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620

发布时间:

2024/06/20

浏览次数:

2936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6-20

内容导读

TOC \o "1-3" \n \h \u 热点追踪

夏天原来要热养,教你7招“以热制热”!

高层动向

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作业职业健康风险提示

中国疾控中心二期工程临时联合党支部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大会

疾控动态

健康科普进校园 防痨知识惠师生

江苏省2024年度社区居民慢阻肺综合防控项目培训会议在南京顺利举办

科研动向

每周居家工作两天+办公室工作三天行不行?最新nature:

采用混合工作模式的员工离职率显著降低了三分之一,同时工作满意度得到提高

Sci Adv:特殊酶类的功能失调或会导致肝脏疾病的发生

《细胞发现》:中国科大/郑大团队揭示帮肝癌细胞“低成本”存活的抗癌新靶点!

Nature Communications: 大脑结构、炎症和遗传机制在身体虚弱和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

舆情信息

北京:医保卡借他人冒用将被暂停结算

日本“食人菌”感染病例数快速增长 2024年已达1019例

热浪来袭,加拿大蒙特利尔提醒民众“与亲友保持联系”

检查结果互认,患者体验怎么样

强化对涉医伪科普视频传播监管

北京试点养老托育嵌入社区服务

社区嵌入式服务共涉及9大类 对于存量设施改造最高可获5000万元补助

“跑马”途中应关注三大身体信号

让个人享受医保待遇“知其利、守其界”

Y染色体进化速度快于X染色体

聚焦超声精准调节神经回路——

新技术增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功能

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主题确定

热点追踪

夏天原来要热养,教你7招“以热制热”!

2024-06-19 网易健康

夏天的主旋律是热,而夏天养生也要用好“热养法”,除了可以健康消暑,还能帮助温补阳气,辅助治疗肩周炎、鼻咽炎、肠胃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温水擦更降温

夏天用冷水洗澡、擦汗,会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反而觉得更热。建议选择与体温相近的水温,约35℃~37℃,适度刺激皮肤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散发热量,比冷水的降温效果更明显,也更健康。

泡脚增强耐热

夏季坚持用热水泡脚,可促进排汗,增强汗腺功能,提高耐热力。建议每晚临睡前用40℃左右温水浸泡双脚,水没过踝关节,每次浸泡15~20分钟,微微出汗最好。温水泡脚可以刺激胃经、膀胱经等足部经络,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等作用。

热茶优于冷饮

夏季饮用热茶能刺激毛细血管舒张,消暑解渴、清热凉身。茶叶中的茶碱成分有利尿作用,排尿也能带走身体的一些热量。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

热性食物助阳

夏季阳气浮散在外,体内虚寒,适量吃生姜有助于温中散寒,此外,肉桂、茴香等温性调味料,夏季可稍微多放一点。羊肉、牛肉等热性的肉类也可以温阳散寒,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有牙痛等上火症状以及体质偏热的人忌食。

热粥解暑生津

夏季湿暑交加的环境往往让人没有食欲,这时可以自制养生热粥,解暑生津,调养脾胃。山药、莲子、百合、薏苡仁、绿豆等都是不错的食材。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2~3种食材与粥同煮,如薏苡仁红豆粥、百合莲子粥、绿豆荷叶粥等。

少空调多透气

长期在空调房内容易患鼻塞、流涕、头痛、颈椎不适、关节疼痛等空调病。夏季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应太大,温度设置在26℃左右比较合适;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一般开空调两三个小时后就应该开窗户透气。

运动以汗制汗

夏天运动可以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并且有助发汗。夏天宜“以汗制汗”,而运动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锻炼还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调节体温的功能,预防中暑以及一些常见的热症。但不要选择太阳最毒的时段,以免大汗淋漓而伤气血。一般建议在早上选择慢跑、打太极、跳操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方式。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51FIJ6T052583KJ.html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作业职业健康风险提示

2024-06-19 国家卫健委职业健康司

目前,全国各地已进入夏季高温季节,为加强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预防和避免职业性中暑的发生,保障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特发布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作业健康风险提示。

一、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基本概念

(一)高温作业。

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如金属冶炼、金属铸造、纺织印染、玻璃制造等。

(二)高温天气作业。

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如野外考察、露天装卸、建筑施工、环卫作业、巡线巡检等。

二、中暑及症状

(一)中暑先兆。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于38℃,可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二)中暑。

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以体温升高和(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全身性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三)职业性中暑类型。

按照《职业性中暑的诊断》(GBZ41-2019),职业性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1.热痉挛。

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

2.热衰竭。

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可伴有眩晕、晕厥,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氮质血症。

3.热射病(包括日射病)。

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出现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体温高达40℃及以上,出现谵妄、昏迷等症状;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三、中暑的预防措施

(一)用人单位预防措施。

1.积极改善作业条件。

优先采用有利于控制高温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从源头上降低或者消除高温危害。

在高温工作环境设立休息场所,休息场所应当设有座椅,保持良好通风或者配有空调等防暑降温设施。

将劳动者与热源进行隔离。室内作业场所可设置隔热装置以阻挡热源产生的热量与劳动者接触,室外场所可设置如简易屋顶等装置,以遮挡日光及周围墙面与地面的反射光。

2.开展职业健康监护。

组织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书面告知劳动者。在高温季节来临之前,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高温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应及时调离高温作业岗位。

高温职业禁忌证:未控制的高血压、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未控制的糖尿病、全身瘢痕面积≥20%以上(工伤标准的八级)、癫痫。

3.开展职业健康培训。

普及高温防护、中暑自救、急救等职业卫生知识,提高劳动者自救互救能力。

4.合理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时间。

在高温天气期间,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发布的预报气温,合理调整作业时间。

5.保护特殊人群。

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3)规定的第三级以上的高温作业。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6.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和防暑饮料药品。

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并督促和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尽量选用棉、麻的浅色、透气性好、宽松材质的工作服,加快热量消散。

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

防暑降温饮料:糖盐水、盐茶水、含电解质清凉饮料、绿豆汤等。

防暑药品: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生理盐水等。

降温用品:冷水及冰块、化学冰袋、冷水毛巾等。

7.做好应急救援及演练。

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根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情况,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足量的急救药品。

(二)劳动者预防措施。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少量多次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群,应适当补充含盐或电解质的饮品。

2.关注气温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关注气温变化,了解高温天气注意事项及作业时间要求。当过于炎热时,可用湿毛巾擦拭皮肤,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避免大量出汗后直吹空调,应先擦干汗液或者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后,再进入空调房休息。

