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227

发布时间:

2024/02/27

浏览次数:

3506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2-27

 

内容导读

 

 

热点追踪

 

开学季,4步助你开启健康生活方式

2024-02-26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226日电 (记者乔业琼)又是一年开学季,广大中小学生们结束了假期生活,回到了校园,开启新的学习之旅。在开学季,如何更好地开启健康生活方式?国家疾控局发布相关提示。

预防近视,呵护明亮双眼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和近视。为了预防近视,需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近视的发生。

首先,控制电子屏幕使用。尽量减少持续注视电子屏幕的时间,如手机、电脑等。多阅读纸质书籍,并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其次,增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骑自行车等,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远眺的机会。体育锻炼也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对眼睛健康有益。再次,注意环境照明。确保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有适宜的照明,避免在昏暗或强烈的光线下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最后,定期眼科检查。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近视问题。如果已经被诊断为近视,要定期配镜,确保视力矫正。

控制体重,避免营养失衡

饮食不规律和运动缺乏容易导致学生体重增加,进而引发超重肥胖。过度饮食控制可能造成营养不足。因此,要尽快调整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预防超重肥胖或营养不足的发生。

一是注意合理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摄入的同时,控制总热量,避免暴饮暴食。二是增加运动量。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可以选择喜欢的运动方式,坚持下来,让运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三是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睡眠不足,有助于调节身体代谢和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

注重体态,保护脊柱健康

保持正确姿势是保护脊柱健康的关键。需要做到:强化锻炼与户外活动。多参与各类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同时,经常参与户外活动,让身体得到全面锻炼;注意日常姿势,保持健康体态。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弯腰或扭曲身体;定期休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导致肌肉疲劳和脊柱压力增加。要经常起身活动,做一些伸展运动,缓解肌肉紧张。

关注心理健康,培养阳光心态

学习压力过大和人际关系紧张等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为了维护心理健康,需要做到:保持积极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寻求解决方案。可以尝试进行心理暗示或自我激励,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力;加强沟通交流。与家人、朋友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寻求支持和帮助。可以经常与家人或朋友聚会,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培养兴趣爱好。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或社团,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可以转移注意力,减轻学习压力,增加快乐和满足感;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感到情绪低落或焦虑,可以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帮助。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会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帮助走出困境。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226/c14739-40183540.html

 

 

返回目录>>

 

预防校园传染病,专家提示注意这些问题

2024-02-27    人民网

 

近日,多地疾控中心发布提示,目前仍处于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要警惕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现在各地迎来开学季,广大中小学生陆续返校,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将呈现哪些特点,如何做好预防?对此,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张维燕。

张维燕表示,春季常见的校园传染病有:呼吸道传染病,比如新冠和流感;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比如感染性腹泻;发热伴出疹的传染病,比如手足口、水痘、麻疹、猩红热等。

“前一段时间流感比较流行,人群普遍易感。学生由于集体活动相对比较聚集,有孩子感染就容易造成传播。此外,大家对接种流感疫苗的接受度不太高,也是造成流感容易流行的原因之一。”张维燕分析。

“同样是感染流感,大部分接种过疫苗的孩子明显病程更短,恢复更快。”结合门诊情况,张维燕提示,接种疫苗是降低感染流感的重要途径,尽管接种疫苗后难以完全杜绝感染,但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因此建议在流感季节来临前进行流感疫苗接种。

“现在很多学生都养成了勤洗手、勤通风的习惯,在咳嗽、打喷嚏时,也有意识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并及时洗手。”张维燕表示,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对预防校园传染病起到了积极意义,就目前情况看,大部分校园传染病流行的风险并不高。

预防校园传染病,提高自身抵抗力也是重要的一环。“但值得注意的是,肥胖和缺乏锻炼正在日益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张维燕表示,在接诊过程中,孩子饮食不健康、不合理状况比较多,肥胖比较常见,体育运动又比较少,导致抵抗力弱,容易感染疾病。

数据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大概是10%。“开学之后孩子学习压力大,运动时间相对减少,家长要督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避免久坐。既可以增强孩子免疫力,还能缓解孩子学习压力,避免孩子处于亚健康状态。” 张维燕说。

“处于急性感染期的儿童青少年,不建议进行运动锻炼,应尽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张维燕补充说。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227/c14739-40184137.html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药品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则》出台

2024-02-26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226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国家药监局网站消息,日前,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则》(国药监法〔202411 号),自202481日起施行。2012年印发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则》(国食药监法〔2012306号)同时废止。

《药品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则》共六章五十四条,重点在四个方面对药品监管行政处罚裁量工作进行了完善。

一是完善了裁量情形。进一步细化了从重、从轻、不予、免于处罚和情节严重的情形,对《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结合药品监管实际,明确了具体含义、认定情形、判定的主要因素,回应了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基层执法人员和企业等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二是规范了裁量程序。强化了裁量遵循依法、全面、客观取证原则,应充分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强调了依法举行听证、进行集体讨论、说明裁量理由等程序。

三是明确了裁量基准制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各地药品处罚裁量基准的制定程序和规则,对制定裁量基准的原则、要求和程序作出规范,充实了罚款额度的确定、处罚到人的范围和违法所得的计算等内容。

四是强化了裁量监督。要求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裁量监督机制,推进典型案例指导,及时纠正违法或明显不当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或行为,持续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使。

《药品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则》的制定和发布,对药品监管部门准确适用《行政处罚法》和药品监管“两法两条例”,指导基层执法人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全国药品监管执法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为企业营造公平正义的监管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226/c14739-40183419.html

 

 

返回目录>>

 

国家药监局举办医用手术机器人专题培训

2024-02-26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226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国家药监局网站消息,223日,国家药监局举办医用手术机器人专题培训。参训人员就医用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等问题及如何创新监管、加快高端产品上市步伐、有效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等进行了讨论交流。

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景和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以加快推进高端创新医疗器械上市为重点,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政策,持续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国家药监局将继续开展系列专题培训,深入研究针对性政策措施,加快推动一批标志性高端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早日上市,更好满足公众健康需求。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226/c14739-40183421.html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中心健教所获2023“典赞·科普江苏”年度十大科普短视频荣誉

