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弘扬长征精神 护佑群众健康 ——地病所党支部以高质量调查研究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

2023/09/06

浏览次数:

2449

“出发……”随着一声启程令,711日清晨,满载各种仪器设备、耗材等物资和20余人项目团队的车辆陆续驶出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门,奔赴阿坝州若尔盖县。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地病所党支部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立足主责主业,以高质量调查研究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让主题教育成果真正惠及民生。此次前往的若尔盖县,是我省饮茶型地氟病防治重点地区,地病所联合国家、阿坝州及若尔盖县、乡、村组成项目团队在这里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地方性氟中毒早期识别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研究——氟暴露健康损害效应及氟中毒早期识别研究”四川现场调查研究工作,旨在构建地方性氟中毒早期识别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体系,实现地方性氟中毒的三级预防,最终达到控制和消除地方性氟中毒危害的目标。 该项目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牵头,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贵州医科大学、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多家单位开展联合攻关。

若尔盖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县域平均海拔3500米,幅员面积10620平方公里,是阿坝州面积最大的县,总人口8.05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3.89%。高海拔、地广人稀、民族地区...,现场调查研究工作条件艰苦难度大。面对任务重要求高、项目多时间长、海拔高点位广、物资重路途远等重重困难,大家不畏艰辛全力以赴共克时艰。

现场调查实施因地制宜,为方便群众,将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大家一路辗转奔波于高原山区的求吉、巴西、阿西、降扎、占哇乡的16个现场调查点,有乡(镇)卫生院、小学校、村党群服务中心、敬老院、寺庙和群众户外活动集会地等这些居民居住生活集中地,跨越近半个若尔盖县。这些地点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点与点之间相隔较远,且山路崎岖、雨季地质灾害易发。大家奔波劳顿,常出现晕车、高反;工作地点经常变换,几乎每天装卸各类物资,难免压伤、擦伤、晒伤,考验着大家的体力;为避免老百姓等候,下午两三点的中午饭已习以为常,盒饭、方便面抓紧时间吃上几口就赶紧回到工作岗位……,这些现场客观条件的艰苦和困难没有影响整个团队全力以赴的热情以及坚定完成调查研究任务的决心和步伐。随着任务进度的不断推进,现场工作经验的不断总结积累,工作流程得到不断优化、分工协作更为合理高效,种种困难在整个现场工作团队的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和组织保障下得到有效解决。对家住较远又无年轻人在家且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安排专车来回接送;藏语翻译人员不够,自学简单藏语临时上阵,结合肢体语言提高沟通效率,也增进了亲切感;户外场地没有房间,则临时搭建帐篷;样品需要尽快转运,从清晨六点到深夜十点一路奔赴……。在一个个工作现场,参与体检的老人们拉着我们的手说了很多话,当地村民帮忙翻译道“老人很感谢党,感谢医生,他们腿脚不方便,不仅车接车送,还发盐发茶,医生们中午都顾不上吃饭来给他们做体检,非常感谢,医生们辛苦了。”虽然语言不通,老人的表达也很简单,但是从老人紧握的双手和淳朴笑容中我们感受到了这份深深的感激之情。

“没过草地路,难知长征苦”,若尔盖县是红色革命老区,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翻雪山过草地走过的地方,我们在这里走进历史现场,重走长征路,践行医者心。811日,历时32天,在若尔盖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力支持保障下,项目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团结协作、高效运转、有序推进,共完成3520多人的健康体检,包括体格和血压测量、心电图、甲状腺B超、颈动脉B超、骨密度检测、DR等检查以及血、尿生物样本和砖茶水样本的采集,提前圆满完成调查研究项目任务,将为后续进一步开展氟骨症患者健康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此次调查研究项目紧扣当前地方病防治重点任务,在主题教育中把调查研究工作转化为深入了解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武器和强劲动力,转化成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实事,为预防控制饮茶型地氟病危害做出应有贡献。

四川现场调查研究工作在若尔盖县包座乡启动

四川现场调查研究工作在若尔盖县包座乡启动

四川现场调查研究工作现场

四川现场调查研究工作现场

四川现场调查研究工作现场

四川现场调查研究工作现场

四川现场调查研究工作在若尔盖县降扎乡圆满结束



(省疾控中心地病所支部)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