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409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4-09
柳叶刀对59个国家70个地点的数据研究显示:18-49岁的人群每年接受教育会使死亡率风险降低2.9% 上海交通大学贾伟等团队首次揭示调控自噬保护突触,改善抑郁症新机制 Cell子刊:邱满堂/王洁/李运团队发现肿瘤内细菌产生丁酸盐,促进肺癌转移
2024-04-08 网易健康
人民网北京4月8日电 (记者孙红丽)春风又至,今年的飞絮季也来了。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北京市气象局联合发布了2024年北京杨柳飞絮始期预报。中心城区和南部城区将于4月7日至10日进入飞絮期。城区东北部和西北部稍晚,于4月8日至11日开始飞絮。 北京市疾控中心今日发文提示,敏感人群接触杨柳花粉和细小飞絮后,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主要症状包括眼部瘙痒、红肿、流泪等;呼吸道表现为清水样鼻涕、鼻塞、频繁打喷嚏、喉咙瘙痒、咳嗽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气喘、哮喘等;皮肤上也可能出现干燥、红肿、瘙痒、风团等过敏症状。 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缓解症状。切勿自行用药或忽视症状,以免加重病情。此外,可登陆中国气象网网站或气象北京微信查询杨柳飞絮预报,提前做好防护。 如何对抗飞絮? 01好汉不吃眼前亏,惹不起,咱躲 和其它过敏一样,敏感人群最好脱离过敏原,白天尽可能待在室内。飞絮会持续半个月到一个月,一般中午最多,敏感人群尽量避开这个时间段外出,即便要做户外活动,也要在杨柳絮比较少的时候,比如早晨、夜晚,降雨后会大幅度缓解。 室内通风要关好纱窗,注意室内卫生,湿式清扫,必要时开启空气净化器。 02躲不了,咱防 防絮入鼻 飞絮细小,易被吸入鼻腔,之后鼻塞、鼻涩、流鼻涕、打喷嚏接踵而来,严重的甚至引发气喘、哮喘等更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或疾病。 敏感人群外出时需佩戴口罩做好防护,口罩使用时应遵照其使用说明佩戴,佩戴时必须完全罩住鼻、口及下巴,保持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密闭性越好防护效果越佳。 防絮入眼 飞絮入眼,很难清除,会导致敏感人群眼睛红肿、流泪,上面携带的大量灰尘和细菌也会入眼引发炎症。 外出时佩戴纱巾,护目镜、眼镜等,尤其是骑行外出的人,增加了飞絮迎面入眼的机会,一定要做好眼睛的防护。 包裹自己 皮肤易过敏的人群,尽量避免皮肤接触飞絮,否则皮肤瘙痒难忍,甚至红肿发炎。外出要“包裹”自己,戴帽子,穿长衣长裤,尽量避免皮肤与飞絮直接接触。 皮肤沾上飞絮后,要及时清除,最好用温水清洗,有助预防过敏或减轻过敏症状。 当皮肤出现过敏症状时千万不要抓挠,轻轻拍打、冷敷、涂止痒药可减轻症状。 03及时清洁,注意安全 1. 外出后返回应先洗手,同时清洗鼻腔和面部,及时清扫外衣上的飞絮。 2. 杨柳飞絮高发期要及时清理或喷水湿化室内飞絮,尤其是附着在电暖器等加热电器表面以及家具和地板表面的飞絮;室内可使用吸尘器及时清理。 3. 定期打扫汽车内部,及时清理飞絮和灰尘。 4.注意消防安全,严禁乱扔烟头,严禁明火引燃飞絮。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IV8C3N6R00388045.html
2024-04-09 科技日报
前不久,我国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出现了沙尘天气。沙尘天气是春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发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那么,为何春天易发生沙尘天气,我们又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全年超过7成的沙尘天气出现在春季(3月至5月),尤以4月发生最为频繁。 资料显示,形成沙尘的必要条件就是沙尘源、强风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由于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北方沙源地开始解冻,加之降水较少,难以抑制沙尘,便为沙尘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成来介绍,这个时节,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大风天气多发,容易把地表的土或沙吹起来,形成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袭来,我们该如何应对? 眼睛往往最容易受伤。如果沙尘进入眼睛并出现异物感,切忌采取用力揉搓的方式处理,应尽快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如仍有不适或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如果风沙过大,外出时最好戴上防风眼镜,避免风沙对眼睛造成伤害。 沙尘天气中,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大幅增加。这种颗粒物表面吸附着细菌和病毒等,能够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泡,增加患肺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沙尘天气空气干燥,皮肤表层的水分极易流失,补水、保湿、适当防晒是沙尘天气保护皮肤的首要功课。外出时要尽量避免沙尘直接接触皮肤,可使用一些质地轻盈、渗透力强的保湿霜,让肌肤保持水润。此外,还可使用防晒霜,在防止皮肤晒黑的同时帮助皮肤更好地抵抗沙尘侵袭。 即便身处室内,防护措施也不可少。可以使用加湿器、洒水等方法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适宜,有条件的场所建议开启空气净化器。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409/c14739-40212115.html
2024-04-08 国家卫健委宣传司
世界卫生组织将2024年世界卫生日主题确定为“我的健康,我的权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中国主题定为“人人享健康,共同促健康”。4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代表处在南京市郑和公园举行世界卫生日宣传活动,李斌副主任出席并致辞。 李斌指出,人民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实践者。健康权的保障,需要国家、社会、行业和个人共同努力。经过各方不懈努力,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人民群众当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健康中国”的根基更加牢固。中国愿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一道,为更健康的人类未来共同努力。 活动上,江苏省人民医院、世业镇卫生院、溧水区中医院、南京市健康家庭、五老村街道代表讲述了他们创新开展和参与健康促进的故事,江苏省副省长赵岩、世卫组织中国代表处代办乔建荣出席并致辞,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司局、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市卫生健康委、秦淮区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xcs/s3578/202404/9b8da
2024-04-07 中国疾控中心
