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511

发布时间:

2024/05/11

浏览次数:

3583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5-11

 

内容导读

 

热点追踪

民政部等七部门规范养老机构预收费

广州已现登革热本地病例

高层动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4年“读讲一本书”报告会暨青年演讲比赛决赛举办

疾控动态

省疾控中心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暨知识分子座谈会

2024年全省传染病监测预警基层人才培养培训班(第二期)在安阳顺利举办

科研动向

Sci Adv:科学家识别出能预测卵巢癌患者疾病复发的特殊模式

Nat Cancer: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治疗人类侵袭性白血病的新型潜在疗法

中山大学宋尔卫等团队首次提出“肠-骨髓-肿瘤”轴参与了高脂肪饮食介导的癌症进展

俞章盛/王宇光/孙晶团队开发AI模型,通过肿瘤微环境分析改善癌症生存预后

舆情信息

初夏时节宜养脾胃 试试这5款养生茶

初夏时节食物中毒高发 警惕常见致病菌

你了解妊糖?提醒:这4类女性孕期血糖易失控,需尽早调理!

十五部门定出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目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着力发展医疗人工智能

北京加快建设优质基层医卫体系

中国-塞舌尔远程诊疗技术培训班开班

想降血压?打打太极

扭了脚脖子怎么还得做核磁?

孩子磕掉牙 这样处理还能“种”回去

骑行影响男性生育力?想太多了!

扑鼻香味,并非都来自食物本身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展开

医保待遇有何变化

 

热点追踪

民政部等七部门规范养老机构预收费

2024-05-11    光明日报

 

记者10日从民政部2024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民政部等七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的指导意见》,对预收费用收取要求、使用用途等进行规定。

近年来,一些养老机构采取预收养老服务费、押金和会员费等形式运营。这种方式让老年人及家属享受了优惠的价格,节省了逐月交费的时间成本,但也有一些养老机构预收大额费用后,出现了不按合同履行义务、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等情况,亟需做好规范。

预收费额度方面,意见规定,养老服务费预收的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对单个老年人收取的押金最多不得超过该老年人月床位费的12倍。

使用用途方面,意见列出了“负面清单”,如会员费不得用于非自用不动产、有价证券、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投资,不得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以买卖有价证券为主要业务的公司,以及用于其他借贷用途等。

意见还规定,养老机构不得以承诺还本付息、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诱导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交纳预收费。押金、会员费应当采取商业银行第三方存管和风险保证金等方式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意见设立了2025年前建立健全跨部门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机制的目标。在发布会上,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表示,各级民政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明确各方责任分工,定期通报问题线索、研判重大风险隐患,协同做好存量攻坚;加强与存管银行协同配合,实现存款银行与民政部门信息系统的数据对接,形成行业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双向发力的管理模式。

李邦华还特别提示老年人及家属,面对低价、打折、优惠时,要保持谨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交费方式。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511/c14739-40233492.html

 

 

返回目录>>

 

 

 

广州已现登革热本地病例

2024-05-10    广州日报

 

昨天,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众号发布,番禺区钟村街已出现登革热本地病例,提醒市民注意防范。尤其是两周内自登革热流行区(东南亚、南美洲等地区)返回的市民,如果出现发热、皮疹或全身酸痛等症状,请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并告知旅居史,避免延误病情导致重症。

登革热传播途径

广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指出,登革热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

在广州,传播登革热病毒的主要是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810天的增殖,再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

登革热典型症状

由于会引起剧烈疼痛,登革热又被称为断骨热,典型症状可以归纳为突发高烧+三红征+三痛+皮疹

突发高烧 体温可升至39℃40℃甚至以上。

三红征 即面、颈、胸部潮红。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三痛 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皮疹 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

专家指出,如不小心感染了登革病毒,也不用过于惊慌。登革热患者一般预后较好,经及时治疗后,基本可以康复,但也有少数患者会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请大家务必科学防范。

特别提醒

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

市民家中应做好翻盆倒罐清积水,减少伊蚊幼虫孳生。

防蚊贴士

清理住家及周围积水,保持环境整洁。

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洗瓶(每35天至少1次)或者改为土培,不要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外出应尽量穿浅颜色的长袖衣裳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在外露的皮肤上涂蚊虫驱避剂。

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使用蚊帐、蚊香和(或)电驱蚊器等灭蚊产品。

蚊虫频繁出没时间(早上710点和下午47点)减少外出,如需外出,避免在树荫、草丛或其他蚊子习惯栖息的阴暗潮湿处逗留过久。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jSNQoAvDf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4年“读讲一本书”报告会暨青年演讲比赛决赛举办

2024-05-10    国家卫健委机关党委

 

5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2024年“读讲一本书”报告会暨青年演讲比赛决赛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学思想、明方向、悟规律、增智慧”为主题,委党组成员出席活动并为获奖读讲人颁奖,中央团校党的青年运动史教研部负责同志到会指导。

委党组高度重视青年理论学习,将“读讲一本书”活动及青年演讲比赛作为深入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强化青年理论武装的重要举措,持续建强用活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委直属机关各单位普遍开展2024年“读讲一本书”活动,积极举办初赛,参赛读讲人600余名,规模再创新高。举办复赛6场,共135名选手参加,读讲书目近100本。决赛产生特等奖10名、一等奖14名。

委机关各司局、直属和联系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团青工作负责同志及直属机关党团员代表等参加活动。全国卫生健康系统青年代表以在线直播形式观看学习。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jgdw/s7967/202405/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省疾控中心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暨知识分子座谈会

2024-05-09    福建省疾控中心

 

 58日,省疾控中心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暨知识分子座谈会。中心党委书记翁铖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心各处(所)负责人,人才代表、带教老师代表、青年代表,引进生、2023年新进人员等共35人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省卫健委委直属单位人才工作会议暨卫生健康中青年高层次人才座谈会精神。各处(所)负责人结合职责职能,立足学科发展、业务骨干培养等方面内容进行汇报交流;中心人才、引进生、2023年新进人员代表分别围绕自身研修经历、成长经历等交流分享。

会上,翁铖书记强调,人才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稳定基层疾控队伍”的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卫健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要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进一步研究分析中心人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完善人才培养、激励、保障等机制,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培养人才科研创新能力方面下功夫,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摘引网址:http://www.fjcdc.com.cn/show?ctlgid=548424&id=22627

 

 

返回目录>>

 

 

2024年全省传染病监测预警基层人才培养培训班(第二期)在安阳顺利举办

2024-05-10    河南省疾控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疾控机构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全省传染病监测预警专业队伍,提升全省疾控、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预警专业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全面提高我省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按照国家疾控局《2023年传染病监测预警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中心应急办于2024569日在安阳举办全省传染病监测预警基层人才培养培训班(第二期)。安阳市、新乡市、濮阳市、焦作市、洛阳市和济源示范区的各县(市、区)级疾控中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他公共卫生相关机构等从事传染病监测预警相关工作专业人员共146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班由中心应急办副主任郭小芳主持,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赵东阳出席开幕式并讲话。赵东阳主任在培训会上针对全省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强调了本次培训的目的和重要性,并对参会人员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按照本次培训的日程安排,57日,郭小芳副主任就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中Excel数据透视表的应用、传染病疫情分析中常用统计图表、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中Excel制作统计图及如何解读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现场演示,孙湘园就传染病漏报调查技术进行介绍。58日,应急办陈伟、王浩分别就传染病调查中epidata的应用和传染病疫情地区分析arcgis的应用进行讲解,现场教授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方法,黄佳敏和张钰就传染病疫情时间分析方法进行讲解,王盼盼就传染病疫情及暴发调查报告中统计学方法应用进行了培训。最后,郭小芳副主任对本次培训进行了总结。

