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518

发布时间:

2023/05/18

浏览次数:

9050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3-05-18

 

内容导读

 

气血"到底是啥?从营养学角度给你解答

 

热点追踪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什么?与流感和新冠如何区分?来看儿科专家的解答

2023-05-18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17日电(记者侠克)近日,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部分医疗机构儿科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增多。呼吸道合胞病毒究竟是什么?与流感和新冠如何区分?家长应该如何科学应对?记者采访了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的专家。

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主任医师秦强介绍,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RNA病毒,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感染后多出现上呼吸道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并伴有发热;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为主,也有部分年龄较大的儿童感染。

专家介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症状大多会在12周内消失,少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表现为喘息、痰多等症状。另外,部分患有基础疾病的患儿中,如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免疫缺陷等,可出现重症病例,因此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同样都有发热,如何区分流感、新冠和合胞病毒?首都儿科研究所感染管理处副主任医师于磊说,从目前接诊情况来看,发热患儿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占一半左右。如果家庭当中没有新冠病毒感染者,从目前的流行趋势来看,孩子突然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秦强介绍,流感病毒感染症状相对较重,以高热为主,往往出现全身症状,如浑身酸痛、恶心呕吐、精神不振等,而合胞病毒感染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咳嗽、喘息等,而且会在病程中后期出现咳痰、痰多等症状。

近期,前来发热门诊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数量有所增多,许多家长较为担心。专家表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因此,进行特定检测的意义不大,一般只需要使用中成药等常规抗病毒药物以及止咳化痰类的药物,加强呼吸道管理等对症治疗即可好转。

于磊表示,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儿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绝大多数可以完全康复,不会留下后遗症,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等基础病的患儿可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

“患儿服药后,若症状有所好转,可以继续用药观察。如果烧了两三天不见好,可以来医院进行查血,看是否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如果有,则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于磊说,如果患儿持续高热,咳嗽、喘息加重,呼吸时鼻翼扇动,胸部上窝、锁骨上窝出现凹陷,精神状态萎靡,或出现喉炎、喉梗阻等情况,需要家长尽快带孩子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其实我国每年都会在冬春季出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局部流行,由于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新冠病毒感染和流感多发,人们对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意识提高,导致合胞病毒感染相对有所延后。”秦强说,“往年通过勤洗手、佩戴口罩、消毒等措施,切断了合胞病毒的传播途径,感受也不明显。近期随着人群聚集、流动频繁,患病数量有所增多。”

于磊表示,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不会产生永久性免疫,不能保护儿童免于再次感染。“这也是为什么每年都会发生流行的原因。”

秦强说:“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常通风,在人群密集场所要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保障充足的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力。低龄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于磊提醒,如果大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尽量减少与孩子的接触。二胎家庭要特别注意,许多大龄儿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没有明显症状,是潜在的病毒携带者,因此在托幼机构出现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后,也要尽量减少与弟弟妹妹之间的亲密接触。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518/c14739-32688847.html

返回目录>>

 

“二阳”是否增多?疫情形势会发生变化吗?——权威专家回应热点关切

2023-05-18    新华网

 

近日,网络上关于“二阳”的声音引发关注,有报道称部分城市三甲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上升。“二阳”病例是否增多?再感染风险有多大?新冠疫情会大幅回升吗?如何做好科学防护?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多位专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专门作出回应。

发生规模性疫情可能性不大 报告病例中绝大部分是轻症

问:近期发热病人是否增多?“二阳”病例是否增多?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从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监测数据来看,4月中下旬以来,全国报告的新冠确诊病例数呈现上升趋势,但近一周来,上升趋势有所减缓。发热门诊的监测数据也显示出类似趋势。监测数据还显示,报告的确诊病例中绝大部分是轻症。

专家总体研判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局部地区不排除新冠病例继续增多的可能,但我国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不会对医疗秩序和社会运行造成明显冲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最近接诊的发热病人,相比一个月前有所增加。检测下来,新冠阳性病例占比不大,其中大部分是轻症。

从接诊情况看,近期的发热病人中大部分是首次感染新冠病毒。不过,最近12周发现,二次感染的比例有所增加。

“二阳”症状相对更轻 重点人群防护要“关口前移”

问:“二阳”症状如何?哪些人要特别注意防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无论是初次感染还是二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临床表现均集中在上呼吸道。我国当前大量人群体内还存有保护抗体,即使二次感染,症状普遍较轻,病程相对较短,重症病例也很少。

目前,预防工作应重视既往未感染过的人群,特别是没有打过疫苗、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等。建议高风险人群要始终注意个人防护,“关口前移”尽可能避免感染。这类人群一旦出现感冒、发热症状,应及时筛查,确定感染新冠病毒后要第一时间就医。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及时氧疗,对于降低重症风险十分重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根据临床观察,二次感染的人群总体比第一次感染表现的症状要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喉咙痛。

脆弱人群如65岁以上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肾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或者患有血液病、淋巴瘤等疾病的人群,容易二次感染,感染后容易重症化。因此,这类人群一旦出现发热,尤其是家庭成员或周边人群已经明确新冠感染,要及时做核酸或抗原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

XBB成为主要流行株 致病力无明显变化

问:我国目前主要的新冠病毒流行株是什么?致病力有什么变化?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上旬,XBB系列变异株已成为我国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境外输入病例中占比达95.6%,和全球情况基本一致。从我国和全球监测数据来看,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各亚分支相比,XBB系列变异株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随着XBB系列变异株持续输入,以及人群抗体水平逐渐下降、五一假期人员流动增多等原因,我们观察到部分地区的疫情水平有小幅回升,这也符合全球奥密克戎变异株波动流行的规律。

近期发热门诊就诊量有所增加,但和4月份流感高峰期相比,仍处于低位。当前,新冠疫情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缓慢,流行曲线也比较扁平。根据监测结果综合研判,新冠疫情出现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低。

做好科学防护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问:普通人“二阳”后如何对症治疗?怎样做好科学防护?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大多数人免疫力正常,感染了新冠病毒不必恐慌,对症处理即可。目前从临床看,人群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后总体症状较轻,不少患者以咽喉疼痛为突出症状,从中医来讲是风热感冒加点“湿”或“燥”的特征,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清咽利喉类型的中药药物。

在预防方面,公众可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勤通风、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自我健康监测。若确定感染了新冠病毒,应避免带病工作、上学,建议在家充分休养,待完全康复后再工作、上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上呼吸道和咽喉是人体的门户,不论是流感病毒还是新冠病毒,或是细菌感染,都可能导致咽喉肿痛。应注意鉴别,区别对待,对症规范治疗。

同时,坚持保持手卫生、勤通风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传播风险、防治各类传染病。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518/c14739-32688849.html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纪委召开2023年第一次纪委委员扩大会

2023-05-17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11日下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纪委召开2023年第一次纪委委员扩大会,会议由中心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梅扬主持,中心纪委委员、直属单位纪委书记和专职纪检干部共26人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重要讲话、国务院第一次廉政会议及国家疾控局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暨警示教育会议精神,通报了相关典型案例,审议了《中心2023年纪检工作要点》《中心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工作办法》等文件,部署了中心警示教育月活动、加强二期基建工程政治监督等近期重点工作。  

  梅扬指出,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中心纪检干部的首要政治任务,统筹衔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和开展警示教育月活动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要督促各级党组织聚焦“第一议题制度”,落实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三会一课”等党建工作要求。要持续不断规范纪检工作程序,完善相关制度,严格按照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在日常监督中要抓早抓小,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精准运用“第一种形态”,推动中心纪检工作高质量发展。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yw_9324/202305/t20230517_266012.html

返回目录>>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第36个世界无烟日活动的通知

2023-05-17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

 

国卫办规划函〔202317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2023531日是第36个世界无烟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控烟行动有关要求,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积极构建青少年控烟防护网,现就做好世界无烟日宣传工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无烟 为成长护航