为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控烟行动要求,推动省市出台全面无烟立法,建设全面无烟环境,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于2024年3月28日至29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了2024年控烟立法培训班,由山西省疾控中心和太原市疾控中心共同协办。来自20个省份、30个有控烟立法意愿或列入控烟立法计划城市的近10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参加培训人员主要来自各省市疾控等技术机构,卫生健康委、爱卫办等行政部门,以及人大、司法局等立法部门。 培训从党建与控烟立法、实现控烟立法的关键阶段及全面无烟法规要求、控烟立法过程中卫生部门与司法部门的理解支持与协作配合、推进控烟立法中的媒体行动等方面提高了全面无烟立法的能力和信心,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杭州市、西宁市、珠海市进行了经验分享,学员以省市为代表介绍了控烟立法进展和面临的挑战。最终培训完成了设定的目标,对各省市下一步控烟立法工作起到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zxdt/202404/t20240407_275665.html
2024-04-07 浙江省疾控中心艾防所
核酸检测在HIV感染诊断、血液筛查、病程评估及抗病毒治疗效果监测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并越来越受到重视。自2018年起,浙江省已实现HIV核酸检测能力在各地市的全覆盖,近年来积极支持和鼓励在重点县域和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2023年-2024年第一季度已新增8家。截至目前,浙江省共拥有35家HIV核酸检测实验室(详见图1),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119%,现分布于省疾控中心、11家地市疾控中心、16家县区疾控中心、5家医疗机构和2家第三方检验机构。 研究表明,HIV核酸检测与其他诊断方法相结合,能显著提高艾滋病的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和误诊风险,同时为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有力依据。近年来,我省HIV核酸检测实验室不断拓展公共卫生服务,尤其在艾滋病感染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方面不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补充试验的HIV核酸检测,能为HIV抗体不确定者或疑似急性期感染者提供早期诊断。根据《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第五版)的规定,从2023年7月1日开始,对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提供基线、6个月、12个月的免费病毒载量检测,之后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 未来,浙江省将持续支持HIV核酸检测实验室的高质量发展,加强技术培训和质量监控,不断提升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更好地应对艾滋病防治挑战,为实现终结艾滋病流行目标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摘引网址:https://www.cdc.zj.cn/ywpd/azbyf/ywdt/202404/t20240408
2024-04-07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4年3月7日,省卫生健康委食品处二级调研员秦健、省卫生健康发展服务中心熊晶、胡立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专家史廷明主任医师等一行来我所就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工作进行指导调研。安评所樊柏林所长、黎炎梅副所长、评价二部曲敏主任以及劲牌公司代表刘胜华、肖玲超参加会议,会议由樊柏林所长主持。 樊柏林所长代表安评所对秦健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着重介绍了我所在食品安全方面开展的工作,并对湖北省卫健委为我中心食品安全工作提供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感谢。 秦健调研员高度肯定了安评所近几年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和新食品原料风险评估方面取得的成绩。本次调研主要就各省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摘引网址:https://www.hbcdc.cn/xwdt/gzdt/10263.htm
柳叶刀对59个国家70个地点的数据研究显示:18-49岁的人群每年接受教育会使死亡率风险降低2.9% 2024-04-08 生物谷原创
《柳叶刀》的这篇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教育与健康的认知,更生动展示了教育作为生命守护神的重要角色。 几十年来,全球因各种原因导致死亡的人数比率,也就是全因死亡率正在逐渐降低,这一积极的变化可以归功于许多健康决定因素的改善,包括医疗设施的完善、技术的进步、贫困的减少、水和卫生设施的改善,以及至关重要的教育。 从古至今,我们都知道教育对一个人的意义是非凡的,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善生活,甚至是拯救我们的生命。目前,教育对健康改善的主要途径主要体现在社会、心理、经济和认知方面上的好处。因此,教育被认为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流动性的关键决定因素,而这些都是生存和繁荣的必要前提。 在过去的五十年里,全球教育程度的分布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已经对死亡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对儿童死亡率的统计中发现,母亲每增加一年教育程度可将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减少3.0%,而父亲每增加一年教育程度可将此风险减少1.6%。从宏观上看,教育对降低成年人的各种原因的死亡率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的具体程度还缺乏量化研究。 2024年1月23日,国际著名期刊Lancet Public Health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Effects of education on adult mortality: a glob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的文章,在这项研究中,作者旨在量化全球范围内教育程度提高与全因死亡率降低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中的作用。 研究人员首先彻底搜索了 Web of Science、PubMed 和 Scopus 等七个数据库,并找到了所有将全因死亡率作为结果指标、教育年限作为独立变量的研究。他们检索了自1980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16日的所有论文。最终确定了17 094条记录,其中603条符合分析条件,包括来自59个国家70个地点的数据,生成了包含10 355个观测值的最终数据集。 