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621

发布时间:

2024/06/21

浏览次数:

8790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6-21

内容导读

TOC \o "1-3" \n \h \u 热点追踪

国家卫健委介绍2024医改重点工作——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非药用类麻精药品管制品种增补46种物质

高层动向

雷海潮会见美国盖茨基金会首席执行官马克·苏斯曼

“拓展全球伙伴关系,促进网络建设”——第七届消除热带病监测响应体系研讨会在沪举办

疾控动态

省疾控中心举办全省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处置桌面推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组到我省龙岩市进行结核病综合防治综合质量控制现场技术指导

科研动向

Nature子刊:揭开吸烟促进肺癌的新机制

JAMA子刊:社会经济地位向上转换与老年时期的痴呆症风险下降34%有关

皇冠靶点迎来“新明珠”,多发性骨髓瘤一线治疗格局再现风云

微藻机器人可将药物直送至肺部病灶

舆情信息

谨慎用药!快速减肥有可能导致"臭氧脸"

牛奶、羊奶都能喝,为什么没人喝猪奶?

学做这3个动作 帮你缓解腰背痛症状!

2个常见的坏习惯 让年轻人的胃集体垮掉

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19人因钩体病死亡

韩媒:韩国总统尹锡悦宣布“国家进入人口紧急状态”

英媒:“最热奥运会”可能威胁巴黎奥运会运动员生命安全

英报告:全英5岁儿童平均身高正在下降,肥胖程度却增加近1/3

校园风靡“养臭水” 危害青少年健康

善用“比价神器”,让药品零售进入微利时代

国家卫健委:我国县域医疗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重庆成立首个成瘾医学中心

热点追踪

国家卫健委介绍2024医改重点工作——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2024-06-2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北京电 (记者王美华)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国新办日前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有关情况。

  “总的看,《重点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更加突出系统集成、协同联动,更加突出创新突破、落地见效。”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介绍,《重点任务》聚焦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明确了7方面工作任务:加强医改组织领导,推动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落实全面深化医改的责任;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深化药品领域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包括数字化赋能医改等其他重点改革。

  李斌介绍,今年医改的重点任务,提出要探索建立医保、医疗、医药统一高效的政策协同、信息联通和监管联动机制——

  在政策协同方面,要加强党对深化医改的全面领导,突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创新“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的跨部门工作机制,使制定的各项改革政策目标一致、措施协同、落地有声,提升治理的整体效能。

  在信息联通方面,要把“三医”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费用一站式结算、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规范查询、远程医疗、异地就医等业务应用场景为重点,切实提高协同治理、运行评价等决策和服务能力。

在监管联动方面,治理医药领域损害群众健康权益的现象和问题,需要标本兼治,强化部门联动,全链条加强监管,形成“三医”标准统一、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监管格局,通过建立健全联合执法、联合惩戒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21/c14739-40261185.html

返回目录>>

非药用类麻精药品管制品种增补46种物质

2024-06-20 健康报

  本报讯 (首席记者 姚常房)近日,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决定将溴啡等46种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公告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46种物质主要包括溴啡、美托尼秦、2-甲基布桂嗪、去硝基依托尼秦、丙托尼秦、依托吡尼秦等。

  《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规定,对列管的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买卖、运输、使用、储存和进出口。因科研、实验需要使用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在药品、医疗器械生产、检测中需要使用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标准品、对照品,以及药品生产过程中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中间体的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各级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依法加强对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处理。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620/495856.html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雷海潮会见美国盖茨基金会首席执行官马克·苏斯曼

2024-06-20 国家卫健委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

6月19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雷海潮在京会见美国盖茨基金会首席执行官马克·苏斯曼,双方围绕中国与盖茨基金会在卫生健康领域交流合作深入交换意见。

雷海潮感谢盖茨基金会长期关注并参与中国卫生健康发展。他表示,双方合作富有成效,中国具有较完善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体系,能够提供广泛覆盖的公共服务。中方愿与国际社会积极分享在卫生体系建设、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也愿与盖茨基金会在既往良好合作基础上,继续深化在妇幼健康、基层卫生、传染病防控、药物研发、人才培训、全球卫生治理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中美元首会晤形成的“旧金山愿景”。

马克·苏斯曼高度赞赏中国在卫生健康领域取得的成绩,表示中国是盖茨基金会重要战略伙伴,愿与中方深化务实合作,共同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健康水平。

委基层司、科教司、国际司和国家疾控局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见。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gjhzs/s3578/202406/67430b73968

返回目录>>

“拓展全球伙伴关系,促进网络建设”——第七届消除热带病监测响应体系研讨会在沪举办

2024-06-20 中国疾控中心

  2024年6月17—19日,为推进全球消除热带病进程,促进热带病监测响应体系建设与合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联合研究中心)联合世界卫生组织、瑞士热带病和公共卫生研究所在上海举办“第七届消除热带病监测响应体系研讨会”。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沈洪兵院士、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张浩局长、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马丁·泰勒代表、瑞士热带病和公共研究所Jürg Utzinger所长、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李石柱所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热带病防治研究机构以及相关单位的约400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

  开幕式上,沈洪兵院士指出,目前正值我国疾控体系改革关键时期,在全球化人员流动、气候变化等外部因素影响下,应重点提升热带病监测预警能力,加强热带病跨境联防联控,积极参与全球热带病卫生治理,打造全球热带病交流合作平台。

  本届会议的主题是“拓展全球伙伴关系,促进网络建设”。来自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的专家共同探讨了全球伙伴关系中所存在的挑战,并分享了在资源不均、政策障碍和文化差异背景下,如何通过合作克服这些难题。

  会议发布了《跨境热带病联防联控专家共识》和《世界卫生组织被忽视热带病相关合作中心协作网络专家共识》。前者呼吁关注热带病消除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和完善跨境协作机制。后者倡议世卫组织被忽视热带病相关合作中心之间加强合作,提升循证决策支撑能力。两份共识在《贫困所致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杂志上以评论文章形式发表。

  为进一步探讨监测响应体系在控制和消除热带病中的经验和成果,会议还组织了亚洲血吸虫病及其他蠕虫病区域合作网络年会、中非疟疾、血吸虫病消除机构网络会议、第二届中蒙双边包虫病等人兽共患病防控合作研讨会、世界卫生组织被忽视热带病相关合作中心工作组会议等多个边会,并举办了亚太地区疟疾消除技术培训班、青年科学家勘域综述英文写作能力建设培训班。

  首届消除热带病监测响应体系研讨会于2012年6月在上海举办,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12年来,从监测响应体系的概念、作用的提出,到现场实践工作的合作开展,分享试点成果、推广已有的合作经验,这些成果已为推进全球消除热带病监测响应体系建设进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yw_9324/202406/t20240620_283790.html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省疾控中心举办全省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处置桌面推演