2024-02-27    江苏省疾控中心

 

  20241月,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正式发布了2023年度“典赞·科普江苏”评选结果。中心健康教育所创作的《“关注健康素养、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系列科普短片成功入选年度十大科普短视频。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关注健康素养、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系列科普视频包含《一切都没有你的健康重要》《观影戴口罩》《少饮酒、不酗酒》《生活作息要规律》《烟草与健康不可能并存》5个短片,以诙谐幽默的方式生动演绎了大众当前常见的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错误防护习惯,同时结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相应知识点对公众进行了科普传播,带领大家从一件小事做起,树立起“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据悉,“典赞·科普江苏”活动盘点年度具有影响力的科普人物和作品传播典范,旨在积极推动全社会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重视科普的浓厚氛围,助力江苏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作示范,为进一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做出贡献。此次荣誉是对中心健教所健康科普与传播工作的高度肯定,今后也将继续创造出更好的健康科普作品,不断焕发科普活力。

    摘引网址:https://www.jscdc.cn/zxzx/zhongxinzixun/202402/t20240226

 

 

返回目录>>

 

联合指导 推进医防融合艾滋病丙肝防治工作

2024-02-26    浙江省疾控中心艾防所

 

继年初省市县三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与浙大一院就艾滋病丙肝病例管理工作进行协调后,2024220日,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疾控中心业务人员再次赴浙大一院,督促和指导其落实艾滋病丙肝防治相关工作要求。

省疾控中心人员就《浙江省艾滋病重症疑难病例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初稿)》文件进展及方案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与浙大一院感染科进行沟通和讨论,确定接下来首要工作内容为在浙大一院既往随访治疗管理病例的梳理,对其数据上报情况进行比对和核实,建立、完善病例档案。

杭州市上城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对艾滋病、丙肝信息系统需要上报的信息内容及具体操作进行演示和现场指导。相关业务人员就浙大一院感染科医生、护士提出的艾滋病和丙肝病例随访、治疗及信息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同时,要求浙大一院加强院内工作流程管理,尽快确定相关责任人、明确职责,切实发挥省级艾滋病丙肝诊治技术指导中心的作用。

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和浙大一院业务人员一致认为,今后要继续加强沟通协调,保持信息畅通,共同推进医防融合艾滋病丙肝防治工作。

摘引网址:https://www.cdc.zj.cn/ywpd/azbyf/ywdt/202402/t20240226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Mol Cell:免疫系统中的“兼职”蛋白或有望成为开发

新型自身免疫性疾病疗法的潜在靶点

2024-02-26    生物谷

 

研究结果表明,IκBζ或能作为一种转录辅激活因子,其能在免疫细胞的诱导基因中扩增并整合NF-κBPOU转录因子的输出。

我们的免疫系统非常强大,其能快速组织细胞群来消灭体内的威胁,但有时其也会击中错误的目标。诸如狼疮和多发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是由于免疫细胞错误地攻击机体自身的组织和器官所引发的,目前针对这些疾病迫切需要新型疗法和治疗性靶点。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Cell上题为“IκBζ is a dual-use coactivator of NF-κB and POU transcription factor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冷泉港实验室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偶然发现了一种隐藏在我们视野下的潜在治疗性靶点。研究者发现,一种在免疫学领域被广为研究的蛋白IκBζ或许就含有一种被忽略的序列,而这一序列能激活免疫细胞中的关键蛋白,尽管名为OCA肽段的序列很小,但对其靶向作用却会对让免疫细胞陷入混乱之中产生重大影响。

多年以来,科学家们都知道IκBζ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控制NFκB蛋白,NFκB对于诱发机体免疫反应至关重要,但事实证明,IκBζ或许具有双重功能。研究人员发现,IκBζ还能激活名为POUs的另一个重要的免疫蛋白家族,而且还是通过OCA肽段来完成的,激活这两种免疫反应或能确保机体对入侵的危险快速做出反应,而这就是机体天然防御的重要标志。

研究者Vakoc说道,大多数时候机体免疫系统都处于受控状态,但一旦病原体入侵机体,免疫系统就要快速适应,并在几秒内做出反应消灭细菌、入侵的病毒,甚至癌症,这时候时间就是生命。那么为何进化会赋予IκBζ扮演着兼职的角色呢?研究者推测,其或许与机体免疫系统执行大量工作任务有关,尽管免疫细胞能激活很多相同蛋白,但每个细胞都有自己的职责,IκBζ的二元性或许就能为机体的防御者提供快速转变角色的多功能特性。

进化通常会在生活中找到创造性和有效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研究者认为,OCA肽段或能允许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利用正确的基因快速产生反应,这都是机体中不同细胞的个体化免疫反应。这一研究发现或许为未来科学家们开发治疗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免疫疗法奠定一定的基础,由于OCA肽的定义非常明确,且在很多免疫细胞中都被发现了,因此其或许就会成为主要的药物靶点,而这也是研究人员下一步要研究的目标。

通过其OCA肽段来靶向作用IκBζ有望对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非常有趣的影响,且其具有高度的细胞类型特异性效应,未来研究人员将会进一步深入探索这一问题。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IκBζ或能作为一种转录辅激活因子,其能在免疫细胞的诱导基因中扩增并整合NF-κBPOU转录因子的输出。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b1598141e902.html

 

 

返回目录>>

 

Science子刊:余家阔/聂广军团队开发仿生纳米药物,用于骨关节炎治疗

2024-02-26    生物世界

 

