很多人辛苦工作一周后,都会选择在周末睡个懒觉。但是,睡醒之后并没有感觉精力充沛,反而昏昏沉沉、头痛乏力,和宿醉的症状非常相似,科学家称之为“睡醉”(sleep drunkenness)。人们在睡眠过度之后反而更疲劳,这是因为不健康的睡眠节律打乱了大脑中控制身体日常周期的生物钟造成的。

比方说,你日常的生物钟是6点起床,7点出门,8点吃早饭,9点就已经坐在办公室里敲击电脑。到了周末,你人虽然在床上躺着,但是你的生物钟仍旧会在6点唤醒你身体里的各个细胞,让细胞们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也就是说,你看似是在“睡懒觉”,其实是在“瞎空转”。原地空转的轮胎损伤更大,同样的道理,躺床“瞎转”的消耗自然不少。

刷刷手机:越刷越焦虑

在大多数人看来,上网、刷手机可谓是“最佳短效非处方类止痛剂”。尤其是短视频,内容大部分都简单直白不费脑,配上曲调明快、节奏动感的“洗脑神曲”,加上短平快的闪屏和信息轰炸,带来了持续的、高强度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引发大脑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让人沉浸在越看越刷,越刷越看的快乐体验中,再多的烦恼都能暂时抛诸脑后。

于是很多人,早上睡醒的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刷新一下朋友圈看看亲朋好友是否更新了动态,再打开公众号看看自己是否错过了什么重大新闻,然后才安心起床洗漱;晚上睡觉前,还得重复一遍同样的流程。即使是通勤乘车、开会中场休息、上厕所蹲坑等碎片时间,也要抽出手机update一下。

但其实,这种对大脑持续的、高强度的刺激,会逐渐拉高大脑对信息刺激的耐受阈限值,原本能让你快乐一整天的“剂量”很快就不再起效,你只能加大“剂量”以维持这种体验,或者因为被迫“戒断”而痛苦难耐,甚至影响你的情绪感受和行为模式。

此外,这种下意识地检查自己的社交软件的行为,已经发展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症候群,是一种弥散性的焦虑状态和行为表现,研究者将这种焦虑称之为错失焦虑症(fear of missing out,FOMO),它是指个体担心自己缺席别人有意义的经历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表现为渴望持续了解他人正在经历什么。

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使用者拥有更高水平的错失焦虑症。这是因为随着手机性能的强大,网络社交媒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随时随地能从巴掌大的手机里了解到他人的各种状态,进而增强了人们的错失焦虑。

而实证研究也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行为容易引发个体进行向上社会比较,向上社会比较是个体压力的来源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社交网络中人们自我表露的个人形象,还是网络媒体极力宣传的理想形象,大多数都是依据模式化的美学标准而呈现的“似假似真”的完美体像,而这些信息都容易导致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形象、生活现状产生消极态度。

大量实验研究与元分析结果都表明,接触媒体中的理想形象可能会造成以下消极心理结果:降低人们的身体满意度、产生身体羞耻、焦虑、低幸福感、抑郁心境。

因此,如果发觉自己的形体焦虑越来越严重,对自己的体型、外貌、衣品越来越不满意,那就要警惕是不是刷太多手机、看太多短视频了。

过度休息:越休越疲惫

就像不舒服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多喝热水”一样,在感觉很累时,人们的第一选择是“多休息”。休息能快速恢复体力、利于身体修复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当你感到疲惫或者生病时,无论是亲朋还是健康专业人士,都会建议你“多休息”。但是,这个善意的建议往往会导致人们休息的时间过长。

长时间休息不动弹更容易疲惫,尤其是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忙忙碌碌不停歇、在精力不济的时候再长时间休养生息这样走极端的生活模式,是慢性疲劳持续的原因之一。