二、活动内容

(一)加强控烟科普宣传,营造无烟成长环境。各地要以世界无烟日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特别是要结合今年主题,积极开展控烟宣传进校园活动,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开展控烟绘画,加强青少年对控烟理念的理解和认同,自觉树立控烟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要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无烟、清洁、健康的成长环境,多措并举构筑青少年控烟防护网。

(二)加强戒烟服务宣传,提供便捷戒烟服务。各地要用好本地区戒烟门诊资源,组织戒烟服务专家开展形式多样、群众互动性良好的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和义诊活动,引导有戒烟意愿的人群科学戒烟。要继续推广“中国戒烟平台”微信小程序,为戒烟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网络戒烟服务信息。要发挥基层党团组织及社区的力量,动员志愿服务者和服务组织参与戒烟服务,引导有戒烟意愿的人群科学戒烟、成功戒烟。

(三)加强监测评估工作,巩固无烟党政机关建设成果。各省(区、市)要认真开展2022年成人烟草流行监测和控烟干预工作评价,部署做好2023年青少年烟草流行监测和控烟干预工作。各地要通过调研评估等方式,督促巩固无烟党政机关建设成果。

三、工作要求

(一)各地要认真研究谋划,结合本地实际,围绕今年活动主题,采取多种形式,有序开展各项活动。

(二)请各地自行印制宣传材料(见附件),配合开展各项活动。

(三)请各地于615日前将世界无烟日活动开展情况报送我委。

联系人:规划司 胥琳梦、郭文杰 联系电话:010—6879233668791895

电子邮箱:agws@nhc.gov.cn

附件:2023年世界无烟日主题海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3516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guihuaxxs/s7788/202305/b654b69e126a4017aecf54685bd250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践行“十项行动”,助力高质量发展——2023年天津市疾控系统卫生应急演练成功举办

2023-05-17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和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二项举措,2023510-12日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办公室组织开展了“2023年天津市疾控系统卫生应急演练”。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颖出席演练活动并进行动员讲话。她强调,所有应急队员要时刻牢记疾控人护佑人民健康的光荣使命,树立“底线思维,未雨绸缪”的理念,保持高涨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演练的各个环节中,不畏辛苦,不惧出力,在实战中提升技能,力争打造一只“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队伍。

  此次演练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急性职业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背景,以提升市区两级疾控系统卫生应急处置队伍能力水平、强化市区队伍联动机制为目的,模拟真实场景,带领市区两级疾控机构共计60余名应急队员进行沉浸式技术实操,演练后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热洗和复盘,从检验预案、训练队伍、强化联动、雕琢技能等多个维度锻造出一支组织有序、训练有素的疾控系统应急铁军。第二部分以突发意外事故开展应急救援为背景,设置现场紧急自救互救、团队合作、体能训练等模块,通过晨练晨跑、户外突发事件现场创伤的正确应急救护、转运等技能培训、实操和团队拓展等项目,有效提升应急队员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

此次演练内容丰富、专业性强,各区之间以演练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习和沟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应急队员的业务水平、协作意识和操作技能,也充分展现了天津疾控人的风采。同时,河北省雄安新区安新县疾控中心也组织专业人员观摩学习此次演练活动,增加了津、冀两地疾控应急队伍的交流、联动与融合。

摘引网址:https://www.cdctj.com.cn/system/2023/05/17/030110131.shtml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美研究:美国种族健康差异持续给经济造成极高损失

2023-05-18    海外网

 

海外网518日电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网站516日发布的一份新研究表明,美国国内不同种族间健康差异导致了极高的经济负担,在2018年给美国经济造成了超过4500亿美元的损失。

文章开篇表示,一项由美国国家少数民族健康与健康差异研究所资助的研究显示,美国健康差距造成的经济负担仍然“高得令人无法接受”。2018年,种族健康差异给美国经济造成了4510亿美元的损失,相比此前估计的20143200亿美元的损失增长了41%。其中,大部分经济负担归因于美国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岛民(90%)、非裔美国人(77%)、印第安人以及阿拉斯加原住民(74%)的过早死亡。

“健康差距的高昂成本正在削弱美国的经济潜力”,美国国家少数民族健康与健康差异研究所的医学博士斯特布尔说,“我们明确呼吁有关方面采取行动,解决不仅对人口健康,而且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的社会因素和结构性因素。”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CwNmOrDI2W

返回目录>>

 

来自羊肠线的灵感设计——智能生物衍生缝合线能检测炎症

2023-05-18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517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16日发表在《物质》期刊上的论文,受数千年前发明的羊肠线缝合线的启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设计了一种智能生物衍生缝合线。这种缝合线不仅可将组织固定在适当的位置,还能检测炎症和释放药物,尤其可帮助克罗恩病患者在切除部分肠道的手术后痊愈。

  这种新型缝合线是从动物组织中提取的,类似于古罗马人最早使用的“肠线”缝合线。研究团队在缝合线上涂上水凝胶,这种水凝胶可嵌入传感器、药物,甚至是释放治疗分子的细胞。

  肠线缝合的发展得益于羊肠线的制造工艺。羊肠线由来自牛、绵羊或山羊的纯化胶原蛋白链制成,可形成结实的线,在大约90天内自然溶解。直到今天,羊肠线仍然用于许多类型的手术。

  此次,研究人员设想,这种缝合线应该能帮助克罗恩病患者截肠手术后的伤口痊愈。克罗恩病引起的瘢痕组织或炎症会导致肠梗阻,这类患者的部分肠道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切除,然后将健康的两端连接起来并缝合。但如果缝合不严密,会对患者造成很大伤害。

  为了帮助降低这种风险,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希望设计一种缝合线,不仅能将组织固定在适当的位置,还能检测炎症,而炎症是肠道缝合后未能正常愈合的早期预警信号。

  研究人员用猪组织制作了新的缝合线。他们使用洗涤剂对猪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以减少在宿主组织中引发炎症的可能性,留下一种无细胞物质,这一过程称为“脱肠”,在将组织脱水并拧成线后,研究人员评估了它的抗拉强度,发现它与商业上可买到的肠线相当。与传统的肠线相比,“脱肠”线缝合引起的周围组织的免疫反应要小得多。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利用脱细胞组织进行传感和传递的新平台,这将打开组织衍生材料新应用的大门。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

返回目录>>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科学家发现一种潜在的人类帕金森疾病诱因—脱硫弧菌

2023-05-17    生物谷

 

目前全球有大约800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早在2021年,研究者Per Saris教授的研究小组就发现,脱硫弧菌属细菌与机体帕金森疾病的发生直接相关,高水平的脱硫弧菌属细菌与帕金森疾病患者的疾病症状严重程度相关,复制了同一研究,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也得出了相同的研究结论。

研究者Per Saris教授说道,我们的研究发现非常有意义,因为尽管在过去的两个世纪的时间里,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确定诱发帕金森疾病的原因,但一直没有结果;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特定的脱硫弧菌菌株很有可能会引发机体患帕金森疾病,这种疾病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也就是说,在环境中接触了会引发帕金森疾病的脱硫弧菌菌株。仅有一小部分,或大约10%的帕金森疾病是由个体机体的基因所引起的。

研究人员旨在通过实验来调查是否在患者机体中发现的脱硫弧菌菌株会导致其帕金森疾病的进展。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上题为“Desulfovibrio bacteria enhance alpha-synuclein aggregation in a Caenorhabditis elegans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帕金森疾病患者机体的脱硫弧菌或会在帕金森疾病的模型生物中会促进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且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就会被用作一种模式生物进行相关研究。