研究结果证明了使用软骨细胞膜包被的纳米颗粒来改善抗骨关节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功效的可行性,为改善骨关节炎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实现更有效的长效治疗。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余家阔团队合作,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上发表了题为:Chondrocyte membrane-coated nanoparticles promote drug retention and halt cartilage damage in rat and canine osteoarthritis 的研究论文,在骨关节炎治疗纳米药物库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骨关节炎(OA)缺乏有效的疾病缓解治疗,部分原因是难以将治疗药物输送到致密和无血管的软骨组织。该研究使用软骨细胞膜载药纳米颗粒,增加纳米颗粒与软骨的相互作用,能够将纳米颗粒在体内大鼠膝关节中至少保留了34天。在大鼠和犬损伤诱导的骨关节炎模型中,这些纳米颗粒释放的Wnt通路抑制剂有效改善有效改善了关节病理性表现并减缓了软骨组织的退变。这些发现支持进一步开发仿生软骨细胞膜纳米颗粒用于向软骨组织的药物递送和骨关节炎治疗。

受软骨细胞-基质相互作用启发,研究团队基于细胞膜纳米技术巧妙的将含有软骨细胞黏附受体的天然细胞膜修饰在载药纳米颗粒表面,构建了模拟软骨细胞的纳米药物库(CM-NP)。实验结果显示,CM-NP模拟了软骨细胞的特性,能够特异性黏附于退变软骨,并在软骨组织内长时间滞留。

体外实验表明,载有Wnt通路抑制剂AdavivintCM-NPCM-NP-Ada)有效抑制了软骨的炎症分解代谢活性。在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犬模型中,CM-NP-Ada有效改善了关节病理性表现并减缓了软骨组织的退变。

这些结果证明了使用软骨细胞膜包被的纳米颗粒来改善抗骨关节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功效的可行性。这项研究为改善骨关节炎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实现更有效的长效治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联合培养博士生邓荣辉、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瑞芳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赵瑞芳副研究员、聂广军研究员和余家阔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支持。

聂广军团队长期致力于利用细胞膜-纳米技术增强多种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通过肿瘤细胞膜与细菌内膜的共同递送,制备成个性化的杂合膜纳米肿瘤疫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1Nature Protocols 2022;利用中性粒细胞膜中和炎症因子的特性及微针经皮递送系统,用于炎症性疾病的广谱抗炎治疗(Nano Today 2023;提出利用血小板膜纳米海绵对抗血小板药物特异性逆转的策略(Circulation Research 2023)等。

余家阔团队长期致力于骨与关节伤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通过生物力学、结构及生化刺激的协同作用构建异质性工程半月板(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9);利用DNA水凝胶抗摩擦系统提升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疗效(Advanced Materials 2021);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Tnnt3表达从而减缓软骨退变(Nano Letters 2023)等。该工作是两个团队互补优势,深层次合作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渗透及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重要性。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5a2814805d8.html

 

 

返回目录>>

 

《自然》:癌症免疫治疗新突破!

迟洪波团队发现决定T细胞命运的三个检查点,有望重塑癌症免疫治疗

2024-02-26    奇点糕

 

基于本研究的发现,有望开发出重编程瘤内T细胞,提升免疫治疗效果的药物。

由美国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迟洪波领衔的研究团队,在顶级期刊《自然》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1],让我们对瘤内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化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他们基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绘制了有史以来最完整的肿瘤内T细胞转录因子图谱,发现了调控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的三个检查点。他们还证实,耗竭前体T细胞(Tpex)退出静息状态并往中间型终末耗竭T细胞(Tex)分化,以及让中间型Tex保持分化增殖状态,是免疫系统抗肿瘤的关键。

迟洪波团队认为,他们这项研究成果为改善免疫治疗效果搭建了一个系统的框架。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的周培培、史豪和黄宏龄是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李白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其实T细胞的分化过程与此类似。

位于“山巅”的前体T细胞是源头,而“奔流入海”的耗竭T细胞则是结局。理想的T细胞位于二者之间,这些T细胞分化程度足够,但又不过分,因此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和有效的抗癌活性,且能积极响应免疫治疗。

然而,T细胞一旦进入肿瘤,就会被微环境中的各种分子调控,迫使T细胞进入终末耗竭状态,很快就失去抗癌的能力,且不再响应免疫治疗。因此,要想重振免疫系统的抗癌能力,就得像肿瘤一样了解T细胞的分化,然后操纵T细胞的分化方向。

遗憾的是,科学家并没有完全弄清楚上述问题。

为了搞清楚T细胞分化的过程,迟洪波团队决定借助于单细胞CRISPRscCRISPR)技术,搞清楚T细胞进入肿瘤后的命运走向。他们的筛选围绕180个转录因子(TF)展开,共涉及42209T细胞,其中就包括TpexTex

之前的研究表明,Tex是肿瘤内细胞毒性T细胞的主要群体,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不过它们会逐渐失去增殖能力,而且它们不响应现有的免疫疗法。而Tpex可以响应免疫治疗,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处理下,会分化成Tex抗癌。因此,接下来迟洪波团队重点就研究了TpexTex分化的调节机制。

他们发现,这个分化轨迹大概是这样的:从耗竭前体样状态1Tpex1),分化出Tpex2,再分化出终末耗竭样状态1Tex1),最后是Tex2。在肿瘤进展过程中,Tex2细胞比例持续增加,而两种Tpex细胞状态减少。

首先是Tpex1Tpex2的转变。他们发现这个过程受Ikzf1基因调节,Ikzf1的缺失会导致Tpex1不能从静息状态退出,也就抑制了Tpex1Tpex2的转变。这带来的后果是Tpex细胞积累和Tex细胞减少。

从分子机制上来说,Ikzf1的缺失导致它编码的蛋白IKAROS减少,与干性相关的TCF-1就失去了抑制因子处于激活状态,促使Tpex1处于不活跃状态。简单来说,Ikzf1基因的表达是Tpex1Tpex2转变的关键。

正因为如此,Ikzf1基因缺失的T细胞不响应抗PD-L1抗体。即使此类T细胞在肿瘤中含量很高,它们也不会增加抗肿瘤效果。

迟洪波团队分析数据发现,Ets1是最主要的负调控因子之一。Ets1缺失与Tex1细胞扩增,以及Tpex细胞比例降低密切相关。

而且瘤内Ets1缺失的T细胞还显示出与效应功能、细胞毒性和增殖相关的标志物表达增加。从机制上看,Ets1缺失T细胞的BATF活性增强,而BATF是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功能的有效调节因子。因此,是ETS1-BATF轴在调节Tpex2Tex1的转变。