  本次培训着重于技能操作,设计了大量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的操作练习,旨在帮助学员们熟练掌握所学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参会人员学习态度认真,积极参与操作练习。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了全省传染病监测预警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加强了我省传染病监测预警专业队伍建设。

摘引网址:http://www.hncdc.com.cn/sitesources/sjk/page_pc/gzdt/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Sci Adv:科学家识别出能预测卵巢癌患者疾病复发的特殊模式

2024-05-10    生物谷原创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称之为成像细胞计数术(imaging mass cytometry)的技术观察了42名卵巢癌患者机体的组织样本。

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rcinoma)是最致命性的卵巢癌,通常会在转以后被诊断出来,且经常会在进行基于标准化护理铂类化疗后发生复发,这或许是由于处于晚期肿瘤阶段、异质性、免疫逃逸和来自肿瘤微环境中的促肿瘤发生信号。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题为“Spatiotemporal architecture of immune cells and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in 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rcinoma”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达赛奈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他通过研究利用对组织样本的空间分析,识别出了特殊的模式,或能用来预测常见类型卵巢癌患者是否会经历治疗后的疾病早期复发,这些模式或有望帮助科学家们指明开发新型疗法的方向。

研究者Alex Xu教授说道,利用空间蛋白分析,我们不仅观察研究了肿瘤内部和周围的细胞类型,还研究了其相对位置以及其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对卵巢癌组织样本的分析就能识别出与治疗后不久癌症复发的患者一致的模式。空间分析时组织生物标志物开发的下一个前沿领域,如今研究人员阐明了空间分析在多种癌症类型中的重要性。

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是一种最具致死性的卵巢癌类型,这类卵巢癌对于科学家们也非常有挑战,因为其很难被发现。通常情况下,携带这些肿瘤的患者对最初的手术和化疗能产生反应,但其机体的癌症依然会复发。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称之为成像细胞计数术(imaging mass cytometry)的技术观察了42名卵巢癌患者机体的组织样本(包括原发性肿瘤和患者最初治疗后发生复发的肿瘤),该技术能揭示组织中的空间蛋白含量;研究人员的主要发现集中在浆细胞中,而浆细胞是肿瘤免疫反应中的关键部分。

科学家识别出能预测卵巢癌患者疾病复发的特殊模式

研究者Xu说道,我们的研究发现表明,浆细胞是临床上能决定患者复发时间的重要因素,此前对于其所扮演的角色的研究一直存在矛盾,一些研究表明,其存在或能预测患者所表现出的负面结局,而另一些研究则提示能表现出积极性的正向结果。研究人员发现,患者的治疗结局与浆细胞所处的位置以及与邻近细胞类型的关系存在一定关联。当淋巴细胞聚集物(包括T细胞和B细胞的结构)在肿瘤周围也大量存在时,浆细胞往往与良好的患者预后相关,这或许是因为浆细胞是这些有组织的结构的一部分,从而就能促进这些免疫细胞之间的交流沟通,并提高其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

当称之为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能干预免疫细胞的活性)大量存在时,浆细胞往往与患者不良的治疗结局相关,这或许就表明,成纤维细胞或许能阻断浆细胞与其它免疫细胞进行交流。最后研究者表示,这些不同的微环境有时或许能解释关于浆细胞在患者预后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这种研究方法也能帮助研究人员识别出新型生物标志物,甚至是精准的疗法,从而改善这种尤为致死性癌症患者的治疗结局。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54db824590bb.html

 

 

返回目录>>

 

 

Nat Cancer: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治疗人类侵袭性白血病的新型潜在疗法

2024-05-10    生物谷原创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对PHD进行抑制,随后稳定HIF-1α或许能作为一种非常有希望的AML的非毒性疗法(包括与维奈托克的联合使用)。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ancer上题为“The selective prolyl hydroxylase inhibitor IOX5 stabilizes HIF-1α and compromise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疗法策略,其或能通过靶向作用细胞用来感知和适应氧气水平的特殊酶类来治疗一种侵袭性的白血病。

文章中,研究者表示,阻断这些感知氧气的酶类或能明显减缓小鼠和人类患者样本中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进展,且不会影响血细胞的正常产生。这些酶类已经能被当前用于治疗贫血的药物所阻断,因此研究人员希望能观察到这些发现转化到用于白血病研究的临床试验中,如今他们开发了一种首创新药,其或能比当前药物更有效地阻断这些酶类的功能,因此可能会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AML是一种侵袭性的血液癌症,其通常会影响老年人,但也会发生在儿童和年轻人群中,在AML中,患者往往会经历未成熟白细胞(blasts)的产生急剧增加,这是由通常产生正常血液细胞的干祖细胞的突变所引起的,这些白细胞随后就会损伤骨髓和机体其它器官,且给患者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目前关于AML的治疗选择非常少,在过去30年里,针对患者的治疗方法也相对不变,大多数患者都会接受化疗和骨髓移植疗法来控制其病情,然而不幸的是,很多疗法都没有效果,且会产生毒性,有时甚至还会给患者带来致死性的副作用。为此,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旨在理解是否称之为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PHDsprolyl hydroxylases)的特殊酶类能作为治疗AML的潜在药物靶点,PHDs能感知机体中组织氧气的水平;当氧气存在时,PHD酶是活跃的,且能靶向作用缺氧诱导因子(HIF)蛋白发生破坏,然而,在缺氧状况下,当氧气水平较低时,PHD酶的活性就会降低,从而导致HIF水平的增加。

此前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HIF的失活会促进侵袭性AML的发生,如今研究人员开始着手研究揭开是否增强HIF的水平就能预防AML的进展。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阻断或遗传性失活PHDs实现了这一目标,通过对小鼠进行研究后,他们发现,遗传修饰促使PHD酶失活或会增加HIF的水平,这就会阻断白血病的发生或进展,且不会影响血细胞的正常产生。

当在小鼠细胞和患者样本中使用当前用于治疗贫血的药物来促使PHD失活时,研究人员观察到了相同的抗白血病效应;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还开发了首个新型的PHD抑制剂—IOX5,其能选择性地抑制PHDs,且不会使其它任何酶类失活,结果发现,IOX5能明显阻断AML的进展。当与维奈托克(Venetoclax,一种用于治疗多种白血病的药物)联合使用时,IOX5的抗癌效应就能得到进一步增强,这些研究发现提供了一种“概念证明”,即阻断PHD酶的功能或能作为一种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有效策略。