有研究发现,当你染上病毒性疾病时,休息得越多,6个月后就会出现越多的症状;而白天休息时间过长则是导致睡眠模式紊乱的重要因素。

也就是说,当你得了急性病或感染病毒时,短时间休息才是正确的做法,保证充足睡眠的同时,不妨在身体没有不适的情况下做适量的、温和的运动,比如散步。

总之,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劳逸结合的作息才能永葆活力,不要一味地埋头苦干,也不应该毫不节制地躺平摆烂。

打打游戏:越打越痛苦

对当代年轻人来说,“电子游戏”已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灵避风港。工作一天累了,晚上回家玩两把对战游戏,刷一会“收菜”游戏,或者在“割草”游戏里面爽个痛快,岂不美哉?

从某种程度上讲,“电玩解压”的确成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之所以会焦虑,往往是因为产生了对“万一出问题”的预判导致的,而游玩某些电子游戏会迫使玩家专注于当下的任务,先不去考虑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如果在休息时,用这样的方式和心态去玩游戏,那当然会有不错的效果。但问题是,如今的不少游戏,不仅不会让我们玩得开心,反而很有可能造成我们“心态爆炸”,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焦虑感。

比如一些经济类游戏里面的“天梯”机制,玩家的每一场游戏都服务于一个更大规模的排名系统,而愿意参与其中的玩家当然会希望在这个系统中争取到更好的名次。这样的设计必然使得每一次竞技都没法聚焦于这场竞技本身,也会进一步把玩家的心态搞崩,导致玩家更容易出现冲动下的错误操作、针对于其他玩家的谩骂,以及为了挽回输掉的分数,在恶劣心境下强行大幅度增加游戏时间。

就算没有“天梯”机制,不少好强的玩家也因为过度在意自己的战绩与胜率,导致容易产生“不赢一把不下线”“不C一盘不睡觉”的包袱。在高度专注、胜负心拉满、力求证明自我实力的心态影响下,恐怕没谁还能记得一开始玩游戏的初衷:在休息中体验到乐趣。

类似的机制其实也会导致一些比较严重的后果,比如今年年初的一篇论文就发现,过长时间游玩电子游戏会导致青少年患强迫症的概率提高,似乎也说明了游戏在很多时候非但不是休息,反而还是压力。

当然,如今的不少游戏还在通过很多其他方式来给玩家“施加压力”,而非提供快乐。

其中值得警惕的套路包括而不限于:

1、限时活动。如果只有在某个时间节点才能玩到某个游戏内容,那玩游戏岂不是成了需要专门卡时间参加的会议了?

2、盲盒抽卡。不少游戏道具不能直接购买,而是只能从奖池中靠着概率抽取。虽然不少游戏有“保底”机制,但已经足够搞人心态。

3、每日打卡。如果限时活动要求你在特定时间上线,那每日打卡就是要求你天天都要上线报到。没错,跟上班打卡一样。

4、全收集成就。不管是皮肤、道具,甚至游戏实体周边,人们内心中“攒够一套”的诉求总是会作祟,而这也会导致失落感与焦虑感的出现。

如今很多游戏玩家时不时会慨叹“不知道是人玩游戏,还是游戏玩人”。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说,玩游戏真的可能是件比上班还要累的事情。

吃吃喝喝:越吃越抑郁

在吃货圈中有一句至理名言,那就是:“没有什么不开心是一顿大餐解决不了的,一顿不行,那就两顿。”作为一个吃货,美食是快乐的源泉,同时也是缓解压力最快速、有效的方式。

1、“快乐肥宅水”并不能给你带来快乐

大多数人都知道,糖会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而多巴胺能给人带来愉悦感。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糖摄入过多,短暂的快乐不仅会带来肥胖,还可能会让你陷入抑郁。

2019年有研究人员对涉及37131名抑郁症患者的10项观测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发现,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人们患抑郁症的风险:如果每天喝含糖量约45克的饮料,患抑郁症的风险就会增加5%;如果每天喝含糖量约98克的饮料,患抑郁症的风险就会突增至25%。