正如预料的那样,Ets1缺失联合抗PD-L1抗体会增强抗肿瘤效果。人体肿瘤样本也表明,ETS1的水平与免疫治疗的效果负相关。

迟洪波团队发现Rbpj的缺失会上调T细胞的增殖特征,阻止Tex1Tex2转变,选择性地导致Tex1积累。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类肿瘤样本中,他们也发现功能障碍的T细胞中Rbpj表达水平最高,而且CD8阳性T细胞中Rbpj低表达与免疫治疗临床反应增强有关。

从细胞的表性来看,在Rbpj缺失的T细胞中,表达GZMBIFNγ细胞占比和数量都增加,而且穿孔素和其他效应相关分子的表达也上调,这表明此类细胞的细胞毒性和效应特征增强。从机制上来说,Rbpj缺失缺失后,IRF1活性增加是Tex细胞增殖和抗肿瘤作用增强所必需的。

小鼠实验也表明,Rbpj缺失联合抗PD-L1抗体会增强抗肿瘤效果。

Rbpj缺失联合抗PD-L1抗体会增强抗肿瘤效果

总的来说,迟洪波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让我们搞清楚了瘤内T细胞的分化过程,他们发现的那三个T细胞分化检查点对于改善癌症的免疫治疗有重大意义。

未来,基于本研究的发现,有望开发出重编程瘤内T细胞,提升免疫治疗效果的药物。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b78180136193.html

 

 

返回目录>>

 

CELL RESEARCH40赫兹灯光闪烁通过皮质腺苷信号促进睡眠

2024-02-26    网络

 

本研究揭示了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新型非侵入性疗法,并可能对其他神经精神疾病产生更广泛的治疗影响。

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节策略,光刺激已被证明具有缓解抑郁症1,2 失眠症3 和阿尔茨海默病(AD4 动物模型中各种病理变化的潜力。据报道,40 赫兹闪烁会改变神经免疫信号转导和神经调节剂,并且许多脑细胞类型的基因表达谱在暴露后会升高。腺苷是平衡睡眠需求的生理调节剂,可以促进睡眠。然而,40 赫兹光频闪烁效应的具体神经化学基础仍未确定,这也是造成 40 赫兹光频闪烁效应多变的原因之一。

近段时间,来自温州医科大学眼科学与眼视光学院的Xuzhao Zhou教授及团队将ENT2介导的V1腺苷信号转导定义为40赫兹闪烁诱导睡眠的神经化学基础,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失眠治疗方法,旨在确立ENT2介导的V1腺苷信号转导是40赫兹闪烁诱导睡眠的神经化学基础,并揭示了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失眠治疗方法,具有潜在的广泛治疗意义。

结果显示,40 赫兹的光闪烁触发了 LFPs 的神经节律性波动,观察到的伽马振荡变化和细胞外腺苷水平的增加主要发生在初级视觉皮层。细胞外腺苷水平的增加是由 AMPK 磷酸化的增加引起的。γ 振荡引起的高细胞代谢与腺苷生成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腺苷信号系统成为 40 Hz 光频闪烁生物效应的独特而关键的神经化学基础。

该研究还发现 ENT2 40 Hz 光频闪烁对睡眠控制的治疗作用的关键分子调节因子,因为基因缺失 ENT2会消除光频闪烁对细胞外腺苷生成以及睡眠诱导和维持的频率特异性影响。该实验测量出小鼠在SWSREMS中花费的时间增加,证明了40赫兹光频闪烁对睡眠诱导的影响。且40 赫兹光频闪烁刺激不会影响失眠儿童的深度睡眠和浅度睡眠比例,这表明 SE 得到了改善,不会出现明显的睡眠反弹或副作用。

初级视皮层对 40 赫兹闪烁的反应所产生的胞外腺苷由 ENT2 介导

总之,本研究揭示了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新型非侵入性疗法,并可能对其他神经精神疾病产生更广泛的治疗影响,40 赫兹闪烁光具有特定的睡眠诱导和睡眠维持效果,40赫兹闪烁光疗法在治疗时差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065e8143107a.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常穿黑色内衣易患癌?别信,假的!

2024-02-27    科技日报

 

  黑色是纺织服装产品最常见的颜色之一。不过,最近网传“常穿黑色内衣易患癌”。

  那么,这一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

  大部分国家已禁用有害染料

  “包括黑色染料在内,目前我国纺织行业使用的染料,主要为化学合成染料。该类染料本身没有毒性。”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工程师宋立丹说。

  资料显示,偶氮染料是目前占比较大的化学合成染料,常被用于多种天然和合成纤维面料的染色和印花中。“偶氮染料本身无毒,可是一小部分偶氮染料会与人体代谢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还原反应,释放致癌芳香胺类物质,损害人体健康。”宋立丹说。

  不过,这部分偶氮染料已经被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禁止使用。我国国家强制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18401-2010)明确规定“禁用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在我国市场销售的纺织服装产品必须符合该强制标准的规定。黑色纺织服装产品同样适用以上规定,故质量合格的黑色衣物是安全无害的。”宋立丹说。

  选购时要注意产品标识

  一些消费者反映,有的黑色纺织服装产品,穿着后会把皮肤“染”黑。宋立丹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生产中衣物水洗不充分导致染料残留;二是产品染色牢度不达标,在汗液浸泡下或与皮肤摩擦过程中,色彩转移到皮肤上。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18401-2010)规定了5种染色牢度等级,并提出婴幼儿纺织产品应符合A类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至少应符合B类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至少应符合C类要求。

  宋立丹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服装产品时要选达到A类或B类要求的产品,购买婴幼儿纺织品时则要选达到A类要求的产品。

  除此之外,网上还有人提出“品质差的面料通常被染成黑色,以掩盖面料上的瑕疵”。这一说法靠谱吗?