2024-06-20 河北省疾控中心

为做好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6月12~15日,省疾控中心在廊坊市举办全省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处置桌面推演。全省各市(含定州、辛集)13支队伍参加演练。雄县、容城、安新疾控中心和廊坊市辖区各县疾控中心现场观摩。

推演模拟背景为某医院报告2例疑似不明原因肺炎,重点针对应急响应能力、消毒、流调、采样、个人防护和宣传教育等内容,采取投影问答和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

推演邀请中国疾控中心、天津市疾控中心专家进行现场点评,切实提升了全省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处置水平。

摘引网址:https://www.hebeicdc.cn/zxyw/70282.jhtml

返回目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组到我省龙岩市进行结核病综合防治综合质量控制现场技术指导

2024-06-20 福建省疾控中心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积极响应全球终结结核病流行策略目标提议,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组于2024年6月11日-14日到我省龙岩市进行结核病综合防治综合质量控制现场技术指导。专家组由中国疾控中心结控中心综合业务部主任徐彩红、甘肃省疾控中心结防所所长刘芳、北京胸科医院主任医师马丽萍、华山医院副主任医师孙峰、中国疾控中心结控中心公卫医师文雅欣组成。中心副主任邓艳琴以及结麻所副所长戴志松全程参加此次现场技术指导。

专家组从6月11日中午抵达龙岩市后立刻紧锣密鼓地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现场数据核查和访谈等现场技术指导工作。于3日内依次前往龙岩市疾控中心、龙岩市第一医院、龙岩市第二医院、古田镇中心卫生院、上杭县医院、上杭中医院及上杭县疾控中心等共7家机构,通过全面、详实的核查,充分了解了龙岩市的结核病综合防治机制,并对当地患者管理、重点人群结核防控等结核病防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针对性开展了专业技术指导,提出了改进建议。

我们将以本次技术指导为契机,根据国家专家组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加强全省结核病综合防治综合质量控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狠抓综合防治,不断提升我省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持续降低我省结核病疫情,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终结结核流行目标。

摘引网址:http://www.fjcdc.com.cn/show?ctlgid=548424&id=22767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Nature子刊:揭开吸烟促进肺癌的新机制

2024-06-20 生物世界

研究数据表明,由NNK和BaP诱导的葡萄糖水平失衡和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介导的旁分泌IGF2/IR/NPM1/PD-L1信号通路,促进了吸烟介导的肺癌进展。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了题为:Tobacco-induced hyperglycemia promotes lung cancer progression via cancer cell-macrophage interaction through paracrine IGF2/IR/NPM1-driven PD-L1 express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吸烟促进肺癌进展的新机制,烟草烟雾中的关键致癌物NNK和BaP诱导的葡萄糖水平失衡和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介导的旁分泌IGF2/IR/NPM1/PD-L1信号通路,促进了吸烟介导的肺癌进展。

癌症的进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肿瘤微环境(TMiE)中复杂的肿瘤-间质通讯和肿瘤宏观环境(TMaE)中的宿主因素所控制。各种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危害因素和饮食因素,影响TMiE中的基质细胞和TMaE中的宿主系统,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吸烟与代谢综合征(也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出现有关,代谢综合征至少包括三种病症,包括高血糖、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低高密度脂蛋白(HDL)、高血压和中心性肥胖。代谢综合征的不同组分,尤其是高血糖和血脂异常,与包括肺癌在内的某些恶性肿瘤的形成和进展有关。

糖脂代谢的改变影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TAM是TMiE的主要基质细胞类型之一。TAM通过分泌蛋白酶、炎症介质、生长因子以及破坏抗肿瘤免疫等多种机制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团队推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糖脂循环升高可能通过改变TAM的免疫调节功能而促进肺癌的进展,而不是仅仅负责肺癌细胞的高代谢。然而,吸烟介导的代谢综合征对肺癌进展的确切影响和潜在机制仍不清楚。

肿瘤细胞及其邻近的基质细胞与免疫检查点蛋白的表达有关,从而使宿主抗肿瘤免疫系统失活。PD-1及其配体PD-L1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影响TMiE中T细胞的活性。PD-L1通过诱导肿瘤干细胞样细胞(CSC)特性和免疫逃逸促进肿瘤进展。

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包括干扰素-γ(IFN-γ)、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调控PD-L1的转录。最近的研究表明,核仁磷酸蛋白(也称为NPM1或B23)是PD-L1的转录激活因子,但其在肺癌中的致癌功能和潜在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该研究旨在明确吸烟诱导的肺癌进展过程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阐明吸烟诱导的代谢综合征与肺癌进展之间的机制联系,并确定抑制吸烟介导的肺癌进展的潜在分子和细胞靶点。

该研究发现,最具代表性的烟草致癌物4-(甲基亚硝胺基)- 1-(3-吡啶基)- 1-丁酮(NNK)和苯并[a]芘(BaP)会诱导代谢综合征,尤其是高血糖,促进小鼠肺癌进展。

NNK和BaP通过增加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和GLUT3的表达和表面定位,增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葡萄糖摄取,从而导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的转录上调,随后以旁分泌方式激活肺癌细胞中的胰岛素受体(IR),促进其进入细胞核。在细胞核内,胰岛素受体(IR)与核仁磷酸蛋白(NPM1)结合,导致IR/NPM1介导的CD274启动子活化和PD-L1表达。而限制糖酵解、耗竭巨噬细胞或阻断PD-L1可抑制NNK和BaP介导的肺癌进展。

通过对肺癌患者组织和公共数据库的分析,研究团队发现,IGF2和GLUT1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中水平升高,以及肿瘤相关PD-L1和磷酸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胰岛素受(pIGF-1R/IR)的表达,提示了肺癌患者潜在的不良预后生物标志物。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数据表明,由NNK和BaP诱导的葡萄糖水平失衡和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介导的旁分泌IGF2/IR/NPM1/PD-L1信号通路,促进了吸烟介导的肺癌进展。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c05883044993.html

返回目录>>

JAMA子刊:社会经济地位向上转换与老年时期的痴呆症风险下降34%有关

2024-06-20 奇点糕

研究显示,社会经济地位转换介导了其他痴呆症潜在风险因素的发展,包括生理因素和生活方式行为、合并症,及社会因素。

大阪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他们发现,社会经济地位的中下转换,向上转换的痴呆症风险最低,下降了34%,稳定高的风险也下降了23%,而向下转换和稳定低分别与风险上升15%和45%有关。

同时,社会经济地位的向上转换也与无痴呆症寿命增加最多有关,向下转换与75岁及之后的无痴呆症寿命减少最多有关。研究结果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1]。