研究者Kamil Kranc教授说道,几十年来,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法几乎并未发生改变,对于这种侵袭性疾病,目前研究人员迫切需要开发出更好地疗法;这项研究中,我们通过研究首次发现,靶向作用细胞用来对氧气水平产生反应的通路或许就能提供一种治疗白血病的新方法,其不会影响骨髓中血细胞的正常产生。研究人员所面临的下一个挑战是将当前药物与新型更具选择性的药物结合起来推向临床试验,他们希望这项研究能为开发新型AML疗法铺平道路,同时也希望这些疗法同样在治疗实体瘤时能表现出一定的疗效。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对PHD进行抑制,随后稳定HIF-1α或许能作为一种非常有希望的AML的非毒性疗法(包括与维奈托克的联合使用)。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a02482458921.html

 

 

返回目录>>

 

 

中山大学宋尔卫等团队首次提出“肠-骨髓-肿瘤”轴参与了高脂肪饮食介导的癌症进展

2024-05-10    生物探索

 

该研究提出HFD与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的快速进展和不良预后相关。HFD介导的肠道微生物群参与了这些癌症中与肥胖相关的肿瘤发生。

中山大学宋尔卫、陆勇军及胡海共同通讯在PNAS 在线发表题为“A high-fat diet promotes cancer progression by inducing gut microbiotamediated leucine production and PMN-MDSC differenti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肥胖及与肥胖相关的肠道菌群与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及临床病理状态进展相关。为了研究HFD相关肠道微生物群对肿瘤进展的影响,在荷瘤小鼠中建立了多种模型,包括HFD喂养、粪便微生物群移植、抗生素喂养和细菌灌胃。HFD相关微生物群通过产生多形核髓源性抑制细胞(PMN-MDSCs)促进癌症进展。

从机制上讲,HFD微生物群释放大量亮氨酸,激活髓系祖细胞中的mTORC1信号通路,促进PMN-MDSC分化。在临床上,HFD菌群诱导的外周血亮氨酸水平升高与女性乳腺癌患者肿瘤PMN-MDSC浸润丰富、临床预后差相关。这些发现揭示了“肠-骨髓-肿瘤”轴参与了HFD介导的癌症进展,并通过靶向肠道微生物群的异常代谢为抗癌治疗策略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全球高脂肪摄入量和肥胖率正在上升。值得注意的是,超过33%的美国成年人由于高脂肪摄入而超重或肥胖。这一人群在亚洲也在迅速增加。与此一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高脂肪饮食(HFD)和肥胖现在被认为是一些恶性肿瘤的关键但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乳腺癌、黑色素瘤和肝癌。例如,与膳食脂肪相关的肥胖与绝经后妇女的乳腺癌发展有关,大约30%的女性乳腺癌可以通过体重控制来预防,这表明肥胖在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肥胖与癌症发展之间的机制联系尚不清楚。

HFD通过肠道菌群失调促进肿瘤进展(Credit: PNAS

新出现的数据表明,HFD或肥胖通过积累脂肪组织或交替肠道微生物群诱发癌症,导致类固醇激素和脂肪因子产生的全身性改变、代谢紊乱和慢性亚临床炎症。此外,过多的脂肪组织积累可能会改变免疫微环境,导致脂肪炎症、免疫细胞浸润和大量产生影响免疫细胞功能的脂肪因子、细胞因子和蛋白酶。值得注意的是,异常的肠道微生物群也参与了对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性,在一些非消化道癌症类型中,如乳腺癌、肺癌和黑色素瘤。

通常,与早期乳腺癌患者相比,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粪便中Clostridium Lachnospiraceae spp 的丰度更高,这支持了肠道微生物群与乳腺癌进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Terrisse等人利用散弹枪宏基因组学发现,肠道生态失调随着乳腺癌的进展而发展,并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与乳腺癌进展相关的特定菌群的积累与化疗的不良反应相关。然而,HFD介导的肠道微生物群失调是否与乳腺癌(女性的主要癌症类型)的发生有关,是否与肥胖和HFD密切相关,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

在此,该研究提出HFD与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的快速进展和不良预后相关。HFD介导的肠道微生物群参与了这些癌症中与肥胖相关的肿瘤发生。从机制上讲,HFD介导的肠道微生物群产生额外的亮氨酸,从而增加血清亮氨酸水平。骨髓中髓系祖细胞(MPs)mTORC1信号被额外的亮氨酸激活,从而触发多形核髓系衍生抑制细胞(PMN-MDSC)分化,最终通过“肠-骨髓-肿瘤”轴促进乳腺癌的进展。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740b824944bc.html

 

 

返回目录>>

 

 

俞章盛/王宇光/孙晶团队开发AI模型,通过肿瘤微环境分析改善癌症生存预后

2024-05-10    生物世界

 

该研究致力于开发一个深度学习系统,利用组织病理学图像预测相应区域的高维基因空间表达水平,克服空间转录组数据目前存在的高成本和有限样本量等局限性。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俞章盛团队、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数学科学学院王宇光团队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孙晶团队合作,在 Cell 子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 上发表了题为:Harnessing TME depicted by histological images to improve cancer prognosis through a deep learning system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第一个集成图像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模型——IGI-DL模型,可以通过组织病理学图像,为没有空间转录组数据的癌症患者预测肿瘤微环境信息,从而实现精确的癌症预后,大幅度地拓展了基因空间表达信息在大型生物医学病理图像公共数据库的使用。

该研究致力于开发一个深度学习系统,利用组织病理学图像预测相应区域的高维基因空间表达水平,克服空间转录组数据目前存在的高成本和有限样本量等局限性,对仅有病理图像数据、没有空间转录组数据的大规模癌症队列进行肿瘤微环境刻画,提高癌症患者预后的精确性。

 该深度学习系统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图神经网络的空间转录组表达水平预测模型(IGI-DL),第二部分是基于空间基因表达描绘的肿瘤微环境信息进行癌症生存预后预测。

构建的IGI-DL模型集成了卷积神经网络和图神经网络的优势,充分利用组织病理学图像中的像素强度和结构特征,实现更准确的基因空间表达水平预测。模型在结直肠癌、乳腺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这三种类型实体瘤中均表现出色,与五种现有方法相比平均相关系数提升了0.171

 进一步,应用IGI-DL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图像推断基因的空间表达,构建Super-patch graph,进行癌症患者的生存预后。研究结果表明使用IGI-DL预测的基因空间表达作为Super-patch graph中的节点特征可以提高生存预后模型在TCGA数据集乳腺癌和结直肠癌队列中的性能表现,五折交叉验证C-index0.7470.725,优于其他生存预后模型。该生存预后模型对于早期患者(I期和II期)的预后预测同样保持精度优势,预测得到的风险评分可以作为所有阶段患者和早期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在包含一千多名患者数据的外部测试集MCO-CRC中,生存预后模型保持稳定的优势,具有泛化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高瑞恬为论文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俞章盛教授、王宇光教授及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孙晶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金、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研究基金”等项目资助。同时感谢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的超算平台支持。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250d824e5981.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初夏时节宜养脾胃 试试这5款养生茶

2024-05-10    网易健康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而夏天既是脾胃最脆弱的时候,又是养脾胃的最佳时机。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主任医师韩娟在接受采访时,推荐了几款具有调理脾胃功能的养生茶,帮助大家养护脾胃。

行气解郁、和胃消食——山楂麦芽茶

材料:生山楂、生麦芽各10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生山楂、生麦芽加水煎煮20分钟,然后加入适量红糖调味后饮用。