  宋立丹说,目前现代纺织产业的面料织造已经实现大规模自动化和智能化,相关企业对面料品质的管控水平也已大幅提升。部分企业已经应用人工智能视觉检验技术实现面料质量的在线监控。

  “一卷布从织造到染色完成,具体到布用什么织造结构、染什么颜色,企业都会在设计阶段定好。在织造过程中,企业会对每个环节进行质检监测,以提高品质、降低瑕疵率。”宋立丹说,现阶段几乎不可能存在将次品面料染黑的情况。

  “消费者在选购服装时应该从正规渠道购买有质量保证的产品,查看产品是否具有完整的标识或吊牌,包括是否明确标注了产品名称、产品标准编号、制造商名称和地址、产品号型或规格、安全类别、纤维成分及含量、维护方法、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等。”宋立丹提醒道,对于标识不清、标注内容不详、价格过低的服装,建议慎重购买。此外,消费者要对新买来的纺织服装产品,尤其是直接接触皮肤类的衣物,进行适当清洗,洗去产品上可能存在的浮色,这样穿起来更放心。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227/c14739-40184209.html

 

 

返回目录>>

 

新型可穿戴系统能实时识别人类情感

2024-02-27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226日电 (记者张梦然)韩国蔚山国立科学技术研究所团队开发了一种可实时识别人类情绪的突破性技术,有望彻底改变各个行业,提供基于情感服务的下一代可穿戴系统。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

  长期以来,由于情绪和感觉的抽象性和模糊性,理解并准确提取情感信息一直是个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多模态人类情感识别系统。该系统结合了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数据,以有效利用全面的情感信息。

  该系统的核心是个性化皮肤集成面部界面(PSiFI)系统,具有首创的双向摩擦应变和振动传感器,可同时感应并收集语言与非语言表达数据,再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实现实时情绪识别。

  该技术基于“摩擦充电”现象,即物体在摩擦时分离成正电荷和负电荷,而且系统不需要外部电源或复杂的测量设备来识别数据。

  研究团队成功整合了对面部肌肉变形和声带振动的检测,通过实验收集了面部肌肉变形和声音等多模态数据。在最少的训练下,该系统表现出很高的准确性。同时也确保了可穿戴性和便利性。该系统还能应用于VR环境,可应用于“数字礼宾”、智能家居、私人电影院和智能办公室。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成果显示了在下一代可穿戴系统中使用情感的潜力,而情感正是人类信息表达的最复杂形式之一。有了这个系统,只需几个学习步骤就可实现实时情绪识别,而无需以往复杂的测量设备。这为未来的便携式情感识别设备和下一代基于情感的数字平台服务带来了可能性。

  如文中所说,情感是人类信息的复杂形式。如歌中所唱:“笑,就歌颂;一皱眉头就心痛。”情绪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和声音来展现,于是这套能够检测面部肌肉变形和声带振动的系统闪亮登场,化身“知己”,成为能体察我们心境变化的贴心“人”。人们的愉悦和烦闷都能被识别,系统可以根据人们的心境变化采取不同对策,给出符合人们喜好的选项,提供熨帖服务。不过,有时人类也会伪装心情,不知道这种系统能否识别“皮笑肉不笑”呢?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227/c14739-40184199.html

 

 

返回目录>>

 

健身动起来,健康添活力

2024-02-27    人民网-人民日报

 

  春节假期刚过,有网友戏言,“每逢佳节胖三斤”——不少人在享受美食、放松身心的同时,出现了体重增加、作息不规律等问题。

  假期结束,人们的工作学习迎来新起点,不妨积极健身动起来,调整好身体和心理状态,为美好生活积蓄力量。

  健身动起来,得有计划。凡事预则立,一份合适的健身计划,可以让运动健身事半功倍。一方面,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健身目标、闲暇时间等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健身计划;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健身计划,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健身节奏。

  健身动起来,贵在坚持。健身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在经年累月的坚持中,人们不仅可以逐渐了解和掌控自己的身体,也能够磨炼意志。下班去健身房打卡、周末和朋友去体育场馆打球、利用零碎时间跳操……当健身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运动健身的效果将更为持久、明显。

  健身动起来,要讲科学。从“常健身”到“会健身”,健身成效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寻求专业指导,学习相关知识,注重热身、放松等环节,将有助于人们科学、安全地健身,从而减少运动损伤。

  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的理念与行动正深度融入大众生活,以越发丰富的形式和内涵为美好生活增色添彩。愿越来越多人参与健身,以强健的体魄、饱满的精神、奋发的姿态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227/c14739-40184181.html

 

 

返回目录>>

 

苔藓虫抗癌分子首次在实验室合成

2024-02-27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约30年前,科学家在苔藓虫体内发现了一类独特的抗癌分子,但一直未能在实验室合成这些分子。历经十多年探索,美国科学家将创新性化学策略与最新的小分子结构测定技术相结合,首次在实验室合成了其中8种抗癌分子。这项研究还有望合成出更多有治疗潜力的新分子。相关论文发表于2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

  苔藓虫科是一类在热带水域发现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被认为是潜在的新药来源。约30年前,科学家曾在苔藓虫体内发现过一类独特的抗癌分子。此后,许多从苔藓虫体内分离出的分子被当成新型抗癌剂进行了研究。

  论文通讯作者、耶鲁大学文理学院化学教授西斯·赫尔曾表示,这些由氧化环和氮原子组成的分子,吸引了全世界有机化学家的兴趣。他们希望在实验室从头开始重建这些结构。但这些分子的结构密集且连接复杂,使得在实验室合成它们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约10年前,赫尔曾团队就开始对这些分子进行研究,对其结构和化学反应性有了深入了解,为最新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们的新方法涉及3个关键步骤。首先,研究团队避免了在反应过程中形成一种反应性杂环(吲哚),因为杂环含有两种或多种元素,具有反应性,会使反应过程出现问题;随后,他们使用氧化光环化方法来构建分子中的一些键,其中一个光环化过程涉及杂环与分子氧的反应;最后,研究团队借助最新的微晶电子衍射分析来帮助可视化分子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借助最新方法,他们成功合成了8种具有治疗潜力的新分子。