这项研究使用了日本老年病学评估研究(JAGES)队列,该队列从2010年8月至2016年12月间在日本的31个地区招募65岁以上的无痴呆症志愿者。本次研究纳入了队列中的9186人,基线平均年龄为74.2岁,随访6.4年,共发生了800例痴呆症。

研究人员统计了研究参与者的童年时期(15岁之前)的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从事时间最久的职业和受访前一年的税前家庭收入,进行量化评分,根据评分变化评估社会经济地位的转换。他们总结出了6个社会经济地位转换类别:向上、稳定高、中上、中下、向下和稳定低。

6个类别中,向上转换组(9.3%)有最低的童年社会经济地位和第二低的受教育水平,但当前的家庭收入等效最高。稳定高组(8.5%)从童年到老年一直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参与者表现出更多的健康行为和更佳的社会相关因素,更多居住在城市中。

中上组(5.3%)从童年到老年都有稳定的中上社会经济地位,转换模式与中下组类似,但中下组各项的量化评分均略低,是本队列中最常见的转换模式(39.3%)。

向下转换组(22.6%)在具有较高的童年时期社会经济地位和受教育水平,但当前的家庭收入较低,与其他组相比,体重过低、精神疾病和独居的比例更高。稳定低组(15.1%)在一生中保持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生理、行为和社会相关因素均不佳,同时有较多的合并症治疗药物使用。

研究人员使用中下组作为对照,他们发现,向上组的痴呆症风险最低,降低了34%,其次为稳定高,降低了23%,中上组没有显著关联,向下组和稳定低组的风险都有所上升,分别为15%和45%。

研究显示,社会经济地位转换介导了其他痴呆症潜在风险因素的发展,包括生理因素和生活方式行为、合并症,及社会因素。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的转换,参与者一生中的无痴呆寿命也有所变化,社会经济地位向上转换与无痴呆症寿命增加最多有关,65岁时,向上组的无痴呆寿命增加了1.8年,75岁时为1.4年,80岁时为1.3年。向下转换与75岁及之后的无痴呆症寿命减少最多有关,75岁时减少了0.6年,85岁时为1.4年。

研究人员表示,据他们所知,这是首个重点关注从童年时期开始的社会经济地位变化和它们与痴呆症关联的研究,为亚洲人群的生命历程中社会经济地位转换与痴呆症风险关联提供了证据。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3b6d830184d5.html

返回目录>>

皇冠靶点迎来“新明珠”,多发性骨髓瘤一线治疗格局再现风云

2024-06-20 医药魔方

在最近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多发性骨髓瘤新发患者的治疗方案迎来重大突破。

肿瘤领域一向是医药巨头们的兵家必争之地。2023年财报披露后,全球Top100畅销药物随之诞生,肿瘤依旧是最大领域,并持续呈增长态势。尤其在修美乐专利悬崖冲击下,K药也成功接替成为新“药王”。

肿瘤领域不少细分赛道正迎来激烈研发竞备,多发性骨髓瘤(MM)便是其中之一。根据医药魔方数据库,截至目前,全球以MM为适应症进行开发的管线共1117条,处于药物发现阶段共946条,管线丰富。从管线靶点布局来看,BCMA因其CAR-T及双抗产品临床数据出色,全球药企布局管线数量最多,CD38、CD3、GPRCD等靶点布局管线同样体现出临床数据潜在竞争力,较为集中。

根据Frost and Sullivan估计,2023年中国多发性骨髓瘤的患病人数大约为15.3万人,新发病例数为2.32万人,预计中国多发性骨髓瘤的患病人数于2030年将增长至26.63万人。米内网数据显示,按美国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多发性骨髓瘤新药疗法药品统计,2022年全球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市场规模已超过320亿美元。

尽管目前已有多种新疗法和新药物的应用,但都无法规避克隆演变或微小残留病灶(MRD)导致的疾病复发,存在许多挑战。随着疾病的进展,每次复发的侵袭性增强,而新疗法获得的缓解期逐渐缩短。并且,在MM的诊疗方案中,复发后需要换用新机制药物,避免重复,产生耐药性。因此,一线治疗成为新的“主战场”,方案必须尽量拉长首次复发时间、延长PFS,为后线治疗创造更好的时间窗,并避免后期无药可用的情况。

在最近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多发性骨髓瘤新发患者的治疗方案迎来重大突破。据赛诺菲公布的一项IMROZ 3期临床研究显示,对不适合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而言,在将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VRd)的标准治疗作为对照组情况下,Isatuximab与VRd的联合使用可显著降低40%的复发或死亡风险。此外,在中位随访59.7个月时,使用Isa-VRd治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未达到,而使用VRd治疗的患者为54.3个月,创历史最佳。

法国里尔大学医院血液科教授,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IMROZ主要研究者Thierry Facon介绍,“IMROZ结果展示了Isatuximab成为一线治疗‘支柱’的前景,可能改善多发性骨髓瘤这一无法治愈疾病的长期预后。”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

有望成为一线治疗新标准

据赛诺菲官方消息,IMROZ研究是一项随机、多中心、开放标签的3期临床研究,在21个国家和地区的104个研究中心入组了446例不适合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长期以来,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NDMM)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也是国际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数据显示,Isa-VRd较VRd方案能够降低40%的复发或死亡风险,并延长无进展生存期(5年分别为63.2% 和45.2%)。据外媒报道,根据目前趋势,预计Isa-VRd的中位PFS将达到90个月左右,有望成为这类患者一线治疗新标准[1]。

在过去的20年里,围绕多发性骨髓瘤研究的步伐持续加快,不断探索具有改善患者治疗结果潜力的疗法进展。采用现代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显示,多发性骨髓瘤的中位生存期约为6年。在适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患者亚组中,4年生存率可超过80%,中位总生存期(OS)则超过8年。在老年患者(年龄> 75岁)中中位OS较低,约为5年[2]。从诊疗指南来看,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目标就是获得最大程度的缓解,延长无进展生存期[3]。通过延长PFS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争取到更多时间来尝试有效的新型方式,并间接延长OS。

与此同时,该项研究也达成了多个次要终点。在使用Isa-VRd治疗的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74.7%)达到了完全缓解(CR),而使用VRd治疗的患者为64.1%(OR 1.7;95% CI: 1.097至2.5;p=0.008)。这是评价MM药物效果的重要指标。

在MRD方面,55.5%接受Isa-VRd联合治疗的患者实现了MRD阴性的完全缓解,而VRd组为40.9%。两组中分别有46.8%和24.3%的患者MRD阴性持续至少一年。值得一提的是,在MM治疗领域,实现不可检测的微小残留病(uMRD)是提倡达到的初步目标之一,尤其是对于高危MM患者,达到深层次缓解更为关键,这促使转换为更长的PFS和OS,对MM患者的动态危险分层和指导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创“同类首创”联合疗法最佳,