也就是说,“快乐肥宅水”并不能给你带来快乐,却会给你带来一连串的麻烦。即便是无糖可乐也一样,因为无糖可乐中添加的人造甜味剂也会让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2017年一项关于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的研究综述指出,阿斯巴甜会增加大脑中的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会抑制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还会增加大脑中的有害自由基。

2、油炸食品是赫赫有名的“情绪杀手”

油炸食品也是赫赫有名的“情绪杀手”。2011年,一项以“抑郁症和脂肪是否存在关联?”为研究主题,以12059名未发现抑郁症状的西班牙大学生为受试者,时长为6年的纵向研究发现,受试者饮食中摄入的反式脂肪越多,他们抑郁的程度就越高,患上抑郁症的风险也越高。

由此可知,远离糖和油炸食品,不仅能让你健康,也能让你快乐。

也许,我们真的需要考虑停下报复式的休息放松,让放肆吃、放肆睡、放肆玩,真正变成好好吃、好好睡、好好玩。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JA93FK4L00388051.html

返回目录>>

注意防范!全球多地暴发西尼罗河病毒疫情 至少62人死亡

2024-08-26 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西尼罗河病毒在以色列、美国、西班牙等国引发疫情。其中以色列情况尤为严重,至少62人因感染该病毒死亡。西尼罗河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目前尚无特效药或疫苗,有专家称我国或存在输入风险,需做好防范。

罕见大规模感染!以色列已有62人死亡

以色列媒体援引以色列卫生部19日发布的声明报道,西尼罗河病毒今夏在以色列多地传播,过去3个月来共导致858人感染,其中至少62人死亡。

据报道,以色列每年6月至11月蚊虫滋生季节都会出现西尼罗河病毒感染病例,但该病毒导致大规模人群感染尚属罕见。以政府提示卫生部门加快消灭蚊虫,对西尼罗河病毒传播蔓延情况加强监控。

全球多地蔓延

除以色列以外,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部分地区也出现了西尼罗河病毒疫情。

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华公共卫生局21日发出预警,西尼罗河病毒感染病例近期在渥太华“显著增加”。该卫生局说,研究人员近期同时对设在该市周边用于评估蚊虫种类和密度的多处检测站的采样样本进行西尼罗河病毒检测,其中5处样本检测结果为阳性,这是继2017年以来第二高水平。

美国媒体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得克萨斯州今年以来至少4人因感染西尼罗河病毒死亡,该州北部地区近期出现逾40例西尼罗河病毒感染病例。

另据西班牙媒体21日报道,西班牙韦尔瓦省、塞维利亚省本周共新增13例西尼罗河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名87岁的感染者死亡。

西尼罗河病毒如何传播?

西尼罗河病毒于1937年在非洲的乌干达首次被发现,常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人类、马和其他哺乳动物都可能被感染,在非洲、欧洲、中东、北美和西亚等地较为常见。

感染西尼罗河病毒后可出现发热、脑炎(脑膜炎)等病症,极少数病例还可出现严重胰腺炎、肝炎、心肌炎、流产等,甚至导致死亡。

如何预防西尼罗河病毒?

目前,尚无特效药或疫苗可用来有效防治西尼罗河病毒,预防这一病毒感染的主要手段为切断传播途径,包括清理容易滋生蚊虫的污水、防止蚊虫进入室内、用杀虫剂消灭蚊虫等。

据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流行病学教授魏晟介绍,“西尼罗河病毒本身致病机制较为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目前疫苗研制难度大的局面。”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表示,“过去病毒传播的范围有限,且感染者中80%无症状,仅少部分会发展出脑炎,因脑炎而死亡的人数更加有限,因此广泛接种疫苗缺少紧迫性和必要性,也可能影响了疫苗的研发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许多虫媒传染病,包括登革病毒、日本脑炎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都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只能对症治疗。