  研究人员表示,未来,他们有望利用该方法合成出更多有用的化学物质。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

 

 

返回目录>>

 

人口骤降导致生源减少,韩媒:韩国小学将迎来“零新生”拐点

2024-02-27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林森 韩雯】2月底到3月初是韩国小学春季开学期,然而,各地学校的迎新场面十分冷清。26日,《韩国日报》《中央日报》等多家韩媒都报道了小学“零新生”的现象,并警告“韩国的小学将在今年迎来巨大拐点”。

176所小学招不到人

《韩国日报》报道称,这批即将入学的小学生出生年份大都在2017年。2017年对韩国来说非常“特殊”,是该国“人口悬崖”趋势开始的一年。此前15年持续稳定的每年40万名新生儿数量在这一年首次出现“断崖式”崩溃,跌落至35万名。

这让2024年付出“代价”。《韩国日报》向17个市、道教育部门询问的结果显示,截至213日,今年韩国有176所小学连一名新生都没招到,这一数字与去年145所相比大幅增加。

即使拥有百年历史的小学也未能幸免。韩国《中央日报》26日报道称,全国780所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小学中,301所(38.6%)全校学生人数不足60名,面临关门危机。位于首尔钟路区的斋洞小学、梅洞小学等百年名校今年的新生人数也仅有2435人。报道认为,百年小学的危机在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相比小学,韩国幼儿园更早感受到人口减少带来的影响。《韩国日报》另一篇报道称,幼儿教师的招聘数量急剧减少。2024学年韩国全国幼儿园教师新录用考试选拔人员共有304名,相比去年(422名)骤降28%。在总和生育率最低的首尔,干脆不招聘公立幼儿园的新教师了。报道称,去年一年间,韩国全国范围内关闭的幼儿园就有121所。韩国育儿政策研究所预测,到2028年,将有超过1万家幼儿园和托儿所关门。

老师家长齐力保生源

在新生数量骤降的现实情况下,摆在韩国学校面前的难题接踵而至。《韩国日报》报道称,在庆尚北道一所小学工作13年的教师方信惠(音)表示,自己被“零新生”的恐惧所困扰。学生数量减少意味着教师岗位也会相应缩减,因此自己有可能被迫调岗。方信惠还肩负发传单招生的任务,尽管其是通过聘用考试的公立学校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入学,他们像推销员一样游荡于幼儿园、托儿所、住宅小区甚至庆典活动上,只要有小学生家长出现的地方,老师们就会去发传单。

不仅教师努力招生,学生家长也在出力。《韩国日报》称,为避免孩子所在的学校关门,一些家长甚至自掏腰包派车接送住在稍远地方的孩子。

报道称,在学生人数不足10人的小学,还会出现“复式班级”(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的情况。课程和学习进度不同的学生由同一位教师轮流进行指导,引发家长不满。一些家长称这是“侵犯教育权”,并在当地教育厅前示威。“但这些在学校关闭面前都不算什么。”

韩政府加强应对

韩国政府今年1月发布史上最严峻的2023年人口统计数据,随后出台一系列低生育率应对政策,包括面向小学一年级的课后托管项目将从今年第二学期推广全国、选定地区和学校试点推动托幼一体化管理、加强应对校园暴力和教师教育权遭侵害问题等。

韩国2005年就成立低生育率和老龄化委员会。今年1月,总统尹锡悦还更换了该委员会副委员长。韩国《中央日报》26日刊登评论称,该委员会的讨论始终围绕着零星增加福利预算的问题打转,并未认识到结构性问题的严重性。文章称,只有在住宅、育儿、教育、工作岗位等所有环节都稳定地向好发展,将信心传递给年轻人,他们才能下决心生育。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Gksc3L8vZW

 

 

返回目录>>

 

为应对登革热疫情 秘鲁20省进入卫生紧急状态

2024-02-27    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226日,秘鲁政府宣布,为应对登革热疫情,该国20个省进入为期90天的卫生紧急状态。秘鲁部长会议主席(总理)阿尔贝托·奥塔罗拉表示,作为针对登革热疫情采取措施的一部分,秘鲁卫生部除了加快药品分发之外,还在全国不同地区部署了一批专业医生。

据秘鲁卫生部统计,秘鲁今年以来已报告24981例登革热病例,其中28例死亡,感染人数比去年增长了95%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GksYOfe0Sm

 

 

返回目录>>

 

中华骨髓库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7000

2024-02-27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226日电 (周静圆)据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消息,今日,中华骨髓库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7000例,其中包括向国(境)外31个国家和地区捐献375例。

中华骨髓库为挽救血液病等重症患者的生命积极作为,是中国红十字会践行人道主义的生动体现。据了解,中华骨髓库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建立的“中国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供者资料检索库”。

1996年,中华骨髓库实现首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20157月,中华骨髓库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迎来5000例,历时近20年。20208月,中华骨髓库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0000例。

据悉,中华骨髓库2023年度捐献突破2000例,达2157例;现单日最高捐献量达30例,均创历史新高。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是治疗血液病等重症疾病、救助患者生命的重要方式,适龄健康公民捐献血样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为患者重获新生提供了更多机会。目前,中华骨髓库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数据已超过344万人份。数据显示,2023年新加入的志愿捐献者中,1835岁的约占73.65%3645岁的约占26.35%。越来越多青年参与其中,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捐献者的主力军。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GkrF306jJk

 

 

返回目录>>

 

数据多跑路 患者享便利

2024-02-27    人民日报

 

支持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省内共享调阅,开展商业健康保险就医费用一站式结算,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近年来,一些地方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数字健康惠及越来越多群众。

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数据显示,我国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省级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平台的联通全覆盖,目前已经有8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0个省份超过80%的三级医院已接入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提升居民健康管理能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群众获得哪些便捷服务?健康信息化建设给群众就医带来了哪些变化?记者进行了采访。