皇冠靶点迎来“新明珠”

CD38是一种兼具受体和外切酶活性的II型跨膜糖蛋白,参与细胞黏附与跨膜信号传导过程。在正常的淋巴细胞、髓系细胞及非造血组织细胞中,CD38分子表达水平较低;但在MM患者的恶性肿瘤上表达达到80-100%[4],这一高度且均匀的表达特性使得CD38成为理想的MM治疗“皇冠靶点”。

其中,CD38单抗已经被广泛用于前线治疗,双抗、CAR-T等其他疗法主要发力末线治疗。CD38单抗通过与MM细胞表达的CD38结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通过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和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ADCP)等多种机制发挥治疗作用,显示出较低的毒性和良好的耐受性。

在临床应用中,CD38单抗药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以全球首个上市的CD38单抗药物——达雷妥尤单抗为例,从三/四线疗法逐渐布局前线,囊括更多MM患者。在市场表现方面,随着新适应症不断获批,达雷妥尤单抗自2015年上市后销售额稳步上升,2023年销售额达到97.44亿美元。

尽管已有达雷妥尤单抗珠玉在前,但赛诺菲Isatuximab在全球特别是中国市场巨大的临床需求面前仍大有可为。公开数据显示,与西方国家情况相比,中国患者在诊断时已达晚期的比例更高,高危患者数量更多,一线疗法更为重要。作为全新一代嵌合性IgG1-κ型抗体,Isatuximab靶向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上CD38受体的特异性表位,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发挥作用,包括程序性肿瘤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和免疫调节活性,其在Isatuximab-VRd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和55.5%的MRD深度缓解的数据表现下,CD38单抗领域或将迎来一颗“新明珠”。

IMROZ研究是全球首个评估CD38单抗与标准治疗VRd联合使用,显著改善此类预后较差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并显示出深度缓解的全球3期临床研究。目前,FDA已经接受了关于Isatuximab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的优先审评,用于与VRd联合治疗不适合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如果成功获批,Isatuximab将成为首个与标准治疗联合使用,用于治疗不适合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CD38单抗,展现出“同类首创”潜力。

改写MM一线疗法格局,冲击更为广阔版图

CD38单抗早已进入一线疗法考虑范围,赛诺菲IMROZ研究将目光对准的不适合移植条件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精心设计”的第一步。在临床上,由于MM的复发难治特性,后续治疗的流失率极高,尤其是对这类不符合移植条件的患者,长期缺乏适合的一线疗法选择。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年龄、健康状况、合并症等多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MM患者不符合移植条件。

赛诺菲在多发性骨髓瘤的雄心不止于此,正一步步冲击更宏大的一线治疗版图,并强化MM前线到后线的完整拼图。除IMROZ研究之外,GMMG-HD7 3期临床研究针对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Isatuximab与VRd的联合治疗。而另一项ISKIA 3期临床研究探索Isatuximab与卡非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KRd)治疗组合,用于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包括IMROZ研究在内,赛诺菲正在进行多项关于Isatuximab的关键临床研究,通过拓展不同治疗组合和适应症,进一步覆盖更广阔MM患者。

在中国市场,赛诺菲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两项递交受理,分别为与泊马度胺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2种治疗(包括来那度胺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以及与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治疗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的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覆盖新诊断以及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届时,有望为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创新治疗选择。

中国MM一线以及后线疗法很快将迎来变局,为MM患者带来更多创新治疗选择。赛诺菲关于CD38单抗前景的更多想象,即将到来。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d16e830e8048.html

返回目录>>

微藻机器人可将药物直送至肺部病灶

2024-06-21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基于绿色微藻的生物混合微型机器人,可直接将化疗药物输送到肺部,从而增强治疗肺转移肿瘤的效果。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

  肿瘤转移到肺部,对癌症治疗而言是个巨大挑战。因为常规化疗方法无法直接靶向肺部,且药物浓度也不足以杀死肿瘤,经常功亏一篑。

  目前的合成微型机器人通常由刚性金属或聚合物制成。这些材料很难制造,而且难以进入人体某些器官和组织内,也可能对人体有毒。最新研制的微藻机器人旨在克服这些问题。微藻可利用鞭毛推动自身穿过肺部等器官,实现自主移动。其毒性比其它微生物小,也更便宜和更容易生产。

  藻类-NP(DOX)机器人结合了制药中常用的莱茵衣藻与涂有红血细胞膜的纳米颗粒。细胞膜增强了微藻机器人的生物相容性,使其避免被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纳米颗粒内封装了常见的化疗药物阿霉素。

  研究团队在出现肺转移的小鼠上测试了微藻机器人。他们发现,一旦进入肺部,微藻机器人就能游动并在肺组织内分配药物。它还能避免破坏肺部免疫细胞,使药物逐渐从纳米颗粒中释放出来。与不能自行移动的游离药物和静态载药纳米颗粒相比,微藻机器人释放的药物浓度更高,在肺部停留的时间更长。

  研究结果显示,微藻机器人可将肺肿瘤缩小,并将治疗小鼠的中位生存期从27天延长到37天。免疫细胞最终能将这些微藻机器人分解成无毒成分,并完全从体内清除。

研究团队正在进一步改善微藻机器人的药物递送方式,如通过磁引导或超声捕获等,以增强药物在体内特定靶点的集结。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谨慎用药!快速减肥有可能导致"臭氧脸"

2024-06-20 网易健康

近些年来,司美格鲁肽(用于治疗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它也有减肥功效)之类的抑制食欲的药物被不少人所推崇。然而,它也有不可忽视的副作用。

其中一个副作用就是“臭氧脸”,这种现象正在好莱坞蔓延。“臭氧脸”是快速减肥或者药物减肥的后遗症,虽然服药者可以快速瘦下来,但如果不是健康的瘦身,就会边瘦边显老,表现为脸颊好像被挖空了,眼睛凹陷,面部有多余的皮肤。

“臭氧脸”也称为“诺和泰脸”,这个词最初由美国著名美容皮肤科医生保罗·贾洛德·弗兰克提出,它用来形容一种由于使用司美格鲁肽皮下注射制剂导致快速减重而面部脂肪减少,使面部皮肤下垂、憔悴的状况,而且似乎非常普遍,严重者需要做手术对面部进行提拉。

这些特征并不是注射司美格鲁肽的患者所独有的:在任何体重迅速减轻或营养不良的患者身上都会出现类似的变化,随着体重的迅速减少,面部衰老加速,患者看起来更老相。

司美格鲁肽属于一种名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的药物,它通过模拟体内的一种天然激素来平衡血糖和抑制食欲。这种注射药物最初是用来治疗糖尿病的,但现在也被当做一种处方的减肥药。