研究人员还发现,分离自健康个体机体的脱硫弧菌并不会引起相同程度的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相比之下,帕金森疾病患者机体的脱硫弧菌所引发的α-突触核蛋白聚集规模较大。Saris教授说道,我们的研究发现或能促进我们筛选出这些有害的脱硫弧菌的携带者,因此,我们能采取措施来靶向清除肠道中的细菌,从而潜在缓解并减缓帕金森疾病患者的机体症状。一旦脱硫弧菌从肠道中被清除,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也就不会在肠道细胞中形成了,其就会像朊病毒蛋白一样沿着迷走神经向大脑移动。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脱硫细菌或会通过诱导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来促进个体帕金森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da88e7180428.html

返回目录>>

 

Advanced Science :四川大学杨莉团队制备新的递送系统,增强癌症疫苗免疫效力

2023-05-17    生物探索

 

四川大学杨莉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A Dendrimer Peptide KK2DP7Delivery System with Dual Functions of Lymph Node Targeting and Immune Adjuvants as a General Strategy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一种简单的树枝状大分子多肽(KK2DP7)纳米颗粒对基于OVA/新抗原的疫苗免疫效力的增强。

由于KK2DP7作为递送载体、免疫佐剂且促进树突细胞迁移的多种功能,其有效增加了抗原呈递细胞(APCs)的抗原摄取和交叉呈递效率,并通过APCs将抗原递送至淋巴结。值得注意的是,KK2DP7/OVA的抗肿瘤效果优于常用佐剂。此外,KK2DP7/OVA联合抗PD-1抗体能够在术后复发肿瘤模型中预防肿瘤复发。因此,基于KK2DP7的癌症疫苗单独或与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联合治疗肿瘤或术后肿瘤复发是增强抗肿瘤免疫的有力策略。

肿瘤疫苗具有特异性高、毒性低、副作用少等特点,是替代或辅助传统疗法以提高抗肿瘤疗效的优良选择。提高疫苗的体内免疫刺激作用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适应性免疫应答主要在次级淋巴器官中启动,而疫苗在淋巴结(LNs)中的有效积累是癌症疫苗诱导强大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先决条件。LN是抗原呈递的主要部位,存在大量抗原呈递细胞(APCs),这些细胞与初始T细胞相邻,可以在抗原摄取后实现快速抗原呈递。因此,将肿瘤疫苗有效递送到LN是提高疫苗疗效的重要策略。

目前,肿瘤疫苗向LN的有效递送主要依赖于纳米递送系统。由于纳米技术具有被APCs捕获这一固有特性,使用纳米技术进行癌症疫苗设计前景广阔。然而,目前的纳米疫苗系统在实现有效的肿瘤治疗方面仍然存在障碍,主要由于疫苗载体的单一功能设计无法满足临床需要。大多数载体不具备免疫佐剂的功效,其复杂的合成过程不利于后续的大规模使用。有研究表明,一些新的递送系统能够实现给药、佐剂及靶向淋巴结的三重功能,但其合成工艺仍然复杂,不利于转化研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大规模制备。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多功能递送系统,该系统易于制备,且集免疫佐剂和淋巴结特异性靶向给药功能于一体。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简单的树枝状纳米颗粒系统(KK2DP7)作为新型癌症治疗性纳米疫苗,以增强基于OVA的疫苗免疫功效。DP7VQWRIRVAVIRK)是一种新型阳离子亲水抗菌肽,基于该团队已有研究中的氨基酸活性预测方法开发。随后用胆固醇修饰了DP7,发现DP7-C具有递送载体和免疫佐剂的双重功能。虽然先前的实验已经证明DP7-C可用于增强负载抗原DC疫苗的抗肿瘤作用,但由于树突状细胞(DC)疫苗在体外制备复杂且耗时,研究人员认为DP7-C与抗原直接孵育给药可使疫苗在患者体内更快的发生作用。不幸的是,DP7-C与抗原复合后没有明显的LN靶向效应。

因此,该研究设计了LN靶向性增强的树状大分子KK2DP7聚合物纳米疫苗系统。作为一种递送载体,KK2DP7可以通过小窝蛋白和网格蛋白依赖的途径将OVA有效地递送到BMDCs;作为一种免疫佐剂,其可以通过激活TLR2-NF-κB信号通路来刺激BMDC成熟。此外,KK2DP7/OVA进入LN是通过DC的转运实现的。在动物实验中,KK2DP7/OVA的抗肿瘤效果优于常用的佐剂(聚(I: C)、CpG和铝/OVA佐剂等)。此外,KK2DP7/OVA联合抗PD-1抗体在术后复发肿瘤模型中表现出优异的抗肿瘤效果,能够预防肿瘤复发,KK2DP7/新抗原联合抗PD-1抗体在LL2肿瘤模型中也表现出优异的抗肿瘤效果。因此,基于KK2DP7的癌症疫苗单独或与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联合治疗肿瘤是增强抗肿瘤免疫力的通用策略。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27a4e723674b.html

返回目录>>

 

Cell子刊:刘星吟团队揭示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吲哚-3-乳酸的抗肿瘤免疫新机制

2023-05-17    生物世界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第三的癌症,每年新增发病人数近200万(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接近100万(仅次于肺癌)。大约每25个人就有1人会在其一生中患上结直肠癌。而在我国,结直肠癌年发病人数仅次于肝癌,2020年新增56万结直肠癌患者。更重要的是,近30年来,5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

肠道微生态失衡以及肠道微生物衍生代谢物的改变与结直肠癌有关。先前的研究表明,肠道益生菌,包括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在小鼠模型中具有改善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1-3】。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通过调节CD8+T细胞的活性发挥抗肿瘤作用【4】。然而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如何增强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分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新的研究表明,微生物衍生的代谢物可以诱导表观遗传修饰,对健康状况和疾病易感性具有潜在的影响。然而目前对结直肠癌中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表观遗传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还知之甚少。

2023515日,南京医科大学刘星吟课题组在 Cell Metabolism 期刊发表了题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derived indole-3-lactic acid ameliorates colorectal tumorigenesis via 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CD8+ T cell immunit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植物乳杆菌及其衍生代谢产物吲哚-3-乳酸(ILA)通过改变染色质的可及性增强CD8+T细胞抗结直肠肿瘤免疫的表观遗传学新机制。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相继构建了急性小鼠肠炎模型,原位化学诱导的结直肠癌动物模型,结直肠癌皮下瘤模型,发现植物乳杆菌及其衍生的代谢物ILA能显著改善了小鼠的肠道炎症、肠道微生态失衡,抑制了结直肠癌肿瘤的生长。通过注射抗CD8抗体到皮下瘤小鼠以及荷瘤免疫缺陷Rag1−/−小鼠,研究者证实ILA的抑瘤作用部分是由肿瘤浸润的CD8+T细胞介导的。接着,研究者通过转移经ILA诱导BMDCs CD8+T细胞到荷瘤小鼠进一步证实,一方面ILA通过增强IL12a增强子区域周围的H3K27ac富集和染色质可及性来促进DCsIL12a产生,从而启动CD8+ 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另一方面它也可以直接增强肿瘤侵润CD8+T细胞分泌IFN-γ+GzmB+而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

大量证据表明,高胆固醇饮食的摄入会增加患各种癌症的风险,包括结肠直肠癌【5】。研究者构建了高胆固醇饮食诱导下的原位结直肠癌模型,发现植物乳杆菌及其ILA可提高由HCD导致的脾脏、肠系膜淋巴结,肠道固有层中IFN-γ+ GzmB+ CD8+T细胞的下降,而在高脂诱导的皮下瘤模型中,研究者发现植物乳杆菌及其ILA显著降低了肿瘤组织的胆固醇水平,提升了高脂导致的瘤微环境中IFN-γ+ GzmB+ CD8+T细胞的比例。

为了进一步揭示ILA增强肿瘤侵润CD8+ T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研究者进一步通过ATAC-seq CUTTag等技术证实ILA通过与CD8+T 细胞的染色质绝缘子蛋白CTCF相互作用,改变染色质的可及性,调控了CD8+ T细胞中 CTCF与转录活性边界的差异结合并降低CD8+T细胞中调节胆固醇代谢的重要基因Saa3的表达,进而降低CD8+ T细胞的胆固醇水平,从而增强肿瘤浸润性CD8+T细胞的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

该研究首次阐释了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吲哚-3-乳酸通过调控染色质的可及性进而调控胆固醇代谢影响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为肠道微生物介导的抗肿瘤免疫的表观遗传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见解,为CRC患者的防治策略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殖医学及其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刘星吟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张青青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2020级硕士研究生赵晴为该论文的第二作者,其他对该论文做出重要贡献的还包括刘星吟教授课题组研究生李涛,路龙娅,张鸿,王飞等人,南京医科大学胡志斌教授为该论文提供了重要的建议和支持。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9f53e723787e.html

返回目录>>

 

可注射细胞疗法, 能克服骨关节炎免疫障碍,促进软骨再生!