打破“数据孤岛”,互联互通平台基础逐步夯实

近日,家住甘肃省兰州市的辛先生因糖尿病前往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当医生打开医嘱开立页面时,系统弹框显示了有效的甘肃省检验互认项目。

“了解到患者前不久在礼县人民医院做过生化检查,我们根据检验时间、指标、参考范围,判断上次外院化验项目结果可以参考,不影响本次患者病情确定,这次仅需要化验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即可。”内分泌代谢科医生陈慧告诉记者。随后,辛先生完成检查和后续诊疗,节省费用200多元。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长周文策介绍,甘肃省已建成1个省级和14个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员人口、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健康扶贫、卫生资源五大基础数据实现了互联互通,有效支撑了全省检查检验共享互认工作。医院在2017年完成和省级平台的对接,2020年初启动省内医疗机构就诊患者病历信息共享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作为试点医院,我们每天为患者互认项目可达7400多项,互认比例约70%,减少了患者的重复检查,让患者省时省钱更省心。”

2022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印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提出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化向数字健康跃升。

“攻坚行动的初衷和目的就是要解决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不互通、不共享的问题,破除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说,前期部分地方已经开展了医学检查检验结果省域内的互通共享。数据显示,目前已有25个省份开展了电子健康档案省内共享调阅,17个省份开展了电子病历省内共享调阅,204个地级市开展了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

不仅如此,不再需要每到一家医院就办一张就诊卡,只要有电子健康卡就能实现不同医院之间的一卡通用,正在逐渐成为现实。毛群安介绍,我国基本构建了一套可以覆盖全体居民个人健康身份识别的体系,并且支撑多卡或多码协同应用。下一步将依托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推动电子健康卡与其他卡、码协同应用,解决“一院一卡、多卡并存、互不通用”等就医堵点问题。

优化就医流程,便民服务成效不断凸显

“挂号、检查、缴费……以前看病得排多少队,现在排队次数明显变少了!”家住山东省济南市的张女士说。近日,她前往山东省中医院就诊,发现医保患者可以诊间结算,十分方便,“在就诊科室就能完成缴费,不用到窗口排队,电子发票还会自动发到手机上,太方便了。”

据了解,山东省创新实施智慧便民措施,便捷支付方式让患者少跑路。全省实现门诊诊间结算、床旁出入院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数量分别达到231家、228家,占比分别达99.5%98.3%1559万名门诊患者实现诊间结算,95.1万名患者实现床旁入院,91.6万名出院患者接受床旁出院结算服务。

不仅如此,展开线上病历复印预约邮寄服务,在院、出院患者均可以预约申请,实现病历复印“零跑腿”;支持群众自主查询就诊记录,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各地通过办好关键小事,持续开展信息化便民惠民服务。

打开北京政务服务平台“京通”小程序,“健康服务”模块里集齐了医疗、医保和医药服务功能,可以进行预约挂号、报告查询、门诊缴费等,五大板块24个应用让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

“北京在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注重部门协同,突出‘三医联动’,突出医疗、医保、医药三个应用场景,推进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刘俊彩说。截至今年1月,北京市110家三级医院全部实现医保移动支付、检验检查报告在线查询、医疗影像在线查询等功能。患者可以在线查询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各类药店,通过互联网医院获得药品在线配送服务,逐步实现预约挂号、医保报销、药品配送全流程的掌上业务办理。

毛群安介绍,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提出了普及推广电子健康卡、推广商业健康保险就医费用一站式结算、推动电子健康档案“跨省份查询”等八个方面的目标任务,“以具体的应用场景为驱动,以广大群众需求为导向,不贪大求全,目标是让公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保护个人隐私,进一步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

信息化给群众就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变化,但也有患者担心,个人信息包括疾病数据等隐私信息有泄露风险。专家表示,在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化过程中,数据安全、隐私保障等仍面临挑战,要落实数据安全法规制度和标准,进一步提升数据治理能力。

“除了强调做好服务之外,我们把重点放在如何进一步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上,强化医疗健康数据保护‘防泄露’。”毛群安说,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符合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场景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依法依规对数据的产生、传输、存储、使用、共享、销毁等实行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提高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和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

目前,多地通过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与授权管理等方式,保护患者知情权,加强患者隐私保护。

“在浙江,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都设立了首席网络安全官,建立了一支由首席网络安全官、网络安全管理员、联络员组成的专业化队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林杰介绍,采用数据加密、人脸识别、双因子认证等技术手段和防护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流转。在应用建设中,坚持“患者知情、授权调阅”的原则。比如,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应用中,患者有自主开放和关闭共享调阅的权限,医生在调阅患者医疗数据时,采用医务人员身份认证和患者手机端动态授权码双重认证,“一次就医、一次授权”确保安全。

周文策说,在医生需要调阅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或者其他相关电子病历信息时,系统会自动给患者预留的手机号发送授权访问码,患者也可通过动态就诊码扫码授权的访问方式,给医生授权确认。医生完成诊疗过程、关闭信息诊疗窗口后,本次授权访问即结束,再次查看需要患者二次授权。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Gkr33DlDzN

 

 

返回目录>>

 

基因治疗让耳聋少年重回有声世界

2024-02-27    健康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 王继亮 通讯员 陈有为 聂文闻) 22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协和医院)宣布,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在车谷院区为一名先天性耳聋患儿完成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术,患儿听力已明显改善。该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为华中地区首例。

  患儿在11个多月大时,其父母察觉到一些异常:大人在孩子身后拍手、摇玩具发出声音时,孩子没有任何反应。观察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极重度先天性耳聋,双耳听力接近全聋。最终,孩子右耳被植入人工耳蜗。靠着右耳的微弱听力,孩子上到了初中二年级,成绩也不错。但令其父母揪心的是,受听力的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一直很弱。

  今年1月初,患儿一家到武汉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经评估,专家确定患儿的遗传性耳聋是OTOF基因突变引起的,符合先天性耳聋患儿基因治疗的各项条件。