这份图谱揭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以世界大多数地区的教育水平为准,完成6年教育(小学水平的教育)与不接受教育相比,死亡率风险有13.1%的降低。完成12年教育(中学水平的教育)与不接受教育相比,死亡率风险降低了24.5%。完成18年教育(大学水平的教育)与不接受教育相比,死亡率风险降低了34.3%。 这就好比说,在整个18年学习期间,每增加一年的教育都会平均降低1.9%的死亡率风险。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教育对死亡率风险的影响也是不同的,18-49岁的人群每年接受教育会使死亡率风险降低2.9%,而7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年接受教育只会使死亡率风险降低0.8%。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70岁以上的年龄段,各个教育层次也均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为了更直观地呈现教育与死亡风险的较量,研究者将教育的影响力与其它众所周知的健康风险因子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相对于没有受过教育,18年教育所带来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34.3% ,与降低缺血性心脏病风险的效果旗鼓相当。未受过教育的成年人与受过18年教育的成年人相比,其全因死亡风险类似于当前吸烟者与从未吸烟者之间的肺癌发病率或死亡率。 进一步的,按年龄组分类表明,教育的保护作用在整个年龄跨度中都很显著,但在较年轻的时候效果最强,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遗传倾向、日常习惯、饮食或导致死亡的其他社会经济预测因素似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影响着个体的生死存亡。 然而,教育带来的生存优势并不会随时间消逝,而是贯穿一生,且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段内呈现出稳定的模式。 总的来说,这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全面总结了教育与成人全因死亡率之间的联系。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后,低教育程度是成人死亡率的一个危险因素。 当然,作者在解释这项研究结果时也考虑到了其局限性。首先,本综述中确定的大多数研究数据都来自高收入环境,这是由于低收入国家的数据稀缺导致的,当然,这一限制凸显了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以了解高等教育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死亡风险的影响。 总而言之,《柳叶刀》的这篇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教育与健康的认知,更生动展示了教育作为生命守护神的重要角色。它提醒我们,投资教育不仅是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更是关乎每一个个体能否在生命的马拉松中跑得更远、活得更久的重要抉择。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80348206847b.html
上海交通大学贾伟等团队首次揭示调控自噬保护突触,改善抑郁症新机制 2024-04-08 生物探索
该研究表明长双歧杆菌产生HVA,并通过含有肠道罗斯拜瑞氏菌的混合益生菌等增强HVA,可以有效缓解抑郁,调节突触完整性。 上海交通大学贾伟、郑晓皎及复旦大学刘铁民共同通讯在Cell Metabolism 在线发表题为“Gut bacteria-driven homovanillic acid alleviates depression by modulating synaptic integr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抑郁症患者和小鼠抑郁症模型中观察到肠道细菌种类减少,包括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和肠道罗斯拜瑞氏菌(Roseburia intestinalis),以及神经递质高香草酸(HVA)。 虽然肠道罗斯拜瑞氏菌不直接产生HVA,但它提高了长双歧杆菌的丰度,导致HVA的产生。这突出了肠道微生物群在调节肠道神经递质产生方面的协同相互作用。给慢性不可预测的轻度应激(CUMS)和皮质酮(CORT)诱导的抑郁症小鼠模型服用HVA、长叶曲霉或肠肠曲霉可显著改善抑郁症状。机制上,HVA通过防止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和SQSTM1/p62蛋白过度降解,保护海马神经元突触前膜,从而抑制突触自噬死亡。这些发现强调了肠道微生物代谢在调节突触完整性中的作用,并为抑郁症的潜在新治疗策略提供了见解。 抑郁症是一项重大的全球健康负担,2019年冠状病毒病大流行对精神健康的不利影响加剧了这一负担。尽管抑郁症是对公众健康的最大挑战,但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抑郁症仍未得到充分治疗。现有的临床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往往表现出有限的效果,导致重性抑郁症的复发率很高。此外,某些广泛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可能会导致或加重患者的抱怨,从而引发了与抑郁症及其治疗相关的一些负面考虑。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创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理机制。 肠脑轴促进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物之间的双向交流,已成为治疗抑郁症的一个有希望的靶点。全面了解肠道微生物与抑郁症之间复杂的分子关系对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尽管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靶点在抑郁症研究中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但特定细菌和药理学活性代谢物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功能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探索。而以前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利用微生物群或代谢物作为抑郁症的诊断指标,最近的一项研究建立了抑郁症严重程度与血清脯氨酸水平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了代谢物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然而,代谢物干预在缓解抑郁症方面的治疗效果的探索有限,需要阐明肠道微生物群、代谢和抑郁症之间的信号通路。 该研究表明长双歧杆菌产生HVA,并通过含有肠道罗斯拜瑞氏菌的混合益生菌等增强HVA,可以有效缓解抑郁,调节突触完整性。口服补充HVA联合混合益生菌鸡尾酒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潜力。这些发现强调了肠道微生物群在调节突触完整性中的作用,并为抑郁症的新治疗策略提供了见解。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82048206e0c3.html
2024-04-08 生物世界