2023-05-17    生物探索

 

近日,维克森林再生医学研究所(Wake Forest Institute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WFIRM)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极有前景的可注射细胞疗法,用于治疗骨关节炎,可以减轻炎症并促进关节软骨再生。相关成果以“The Synovial Environment Steers Cartilage Deterioration and Regeneration”为题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

目前,骨关节炎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列为公共卫生危机,全球有超过5.2亿人患有疼痛和炎症等症状。关节炎通常由关节中的机械或创伤压力引起,导致无法自然修复的软骨损伤。

WFIRMJohanna Bolander博士说:“如果不能更好地理解是什么导致了关节炎的起始和进展,就不能有效地治疗它。我们首先研究了骨关节炎关节发生了什么问题,将这些过程与正常的关节进行了比较,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开发了一种免疫治疗细胞疗法。”

骨关节炎是关节系统的一种疾病。滑膜是一种在关节内表面覆盖的结缔组织,其功能是保护关节,并分泌一种充满细胞成分的润滑液体,以维持健康的环境和提供无摩擦的运动。在健康的关节中,当发生损伤时,身体会招募一支炎性细胞军队,并将它们发送到受伤处,以清理受损组织。然而,在患有关节炎的关节中,一次创伤性伤害将导致滑膜发炎和软骨损伤

研究的共同作者、Atrium Health Wake Forest Baptist 的整形外科医生Gary Poehling博士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炎症加剧,导致关节骨表面覆盖的软骨降解以及周围组织出现慢性炎症,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和肿胀,并且限制日常活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从患有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中分离出细胞,并研究这些细胞处在自体体液环境下的表现。研究人员发现,当与液体分离时,这些细胞具有进行功能性组织修复所需的能力。然而,当他们将少量液体添加回细胞培养物时,这些细胞的能力受到影响,这意味着特定的关节炎环境会阻止其发挥修复功能。

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还损害了祖细胞分化成软骨并生成软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能力。ECM对于细胞生长、分化、迁移和组织结构的维持都起着关键作用。关节液的加入使得细胞形态更类似于纤维细胞,ECM的形态和染色也表现出纤维化。基因表达分析还证实,关节液的添加会导致软骨转录因子和润滑蛋白表达下降。

将健康关键软骨细胞置于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中培养,软骨组织中的糖胺聚糖 (GAG) 含量减少80倍,表现出纤维化的特点,原本正常的软骨形成谱系遭到完全的损害,同时表达去分化的标记物。

为了探明关节液中具体是哪些成分引起了健康关键软骨细胞的去分化和衍生细胞的功能受损,研究人员进行了细胞因子和蛋白质分析。结果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中,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17A (IL-17A) IL-6 的表达显著更高,促再生和抗炎标记物 IL-2 IL-4 浓度显著降低,造成了一种促炎的环境。

基于这些发现和对功能性组织修复的了解,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细胞疗法,通过模仿和促进功能性组织再生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可以克服炎性环境并促进软骨再生。具体做法是在含有软骨细胞裂解物和促炎细胞抑制剂的活化培养基中,对来自软骨组织的单核细胞进行活化,使之成为抗炎软骨激活T细胞。随后这些T细胞与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基质细胞共培养,诱导后者启动软骨生成。

研究的资深作者、WFIRM的主任Anthony Atala博士表示:“软骨激活的免疫细胞会靶向炎症,与祖细胞结合后有助于组织再生。这是两种细胞群之间非常关键的动态沟通,对治疗的功效至关重要。”

这种细胞疗法的组合可以同时治疗关节炎中涉及的几个方面:滑膜炎症、软骨退化、软骨下骨硬化和疼痛感觉神经的内部连接。

该疗法已在临床前模型中进行测试,发现其具有扭转滑膜软骨损伤和减少炎症的能力。为了评估临床疗效,对9名经确认患有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了同情用药(compassionate use)的研究,每个患者接受了一到两次注射。通过对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MRI扫描以及活检结果来对疗效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具备了参与娱乐活动的能力,疼痛也减轻了。此外,MRI研究证实了软骨再生。未来,还需要进行额外的临床研究,以评估在更大的患者人群中疗效的结果,以及评估在特定亚组的患者中可能存在的疗效差异。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9612e723680c.html

返回目录>>

 

数字陪伴 缓解焦虑 装在口袋里的AI心理治疗师

2023-05-18    科技日报

 

2015年以来,心理健康应用Koko一直试图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支持。当有人给应用程序发短信,诉说自己的愧疚或烦闷等情绪时,几分钟后就会获得一个满怀同情的回应,也会得到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

英国《自然》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目前市面上有成千上万款类似Koko这样的心理健康应用程序,这是70年来科学家们试图将心理治疗自动化的结果。现在,随着ChatGPT等先进人工智能(AI)崛起并被加入这些应用程序,它们在给人们提供些许安慰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隐私和安全等问题。

数字化的心理咨询师

据估计,全球每10万人平均约有4名精神科医生,而在大多数中低收入国家,这一数字要低得多。鉴于此,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已经开发了数千个程序,提供了一些可以放在口袋里的心理治疗方法。据估计,2021年全球有1000020000款移动心智健康应用程序可供人们使用。

尽管心理治疗有多种流派和方法,但试图将心理治疗数字化的研究人员最终聚焦认知行为疗法(CBT)。英国国家卫生局将CBT描述为一种谈话疗法,旨在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帮助患者将消极思想重新组织为积极思想,从而帮助患者管理心理健康状况。

随着智能手机日渐普及和大数据、AI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的心理干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以移动客户端为载体而开发的心理健康类产品逐渐增多,其中基于智能聊天机器人的认知行为治疗逐渐成为一种较受大众喜爱的干预方式。国外已有不少较成熟的AI心理健康产品,比如WoeboTessWysa,这类产品对抑郁情绪的干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实证研究的验证。比如,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在使用Woebot两周后,焦虑和抑郁症状都有所减轻。

三方面“大显身手”

从广义上讲,在心理健康领域,基于机器学习的AI已经在三个方面“大显身手”。

首先,医生们会使用AI来分析治疗干预措施,并对其进行微调。比如iesoLyssn这两个应用程序。Lyssn由华盛顿大学科学家开发,其会根据55个指标分析对话。总部位于英国剑桥的基于文本的治疗提供商ieso则分析了50多万次治疗,跟踪结果以确定最有效的干预措施。Ieso公司临床总监斯蒂芬·弗里尔认为,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帮助治疗师在未来的治疗中更多地关注建设性治疗而非闲聊。

AI的第二个作用是诊断。许多平台,如针对美国退伍军人的REACH VET计划,会扫描个人的医疗记录,寻找可能表明其有自残或自杀倾向的危险信号。哈佛大学医学院数字精神病学部主任约翰·托罗斯说,这项诊断工作可能是AI在心理健康领域最有前途的应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利用AI直接指导治疗的全数字治疗师,这一方面可能最接近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家肯尼斯·科尔比等CBT先驱所希望的。

