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308

发布时间:

2023/03/08

浏览次数:

280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3-03-08

 

内容导读

 

 

热点追踪

 

近期诺如病毒肆虐,多省暴发感染 牢记腹泻时的这些饮食诀窍

2023-03-08    北京青年报

 

    近期,多省暴发诺如病毒感染。一般来说,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感染诺如病毒后,常见呕吐、腹泻、腹痛等不适。其中,儿童多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其他疾病也可导致相关症状,还需就医判断原因)。

  腹泻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电解质(钠、钾、镁、氯等)的丢失,体液丧失,继发脱水。因此,出现剧烈腹泻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适当服用药物,以防机体过度脱水、水盐代谢失调和消化及营养障碍。

  腹泻时,除补液、服药外,在饮食上还需要注意,急性水泻期排便频繁、呕吐严重者可暂禁食,使肠道完全休息,可经静脉输液以补充水和电解质等。

  恢复进食后可采用以下原则:

  1.呕吐停止后饮用清淡流质食物

  呕吐停止,不需要再禁食者,可食清淡止泻流质食物,禁用牛奶、蔗糖等产气流质,幼儿禁饮果汁。

  流质饮食指呈液状,易吞咽、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腹泻时可选用以下几种清淡流质。

  浓米汤:大米(或小米)100克,加适量水,熬至熟烂,取米汤饮用。

  稀藕粉:藕粉1勺,加少量凉开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开水,沿一个方向搅拌成稀糊饮用。

  胡萝卜汤(含钾盐、维生素、果胶,有使大便成形和吸附细菌与毒素的作用):胡萝卜切碎,加水煮15-20分钟即可。

  苹果泥汤(含果胶、鞣酸,能吸附毒素,有收敛的作用):苹果洗净、削皮、去核,打成泥后加适量水,然后隔水蒸半个小时即可。

  2.排便次数减少后,食用少渣、低脂半流质或软饭

  排便次数减少,症状缓解后,禁食坚硬含膳食纤维多的蔬菜、生冷的水果以及脂肪多的点心,可改为少渣、低脂半流质或软饭,可供选择的食物如下:

  白粥:大米100克加水,煮软。

  藕粉:藕粉2-3勺,加水调匀即可饮用。

  烂面条:面条50-80克加水煮至软烂,加少许盐和醋调味。

  去油肉汤:猪肉或鸡肉炖汤,捞汤撇油后即可饮用。

  3.针对急性腹泻者的食谱:

  早餐:咸米汤(50克,盐1)

  加餐:煮苹果泥汤(苹果1)

  午餐:烤淮山米粉稀糊(烤淮山米粉15克,盐1克)

  晚餐:与午餐相同

  夜餐:胡萝卜汤(胡萝卜200克煮汤,盐少许)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8/c14739-32639322.html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工会、妇工委开展“恒爱行动

——百万家庭亲情一线牵”捐赠活动

2023-03-07    国家卫生健康委机关党委

 

2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工会、妇工委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阔什塔格镇克什拉克村开展“恒爱行动——百万家庭亲情一线牵”公益捐赠活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党委、直属机关工会、驻皮山县“访惠聚”工作队和皮山县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捐赠活动。

活动现场为当地三十余名儿童赠送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干部职工亲手编织的帽子、围巾、毛衣等。孩子们对北京的叔叔阿姨们表达感谢,表示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的爱心帮助,一定会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恒爱行动——百万家庭亲情一线牵”活动由全国妇联发起,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工会、妇工委连续9年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与,今年为新疆少数民族儿童编织爱心织品3000余件,用大爱无疆架起了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友谊桥梁。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jgdw/s7967/202303/3f18b865c9a745f385bbadac5b85dbc

返回目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关于征求2023年度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2023-03-07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

 

食标秘发〔20233

各有关单位: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为做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经向部门、行业和社会广泛征集年度立项建议,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各相关专业委员会审议通过,我委拟订了《2023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征求意见稿)》,优先制定、修订风险防控和产业急需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39项。现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23317日前将意见书面反馈秘书处。

传真:01068792408

附件:2023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征求意见稿)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

202336

(信息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sps/s7891/202303/2a3ec5db45a84b7ba4dd1174068bff8f.shtml

返回目录>>

 

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完成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中医院放射科

规范化建设项目验收工作

2023-03-0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提高西部地区基层地区放射防护水平,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在2021年和2022年两年期间,援助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中医院完成示范放射科建设,就放射科整体设计、放射诊断检查频度与受检者剂量最优化、放射防护与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提高和改善,打造特色的西部地区放射诊疗样板工程。

  202328日,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对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中医院放射科规范化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预防处张宏元处长、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孙全富所长、青海省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处马忠处长等出席了验收会议。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牛延涛主任担任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有关专家参加了验收工作。

  互助县中医院汇报了放射科规范化建设项目的开展和完成情况,领导和专家们进行了现场验收,查验了辐射防护设备、警告标识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档案等,一致认为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中医院放射科规范化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项目验收工作结束后,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邀请牛延涛主任为互助土族自治县各级医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放射诊断实践中辐射剂量表达量和放射防护常见疑问与解析”的专题培训。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zxdt/202303/t20230306_264052.html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江苏省健康促进(爱国卫生)技能竞赛圆满落幕

2023-03-07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31-3日,江苏省健康促进(爱国卫生)技能竞赛决赛在南京顺利举行。此次竞赛以“弘扬爱国卫生传统 共建共享健康江苏”为主题,由省卫生健康委、省总工会联合主办,省疾控中心和省健康教育协会落实承办,并作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江苏工匠”岗位练兵职业技能省级一类竞赛活动备案。

  竞赛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响应,纷纷举办市级选拔赛,激发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加强学习、钻研业务、苦练技能的热情,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目的。通过广泛发动、层层选拔,来自13个设区市疾控机构、县区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52名选手参加决赛。决赛包括理论笔试、科普演讲、方案设计、现场竞答等环节,考核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需要具备的多维度技能。

  在决赛的舞台上,52名选手闪亮登场,充分展示了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厚的实践功底。参赛选手团结协作、沉着应战,展现了强烈的进取意识和团队精神,表现出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优秀的职业风采。整场赛事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经过笔试、健康教育方案设计、健康科普演讲、现场知识竞答等多个环节比拼,最终决出团体和个人奖项:淮安市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常州市、无锡市代表队获得团体二等奖,盐城市﹑镇江市、连云港市代表队获得团体三等奖;南京市、南通市、苏州市、徐州市、扬州市、泰州市、宿迁市获得优秀组织奖。为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健康促进专业机构的交流,本次大赛还邀请了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等地的健康教育专家担任相应环节的仲裁和评委,并就“如何做好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能力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竞赛主办单位相关负责领导出席决赛并为获奖者颁奖。为扩大活动影响力,广泛传播卫生健康和爱国卫生知识,倡导群众积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主动参与爱国卫生运动,33日的现场知识竞答比赛全程进行线上直播,共计5.9万人观看了现场直播。

摘引网址:https://www.jscdc.cn/zxzx/zhongxinzixun/202303/t20230307_75087.html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甲肝病毒复制关键步骤发现 动物实验证明特定药物可阻止病情发展

2023-03-08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77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病毒复制周期对病毒在体内传播并导致疾病至关重要。专注于甲型肝炎病毒(HAV)的这一周期,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病毒复制需要人类蛋白ZCCHC14TENT4 polyA)聚合酶之间的特定相互作用。他们还发现,口服化合物RG7834能在一个关键步骤停止复制,使病毒无法感染肝细胞。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首次在甲型肝炎的动物模型中展示了针对HAV的有效药物疗法。

  论文资深作者、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系和该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系教授、北卡罗莱纳大学全球健康和传染病研究所成员斯坦利·M·莱蒙说:“我们的研究表明,以这种蛋白质复合体为靶点,通过口服小分子治疗性药物,可以阻止甲型肝炎小鼠模型中的病毒复制和肝脏炎症,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了理论证据,并提供了在疾病发展环境下阻止甲型肝炎传播的手段。”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自2016年以来,美国的甲型肝炎病例超过4.4万,2.7万人住院治疗,400人死亡。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数千万甲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症状包括发烧、腹痛、黄疸、恶心、食欲不振和味觉丧失。

  2013年,莱蒙和同事发现,当甲型肝炎病毒离开肝细胞时,会劫持部分细胞膜,使自己免受抗体的影响。几年前,他们发现了ZCCHC14,这是一种与锌相互作用并与RNA结合的特定蛋白质。

  现在,研究人员发现,ZCCHC14特异性地与甲型肝炎病毒RNA的特定部分结合,该分子包含病毒的遗传信息。由于这种结合,病毒能够从人类细胞中“劫持”TENT4

  在正常的人类生物学中,TENT4是细胞生长过程中RNA修饰过程的一部分。从本质上说,甲型肝炎病毒“劫持”了TENT4,并利用它来复制自己的基因组。研究表明,阻止TENT4被“劫持”可以阻止病毒复制,限制疾病发展。

  实验室随后测试了化合物RG7834,此前已有证据表明,RG7834通过靶向TENT4来有效阻断乙肝病毒。在此次发表的论文中,研究人员详细介绍了口服RG7834对肝脏和粪便中甲型肝炎病毒的确切影响,以及在小鼠模型中该病毒导致肝脏损伤的能力如何大幅减弱。实验表明,在本研究中使用的剂量和研究的急性时间框架内,该化合物是安全的。