3.合理饮食,补充营养。

以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多食用含水量较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4.规律起居,保证充足休息。

规律充足的睡眠使大脑和身体得到放松,有利于防范职业性中暑等健康风险的发生。睡眠时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

四、处理原则

(一)中暑先兆。

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平卧。补充含盐或电解质的清凉饮料并对症处理,进行密切观察。

(二)热痉挛。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对症治疗。

(三)热衰竭。

给予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注意监测体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扩充血容量、防止休克。

(四)热射病(包括日射病)。

快速降低体温,持续监测体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呼吸循环支持,改善微循环,纠正凝血功能紊乱,对出现肝肾功能衰竭、横纹肌溶解者,早期予以血液净化治疗。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zyjks/s3586s/202406/bd2d89efc41a4

返回目录>>

中国疾控中心二期工程临时联合党支部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大会

2024-06-19 中国疾控中心

  2024年6月14日下午,为贯彻落实《中心党委关于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推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入脑入心、深化《条例》理解运用,进一步营造党纪学习教育良好氛围,并转化为推动国家“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中国疾控中心二期工程建设的内在动力,在疾控二期项目部顺利召开了中国疾控中心二期工程临时联合党支部党纪学习教育大会。

  本次大会主题为“学纪知纪强党风、明纪守纪强党性,全力推动二期项目建设”。参会单位有中国疾控中心二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昌平区百善镇委员会、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疾控中心二期工程项目部、北京方圆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中国疾控中心二期工程项目部、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疾控中心二期工程项目部。会议由蒋晋生同志主持。

  会上蒋晋生同志带领大家从《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学习、《条例》修订意义、《条例》亮点、《条例》突出特点等四个方面展开介绍,深入讲解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及相关情况。

  中国疾控中心二期工程项目部的隋沿辉同志主要从工程概况、项目进展、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为大家介绍了项目的开展情况。使参会各方对疾控二期项目的实际进展有了进一步了解。

  大会最后,参会各方各抒己见,对疾控二期工程的建设提出了自己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zxdt/202406/t20240619_283750.html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健康科普进校园 防痨知识惠师生

2024-06-19 北京市疾控中心结控所

  2024年4-6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所联合北京防痨协会在全市中学开展了“无核校园”北京市学校结核病健康科普行动。

  本次活动旨在加强学校师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健康防护意识和能力。市疾控中心结控所的多名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和技术骨干,分赴全市16个地区的30所学校,为初、高中师生讲解结核病防治知识,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联合学校组织学生们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有奖问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结核病防治知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学校还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本次活动覆盖全市各区中学生6000余人,受到广大师生欢迎与好评。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学生群体由于聚集性学习和生活特点,容易受到结核病的威胁。因此,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对于保障学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一直是我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结防系统与学校携手传播健康知识,共同为莘莘学子的健康保驾护航,体现了防痨人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使命担当。

摘引网址:https://www.bjcdc.org/cdcmodule/jkdt/bsxw/2024/109176.shtml

返回目录>>

江苏省2024年度社区居民慢阻肺综合防控项目培训会议在南京顺利举办

2024-06-19 江苏省疾控中心

  6月13日-14日,江苏省2024年度社区居民慢阻肺综合防控项目培训会议在南京顺利举办。项目相关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40余人参训。省疾控中心慢非传所副所长苏健主持会议。

  省疾控中心慢非传所所长周金意在开幕式上回顾了我省社区居民慢阻肺综合防控项目的工作情况,希望各项目点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提升项目质量,并就慢阻肺患者管理工作作出积极的探索。

  在培训环节,省疾控中心慢非传所范习康、万亚男、李梦夏和研究生龙缈分别围绕项目的总体方案、问卷调查与质量控制、平板系统操作和管理,以及现场血样本收集方法进行了专项培训。宿城区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张恋恋分享了当地开展慢阻肺综合防控项目的经验。通州区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韩建周讲解了体格检查规范和注意事项,并指导参训人员练习。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技师李飞介绍了肺功能检查要点和结果解读,并对简易肺功能仪器的操作进行了现场指导。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切实增强了项目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为后期相关工作的开展夯实了基础。

摘引网址:https://www.jscdc.cn/zxzx/zhongxinzixun/202406/t20240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每周居家工作两天+办公室工作三天行不行?最新nature:

采用混合工作模式的员工离职率显著降低了三分之一,同时工作满意度得到提高

2024-06-19 生物谷原创

Trip.com的这项研究不仅为混合工作模式正名,证明了它在提升员工满意度和降低离职率上的确有其独到之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在评估工作表现时,传统的衡量标准并未因工作地点的变化而发生质变。

自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后,居家工作(Working from home,WFH)已经从一个偶尔为之的特权演变为全球职场的新常态,例如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公司都已开始实行“办公室+在家工作”的混合工作模式。想象一下,早上不必在拥挤的通勤路途中挣扎,而是可以穿着舒适的睡衣开始一天的工作,这听起来像是一场美梦~

但这个看似能完美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解决方案,却引发了无数争论:居家办公到底能不能提升效率?WFH+办公室的混合工作模式会不会破坏团队合作?是否会加剧工作与私生活的界限模糊?(提问:你倾向于选择居家办公吗?)

为回答上述问题,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杂志发布了题为“Hybrid working from home improves retention without damaging performance”的最新研究结果。本研究旨在评估混合式工作模式对员工留存率及工作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完全在办公室工作的员工,采用混合工作模式的员工离职率显著降低了三分之一,同时工作满意度得到提高!

本研究的实验由在线旅行公司Trip.com发起并执行。研究共涉及1,612名Trip.com员工,研究人员依据这些员工出生日期的奇偶性,将他们分配至不同的工作模式:1. 有选择性地在周三和周五进行居家办公(称为“混合工作组”);2. 遵循传统的办公室办公模式(对照组)。

参与者涵盖了不同职位、工作年限、性别、家庭状况及通勤距离的员工,以确保结果的广泛适用性。实验持续数月,包括多个绩效评估周期(从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为了全面评估混合式工作模式的效果,研究团队不仅追踪了员工的留任率,还通过绩效评估、晋升记录以及计算机工程师的代码提交量等多维度数据,对工作表现进行了细致分析。

实验结果

1. 员工留任率:实验结果显示,混合工作模式显著降低了员工的离职率(比对照组减少了三分之一)。并且,混合工作组员工在工作与生活平衡、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允许员工部分时间在家工作能够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减少流失。