是否会对我国造成影响?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表示,西尼罗河病毒主要通过库蚊传播,而我国库蚊分布范围广,因此存在一定的输入风险。

他提醒,“普通居民尽量不要去疫区旅游,必须到疫区的人需要采取措施以防蚊子叮咬,如涂抹驱避剂、穿长袖衣服等。”

此外,携带西尼罗河病毒的蚊虫在黎明和黄昏时分活动频繁,必须到西尼罗河病毒疫情地区的人应避免在这两个时段外出。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B4LF5hyM0

返回目录>>

医保待遇等待期怎么规定?生病后再参保能马上享受报销待遇吗?

2024-08-26 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优化参保结构,提高参保质量,维护群众依法参保权益。

其中,“待遇等待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待遇等待期有何规定,生病后再参保能马上享受报销待遇吗?断缴后如何再参保?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进行了解读,一起来看!

各地在实际操作中 大多已设定待遇等待期

什么是医保待遇等待期?原先有没有设置待遇等待期?

医保待遇等待期是指参保人员因未按照政策规定及时参保缴费,导致无法立即享受医保待遇,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享受,这段时间即医保待遇等待期。在医保待遇等待期内发生的医疗费用无法报销,需要参保人自己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没有直接对医保待遇等待期明确规定,但大多数医保统筹地区在实践中,已对断缴人员和没有在集中参保期缴费人员设置了待遇等待期。比如,2012年印发的《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规定,参保人员按照年度缴费,在次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享受相应居民医保待遇。中途参保人员(新生儿等除外)应当按照年度标准缴费,并经3个月等待期满后,方可享受居民医保待遇。

为什么专门设定居民医保非集中征缴期缴费和断缴人员的等待期?

我国居民医保不是强制参保。过去,部分人员选择性参保缴费,健康时不参保不缴费不作贡献,生病时参保缴费享受别人的贡献。目前次均住院平均报销4437元,如果不设置待遇等待期,越来越多人会选择生病后才缴几百元参保,最终损害的是全体参保人的利益。因此,着眼制度长期可持续,需要对断缴人员和未按时参保人员设定待遇等待期,在等待期里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将不予报销。实践也证明了待遇等待期设定的必要性。

断缴后再参保固定等待期为3个月 允许通过缴费修复变动等待期

待遇等待期是如何规定的?

指导意见设置了“两个等待期”,即固定等待期和变动等待期。明确自2025年起,除新生儿等特殊群体外,对未在居民医保集中参保期参保或未连续参保的人员,设置参保后固定等待期3个月。未连续参保的,每多断缴1年,在3个月的固定等待期基础上再增加1个月的变动等待期。考虑到参保人实际情况,指导意见还提出,允许参保人通过缴费修复变动等待期,缴费参照当年参保地的个人缴费标准,每多缴纳1年的费用可以减少1个月的变动等待期。

需要注意的是,连续断缴4年及以上的,修复以后的变动等待期不少于3个月,加上原有3个月的固定等待期,需至少等待6个月。等待期具体标准由各省份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以湖南省的规定为例,假如一个人连续6年未参保,再次参保的待遇等待期计算如下:3个月固定等待期+变动等待期(断缴年份-1)=8个月,即再次参保后,需等8个月才能享受报销待遇。当然,这个人可通过缴费来修复变动等待期,若缴纳2年的费用,则等待期缩短为6个月。但由于他连续断缴超过4年,即便修复,固定待遇等待期和变动待遇等待期加起来最少也要6个月。

为什么不允许修复固定待遇等待期?

如果可以修复固定待遇等待期,就相当于允许生病后再缴费,缴费后马上享受待遇。这样会增加选择性参保风险,让选择参保的群众利用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信息优势,享受别人缴费对自己的贡献,对正常连续参保人员来说非常不公平。

2025年前未参保不受影响,为保障待遇享受要按期及时参保

政策出台后,2025年以前没参保的群众是否受影响?