疏肝健脾、理气和胃——党参陈皮佛手茶

材料:党参、佛手、陈皮各5克。

制法:所有材料加水煎煮10分钟后饮用。

降气和胃、清热导滞——萝卜蜂蜜茶

材料:白萝卜120克、绿茶5克、蜂蜜20克。

制法:白萝卜捣烂取汁备用,绿茶用开水冲泡5分钟后,加入白萝卜汁,再加入蜂蜜调匀,即可饮用。

温中散寒、和胃消食——丁香神曲茶

材料:丁香1克、神曲6克。

制法:将丁香、神曲在水中浸泡2030分钟,然后加水煎煮10分钟后饮用。

消食除胀、行气和中——豆蔻砂仁荷叶饮

材料:白豆蔻、砂仁各3克,荷叶5克。

制法:荷叶洗净切碎,与白豆蔻、砂仁一同加水煎煮1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汁后饮用。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J1QNMFLS0038804V.html

 

 

返回目录>>

 

 

初夏时节食物中毒高发 警惕常见致病菌

2024-05-10    网易健康

 

立夏已过,多地气温冲上30℃,各种致病微生物快速繁殖,易导致食物腐败变质,若加工或贮存不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同于食物中毒,它特指食用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导致的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炎症状,常见于潮湿高温季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苑晓冬介绍,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比较常见。

北京疾控中心提醒,这些食源性致病菌就藏在人们常吃的海鲜、肉蛋奶等食品中。

副溶血弧菌:海鲜

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污染的食品是海产品,包括多种海洋鱼类、虾、蟹、贝类等。表现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次数不多)、腹痛,主要特点是在脐周部呈阵发性绞痛,腹泻,常呈水样便,有些出现低热。严重者可导致脱水、血压下降,甚至出现休克。

沙门氏菌:肉蛋奶

沙门氏菌主要污染肉蛋奶及其制品。感染沙门氏菌的病人会出现腹痛、腹泻(黄绿色水样便、有时为脓血或黏液便)并伴有发热的临床表现。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比如儿童、老人和孕妇)感染症状较重、会出现寒战、惊厥、抽搐和昏迷等严重的并发症。

金黄色葡萄球菌:高蛋白食品

常见易被污染的食品为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品,如肉及肉制品、蛋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奶油蛋糕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名字可爱,但却有一个强大的武器——肠毒素,耐热性强,加热至100℃30分钟不能完全破坏,仍能使人致病。肠毒素中毒症状常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等急性肠胃炎症状,病程短,杀伤力强。

大肠埃希菌:熟食制品、蛋制品

大肠埃希菌在人的肠道中大量的存在,其中有少数或几种能引起人中毒。部分埃希菌菌株与婴儿腹泻有关,是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中致病性血清型。主要侵犯小肠远端的结肠,常见中毒食品为各类的熟食制品牛肉、生牛奶,其次为蛋及蛋制品,乳酪、蔬菜、水果,饮料等食物。

症状轻者的肠道感染症状相对较轻,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及时治疗后危害较小;症状重者感染后出现严重腹泻、脓血便、高热等症状,可能导致脱水、酸中毒,或引起其他部位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致死。

蜡样芽孢杆菌:含淀粉较多的食物

引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最常见的食物包括有乳类、肉类食物,还有点心、剩米饭等含淀粉比较多的变质食物。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为一到两小时,症状表现比较明显,如恶心呕吐、头晕眼花、寒战、四肢乏力以及腹泻腹痛等情况出现,中毒轻者一般不会引起体温升高,当体温升高的时候,说明中毒比较严重。

【提醒】

如何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苑晓冬提醒,生冷食物在室温下放置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超过2小时,被细菌感染的风险会急剧升高;尽量不食用生冷食物,如需生食的果蔬应用果蔬洗涤剂对食物进行彻底清洁。很多人担心使用食物洗涤剂清洗果蔬会有残留,这点无须担心。毕竟,洗涤剂残留危害比细菌、农药等残留危害要小得多。

日常如果吃坏东西,一般会出现急性胃肠炎的症状,如果患者只发生腹泻,没有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时,可以先居家观察;当患者出现发热、长时间拉稀或呕吐、虚脱以及大便中带脓血等任一症状,都应及时前往医院检查治疗。苑晓冬补充道。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J1QNTI5O00388050.html

 

 

返回目录>>

 

 

你了解妊糖?提醒:这4类女性孕期血糖易失控,需尽早调理!

2024-05-10    网易健康

 

很多女性在怀孕之后对于自己的饮食起居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在某个环节出现了闪失之后对腹中的宝宝造成不利影响。而这导致有的女性过度的滋补身体,不仅容易使身体发胖,还会导致孕期血糖值发生波动。

而且若是在做孕检的时候发现空腹血糖值在5.1mmol/L以上,就要警惕患上了妊娠糖尿病,这种情况只有控制好血糖才可以让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得以维持,否则会引起流产、早产的可能性。

所以为了避免血糖失控的情况发生,以下四类女性怀孕后需要提高警惕。

一、身体比较肥胖的女性

女性在怀孕之前身体就比较肥胖,这类人群的身体里面脂肪含量比较多,脂肪细胞膜上特异性胰岛素的受体变少,所以人体里面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若是孕妇平时也不注意饮食,经常大量的吃一些过于油腻、甜腻的食物,体重的增长速度过快就容易导致血糖值上升。

二、有糖尿病家族史

女性的母亲、外婆或者姨妈之类的亲人患有糖尿病或者在怀孕期间患过妊娠糖尿病,就要在怀孕期间多加注意。

因为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几率,若是平时好好的控制饮食结构,经常吃蔬菜、水果,加强体育锻炼来加强体质,增加抗病能力也有机会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三、高龄产妇

女性若是在35岁以后怀孕生子,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就会比其他年轻女性高很多。

因为这个时候女性的身体机能已经大不如从前,身体的激素分泌也没有年轻女性的稳定,怀孕期间没有注意饮食调养和规律作息时间,精神过度紧张就容易引起内分泌变得紊乱,导致糖耐量出现异常引起妊娠糖尿病。

四、曾经患过妊娠糖尿病的女性

若是在之前怀孕就患过妊娠糖尿病,女性再次怀孕也有很大的可能性再次出现血糖值升高的情况。

所以,再次怀孕的女性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好自己的血糖,尽量帮助自己避免血糖值升高,也要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若是发现血糖值有上升的现象就要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来改善血糖值。

另外,女性需要注意,怀孕的时候要注重饮食营养均衡,而不是一味的滋补身体,不要以为怀孕就需要大量的吃肉、喝汤。

因为肉食和汤里面都含有比较多的脂肪成分,大量的摄入这些食物就会导致身体发胖,使内分泌变得失调后反而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若是身体过度肥胖还会对胎儿的发育造成影响,在分娩的时候也会增加危险。