  研究人员表示,要开发出人类使用的口服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一成果为治疗甲型肝炎指明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

返回目录>>

 

基于基因组靶向挖掘发现真菌黄酮生物合成新机制获得进展

2023-03-07    青岛能源所

 

黄酮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大类天然产物,如花青素、大豆异黄酮、水飞蓟宾等,在功能性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黄酮资源依赖植物获得,受制于植物种植周期长、组分多含量低、分离纯化工艺复杂等弊端而具有产能小、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黄酮类产品的应用开发和市场拓展。利用合成生物技术设计构建黄酮细胞工厂,推动植物黄酮的微生物高效生产成为重要的解决方案。由于物种差异,植物黄酮合成途径在微生物中异源重构面临适配性差、产量低等问题,距离商业化仍有较大差距。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吕雪峰团队在丝状真菌中发现了黄酮生物合成基因簇(BGCs),通过合成途径解析了真菌黄酮合成新机制,丰富了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认识,并为合成生物技术开发提供了新选择(图1)。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利用自抗性基因共定位(SRGD)策略是开展天然产物基因组挖掘的有效方式,为了探寻具有抗菌和除草活性的天然产物,研究以合成支链氨基酸的关键酶乙酰乳酸合酶(ALS)为探针,在亮白曲霉中发现了负责合成黄酮类化合物氯黄酮的生物合成基因簇。活性评价显示,氯黄酮具有抑制拟南芥种子萌发和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活性,而体内和体外实验也证实cfoL确是编码ALS的氯黄酮自抗性基因,因而具有开发成为除草剂和抗生素的潜力。

植物黄酮的生物合成途径目前已清楚,首先是查耳酮合酶(CHSIIIPKS以对羟基肉桂酰辅酶A为起始单元与3分子乙酰辅酶A缩合形成查耳酮,然后在查耳酮异构酶(CHI)作用下形成黄烷酮,由黄酮合酶(FNS)进一步催化黄烷酮形成黄酮骨架,最后在修饰酶的作用下形成多种多样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通过基因敲除、同位素标记实验发现,亮白曲霉中查尔酮骨架由NRPS-PKS杂合酶CfoA以苯甲酸或对羟基苯甲酸为起始单元与4分子乙酰辅酶A缩合形成,而非是植物的IIIPKS装配模式,说明真菌黄酮骨架合成机制与植物存在显著差异。

以此为基础,研究通过基因敲除和体外酶活实验发现,CfoK催化查耳酮关环生成黄烷酮,与植物中的CHI具有相同的功能。然而,CfoK与目前已发现的CHI存在不同的进化关系。基于AlphaFold2预测的蛋白质结构模拟和定点突变实验表明,CfoK通过His33介导的酸碱催化诱发查耳酮发生Oxa-Michael加成反应,以6-endo-trig关环方式形成构型专一的黄烷酮,这一机制不同于植物CHI中水介导的催化过程,因此CfoK是一种新颖的真菌查耳酮异构酶。

亮白曲霉中由黄素依赖型氧化还原酶CfoJ行使黄酮合酶(FNS)功能,将黄烷酮转化为黄酮,同时,进化树分析显示其与已知的FNS I2-酮戊二酸依赖型双加氧酶)和FNS II(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处于不同的分支。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定点突变实验结果显示,CfoJ是通过典型的黄素依赖型氧化还原酶催化机制介导C2-C3位的脱氢,将黄烷酮转化为黄酮,这与植物FNS的自由基催化机制完全不同,因此CfoJ是一种新型的真菌黄酮合酶。

该研究完整剖析了真菌黄酮独特的生物合成途径,提示了真菌黄酮合成途径在进化上是独立的而非通过基因水平转移从植物中获得。这丰富了自然界黄酮生物合成的多样性,为黄酮的合成生物技术开发与微生物高效制造提供了新思路,并对黄酮的应用价值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的支持。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ce4e61984a9.html

返回目录>>

 

研究显示,补充维生素D,或可降低痴呆风险

2023-03-07    医诺维

 

阿尔茨海默病(AD),又被称为老年痴呆症,是一个具有高经济和社会负担的全球健康问题。全球约有5740万痴呆症病例,每年新增约有1000万例,在中国,有上千万患者,位居全球第一。尽管科学界投入了许多精力,但目前仍然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案来预防或治疗这类疾病。

维生素D是参与许多生物过程的必需营养素,最显著的是帮助我们的身体吸收矿物质,如钙和镁。人体获得维生素D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晒太阳,另一种是通过食物摄取,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中。据估计,全球30%-60%的人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但维生素D缺乏症通常可以通过补充剂来治疗。近几年来,研究人员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痴呆症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202331日,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Alzheimer's DementiaDiagnosisAssessment Disease Monitoring 期刊上发表了题为: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incident dementiaEffects of sexAPOEand baseline cognitive statu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预防痴呆症,与更长的无痴呆生存期有关。并且,与未服用维生素D的人相比,服用维生素D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降低了40%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国家阿尔茨海默病协调中心的12388名无痴呆症参与者,平均年龄为71岁,其中4637人服用了维生素D7751人没有服用,研究人员分析了服用维生素D与痴呆症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讲,2696名参与者在10年内发展为痴呆症,其中未服用维生素D组发现2017例痴呆,服用维生素D组发现679例痴呆。

对于未服用维生素D组发展为痴呆的患者,82.6%为阿尔茨海默病,4.8%为路易体痴呆,2.4%为行为变异额颞叶痴呆,2.1%为血管性痴呆;而在服用维生素D组这一比例分别为:80.9%4%2.4%0.6%

研究发现,与没有补充过维生素D的人相比,补充过维生素D的人痴呆风险降低40%

对于不同性别,该研究发现,虽然维生素D对所有人群都有效,但与男性相比,女性的效果明显更大。与不补充维生素D的女性相比,补充维生素D的女性痴呆风险降低49%。而男性这一比例仅为26%

此外,与报告有轻度认知障碍迹象的人相比,认知正常的人的影响更大。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强调了在病程早期进行干预的重要性,在认知能力下降开始之前尽早补充可能特别有益。

研究人员还分析了APOE-4基因(阿尔茨海默病主要风险基因)的影响,发现维生素D对不携带APOE-4基因的人的影响也明显更大。

早期的研究显示,维生素D水平低与较高的痴呆风险有关,维生素D参与大脑中淀粉样蛋白的清除,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保护大脑免受tau蛋白的堆积。

研究人员表示,鉴于受痴呆症影响的人数越来越多,预防痴呆甚至延缓其发作至关重要。研究人员正在进一步完成随机对照试验,通过临床试验来证明维生素D是否真的如此。

总之,这项新研究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维生素D有可能用于预防痴呆症,特别是对于认知能力下降的高风险人群。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6f6e619869f.html

返回目录>>

 

Diabetes Care:植物性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模式或与2型糖尿病患者

较低的过早死亡风险直接相关

2023-03-07    生物谷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Diabetes Care上题为“Low-Carbohydrate Diet Scores and Mortality Among Adults With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遵循主要由植物性食物组成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模式或与2型糖尿病患者较低的过早死亡风险直接相关;本文研究是科学家们首次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来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遵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模式与死亡率之间关联的研究。

研究者Yang Hu说道,虽然避免精致化和高度加工的碳水化合物常常会被推荐用于降低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但本文研究中,我们首次提供了确凿的证据揭示了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模式如何帮助管理现有糖尿病患者的进展。

文章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护士健康队列研究计划”(Nurses' Health Study)中7224名女性以及来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随访研究计划”(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中2877名男性的34年的健康数据,所有参与者都是在研究计划开始后患上2型糖尿病的。所有参与者每隔一年时间都会完成关于其生活方式和病史的调查问卷,从而就能使得研究人员评估其饮食组成,并根据所摄入的动物蛋白和脂肪、蔬菜蛋白和脂肪、高质量碳水化合物和低质量碳水化合物来对参与者进行评分。

研究结果表明,坚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模式的参与者的全因死亡率会降低24%,而强调植物性食物和高质量碳水化合物(比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参与者机体健康的益处更大,这些饮食还与较低风险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风险降低直接相关。强调动物性产品和低质量碳水化合物饮食(比如土豆、添加糖和精制谷物)等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模式或与机体较低的死亡风险之间并无显著关联。

研究人员观察到,在坚持其它健康习惯(比如不吸烟、定期锻炼、适度饮酒并坚持植物性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人群获得的健康益处最强。这项研究再次强调了在为糖尿病控制和管理选择多种饮食时饮食质量的重要性。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更多地坚持强调高质量宏营养素来源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模式或许与机体较低的总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以及癌症死亡率存在明显关联。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0d4ce6197036.html

返回目录>>

 

Cell子刊:隔日禁食加重化疗药物阿霉素的心脏毒性

2023-03-07    生物世界

 

阿霉素(Dox)是一种常用的广谱化疗药物,适用于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等,但其心脏毒性和可能导致的心力衰竭严重限制了应用。通常认为,溶酶体受损引起的自噬损伤是阿霉素心脏毒性的机制特征之一。

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是一种流行的饮食限制方法,即交替进行禁食和摄食,许多研究发现,间歇性禁食不仅能有效减轻体重,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身体健康,甚至可能延长寿命。

间歇性禁食能够增强自噬通量,从而有助于癌症治疗。之前在小鼠上的研究显示,间歇性禁食的一种类型——隔日禁食(ADF,一天禁食一天进食,交替进行)能够通过刺激自噬和溶酶体生物发生的主要调节因子转录因子EBTFEB)的核移位,来拯救晚期心肌病。

包括隔日禁食在内的禁食策略,可以改善饮食诱导的肥胖引起的葡萄糖耐受不良,并通过涉及自噬-溶酶体途径的机制减轻心肌损伤。而阿霉素(Dox)又会急性降低TFEB的表达及核移位,TFEB的过表达则可改善阿霉素的心脏毒性。

那么,隔日禁食(ADF)与阿霉素(Dox)联用,能否减轻阿霉素在治疗过程中的心脏毒性副作用呢?