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考察,首先是岗位:管理人员与非管理人员。通过比较1217名非管理人员和395名管理人员在混合工作组和对照组中的员工流失情况,研究人员发现,非管理人员的流失率显著下降了3.3%,与对照组8.6%的基数相比,减少了40%。相比之下,管理人员的流失率并没有显著增加。并且,研究人员发现,在进行实验前,非管理人员的自愿率更高,达到了35%(管理人员为22%)。

其次是通勤时间。这部分结果在意料之内,即混合工作组中长途通勤者(本研究定义长通勤时间为>1.5小时)的离职率下降幅度更大,达到52%,这表明:对于打工人而言,WFH的最大吸引力——无需通勤。

最后,研究人员按照性别进行了离职率分析。他们对570名女性和1,042名男性员工分别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员工的离职率减少了54%,而男性员工的离职率下降不显著,仅为16%,这提示女性可能更倾向于混合工作模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WFH对女性的正面影响更为显著,但实际上参与实验的志愿者中女性占比更低(非志愿者中女性占比为0.37,志愿者中为0.32),这可能意味着女性更担心选择WFH会被视为不利于职业发展的信号。

2. 员工绩效和晋升:研究人员比较、分析了2021年7月-2023年6月的绩效等级分布,即覆盖了实验开始后两年的四个绩效评估周期。结果显示,在所有评估周期中,对照组和混合工作组间均没有发现绩效评价、晋升的差异。

此外,实验还从两个其他角度分析了员工绩效。1. 针对个人活动中如“创新”、“领导力”、“发展”和“执行”等九个类别的绩效评估,数据显示,没有发现这些主要类别在四个评估周期中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在涉及软技能或更多团队导向活动(如发展和创新)的领域,混合工作模式并未产生实质性的绩效影响。2. 对于653名计算机工程师,研究收集了每人每日提交的代码行数数据。在“代码提交量”这一指标上,对照组和混合工作组之间也没有发现差异。这进一步证实了在软件开发这类知识密集型、成果可量化的工作中,混合工作模式同样能够维持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3. 自我评估工作效率:在本次实验开始前与结束后,所有实验参与者被询问了他们对混合工作模式对其生产力影响的看法。结果显示,在实验前,员工对WFH与生产力关系的看法差异极大,而实验结束后,平均信念显著提升。对于管理人员,在实验前,普遍对混合工作模式的生产力影响持负面看法,而在实验结束后,管理者的态度显著改善,表明本实验促使管理者对混合WFH的生产力影响有了更正面的认识。

小结

综上所述,Trip.com的这项研究不仅为混合工作模式正名,证明了它在提升员工满意度和降低离职率上的确有其独到之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在评估工作表现时,传统的衡量标准并未因工作地点的变化而发生质变。

本研究也揭示了一个微妙的社会心理现象:在追求工作灵活性的同时,员工,尤其是女性,还需面对职业发展的隐形障碍。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这股席卷全球的工作方式变革之风,正以一种更加包容和高效的方式重塑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但正如本研究指出的,我们仍需不忘反思和调整,以共同探索一个既能激发创造力又能维护个人福祉的未来工作环境!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0ef38309058c.html

返回目录>>

Sci Adv:特殊酶类的功能失调或会导致肝脏疾病的发生

2024-06-19 生物谷原创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ACSS1-K635-ACSS1乙酰化的功能失调或许会导致机体异常的脂质代谢、细胞衰老以及NAFLD的发生。

乙酰辅酶A合成酶(Acetyl-CoA synthetase)短链家族成员1(ACSS1)能利用乙酸生成线粒体乙酰辅酶A,且会受到去乙酰化酶3(sirtuin 3)的去乙酰化调控。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题为“Mitochondrial ACSS1-K635 acetylation knock-in mice exhibit altered metabolism, cell senescence,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得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健康科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功能失调的酶类或会导致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的特点是肝脏中脂肪的堆积,这并不是由于大量饮酒所致,其是美国人群肝脏疾病发生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据美国国立卫生院数据显示,大约有24%的成年人都患有NAFLD。ACSS1是一种已知在肝脏脂肪酸合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酶类,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酶类如何在NAFLD中发挥功能,研究人员利用了一种特殊小鼠模型进行研究,小鼠机体中的ACSS1会被改变,且以谷氨酰胺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

研究者指出,禁食48小时后,ACSS1改变的小鼠会表现出体温过低和肝脏畸变,包括肝脏增大和变色等,这与NAFLD的表现一致。Songhua Quan博士说道,这项研究中,我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小鼠模型,我们将赖氨酸-635突变成了谷氨酰胺,从而模拟体内ACSS1的组成性乙酰化阶段。

此外研究者还观察到,雄性小鼠的体型较小,具有较高的代谢率、血液中的乙酸水平也较高,而且其肝脏、血清中ATP和乳酸的水平较低。接近着,他们对小鼠进行了RNA测序,结果发现,其机体中脂肪酸的代谢失调,且细胞似乎会表现出进行性衰老的迹象,这是NAFLD发生的主要标志。当对小鼠肝脏分析后,研究者发现,这或许会增加其机体中脂肪酸的产生以及与NAFLD相关的脂质水平。

相关研究发现揭示了ACSS1的功能异常如何导致小鼠机体脂质水平的改变,并会增加其细胞的衰老和NAFLD发生的风险;同时本文研究还强调了体内ACSS1乙酰化的生物学意义,尤其是在代谢压力下。研究者Quan说道,我们希望本文研究所开发的新型模型能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NAFLD的发生机制并开发能有效治疗这种疾病的新型药物;我认为这项研究或能提供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模型来帮助深入揭示代谢性肝脏疾病发生背后的分子机制,并识别出开发治疗性干预措施的潜在靶点。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ACSS1-K635-ACSS1乙酰化的功能失调或许会导致机体异常的脂质代谢、细胞衰老以及NAFLD的发生。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40828300e3b7.html

返回目录>>

《细胞发现》:中国科大/郑大团队揭示帮肝癌细胞“低成本”存活的抗癌新靶点!