若是女性发现自己的患上了妊娠糖尿病也不要过度的紧张,因为不良的情绪也会对胎儿的健康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既然已经发生了,孕妇就要调整好心态,积极听从医生的指导来控制血糖值,管好自己的嘴巴,多吃一些有利于控制血糖的食物,还要适当的进行活动,这样才有机会使血糖值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才能生育出健康的宝宝。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分娩之后经过好好调养,血糖值就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除非一些有家族遗传史或者平时没有控制好饮食结构、产后注意身体调养的人可能会发展为终生型糖尿病。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1OAQQEC0514DR4T.html

 

 

返回目录>>

 

 

十五部门定出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目标

2024-05-10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张磊)近日,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国所有包虫病流行县达到疫情控制标准,继续巩固全国消除疟疾成果,进一步降低黑热病公共卫生危害,推进土源性线虫病传播控制和阻断进程,控制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和暴发。

  针对不同重点寄生虫病,《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目标。比如,到2025年,50%以上的包虫病流行县达到疫情控制标准;到2030年,全部流行县达到疫情控制标准。到2025年,黑热病重点流行县发病率控制在1/1万以下;到2030年,90%的重点流行县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到2025年和2030年,土源性线虫病重点流行省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下降10%30%以上。到2025年和2030年,食源性寄生虫病重点流行省份肝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5%15%以上,其他省份继续维持较低流行水平,控制带绦虫病、囊尾蚴病、肺吸虫病流行,防止广州管圆线虫病、旋毛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暴发。针对不同的寄生虫病,实施方案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

  《实施方案》明确,卫生健康、疾控部门负责加强对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统筹协调,牵头制定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目标、防控策略、防治措施和技术方案,指导完善寄生虫病监测体系及信息网络,定期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及时发布和通报防治信息,加强对基层防治机构的技术指导。加强基层疾控及综合(专科)医院等机构人员技能培训,提高疫情防控、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病人救治能力。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510/494973.html

 

 

返回目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着力发展医疗人工智能

2024-05-10    健康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 喻文苏)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三方将围绕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改善就医体验、医疗大模型技术应用等重点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此外,三方还将共同探索医疗大模型技术的应用,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方案。该院院长罗凤鸣表示,人工智能已成为华西医院构建新发展格局、构筑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引擎。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持续探索智慧医疗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建设数字化、智慧化的未来医院提供行业实践经验和人工智能技术综合解决方案。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510/494966.html

 

 

返回目录>>

 

 

北京加快建设优质基层医卫体系

2024-05-10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郭蕾 特约记者 姚秀军)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北京市“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根据《行动方案》,北京市将加快建设优质高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25年,实现医联体建设100%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级医疗卫生服务100%覆盖;鼓励各区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按照国家要求积极创建社区医院,2024年新建成10所社区医院。

  《行动方案》明确,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中心卫生院。各远郊区结合实际在主城区区域之外选建12个已达到推荐标准、具有一定辐射和带动能力的中心卫生院,重点加强基础设施、人才队伍、急诊急救、临床专科等建设,逐步建成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加快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公办村卫生室转为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实现村卫生室医保结算。2024年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村卫生室比例达到30%以上,2025年达到40%以上。到2025年,力争使实现人财物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比例达到60%以上。

  《行动方案》指出,要发挥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机构作用,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住院医师、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能够规范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00%社区卫生服务站、90%以上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行动方案》要求,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急救和转诊转运能力,原则上每个机构至少配备1辆救护车,有条件的配备负压救护车或急救型救护车;设置符合规范化要求的公共卫生或预防保健科室,公共卫生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的比例不得低于25%,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加快基层信息化建设,推进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和预防接种、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共享,2024年建成率达到50%以上,2025年达到80%以上。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510/494976.html

 

 

返回目录>>

 

 

中国-塞舌尔远程诊疗技术培训班开班

2024-05-10    健康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 郝金刚)日前,中国-塞舌尔交互式远程智慧诊疗技术人才国际培训班在山东省济南市开班。来自塞舌尔国家医院的6名专业技术人员将接受山东省立医院相关临床专家为期3周的授课培训。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山东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吴向东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搭建国际远程医疗平台,加快建设以塞舌尔为中心、辐射环印度洋群岛国家的“环印度洋神经系统疾病远程医疗技术中心”。塞舌尔国家医院内科首席医疗官阿法克·马扎尔表示,感谢中方提供培训机会,这是塞舌尔与中国在医疗和数字共享领域合作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

  据介绍,经过前期对塞舌尔基础医疗及远程诊疗状况的调研,培训班对培训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该培训班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承办、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协办。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510/494975.html

 

 

返回目录>>

 

 

想降血压?打打太极

2024-05-11    北京青年报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打太极拳对高血压前期成年患者有益,其降压效果比进行有氧锻炼更显著。

研究人员比较了太极与更为剧烈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和骑车)对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影响。参与者被分为两组,一组练习太极拳;另一组进行有氧运动,包括爬楼梯、慢跑、快走和骑车,每周4次,每次1小时,坚持1年。一半的参与者(平均年龄为49岁)在教练的指导下每周练习4次太极拳,也是每次1个小时,坚持1年。

结果显示,太极拳组的收缩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有氧运动组,且太极有持久和持续的降压效果。

与有氧锻炼不同,太极的冲击力低,适合各个年龄段和体适能水平的人。它不仅有助于改善身体平衡和心肺功能,而且能促进放松,这就有助于降低压力水平,进而降低血压。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511/c14739-40233549.html

 

 

返回目录>>

 

 

扭了脚脖子怎么还得做核磁?

2024-05-11    北京青年报

 

在影视剧中,常会见到这样一种场景:某人不小心扭伤到了踝关节,被郎中一拉、一牵、一顶,即刻恢复了正常。那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其实,正骨推拿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确实有非常好的疗效,但单纯整复一次,就能恢复如常,就有些夸大其效果了。今天,推拿科的医生就来和您聊一聊急性踝关节扭伤中的那些事儿。

这种踝关节扭伤需做核磁

发生踝关节扭伤后拍X片没有骨折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这种观点非常普遍,却也是治疗上一个很大的误区。因为,急性踝关节扭伤常常会损伤到内外侧韧带,若伤势较重,还可能导致关节软骨的损伤。

急性踝关节扭伤之后,患者可选择拍X片进行检查,但X片主要用来明确有无骨折,韧带的损伤及一些合并软骨的损伤则是无法诊断的,需要核磁检查才能更好地明确损伤程度。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核磁的检查呢?简单判定的方法如下:

若外踝前下方、正下方都有肿胀,脚无法着地时,有较大可能出现合并距骨软骨和距下关节的损伤,此时建议做个核磁明确损伤程度。

“理筋+正骨”中医推拿有高招

中医推拿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通过摇、拔、戳等一些专业的手法操作,可以让局部的出血、水肿快速地消散。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水肿的吸收面积,从而加速消肿;另一方面,手法的调理还会促进内源性因子的分泌,加速水肿的吸收。 针对有些患者治疗一次后,肿胀范围反而扩大,甚至会有皮下淤血的表现,不用担心。这其实是一种良好的现象,有助于肿胀快速地消散。

急性期的推拿治疗主要以理筋和正骨为主,通过手法的操作,可以调整筋骨的位置,让其恢复正常。对于轻度损伤,一般需要2-3次的治疗;而中度损伤,往往需要10次左右的治疗才行。但需注意,以上推拿治疗需要专业的医师来操作。

脚踝扭伤你需要这样做

发生扭伤后,自己能做些什么?