近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Cell 子刊 Cell Metabolism 发表了题为:Sustained alternate-day fasting potentiates doxorubicin cardiotoxicit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在阿霉素(Dox)治疗时,隔日禁食(ADF)会增加转录因子EBTFEB)的表达,从而增加阿霉素(Dox)治疗的心脏毒性。这项研究提醒了我们,对于接受阿霉素(Dox)治疗的癌症患者而言,持续、长时间的禁食可能对治疗效果有害。

鉴于阿霉素(Dox)在小鼠和人类中引起心肌质量损失骨骼肌损失,TFEB调节E3泛素连接酶肌肉特异性环指蛋白1MuRF1),这与肌肉萎缩和阿霉素心脏毒性有关,因此,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索了隔日禁食(ADF)和TFEB在阿霉素心脏毒性中的作用。

研究团队发现,在阿霉素(Dox)引起的人类终末期心力衰竭中,心脏组织中的TFEB表达是增加的,而不是减少。

并且,在接受阿霉素(Dox)治疗的小鼠中,隔日禁食(ADF)引起的TFEB表达增加,或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TFEB过表达,都会引起小鼠左心室萎缩和心力衰竭,增加小鼠死亡率。

在阿霉素(Dox)治疗时,心肌细胞特异性TFEB过表达会引起心脏重构,而全身性TFEB过表达增加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导致心力衰竭和死亡。在心肌细胞中敲除TFEB减弱了阿霉素(Dox)的心脏毒性,而增加GDF15则足以引起心脏萎缩。

这些结果表明,持续的隔日禁食(ADF)和TFEB/GDF15通路都会加剧阿霉素的心脏毒性。

这些研究数据强调了在阿霉素(Dox)化疗时左心室质量和恶病质调控通路的重要性,建议在临床上提高对热量摄入与化疗相关恶病质和心脏毒性之间关系的警惕。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994ce619950c.html

返回目录>>

 

研究确定了最佳睡眠时长,太多或太少都更容易生病

2023-03-07    医诺维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修复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人的一生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良好的睡眠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之一,而睡眠时间过短或睡眠不佳均会影响健康。

在当今社会,熬夜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新常态。经常熬夜会给身体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众所周知,睡眠不足与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糖尿病、高血压和总体死亡率的风险增加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睡眠问题和睡眠时间会增加感染风险。

202332日,挪威卑尔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Frontiers in Psychiatr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lf-reported sleep problemsinfectionand antibiotic use in patients in general practice”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睡太多或太少都更容易生病,与睡7-8小时的人相比,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感染的可能性高27%,而睡眠超过9小时的人,感染的可能性高44%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挪威在的全科医生诊所候诊室的1848名患者,平均年龄为52岁,通过问卷形式收集了参与者的睡眠问题、睡眠持续时间、昼夜节律偏好,以及在过去3个月内是否有任何感染或使用过抗生素,还调查了参与者是否患有慢性失眠症。研究分析了睡眠问题和睡眠时长与感染之间的关系。

根据参与者的睡眠时长,分为:<6小时、6-7小时、7-8小时(对照组)、8-9小时、>9小时。

总的来讲,21%的人睡眠时长<6小时,2%的人睡眠时长>9小时,46.9%的参与者符合慢性失眠症。过去3个月任何类型感染、呼吸道、胃肠道和尿路感染的患病率分别为53.9%35.9%11%9.8%16%的人至少使用过一次抗生素。

研究发现,与睡7-8小时的人相比,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感染的风险增加27%,使用抗生素风险增加57%。而睡眠超过9小时的人,感染的风险更高,增加44%

此外,慢性失眠参与者感染风险增加15%,使用抗生素风险增加47%

不仅如此,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或大于9小时的人,以及存在慢性睡眠问题的人,还增加胃肠道感染风险。失眠参与者还增加尿路感染风险。

研究人员表示,睡眠时间短或长的人,感染的风险更高并不令人惊讶,因为我们知道感染会导致睡眠不佳和嗜睡。然而,患有慢性失眠症的人感染的风险更高,这意味着,睡眠不足会使你更容易受到感染。

总之,研究表明,睡眠时间过短、过长或睡眠不佳均会影响健康,增加感染的风险。

良好睡眠的好处是众所周知的,良好的睡眠必须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在这个电子产品时代,晚上丢掉电子设备可以帮助你实现更好的睡眠。经常锻炼,避免饮酒和咖啡因对改善睡眠质量也至关重要。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d683e6198849.html

返回目录>>

 

《科学》:无创、便捷、连续监测,汗液或许是

帮助我们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最好载体

2023-03-07    奇点糕

 

近些年液体活检可谓是非常的热门,脑脊液、胸水、血液、腹水等体液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信息”,可以提示疾病的发生。

其实生活中更常见的一种体液——汗液,同样能够用来评估健康状况,而且采集汗液可以做到真正的无创和连续监测,在便捷性上可谓无出其右。

近期,《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有关汗液作为生物诊断材料的小短文,奇点糕觉得非常有趣,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二。

所谓汗液,就是哺乳动物皮肤中汗腺产生的液体了。其实人类有两种汗腺,一种是内分泌腺,分布在身体的大部分位置,在体温过高的时候分泌水状、微咸的汗;另一种是顶泌汗腺,它仅分布在腋窝和会阴等位置,产生的是无味、油状、不透明的分泌物,异味其实是细菌分解的产物。

人类是哺乳动物中的出汗王者,成人最大出汗量能够达到每小时2-4升,运动时老感觉自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并不夸张。

汗液能传递的信息相当丰富,皮肤分泌汗液的速度和汗量能够反映健康信息,汗液中包含的数百种化学成分,包括电解质、代谢物、激素、蛋白质、药物、营养素、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毒素等,更是值得研究的数据集。

传统方法使用吸收垫或管收集汗液,然后使用台式仪器分析,出汗动力学和内含物的定量测量能够为生理健康、心理压力、营养平衡和异物暴露等提供有效信息,比如通过测定汗液中的氯化物浓度诊断囊性纤维化(CF)、通过痕量分析筛查禁用药物、监测运动中谁和电解质损失等等。

当然,这种方法对专业设备和人员都是有一定要求的,而可穿戴设备和微流体贴片的结合给出了一些更加简单又便宜的解答。

实物案例

柔软灵活的微流体系统能够与皮肤紧密贴合,在汗液分泌时直接收集,“当场”进行分析检测。比色剂和荧光指示剂等化学测定能够定量分析葡萄糖、乳酸、肌酐、氨、尿素、氯化物、钠、锌、贴、钙、维生素CpH、黄嘌呤、酮和酒精等物质。

电化学方法还能检测尼古丁、咖啡因、左旋多巴等药物成分,它有连续监测的优势,不过一方面这更贵,另一方面电源和数据通信需求也带来额外的设备损耗。

另外要注意的是,检测汗液的前提是要有汗,所以在对象为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情况下,可能会加装能够诱导出汗的系统或者是更方便捕获少量汗液的微流体系统。

基于可穿戴技术的CF筛查已经可以达到临床级精度,而且贴纸价格(约10美元)相较传统测试(约250美元)便宜得多。更多的潜在临床应用包括检测痛风和肾脏疾病患者汗液中的尿素、检测皮质醇、追踪细胞因子以评估免疫反应、指导神经系统疾病用药(例如治疗帕金森病的左旋多巴)等等。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汗液也能用来分析运动表现,指导运动中的补液。类似原理也可以用来监测急救人员和体力劳动者的热衰竭和脱水迹象。

我们目前对汗液的了解仍旧属于“知之甚少”,未来搞清楚更多汗液的秘密,例如汗化学与血液化学之间的关系,它一定能够成为更有力的健康风向标。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c083e62006a3.html

返回目录>>

 

一半中国人都有的幽门螺杆菌竟可能促进阿尔茨海默病!