隐私和安全问题引发担忧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技术与行为健康中心生物医学数据科学家尼古拉斯·雅各布森表示,尽管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心理健康应用程序,但能证明其中一些应用程序有用的证据很少。而GPT-3等大型语言模型和相关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加入,加重了很多人的忧虑。

隐私是首要考虑因素。今年3月初,BetterHelp因涉嫌与广告商共享敏感用户信息而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罚款780万美元。3月下旬,远程医疗初创公司Cerebral披露的文件中显示,因失误已与元宇宙平台公司、谷歌、TikTok等广告商共享了该平台的患者数据,有超过310万用户的个人健康信息被泄露,其中或包括了心理健康相关数据。

另有人担心安全和法律责任。今年年初,一名比利时男子在与Chai Research公司开发的名为ElizaAI聊天机器人就气候危机进行了为期6周的对话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名男子的遗孀对比利时媒体表示:“如果没有与聊天机器人的这些对话,我的丈夫仍然活着。”专家们本月呼吁成立一个新的机构来监督数字心理健康工具。

《自然》指出,尽管AI在帮助人们获得心理健康方面可能具有潜在好处,但这些治疗应用仍处于萌芽阶段,还存在道德困境。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518/c14739-32688845.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023-05-18    人民网-人民日报

 

  对老年人消费欺诈应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未按约定提供养老养生服务应依法承担违约责任……日前,最高法发布一批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引起社会关注。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推进新时代老龄工作高质量发展、保障好广大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仅关系到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大局。

  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民法典和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领域的专门法律增加涉老条款……党的十八大以来,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制度体系不断织密。有关部门进一步出台了老年人医疗服务、康复护理、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政策举措、管理规范、技术标准,有力保障养老服务质量。去年,政法机关专门组织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努力为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实践证明,法治建设越有针对性,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就越有力。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在健康养老、财产处分、情感慰藉等方面提出了更多元的需求。与此同时,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也出现一些新动向。这些新需求、新动向就是法治建设的着力点。比如,越来越多老年人接触到金融理财产品,如何保障老年人金融消费安全?把“以房养老”当作幌子骗取老年人钱财的案例频发,如何保护老年人合法财产权益?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居住生活,养老机构应尽到怎样的照管义务?

  面对新情况,要有新办法。最高法这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涉及居住权保护、委托理财、以房养老、精神赡养、养老机构义务、旅游维权等,基本涵盖了当前社会存在的主要的养老新问题。把这些案例集中发布,既为今后的涉老审判执行提供了有力指引,也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了管用的风险提示。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需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要始终紧盯涉及养老产业、消费欺诈等新问题,加大执法司法力度,同时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完善涉老年人婚姻家庭、侵权等矛盾纠纷的预警、排查、调解机制,推动涉老年人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建立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司法需求。此外,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老年人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深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积极行动、真抓实干,法治才能更好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518/c14739-32688843.html

返回目录>>

 

国家卫健委:2022年度参评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合格占比达87.71%

2023-05-18    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国家卫健委通报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情况。参评的2116家县医院中,2022年度达到基本标准合格及以上的有1856家,占比87.71%,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2年度,县医院收治病种种类较2020年度增加133种;手术及操作种类较2020年度增加134种;能够开展的微创手术数量较2020年度提升2.87个百分点。超过97.49%的医院能够实施心搏骤停、心源性休克等急危重症的急诊规范处置;超过95.79%的医院能够实施心衰、肾衰和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急救。

2022年度,超过95.32%的县医院能够掌握儿科、眼科等一级科室,以及呼吸内科、内分泌科等二级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疗;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平均设置率提高到80%以上。

2022年度,县医院执业(助理)医师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高级职称人员较2020年度增长率均超过15%,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较2020年度增长10.19%,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构持续优化。

2022年度,全国县医院年平均收入约为3.06亿元。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呈下降趋势。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CwNTmz5YAa

返回目录>>

 

北京20家医疗机构向护理转型

2023-05-17    新华健康

 

  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安宁疗护中心和老年护理中心转型建设工作的通知》发布。《通知》明确,转型建设工作已纳入2023年北京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20家医疗机构将转型为安宁疗护中心和老年护理中心。

  据了解,北京市昌平区沙河医院等6家医疗机构为2023年北京市安宁疗护中心转型建设医疗机构;北京市大兴区心康医院等3家医疗机构列入2024年北京市安宁疗护中心转型建设备选医疗机构,与2023年转型机构同步建设,参加市区两级指导和人才培训,优先纳入2024年转型机构;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等11家医疗机构为2023年北京市老年护理中心转型建设医疗机构。

  《通知》强调,安宁疗护中心转型建设医疗机构要在床位设置、科室设置、人员、建筑要求、设备等方面符合《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试行)》要求,在机构管理、质量管理、感染防控与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达到《安宁疗护中心管理规范(试行)》要求;老年护理中心转型建设医疗机构要在床位设置、专业设置、人员配置、基本设施、基本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符合《护理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在机构管理、质量管理、感染防控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符合《护理中心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此外,《通知》对各转型机构规范统计信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业务方面作出部署。

  《通知》指出,各转型机构应于202310月底之前完成转型建设工作并接收患者。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将于202311月底前,对20236家转型安宁疗护中心建设机构和11家转型老年护理中心建设医疗机构组织评价验收,验收达标者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统一授牌。

    摘引网址: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230517/5b578f06820041d

返回目录>>

 

北京:基本医保报销费用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2023-05-18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16日电(记者陈旭)医疗救助体现社会温度。记者16日从北京市医疗保障局获悉,为充分发挥医疗救助托底保障作用,北京市多部门出台政策,进一步健全北京市医疗救助制度,基本医保报销费用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完善因病致贫家庭医疗救助,提高医疗救助支付比例和封顶线,守好不发生因病致贫的底线。

  北京市医保局近日会同相关单位,陆续出台了《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家庭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等医疗救助惠民措施,巩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基本制度综合保障体系。

  完善因病致贫家庭医疗救助。北京市医保局表示,未享受社会救助的北京市户籍居民及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一个自然年度内支出医疗费用,在经医保、保险和救助后,家庭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超过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且符合相关因病致贫家庭认定条件的,可享受因病致贫家庭医疗救助,同一自然年度内只可申请一次。

  将基本医保报销费用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基本医保报销范围内个人负担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全部纳入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取消重大疾病救助病种限制,将重大疾病救助并入住院救助,同时提高住院救助保障水平。对参加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社会救助对象均予以门诊救助。

  提高医疗救助支付比例和封顶线。医疗救助不设起付线,住院救助支付比例由80%提升至85%,全年救助封顶线由8万元提升至16万元;因病致贫家庭全年救助封顶线由8万元提升至15万元,按照3万元(含)以下30%3万元以上至5万元(含)以下40%5万元以上50%的比例分段给予医疗救助。全年可减轻医疗救助对象医疗费用负担约3.3亿元。

  实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按照“先保险后救助”的原则,个人自付医疗费用不再扣除单位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金额。参加北京市基本医保的社会救助对象,在基本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治疗后,可即时享受医疗救助待遇。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518/c14739-32688850.html

返回目录>>

 

一高校5人诺如病毒阳性 病程一般23

2023-05-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诺如病毒是一种可以引起急性胃肠炎的RNA病毒,全人群普遍易感。

516日,据中新社国是直通车消息,北京印刷学院学校负责人在班级群里发布通知称,昨天北京印刷学院西校区出现个别同学胃肠不适情况,经学校与疾控部门调查,目前4名同学和1名食堂职工检测样本呈诺如病毒阳性。

据该通知,学校表示因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多,为切实保障师生健康安全,目前西校区公共场所已进行全方位消杀。西校区食堂停止供餐及堂食服务,午餐和晚餐由校本部食堂搭配营养套餐,免费发放。