当人们快速减轻了大量体重时,太阳穴、脸颊、眼睛、下巴的轮廓和嘴部周围多余的皮肤就会松弛下垂和起皱纹。根据个人的饮食质量和饮水量,随着体脂的下降,他们的皮肤会变得更暗、更干、更皱。更重要的是,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无论是否减少了体脂,都会造成用药者的嘴唇、脸颊和下巴的大小发生变化。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的整形外科学家发现,体重大量减轻的患者的面部通常看起来比别人老5年左右,然而,关于这种药物如何影响非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尚不清楚“臭氧脸”到底是这种药物的一种新的副作用,还是体重减轻的自然后果,类似于减肥手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美国洛基维斯塔大学的骨科医学家发现,没有科学证据表明GLP-1受体激动剂专门靶向面部脂肪,临床试验尚未测量这种副作用的发生和程度,这也意味着我们不知道这种现象有多常见。

一些专家认为这个术语具有贬损性、误导性,让患者不敢服用有利于他们健康的药物,即使没考虑减重。内分泌学家认为,面容的改变不应让患者担忧使用这类药物。如果患者采用均衡的饮食方案,并严格控制减肥的进度,就能限制这种面部变化的发生。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J5567FS10038804U.html

返回目录>>

牛奶、羊奶都能喝,为什么没人喝猪奶?

2024-06-20 网易健康

大家喝过牛奶、羊奶甚至驼奶,但肯定没有喝过猪奶。同样作为哺乳动物,猪也能产生奶汁,而且我国还是第一养猪大国,猪的数量庞大,如果可以把猪奶也用起来,那岂不一举两得?

可让人奇怪的是,为什么就没人养猪挤奶来卖?为什么也没人喝猪奶?猪奶到底可以喝吗?它营养如何?

猪奶可以喝吗?营养如何?

虽然猪奶并不是一种被普遍消费的奶制品,但它确确实实是可以喝的。不然,作为哺乳动物的猪宝宝是如何长大的呢?相对于牛奶,猪奶也有它的营养价值。

1、脂肪含量

猪奶中的脂肪含量相对较高,与牛奶相比可能更接近人类母乳。美国伊利诺伊猪肉生产者协会的数据显示,猪奶的脂肪含量约为8.5%,要比牛奶的脂肪多一些,这意味着猪奶中的脂肪可以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能量,但对于那些关注脂肪摄入的人来说可能需要谨慎。

2、蛋白质含量

猪奶含有蛋白质,但与牛奶相比,含量会相对低一些。

3、钙含量

牛奶是优质的钙来源,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猪奶也含钙,但含量不如牛奶。

4、维生素含量

牛奶是维生素D和维生素B12的良好来源,而猪奶中这些维生素的含量可能较低。

总体而言,猪奶也含有很多营养成分,但其脂肪含量较高,而蛋白质、钙、维生素D的含量都比牛奶要低一些。

为什么没人喝猪奶?

虽然猪奶营养不高,但也有一些营养成分,那为何在全球范围就没有人喝猪奶呢?可能有几个原因:

1、文化和传统

在许多文化中,牛奶一直是主要的奶制品来源,而其他动物的奶制品则相对较少被使用。猪奶在大多数文化中并不被广泛接受,人们在选择奶制品时更倾向于牛奶。

2、口感和适口性

猪奶的口感和味道可能与人们习惯的其他动物奶有所不同。牛奶通常被认为是较为适口的奶制品,而其他动物的奶则在口感和味道上有所差异,比如,猪奶的味道就比较腥,很多人不太喜欢。

3、产量

猪奶的产量相对较低,这也是猪奶不被广泛生产和消费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牛奶的产量远远超过其他动物奶,如羊奶、山羊奶等。猪奶的产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猪的品种、饲养条件、饮食质量等。一般来说,猪的泌乳期相对较短,产奶量不如奶牛那样持续且大量,因此商业规模的生产也较为有限。

4、生产成本

猪奶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与其他动物奶相比,它所需的饲料、空间和维护成本更高,这也导致了市场上较为有竞争力的奶制品通常是来自牛、羊、羊驼等动物。

猪奶,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不过,目前这种情况在未来也可能发生改变。

据了解,我国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谈永松团队正在做猪奶相关的研究。他们目前主要利用上海现有的猪种,包括梅山猪、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等品种进行猪奶研究。

目前根据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一些品种的猪奶营养价值很高,其营养包括能量、脂肪、蛋白质、乳糖、钙、钠等,部分营养指标接近甚至超过牛奶、羊奶,如每100克猪奶蛋白质含量达到近17克,远高于每100克牛奶3克多的蛋白质含量。

所以,随着育种、养殖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也许未来“每天一杯猪奶”也可以成真。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J556DKTI00388050.html

返回目录>>

学做这3个动作 帮你缓解腰背痛症状!

2024-06-20 人民网

积极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有助于维持及增强脊柱的稳定性。

长期坐姿不当或超负荷活动,造成腰背部肌肉劳损,是腰背痛的重要原因。

温州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副主任护师孟盈盈、主管护师陈园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积极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有助于维持及增强脊柱的稳定性,从而延缓腰椎劳损和退变的进程,减轻腰背痛症状。对于曾经有过急性或慢性腰肌损伤、腰肌筋膜炎、腰肌劳损或者腰椎间盘突出症,且目前处于缓解期的患者,腰背肌功能锻炼对防止病情复发有一定作用。

以下3个动作可有效锻炼腰背部肌肉:

直腿抬高锻炼(简化版)

仰卧于床,两腿屈膝,将左侧小腿抬起,伸直勾脚,抬高至与右侧大腿平行的位置,保持不动3至5秒再缓缓放下。换边进行,将右侧小腿抬起,伸直勾脚,抬高至与左侧大腿平行的位置,保护不动3至5秒再缓缓放下。

拱桥式锻炼

仰卧于床,两腿屈膝,以双足、双肘、头部作为支撑点,腰部抬起呈拱桥式,每次坚持3至5秒左右,然后缓慢放下,休息5秒左右再进行。

飞燕式锻炼

俯卧于床,挺胸抬头,双臂用力背伸,膝关节伸直,两腿向后抬起,使头、胸、四肢、尽量抬离床面,似燕子飞状,持续3至5秒,然后缓慢放下,休息5秒左右再进行。

孟盈盈提示,锻炼次数和强度因人而异,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每个锻炼动作可根据自身情况重复5至10次。急性疼痛期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不宜锻炼。缓解期的患者锻炼前,应根据个人症状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J556GCBC00388051.html

返回目录>>

2个常见的坏习惯 让年轻人的胃集体垮掉

2024-06-20 网易健康

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哪怕是藏在犄角旮旯里的小吃,也能被当代年轻人们挨个打卡。因为种草了某些美食、体验而特意前往一座城市,越来越成为不少大学生年轻群体的旅游动力。

不过,在美食的追逐中,胃可能早已发出了求救信号:它真的要撑不住了——还没开始吃,肚子就胀气;半夜睡不着,胃里泛酸水。

每当这个时候,大家可能才会意识到:我的胃,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难道年纪轻轻就有了胃病?