2023-03-07    奇点糕

 

近年来,感染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尤其是消化道中的病原体[1, 2]。幽门螺杆菌(HP)作为胃肠道“知名度最高”的细菌,其感染也与患AD风险增加有关[3]

然而,HP感染与AD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仍不明确。

近日,来自比利时VIB炎症研究中心的Roosmarijn E. Vandenbroucke团队在《细胞外囊泡杂志》(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首次揭示了HP导致AD发生的潜在机制,表明了HP的确有可能对认知功能产生不利影响[4]

研究显示,在小鼠中,源自HP的外膜囊泡(OMV)可跨越血脑屏障到达大脑,并主要被星形胶质细胞所摄取,从而诱导胶质细胞激活和神经元功能障碍,最终导致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认知能力下降。

此外,研究人员还证实补体C3C3a受体(C3aR)信号通路是HP-OMV介导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抑制C3-C3aR通路可降低HP-OMV导致的小鼠脑部Aβ沉积和认知功能损伤。

这为研究HP感染在脑功能和AD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OMV是由革兰氏阴性菌中自然释放出来的蛋白脂质双层包围的纳米级颗粒,可携带来自其亲本细菌的各种生物成分(如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酶和毒素)传播到宿主的各个组织,对该远隔部位组织造成一定影响[4]

在先前的几个研究中,源自牙龈卟啉单胞菌和人类产碱菌的OMV被证明与小鼠AD的发病机制有关[5, 6]。因此,研究人员猜想,HP导致患AD风险增加是否也与其分泌的OMV有关。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研究人员通过超滤和排阻色谱技术从细菌培养物中纯化了HP-OMV,并通过对OMVHP鞭毛丝主要成分鞭毛蛋白A的检测进行了验证。在透射电镜负染色观察下,纯化所得的HP-OMV完好无损,平均大小为176.1±4.7纳米。

接下来,Vandenbroucke团队验证了HP-OMV是否可以从胃肠道到达其他组织,他们将加载了Cre重组酶的HP-OMV通过灌胃输注到Rosa26.tdTomato小鼠[7]的胃中。当HP-OMV从胃肠道到达远隔部位释放其中的Cre重组酶到小鼠细胞时,即可使小鼠细胞中的tdTomato荧光蛋白基因表达而显现出红色。

结果不出所料,在对Rosa26.tdTomato小鼠进行灌胃后,小鼠的胃、肝脏、肾脏和大脑(包括皮质和海马)中均可观察到大量的TdTomato+细胞。通过对大脑中各细胞的标志物对细胞进行区分后,小鼠脑中TdTomato+细胞主要为星形胶质细胞(GFAP+),同时少部分神经元(NeuN+)也表现为TdTomato+

为此,研究人员对野生型(WT)小鼠同样进行HP-OMV灌胃,并通过示踪剂FITC-葡聚糖对胃肠道屏障、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完整性进行探究。

研究结果显示,HP-OMV灌胃后这些生物屏障的完整性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小鼠海马和脉络丛中参与细胞紧密连接的Zo1Ocln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此外,海马内皮细胞和脉络丛上皮细胞中ZO-1OCLN蛋白染色也表明细胞间连接仍保持连续。

在对AppNL-G-F小鼠(第二代 AD小鼠模型[8])进行HP-OMV灌胃3周后,研究人员发现,与对照组AppNL-G-F小鼠相比,HP-OMV灌胃的AppNL-G-F小鼠海马中Aβ斑块数量显著增加(主要在海马CA1CA2/3区域增加)。对不同大小Aβ斑块进一步分析显示,增加的斑块主要为中等斑块(250600 μm2)和大斑块(>600 μm2),小斑块(<250 μm2)的数量并无明显差异。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HP-OMV灌胃的AppNL-G-F小鼠大脑中介导Aβ降解和清除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且细胞内化Aβ减少。因此,研究人员猜想HP-OMV加速Aβ斑块形成是由于小胶质细胞Aβ清除能力受损所致。

由于HP对补体敏感,可激活经典补体途径[9]。在对HP-OMV灌胃后的WT小鼠经典途径激活相关分子进行检测后,结果表明海马中C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C3GFAP共定位程度明显更高,而C3aR则与IBA1高度共定位。在HP-OMV灌胃的AppNL-G-F小鼠大脑中可观测到类似的结果。

这提示HP-OMV灌胃后可导致小鼠大脑中补体C3-C3aR途径的激活,而C3-C3aR途径的激活则直接导致了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和/或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其突起明显更长,细胞节段、分支和节点数量明显增加。

同时,C3-C3aR途径的激活还导致海马中IBA+小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C3-C3aR通路的拮抗剂C3aRA并不能阻断HP-OMV对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反应性的影响,但可逆转HP-OMV灌胃后对小胶质细胞的影响。

此外,HP-OMV灌胃后小鼠海马中与GFAP+星形胶质细胞重叠的IBA1+小胶质细胞显著增加,3D重建也证明了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C3之间存在紧密的空间相互作用。这些都表明C3-C3aR信号通路参与了HP-OMV灌胃后神经胶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HP-OMV灌胃后所导致的小鼠大脑神经元突触丢失、神经元密度降低和认知功能的下降同样与C3-C3aR信号通路息息相关,并可被C3-C3aR信号通路拮抗剂所逆转。

总的来说,本研究首次揭示了HP感染导致AD风险增加的潜在机制,发现源自HPOMV可到达大脑并被星形胶质细胞所摄取,进而通过C3-C3aR信号通路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激活以及小胶质细胞清除Aβ功能的降低。

考虑到HP的感染率在人群中非常高,因此该研究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若今后有更多的证据表明HP感染对AD发展具有明确的促进作用,那HP的根除将愈发“势不可挡”。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9093e6199709.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热线架起“连心桥” 促青少年健康成长

2023-03-08    北京青年报

 

  近日,一位母亲向北京市12355青少年心理与法律服务热线表示了感谢之情,称赞热线团队专业素养好,心理学知识丰富,热情耐心并真诚地为她答疑解惑。据了解,北京12355热线有一群专业扎实的心理学从业者,数年来为有心理创伤的家庭带来转机和希望,也照亮了许多困惑迷茫孩子的青春时光,这位母亲正是众多受益者之一。

  作为团市委为青少年提供心理与法律服务的公益热线,北京12355热线是北京市唯一公益背景的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热线在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倾听青少年心声,维护青少年权益,陪伴青少年成长”为理念,全面跟踪首都青少年的成长历程。热线旨在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法律咨询援助,及时掌握青少年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引导青少年依法反映诉求,有利于改进服务青少年的途径和方式,及时为他们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动员社会力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8/c14739-32639314.html

返回目录>>

 

张艳秋代表:用心理健康教育呵护学生成长

2023-03-08    光明日报

  

 “情,达其不忧;智,达其不惑;意,达其不惧。”这是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城区第二小学副校长张艳秋代表总结的育人经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3年来,张艳秋代表始终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良好心理特征、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使其受益一生。”

  赴京参加全国两会前,张艳秋代表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收集记录意见和建议;与同事交流,询问心理健康教育落地落实存在的困难;与家长唠家常,了解学生在成长中的实际表现。“没有标准教材,难以形成系统性教学”“教学视频大多是从网上搜的,视频质量难以评估”……在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列出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张艳秋代表建议,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选聘的力度,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教学,建立“一生一策”心理成长档案,用心理健康教育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8/c14739-32639311.html

返回目录>>

 

何严萍代表:让新药研发更高效更便利

2023-03-08    科技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何严萍,是云南大学的一位教授。何严萍长期致力于药物分子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在抗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抗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等新药研究领域,持续创新、成果丰硕。

  两会前,当记者与何严萍代表取得联系时,她刚刚走下从中老铁路国内段终点站磨憨口岸调研归来的动车。“一路上,我脑海中不断冒出‘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等关键词。在我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时,这些还只是一张张蓝图,如今却已成为现实场景,让我深受鼓舞!”何严萍说。

  何严萍早年在复旦大学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芬儿,潜心药物化学研究。2004年博士毕业到云南大学工作后,她从上述多种病毒生物靶点的三维结构出发,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不断优化结构,在浩如烟海的化学世界,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病毒新药候选物。

  “至今,何严萍教授团队已设计合成新化合物1000余个,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新药创制项目2项,发表重要论文3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6件。”云南大学教授、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洪彬说。

  云南以生物多样性著称,何严萍在这工作,很早就认识到天然产物是抗病毒药物的重要来源。在已知天然药有效成分基础上,通过结构修饰提高其活性和成药性,是创制新药的一条重要途径。

  “自2011年以来,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高效低毒的自主知识产权抗HIV活性分子。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一类新药‘德宝’的研发。”何严萍介绍。这种新药具有高效低毒、合成便利、广谱抗药等优点。但遗憾的是,该种新药的生物利用度很低,限制了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应用。

  何严萍带领团队,经过10年艰辛探索,终于在2022年取得重要突破。团队从近千个化合物中,筛选到药效更佳的候选药物,使生物利用度从不到5%提高到89%,极大地提高了成药性,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三七是云南独具特色的优势资源。“何老师带领我们投身三七皂苷结构修饰及抗病毒活性研究,发现其在抗丙型肝炎病毒、登革热、寨卡病毒等方面的新作用,开拓了应用研究的新领域。”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谢聪强说。

  此外,何严萍还在多种病毒活性研究取得新进展。她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抗登革热病毒NS5 RdRp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设计合成了400余个新化合物,并从中发现4类结构新颖的登革热病毒抑制剂。同时,她还积极参与禁毒防艾的科研工作,编写出版多部教材,完成国家科技计划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助力戒毒候选药物研究。

  “职业和代表履职密切相关,提高履职能力,需要结合本职工作。”何严萍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代表,她将主动加强与各学术领域专家学者的联系,从社会热点出发、从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出发,汇集各方智慧,多提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8/c14739-32639307.html

返回目录>>

 

美国一大学出现麻疹确诊病例 美疾控警告:约2万人面临暴露风险

2023-03-07    科技日报

 