515日下午,北京印刷学院班级群中,多位学生反映在学校食堂用餐后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学校负责人在回应国是直通车时表示情况属实。此外,当天在学校食堂吃饭以后出现呕吐症状的同学已集体就医。

诺如病毒是一种可以引起急性胃肠炎的RNA病毒,传播途径多样,全人群普遍易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李俊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诺如病毒通过进食被污染的不洁食物或饮水,手密切接触被污染的东西后再接触口腔,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等途径传播。

“人感染诺如病毒后,一般在1248小时发病,引起急性肠胃炎,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发热、寒战和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病程一般持续23天。儿童患者以呕吐为主,成人患者腹泻为多。”李俊霞说。

李俊霞提醒,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胃炎为一种自限性感染性疾病,目前并没有针对诺如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对于该病毒感染症状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摘引网址:https://jiankang.163.com/23/0517/21/I4VJQ19S0038804U.html

返回目录>>

 

专家:“二阳” 症状很轻 从中医角度看呈风热感冒特征

2023-05-17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517日电 (记者孙红丽)当前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健康中国”公众号今日发文表示,当前流行的XBB系变异株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的重组变异株。研究数据显示,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相比,其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都要强,但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要科学看待疫情,坚持已经养成的良好的卫生习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认为,原来没有感染的人群、高龄老人、没有打疫苗的人、有基础病的人,是临床高度关注的人群,也是需要重点防护的人群。这些人群应加强个人防护,预防感染。

“二阳”的症状很轻,从中医的角度看,它属于风热感冒,呈现风热感冒的特征。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分析,现在很多地方从春天转入到夏天,天气逐渐炎热,风热导致的疾病就会增加。二次感染后出现风热感冒症状,如嗓子疼、轻度咳嗽、低烧等,使用中医治疗风热感冒的药物非常有效,如清热、疏风解表、利咽喉类药物。低热者用了这些药物,全身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刘清泉说,针对出现二次感染的情况,大家不用惊慌。要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避免到人员聚集的场所,多开窗通风等。

“要保持健康饮食,最好做到清淡饮食。”刘清泉说,从中医角度看,风热引起的感冒,最容易侵犯的是有热邪内积的人群。经常吃重油重辣重盐类食物,会很快出现体内积热,容易出现感冒或感染新冠病毒。因此,饮食要清淡,要保持胃肠清利,防止胃肠有积热,再次感染的几率就会下降。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少吃快餐,少喝碳酸饮料。儿童青少年都是阳热性体质,经常吃快餐、喝碳酸饮料以后,体内会产生积热,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就会大增。他们感染以后往外传播的几率加大,因为孩子在学校学习和活动时,接触的人较多,更容易传染。要保持作息规律,早睡觉,饮食清淡。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说,进入“乙类乙管”后,我国防控的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所以对于有重症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有严重基础性疾病人,要做好个人的防护,避免去人多聚集的场所,平时注意手卫生,去人多封闭的环境,注意戴好口罩等。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517/c14739-32688645.html

返回目录>>

 

国际疫苗研究所首次在中国建立联合研究机构

2023-05-1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天津517日电 (孙玲玲 蓝芳)记者17日从南开大学获悉,16日,“国际疫苗研究所南开联合研究中心规划和运营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约仪式在南开大学举行。这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倡议成立的国际疫苗研究所首次在中国建立联合研究机构。

  根据备忘录内容,双方将共建“国际疫苗研究所南开联合研究中心”,在疫苗研发、公共卫生、国际安全、人员交流、联合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入合作,开展一批具有引领性和前瞻性的世界级研究项目,并在科研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主动链接“一带一路”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打造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创新性的合作模式,为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国际疫苗研究所(International Vaccine Institute)成立于1997年,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倡议成立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其使命是为全球公共卫生发现、开发和提供安全、有效且负担得起的疫苗。中国于1997年签署“关于建立国际疫苗研究所的协定”,成为其成员国之一。

  国际疫苗研究所所长Jerome H. Kim表示,疫苗技术和研制能力的创新事关人类生命健康,希望与南开大学开展深入合作,通过科技推动疫苗研究和发展,面向全球提供优质国际公共产品,积极推动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为人类生命健康和福祉作出贡献。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518/c14739-32688864.html

返回目录>>

 

美国药品短缺接近历史新高 专家称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3-05-18    海外网

 

海外网518日电 据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517日报道,由于供应链中断等问题的影响,美国药品短缺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成千上万的癌症患者和患有其它危及生命疾病的人在治疗上面临延误风险。

美国的药品短缺名单上列有数百种药物,包括抗生素、用于心脏搭桥手术的药物,以及抗癌药物等。美国癌症协会上星期警告说,短缺造成的延误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更糟糕的后果。该协会的首席医疗官威廉·达胡特说:“如果没有这些药物,人们就会得到较差的治疗效果。”

美媒表示,国内药品短缺如此严重,已经引起了白宫和国会的注意。最近几星期,美国的仿制药生产商、供应链专家和患者权益倡导者也在和国会议员讨论相关问题。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教授阿曼达·费德说:“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为它影响的人群非常广泛。”费德也表示,目前美国化疗药物的数量也存在短缺。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CwMzI5Uqzi

返回目录>>

 

英统计局官员:英国每13名上班族中就有一人患职业病

2023-05-18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就业数据显示,长期患病在家的英国人数量创下新高,超250万人因健康问题无法工作。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6日报道,英国家统计局官员达伦·摩根称,自疫情发生以来,至少有40万人因身体欠佳而离开劳动市场。他还透露遭受背部、颈部疼痛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年轻人比例在攀升,“基本上每13个上班族,就有一人被长期职业病折磨”。

这一问题让英国经济复苏的进度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激励人们重返岗位成为政府工作计划的重点。摩根说,最新数据显示政府在这方面的进展忧喜参半。大量英国学生、护理人员甚至退休人士开始找工作,将就业不活跃(既不工作也不找工作)人群比率降低至21%,为3年内最低水平。

然而,受健康问题困扰而无法工作的人数之多让专家倍感担忧。行业机构招聘和就业联合会CEO尼尔·卡伯里说:“英国失业率上升、劳动力短缺、高通胀已一年有余,却无改善迹象,这使企业成长受限,经济发展受阻。”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CwN9atXORC

返回目录>>

 

饮食传言太逼真 不要再被它们忽悠啦!

2023-05-17    羊城晚报

 

健康饮食备受推崇,但关于健康的传言仍需警惕,防止病从口入!

民以食为天。从小我们便听闻“吃核桃补脑”“营养都在汤里”等关于营养的“传言”。记者采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营养与微生态科马腾辉副主任医师和张丽娜主治医师,辨一辨这些传言的“含金量”。

营养都在汤里?错

马腾辉:煲汤的汤里面主要是水分和少量的水溶性氨基酸等,营养密度很低,因此最好是喝汤连同肉、配菜一同吃掉。营养不良或需要进补的人群,应尽量选择营养密度高的食物。

鱼汤熬到发白更有营养?错

张丽娜:鱼汤并不是越白就越有营养。白色的物质其实就是脂肪,油脂乳化后会变成白色,油脂通过不断地煮开、翻滚,与水不断地混合,混合得越彻底就越白。高血脂、高血压、尿酸高的人群建议少喝这种汤类。

吃核桃会补脑?对

张丽娜:核桃属于坚果类食物,富含脂肪酸、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核桃中的磷脂,对脑神经有很好保健作用。核桃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还有防治动脉硬化的功效,是一种适合全年龄段人食用的健康食品。

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更健康?错

马腾辉:脱脂奶粉是将鲜牛奶脱去脂肪再干燥而成,脂肪含量可降低至1%左右,相比于全脂奶粉26%以上的脂肪含量也算是很少了,更适于肥胖、高脂血症和不适于摄入脂肪的人群。