2024-06-19 奇点糕

研究者们用抑制细胞凋亡、细胞铁死亡和自噬性细胞死亡的药物分别处理,发现只有抑制自噬性细胞死亡的氯喹能保全一部分癌细胞的性命,说明IFRD1确实能在谷氨酰胺不足时调控癌细胞自噬。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即安徽省立医院)尹大龙、孙雪丹、刘连新团队及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吴缅团队在《细胞发现》(Cell Discovery)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肝细胞癌(HCC)细胞可在谷氨酰胺剥夺环境下,依靠干扰素相关发育调节因子1(IFRD1)来抑制自噬,实现适应性存活,而靶向IFRD1则可有效诱导癌细胞死亡,凸显了它作为抗癌靶点的价值[1]。

癌细胞对谷氨酰胺的高度依赖性,让最近几年学界开始争相探索抑制谷氨酰胺代谢是否可行[2],不过想要实现对癌细胞“一招制敌”总是很难,自噬就是癌细胞的反制手段之一,癌细胞可以由此暂时性补充谷氨酰胺缺乏导致的氮和碳不足,但自噬也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所以研究者们推测,癌细胞肯定有个能让自噬刹车的“开关”。

研究者们选定了HCC细胞作为实验对象,将它置于谷氨酰胺剥夺环境中,并借助多组学分析技术筛选最有可能的“开关”基因,在初筛出的19个基因中,只有IFRD1等3个基因与HCC患者生存预后显著相关,而IFRD1又是唯一一个在多种HCC细胞系中,都在谷氨酰胺剥夺环境下表达显著上调的基因,调控其表达上调的是转录因子MAFG。

敲除HCC细胞的IFRD1基因,会使癌细胞在谷氨酰胺剥夺环境下的死亡概率大增,但在普通环境中并无明显影响,下一步就该探索敲除IFRD1为什么如此致命了:研究者们用抑制细胞凋亡、细胞铁死亡和自噬性细胞死亡的药物分别处理,发现只有抑制自噬性细胞死亡的氯喹能保全一部分癌细胞的性命,说明IFRD1确实能在谷氨酰胺不足时调控癌细胞自噬。

对癌细胞自噬标志物和自噬体/自噬溶酶体的分析都证实,IFRD1能承担自噬“调控开关”的角色,受IFRD1下游调控的则是PI3KC3复合体中的关键亚基ATG14,在外界谷氨酰胺不足时,IFRD1可介导ATG14经TRIM21调控的泛素化-蛋白酶体途径降解。

但IFRD1的影响还不止于此,研究者们回顾了先前的多组学分析数据,发现在谷氨酰胺剥夺环境下,癌细胞的组蛋白H1.0水平也显著上升,而敲除IFRD1则呈现相反的结果;进一步分析显示,IFRD1可抑制组蛋白H1.0的核自噬降解(nucleophagic degradation)。

保全更多的组蛋白H1.0,也是IFRD1能让癌细胞在谷氨酰胺剥夺环境中,更有可能存活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组蛋白H1.0是表观遗传、基因转录和染色质重塑等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它在谷氨酰胺剥夺时会沦为癌细胞蛋白和核糖体生物合成的底料,但这也会使癌细胞更容易发生自噬性死亡,所以IFRD1的存在,能让癌细胞以更小的代价(low-cost)存活。

当然从抗癌治疗的角度来说,抑制IFRD1对癌细胞就是釜底抽薪了,而且研究者们还发现,敲除IFRD1能够与现有的谷氨酰胺代谢通路抑制剂,如谷氨酰胺酶1 (GLS1) 抑制剂GB-839实现协同增效,而且敲除IFRD1对正常细胞影响并不大,这就为联合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或许IFRD1就是让谷氨酰胺代谢通路抑癌药物,向前迈进一步的关键呢。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9a8f8304921d.html

返回目录>>

Nature Communications: 大脑结构、炎症和遗传机制在身体虚弱和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

2024-06-19 生物谷原创

这项研究表明,体弱前期和虚弱个体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增加,并为将身体虚弱与抑郁联系在一起的神经生物学和炎症机制提供了见解。

抑郁症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根治疗法和沉重的疾病负担,确定预防抑郁症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构成了一项紧迫的公共卫生优先事项。作为预防策略的组成部分,已经探索了许多可改变的因素,包括增加体力活动,减少白天打盹,以及减少久坐行为。

最近,身体虚弱由于其普遍性和与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多种健康后果的强烈关联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潜在的靶子。脆弱性描述了由于生理储备减少而导致的对应激源的易感性增加的状态,并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干预来改善。最近研究的证据一直表明,身体虚弱的人出现更严重的抑郁症状,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2.64倍。

这一系列研究对脆弱和抑郁之间的联系提供了重要的初步见解。然而,仍然存在几个关键的知识差距。首先,来自以前研究的证据要么是横断面的,要么是随访时间较短的,这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即身体虚弱可能是抑郁症发生之前的先兆综合征,而不是风险因素。

其次,之前的研究没有充分解释虚弱和抑郁之间的许多混淆,包括代谢综合征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可能会掩盖真正的联系。此外,由于残留的混淆和潜在的反向因果关系,观察性研究不能得出因果推断。最近只有一项研究考察了脆弱和抑郁之间的因果关系,但他们使用健康缺陷累积法来评估脆弱,这种方法比脆弱表型更难改变。

横断面研究表明,身体虚弱和抑郁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然而,来自前瞻性研究的证据是有限的。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来自英国生物库的352,277名参与者的数据,并进行了12.25年的跟踪调查。与非虚弱个体相比,虚弱前期和虚弱个体患偶发性抑郁症的风险增加,与许多假定的混淆无关。

研究者通过人群归因分数分析,衰弱前期和衰弱个体总共占抑郁症病例的20.58%和13.16%。男性和65岁以下的人比他们的同龄人有更高的风险。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支持虚弱对抑郁的潜在因果效应。还观察到炎症标志物、脑体积和偶发抑郁症之间的关联。

此外,这些区域脑体积和三种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在虚弱和抑郁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鉴于抑郁症的根治疗法缺乏和疾病负担沉重,需要确定抑郁症的潜在可改变风险因素,如虚弱。

这项研究表明,体弱前期和虚弱个体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增加,并为将身体虚弱与抑郁联系在一起的神经生物学和炎症机制提供了见解。未来的研究应该确定虚弱是否可以接受抑郁症的干预。如果是这样的话,可以将身体虚弱的常规监测和评估整合到当前的临床实践中,以帮助确定抑郁症的风险。这种方法可能对中年人尤其适用,他们的虚弱与抑郁风险之间的关联似乎比成年后期更高。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58f083043688.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北京:医保卡借他人冒用将被暂停结算

2024-06-19 网易健康

昨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北京市医疗保障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行政处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通知指出,北京市市、区医疗保障行政部门根据不同情况对医疗保障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作出包括责令改正、责令退回或责令追回、暂停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联网结算等行政处理。其中,参保个人存在将本人的医疗保障凭证交由他人冒名使用;重复享受医疗保障待遇;利用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的机会转卖药品等情形时,至少暂停其医疗费用联网结算3个月。