该研究分析了近100万名患者的数据,在排除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后,在内窥镜检查前就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的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可能性比未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高出33%。 西达赛奈医学中心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 Gastroenterology 期刊发表了题为:Increased risk of aspiration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endoscopic procedures among patients with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 us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用于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司美格鲁肽等GLP-1类药物,与内窥镜镜检查后的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增加有关。研究团队建议,计划做内窥镜检查的人,应当提前几天甚至几周停止使用GLP-1类减肥药,以避免并发症。 吸入性肺炎是由吸入外来物质引起的,包括胃中的食物或口鼻分泌物。内窥镜检查是一种将管状镜子由体外经过人体自然腔道(例如口腔)送入体内,对体内疾病进行检查的方式。 基于GLP-1受体激动剂的新型减肥药物的减肥机制之一是通过减缓消化增加人们的饱腹感,从而减少进食量,而这也意味着吃进去的食物会在胃中停留的时间更长。在内窥镜检查前会被建议禁食,以降低吸入性肺炎风险,而正在使用GLP-1类药物的人可能无法在推荐的禁食时间内胃部完全排空。 论文通讯作者 Ali Rezaie 教授表示,内窥镜检查期间或之后的误吸可能具有毁灭性。如果误吸严重,可能会导致呼吸衰竭、入住ICU,甚至死亡。即使是轻微的病例也可能需要密切监测、呼吸支持,以及使用包括抗生素在内的药物治疗。因此,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预防措施来防止误吸的发生。 该研究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内窥镜检查的近100万名患者的数据。在排除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后,在内窥镜检查前就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的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可能性比未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高出33%。 论文第一作者 Yee Hui Yeo 博士表示,仅在美国,每年就有超过2000万次内窥镜检查,如果他们在检查前都停止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可能避免很多吸入性肺炎。计划接受内窥镜检查且正在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患者应该提前与医生沟通,以避免不必要和不想要的并发症。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c1b08203302c.html
Cell子刊:邱满堂/王洁/李运团队发现肿瘤内细菌产生丁酸盐,促进肺癌转移 2024-04-08 生物世界
乳杆菌属细菌是众所周知的益生菌,但最近的证据表明,产吲哚细菌(包括鼠乳杆菌)通过激活芳香烃受体通路促进胰腺癌生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邱满堂、李运及江苏省肿瘤医院王洁等人,在 Cell 子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 上发表了题为:Intratumor microbiome-derived butyrate promotes lung cancer metastasi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肿瘤内微生物组与肺癌复发相关,肿瘤内微生物组和循环微生物组DNA(cmDNA)可以预测癌症复发,肿瘤内的产丁酸盐细菌通过产生的丁酸盐促进肺癌转移,这些发现为肿瘤内微生物群与肺癌转移之间的串扰提供了证据,并提示了肿瘤内微生物群在癌症中的潜在预后和治疗价值。 异常的微生物群已成为癌症的新标志之一,并深入参与了癌症进展,而特定细菌的生物学作用可能具有环境特异性。乳杆菌属细菌是众所周知的益生菌,但最近的证据表明,产吲哚细菌(包括鼠乳杆菌)通过激活芳香烃受体通路促进胰腺癌生长。 对于肺癌,已有报道表明共生微生物群通过与髓系细胞和γδT细胞的交叉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该团队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具有不同放射学特征的肺癌具有不同的微生物组组成。识别与肺癌预后相关的新型细菌及其分子机制可能有助于开发新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以改善肺癌的生存结局。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收集了无复发生存期(RFS)较短(<3年,即肺癌复发组)和无复发生存期较长(>3年,即肺癌非复发组)的肺癌组织。通过16S rRNA测序研究了他们的微生物组组成,结果显示,复发组的肿瘤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且富集了产丁酸盐细菌。肿瘤内微生物组特征和术前循环微生物组DNA(cmDNA)可以准确预测肺癌复发。该研究还证明了肿瘤内注射罗氏菌属(Roseburia)这类著名的产丁酸盐细菌,可以促进肺癌转移。 从机制上讲,产丁酸盐细菌产生的丁酸盐通过增加H19和MMP15的表达直接促进肺癌细胞的侵袭,并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巨噬细胞的耗竭可以部分消除丁酸盐的转移促进作用。 这些发现为肿瘤内微生物群与肺癌转移之间的串扰(Crosstalk)提供了证据,并提示了肿瘤内微生物群的对癌症的潜在预后和治疗价值。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4f1c82055006.html
2024-04-08 网易健康
人人都想要衰老的速度慢一点,那应该怎么做呢?买昂贵护肤品?吃保健品?现在有研究证明,一日三餐在饮食上多下功夫,就能延缓衰老! 到底常吃哪些食物可以让自己更加年轻,留住健康的美呢?快来看看! 常吃这类食物,真能延缓衰老! 2024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陈小丽、何兴康等人在《老龄化》(Aging)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显示,摄入抗氧化饮食,延迟生物衰老,与评分最低的参与者相比,最高的参与者表型年龄减少0.52年。 那么,抗氧化饮食是如何延缓生物衰老的呢?研究人员认为,抗氧化物质主要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第一,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第二,保护端粒,减缓端粒缩短的速度,降低细胞功能障碍的风险; 第三,影响与衰老过程和年龄相关疾病的信号通路,从而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①② 也就是说,抗氧化饮食有助于延缓生物衰老。那么,抗氧化食物到底有哪些呢? 照着清单多吃点! 1.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被称为抗氧化的“铁三角”,要想延缓衰老,这三种维生素必须保障。