但问题是:脂肪少了,溶解于脂肪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K等,也会随之丢失。脂肪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能给人供给能量,也可以提供必要的脂肪酸。去除脂肪后,对人体健康并不友好的碳水化合物比例也会增高。所以,从营养角度考虑,全脂奶粉营养成分更全面,也适宜更多的人群,并且味道也更好。

半生的鸡蛋营养更丰富?错

张丽娜:半生不熟的鸡蛋难消化,浪费营养物质。人体消化鸡蛋中的蛋白质主要靠胃蛋白酶和小肠里的胰蛋白酶,而半生不熟的鸡蛋中的蛋清里有抗胰蛋白酶和抗生物素蛋白,会妨碍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煮熟的蛋经过高温灭活了抗胰蛋白酶和抗生物素蛋白,使得蛋白质更好消化吸收。

另外,大约10%的鲜蛋里含有致病的沙门氏菌、霉菌或寄生虫卵,如果鸡蛋不新鲜,带菌率就更高。

吃保健品补充营养更佳?错

张丽娜:普通人合理饮食完全可以满足我们身体的营养需要。保健品一般侧重某一方面强化,如钙剂、维生素或者蛋白质,营养不够全面。有些保健品长期过量服用还可能导致中毒。

但是对于病人,尤其是胃肠道不完整、饮食量少、医嘱为流质饮食等病人可以选择肠内营养粉/液。此时肠内营养粉/液是作为食物提供高密度营养的,不是保健品。

不吃主食可以减肥?错

张丽娜: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完全不吃主食或很少吃主食,大脑得不得足够的血糖供应,影响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容易疲劳、没有精神。

如果不吃主食,人们往往会用其他食物来代替,这会给身体造成新的风险和不必要的负担。如果其他食物也吃得很少,饥饿难耐,身体、心理都得不到满足,特别容易坚持不住而暴饮暴食,让减肥前功尽弃。

吃红枣可以“补血”吗?对

马腾辉:中医认为大枣可以“补气养血”,现代医学也证实大枣中含有丰富的铁,铁是血红蛋白合成的必需元素之一,红枣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促进体内铁的吸收,有助于改善贫血的症状。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经常吃红枣是有益的。

不过,如果是急性失血、严重贫血,应立即就医,通过输血、药物治疗、补充铁剂甚至手术止血等方式迅速纠正贫血。

摘引网址:https://jiankang.163.com/23/0517/21/I4VJSEK400388050.html

返回目录>>

 

更年期千万别忍 教你科学应对身体变化

2023-05-17    新京报

 

更年期会导致妇科病、心血管病等疾病高发,尽早规范治疗是关键。

易怒、心悸、失眠、潮热、头疼……你的妈妈有这些更年期的独特表现吗?更年期是女性生命中的一个特殊时期,不仅身体会经历许多变化,情绪上也会出现波动。今年的514日是母亲节,一起来了解如何才能平稳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更年期是指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通常包括绝经前的2-3年和绝经后的一段时间,也称为围绝经期。更年期不仅会带来易怒的情绪,这一时期妇科疾病多发,也是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需尽早检查,规范治疗。

更年期有哪些症状及危害?

月经周期紊乱

月经周期改变是更年期妇女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65%的女性会出现周期逐渐延长、经期缩短、经量减少、逐渐停经;10%-15%的女性会突然出现闭经,月经不再来潮;10%-20%的女性会出现不规则出血。

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潮热、盗汗是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为更年期特有症状,有50%-80%的女性会出现。发作持续时间数十秒到数分钟不等,严重者一日发生几十次,对女性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影响非常大。

心血管症状

有些人会表现为心慌、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假性心绞痛的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血压波动,更年期高血压在一天当中波动明显,忽高忽低,一般以收缩压升高为主,休息后可以降到正常。

精神神经症状

体内激素突然减少,会导致情绪波动大,表现为疲乏、抑郁、易怒、易激动、焦虑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健忘等症状。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激素水平下降,外阴皮下脂肪及阴道壁变薄,会出现外阴瘙痒、外阴疼痛、阴道炎、阴道发热、刺激、疼痛,尿道黏膜及盆底肌功能下降会导致尿频、尿急、尿失禁等。

骨关节症状

雌激素是维持骨矿含量的关键激素,更年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绝经后骨矿含量以每年3%-5%的速率丢失。前5年丢失最快,并将持续10-15年,伴随着骨密度快速流失,经常感到腰背、关节、肌肉痛等症状。65岁以上女性约有51.6%患有骨质疏松症。

更年期女性至少每年体检1

大部分更年期女性认为,熬过这一阵子就好了,其实不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治疗,才能避免一系列由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重大疾病发生。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妇女保健科医生汪琳指出,更年期妇女最好半年至1年进行1次体检,包括性激素化验、妇科检查、TCTHPV、妇科超声、乳腺超声、骨密度检查、血生化和甲状腺功能等。

雌激素代替疗法是治疗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首选方法。“更年期症状的根源是雌激素缺乏,在医师指导下科学补充雌激素可以对抗激素减少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汪淋表示。

另外,面对更年期诸多生理异常现象,北京安定医院心理医生刘军提出以下建议:

起居调养法:更年期女性应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可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家务,保证睡眠充足,不宜过多卧床休息;还可以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心理调养法:更年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变化过程,可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更年期女性应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多参加娱乐活动。同时,家人也应在生活上给予更多关心和理解,避免与其发生冲突。

饮食调养法:更年期病症多见于肝肾阴虚甚或阴虚火旺,建议食用具有滋补肝肾、养血补血、滋阴降火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温热助火的食物。日常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豆类食品等。

摘引网址:https://jiankang.163.com/23/0517/21/I4VJUJF700388052.html

返回目录>>

 

"气血"到底是啥?从营养学角度给你解答

2023-05-17    北京青年报

 

不管是""还是"",都不离开多种食物中提供的多种多样的营养。

平时总有不少阿姨、大姐咨询“气血不足”的问题,大夫总是让患者补气血,但因为概念太抽象又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今天就大家关心的“补气血”问题,好好聊一聊,尤其是从营养的角度,来解释到底什么是气、什么是血。

“气”是三大产能营养素 “血”是各种微量元素。

“气和血”都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和血”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简单地理解,就是气是能量,血是物质。也就是说,“气”是三大产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血”是各种微量元素,比如各种维生素、矿物质。

比如现在有的年轻人去健身,会吃蛋白质粉要增加肌肉,但是如果他们的饮食中B族维生素的含量比较低的话,一般生成肌肉的效果就会差一些;如果蛋白质粉吃多了,可能还会有肝肾负担。再说说大家最熟悉的维生素D,目前大家已经都知道不仅要多晒太阳,还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因为它不仅对骨骼健康有帮助,而且还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症、预防呼吸系统的疾病等有所帮助。

但其实中医里的含义比这个简单理解要深,因为“气血”的含义还会包含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以及经络的运行、气机的升降等。

比如,我们看“气”,有六种生理功能:

推动作用,其实就是包含了人体的基础代谢、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温煦作用,就包含了脂肪可以保温的生理功能,同时也包含了人体的基础体温。

防御作用,包含我们常说的免疫力的问题和身体自我修复的问题。

固摄作用,包含了人体中的各种平衡,比如钾钠平衡、酸碱平衡、自主神经和非自主神经与肌肉运动之间的平衡等。

气化作用,考虑到人体的自我调节与环境的适应,这就包含了人体对于基础代谢随着温度会改变的问题,那么不同季节随着环境变化全天能量摄入就会适当调整。

营养作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各个脏腑器官正常形态和功能的。

至于“血”,在中医有两个生理功能:神志活动和濡养全身。首先看一个人的气血是不是足,一定会看看这个人是不是面色红润,假如这个人贫血,那么他的面色与“白里透红”就有距离。

营养学角度的贫血跟中医“气血”的关系是什么?