年轻人的胃大多都不太行

在这里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胃病。它指向的不是具体的某个病征,而是一系列胃相关疾病的统称,常见的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良恶性肿瘤(也称胃癌)。

这些病的症状也很相似,包括但不限于消化不良、胃部饱胀、反酸烧心、胃痛等症状。

看到上面这几个关键词,再联想到自己,是不是有些汗流浃背了?其实你并不是个例。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着胃健康问题。《2023打工人胃健康洞察报道》指出,高达94%的受访人群有过胃部不适的经历。

也许有人会认为自己还很年轻,身体抗造,这些小毛病忍一下就好。但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虽然在人们的印象里,各类病征,总是会更容易找上年长一些的群体。但胃病却是个例外:这些年来它正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按照健康产业数据和咨询服务平台——中康CMH的调研数据显示:胃病在18岁至35岁的青壮年群体中的渗透率约为30%,甚至超过了45岁以上中老年群体的总和。

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结果则更能说明问题:过去三十年间,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但只有一个年龄段的人还在拖后腿,那就是15岁到49岁年龄组,一直居高且保持上升。

在所有的胃病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居于首位。根据估测,中国超过一半的人都有。最可怕的一点是,如果不注意防护与治疗,它就有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

慢性胃炎多是因为它

慢性胃炎主要发生在胃部最里面的黏膜层。每次发作,它都会损伤人的胃黏膜——这一保护和润滑胃部的重要组织。

由于慢性胃炎的常见症状有腹痛、腹胀、反酸,和其他胃病很相似,所以很难从症状上一眼判断出来,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它就可能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最终恶化为胃癌。

而慢性胃炎的“罪魁祸首”,就是现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1类致癌物的幽门螺杆菌。

对于胃来说,幽门螺杆菌是个极其可怕的存在,它不但能逃过胃酸的制裁,还能反过来降低胃内酸度,让原来不能在胃里生存的细菌得以繁殖,破坏胃黏膜。

最重要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极高,接吻、共用餐具、互相夹菜就有可能导致感染。2017年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指出,70%~90%的慢性胃炎患者,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不过,你的胃可不仅仅是被它损坏的。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加速胃黏膜的损伤,甚至还会和幽门螺杆菌“狼狈为奸”,共同蚕食你本就不太行的胃。

你的胃是怎样坏掉的

在我们的饮食习惯里,“有味儿”的食物总能给人带来味蕾上的享受和心情上的解放,尤其是加班回来,吃顿火锅,配个小龙虾,别提多爽了。

这些“有味儿”的,也往往是胃最怕的——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高盐。

你在一口接一口地停不下来,这些盐也源源不断地进入胃部,损伤胃黏膜。有的盐还会和幽门螺杆菌勾肩搭背,共同破坏你的胃部。有数据显示,盐渍食品摄入量高的人群,胃患癌的概率比摄入低的人群高出1.7倍。

而像是烧烤、腊肠、火腿等腌制、熏烤的食物,对胃的伤害就更大了。这些加工肉类除了高盐,往往还含有亚硝酸盐以及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

韩国曾经做了一项有趣的研究,调查了亚裔移民去美国之后的胃癌发病率,结果很惊人:每一代都在持续降低。专家推测,这是饮食习惯改变的缘故:对泡菜这类高盐腌制食品的摄入少了,胃也就变好了。

除了不健康的饮食,不规律的作息同样在破坏年轻人的胃。

很多年轻人都有这个痛点:加班到十点,不大吃一顿怎么能犒劳自己呢;还没等消化,就直接瘫在床上睡到十二点,结果早午饭直接合并;至于赶不上吃晚饭,就临时开会赶工,更是常态。

你以为自己还年轻,适应得来,胃却可能早已叫苦连连了。

人体存在“昼夜节律”的现象,也就是我们说的生物钟。如果之前保持了六七点吃晚饭,那么胃部也会记住这个规律,分泌胃液来消化食物,但若进食晚了,没有食物可以消化,胃液就会直接侵蚀胃黏膜。而如果是在一个新的时间点进食,胃又会招架不住,造成消化不良。

假期刚过,你自己都懂得调休的苦,怎么还能天天让你的胃来被这一套折磨呢。

保“胃”计划试试这2步

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胃健康的重要性,并且想从这一刻开始去改变,其实并不算晚。

保胃计划分两步:治疗和预防。

首先,最好去医院消化内科挂号,查看体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它并不复杂,只需要空腹,对着仪器吹个气就行了。如果确认有,就要在医生的建议下按时吃三联或四联药。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尽可能使用公筷,不交叉感染。

其次,要注意进食的规律与健康,再忙,也要尽可能在规定时间内进食,且不要用高糖高盐的速成加工品来敷衍了事。平时也要注意,偶尔放纵一次可以,但不能把“啤酒烧烤小龙虾”当作每天的常态。

很多人都有一个共识:饿到极点了,就会什么都想吃,平时可能十串羊肉串就能饱,现在可能下单时就想点个二三十串来好好弥补自己。

想要杜绝这一点,说难也不难: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在固定的时间入睡、起床、工作,就会大大减少进食不规律和不健康的可能性。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J556SBLI00388052.html

返回目录>>

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19人因钩体病死亡

2024-06-20 央视新闻客户端

巴西卫生部当地时间6月19日证实,目前该国南里奥格兰德州因钩体病死亡的人数已经上升至19人。目前,有关部门还在对4起疑似钩体病死亡病例展开调查,以确定死因,另有8例疑似钩体病死亡病例经检测已被排除。

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常发生在洪灾过后地区。自今年4月底,在南里奥格兰德州发生严重的暴雨和洪水灾害以来,巴西卫生部门已经对5300多例钩体病疑似病例展开调查,其中确诊302例。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HWYe8QtUR

返回目录>>

韩媒:韩国总统尹锡悦宣布“国家进入人口紧急状态”

2024-06-20 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据韩联社最新消息,韩国总统尹锡悦19日宣布“国家进入人口紧急状态”,并表示国家将全力应对韩国低出生率问题。