通知中提出,为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监管,进一步落实医疗保障基金监管职责,加强医疗保障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理,制定本办法。在总则部分,明确了本办法制定的法律法规等依据,并界定了本办法规范的行政处理措施的类型。同时,北京市医疗保障局执法处依法查处本市医疗保障领域应予以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定点医药机构违反《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造成医疗保障基金损失的,应依法对其作出行政处罚。符合《北京市医疗保障领域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办法》规定的,依法作出不予行政处罚,不得以行政处理代替行政处罚。

通知中第二至四章则分别对不同的行政处理措施,即责令改正、责令退回或责令追回、暂停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联网结算的具体适用情形、适用标准、适用程序等要求进行了明确。

定点机构过度诊疗可约谈有关负责人

其中,责令改正是指北京市市、区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定点医药机构、个人、用人单位、医疗保障经办机构立即停止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并要求在规定期限内改正的行政处理措施。发现应当责令改正的行为的,应送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当事人立即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的一般不超过10天(自然日)。整改期满后,被责令整改对象应当向医疗保障行政部门提交书面整改报告,并接受医疗保障行政部门的复核。

对于定点医药机构有分解住院、挂床住院;违反诊疗规范过度诊疗、过度检查、分解处方、超量开药、重复开药或者提供其他不必要的医药服务;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分解项目收费;串换药品、医用耗材、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为参保人员利用其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的机会转卖药品,接受返还现金、实物或者获得其他非法利益提供便利;将不属于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的医药费用纳入医疗保障基金结算等行为之一,未造成医疗保障基金损失的,由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约谈有关负责人。

同时,对于参保个人将本人的医疗保障凭证交由他人冒名使用;重复享受医疗保障待遇;利用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的机会转卖药品,接受返还现金、实物或者获得其他非法利益等情形之一的,由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重复享受医保待遇将被责令退回

责令退回是指北京市市、区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定点医药机构或个人在规定期限内退回因违法违规行为造成损失的医疗保障基金的行政处理措施。责令追回是指北京市市、区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追回被侵占、挪用的医疗保障基金的行政处理措施。

通知中强调,北京市市、区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发现存在应责令退回、责令追回行为的,及时送达《责令退回(追回)医保基金通知书》,责令当事人立即或者限期退回医疗保障基金,并按通知要求复核。

其中个人将本人的医疗保障凭证交由他人冒名使用;重复享受医疗保障待遇;利用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的机会转卖药品,接受返还现金、实物或者获得其他非法利益,造成医疗保障基金损失的,由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隐匿、转移、侵占、挪用医疗保障基金或者违规投资运营的,由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责令追回。

造成2万元以上损失暂停结算12个月

通知还指出,参保人员有将本人的医疗保障凭证交由他人冒名使用;重复享受医疗保障待遇;利用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的机会转卖药品,接受返还现金、实物或者获得其他非法利益等情形之一时,未造成医疗保障基金损失或者造成医疗保障基金损失金额不满0.5万元的,暂停其医疗费用联网结算3个月;造成医疗保障基金损失金额在0.5万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暂停其医疗费用联网结算6个月;造成医疗保障基金损失金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2万元的,暂停其医疗费用联网结算9个月;造成医疗保障基金损失金额在2万元以上的,暂停其医疗费用联网结算12个月。

此外,对于有特殊情况的,通知中还表示,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应当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以及主观过错等因素,决定暂停医疗费用联网结算的时长。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J51PC6HS0038804U.html

返回目录>>

日本“食人菌”感染病例数快速增长 2024年已达1019例

2024-06-1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18日电 据日本电视台18日报道,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日本2024年报告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俗称“食人菌”感染症)病例数累计达1019例。

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介绍,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是一种由β溶血性链球菌外毒素引起的急性综合征。该病致死率超过30%,所以其致病菌在日本被称为“食人菌”。

报道称,“食人菌”感染病例数在日本扩散速度明显快于2023年。

“食人菌”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飞沫传播,会引发手足肌肉坏死以及发烧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Ge78HrhTd

返回目录>>

热浪来袭,加拿大蒙特利尔提醒民众“与亲友保持联系”

2024-06-19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17日报道,蒙特利尔市18日至20日白天实际气温将超过40摄氏度。鉴于2018年夏天该市有66人死于热浪,面对今夏极端高温天气的到来,蒙特利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降温措施。

为应对热浪来袭,蒙特利尔市开放了近1/3的室外游泳池、约40个室内游泳池和至少184个室外喷水池。此外,流浪者也将得到饮用水并可到庇护所避暑。

蒙特利尔还在其政府网站上建议人们在热浪延续期间多喝水、减少体育锻炼,穿浅色衣服,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每天在有空调的地方待几个小时。除此之外,当地教育部门还要求学校允许学生离开教室喝水,并把考试安排在上午温度较低的时段。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GdvGke6CB

返回目录>>

检查结果互认,患者体验怎么样

2024-06-19 人民日报

医疗检查结果互认,患者体验如何?在福建,记者跟随患者及家属进入各级医院,发现在做好质量控制的前提下,乡镇卫生院所做的血常规、胸片等检查结果,得到了省级医院的认可,不仅为患者节省了时间、减轻了负担,也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

在一家医院做的检查,换家医院就要重新做,这是不少患者面临的就诊难题。

2021年起,福建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在全省范围推进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通过统一标准、建设平台、完善监管,已全面实现省、市、县级公立医院间的检查检验报告调阅共享和互认。

检查检验结果怎么互认?成效几何?为患者带来了哪些便利?记者跟随患者和家属走进医院,一探究竟。

乡镇卫生院做血常规、胸片,县医院医生在线读取影像、作出诊断

屋外下着雨。站在诊室外,62岁的林广正有些紧张,不时咳嗽几声。

林广正家住福州市闽清县白中镇黄石村,长期抽烟,慢性支气管炎是老毛病了。最近连日阴雨,林广正咳得越发厉害,还伴有明显的痰多、胸闷、气短。

早年体检,医生便建议他定期复查。可医院离家远,林广正嫌麻烦,一直拖。这天,在女儿的催促下,林广正决定去家门口的乡镇卫生院跑一趟。

一大早,骑上电动车,从家出发到白中镇卫生院,只用了不到10分钟。进门,左手边的全科诊室内,医生张晓锋接诊了他。

“发烧吗?先量个体温。”张晓锋接过林广正的医保卡,插入读卡机,林广正过去的检查和用药信息在电脑上一目了然。“有肺气肿加支气管炎,先验血,再拍个胸片复查。”