还有中老年朋友会问我,能不能再说说贫血跟气血有什么关系?它们一样吗?

贫血如果从营养学角度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营养缺乏病。

它的表现形式也是比较明显的。比如缺铁性贫血严重的时候,就会伴随中医说的神志问题,性格上会比较沉默、对人对事较为冷淡,如果是孩子贫血,还会有读写障碍。

如果从中医角度来说,就可以理解为气血不足,尤其是血虚偏多,这个时候更多的就是要去关注一些微量元素。

我们用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人贫血会有哪些物质比较缺乏?铁是大家第一想到的,其实还有锌、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此外还要有蛋白质。

所以,如果没有食物禁忌,一般会建议吃一些动物肝脏、动物血还有红色的瘦肉,这些食物都是富含铁、锌、优质蛋白的,同时里面含有的铁会是血红素铁,非常利于人体吸收,都能帮助我们去改善贫血。维生素B6、维生素B12缺乏也会造成很严重的贫血,因此我们要吃全谷物增加它们的食物来源。

当然,我们还需要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这样才能帮助主食、蔬菜、水果里的不容易被人体吸收的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更好地吸收。蛋白质是人体中不能缺少的营养素,很多微量元素的吸收需要有蛋白质的配合才能完成主动转运,打个比方微量元素好比货物,蛋白质好比运输车,有货又有车,才能更好地配送到位!

由于女性的一生中,有每个月的月经,还会经历怀孕、生产,因此贫血的风险就会比男性高,所以更要好好地保养身体。

“气血”离不开荤素搭配 两个食养方子请收好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了,如果“气”不足的话,是不是意思是说得首先保证饭量?不仅保证数量,还得保证质量,得有荤有素,得吃够优质蛋白?的确,为啥“气”和“血”要放在一起说,因为光有能量没有微量元素也不行,很多微量元素在身体里的作用都很大,可以帮助合成辅酶帮助消化。

说白了还是要荤素搭配,均衡饮食才能更好地帮助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是非常科学的膳食模式,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要按照平衡膳食宝塔中的食物品种和推荐的数量去搭配食用。

因为,不管是“气”,还是“血”,都离不开良好的消化功能,都不离开多种食物中提供的多种多样的营养。

当然,对于中医养生中的特色食养方案,也是可以应用的,应用时我们可以适当参考膳食宝塔去搭配,这样会事半功倍。

下面送给大家两个调补气血很好用的食养方。

方子一:参芪枣米饭

配料:党参5克,黄芪10克,红枣20克,大米50-100

做法:

1.将党参、黄芪冲洗一下,然后用清水浸泡30分钟,加水煮30分钟。

2.将红枣洗净切开去核,大米淘洗干净。

3.将参芪水过滤后,加入大米和红枣,一起制作成米饭。

说明:党参也可以换成西洋参,西洋参滋阴生津,与党参相比性质偏凉不容易上火。

方子二:五红水

配料:赤小豆、红枣、红衣花生仁,枸杞按需,红糖24/天,清水

做法:根据食用量,将赤小豆、红枣、红衣花生仁、枸杞按照体积比1:1:1:1洗净,在锅里多加清水,放在锅里一起煮一小时,加入红糖再煮沸即可。以煮好的水代替部分饮水。

说明:如果有条件最好隔水煮,如果血糖异常不加红糖。红糖添加量不要超过每人每天25克,如果怕浪费食材,煮水剩下的食材可以做主食的一部分来吃,但是注意不要再吃其他坚果以及相应地减少水果食用量。

摘引网址:https://jiankang.163.com/23/0517/21/I4VJRLLO0038804V.html

返回目录>>

 

发挥引擎作用,促进健康消费提质升级——农工党中央2023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观察

2023-05-18    新华网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聚焦这一重大战略决策,近日,受中共中央委托,农工党中央调研组围绕“稳增长 惠民生 促进健康消费”主题进行了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此次考察调研由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常务副主席杨震带队。

“农工党中央把‘恢复和扩大消费’聚焦到健康消费领域,着眼人民群众对健康消费的需求、意愿、潜力,围绕健康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实地调研。”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王路介绍,调研组将充分梳理、分析研究此次调研成果,多角度探讨促进健康消费的对策建议,做好建言资政工作。

主动健康消费大有作为: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以营养、心理、身体健康等方面为代表的主动健康消费覆盖广、需求多、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

“当下,公众的健康消费观念越来越重视‘治未病’。从消费行为看,营养食品、健康体检、疾病早筛、运动户外等主动健康消费品类显著增长。”京东健康集团首席执行官金恩林向调研组介绍。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预防式健康类消费需求同比增长约35%。其中,家用指尖血糖仪成交额同比增长678%;重疾早筛、慢病检测等健康服务成交额同比增长超80%;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装备成交额同比增长超60%……多领域健康产品和服务消费市场规模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消费的需求,实现健康消费升级?必须不断加快推进健康领域科技创新,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健康消费需求。

在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向调研组展示如何同“魔镜”中的虚拟教练互动,用户足不出户即可接受健身指导;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多种食品加工领域技术研发成果为公众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在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调研组听取了全球首个基于微表情的抑郁症筛查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心理疾病筛查与人工智能科技的结合运用……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引擎,而健康消费是消费市场最具活力的细分市场之一。”调研组认为,促进健康消费,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增强人民健康福祉、提升生活品质的题中之义。

聚焦“一老一小”:养老、托育同向发力

健康消费如何惠及“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如何提升养老托育专业服务的标准性、可及性?如何挖掘“一老一小”重点人群专属健康消费潜力?

“不同服务、不同情况老年人的照护怎样收费?”“这里的医疗服务有什么特色?”……在成都锦城社区综合体今福蓉高新长者之家,调研组详细了解当地医养结合、适老化改造、一站式养老服务的实践经验。

据介绍,2021年以来,四川省省级财政投入1.39亿元,支持150个医疗机构建设医养服务中心。

儿童健康消费方面,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底,北京有提供托育服务机构近600家,托位总数超32000个,千人口托位数约1.48个,但仍有较大缺口。

“据我们了解,增加幼儿园办托、开办更多普惠性托育机构是未送托家庭的主要诉求。许多大型城市均存在这一状况。”北京优儿启程妙思托育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调研组认为,包括托育在内的儿童专属健康消费,既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也是重要民生保障。

“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当前居民健康关切、主要影响因素靶向施策、精准培育引导。”调研组建议,把健康消费引导到对促进健康科技进步必需、促进群众健康必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需的消费领域和消费方向上去。

聚焦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协同发展

当前我国健康产业出现哪些新趋势、新业态、新模式?如何促进健康消费与健康产业协同发展?

智能穿戴、中医康养、医学美容、口腔医疗……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催生我国健康产业活力加速释放。为此,调研组走访了一批新型健康产业集群,了解产业新动态。

3D打印的牙套、种植牙精密加工车床、集成式口腔CT……在四川期间,调研组调研了中国牙谷产业园。中外各大高端口腔装备和材料生产企业汇集于此。围绕牙健康消费的全产业链产能持续提升,有望进一步助推降低国内牙健康消费费用,提升人民群众牙健康消费意愿。

月均用户数已超3600万人、最受欢迎的线上消费品是智能运动手环……在京期间,调研组走访北京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考察了Keep在线健身应用程序及智能穿戴产品的发展新趋势。而总部位于四川,同为运动社交平台的咕咚户外跑步App也已有近2亿用户。

“促进健康消费,既能拉动消费,又能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调研组认为,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健康消费发展模式,借助国内大市场优势,既满足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消费需求,又进一步对外发展,从而实现引领世界健康产业发展。

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同志参与调研。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518/c14739-32688848.html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白智彤  

     编排:聂孝汉

     审校:张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