第一步,可以轻微转动踝关节,这样可以将出血水肿散开一些,也能对关节和筋的位置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

接下来,仰卧在床上,将足底顶在墙面或者硬的平面上,做踝关节的屈伸活动,注意屈伸都要到自己能承受的最大角度,坚持5秒左右。过程中,要注意疼痛不能有明显的加重,如果疼痛比较明显,则需停止;急性症状缓解之后,可以适当做一些踝关节肌肉力量和平衡方面训练,以促进恢复。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511/c14739-40233546.html

 

 

返回目录>>

 

 

孩子磕掉牙 这样处理还能“种”回去

2024-05-11    北京青年报

 

日前,杭州一位老师把学生磕掉的牙齿及时保存在鲜奶里并紧急就医,成功为孩子保住了一颗牙齿而上了头条热搜。磕掉的牙还有什么用?为何要保存在纯牛奶里?难不成掉牙能跟断肢一样接回去?没错!保存得当、处理及时,掉牙是有可能“种”回口腔的。快来跟医生学学孩子“磕掉牙”的应急处理方法。

掉牙放归原位是最佳选项

提到牙外伤,许多人第一个反应就是“磕掉牙”。牙齿整个脱落,在专业上叫做“牙全脱出”,是最严重的牙外伤。牙磕掉后正确的应急处理对医生后续治疗成功与否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牙全脱出后的应急处理方法。

首先,保持冷静,一定要找到牙齿, 如果能够找到牙齿,要小心捏住牙冠,尽量不要触碰牙根,牙根表面有牙周膜,保护好牙周膜对于牙齿脱落后再植的成功很关键,但同时很脆弱、很容易损伤,所以尽量不要捏牙根!

如果牙齿比较干净,牙槽窝也比较清楚,可以立刻将牙齿放回原位。发生牙外伤后,在场的家长或者大人朋友一定要尽量帮助患儿把脱位牙齿放回牙槽窝中,并使用干净纱布或手绢咬住以固定脱落牙齿。

30分钟内再植成功率高

如果牙齿表面很脏,那么就捏住牙冠,用生理盐水、低温牛奶或者清水轻轻冲洗牙根,千万不要大力刷洗牙根,也不要使用肥皂等清洁剂,理由还是为了保护牙根表面的牙周膜!

冲洗干净后,能够放回原位最好。如果不能,可以保存在低温牛奶中。切记,一定要是纯牛奶,不要使用早餐奶、调味奶等等。当然,也可以放在生理盐水中。

此外,也可以把掉牙放在舌下、含在口内,但是要小心不要吞下去,这就相当于把牙齿储存在了唾液中。如果上面的这些方法都做不到,也可以用保鲜膜轻轻地将牙齿包裹起来。

总之要保持牙根的湿润,千万不要让牙根干燥,不要用卫生纸或者干纱布去包裹牙齿。有的时候牙外伤发生后,满地找牙也找不到,这时有可能是牙齿被整个嵌入了牙槽骨里,这种情况一定要尽快去医院拍片子确定。

找到了牙、也保存好了牙,最后一定要及时赶到医院。恒牙脱落后再植,30分钟内成功率很高,2小时之后成功率大打折扣,正确的保存方法、及时就医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牙再植的成功率。

乳牙外伤掉落也要就医

有时我们发现患儿只是牙冠折断了,但是牙根还存留在口腔内,那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牙冠保存方法同牙齿全脱出类似,也是需要找到折断的牙冠,保存好,带到医院交给医生尽快处理,有时医生也可以将折断的牙冠再行粘接回去,恢复原有牙冠形态。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乳牙外伤脱落,因为儿童配合性差、再植成本很高,以及再植后可能对恒牙胚产生不良影响,一般不会考虑再植,但是也要尽快就医,拍摄X线片,检查是否有残根滞留,必要时拔除,避免影响恒牙发育,后续可能还需要做间隙保持器,所以,即便乳牙不能再植,家长还是要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和咨询。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511/c14739-40233541.html

 

 

返回目录>>

 

 

骑行影响男性生育力?想太多了!

2024-05-11    北京青年报

 

骑行已经成为不少都市年轻人首选的运动方式。不过,“骑车时间过久,可能会伤害男性的前列腺和泌尿系统,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的流言一出,让不少男士开始对这项运动望而生畏。骑自行车真的对男士有这么大破坏力吗?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揭晓,集中粉碎近期热门的健康流言。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流言

对花粉过敏的人不能赏花

真相 不少人以为踏青赏花对于花粉过敏患者来说是奢望,认为靠近花朵就会导致他们过敏。其实不然,致敏花粉主要来自柏科、杨柳科、菊科蒿属、桑科、乔木科等树木和杂草,而非樱、桃、杏、李等鲜艳的观赏性花卉。这与植物的授粉方式有关。

观赏性花卉一般以虫为媒传播花粉,不易引起过敏反应;相反,并不引人注目的树木和小草开花后,往往以风为媒,将大量花粉扩撒在空气中。这些花粉颗粒无蜜质、无黏性,易随风播散,且体积小、质量轻,可被风力运送到几百甚至上千公里之外(如秋季蒿属植物黄花蒿等)。风媒花的花粉产量高、花期长,可在空中长时间存留和播散。

这些风媒花粉颗粒进入人们的呼吸道或与黏膜、皮肤接触后,就可能造成过敏反应。由此可见,风媒花才是花粉过敏者的“大敌”。

流言

杨絮是“花粉症”的罪魁

真相 许多朋友会觉得,漫天飞舞的“杨絮”是导致季节性过敏的罪魁祸首。但其实,“杨絮”很冤。

因为杨树分雌树和雄树,我们看到的“杨絮”其实是杨树的种子,是雌树经风媒授粉结果后,果实成熟开裂释放出来的。而过敏主要是由于花粉蛋白引起的,也就是雄树产生的数量上亿的花粉颗粒。只不过因为花粉看不见摸不着,大家不容易意识到花粉的存在,所以常把过敏错误归咎于看得见的杨絮了。

“花粉症”又称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结膜炎,是由于过敏体质者反复吸入空气中传播的花粉颗粒,逐渐对花粉蛋白出现的过敏反应。过敏的时候皮肤、黏膜表现最突出,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鼻炎和结膜炎,出现鼻子痒、打一连串的喷嚏、流大量清水样鼻涕、咳嗽,甚至哮喘之类的症状。

所以,每年在“杨絮”飘飘之前半个月,就会有大批的患者已经出现鼻炎和结膜炎的症状。一旦诊断为“花粉症”,患者就需要及时用药,千万别扛着等到出现“杨絮”再用药,那样鼻炎不及时控制,就可能出现鼻窦炎、咽炎、咳嗽、支气管炎、中耳炎等并发症了……

虽然杨絮本身并不是过敏原,但因杨絮中可能会夹杂着花粉、尘埃,仍然会让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头疼不已。因此,应对过敏最重要的是避免过敏原。在家注意关闭门窗、开净化器,或应用新风空气净化。出门要戴口罩、防花粉眼镜。回家后及时换衣服、洗澡、清洗口鼻,避免花粉进一步进入体内。必要时应用药物,防止炎症级联放大,同时避免出现更多的并发症。季节过后可以考虑脱敏治疗。