出了全科诊室,对面就是放射科。科室墙上,挂着放射诊疗许可证和县域医共体远程影像流程图。

陈善涛是放射科的持证影像技士。指导林广正在检查设备前站好,陈善涛坐回操作台,拍下胸部正位和侧位两组影像,随即通过远程影像系统传送至闽清县总医院。

与此同时,20多公里外的闽清县总医院影像诊断中心内,影像科医生收到了这组影像——读片、诊断、出结果,不到5分钟,林广正便拿到了自己的胸片报告。

“我们只拍片,读片交给县总医院的专业医生。只要操作正确、仪器正常、影像清晰,县总医院的医生就可以给出专业诊断结果。”陈善涛说。

记者在放射科检查项目表上看到,除了胸片,白中镇卫生院还能完成腰椎、骶尾椎、头颈、四肢等近30项X射线的影像诊断和心电图项目。

做完胸片,林广正到二楼检验科抽血。不久后,拿到血常规报告,他回到全科诊室。“从两张报告结果看,情况比较稳定,定期跟踪检查。”听着张晓锋的解释,林广正松了一口气。

“依托县域医共体,全县医疗资源实现共享。既方便了患者,也为医生减压。”张晓锋说,“别看是我们社区做的检查,不少报告拿到大医院,照样认。”

血常规、胸片检查结果,得到省肿瘤医院医生认可

社区的检查究竟准不准?县医院给的结果大医院认不认?看着父亲的检查结果,林广正的女儿林德丽还是有些不放心。

带上报告,在福州市区工作的林德丽请了半天假,就近来到福建省肿瘤医院,准备请专家看看。

门诊大厅内,长长的走廊两侧,并排而设的是一间间的检查项目间,每个检查项目前,都排着长队。二层的胸部肿瘤内科诊室里,同样有不少患者。挂号、排队,好一会儿,林德丽才等到叫号。

副主任医师林景辉坐在电脑前,接过林德丽手中林广正的医保卡,点击系统上的“互认查询”。屏幕上,患者3个月内的检查检验记录清晰可见。林广正前一天由闽清县医疗机构给出的检查结果也在其中。

“血常规刚做过,白细胞不高,胸片清晰,从影像看目前没有大碍,不过得定期观察,3个月后再补一次胸部CT。”林景辉说着,又转头对林德丽叮嘱,“老人家是不是长期抽烟?要把香烟戒掉……”听着医嘱,林德丽连连点头。

林德丽走出诊室后,潘荣辉紧跟着进入。他从龙岩赶来,坐的是当天最早的一班高铁。此前,潘荣辉已经在龙岩市人民医院做过一系列检查,初步诊断为中期肺癌。

和之前的一样,林景辉调阅出潘荣辉的检查检验记录,“肺部CT、血常规、肿瘤标志物都是近期的,情况比较明确。再补充做一些检查,明确肿瘤病理类型、分期及基因突变等情况后就可以进入治疗了。”林景辉说。

“之前的项目不用再做一遍?”潘荣辉有些吃惊。原以为一个项目就要排上三五天,他已经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之前的检查都合理有效,只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补充。”林景辉点开一张影像图片,3D影像随鼠标滚动,和在自家医院做的效果一样。

“早判断就能早治疗,这是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最大好处。”在肿瘤科室多年,林景辉感受深切,“对于患者做过的检查检验,达到互认条件的,我们直接引用其结果。如果病情简单,直接上抗肿瘤治疗;如果病情复杂,也可以减少重复检查项目。即使需要再次做相同项目,初期的检查也对我们研判病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外地患者而言,能大大节省其等待时间,同时也能提高医生工作效率。”

记者注意到,医生在进行互认时会首先判断结果是否达到标准或超过有效时限,并不是对所有检查检验结果都认可。在实际操作中,如需开具互认时限内的重复检查项目,系统会自动跳出弹窗,填写“不认可理由”后,方可进行该项检查项目的开单。

重复检查的减少,会不会动了医院的“蛋糕”?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建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医院按病种打包收费,检查检验次数的减少,反而能减少医院开支。

截至目前,福建全省243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接入省级平台,互认项目包含医学影像检查项目3类55项、临床检验项目7类73项,覆盖70%以上诊疗中常用、高频、高值检查检验项目。

实现检查结果互认,信息化与标准化是保障

在福建省立医院信息管理中心,这里一头连接着医院所有电脑系统的终端,一头连着福建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

每天,上百条患者检查检验报告从这里下载进入医院各个科室,又从这里汇总上传至省平台,继而进入其他医院。

中心主任张琼瑶全程参与了全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的建设工作。起初,平台投用后,由于报告内存过大,医生加载一张报告就需要几分钟,导致一线使用率并不高。

为提高一线使用率,福建创新“预加载”模式——前一天预约就诊的患者,系统在当天深夜的系统使用低峰期,自动下载患者检查检验数据到本地服务器。患者就诊当天,医生调阅患者院外检查检验结果。

医疗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统一的标准是前提。如何保证各级医院所做检查标准的统一?

在前期互认过程中,福建由省临床检验中心、省放射质控中心牵头,依托各级临床检验中心对仪器开展定期质检,对操作医生加强培训,并依托医院间的对口帮扶,提升基层医学检查检验水平,推动各地各级检查检验水平趋于统一。省卫生健康委制定全省统一互认规则,明确互认项目明细、互认时限以及互认标准。

福建明确互认项目为医学影像检查项目3类55项、临床检验项目7类73项,互认范围为同级公立医疗机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疗共同体内医疗机构之间,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对上级公立医疗机构要互认。福建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保证质量控制的前提下,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乡镇卫生院所做的检查检验,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也能认。

信息管理中心内,还连着全省检查检验互认监管平台,张琼瑶不时就会打开看看。平台上,同级各大医院的检查检验报告上传率、报告引用数、上传及时率等指标清晰可见。据介绍,福建将互认指标评价结果直接纳入公立医院院长年度绩效评价和三级医院评价指标,考核结果与院长绩效年薪、医院工资总额挂钩。

据统计,截至目前,福建累计互认检查检验项目5.02亿项次,累计互认金额247.11亿元,覆盖2.60亿就医人次。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GdYrWDXOC

返回目录>>

强化对涉医伪科普视频传播监管

2024-06-19 人民日报

“转动眼球并配合远近距离交替聚焦,就能降低近视度数”“蜂蜜和花粉中含有大量小分子肽,能以毒攻毒防过敏”……近年来,一些夹杂科学概念、专业术语的伪科普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上传播。这些伪科普短视频,迷惑性大、传播面广,让许多网民上当受骗。剥下伪科普的外衣,营造清朗的网络生态,是广大网民的期盼。