③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冠生教授202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包括动物的肝脏、其他脏器类食物、禽蛋、鱼油、奶油、乳制品。 富含维生素A原类的食物有西兰花、南瓜、胡萝卜、豌豆苗、莴笋叶、菠菜、西红柿、辣椒等深色蔬菜,水果中以芒果、橘子、柿子等含量丰富。④ 2.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中国营养协会官网指出,维生素C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物质代谢。比如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合成,参与并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的羟化过程等。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水果有枣类、柑橘类和浆果类,如刺梨、鲜枣、酸枣、沙棘、草莓、橘、柑、橙、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蔬菜有柿子椒、芥蓝、豌豆苗、辣椒(青,尖)、菜花(花椰菜)、红薯叶、苦瓜和西兰花等。 3. 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 左小霞医生2017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推荐了9种在日常易获得的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分别为黑芝麻、葵花籽仁、核桃干、豆豉、腐竹、松子、千张、黄豆、红豆。⑤ 4. 富含花青素的食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王竹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堪比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帮助人体抗氧化,延缓衰老。紫色/蓝色水果中富含花青素,如桑葚、蓝莓、亚马逊莓、葡萄、紫薯等。⑥ 5. 富含番茄红素的食物 王竹表示,红色蔬果如番茄、草莓、蔓越莓、樱桃等,富含花青素和番茄红素。番茄红素是目前自然界中已知的最强抗氧化剂之一。而且,就拿番茄来说,颜色越红,抗氧化的番茄红素含量越高,在挑选番茄时,尽量买颜色为深红色的,饱满的。⑥ 6. 富含β胡萝卜素的食物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2023年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刊文指出,β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性。β-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橙黄色或黄色的果蔬中,比如哈密瓜、芒果等,其中,胡萝卜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⑦ 7. 富含大豆皂苷的食物 营养师钱立新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黄豆中含丰富的亚油酸,亚油酸能阻止黑色素合成,所以也是美容的“天然护肤品”。同时,黄豆中含有的大豆皂苷可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从而起到抗氧化的作用。⑧ 延缓衰老,饮食还要注意这3点! 1. 每天喝够水 2023年,一项发表在《柳叶刀》子刊的研究论文发现,饮水量不足是加速衰老的危险因素,并且罹患慢性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增加。其中,研究者将血清钠水平作为水分是否充足的标准,水分摄入越少,该指标越高。⑨ 换句话说,给身体补足水,死亡及慢病风险更低、更不容易老! 2. 别吃得太饱 浙江省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黄向荣接受钱江晚报采访时表示,人体摄入的能量越多,产生的自由基就越多,人体老化的程度就越快,相反,少吃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延缓衰老。⑩ 3. 口味不能重 日常饮食中,尽量避免高盐、高油、高糖等重口味,这些都是加速衰老的重要原因。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IV834EM2052583KJ.html
2024-04-07 网易健康
一、什么是肺结节? 1.影像学上肺内直径≤3cm的类圆形的、局灶性的密度增高的病灶,可以单发也可多发。 2.根据直径大小,可分为:微小结节<5mm,小结节5-10mm,肺结节10-30mm,肺肿物>30mm。 3.根据密度又可分为:实性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纯磨玻璃结节。 二、肺结节都是恶性的吗? 肺结节并不一定都是恶性,据统计,初次检查发现的肺结节有90%以上是良性的。 三、产生肺结节的原因 1.感染和炎症 2.肿瘤 3.疤痕组织 4.遗传因素 5.环境暴露 6.年龄 四、检查发现肺结节该怎么办? 1.及时就医 2.定期复查 3.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五、肺结节复查使用什么检查比较好? 患者:选择X线还是CT呢? 医生:要选择CT。 CT包括:普通CT、低剂量螺旋CT、高分辨CT、增强CT,又该如何选择呢? 高分辨率CT(HRCT):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能够详细评估肺结节的周边和浸润情况,探查结节的内部结构,评估血管生长状态,对肺部小结节显示更清楚,诊断更明确,尤其适用于磨玻璃结节的观察。 六、哪些人群建议选择低剂量螺旋CT检查。 《中国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指南(2023年版)》建议如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则建议参加肺癌筛查。 1、年龄介于50岁-80岁: 2、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七、肺结节的治疗与转归 永州市中心医院专家表示,在发现肺结节之后的自然病程中,依据复查随访结果,肺结节会出现多种情况: 1.吸收消散:部分肺结节在随访周期内或经抗感染治疗后出现肺部阴影的吸收和消散。 2.假性收缩:部分肺结节会缩小变实,但病情实际处于进展中。研究表明,部分切除的肺腺癌中,约有相当一部分曾出现肿瘤直径的缩小。 这种假性收缩可能和病变组织增多、成纤维细胞侵入,出现组织纤维化、肺泡塌陷有关。 3.稳定增长:肺结节体积增大、出现实性成分或实性成分较前增加。 外科手术: 热消融技术: 八、肺结节的预防 1.戒烟 2.脱离高危环境,职业暴露等 3.预防感染 4.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5.坚持锻炼 6.定期体检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IV6E3DE6051496NU.html
2024-04-07 网易健康