报道称,尹锡悦19日在京畿道主持召开“2024年低生育老龄社会委员会会议”并作出上述发言。尹锡悦还提到,韩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低出生率问题,最终需要的是政府与国民的共同合作。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HVFYdka4E

返回目录>>

英媒:“最热奥运会”可能威胁巴黎奥运会运动员生命安全

20245-06-20 环球时报

英国《卫报》6月17日文章,原题:运动员警告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届奥运会”可能威胁巴黎奥运会运动员的生命安全

今年的巴黎奥运会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届奥运会,一些有名的运动员警告称,预报的高温天气可能会导致运动员晕倒,或者在最坏的情况下,在比赛中死亡。

一份名为《火环: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高温风险》的新报告认为,2021年东京奥运会“提供了一个窗口,让人们看到夏季奥运会一个令人担忧且不断升级的常态”。东京奥运会当时的气温超过34摄氏度,湿度接近70%,被形容为“史上最热的一届”。这份报告写道,“运动员在终点线呕吐和晕倒,轮椅车被用来把运动员从烈日灼烧的赛场上运走,更有甚者,东京奥运会网球2号种子选手丹尼尔·梅德韦杰夫在比赛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向裁判)表达了自己会死在场上的恐惧。”

对气候变化不作为,加上化石燃料持续使用,导致全球在3年内进一步变暖,极端高温危及和破坏体育赛事的案例只会增加。撰写该报告的组织之一“领跑者”首席执行官艾玛·波科克说,“我们现在知道,巴黎奥运会有可能刷新东京的高温纪录,化石燃料驱动的气候变化,是过去几个月连续出现创纪录高温的原因之一。”波科克将上述报告描述为“奠基性的工作”,并紧急呼吁体育管理机构对全球变暖采取行动,“如果地球继续变暖,我们所熟知和喜爱的体育运动将面临风险。”

自1924年巴黎上一次举办奥运会以来,那里的年气温上升了1.8摄氏度。自1947年以来,巴黎经历50次热浪,由于气候危机,热浪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2003年7月和8月一场创纪录的热浪导致法国超过14000人死亡。而7月和8月就是即将到来的奥运会举行的日子。

法国气象局已经做出预测,5月至7月法国各地的天气将比正常情况更热,可能性为70%。在一份“共识声明”中,国际奥委会提出了一套缓解措施,以保障运动员的健康。但该机构也认识到,极端高温是全球体育运动面临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共识声明称,“不幸的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热浪出现的频次、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以及体育全球化导致更多比赛在极端炎热的气候下举办,未来几年运动健将们所经历的环境热应激水平将持续上升。”

炎热或潮湿的环境会让运动员更难调节核心体温,从而损害身体表现,尤其是在耐力项目中。对于在极端高温下比赛的运动员来说,健康风险将包括晒伤、热痉挛、热衰竭,甚或危及生命的中暑晕倒。澳大利亚竞走运动员雷迪恩·考利将在巴黎参加他的第三次奥运会,他说自己很担心运动员的健康和生命。他说,“我们已经知道极端高温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个无声的杀手,即使有事先的准备和干预,运动员参加比赛仍然可能有风险。所以,我非常担心比赛中的极端高温会威胁到运动员的生命安全。”

澳大利亚标枪运动员凯尔茜·李·巴伯是东京奥运会铜牌得主,曾两次获得世界冠军。她对在极端高温下比赛如此之快地成为现实感到担忧,“我们虽然已经适应了在极端高温下比赛的可能性,但我们为什么会经历这种情况这个更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只是被接受和做了些规划。在气温上升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更关注大局。”世界田联主席、两届奥运会金牌得主塞巴斯蒂安·科表示,全球变暖对运动员的影响“可能多种多样,范围很广”,从影响运动员表现的较小问题(如睡眠中断、比赛时间的最后一刻改变)到严重健康影响(如与高温有关的压力和伤害)。他说,“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气候变化应该日益被视为对体育的生存威胁。我们在和时间赛跑。这是一场我们输不起的比赛。”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HV7U57WpR

返回目录>>

英报告:全英5岁儿童平均身高正在下降,肥胖程度却增加近1/3

2024-06-20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英国《卫报》19日报道,英国各地儿童正面临越来越矮、越来越胖、越来越容易生病的严重健康问题。伦敦大学学院健康公平研究所所长称:“我们过去认为营养不良和肥胖是中低收入国家的特征,现在,2024年的英国也出现了这种情况。”

英国食品基金会的报告显示,全英5岁儿童的平均身高正在下降,而肥胖程度却增加了近1/3,被诊断出患有2型糖尿病的青少年人数则增加了1/5以上。这种情况主要源于目前英国廉价超加工食品(如薯片、饼干等)的营销、儿童普遍缺乏基本营养的饮食以及儿童所在家庭的贫困。报告称,如果上述问题无法得到改善,这一代英国儿童将终生承受与饮食有关的生理和心理疾病,甚至面临早逝的危险。这将进一步压垮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并导致未来几十年的经济疲软。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HU7zJ9Kd1

返回目录>>

校园风靡“养臭水” 危害青少年健康

2024-06-20 科技日报

近日,在各地的小学生间,兴起了一项“令人作呕”的爱好活动——养臭水。

养臭水是指将剩菜剩饭、昆虫尸体、人体体液等各类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放在密封容器中进行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这些物质开始腐烂,产生臭味,甚至还会爆炸。这种听起来令人避之不及的现象却让小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将其作为一种培养游戏。殊不知,养臭水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臭水为什么这么臭?

臭水的培养过程主要借助微生物的发酵作用。食物等物质中富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在被微生物分解时,会产生具有特殊气味的挥发性物质。

发酵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我们熟知和喜爱的食品、饮料都是通过发酵工艺制成。从酸奶、奶酪等乳制品,到面包、馒头等主食,再到烹饪时使用的酱油、醋、豆瓣酱等调味品,这些人们喜闻乐见的食物都是发酵技术的产物。通过对发酵过程科学严谨的控制,发酵不仅能够为部分食品带来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还可以提高它们的营养健康价值。

但与食品制作中科学严谨的发酵过程不同,养臭水的发酵过程几乎不受控制。各类不同成分的有机物、无机物被随意混合搭配,共同发酵,其最终产物十分复杂。

不同的有机物在分解时会产生不同的气体,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结构的不同。例如,当微生物分解蛋白质时,会释放出氨气、硫化氢和胺类化合物,这些物质通常具有一种十分难闻的腐臭气味。其中,硫化氢的气味类似于臭鸡蛋,而胺类化合物则更像是“臭鱼烂虾”的味道。碳水化合物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短链脂肪酸、醇和酯,这些物质虽然部分可能具有芳香气味,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产生难闻的酸味和发酵气味。脂肪的分解则会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如丁酸、己酸和辛酸,这些物质普遍具有酸臭的气味。