海外网36日电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36日报道,肯塔基州公共卫生部2月中旬在肯塔基州阿斯伯里大学发现一例麻疹确诊病例,与病例参加同一场活动的人,来自于全美各州和其它国家。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发布麻疹警报。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确诊病例曾于217日至18日在阿斯伯里大学参加聚会活动,活动结束后出现麻疹症状。此人可能导致约2万人正暴露在这种传染性病毒之下,且感染患者很可能已离开美国。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麻疹患者在出现明显病症的4天前就具有了传染性,他可能导致病毒在未接种麻疹疫苗的人群中暴发性扩散。“麻疹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可能危及患者生命。任何没有接种疫苗的人都处于危险之中,他们可能在出国时或在美国旅行时随时感染。”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肯塔基州是美国麻疹疫苗接种率最低的州之一,在2021-2022年,只有约87%的幼儿园儿童接种了两剂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BydUvgCEIb

返回目录>>

 

手脚总冰凉,教你这样拯救“冰美人”

2023-03-08    羊城晚报

 

女性手脚冰凉,从中医角度来看主要有虚证和实证两种不同的情况。

“我为什么总是手脚冰凉?”这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医科主任林景琳最常被女性患者问到的问题之一。为什么总见“冰美人”而少闻“冰靓仔”?为何冰凉的总是手脚?林景琳进行解答。

女性手脚冰凉,从中医角度来看主要有虚证和实证两种不同的情况,应针对不同情况辨证论治。

“虚证情况下,女性会因阳气不足而导致手脚冰凉。”林景琳介绍,阳气好似火力,当一个人“火力”不旺时,脾脏虚弱,就会出现虚证的情况,身体会表现出一派寒冷之相,如手凉脚凉、怕冷乏力、大便溏薄、腰膝酸冷以及腹背怕冷等症状。

“与虚证情况相反的实证情况下,如出现气血、痰火郁结时,患者也会出现手脚冰冷的情况。”林景琳介绍,实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气机不畅,“上下之气不相顺接”,气血无法通畅运行至手脚,而出现手脚发冷。

为何冰凉的总是手脚?据悉,当各种原因导致气血不足或气血运行受阻时,手脚位于身体肢节的末端,与心脏距离较远,难以得到濡养和温煦。因此,相比身体其他部位,手脚更容易“冷”下来。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女性手脚冰凉的情况确实比男性要多。”林景琳介绍,女性属阴,男性属阳,男性跟女性相比,气血更足,更有阳刚之气,这就是所谓的“血气方刚”。而女性阳气相对而言较弱,更容易出现阳气不足的情况导致手脚冰凉。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如何调理应当依据具体的病因来决定,补虚泻实。林景琳建议,如果是虚证阳虚导致的手脚冰凉,可吃温补的食物,如羊肉、八角、当归、生姜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少食生冷食物,多晒太阳,并加以适当运动,提升阳气。

如果是实证郁结导致的手脚冷,则先明确是哪一种郁结再论治。如果是气郁,可用玫瑰花、陈皮泡水理气;如果是食郁,可用焦山楂泡水消食;如果是痰郁或湿郁,则可以用枇杷叶、藿香等化痰湿。

林景琳强调,如果“冰美人”们症状严重,或者在自行调理过后仍无改善的话应尽快就医。

摘引网址:https://jiankang.163.com/23/0308/08/HV9TRPSJ00388051.html

返回目录>>

 

加拿大龙凤胎提早18周出生,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2023-03-08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一对加拿大龙凤胎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早产的双胞胎。据英国广播公司(BBC7日报道,通常情况下,足月妊娠为40周,这对兄妹提早18周出生,打破了美国艾奥瓦州一对双胞胎于2018年创下的125天纪录。

报道称,大多数医院不会尝试救治在2426周之前出生的婴儿。但幸运的是,产妇所在的多伦多西奈山医院有专门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但是,如果这对双胞胎的出生时间再多提早一个小时,医生就无法尝试救治他们。

母亲萨吉娜表示,她在21周零5天时开始分娩,尽管流了很多血,她还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在子宫内多待几个小时。

如今,两个孩子已经长到一岁了。萨吉娜表示,虽然兄妹俩面临早产的健康问题,还处于医生的密切关注下,但他们“做得很好”。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BzRaXCWH0g

返回目录>>

 

职场性别歧视让日韩女性苦恼

2023-03-08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日本《每日新闻》7日报道,在38日“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日本一家求职网站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1.8%的受访女性因职场上的“性别歧视”而考虑跳槽,54.5%的受访女性感到在职场上,男性比女性更有优势。当被问及自己的“性别歧视”经历时,40.3%的受访女性表示“工资低”,39.5%的女性表示自己多“被派去倒茶、打扫卫生等”,37.4%的女性表示自己多“负责辅助工作”,29.1%的女性表示自己会“受到性骚扰”。

除了日本外,韩国也存在类似问题。据韩联社7日报道,有调查显示,超过36%的女性在职场上经历过他人对自己外表的冒犯性评价,远超男性的13.2%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BzRZv55s0M

返回目录>>

 

法媒:越来越多法国人爱吃“生法棍”,面包师不甘心

2023-03-08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法国BFM电视台日前报道,法棍面包被视为法国的文化标识,如今,法国人吃法棍的口味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法国人喜欢吃“生法棍”,这让面包师们颇不甘心。

在半个多世纪前,法国人习惯吃传统的“熟法棍”。“熟法棍”的面包被烤得金黄焦脆,存放时间也长。但近些年来,很多法国人的口味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更青睐于“生法棍”。“生法棍”白白软软,便于下咽。

调查显示,这种饮食习惯的变化发生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超市大量供应白色的“生法棍”,让许多年轻人从小养成和父辈不同的口味。“我每天卖出的1800根法棍中,有80%是生的。”曾烤出“巴黎最佳法棍”的面包师达米安·德登表示,他如今已经习惯进店的客人点名要“生法棍”。其他面包师也不得不缩短法棍的烤制时间,做出多种生熟不同的法棍,满足客人的各种口味。

在专业面包师看来,熟透的法棍更香、更利于消化、保质期也更长,全法国3.3万名面包师呼吁他们客户珍视这一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宝贵遗产。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BzRZ9AI5Hp

返回目录>>

 

智利发现首例水獭感染禽流感病例

2023-03-08    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7日,智利国家渔业和水产养殖局发布消息称,实验室人员在阿里卡地区发现的一具水獭尸体中检测出禽流感病毒。这是智利发现的第一例水獭感染禽流感病例。

据悉,这具雄性水獭的尸体在一处海滩附近的湿地被防疫专家发现,一同被发现的还有一些鸟类的尸体。由于怀疑这些动物的死亡与禽流感病毒有关,专家对它们的尸体进行了采样检测,结果均检测出H5系列禽流感变种病毒。目前在智利12个地区的野生鸟类中,同类病毒均有发现。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BzRY2TiOoi

返回目录>>

 

全球食物系统如何影响气候变化?研究称至2100年或增温近1°C

2023-03-0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7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最新发表一篇模型研究论文认为,全球食物系统的排放至2100年将可能使地球气候变暖增加近1°C。该研究还表明,改进生产和消费实践,可避免这一预计变暖的55%

据介绍,全球食物生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一大来源,尤其是甲烷、一氧化二氮和二氧化碳。学界过去对这些相互作用的建模工作未能解释持续和演变的排放水平,并且需要一个任意的时间范围来权衡不同气体的重要性(通常是100),这使短期或长期存在的温室气体的气候影响出现偏差。

论文通讯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凯瑟琳·伊万诺维奇(Catherine Ivanovich)和同事通过使用当前全球食物生产和消费模式,预测了在5个人口场景下整个21世纪的未来变暖影响。他们开发出一个详细的当前温室气体排放目录,包括基于广泛文献综述的94种不同食物条目。研究发现,食物系统自身在本世纪末可能贡献近1°C的气候变暖。在食物系统相关的变暖中,近60%由甲烷所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各占约20%

论文作者表示,他们的研究还发现,改进相关影响最大的食品(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肉类、乳制品和水稻)的生产实践,至2100年可避免近1/4的预计变暖。

此外,在全球采用医学上推荐的饮食(在一些地区要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在另一些地区则要增加),结合能源去碳化和协作以减少食物浪费,到本世纪末能够再避免1/4度的变暖。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BzRLYGsATW

返回目录>>

 

全国人大代表李燕:建立健全研究型医生培养机制

2023-03-0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8日电(记者 王坤朔)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围绕研究型医生培养机制、全科医生能力提升、加强重症患者人文关怀等多个方面建言献策。

  李燕代表认为,研究型医生是创新药物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关键,是推动创新药研发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也是解决优质临床资源不足,改善重大新药创制能力不足的关键。

  为加强研究型医生培养,她建议,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研究型医生的培养体系建设;医院要转变管理理念,划分研究型医院和临床型医院主要职责,保障研究型医院的研究任务,建立合理的研究型医院管理、培训、考评机制;要拓宽研究型医生培养渠道,让更多人加入到研究型医生的队伍中来;加快研究型病房的建设,让研究型医生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在全科医生培养方面,李燕代表表示,近年来我国全科医生数量稳步增长,但仍存在全科医生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基层首诊难、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不足等问题。

  对此,李燕代表建议,持续赋能基层医疗机构,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的同时,壮大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助力实现首诊在基层;全面推进全科医生培养工作,激发全科医生自驱力,引导在岗医生“终身学习”,培养合格的百姓健康守门人,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在重症监护室(ICU)建设方面,李燕代表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认为,ICU在做好疾病治疗的同时,人文关怀同样重要。她建议,加大ICU资金投入,实施科学的绩效考核,引导医疗机构合理增加ICU医护人员的数量,提高医患配比;建议进一步加强医学院校学生、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培训和医德教育,营造尊重患者、术道并存、医者仁心、敬畏生命的浓厚氛围;建议结合ICU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意识清醒程度,分级分类建立家属探视/陪护制度,让亲情带给患者更大的抚慰。