前不久,我们医院呼吸科接诊了一名顽固性哮喘合并肺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60岁女患者,大剂量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病情,曾一度出现病情加重,呼吸衰竭。 患者入院自诉,由于喘不上气,咳嗽,从亲戚口中打听到一种治疗气喘气急的“特效药”,服用一盒后明显好转,便开始长期服用,后面病情控制不住,加大剂量使用,目前已使用10年左右,现在还查出有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这些都是因非正规途径购买的“特效药”导致的危害,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 这一话题,带大家认识下这类“特效药”带来的危害。 一、哪些人在购买“特效药”? 在临床上,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受气急气喘折磨多年的哮喘老年病人,特别是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比如乡镇老年人群,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为了省钱或者怕麻烦,不愿意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同时也比较信任一些“土方”、“偏方”、“灵药”等。 而一些无良商家为了迎合病人,会打着“祖传秘方”、“纯天然中草药”等旗帜欺骗病人,取一些好听的名字,例如“新某灵”、“气某康”、“喘某灵”等。这些药商并不是通过正规渠道销售的。他们主要通过一些医院外的宣传单、网络宣传、集市地摊、亲戚熟人介绍等各种渠道,来进行药品信息宣传,再通过非正规途径销售给病人。由于这种特效药常常提供免费试用一盒,病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使用,开始使用确实有效,而且费用并不是很贵,之后便长期使用,还热心推荐给其他有气急气喘的亲朋好友。 二、这些“特效药”一般是些什么药?有什么成分?为什么服用初期会缓解症状? 实际上,这些患者服用的所谓治疗哮喘的“特效药”,都是非法生产的假药,药盒包装一面有字、一面完全没有内容,但有字的一面上,厂家、生产地、生产日期、产品成分、国药准字、药品追溯条形码等全都没有标注清晰,是典型的“三无产品”,这些药中往往添加了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强的松)、氨茶碱、精神类药物、可待因等,再混合玉米粉、淀粉制作的药丸和胶囊,是没有经过国家药监部门审核批准的假药。 其中,氨茶碱可以扩张气管使呼吸顺畅;激素类药物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减少哮喘病人的气道炎症反应;可待因可以起到镇咳作用;精神类药物可以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在这些假药的使用初期确实可以很快地缓解病人的症状,而激素、茶碱类药物确实也是医院治疗哮喘的常规用药,所以哮喘症状是可以缓解的,但是无医生的指导随意使用这些成分的药品危害是非常大的。 三、这些“特效药”既然含有治疗哮喘的成分,为什么会有很大的危害? 其实,这些特效药中含有大量的激素,正是这种长期大量不规范使用激素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你听过“库欣综合征”吗?主要表现为肌无力与肌萎缩、皮肤变薄、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浮肿等;长期大量使用激素,还会导致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的可以引起脑卒中、高血压性心脏病,也会诱发和加重感染;刺激胃酸的分泌,降低胃肠对胃酸的抵抗力,诱发和加重胃肠溃疡,甚至发生出血和穿孔的危险,另外还会引起骨质疏松,骨头坏死的危害。 当然,激素是一种很好的控制哮喘的药物,同时有着强大的抗炎作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使用药物。当病情稳定后激素用量是要减少的,不能直接停药,否则会出现严重的停药反应,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症状变化来调节激素的使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哮喘,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医疗机构对于哮喘一般怎么治疗?采用什么药物? 对于医生来说,哮喘可不是一个随便吃点药就能治好的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将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控制期,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间歇状态、轻度持续、中度持续、重度持续四个等级。医生结合不同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以及病人的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 治疗哮喘的药物种类比较多,第一大类是糖皮质激素:激素能有效控制哮喘气道炎症的药物,除了哮喘加重期口服激素外,缓解期患者还是推荐吸入用药。第二大类的药物是支气管扩张药物(β2受体激动剂),此类药物能有效的舒张气道平滑肌,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长效有福莫特罗、茚达特罗、沙美特罗等,短效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喷雾剂。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药物吸入使用,药物直接作用气道,药物的剂量都是以微克为单位的,这样效果好,副反应小。例如我们常见的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干粉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丙酸倍氯米松-福莫特罗气雾剂和糠酸氟替卡松-维兰特罗干粉剂。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吸入性药物必须正确使用,才能达到疗效,病人可以在医生或者药师指导下,反复练习直到能够正确使用。 另外,其他的药物还有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及强心、利尿、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的茶碱类;有支气管舒张剂组胺类药物(噻托溴铵气雾剂);有减轻过敏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缓解气流受限、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白三烯调节剂(孟鲁司特钠)和一些生物靶向药等等。 五、哮喘能治愈吗?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哮喘不能根除,但经规范治疗,完全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但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哮喘四季都可能发作,患者日常应注意避免油烟、油漆等刺激性气味的刺激,避免过敏原,避免吸入冷空气,避免接触猫、狗、鸟等,外出尽量佩戴口罩。一旦发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IV5PRT1I0514R9P4.html