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便捷,对未知信息的需求更加强烈。而视频制作成本低,流量和收益却非常可观。这让一些人铤而走险,炮制伪科普短视频,牟取利益。拽几个科学概念、扯几句专业术语,掩盖不了伪科普骗人骗钱的本质。伪科普信息轻则影响人们正确认知,重则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比如,就有患者听信伪健康科普视频中的建议,随意停药、换药、用指定产品代替处方药。

对伪科普短视频,不能听之任之,应强化监管、以正视听。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不久前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大对涉医网络直播带货、信息内容、传播秩序等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健全治理涉医网络直播联合处置工作机制,这为医疗健康类信息加了一道防火墙。从现实情况看,伪科普形式各异、涉及的信息主体点多面广,给有效治理提出了挑战。

整治这一问题,有关部门要与时俱进扩充监管工具箱,平台企业也要加强内容管理。一方面,应提升识别判断热点信息质量水准的能力,并配套响应机制;另一方面,应赋予优质内容更多流量权重,用良币驱逐劣币。不久前,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同学,在短视频平台讲物理解题技巧,分享相关知识,收获关注和好评。诸如此类优质的科普内容,理应得到平台支持,获得更多传播度,从而为优质内容供给提供正向激励,这将有助于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全社会科学素养。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GdRgiw4QE

返回目录>>

北京试点养老托育嵌入社区服务

社区嵌入式服务共涉及9大类 对于存量设施改造最高可获5000万元补助

2024-06-20 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布关于对《北京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管理办法》中提到,北京试点将养老托育等9大服务嵌入社区服务。

  社区原则上应配置养老托育功能

  《管理办法》明确,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主要是通过在社区(小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一种或多种服务。

  在功能设置上,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可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类、普惠非基本公共服务类、便民商业类等多种服务,服务功能原则上不应少于3项,其中养老服务、婴幼儿托育、儿童托管、社区助餐服务不少于2项,原则上应配置养老服务或婴幼儿托育服务功能。

  基本公共服务类指纳入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由政府保障的公共服务,包括养老助老、扶残助残、儿童关爱、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体育服务等。普惠非基本公共服务类指面向社区居民提供的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方便可及的非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养老服务、婴幼儿托育、社区助餐等。便民商业类指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品质化的商业服务,包括零售商业、儿童托管、家政便民、便民理发、餐饮等。

  可采用“插花式”分散建设服务设施

  在建设模式上,《管理办法》明确项目选址宜布局在交通便利、环境安全地段,项目设计方案应加强专业支撑,并充分调动居民参与。优先建设(改造)功能集成的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暂不具备条件的可“插花”式分散建设功能相对单一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

  在资源统筹上,各区应梳理辖区闲置、低效用房,加强资源的统筹调配,提升社区服务供给。鼓励市区相关企业产权人(废弃锅炉房、疏解后闲置的医院学校等)充分利用现有房屋场地,将符合条件的优先转型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此外,各区可结合实际,在保持所有权不变条件下,按规定履行相关国有资产管理程序后,提供国有房产给社区(小区)发展嵌入式服务。

  《管理办法》设置了9种功能场景,包括养老服务、托育服务、儿童托管、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和儿童游憩。并明确了这9种功能场景的具体内涵。比如,养老服务宜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康复护理、辅具租赁、助洁助浴等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宜就近提供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或与体育健身场地、公共绿地临近布置。托育服务宜为社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种形式的照护服务,为家庭提供婴幼儿健康营养、科学照护指导服务等。儿童托管服务宜为3~6岁学龄前儿童和6~18岁学生提供课后和节假日托管服务。布局设置儿童阅览、游戏活动、课后自习、儿童心理治疗等服务。

  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补助资金

  《管理办法》明确了项目征集申报、联合审查、资金支持标准、审批和下达流程。市发展改革委每年定期组织全市试点项目征集和申报工作,履行相应市政府投资支持程序。支持新建、改扩建、存量设施改造类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项目建设,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对项目中基本公共服务类、普惠非基本公共服务类功能给予工程总投资30%、不超过5000万元的补助资金。

  在运营模式上,《管理办法》坚持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通过市场化择优、委托经营等方式,向运营主体提供免费或低成本设施场地空间。运营主体以保本微利为原则进行运营。积极构建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样化运营模式,实现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

《管理办法》还提到要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的行业准入准营政策,简化相关许可审批办理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推广“一照多址”政策。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将按照各方反馈意见对《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完善,积极推动本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切实改善人民群众身边的公共服务,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20/c14739-40260469.html

返回目录>>

“跑马”途中应关注三大身体信号

2024-06-20 科技日报

前不久,北京、武汉等地举办马拉松比赛,相关话题备受关注。

每当马拉松比赛结束,终点附近的地铁站、公交站总会出现一些挪不动腿、艰难下楼上车的跑者,膝盖痛、脚痛、腿痛、腰痛、肩颈痛……一股脑儿地袭来。

相关专家说,这些疼痛主要由于长时间保持跑步姿势,肌肉过度使用、过度拉伸所致。

想要减少这些疼痛,跑步前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如穿着合适的跑鞋、做好热身与拉伸等。此外,跑步后可以通过休息与冰敷、适当按摩帮助恢复。

不少人担心“跑马”会有副作用。专家介绍,确实要警惕马拉松比赛可能对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组织损伤与身体过度使用带来的伤害,如长时间跑步可能导致关节、骨骼和肌肉承受过大压力,引发应力性骨折、肌腱炎、滑膜炎等。

由于马拉松比赛对参与者的心肺功能和整体体能要求较高,因此在“跑马”途中应当关注几个重要信号,以预防可能出现的身体问题。

一是胸闷、胸痛。任何胸部不适,特别是出现压迫感、烧灼感或疼痛,都应视为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应立即停止跑步并寻求医疗帮助。

二是极度疲劳或虚弱。如果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远超正常范围,且伴随冷汗、晕厥感,应提高警惕,这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

三是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异常、严重头痛、恶心、肌肉无力等,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心脏、血压异常或其他循环系统出了问题,应引起重视。

专家特别提醒,在极端高温、低温环境下跑步,尤其要留意身体反应,感到不适时应及时停止。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20/c14739-40260459.html

返回目录>>

让个人享受医保待遇“知其利、守其界”

2024-06-20 北京青年报

近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北京市医疗保障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行政处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通知指出,医疗保障行政部门根据不同情况对医疗保障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作出包括责令改正、责令退回或责令追回、暂停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联网结算等行政处理。其中,参保个人存在将本人的医疗保障凭证交由他人冒名使用;重复享受医疗保障待遇;利用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的机会转卖药品等情形时,至少暂停其医疗费用联网结算3个月。(6月19日《北京青年报》)