  29日,正值农历除夕,在武汉协和医院车谷院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肖红俊教授、孙宇教授团队与麻醉科、手术室紧密合作,为患儿实施手术。手术台上,专家将基因治疗药物通过头发丝般粗细的针头,精准地注入患儿的内耳。术后第3天,患儿的听力状况有了改观,即使没有戴人工耳蜗,他也能够感知到汽车行驶声、医疗器械发出的报警声等。他激动地拉着妈妈的手,一字一句地说:“我听到汽车的声音了。”

  在术后第7天的听力测试中,医生发出声音后,患儿立马作出反应。进一步的检测发现,患儿的低频听力基本恢复,虽然高频听力仍待恢复,但一家人已经看到了希望。

  据了解,60%的先天性耳聋与遗传因素有关(即基因缺陷),严重阻碍了儿童言语、认知以及智力发育。除植入人工耳蜗外,目前临床尚无其他治疗手段。肖红俊解释,OTOF基因突变是婴幼儿听神经病的重要病因,突变频率高达41%。由于该基因缺失,耳蜗内毛细胞无法将声音刺激信号传递给下一级听觉神经元,患者基本是完全听力损失,也无法形成言语。相较于人工耳蜗植入治疗,基因治疗能恢复自然听力,治疗成功后患者将不再依赖外部医疗器械,更有利于建立生活信心。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227/493445.html

 

 

返回目录>>

 

河南多措并举助力基层服务能力提升

2024-02-27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李季) 近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实事惠民生聚力谋出彩”系列主题第五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河南省多措并举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黄红霞介绍,该省从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强化村卫生室运行经费保障两个方面发力,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2023年,该省64个培训基地共培训1250个家庭医生团队、5007名团队成员;全省线上培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16.59万人,16.37万人参加了年度能力考试。

  河南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处处长张玉峰介绍,财政部门坚持优先安排、优先保障,积极筹措财政资金11.67亿元,支持包括家庭医生团队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干医师培训在内的培训计划顺利开展,支持村卫生室基本运行经费补助标准从3000元提高至4500元。同时,财政部门采取“预拨﹢结算”的方式下拨资金,并督促各地落实投入责任,按规定足额、及时拨付至培训机构和村卫生室。

  近年来,河南省乡村医疗卫生队伍有所壮大,但仍面临年龄偏大、待遇较低、上升空间较小等问题。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路修德表示,下一步,该省将开展大学生村医招聘专项计划,每年公开招聘大学生村医500名;实施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专项计划,每年订单定向培养大学生村医500名;启动优秀村医校园培训专项计划,每年在大学校园培训在岗优秀村医1000名。

  此外,河南将进一步完善保障激励机制,扩大乡村医生“乡聘村用”覆盖面,落实基层全科医生岗位津贴,完善职称晋升向基层倾斜政策,遴选基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切实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岗位吸引力,稳定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227/493449.html

 

 

返回目录>>

 

上海开展卫生健康街道(镇)市级试点建设

2024-02-27    健康报

 

  本报讯 特约记者潘明华近日从上海市爱卫办获悉,为贯彻落实《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该市将遴选40个街道(镇)开展卫生健康街镇市级试点建设,建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的精品示范街道(镇)。到今年年底,每个区至少建成1个市级示范街道(镇)。

  据介绍,上海市爱卫办要求各试点街道(镇)将卫生健康街镇建设作为街镇重要工作,建立机制、完善保障、制定计划,明确专兼职部门综合统筹协调相关行业和单位。扎实巩固国家卫生区镇工作基础,加强城乡卫生环境管理。做好辖区内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行业病媒生物防制检查,有针对性开展季节性病媒生物集中控制行动。依托社区(村)公共卫生委员会内涵建设,不断完善基层爱国卫生工作机制。

  此外,上海市爱卫办要求各试点街道(镇)开展爱国卫生合格单位建设。关注“健康上海行动”科普平台,在各类社区及单位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每月更新。积极开展公共场所控烟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各类无烟环境建设。以提升基层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工作能力为出发点,在对街道(镇)健康影响因素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特点和居民实际需求,参照《上海市卫生健康街镇建设规范》《基层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工作模式探索》,分别开展特色项目和探索项目建设。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227/493452.html

 

 

返回目录>>

 

北京 “五链融通”提升内涵

2024-02-27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孙韧) 223日,2024年北京中医药工作暨2024首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召开。会议部署2024年北京中医药重点工作,提出开展内涵提升行动,推动实现中医药知识链、服务链、人才链、信息链、产业链融通。

  会议提出,推动首都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防治保康养”一体化服务模式;着力构建“医教研产文”一体化发展体系,畅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品生产、医院应用、文化传播的关键路径;构建由若干专业管理构成、各项专业管理围绕医疗服务中心分工协作的完整管理系统;聚焦提升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治能力,优化调整病种结构,形成一批特色诊疗方案;进一步完善基础专科布局和夯实平台专科能力基础,在部分发病率高且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的专病诊疗模式、学科组织形式、科学数据构建上有创新性突破,建设一批特色临床专科。

  会议指出,始终把中医药健康医学、整体医学、未来医学优势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提升中医药特色服务内涵,不断优化服务供给、改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强化质量控制、推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医药资源管理。

  据悉,2023年,北京市确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等3家医疗机构为专科类市级中医医学中心试点建设单位,组织推荐30个项目申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确定458个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攻关计划立项项目,确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科等50个为北京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单位,推荐63个科室申报国家级建设项目。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227/493453.html

 

 

返回目录>>

 

北京市属医院、科研院所十大科技事件发布

2024-02-27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吴倩) 226日,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办的首届北京市属医学科研院所大会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召开。大会发布了2023年度北京市属医院、科研院所十大科技事件。

  十大科技事件分别为:3位专家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入选北京学者,9项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新获批3个国家级研究平台,8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超过1000万元,牵头2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牵头完成1项国际标准制定,改写2项国际指南,发布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2022年十大成果,6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

  大会还部署了北京市属医学科研院所2024年重点工作,从强化规划引领、强化需求导向、提升临床研究能力、加强协同协作、完善支撑保障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完善治理机制7个方面提出了18项具体重点任务。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227/493441.html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