2024-04-08 央视新闻客户端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当地时间4月5日在其“健康警报网络”发布消息,介绍了有关美国近日报告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病例的最新情况,包括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病毒测序、防控措施等。 美疾控中心本月1日报告了一例人感染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病例。据美疾控中心5日的最新通报,这名感染者是得克萨斯州一家商业奶牛场的一名农场工人,于3月底出现结膜炎,随后被确认H5N1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据分析,此人在与疑似感染病毒的奶牛接触后被感染。这一地区曾有牛和野生鸟类感染H5N1病毒的报告,但此前并没有过该病毒从奶牛传播给人的病例报告。 这名感染者除结膜炎外无其他症状,已被建议隔离并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目前尚未发现H5N1病毒从奶牛或禽类传播给人的其他病例,也没有发现H5N1病毒的人际传播。 美疾控中心报告说,他们对从这名感染者的样本中提取的H5N1病毒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将其与牛、野生鸟类和家禽等动物体内提取的H5N1病毒测序进行比对。结果发现,与牛体内的H5N1病毒序列相比,这名感染者体内的H5N1病毒序列发生了微小变化,但两者均未出现会使病毒更适于感染哺乳动物的变化。此外,感染者体内的H5N1病毒序列中也没有出现与抗病毒药物耐药性相关的标记。 目前,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正在美国的野生鸟类中传播,并出现了与之相关的家禽感染和散发哺乳动物感染报告。美疾控中心说,目前H5N1病毒对公众健康造成的风险较低,但如果由于工作等原因接触了被感染的鸟类、牛或其他动物,就会面临较高感染风险。美疾控中心还发布了临时版本的禽流感预防、监测和公共卫生调查建议。 据美疾控中心介绍,自1997年以来,全球20多个国家累计报告了900多例散发的人感染H5N1病毒病例,临床症状既有结膜炎、上呼吸道症状等轻症,也有肺炎、多器官衰竭等重症甚至死亡。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IugwyVKgk
2024-04-08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塞拉利昂共和国一款名叫“库什”(Kush)的毒品泛滥已久。最近几个月,首都弗里敦已有数百名年轻人因其引起的器官衰竭而死亡。综合英国广播公司和《每日邮报》报道,塞拉利昂总统比奥4日发表全国广播,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了该国打击毒品的计划。 据报道,“库什”是一种致人成瘾的精神药品,由多种物质制成,包括有毒化学品、草药、大麻,但其主要成分之一是磨碎的人骨。骨头中含有微量的硫,据称可增强药物的效果。约6年前,它首次出现在塞拉利昂,能够引起持久的催眠快感,使人在几个小时内都“飘飘欲仙”、脱离现实。总统比奥称该毒品是“死亡陷阱”,已造成“生存危机”。目前,塞拉利昂已加强墓地的安全措施,以阻止制毒者从坟墓中挖掘骷髅。 在塞拉利昂,人们经常看见一大群年轻人坐在街角,他们的四肢因“库什”侵蚀而肿胀。一名正在接受治疗的瘾君子形容道:“毒品把我牢牢地控制住了,我离不开它。” 塞拉利昂精神病医院表示,“库什”还会对心理健康造成损害。2020年至2023年间,因“库什”相关原因导致入院的人数激增近40倍。其中,绝大多数是18至25岁的年轻男性。 “‘库什’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毒品,就像海洛因或可卡因一样,它的药性很强,价格便宜,很容易获得。但国家对该毒品销售的监管和控制薄弱,导致它在西非变得很普遍。”塞拉利昂精神病学教学医院介绍。 目前,塞拉利昂全国只有一所戒毒康复中心,而且只有100张左右床位。比奥表示将成立国家毒品和药物滥用特别工作组,由总统顾问小组监督,每个地区都将设立中心并配备专业人士,为瘾君子提供护理和支持。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IuejsqzNg
2024-04-08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法国总理阿塔尔6日宣布,对于那些预约就诊却最终“爽约”的病人,政府将对其收取5欧元的罚款,以此来优化就医服务。 据法国《费加罗报》6日报道,法国政府希望从明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措施。若病人无故爽约或未在就诊前24小时取消,将被处以5欧元的罚款。当事医生可决定是否收取费用。 报道称,每年法国就诊患者中“无故爽约”的情况高达2700万次。阿塔尔表示,“我们不能允许这样(放鸽子)的情况发生。”据统计,若法国采取这种“爽约处罚”措施,将有可能增加1500万至2000万次就诊机会。 因攻读医学学位难度大,法国近1/3的医学生会在一年级被淘汰。阿塔尔宣布,就读医学院二年级的学生名额将从2017年的8150个放宽到2025年的1.2万个。有官员认为,因培养医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该举措的成效要到2035年才能显现。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Iud1YwiGw
2024-04-09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记者 赵文君)记者8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鼓励特殊食品企业清晰显著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特殊食品包括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作为预包装食品,关乎“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针对消费者反映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字太小、颜色浅、藏得深”等问题,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推动食品企业积极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方便消费者清晰辨识。 特殊食品企业应该结合公告和《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识指南》要求,在最小销售包装的主要展示版面显著标注,其位置应当清晰明显、描述准确、易于查找。在字体方面,鼓励使用最小高度不小于3毫米、高度与宽度之比不大于3:1的文字、数字、符号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并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明确标注。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409/c14739-40212156.html
2024-04-09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4月8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创新性人类神经元模型,详细模拟了tau蛋白聚集体在大脑内的传播,这一过程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叶痴呆症患者认知能力下降。新模型有助科学家找到可能阻断tau蛋白传播的新治疗靶点,是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相关论文发表于5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细胞》杂志。 研究人员指出,目前尚没有任何疗法可阻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tau蛋白聚集体的传播。他们开发的tau蛋白传播人类神经元模型克服了以前模型的局限性,揭示了药物开发新治疗靶点。 人类多能干细胞可发育成身体的任何细胞,包括神经元,用于模拟大脑疾病。但此前科学家几乎不可能对这些年轻神经元中的tau蛋白传播进行建模,因为tau蛋白是在衰老大脑内持续传播的,长达几十年。 鉴于此,研究团队使用CRISPR技术修改了人类干细胞基因组,促使它们表达与衰老大脑相关的tau蛋白。他们发现,这个模型在几周内模拟出tau蛋白在神经元内的传播。 为阻止tau蛋白传播,研究团队使用CRISPR技术使1000个基因失活,以确定它们在tau蛋白传播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其中有500个基因对tau蛋白丰度有重大影响。 研究团队表示,CRISPR技术使他们能够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比如,他们首次发现了UFMylation级联反应与tau蛋白传播的联系。UFMylation涉及UFM1蛋白与其他蛋白的连接。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组织的尸检研究发现,UFMylation过程存在异常改变。该团队还在临床前模型中发现,抑制UFMylation所需的酶阻断了tau蛋白在人类和小鼠模型神经元中的传播。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409/c14739-40212136.html