不受影响。待遇等待期政策从2024年缴费参加2025年基本医保起执行,即使以前没参保,只要从2024年年底起每年都在集中征缴期参加居民医保,就不会有待遇等待期。如果原来正常参保,但2024年年底集中征缴期没有参保缴费,那2025年就会有待遇等待期。

如何避免居民因不知集中参保期而断缴?

每年9月,各地都会开展基本医保全民参保集中宣传活动,广泛发动各级医保部门、经办服务机构、定点医药机构、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开展宣传动员。今后将继续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载体,营造良好参保氛围。

如果由于自身原因错过集中缴费期导致断缴,应在补缴期尽快补缴,减少变动等待期,以降低不能享受医保待遇的损失。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居民医保的参保激励政策,其中连续参保激励为每年可奖励至少1000元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断缴之后再次参保的,连续参保年数重新计算。不连续参保的,不仅不能在参保后立即享受报销待遇,也损失了连续参保的激励。为维护个人医保权益,建议每个人都积极按时参保缴费。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JB4e1qXU3x

返回目录>>

我国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超85%

2024-08-23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张可心)今年8月25日是全国第八个残疾预防日。8月21日,中国残联、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在京召开第八个残疾预防日新闻发布会,介绍残疾预防、出生缺陷防治、康复医疗服务等任务落实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部分任务指标已达到2025年目标值。

  据介绍,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在残疾预防知识普及,预防出生缺陷、发育障碍致残、疾病致残、伤害致残,以及促进残疾康复服务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国婚检率达76.5%,产前筛查率达91.3%,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筛查率分别达99.0%、98.7%,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4.3%;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60%以上;重大地方病的县(市、区、旗)控制消除率超95%;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达到85%以上,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99.5%。此外,我国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6.2%。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823/497170.html

返回目录>>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专业网络成立

2024-08-23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吴倩)近日,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专业网络成立大会在京举行。该专业网络由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牵头,携手国内11家公共卫生学院和专业技术机构共同发起成立,旨在搭建学术平台,开展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理论、政策、实践的研究。清华大学卫健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为专业网络召集人,清华大学卫健学院院长陈冯富珍担任专业网络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指出,各联合单位要提高站位,为服务国家大局而担当作为;各自发挥优势,提供多方位技术支撑;加强统筹,形成工作合力,培育学科合力。沈洪兵表示,希望专业网络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拓展公共卫生治理国际规范和指南研究合作领域,创新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人才培养模式。

  大会现场,沈洪兵和梁万年向12位网络专家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全体成员单位代表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专业网络章程(讨论稿)》进行讨论并予以通过。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823/497169.html

返回目录>>

通用流感候选疫苗动物实验效果显著

2024-08-26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勒纳研究所科学家报告称,在小鼠身上开展的测试结果显示,他们开发的通用流感候选疫苗引发了强烈的免疫反应,且能在动物接触病毒后保护其免受严重感染。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病毒学杂志》。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计划在1—3年内启动该候选疫苗的人体临床试验,最终研制出一款能跨越不同季节,并应对所有流感菌株的通用疫苗。

流感病毒不断演变,现在每年可用的流感疫苗都是为抵御预计当年会流行的特定毒株而定制的。科学家希望开发出通用流感疫苗。科学家已经确定了4种流感病毒,其中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对人类的影响最大。季节性流感疫苗囊括了来自3种或4种流感病毒亚型的蛋白。但由于病毒变异速度太快,预测哪些毒株杀伤力最强,并据此选择囊括哪些蛋白,无异于猜盲盒。

此次,研究人员使用“计算优化的广泛反应性抗原”(COBRA)方法,设计出了这款候选疫苗。他们首先从在线数据库下载了数千个跨越多个季节的致病性流感毒株的基因序列,然后对这些序列进行了数字分析,以确定哪些氨基酸(蛋白的组成部分)跨越不同季节,并出现在每种病毒中。其中包括H1和H3型流感病毒的蛋白,也包括H2、H5和H7型病毒的蛋白质。