    摘引网址:http://www.news.cn/politics/2023lh/2023-03/08/c_1129419773.htm

返回目录>>

 

世界肥胖日:运动阶段的合理吃喝攻略请收好

2023-03-08    北京青年报

 

    20233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肥胖防控,是你我们的责任”,强调肥胖防控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现在进入春季,春天已经来了,夏天也就不远了,大家的减肥呼声越来越高,当然除了发现大家都不约而同迈开腿的同时,不少人也实施了管住嘴的行动。都说减肥“三分靠动,七分靠吃”,减肥不能靠饿,饥饿时身体首先会利用血液中的糖原来供能,随后便是肝糖原和肌糖原,就算是不吃饭,脂肪的消耗也很少。有时候大可不必过于苛刻自己,用正确的方法吃会让你在运动的时候收获更好的减肥效果。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三大供能营养“各司其职”一个不能少

  很多人一运动就会非常严格对待自己,单纯认为不吃这个不吃那个,就能瘦。但是忽略掉了为我们人体提供能量主要就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减肥期间营养全面很重要,吃的食物要保证成分干净。

  碳水是我们身体摄糖的主要来源,我们正常饮食结构中,应该有55%的能量是由糖分供给的。

  如果低于55%,我们就会缺乏糖分,影响身体健康。反之超过55%,糖分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

  过多的糖分会变成脂肪储存起来,吃下脂肪也会直接转变成脂肪储存。当糖分长时间缺乏时,脂肪是能够保证我们生存的最后一道保障。

  而脂肪的问题是提供能量速度很慢,身体设计了一个保险机制,就是分解蛋白质提供能量。

  相信大家都有过一种经历,如果饿了不及时吃东西,过一阵子饥饿感就消失了。这种所谓“饿过劲儿”的感觉,就是当糖分快消耗完却没有得到及时补充时,身体等不及脂肪慢慢地转化成能量,直接从蛋白质这个应急周转账户里提取能量。

  但是,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物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分解蛋白质提供能量,只有蛋白质得到充足的补充,身体的各项技能才能正常运转。

  也就是说,真正有营养的东西是没有那么容易就把你给吃胖的,如果吃的东西对身体建设维护都没用,身体因为缺乏营养而活力下降,过多的能量消耗不掉,才会变成脂肪堆积起来。

  尤其是碳水,很多人一减肥就不吃碳水,导致身体机能受到影响。目前世界主流营养学一般建议,碳水最少也不要低于每天120-130克,咱们国家建议也是这个量,这是人类碳水化合物的最低需要量。

  运动阶段如何合理吃喝?

  1.适当喝水:

  运动阶段多喝水,应该是每个正在运动的人绝对落不下的习惯。减重的人群代谢1斤脂肪需要1000ml的水来补充,体内水分不足,身体无法对脂肪组织进行充分代谢,导致体内脂肪滞留,体重增加。

  另外,研究表明每天喝掉1.5升水,每年就能多燃烧掉17400卡路里的热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的是适当喝水,而不是盲目地多喝水。经常见很多人端着杯子狂喝水,喝水太多,代谢不掉的水分,很容易聚集在体内,出现水肿的现象。

  2.注意补铁:

  铁元素是运动阶段我们应该重视的营养元素,铁元素不足,细胞就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进而降低了新陈代谢,我们可以适量多吃补铁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动物血、红肉、禽肉等。

  3.运动人群健康食物小建议:

  碳水:五谷杂粮为主,玉米、紫薯、全麦面包、糙米、意大利面等。

  优质脂肪:牛油果、坚果、橄榄油、鱼油等。

  高蛋白:鸡蛋、蛋白粉、牛肉、鱼、虾、鸡胸肉、豆制品、乳清。

  再分享一些减重期间放心吃的食物:多喝牛奶,可以补充蛋白质和钙;多吃含糖分低、水分多的水果,如苹果、猕猴桃、草莓、樱桃、梨、橙子。

  你动的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多

  吃的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少

  搞清楚脂肪和卡路里的关系,我们的负担也就不会那么大。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脂肪和卡路里的关系是:1克脂肪=9卡路里。

  也就是说,假设你一天吃了3000卡路里的食物,超过了你一天消耗掉的热量,那么摄入大于消耗,体重就会增加,因为多余的热量会被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那不管这3000卡路里是由2000卡路里脂肪还是200卡路里的脂肪组成的,你都会因为热量过多而积累脂肪。

  因此并不是说绝对地去拒绝脂肪和卡路里,就真的无负担了。减脂最基本的就是制造热量赤字,能量摄入小于能量消耗则减肥成功,反之则发胖。

  如果减肥总是失败,那就是对食物热量不够了解,对运动量又过于乐观。其实,你动的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多,吃的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少。只要你每天摄入了过多的热量,不管吃的是油脂,还是水果,无法被消耗掉的剩余热量都会转化成脂肪。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8/c14739-32639320.html

返回目录>>

 

吓傻,它是唯一被列为致癌物的蔬菜?现在正当季,千万要小心!

2023-03-07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春暖大地,万物复苏,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田间山野里的各种野菜开始生长。人们出游赏春之际,也往往喜欢采挖和食用各种野菜。

说到野菜,很多人会想到蕨菜。它的口感又脆又嫩,清香滑润,是最受欢迎的传统春季野菜之一。

然而每年这个时候,手机上都会有“蕨菜致癌”、“蕨菜是唯一致癌的蔬菜”,等这类消息来吓唬你。那蕨菜到底还能不能吃了呢?

01

蕨菜致癌,是真是假?

蕨类植物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几种植物之一,在几个大洲都有,许多地方把它的嫩芽当作蔬菜,也从根中提取淀粉。

在一百多年前,人们发现蕨菜能让动物中毒。1960年代之后,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发现蕨菜能够增加胃癌和食道癌等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癌症风险。相关专家表示,蕨菜致癌的罪魁祸首,是一种被称作“原蕨苷”的物质,这是一种由生物自我防护机制产生的物质,本来的目的是保护植物不受外界因素袭击。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它评级为2B类致癌物(对人类可能致癌)。原蕨苷会跟氨基酸反应,也能破坏遗传物质DNA,引起大量的正常细胞发生异化,最终促成癌细胞的生成。

用这种物质来做动物实验,证实它具有明确的致癌能力。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它在蕨菜——即蕨的幼芽中含量更高。

02

致癌 ≠ 吃了就得癌

虽然说“蕨菜致癌”有明确的科学证据,但“致癌”的意思是“增加致癌风险”,而不是“吃了就会得癌症”。所谓“增加风险”,是指得病的可能性增加。“证据确凿”是说“会增加风险”这个事情很确定,但它跟“增加多少风险”是两回事。

就蕨菜致癌而言,按照日本1970年代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经常吃蕨菜让男性的食道癌风险增加了2.1倍,女性则是3.7倍。就增加的比例来说,的确是很大,不过考虑到食道癌的正常发生风险也不高,增加两三倍也还是一个比较小的几率。

而且这是在长期经常吃蕨菜的地区,当地的饮水中也会有原蕨苷的存在。风险大小跟摄入的量有关,如果实在是喜欢它的味道,偶尔吃几次尝尝鲜,所带来的风险也小到可以忽略。

实际生活中癌症是否真正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经年累月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致癌物的作用外,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等因素都对癌症是否发生产生影响。

03

如何健康的吃蕨菜?

对于非常喜欢吃蕨菜的人来说,也没有必要完全一点都不吃,但是想要吃的健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清水多清洗几次

蕨根里面的致癌物质是水溶性的。也就是说,如果多次水洗,可能会把它大部分洗掉。这个动物实验中用的是蕨根磨碎沉淀的粗提物,并没有经过反复水洗,而人类制作蕨根粉条的时候,却会反复清洗,再加入大量水来制作粉条,客观上又降低了可能致癌物的数量。

2、要用高温烹饪,不要吃新鲜的

原蕨苷在常温下是非常容易挥发的,提纯的原蕨苷在室温下便会分解。科学家研究原蕨苷对于实验鼠的致癌效应时,用的是零下20摄氏度环境下保存的原蕨苷,因此原蕨苷一旦处于滚烫的沸水之中,致癌效果会大幅度下降。若加上盐渍或烘焙等手法的话可能更进一步削弱致癌效果。

其实,很多“致癌食物”也不是吃一次就马上致癌,而是长期食用会增加患癌风险,因此,无论吃什么,一定要掌握好度!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HV7BH5V80514R9KQ.html

返回目录>>

 

姨妈期,究竟要不要喝红糖水

2023-03-08    北京青年报

 

    今天是属于广大女性的节日——妇女节,但今天这篇并非女同胞专属,男同胞也有必要替女友或老婆了解相关知识,以示关爱体贴,或备不时之需。

  红糖水,在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被传为滋补佳品,多用于产后、月经期、体弱身虚,功效为“补血”。不过,“补血”一词听起来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很重要,但理解起来显得有些模糊:补血细胞?补血色素?补铁元素?抑或是补充血量?到底该从哪个角度去理解呢?