流言

骑行影响男性生育力

真相 目前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骑行会引起男性不育,把骑车作为通勤或者运动的人们没有必要过分担心。

骑自行车是一项很好的运动项目,但过长时间或过长距离的骑行,比如连续骑行几个小时,自行车车座(尤其是比较窄小和质地偏硬的车座)对男性的会阴部形成压迫,造成临近部位如前列腺部、尿道的挤压充血,之后可能会出现会阴部酸麻、排尿稍费力的情况。但这一般均为短暂不适,也无需特殊处理,很快就可以自行恢复。

其实,只要控制好时长和频率,选择合适的车座,骑行不失为一项高性价比的运动,好处远大于风险。

“量子赋能”的农作物口感更好

真相 作为前沿科技,量子技术近年来的应用场景的确在逐渐拓展,但一些企业把量子技术“打扮”为可为万物赋能的“万金油”式“神秘力量”,明显是一种概念的炒作和滥用。比如,近期流传的“农作物种子经过‘量子赋能’后,不仅长得快、长势好,连作物口感味道都会明显提升”,这就是典型的借新技术进行虚假宣传,误导包括农户在内的“消费者”的行为,其本质就是为了“割韭菜”。

量子是质量、能量、体积等各种物理量的最小单元。量子虽然具备很多特殊的性质,但这些特殊性质产生的条件非常苛刻。由于应用环境苛刻,量子设备造价极为昂贵。一台量子计算机,国家投入至少上千万元,而且量子效应保持的时间极短。所谓在农业种子或者日常用品上使用量子技术,这是根本无法达成的。

流言

喝牛奶能保护胃黏膜

真相 “喝牛奶养胃”这句养生名言被不少人信奉。追捧者认为牛奶中的蛋白质、脂肪成分可减轻胃酸诱发的黏膜损伤,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不过,真相可能让人大跌眼镜。牛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会在胃酸、消化酶等作用下被分解掉,并不能在胃部形成持续有效的保护膜。而牛奶中的脂肪、钙含量都很高,这些都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不适感。

研究发现,喝牛奶对胃的影响,个体差异很大。比如,有些研究发现,喝牛奶会缓解胃食管反流病导致的烧心感觉,但有些研究却发现反而会加重。因此,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跟风喝牛奶养胃。

流言

红曲保健品可随意服用

真相 一直以来,含有红曲成分的保健品或药物因其活血化淤、降脂化浊等宣传功效,被不少人青睐。近期,有新闻报道称:“数位消费者因服用日本企业小林制药含有红曲成分的保健品而死亡。”事件一出不免让公众对红曲保健品的安全性产生担心。

红曲也叫红曲米,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是由稻米在红曲霉的作用下发酵制成的。如果生产红曲用的稻米或生产出的红曲保存不当,发生黄曲霉霉变而变质,则会生成剧毒物质黄曲霉素,服用一定剂量可导致肝肾损伤。同时,红曲中含有微量的洛伐他汀等他汀类物质,如果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存在肾脏损害、横纹肌溶解等风险。

因此,以红曲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或药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用。

如果消费者想要通过海外跨境平台、境外实体店铺或其他渠道购买保健品,一定要认准保健食品“蓝帽子”(国内保健食品专用天蓝色标志,呈帽形,业界俗称“蓝帽子”)。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第76条规定,进口保健品应当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戴上“蓝帽子”标志才能进入中国市场。因此,要看清是否有国食健字批号,并注意产品是否有商标、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有效日期等保健食品标准要求等,必要时还可以到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询。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511/c14739-40233540.html

 

 

返回目录>>

 

 

扑鼻香味,并非都来自食物本身

2024-05-11    光明日报

 

夜幕降临,武汉某临街餐饮店,一派热闹景象——锅碗瓢盆“噼噼啪啪”,甜点、咖啡、汉堡、卤味等各种食物香气四溢,弥漫在空气中,挑逗着过往行人的味蕾。

孔佳(化名)的工作室就开在这条街上,每天下班都会路过这些餐馆,被扑鼻的香味包围。但你也许不知道,这些“治愈”人的食物香气,却不一定来自食物本身。前不久,“面包店的香味是假的”话题冲上热搜,更带火了“食物香氛”这个概念。不少网友诧异:食物香味还能“造假”?

诱人香气为何经久不散

“怎么可能?我不相信!”

初次听闻“食物香氛”这个词的孔佳,立刻产生强烈质疑:“周末在家时,我喜欢自己烤面包或者饼干,从来没用过食物香氛,但也会闻到和面包店一样的味道。面包本身就非常香了,用得着食物香氛来增香吗?”

刚出炉的面包的确会自带浓烈香气,这不是孔佳的错觉。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田卫群介绍,“这种香气来源于面包烘焙过程中所发生的复杂化学反应,主要包括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

“美拉德反应是一种在氨基酸和还原糖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它使食物表面呈金黄色或深褐色,并且散发出独特香味,其对温度非常敏感,通常在140~160℃时反应速度会迅速增加。”田卫群告诉记者,煎炸、烧烤、烘焙等烹饪方式由于温度较高且受热时间较长,美拉德反应会更剧烈,产生的香味物质更多。“除了面包,烤肉、炸薯条、焦糖、咖啡等常见食物的香味都是美拉德反应的杰作。”

但这种香味并不持久。“从化学角度看,所谓‘香气’,其实是芳香类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道尔顿以下。相较于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化合物,它们本身具有易挥发或易气化的特性。”田卫群介绍,面包出炉后几小时内,这些化合物就会逐渐消散,诱人的香气也会随之减淡。尤其是一些疏松、多孔径的面包,其香味的挥发速度会更快。

所以,对一些想留住香气的商家来说,除了现场烹饪食物,使用食物香氛成了新的选择。

家住上海的晓雯(化名)曾参加过与面包店经营相关的培训班,在其中一节课上,老师为他们介绍了几种吸引顾客、增加销量的技巧,其中就包含使用食物香氛。“一种方法是把食物香氛滴在用过的蚊香片上,相当于自制香薰机。也可以在香氛里插一些藤条,但是效果远不如前者,香气明显会淡很多。”晓雯回忆说,“那节课上,我们虽然没有烤面包,但是我感觉自己已经被‘浸’在了面包的香味里。甚至下课回家后,这种味道都挥之不去。”

“食物香氛能准确还原出食物香气,其原理主要是巧妙组合了具有特定味道的化合物。”田卫群解释道,“食物香氛一般由碳、氢、氮、氧、硫5种化学元素构成,并且分子结构中必须有官能团。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它和分子之间的关系类似于胳膊和身体躯干。官能团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反应,香气由此生发。”

嗅觉的辨认力远超其他感觉

在培训班接触到食物香氛后,晓雯对餐饮店里的香气多了几分关注。她发现,食物香氛的出现场景和频次可能远比想象中多。“应该不止面包店会用它。很多店铺要么是后厨和餐饮区间隔很远,要么是压根没有后厨、使用中央厨房或者预制菜,但都能满屋飘香,这和食物香氛不无关系。”