臭水的气味来源不仅是原材料,参与发酵的微生物种类有时也会影响最终产物。不同的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例如,某些厌氧细菌在发酵时会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和其他臭味化合物,而酵母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醇和酯有时也可能带有强烈的气味。

此外,臭水的发酵主要是在密闭容器内,即缺氧条件下进行。在这种环境下,厌氧微生物,如某些细菌和酵母,会进行发酵代谢,生成带有气味的化合物。例如,产甲烷细菌在厌氧环境中会产生甲烷和其他有气味的物质。

养臭水健康风险极大

臭水不仅气味难闻,其潜在的健康风险更是不容忽视。

根据部分养臭水的学生的分享,养臭水的主要乐趣之一便是等待它们爆炸。臭水会爆炸的原因在于,用瓶子等密闭容器发酵时,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的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会在瓶子内聚集,无法逸出,导致瓶子内部气体压力不断升高。当压力超过瓶子的耐受极限时,瓶身便会发生爆炸。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谭星宇介绍,由于“臭水”中有大量包括细菌在内的微生物,一旦发生爆炸,就会形成“飞沫”,如果伴随空气流动进入呼吸道,就会造成呼吸道感染,甚至可能诱发肺炎。

除了微生物病菌,臭水中还可能含有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

四川省人民医院主治医生左秋南介绍,硫化氢对人体有害,吸入过量对人体眼睛、鼻子、口腔、咽喉气管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会引起刺痛感,甚至有人会产生头痛、胸闷、咳嗽等症状。

她特别提醒,对于一些气道高敏、有哮喘病史的孩子,这类刺激性气体可能会诱发气道痉挛,引起哮喘发作,甚至会引起急性肺水肿。

此外,臭水中还有可能包括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如果在爆炸过程中不小心触及明火,还会带来火灾隐患。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HXBeQVNqH

返回目录>>

善用“比价神器”,让药品零售进入微利时代

2024-06-21 北京青年报

“药价通”“药店比价通”“医保价格通”……近日,多地医保局先后密集上线以这些名字命名的医保“药品比价”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探索和完善定点零售药店药品的价格管理。据报道,此前沈阳市、大连市通过线上方式,对定点零售药店线下价格进行比价的实践,已经获得了国家医保局的认可。多地密集上线医保“比价神器”,释放加强药价治理信号。

近年来,通过医保谈判“灵魂砍价”、取消药品加成等重大医改举措,医保药品价格普遍得到大幅度降低。但降药价也存在盲区和短板。其中,零售药店的医保药品价格比较混乱,同一药品在不同药店的售价相差悬殊。由于一般人很难获得药价信息,导致不少医保药品虽然标价很高,却仍然有销量,部分居民多花了不少药费,却可能浑然不觉。

医保“药品比价”平台将药价悉数“摊在阳光下”,被标高的药价“露出水面”,居民货比三家并“用脚投票”,价低者将获得青睐、价高者将渐失市场。零售药店为了留住消费者,不敢再借信息不对称之机加价,进而形成互相比照降价现象,这让药品零售有望进入微利时代。这类平台的威力不容低估,理当加速推广普及。

但“药品比价”平台只有得到善用,才能产生神奇效果。价格不是唯一竞争力,合理推荐药品、提供全程用药指导、注重不良反应监测等服务更应该被看重。假如居民普遍秉持“唯价格论”的想法消费,更注重服务品质的药店,或许会因服务成本较高而遭逆淘汰。

有一种商业模式叫“低价在明处,高价在暗处”。将一类或几类常见医保药品标价极低,吸引居民到店消费,然后将不常见甚至“独此一家”的药品高价销售,这种销售策略或许会成为一种常见的钻空子手段。“比价神器”只提供医保目录内药品的比价,零售药店还大量销售医保目录外药品,且很多药品的商品名和外包装均十分多样和复杂,完全可以倚仗其相对的或虚假的“独一性”来高价销售。若如此,消费者就会明得小惠、暗吃大亏。

善用“比价神器”的最好方式是不断完善。医保基金是“救命钱”,将“比价神器”首先运用于医保药品是恰当的,但比价的“拼图”不能缺少非医保药品这个极为重要的一块,否则,降低居民整体药品负担的效果有限。

“比价神器”当前的作用让人充满期待,一些附带功能也有待开发。零售药店串换药品、重复大量销售药品、药品出入库做假账等做法,是医保基金监管的一大难点。既然“比价神器”可以准确无误公布药店的医保药品价格,也应该可以准确掌握药品的真实销售数据,这一功能若能得到开发,平台将兼具“比价神器”和“基金监管神器”的双重作用,并通过多种渠道降低居民的药费负担。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21/c14739-40261209.html

返回目录>>

国家卫健委:我国县域医疗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2024-06-2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北京电 (申奇)国家卫健委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健全机制,持续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有关情况。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介绍,2023年,全国2062家县医院参加了县医院能力评估,覆盖全国98.6%的县域,其中有1894家县医院达到了二级以上医院服务能力,县域医疗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李大川介绍,近年来,国家卫健委会同中央组织部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工作,通过“以市担责、以院包院”,采取“师傅带徒弟、团队带团队”的方式,帮助受帮扶医院培养综合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已有148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医院达到二级以上医院服务能力,其中67家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

  李大川说,国家卫健委持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组织全国1173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940个县的1496家县级医院,帮助县医院培养专业骨干、填补技术空白。目前85%的对口帮扶县医院达到二级以上医院服务能力,其中44%的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

据介绍,自2005年起,国家卫健委组织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累计派驻超过8万名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在县医院支持工作。自2011年起,国家卫健委组织国家医疗队开展巡回医疗,累计已经派出170支国家医疗队、超过1000名医务人员,以县乡为重点,开展疾病诊疗、健康宣教、人员培训等巡回医疗工作,把优质医疗服务直接送到患者身边。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21/c14739-40261186.html

返回目录>>

重庆成立首个成瘾医学中心

2024-06-20 健康报

  本报讯 (特约记者 李纬 通讯员 李道国)近日,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瘾医学中心揭牌。该中心是重庆首个专门针对成瘾性疾病的医学中心,将为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系统的诊疗服务。

  据介绍,该中心包括成瘾医学专病门诊、成瘾特色病房,由资深成瘾医学专家、心理咨询师、康复治疗师等组成的专业团队为成瘾患者提供专业诊疗服务,并提供定期随访、家属参与等特色服务。成瘾医学中心服务群体包括物质成瘾(酒精成瘾、烟草成瘾、镇静催眠药成瘾等)、行为成瘾(赌博成瘾、游戏成瘾、购物成瘾等)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社会功能康复等综合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回归正常生活。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620/495845.html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