  红糖水能补充的钙铁锌非常有限

  但热量却很高

  要想知道红糖究竟可以补什么,首先要了解它的营养构成。参考《中国食物成分表》及美国农业部的食物数据库,每100克红糖约含96-97克的糖,其中包括了94-95克的蔗糖、1克多葡萄糖和1克左右的果糖。刨除这三种糖,红糖还含有少量的无机盐(钙、铁、镁、磷、钠、钾、锌、镁、铜、硒)和含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维生素。除了钾、钙、铁,其他若干种无机盐的含量也都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即便如此,也不代表红糖就是钾、钙、铁的丰富来源。毕竟,每100克红糖只含240毫克的钾、157毫克的钙、2.2毫克的铁。如果用5-10克红糖冲一杯常规浓度的红糖水,也就只能提供很少量的钾、钙、铁……事实上,20毫升牛奶就能帮我们搞定这点量,额外还能“赠送”优质蛋白质。

  就算你超级耐受甜味,不怕被齁晕,也要考虑一下一杯100克红糖水里将近400大卡的热量。

  红糖水不补血细胞和血色素

  想“补血”不如吃红肉和内脏

  100克红糖里区区2.2毫克的铁的“补铁”效果不好,不光是因为“量”不够,在“质”上也很难“惊艳”到血红蛋白。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成年女性每天需要20毫克的铁,红糖远远达不到分量要求;

  第二,红糖所含的三价植物铁(非血红素铁)远不及红肉及动物肝脏中的血红素铁在人体内的吸收率高;

  第三,等量红糖的含铁量不及猪、牛、羊等红色瘦肉,更比不上动物血制品及动物肝脏,甚至没能比过菠菜(2.9毫克/100克)。

  下面简单列举几种比红糖含铁量高的肉类和动物肝脏:

  每100克猪肝含铁22.6毫克

  每100克猪肉含铁3.0毫克

  每100克牛肉含铁3.3毫克

  每100克蛏子含铁33.6毫克

  每100克鸭血含铁30.5毫克

  不过,如果只在小甜水里较量一下,红糖还是有其“补铁”优势的。相比于铁元素含量为1.4毫克/100克的冰糖和0.6毫克/100克的白糖,红糖算得上是各种调味糖里的“含铁大户”了。但营养界有句名言“离开剂量谈效果,都是耍流氓”,毕竟每次一小块的量(5-10克),只能是杯水车薪。

  通过上述分析,相信大家心里已经非常明确,喝红糖水不补铁,因为含量少、吸收率低;喝红糖水不补血细胞,因为红糖里不含蛋白质;喝红糖水也不补血色素,喝红糖水也不补血量。

  红糖水难道就一无是处吗?

  能快速补充身体能量

  红糖的主要营养成分是吸收速度很快的双糖(蔗糖)和单糖(葡萄糖、果糖),能够快速为身体补充能量。以红糖水的形式,还能为身体提供水分。因此,当突发低血糖时,一杯红糖水绝对算得上得力救兵。另外,对于体力消耗大、食物获取不足的人,比如在冰雪环境中,或者极限运动者,红糖水也可以作为物资不足前提下的热量和水分补充来源,帮助迅速恢复体力。

  不过还是要提示一下大家,无论饮用体验有多美好,糖终究是糖,小甜水永远是小甜水。喝多了不仅长肉,还有其他健康隐患。如果要喝红糖水,请不要忘记世界卫生组织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建议的添加糖摄入限量——每天最好不超过25克。

  女性生理期喝红糖水,有用吗?

  有几种情况喝点红糖水会更舒服

  客观地说,还真不是没用。在下列描述的情形中,一杯温暖的红糖水还是可以驱赶一些因姨妈期而生的不适的。

  1.因经期腹痛、严重头痛、其他不适导致食欲差、进食量少、热量摄入不足时;

  2.经期遭遇寒冷天气,自己感觉手脚冰凉甚至前胸后背都冷冰冰,且暂时没有触手可及的热量充足的食物时;

  3.本来就容易低血糖,经期又胃口不佳时;

  4.经期被只会劝说“喝热水”,却不知道帮忙递杯热水的直男男友气得够呛时;

  5.经期就是想吃甜食,不吃就会生气时;

  作用机制也很简单,快速补充糖分和热量,温暖的水温有助于驱赶寒意,糖可以令大脑产生愉悦感。当然,这三个机制和功能,不只是红糖独有,换成冰糖、白糖、麦芽糖、葡萄糖……任何小甜水,其实都是可以实现的。

  那你可能要问了:既然是个小甜水都好使,为何偏偏是红糖?

  因为相比于白糖,未经精炼加工的红糖保留了乙醛、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2,6-甲基吡嗪、壬醛、糖醛等多达60种以上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在饮用过程中,这些挥发性香气成分可以通过鼻后嗅觉,让我们感受到比白糖水更丰富、更有层次感的香甜气息。因此,愉悦身心的效果更为明显。

  另外,“姨妈期代谢率高,吃多少都不会胖”的说法,信了,你就输了!

  一句话总结:只升糖不补铁的红糖水,姨妈期小酌暖身、豪饮伤身,请根据个人情况理性选择。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8/c14739-32639316.html

返回目录>>

 

国际妇女节 聊聊不同国家的女性文化与生活方式

2023-03-08    北京青年报

 

    编者按:每年的今天(38日)是“国际妇女节”,是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虽然这天女性们是主角,但对女性生活方式的关注和女性文化的探讨却绝不局限于这一天。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两性关系的变化和女性地位的提升是现代社会的两大趋势,女性群体从未获得像今天这样的广泛关注,女性的价值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社会的肯定。

  本期约请不同国家的女性作者们介绍自己所居住的国家的女性生活方式和生活现状,以及相关的女性文化,她们对这些现状背后的思考。尽管这些内容各有区别,但其实都在演绎着同一个主题:尊重女性、追求平等。

  为什么说德国的女性文化很有特点?

  相关数据显示,从社会统计学角度,德国的性别差异有以下事实——

  德国女性占人口的大多数,德国共有约4200万女性,比男性多约100万;

  女性的寿命比男性长,男性平均寿命为78.6岁,女性则为83.4岁;

  女性受教育程度很高,在德国超过一半的高中毕业生、约50%的大学毕业生和约45%的博士生是女性。

  在欧盟国家里,德国成年女性有偿就业率约为76%,排名第三。

  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女性在教育程度和就业率方面表现亮眼,德国女性的“存在感”不容小觑。其实说到女性权利的话题,德国确实非常有特点。德国女性的自我成长和社会地位的变化,与德国历史进程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德国不仅是国际妇女运动之母蔡特金的故乡,也涌现出了诸多优秀的女性政治家和成功的企业家,今天我们就通过三位德国女性代表以及她们的事迹,聊聊女性意识如何渐渐觉醒,并通过参与社会角色来争取自身权益、肯定自我价值的。

  极大推动国际妇女平等权利进程

  代表人物:国际妇女运动之母克拉拉·蔡特金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成立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为德国妇女的平等权利争取打下了基础。在这个时期,出生在德国萨克森州一个小镇上一个小学教师家庭的克拉拉·蔡特金成为了德国女权主义运动的灵魂人物。她提出了许多妇女参政和争取妇女平等的主张。

  19078月第一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一致同意成立国际妇女书记处,并推举蔡特金担任书记。1910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第二届社会主义国际妇女代表大会上,蔡特金发表了《为了妇女解放》的演讲,提出男女同工同酬和女性经济独立等观点,并提议每年庆祝一次国际妇女节,当时的口号是“没有特权,只有人权”。她的呼吁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支持,于是每年的38日被定为国际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纪念日。因此,她也被誉为国际妇女运动之母。

  1933年蔡特金在莫斯科病逝,被安葬在红场。她的墓碑上没有照片,也没有墓志铭。但是每年的38日一定会有人在她的墓前摆上鲜花,感谢她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权益的抗争做出的贡献。

  德国女性在政治领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代表人物:德国第一位女总理安格拉·默克尔

  德国妇女在政治方面的地位变化,是德国女性文化历史和社会地位变化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1918年,德国政府颁布了一项宪法,宣布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项宪法为德国妇女赢得了参政的机会。1920年,德国女性第一次有了投票权。此后,德国女性逐渐在政治领域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安格拉·默克尔是德国第一位担任总理的女性,同时她也是一位女科学家,一位在东德出生长大的政治家,她一贯谦逊温和的个人魅力受到了以男性为主导的国际政界的赞许。

  默克尔曾在接受采访时,评价自己的领导风格:“我的原则是先反思,再协商,最后决策!”也正是本着这样善于倾听的处事原则,让她在处理欧债危机和面对新冠疫情时都能从容不迫,得到民众的支持和理解。

  “默克尔式”的倾听和共情也被喻为“典型的女性领导风格”,她处理危机时的镇定和稳健,强大的共情能力,以及在公共场合的谦虚和自制力为女性领 导者们提供借鉴与思考,让她们在职场中发挥出更加出色的魅力。

  鼓励女性在职场得到更多机会和平等待遇

  代表人物:德国女首富苏珊娜·克拉滕

  苏珊娜·克拉滕是德国最富有的女性,也是全球最富有的女性之一。据德国商报2023年公布的数据,她的财富总值约为278亿美元,排名德国第3位。

  克拉滕是一位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富二代,她最初的财富来自于父亲的遗产,包括宝马汽车公司和化学制造公司Altana AG的股份。然而,她现在的成就并不仅仅是依靠她的家族资源,拥有化学工程和工商管理双学位的克拉滕曾经隐姓埋名在宝马实习,从公司底层一步一步做起。