这款候选疫苗的使用方式为鼻内给药。血液测试显示,4周后小鼠已经产生了针对病毒的抗体,接触病原体后不会感染。

COBRA方法不仅限于寻找流感重组蛋白,也能用于分析mRNA等生物分子,或用于开发靶向登革热等多种病毒的疫苗。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826/c14739-40306021.html

返回目录>>

全国残疾预防日:科学防治脑卒中 远离残疾

2024-08-25 人民网

2024年8月25日是全国第八个残疾预防日,活动主题为“预防疾病致残,共享健康生活”。脑卒中,俗称“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要疾病。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矫毓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脑卒中患者,如果能在短时间内识别症状,得到及时治疗,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脑卒中导致的致残和死亡。矫毓娟指出,可通过“中风120”口诀,观察并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脑卒中。“1”代表“看到一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一旦出现口角歪斜、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讲话不清楚等症状之一,应该赶紧拨打120,第一时间去附近有卒中急救能力的卒中中心医院。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心律异常(房颤)、冠心病、脑卒中家族史,以及吸烟酗酒等其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矫毓娟强调,如果一个人具有以上任意3个危险因素,便为脑卒中高危人群。无论是高危人群还是普通人群,要想降低脑卒中的风险,都需要从生活点滴做起,做到均衡饮食、少油少盐、戒烟限酒,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积极治疗心肌梗死、房颤、心力衰竭等相关疾病。

对于脑卒中患者,如何改善后遗症严重程度?矫毓娟表示,进行正确有效的康复治疗,遵医嘱坚持服用治疗脑卒中的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抓住康复时机,改善康复效果。需注意的是,部分脑卒中患者卧床后生活不能自理,再加上脑部损害的影响,患者会感到焦虑、内疚、痛苦,严重影响患者康复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家人应多给予其安慰和鼓励,让患者感到心情舒畅、不孤独,让患者相信脑卒中后遗症是能逐渐改善的,给予患者治疗的信心。必要时,对患者可辅以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

“康复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住院治疗、院外社区康复和居家康复,直至患者重获健康。因此,患者及其家属一定要调整心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矫毓娟说,只有科学防病、治病,才能共享健康生活。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825/c14739-40305537.html

返回目录>>

警惕伪科普,拥抱真健康

2024-08-26 光明日报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伪科普”如同迷雾,悄然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健康领域。

90后魏媛媛近期就深陷这样的困境之中——家中的保健品堆积如山,从补钙强骨到健脾养胃,父母满怀憧憬地尝试,坚信“营养补充,多多益善”,却不知对“伪健康”信息进行甄别,存在重重隐患。

更令人担忧的是,魏媛媛自己也未能逃离这股信息洪流。起初,她仅是为了科学规划饮食,但渐渐地,她的手机屏幕被各种关于饮食节律、起居养生的短视频填满。这些视频看似专业,实则鱼龙混杂,让魏媛媛越看越迷茫。

健康科普短视频未必都“健康”

养生妙招、膳食营养、运动技巧……健康科普短视频类型丰富。把自己的需求输入搜索框,便有大量内容可供选择。数字化时代,健康科普短视频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明了的操作方法为公众带来知识增量,提供生活指导,成为很多人健康生活的“随身顾问”。

健康科普短视频的大范围兴起和传播,折射出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高质量、便捷健康信息资源的渴求。

这也正是魏媛媛关注健康科普短视频的原因。“比起到医院挂号问诊,有些关于健康生活的疑惑通过健康科普短视频更容易找到答案,也更方便快捷。”魏媛媛说,“我可以跟着不同发布者健身打卡、饮食打卡,还能学到用药安全、急救措施等知识。健康科普短视频让我拥有了多个健康生活‘导师’。”