现在医保待遇越来越好,民众在获得更大福利的同时,一些糊涂想法也应运而生。比如,有人听说职工医保在医院门诊开药可以报销50%以上,自己参加的是居民医保,就拿家人的职工医保卡去开药报销;有人在打工地参加职工医保,在户籍地没有退出居民医保,认为两地相隔遥远,报销两次无人知道;还有人听说在不同的药店可以重复开药并享受报销待遇,进而多开药转手倒卖,等等。

《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对个人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处理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但篇幅很少、内容笼统,比如明确了可以暂停个人医疗费用联网结算3个月至12个月,但仅此一句,再无细节。惩戒的“粗线条”拦不住违规的“小动作”,对照这些条款,个人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后不知会得到什么处理,行政部门处理的自由裁量空间也很大,导致处理力度和效果均不确定,既不利于执法监督,又难以产生足够的震慑力。

北京市这次发布的《实施办法》,最大的特点是细致入微。医保定点机构是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主要责任主体,《实施办法》主要针对定点机构强化和行政处理,除此之外,对于个人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各种不同情形,也明确了约束与处理办法,包括什么情况下责令改正,什么情况下责令退回或责令追回等,都作了详细规定。

尤其是,《实施办法》对《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进行了细化,比如对暂停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联网结算,细分出暂停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等不同情形,将个人行为边界划得十分清楚,不同的越界行为得到的行政处理也规定得十分具体。

需要强调的是,该《实施办法》只是针对行政处理,个人和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还可能触犯法律,在受到行政处理的基础上,可能还要受到司法更严厉的惩罚,行政与司法做法衔接,是医保基金监管的基本要求。因此切不可认为该《实施办法》没有列入司法惩罚内容,就误以为触犯法律后,更严厉的司法处置不会到来。

知情是享受医保待遇的前提,但知情既包括知道可享受哪些待遇,也包括哪些红线不可逾越,以及越线之后可能会受到的处罚,从而做到“知其利、守其界”。如此才能让个人和医保定点机构均能依法谨慎行事,将不逾矩成为一种自觉,让“救命钱”进一步得到严管与善用。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20/c14739-40260464.html

返回目录>>

Y染色体进化速度快于X染色体

2024-06-20 科技日报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科学家对6种灵长类动物及人类开展了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包括人类在内,灵长类动物雄性Y染色体的进化速度快于X染色体。相关论文发表于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比较了黑猩猩、倭黑猩猩、西部低地大猩猩、婆罗洲猩猩、苏门答腊红猩猩,以及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远的西亚芒长臂猿的性染色体。

研究人员首先使用端粒到端粒(T2T)技术对这些动物的性染色体进行了测序。T2T技术能够对重复部分进行准确测序。随后,他们使用计算软件比较了测序结果,以观察染色体的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哪些部分保持不变。此外,他们还将每个研究物种的X和Y染色体序列与人类的X和Y染色体序列进行了对比(后者此前已被测序)。

结果表明,在所有研究物种中,Y染色体的进化速度快于X染色体。研究还发现,即使同一属的物种,其Y染色体长度也差异显著。例如,黑猩猩和倭黑猩猩Y染色体的长度存在巨大差异;苏门答腊猩猩Y染色体的长度是长臂猿Y染色体的两倍。相较之下,这些灵长类动物的X染色体则高度保守。

研究人员表示,雄性灵长类动物性染色体具备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Y染色体能如此快速进化的一个原因在于:它包含高度重复的遗传物质,如回文重复序列(该序列正向和反向读取均相同),因此可以保护重要基因免受复制错误的影响。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20/c14739-40260450.html

返回目录>>

聚焦超声精准调节神经回路——

新技术增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功能

2024-06-20 科技日报

在一项针对25名人类受试者的研究中,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团队首次成功整合了一种新型聚焦超声刺激技术,实现了双向脑机接口(BCI)功能,即对脑电波进行编码和解码。这项工作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通过刺激目标神经回路,不仅可显著提高信号质量,还可显著提高整体非侵入式BCI性能。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

研究证明,利用聚焦超声进行精准的非侵入性神经调节,可改善BCI的通信性能。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借助一种“通信假肢”,让25名人类受试者使用BCI拼写器拼写出像“卡内基梅隆”这样的短语。BCI拼写器是一个6×6的视觉运动辅助工具,其中包含通常用于交流的完整字母表。受试者戴上脑电图(EEG)帽,只需看字母,就能产生EEG信号来拼写所需的单词。

研究人员将聚焦超声波束从外部作用于大脑的V5区域(视觉皮层的一部分)时,发现受试者的非侵入式BCI性能大大提高。与以前(包括纯处理和解码记录信号)相比,加入聚焦超声神经调节集成的BCI主动改变了神经回路的参与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BCI性能。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聚焦超声进行神经调节后,显著提高了θ神经振荡,从而增强了注意力并提高了BCI性能。

团队正在进一步研究聚焦超声神经调节在大脑(视觉系统之外)中的优点和应用,以增强非侵入式BCI性能。他们还在开发更紧凑的聚焦超声神经调节装置,以便更好地与基于EEG的BCI和人工智能集成,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非侵入式BCI具有便宜、安全且几乎适用于所有人的优点,因此备受业界关注和称赞。但它也有个缺点,即信号是通过头皮记录的而不是直接来自大脑内部。这样会降低信号质量,带来很多限制。本研究所采用的聚焦超声技术,其实是早已有之的方法——利用超声波作为增强工具,将很多束超声波从体外发射到体内,并在这一过程中聚焦。这种方式对非侵入式BCI的信号增强作用非常明显,成为此次科学家可以刺激神经回路和解码脑电波的关键。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20/c14739-40260449.html

返回目录>>

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主题确定

2024-06-19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赵星月)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确定今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的活动时间为6月24日至30日,活动主题为“维护听力健康,乐享幸福晚年”。

  《通知》要求,重点宣传老年听力健康知识,通过多种方式向老年人普及听力健康知识,包括耳疾病的预防干预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提高老年人维护听力健康的意识和能力。重点宣传老年听力中医药健康知识,积极开展老年耳疾病的中医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以及药膳食疗科普等活动,普及适宜老年人的耳朵养生保健知识、技术,推广耳朵养生按摩操等中医日常保健方法。

  《通知》要求,各地突出地域特色,统筹推进线上线下宣传。采取健康讲座、健康义诊、知识竞赛、专家访谈、张贴海报、展板展示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作用,持续面向老年人及其家人宣传听力健康知识。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619/495821.html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