2024-04-09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4月7日电 (记者张佳欣)一种电子袜子可以检测到与糖尿病和血液循环不良有关的不健康走路方式,有望预防足溃烂和截肢。这项研究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科学大会EHRA 2024上首次提出,将使许多腿部动脉阻塞的糖尿病患者受益。 韩国光州忠南国立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表示,糖尿病会影响人们行走的方式。糖尿病患者倾向于将压力施加在足部的跖骨区域,而不是脚后跟。这种走路方式会加剧足部溃疡,进而可能会感染并导致截肢。使用电子袜子及早发现行走问题,将使患者能矫正不健康的行走方式,防止严重足部问题。 这项研究利用一种装有传感器的袜子来检测其能否区分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研究招募了20名糖尿病患者和20名健康人。所有参与者在站立和行走时分别穿电子袜子40秒,以测量心率并评估脚上的压力分布。在穿袜子的同时,参与者还通过戴在手腕的小贴片和粘在胸部的单电极进行了心电图评估。心电图是心脏病学测量心率的黄金标准工具。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电子袜子能准确测量心率,与心电图的数值几乎相同。压力测量显示,该袜子能准确识别糖尿病和血液循环不良的患者。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409/c14739-40212129.html
2024-04-09 人民网-人民日报
调查发现,由于针对家庭过期药品目前尚未有健全的回收处置体系,药品过期后随意丢弃现象较为普遍。 药品浪费不仅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由此产生的过期药品也给社会带来副作用。过期药品如果继续服用,会让身体产生不可预知的反应,一些挥发性强的过期药品也可能成为过敏原;乱扔过期药品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比如药品分解溶解后,会严重污染土壤和水源。另外,如果过期药品被不法商贩回收,再次转卖到患者手中,会危害民众健康与生命安全。 造成药品浪费的原因不少,比如家庭盲目囤药、包装剂量过大等。遏制“药盒里的浪费”,要避免盲目囤药,引导公众科学合理购药用药;对医院处方开药行为严格规范;进一步推进药品拆零销售,鼓励小包装药品;等等。除此之外,还要解决过期药品处理难题。要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建立科学回收处置体系,健全过期药品管理长效机制,出台相应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消费者参与过期药品回收。比如,畅通过期药品专门回收渠道,规范集中处理流程。 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节约药品资源遏制药品浪费的实施方案》,从药品生产、临床用药、药品流通、宣传引导、废弃药品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其中明确提出,推行药品适宜包装;规范废弃药品收集销毁;医师要坚持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开具处方;提升公众理性购药、科学备药、合理用药、节约药品的意识;等等。只有凝聚各方合力,多措并举、疏堵结合,建立长效机制处置家庭过期药品,才能标本兼治遏制“药盒里的浪费”。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409/c14739-40212031.html
2024-04-08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4月8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厦门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不少人在发烧咳嗽时,容易联想流感、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新冠等,其实腺病毒也可能是元凶之一。 什么是腺病毒? 腺病毒并非新型病毒,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有A到G共7个亚组,不同型别可引起不同部位的感染。 有何症状?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表现为急性发热起病,同时伴咳嗽、咳痰、咽部不适、咽痛等;还可出现腹泻、乏力、恶心、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少数患者出现头痛、头晕、膀胱炎、眼结膜炎(红眼)、脑炎等;患者病程1-14天(平均5-7天),多数呈自限性。 部分患儿临床表现重,肺外并发症多,重症病例易遗留慢性气道和肺疾病,是目前造成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等患者感染后引发严重疾病的风险较高,可出现重症和危重症,甚至死亡。 如何传播?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主要表现为隐性感染、急性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大多症状轻微或无明显症状。 经接触传播:手接触被腺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未经清洗而触摸口、鼻或眼睛等部位。 粪口途径传播:接触腺病毒感染者的粪便。 这种病毒的传染性较强,不只是儿童,各年龄段人群都普遍易感,尤其是在密闭、拥挤和潮湿的环境常可引起暴发流行,如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室内游泳场所等。 如何防治? 目前国内尚无针对人腺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临床上以对症支持、免疫调节治疗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为主,也无可供普通人群使用的腺病毒疫苗。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多数呈自限性,如临床症状不严重可自行痊愈,如病情不见好转,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咳嗽、气促等严重症状,建议尽早去医院就诊。 要预防腺病毒感染,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类似应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加强室内通风等。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408/c14739-40211549.html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