健康科普事业发展如火如荼,但健康科普的复杂性也随之增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王迪指出:“健康科普短视频发布主体丰富,但发布主体的身份、资质、发布目的等因素直接影响健康科普短视频的质量,进而对受众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提出挑战。”

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翟医蕊在临床工作中有着深切体验:“身为一名放疗科医生,我看到了太多病人的恐惧心理和抗拒状态。很多病人对放化疗的错误认知就来自那些打着科普旗号传播的不实信息。”

尽管网络平台对医生资格认证有着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但仍不乏非专业人士避开身份认证,以医生形象示众。“有些健康科普短视频发布者会身着白大褂,但并不是认证医生。一些老年人往往更容易被视频中的形象诱导,而进行一些不必要的消费。”魏媛媛感慨。

网络平台的逐利性导致一些健康科普短视频偏离科普轨道;算法推荐机制使健康科普短视频用户困于信息茧房;不同科普主体的相斥观点让信息需求方陷入两难境地……健康科普在满足健康需求、提高健康素养的同时也为公众带来了新挑战。

真伪信息甄别需要各方协力

信息甄别是当前公众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保健需求旺盛。与在网络环境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媒介素养相对较低,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质疑意识和批判能力,更容易偏听偏信。

“偏听偏信、信息焦虑、认知误区泛滥等,反映了全民健康素养仍有待提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陈伟说,“公众要从鱼龙混杂的短视频中找到适合自己、真正有用的健康信息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有关部门一定要行动起来,加大打击伪科普的力度。”

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委联合发布工作要点,明确要加大对涉医网络直播带货、信息内容、传播秩序等领域的监管力度,打击伪科普和虚假医疗知识,净化健康科普信息传播环境,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监管是保障健康科普内容质量的重要一环。网络监管、传媒监管应当同医疗监管部门形成合力,提高对内容的把关水平和力度,以此弥补公众在信息判断上的能力缺失。”翟医蕊说,“在此过程中,网络平台的内容审核机制要提高判断识别科普信息质量水准的能力,并为优质内容提供更多曝光机会。”

让更多懂医疗懂传播的人参与健康科普

杜绝伪科普,需要真科普。面对网络上鱼龙混杂的健康信息,要让更多懂医疗、懂传播的人参与到健康科普中来。

“作为专业医生,我们理应积极主动地用专业知识服务公众,成为健康科普的一分子。”如何让健康科普更科学,是翟医蕊一直思考的课题,“青年医生有一定的医疗知识储备,又了解当前媒体的传播规律,应当被鼓励更广泛地参与到健康科普工作中,成为引领健康生活的主力军。”

不仅仅是医生需要行动。“医疗机构同样应当行动起来,提供相应的考核激励或项目支持,为青年医生主动参与健康科普提供更多动力。”翟医蕊呼吁。

一些地方的做法可借鉴。比如,广东省中医院组建了一支由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等组成的健康科普传播队伍,构建自媒体科普平台,把深奥的医学道理讲得通俗有趣,让老百姓“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提升了健康科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有了科学准确的内容,还需要精准有效的传播。保证优质内容的触达,是互联网时代永恒的命题。

“社区工作者是打通健康科普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王迪认为,社区工作者本身便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新媒体传播的结合,能够实现健康科普信息的集纳和整合,更好地服务公众健康需求,促进公众健康素养的提升。

“社区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活动中心等线下公共空间和社区网络等线上空间,统一发放经过筛选后的健康科普知识,保证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王迪补充道,“公共空间和信息网络的组合互动能够让公众更身临其境,践行‘大卫生、大健康’观念,进而助力全民参与、全民行动的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工作开展。”

当然,有了健康科普知识,还需要将其化为行动。“重要的是看完健康科普后要做出行为改变,投入实践。只有这样,健康科普才能真正发挥价值。”陈伟说。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826/c14739-40306060.html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