在不少电商平台搜索“食物香氛”,五花八门的品类会迅速铺满屏幕——茶香、牛奶香、咖啡香、酒香、果汁香、大米香……还有商家直接打出“线下数百家门店专供香氛”的旗号。

人为什么在闻到食物香氛时能将其与食物联系起来?这与普鲁斯特效应息息相关。

何谓普鲁斯特效应?在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主人公不经意间闻到了马德莱娜小蛋糕的气味,一系列往事瞬间涌上心头,仿佛记忆的闸门被打开——这种由气味引发、唤醒已消失的早期记忆的现象,就是普鲁斯特效应。

“当具有挥发性的气味分子进入鼻腔,会刺激位于嗅上皮的嗅觉感受器细胞,进而改变神经元的电活性。不同的嗅质会与不同的受体相结合,并经由不同的神经传导通路把信息传递到相应的脑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教授姚镜解释道,通过感知、传导、整合处理等一系列过程,我们的大脑能够对各种气味进行分类和编码。

这也是为什么餐饮店要在制造香气上大费周章——因为与其他感觉相比,嗅觉有其特殊之处。

感觉的产生需要刺激物质、感受器、传导通路和效应器的参与。有些感觉的感受器种类非常有限,例如人们只有酸、甜、苦、咸、鲜5种基本味觉,视网膜上仅存在红色、绿色、蓝色3种视锥细胞。姚镜介绍,“相比之下,嗅觉受体则有一个庞大的基因家族,总量可达1000个左右,约占人体基因的3%。数以万计的气体分子可以和数量如此之多的嗅觉受体相结合,使我们对嗅觉的辨认远超其他感觉。”

与此同时,绝大多数感觉信号都需要经过丘脑才能传递给大脑,嗅细胞的信号则不依赖丘脑这个“中继站”,可直接到达位于丘脑和颞叶之间的海马体和位于颞叶的杏仁核——它们分别在认知和记忆、增强或巩固情绪体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嗅觉所唤起的记忆会更清晰,包含更多细节,情感体验也更为浓烈。姚镜告诉记者,“人能够记住所闻过东西的35%,而仅能记住所看过的5%、听过的2%、触摸过的1%。”

当人们闻到食物香氛的气味时,海马体会让过往与美食有关的记忆涌现,杏仁核会唤起相应的情绪体验。姚镜说,“从感觉的产生机制上看,商家希望通过食物香氛取悦顾客、增强购买欲是有一定依据的。”

正如瑞典卡尔玛大学零售研究所副教授贝蒂尔·霍特,在《感官营销》一书中所指出的,“气味营销,比起其他营销手段的大排场、大动作,更能对消费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动声色地左右着人们的消费决策。”

为食物增香不可过度

采访中,不少专家指出,食物香氛不是万能。如果商家想利用它给所有顾客带来愉悦感,恐怕有些困难。

看到社交媒体上关于食物香氛的讨论后,河北大学大二学生洪泽(化名)也来了兴趣,她买了3种不同香型的食物香氛来体验。

5ml规格的食物香氛,售价不超过15元,包装相对简陋,看不出来什么成分,一些商家还打出‘×××面包房专供’等标语。”在宿舍挨个闻了闻,洪泽的感觉是,“仔细闻还是能感觉到和食物本来的香味不太一样。”她的舍友闻后也纷纷表示,“腻”“闻久了不舒服”……

弥漫在餐饮店里的食物香氛,会给人体带来伤害吗?

据业内人士介绍,面包味香氛多是香精或精油与挥发溶剂调制而成。“如果食物香氛的原材料构成与天然食物中芳香类物质的基本化学成分没有太大差别,正常浓度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也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度使用。”田卫群说。

“有人会出现头晕、恶心等情况,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个人嗅上皮面积较大,对气味更加敏感;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商家过度使用食物香氛有关。”田卫群说,通常情况下,10个嗅觉细胞只要和250个气味分子相互作用就能感觉到气味;而一旦空气中的气味分子浓度过高,很可能导致物极必反,使人感到不适。

“如果在接触到食物香氛后出现异常反应,可以将自己暴露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使高浓度的气体分子逐渐被稀释,即可缓解不适。”专家提醒。

田卫群还强调,“餐饮商家应在安全、环保、适度的条件下使用食物香氛,避免使消费者产生不良反应。同时,食物香氛也不应成为误导消费者的工具。其实,可以把食品香氛看作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我国法律对添加剂的使用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商家应自觉遵守。”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511/c14739-40233496.html

 

 

返回目录>>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展开

医保待遇有何变化

2024-05-11    人民网-人民日报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展开,有群众担心医保待遇会有变化。医保支付方式怎么改?对参保人有什么影响?围绕群众关切的问题,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做出了解答。

  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绝不是简单“控费”

  问:有人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因为医保基金没钱了,要控制费用支出。这一说法有根据吗?

  答:医保支付方式是医保经办机构向医疗机构支付费用的具体方式,包括按项目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不同方式对临床诊疗行为有不同的引导作用。我国先后启动DRG(按病组)和DIP(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试点。到去年底,超九成统筹地区已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改革后,改革地区住院医保基金按项目付费占比下降到1/4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绝不是简单的“控费”,而是引导医疗机构聚焦临床需求,采用适宜技术因病施治、合理诊疗,避免大处方、滥检查,更好保障参保人员权益。改革后的支付标准随社会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变动等适时提高。每年,医保基金支出都维持增长趋势,并高于GDP和物价的增幅。

  从未出台“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之类的限制性规定

  问:这几年,在一些地区,有患者住院2周后被要求出院,再重新入院,说是支付方式改革后有规定“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这是怎么回事?

  答:国家医保部门从未出台“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之类的限制性规定。2022年,国家医保局还专门印发《关于全面排查并取消医保不合理限制的通知》,要求各地医保部门全面深入排查对医疗机构的不合理限制,存在问题的地方已完成清理。

  “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的情况,可能是部分医疗机构为了完成“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等考核指标,设置比较粗放的管理措施。对于将医保支付标准的“均值”变“限额”,以“医保额度到了”为理由要求患者出院、转院或自费住院等情况,我们坚决反对并欢迎群众举报,将予以严肃处理。

  符合条件的新药新技术可按实际发生的费用结算

  问:按病种付费模式下,医疗机构添置新设备或给患者使用价格高的新药,会不会产生成本压力?医务工作者看诊过程中使用新药新技术“花超了”,绩效收入会不会受影响?

  答:个别地区个别医疗机构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是支付方式改革的初衷。相反,为支持临床新技术应用、保障重病患者得到充分治疗,支付方式改革中还引入了相关规则,如符合条件的新药新技术可不纳入病种支付标准的“除外支付”规则,显著高于病种平均费用的重症病例“特例单议”规则,这些都可按实际发生的费用结算,请广大参保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放心。

  医疗问题非常复杂,医疗领域技术进步也很快,医保支付政策肯定有与医疗实际不匹配、落后于临床发展的地方。为此,国家医保局正建立面向广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意见收集机制和DRG/DIP分组规则调整机制,以医务人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和客观发生的医疗费用数据为基础,对分组进行动态化、常态化的调整完善,定期更新优化版本,充分回应医疗机构诉求,确保医保支付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511/c14739-40233469.html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