  作为企业家,克拉滕一直致力于为女性管理者发声。她认为,在职场上女性应该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平等的待遇。她在自己的公司中积极地推动平等和包容的企业文化,鼓励女性参与高层决策。

  作为慈善家,她参与和资助了许多公益项目,包括与女性创业有关的活动和基金。克拉滕还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分享自己的经验,鼓励更多的女性创业。她曾谈道:“女性更倾向于从一个更广阔的维度来看待问题,更加关注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这些都是企业成功的必要品质。”

  男女性别薪酬差距为18%

  今年“妇女节”口号是为技术女员工呼吁

  德国虽然在法律层面上支持男女平等的权利。但是平均而言,在类似工作上女性获得的报酬比男性要少, 2020年男女性别薪酬差距为18%。与此同时,女性仍然承担了传统的社会角色分工:无偿的家务劳动、子女的教育和老人护理工作。另外,女性也面临职业选择性别化的问题,尤其是在被认为是男性为主导的科技领域。

  德国妇女节每年都有一个宣传口号,2023年的口号是:“如果您正在寻找技术员工,那么您离不开女性!”主要传达的信息是:性别平等对于现代社会的科学和技术领域至关重要,女性在这些领域中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并且需要得到支持和鼓励。如果想在现代经济中保持竞争力,那么雇主们需要支持女性从事科技工作。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性别平等,也可以为公司带来多样化的想法和创意,促进创新和发展。

  瑞士:学校和社会中那些保护与激励女性权益的信号

  瑞士有女性长跑大赛的传统

  每年有上万名各年龄段女性参加

  说到瑞士女性,我头脑中会自然浮现出来的都是瘦削、肌肉结实、妆容朴实、直截了当、说一不二的形象。我观察到的瑞士人心目中对于女性气质的理想形象,也像是钢铁女侠一般。中国国家冰球队在瑞士集训时的教练之一Andrea Zyrd就是这么一个钢铁女侠的代表。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成功的女企业家,也是业余运动健将,同时还是一位市议会议员。

  在瑞士,人们也特别赞赏运动能力强、性格独立坚毅的女性。日常的装扮干净利落,穿着稍微中性化,会晒得黑黑的,不少女性对皱纹、雀斑毫不在意。

  除了形象上的独特气质之外,瑞士每年五花八门的户外运动项目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其中,伯尔尼举办的瑞士女性长跑大赛每年夏天都有15千多名各年龄段的女性参加,从两三岁的幼儿到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这不仅是个跑步盛会,还是为战胜乳腺癌募捐的慈善活动。

  瑞士鼓励男孩子学保育和护理

  女孩子则试试建工和畜牧

  在瑞士,学校里非常注重性别平权的教育,比如教孩子们如何辨别和避免性别歧视的语言,鼓励女孩子参与更多自然科学工程类学科的学习等。瑞士五到七年级的小学生参加的未来职业体验日活动也要求孩子们挑战不同于传统性别选择倾向较重的职业,比如男孩子学习做保育和护理,而女孩则试试做建工和畜牧等,瑞士的理工类高校也积极鼓励更多女性申请入学。

  近年来,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平权方向是语言改革:瑞士的常用官方语言(德、法、意三种)都有明显的带有性别特征的传统词汇,过去经常是以一种性别称谓代表一个职业或者一个群体,而现在瑞士的公共服务机构,媒体和教育单位都会改用性别中性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另外,新闻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会尽量让被采访对象达到性别平衡;瑞士的女性参政人数也越来越多,过去几年女性国民议员比例达到了42%,而且还有了好几任女性联邦总统。

  瑞士对父母职责的角色划分相对保守

  国民思维仍倾向妈妈是育儿主力

  其实在瑞士的年轻父母群体中,日常照顾孩子的分工是比较平衡的。像公园、动物园这种地方也都经常可以看到带孩子的爸爸,甚至男洗手间也有换尿布的地方。但是国民思维上还是倾向于妈妈是育儿主力。

  实际上因为瑞士社会对父母职责的角色划分还是相对保守的。以瑞士产假制度举例来说,瑞士2005年才开始有权享受法定带薪产假,现在母亲可以享受14周带薪产假。而瑞士也是西欧国家中最迟给予新生儿父亲陪产假的国家之一,直到2020年经过全民投票,新生儿父亲才获得了为期两周的陪产假,这在全欧洲都属于垫底的程度。

  在瑞士,有六成的职业女性因为家庭原因无法做全职工作,选择每周工作3个工作日以下的职位。根据瑞士联邦性别平等办公室公布的数据,在瑞士,女性月薪平均要比男性低1455瑞郎(约合1.085万元人民币),受教育程度和职位越高,男女工资差距越大。

  因为托儿所费用高昂,女性工资低,没有让保姆和祖父母辈育儿的环境和传统。权衡之下她们如果花费时间工作挣来的工资可能付完托儿费以后所剩无多,还不如把时间花费在陪伴孩子上面。这样长期下来的结果是女性停留于母亲这个角色,职业发展受限,而且因为收入相对较低,拿工资的工作年限较短,退休金的积累不够,而致使瑞士老年女性中的贫困人口比例也更高。

  澳大利亚:城市多元文化氛围下 每个人享受着自己的与众不同

  墨尔本是移民城市,种族多样、性别相当,不同种族分区而居,又互相渗透。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和地理位置条件,有著名的葡萄酒产区,有地貌丰富的国家公园和优美的海岸线。人们的生活方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演化、重塑,三言两语不足以概述这个城市女性的生活文化及生活方式,但可以确定的是,每个人都享受着自己的与众不同。

  女性的各种生活方式

  在墨尔本被极大包容着

  在墨尔本这样一个充满活力、文化多元的城市,女性现代主流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被极大的包容着。当然,女性和男性享有平等权利,意味着不会被区别化对待或持有特权(特殊原因除外)。这些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并不是女性独享的,而是被这个城市自带的氛围和气息氤氲着,让人们感受到舒适和自在。

  墨尔本艺术氛围浓郁,有各种工作室和画廊;大大小小的咖啡店都好似基础配套设施;这里几乎每个区或附近都可见健身步道、游泳馆、健身房、各种运动俱乐部,喜欢运动的姑娘可方便到达;加油站也经常看到姑娘开着皮卡,蹬着靴子,非常帅气;在城市建设的队伍里,画着美美妆容、举牌协调交通的姑娘比比皆是;工作日,不时在路上遇见奶爸推着婴儿车牵着狗。礼拜天,超市里会看到男士拿着小纸条认真对照采买。

  尤其在生育问题上,母亲并不需要因为孩子出生而辞职照顾孩子。根据澳大利亚颁布的《家庭暴力法》和《育儿假法》,员工在育儿期间有权利申请长达12个月的带薪育儿假期,以便照顾孩子。

  此外,澳洲联邦政府还提供了名为“育儿津贴”和“育儿税收减免”的补助,以帮助家长们支付孩子的托儿费用。这些措施旨在鼓励女性继续从事工作,同时也让父母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反性别歧视法律法规和反家庭暴力方面

  政府给出了庇护和支持

  这些年来,澳大利亚在性别平等和保护女性权益方面一直在积极推进立法和政策改革。例如,澳大利亚国家和各地政府已经颁布了广泛的反性别歧视法律和政策,包括反歧视、平等就业机会、工资平等和反家庭暴力等领域。这些法律和政策为保护女性权益和促进性别平等奠定了基础。

  家庭暴力问题上,政府会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建立更多的庇护所和支持机构,以提供受害者所需的帮助和支持。政府也会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严惩犯罪行为,保护社会公共安全。此外,政府还会积极推广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的教育,以改变社会对于家庭暴力的认知和态度,创造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环境。

  然而,法律仅仅是一部分,实际上的执行仍然需要人们的行动和态度的改变。在某些行业、公司和公众场合,由于个别人的成见或者文化氛围等问题,可能存在对女性的不公正待遇和性别歧视。因此,需要通过教育和文化改变来消除这些不公正的现象,同时也需要政府和企业采取措施来确保实际执行的公平和公正。

  受到传统观念和文化的影响

  政治和商业领域中女性表现力仍较低

  尽管澳大利亚在性别平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202111月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10月,墨尔本的男性就业率为69.8%;女性就业率为61.3%。单从数据来看,女性的就业率仍低于男性。这可能与传统观念认为女性比男性更适合侧重家庭有关。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可能会因为样本的选择、统计方法等因素而略有不同。

  在澳大利亚的政治和商业领域中,女性的代表性仍然较低。这也可能与传统观念和文化有关,认为女性不应该参与领导和决策,而偏向于支持和辅助等职位。

  尽管澳大利亚制定了法律,规定男女应该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获得同样的薪酬,但女性在很多情况下仍然获得比男性低的薪酬;女性在许多职业中仍然占少数,尤其是在高级管理职位和科技领域。

  我们所处的时代,大部分国家都有相应立法保护女性的权益。虽因文化不同存有差异,但前人为女性的平等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当把更多焦点集中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不给自己设限,不给他人贴标签,尽量摆脱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除了社会属性的多重身份,我们最重要的是找回自己,把个人生活过得潇洒、漂亮。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8/c14739-32639326.html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白智彤  

     编排:聂孝汉

     审校:张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